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3203A -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3203A
CN108963203A CN201810595190.4A CN201810595190A CN108963203A CN 108963203 A CN108963203 A CN 108963203A CN 201810595190 A CN201810595190 A CN 201810595190A CN 108963203 A CN108963203 A CN 108963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silicon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silicon composite
coated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51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芳芳
赵亚
刘桐桐
杨冬生
翟博
刘俊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Forev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Forev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Forev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951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32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2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

Description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容量大、自放电小、循环性好、使用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等突出优点而成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理想电源。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高容量、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正极材料的比容量相对较低,容量的提升空间不大,故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工作主要集中在负极材料。现有商业上使用的负极材料为碳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有372mAh/g,因此寻找替代碳的高容量负极材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由于其理论比能量低(372mAh/g),而且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差,是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相比于传统石墨在嵌入锂之后形成LiC6插层化合物,硅作为负极材料,通常与锂合金化形成Li22Si5金属间化合物,其理论比容量高达3572mAh/g。但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有缺点:
(1)硅材料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影响电循环性能:
硅是半导体材料,自身的电导率较低,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会使材料体积发生300%以上的膨胀与收缩,产生的机械作用力会使材料逐渐粉化,造成结构坍塌,最终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脱离,丧失电接触,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大大降低;
(2)使用过程中,硅材料易腐蚀,容量衰减:
由于硅材料的体积效应,在电解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伴随着电极结构的破坏,在暴露出的硅表面不断形成新的SEI膜,加剧了硅的腐蚀和容量衰减。
由于硅自身存在这种严重的体积效应,严重制约硅负极材料的产业化道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容量、高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要,需采用很多技术用来改善硅负极材料的上述缺陷。比较典型的技术有:将纳米Si与石墨类进行机械复合;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硅颗粒上涂覆碳层;通过含硅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含硅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制备的含硅材料,因内部结构比较均匀,材料表现出了相对优异的电循环性能。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法仍旧不能满足市场对该类材料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01.取适量的金属硅化合物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升温至300-10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20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粉末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01.将所述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惰性气体和烃类气体,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将管式炉升温至300-10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0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烃类气体,使产品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和氙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与所述烃类气体流量比为20:1-1:1。
优选地,所述管式炉的升温速率为1-10℃/min。
优选地,所述金属硅化合物为硅化铝、硅化镁、硅化铁或硅化铜。
优选地,所述酸溶液为盐酸、硫酸、硝酸、次氯酸、高氯酸、乙酸、丙酸、酒石酸或柠檬酸。
优选地,所述烃类气体为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乙炔或丙炔。
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30~40%,包覆层厚度为5~20nm,孔径为50~70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
(2)本发明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多孔硅基底材料,并在其外部进行碳包覆,进一步缓冲了充电后硅体积的膨胀应力;
(3)本发明在多孔硅颗粒外部包覆碳材料,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并且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后的比容量循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具体包括:
S101.取0.5g硅化铝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7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8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硅单质及氧化铝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过量的10%稀盐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具体包括:
S301.将0.1g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乙炔,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所述氩气和乙炔的流量比为5:1,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乙炔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其中,得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30%,包覆层厚度为5nm,孔径为70nm。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进行测试。将0.8g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0.1g乙炔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其中的正极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并且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循环次数,纵坐标表示放电比容量;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210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600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2.4%,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对比例1
将0.1g硅粉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乙炔,所述氩气和乙炔的流量比为5:1,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h;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乙炔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硅复合材料。
将0.8g碳硅复合材料、0.1g乙炔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为1750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0%。
对比例2
采用现有技术制备多孔硅颗粒,然后将0.8g多孔硅颗粒、0.1g乙炔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为1560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5%。
通过与对比例1、2的对比可见,实施例1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的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具体包括:
S101.取0.5g硅化铜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9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4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硅单质及氧化铜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过量的65%硫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具体包括:
S301.将0.1g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乙炔,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所述氩气和乙炔的流量比为1:1,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2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乙炔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所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40%,包覆层厚度为20nm,孔径为50nm。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进行测试。将0.8g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0.1g乙炔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其中的正极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并且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120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3.6%,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具体包括:
S101.取0.5g硅化镁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以10℃/min升温至10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硅单质及氧化镁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过量的65%硫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具体包括:
S301.将0.1g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乙烯,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所述氩气和乙烯的流量比为1:1,将管式炉以10℃/min升温至8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3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乙烯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所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38%,包覆层厚度为18nm,孔径为53nm。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进行测试。将0.8g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0.1g乙烯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其中的正极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并且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106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5%,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具体包括:
S101.取0.5g硅化铜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3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4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硅单质及氧化铜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过量的65%硫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具体包括:
S301.将0.1g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丙烯,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所述氩气和丙烯的流量比为1:1,将管式炉以5℃/min升温至3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20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丙烯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所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36%,包覆层厚度为13nm,孔径为58nm。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进行测试。将0.8g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0.1g丙烯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其中的正极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并且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200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6.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具体包括:
S101.取0.5g硅化铁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以8℃/min升温至9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4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硅单质及氧化铁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过量的65%硫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具体包括:
S301.将0.1g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乙炔,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所述氩气和乙炔的流量比为20:1,将管式炉以8℃/min升温至7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6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乙炔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所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32%,包覆层厚度为8nm,孔径为67nm。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进行测试。将0.8g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0.1g乙炔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其中的正极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并且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020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4.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具体包括:
S101.取0.5g硅化铁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以8℃/min升温至8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6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硅单质及氧化铁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过量的硝酸溶液中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可有效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具体包括:
S301.将0.1g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氩气和乙炔,可使两种气体混合均匀,并有效避免包覆层过厚,所述氩气和乙炔的流量比为6:1,将管式炉以8℃/min升温至6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乙炔气体,使产品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可防止得到的产物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有效避免引入其他杂质。
所述复合材料中碳含量35%,包覆层厚度为10nm,孔径为60nm。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进行测试。将0.8g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0.1g乙炔黑和0.1g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搅拌分散得到正极浆料,经涂覆、干燥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片,以锂片为负极,采用Celgard2400隔膜,并滴加25μl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条件为: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1V~1.2V(vs.Li/Li+)。其中的正极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并且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在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108mAh g-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4.6%,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缓解了硅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现象,有效地防止硅颗粒结构破裂;
(2)本发明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多孔硅基底材料,并在其外部进行碳包覆,进一步缓冲了充电后硅体积的膨胀应力;
(3)本发明在多孔硅颗粒外部包覆碳材料,可防止硅颗粒的再次团聚,并且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促进电子传输,有利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金属硅化合物热分解得到粉末混合物;
S2.将所述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洗后得到多孔硅颗粒;
S3.采用烃类气体裂解对多孔硅颗粒进行碳包覆,制得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01.取适量的金属硅化合物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并置于开放的管式炉内部;
S102.将管式炉升温至300-10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5-20h,进行热分解;
S103.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粉末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粉末混合物加入到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过滤至滤液PH值<7;
S202.采用去离子水与乙醇交替洗涤滤饼后烘干,得到多孔硅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01.将所述多孔硅颗粒均匀平铺在陶瓷舟内,向管式炉中同时通入惰性气体和烃类气体,将管式炉升温至300-10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0h;
S302.待反应结束后关闭所述烃类气体,使产品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和氙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与所述烃类气体流量比为20: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炉的升温速率为1-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硅化合物为硅化铝、硅化镁、硅化铁或硅化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溶液为盐酸、硫酸、硝酸、次氯酸、高氯酸、乙酸、丙酸、酒石酸或柠檬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烃类气体为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乙炔或丙炔。
CN201810595190.4A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9632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5190.4A CN108963203A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5190.4A CN108963203A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203A true CN108963203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88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5190.4A Pending CN108963203A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320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8228A (zh) * 2019-09-17 2019-11-29 安徽大学 一种包埋无机纳米粒子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0635128A (zh) * 2019-09-26 2019-12-31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62266A (zh) * 2020-03-02 2020-05-15 山东大学 一种碳包覆二维硅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26722A (zh) * 2019-10-31 2020-06-23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22055556A1 (en) * 2020-09-11 2022-03-17 General Atomics Silicon to silicon carbide conversion for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fabrication
CN114349052A (zh) * 2021-12-22 2022-04-15 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微球气相碳包覆生产工艺
CN117117159A (zh) * 2023-10-24 2023-11-24 琥崧智能装备(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731A (zh) * 2011-03-18 2011-08-1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7519A (zh) * 2011-07-11 2011-11-09 三峡大学 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粉负极材料无氟化制备方法
CN103094534A (zh) * 2012-12-21 2013-05-08 顾向红 一种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26527A (zh) * 2016-03-22 2016-08-03 浙江大学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731A (zh) * 2011-03-18 2011-08-1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7519A (zh) * 2011-07-11 2011-11-09 三峡大学 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硅粉负极材料无氟化制备方法
CN103094534A (zh) * 2012-12-21 2013-05-08 顾向红 一种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26527A (zh) * 2016-03-22 2016-08-03 浙江大学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8228A (zh) * 2019-09-17 2019-11-29 安徽大学 一种包埋无机纳米粒子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0635128A (zh) * 2019-09-26 2019-12-31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6722A (zh) * 2019-10-31 2020-06-23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162266A (zh) * 2020-03-02 2020-05-15 山东大学 一种碳包覆二维硅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055556A1 (en) * 2020-09-11 2022-03-17 General Atomics Silicon to silicon carbide conversion for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fabrication
CN114349052A (zh) * 2021-12-22 2022-04-15 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微球气相碳包覆生产工艺
CN114349052B (zh) * 2021-12-22 2023-12-22 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微球气相碳包覆生产工艺
CN117117159A (zh) * 2023-10-24 2023-11-24 琥崧智能装备(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17159B (zh) * 2023-10-24 2023-12-26 琥崧智能装备(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3203A (zh) 一种碳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12183B (zh) 一种粉体预锂化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1685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EP2876710A1 (en)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negative plate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08306009B (zh) 一种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1009647B (zh) 锂二次电池锂硼硅合金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518213A (zh) 一种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23037B (zh) 一种富硅SiOx-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93415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12875680B (zh) 一种片状Fe基合金催化生长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8448090A (zh) 一种锂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92658A (zh) 一种二硫化钛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0051B (zh) 一种石墨烯@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1729A (zh) 一种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硅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50221B (zh) 一种含铝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98405B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氧化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14564A (zh) 一种碳纳米管导电网络包覆SiO@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31845B (zh) 一种四氧化三钴纳米线阵列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62269B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8612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67097A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二次电池
CN116230933A (zh) 一种针对预锂化负极材料进行表面除碱的方法
CN113353970A (zh) 一种SnS-Fe1-xS双硫化物异质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2397701A (zh) 一种稻壳基硅氧化物/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661877A (zh) 二硫化钨/碳复合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