CN108981222A -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1222A
CN108981222A CN201810499009.XA CN201810499009A CN108981222A CN 108981222 A CN108981222 A CN 108981222A CN 201810499009 A CN201810499009 A CN 201810499009A CN 108981222 A CN108981222 A CN 108981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water
condenser
absorber
inl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90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雄
黄晨希
王进仕
严俊杰
刘继平
种道彤
邢秦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4990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12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1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1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25B15/06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the refrigerant being water vapour evaporated from a salt solution, e.g. lithium brom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主要应用于我国干旱缺水地区的间接空冷燃煤机组,该系统包含汽轮机、吸收式热泵以及间冷塔;主汽轮机抽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带走一部分循环水热量,以达到降低间冷机组背压的作用,特别是夏季高温大风天气;凝结水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内吸收热量,实现热量的回收;采用本发明系统,可有效降低循环水温,实现降低间接空冷机组背压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可使某660MW机组煤耗下降8g/kWh以上,具有较大的节能效益及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间冷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间接空冷火电机组在我国干旱缺水地区有广泛应用,在夏季,空冷机组与同容量的湿冷机组相比供电煤耗明显上升,甚至出现背压很高而限负荷运行,大大降低了机组的调峰能力。高温大风天气下,间冷塔冷凝能力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机组背压。当前,循环水的热量在间冷塔被空气带走进入大气环境,这部分余热数量大,如能进行回收利用,则会大大提升机组的热经济性。
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采用汽轮机排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余热,加热热网水,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然而,该系统的问题在于要实现高效运行,必须有足够的热用户,然而间冷机组所在区域大多在西北地区,热用户需求量较少,且在夏季高温大风下,基本没有热水需求,极大的影响了系统的经济效益,限制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降低循环水温进而达到降低机组背压,提升机组经济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汽轮机1,汽轮机1抽汽出口连接发生器7抽汽入口,抽汽直接被发生器7中的工质吸收;吸收器6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发生器7的工质入口,发生器7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器6的工质入口,形成工质回路;
发生器7的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8的水蒸气入口,冷凝器8的水蒸气出口通过节流元件9连接蒸发器5的水蒸气入口,蒸发器5的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器6的水蒸气入口;
汽轮机1乏汽出口连接凝汽器3入口,乏汽直接通入凝汽器3中,凝汽器3循环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12连接蒸发器5的循环水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一调节阀11连接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蒸发器5的循环水出口和间冷塔2的循环水出口均连接凝汽器3的循环水入口;
凝汽器3的凝结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调节阀14连接吸收器6的凝结水入口,吸收器6的凝结水出口连接冷凝器8的凝结水入口,冷凝器8的凝结水出口连接回到凝结水管路;另一路通过第三调节阀13后,两路凝结水在第三调节阀13后混合回到凝结水管路;
所述蒸发器5、吸收器6、发生器7和冷凝器8构成吸收式热泵。
所述的工质回路上设置有溶液泵4和溶液热交换器10;吸收器6的工质出口与通过溶液泵5连接溶液热交换器10的冷侧入口,溶液热交换器10的冷侧出口连接发生器7的工质入口;发生器7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溶液热交换器10的热侧入口,溶液热交换器10的热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器6的工质入口。
所述的工质回路中的工质为溴化锂溶液。
所述汽轮机1,通过抽汽管路与发生器7相连,作为发生器7的驱动热源。
为了实现间冷机组背压灵活调节的需求,在循环水管路上安装第一调节阀11和第二调节阀12,便于对循环水流量进行调节。
为了方便凝结水系统的切换,在凝结水管路上安装第三调节阀13和第四调节阀14,便于对凝结水流量进行调节。
所述发生器7内工质的浓度大于吸收器6内工质的浓度,且发生器7内工质的温度高于吸收器6内工质的温度。
所述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方法,吸收器6内的浓溴化锂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水蒸气后变为稀溴化锂溶液,经过溶液泵4加压、溶液换热器10加热后进入发生器7;发生器7中的高压稀溶液被来自汽轮机1的抽汽驱动蒸汽加热,释放出蒸汽,形成浓溴化锂溶液,经溶液换热器10冷却后进入吸收器6,形成工质回路;发生器7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8内放热,然后经过节流元件9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内吸收后变成蒸汽进入吸收器6;
汽轮机1的乏汽直接通入凝汽器3中,凝汽器3循环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12连接蒸发器5的循环水入口,该部分循环水在蒸发器5内放热给水蒸气,降低循环水温;另一路循环水通过第一调节阀11连接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在间冷塔内放热,降低循环水温;间冷塔2和蒸发器5降温后的循环水混合后进入凝汽器3;
凝汽器3的凝结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调节阀14进入吸收器6和冷凝器8,吸收来自吸收器6和冷凝器8释放的热量,凝结水升温后再返回凝结水管路与另一路凝结水混合。
通过上述措施,本发明可降低间冷机组在夏季高温大风天气下的高背压,实现机组的灵活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节能效果好。本发明系统利用蒸发器带走了一部分循环水热量,大大降低了循环水温,同时进入了间冷塔的循环水量减少,减轻了夏季高温天气下间冷塔的散热负荷,也能降低循环水温。综上,本发明系统实现循环水温下降进而达到降低夏季机组运行背压的目的,对某660MW超临界机组计算表明,该方案可使机组的煤耗率下降8.0g/kWh以上;
(2)对负荷及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好。与现有系统相比,本发明提出的系统中的吸收式热泵的余热不对外供热,对热用户需求少;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用于加热凝结水,可提高系统热经济性。因此在机组运行负荷或环境温度变化时皆可运行,可实现机组灵活运行和高效节能;
(3)投资回收期短。
本发明既可用于新建机组,也可用于现有机组改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轮机1抽汽直接通入发生器7,被发生器7中的工质吸收;吸收器6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发生器7的工质入口,发生器7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吸收器6的工质入口,形成工质回路;工质回路上设置有溶液泵4和溶液热交换器10;吸收器6的工质出口与通过溶液泵4连接到溶液热交换器10的冷侧入口,溶液热交换器10的冷侧出口连接到发生器7的工质入口;发生器7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溶液热交换器10的热侧入口,溶液热交换器10的热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吸收器6的工质入口。其中,工质为溴化锂溶液,发生器7内溴化锂溶液的浓度大于吸收器6内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且发生器7内溴化锂溶液的温度高于吸收器6内溴化锂溶液的温度。
发生器7的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凝器8的水蒸气入口,冷凝器8的水蒸气出口通过节流元件9连接到蒸发器5的水蒸气入口,蒸发器5的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吸收器6的水蒸气入口;
汽轮机1乏汽直接通入凝汽器3,凝汽器3循环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12连接蒸发器5的循环水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一调节阀11连接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蒸发器5的循环水出口连接凝汽器3的循环水入口,间冷塔2的循环水出口连接凝汽器3的循环水入口;
凝汽器3的凝结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调节阀14连接吸收器6的凝结水入口,吸收器6的凝结水出口连接到冷凝器8的凝结水入口,冷凝器8的凝结水出口连接回到凝结水管路;另一路通过第三调节阀13后,两路凝结水在第三调节阀13后混合回到凝结水管路。
所述蒸发器5、吸收器6、发生器7和冷凝器8构成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出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由汽轮机1、间冷塔2、凝汽器3、溶液泵4、蒸发器5、吸收器6、发生器7、冷凝器8、溶液热交换器10,调节阀11、调节阀12、调节阀13、调节阀14与节流元件9组成,如图1所示。
吸收器6内的浓溴化锂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水蒸气后变为稀溴化锂溶液,经过溶液泵4加压、溶液换热器10加热后进入发生器7;发生器7中的高压稀溶液被来自汽轮机1的抽汽驱动蒸汽加热,释放出蒸汽,形成浓溴化锂溶液,经溶液换热器10冷却后进入吸收器6,形成工质回路。发生器7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8内放热,然后经过节流元件9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内吸收后变成蒸汽进入吸收器6;
汽轮机1的乏汽直接通入凝汽器3中,凝汽器3循环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12连接蒸发器5的循环水入口,该部分循环水在蒸发器5内放热给水蒸气,降低循环水温;另一路循环水通过第一调节阀11连接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在间冷塔内放热,降低循环水温;间冷塔2和蒸发器5降温后的循环水混合后进入凝汽器3。本发明系统通过循环水分流措施,其实质是利用循环水在蒸发器5的汽水间接换热系数大于在间冷塔2内的气水间接换热系数,有效降低了循环水温,进而达到降低夏季机组运行背压的目的。
凝汽器3的凝结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调节阀14进入吸收器6和冷凝器8,吸收来自吸收器6和冷凝器8释放的热量,凝结水升温后再返回凝结水管路与另一路凝结水混合。

Claims (8)

1.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1),汽轮机(1)抽汽出口连接发生器(7)抽汽入口,抽汽直接被发生器(7)中的工质吸收;吸收器(6)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发生器(7)的工质入口,发生器(7)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器(6)的工质入口,形成工质回路;
发生器(7)的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8)的水蒸气入口,冷凝器(8)的水蒸气出口通过节流元件(9)连接蒸发器(5)的水蒸气入口,蒸发器(5)的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器(6)的水蒸气入口;
汽轮机(1)乏汽出口连接凝汽器(3)入口,乏汽直接通入凝汽器(3)中,凝汽器(3)循环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12)连接蒸发器(5)的循环水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一调节阀(11)连接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蒸发器(5)的循环水出口和间冷塔(2)的循环水出口均连接凝汽器3的循环水入口;
凝汽器(3)的凝结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调节阀(14)连接吸收器(6)的凝结水入口,吸收器(6)的凝结水出口连接冷凝器(8)的凝结水入口,冷凝器(8)的凝结水出口连接回到凝结水管路;另一路通过第三调节阀(13)后,两路凝结水在第三调节阀(13)后混合回到凝结水管路;
所述蒸发器(5)、吸收器(6)、发生器(7)和冷凝器(8)构成吸收式热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质回路上设置有溶液泵(4)和溶液热交换器(10);吸收器(6)的工质出口与通过溶液泵(4)连接溶液热交换器(10)的冷侧入口,溶液热交换器(10)的冷侧出口连接发生器(7)的工质入口;发生器(7)的工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溶液热交换器(10)的热侧入口,溶液热交换器(10)的热侧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器(6)的工质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质回路中的工质为溴化锂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1),通过抽汽管路与发生器(7)相连,作为发生器(7)的驱动热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间冷机组背压灵活调节的需求,在循环水管路上安装第一调节阀(11)和第二调节阀(12),便于对循环水流量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方便凝结水系统的切换,在凝结水管路上安装第三调节阀(13)和第四调节阀(14),便于对凝结水流量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7)内工质的浓度大于吸收器(6)内工质的浓度,且发生器(7)内工质的温度高于吸收器(6)内工质的温度。
8.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收器(6)内的浓溴化锂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水蒸气后变为稀溴化锂溶液,经过溶液泵(4)加压、溶液换热器(10)加热后进入发生器(7);发生器(7)中的高压稀溶液被来自汽轮机(1)的抽汽驱动蒸汽加热,释放出蒸汽,形成浓溴化锂溶液,经溶液换热器(10)冷却后进入吸收器(6),形成工质回路;发生器(7)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8)内放热,然后经过节流元件(9)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内吸热后变成蒸汽进入吸收器(6);
汽轮机(1)的乏汽直接通入凝汽器(3)中,凝汽器(3)循环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二调节阀(12)连接蒸发器(5)的循环水入口,该部分循环水在蒸发器(5)内放热给水蒸气,降低循环水温;另一路循环水通过第一调节阀(11)连接间冷塔(2)的循环水入口,在间冷塔内放热,降低循环水温;间冷塔(2)和蒸发器(5)降温后的循环水混合后进入凝汽器(3);
凝汽器(3)的凝结水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调节阀(14)进入吸收器(6)和冷凝器(8),吸收来自吸收器(6)和冷凝器(8)释放的热量,凝结水升温后再返回凝结水管路与另一路凝结水混合。
CN201810499009.XA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8981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9009.XA CN108981222A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9009.XA CN108981222A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1222A true CN108981222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2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9009.XA Pending CN108981222A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1222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2885A (zh) * 2020-03-04 2020-06-23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间冷系统百叶窗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95065A (zh) * 2020-06-29 2020-08-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轴封溢流蒸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11854220A (zh) * 2020-07-31 2020-10-30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汽轮机冷端高效节能方法
CN113123873A (zh) * 2021-05-14 2021-07-1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提高燃气轮机效率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883762A (zh) * 2021-11-11 2022-01-0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3945031A (zh) * 2021-11-11 2022-01-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复合循环系统
CN114034138A (zh) * 2021-11-11 2022-02-1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间接空冷机组夏季运行背压的系统及方法
CN116164445A (zh) * 2022-12-15 2023-05-26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装置
CN118408299A (zh) * 2024-05-29 2024-07-30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回收利用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及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00286U (zh) * 2011-06-14 2012-01-04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低压加热装置
CN102828790A (zh) * 2011-06-14 2012-12-19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低压加热系统
CN103775143A (zh) * 2013-04-11 2014-05-07 苟仲武 改进真空排气热泵型汽轮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N105783023A (zh) * 2016-05-04 2016-07-2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驱动暖风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37906A (zh) * 2016-08-16 2017-02-2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循环水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00286U (zh) * 2011-06-14 2012-01-04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低压加热装置
CN102828790A (zh) * 2011-06-14 2012-12-19 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低压加热系统
CN103775143A (zh) * 2013-04-11 2014-05-07 苟仲武 改进真空排气热泵型汽轮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N105783023A (zh) * 2016-05-04 2016-07-2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驱动暖风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37906A (zh) * 2016-08-16 2017-02-2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循环水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2885A (zh) * 2020-03-04 2020-06-23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间冷系统百叶窗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22885B (zh) * 2020-03-04 2021-10-01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间冷系统百叶窗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95065A (zh) * 2020-06-29 2020-08-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轴封溢流蒸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11595065B (zh) * 2020-06-29 2024-01-2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轴封溢流蒸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11854220A (zh) * 2020-07-31 2020-10-30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汽轮机冷端高效节能方法
CN113123873A (zh) * 2021-05-14 2021-07-1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提高燃气轮机效率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883762A (zh) * 2021-11-11 2022-01-0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3945031A (zh) * 2021-11-11 2022-01-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复合循环系统
CN114034138A (zh) * 2021-11-11 2022-02-1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间接空冷机组夏季运行背压的系统及方法
CN116164445A (zh) * 2022-12-15 2023-05-26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装置
CN118408299A (zh) * 2024-05-29 2024-07-30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回收利用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及工艺
CN118408299B (zh) * 2024-05-29 2024-12-03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回收利用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1222A (zh)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塔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6895603B (zh) 压缩/吸收闭式并联复合燃气热泵系统运行方法
CN106642789B (zh) 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与土壤跨季节储能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CN107155280B (zh) 一种一体化通风冷却热回收装置
CN103017236B (zh) 发电厂凝结热回收利用及供热系统
CN101839518A (zh) 电厂循环水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的集中供暖系统及方法
CN110454897B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101696642B (zh) 以中低焓能源为热源的热电联产系统
CN206352878U (zh) 一种回收机房液冷散热量的供暖系统
CN110553420A (zh) 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的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2226601B (zh) 一种多功能引射式热泵机组
CN108758584A (zh) 一种余热组合驱动的冷热储联供燃煤电站空冷系统及其运行调控方法
CN201672587U (zh) 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的供暖系统
CN109612158B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4691833U (zh) 一种循环水余热利用装置
CN204693371U (zh) 一种直接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并加热凝结水系统
CN206944527U (zh) 一种船用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106403283B (zh) 热水型热泵系统
CN205783976U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吸附式制冷复合的制冷系统
CN108895708A (zh) 一种余热梯级回收利用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9763533U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109028641A (zh) 集成暖风器和吸收式热泵的间冷岛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8194155B (zh)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夏季运行真空的系统
CN206504423U (zh) 利用土壤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与跨季节储能的热源塔热泵
CN110986418B (zh) 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