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9563A -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49563A
CN108749563A CN201810571559.8A CN201810571559A CN108749563A CN 108749563 A CN108749563 A CN 108749563A CN 201810571559 A CN201810571559 A CN 201810571559A CN 108749563 A CN108749563 A CN 108749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ngine
absorbing
block
cov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1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telligent CAD CA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telligent CAD CA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telligent CAD CA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telligent CAD CA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15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49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49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956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散热机构和若干车轮,车体内设有PLC、发动机和吸热机构,吸热机构包括吸热管、回流管、供水管和若干吸热块,吸热块内设有弹簧、紧固块和两个定向组件,散热机构包括水箱、盖板、风干组件和两个升降组件,风干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吊杆和风扇,水箱内设有水泵和若干吸热片,该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吸热机构使吸热管紧贴发动机表面,便于吸热管内的水流充分吸收发动机的热量,对发动机进行降温,不仅如此,通过散热机构吸收吸热管中水流的热量,并持续向吸热管提供冷水,保证了设备对发动机的长期的降温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ECV)、氢发动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处于封闭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开,导致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急剧上升,影响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并缩短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导致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实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散热机构和若干车轮,所述车轮设置在车体的下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车体的上方,所述车体内设有PLC、发动机和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设置在发动机上;
所述吸热机构包括吸热管、回流管、供水管和若干吸热块,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回流管和供水管与散热机构连接,所述吸热管缠绕在发动机上,所述吸热管沿着发动机的轴线螺旋分布,所述吸热块均匀分布在发动机上,所述吸热块的形状为U形,所述吸热块的两端固定在发动机上,所述吸热块内设有弹簧、紧固块和两个定向组件,所述紧固块通过弹簧与吸热块内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两个定向组件分别位于弹簧的两侧,所述紧固块的靠近发动机的一侧设有凹口,所述吸热管的轴线位于凹口内;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箱、盖板、风干组件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水箱固定在车体的上方,所述盖板设置在水箱的上方,所述供水管和回流管均与水箱连通,所述风干组件位于盖板的下方,两个升降组件分别位于水箱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与盖板传动连接,所述风干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吊杆和风扇,所述平移单元与吊杆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风扇固定在吊杆的下方,所述风扇与PLC电连接;
所述水箱内设有水泵和若干吸热片,所述水泵固定在水箱的内壁上,所述水泵与PLC电连接,所述水泵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吸热片均匀固定在盖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使紧固块带动吸热管贴近发动机的表面,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固定环、定向杆和凸块,所述固定环固定在吸热块的内壁上,所述凸块通过定向杆与紧固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定向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吊杆移动,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一电机、轴承、第一驱动轴和平移块,所述第一电机和轴承分别固定在盖板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位于第一电机和轴承之间,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平移块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平移块固定在吊杆的顶端,所述平移块的与第一驱动轴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驱动轴匹配的螺纹,所述平移块抵靠在盖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盖板升降,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水箱上,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盖板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盖板的平稳移动,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限位环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在盖板的下方,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水箱上,所述限位环套设在限位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二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第二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加强汽车的续航能力,所述盖板为光伏板。
作为优选,为了加强吸热片的吸热能力,同时加快吸热片上水的蒸发速度,所述吸热片上设有若干通孔。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监测水箱内的水位,所述盖板的下方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加固发电机与吸热块的连接,所述发动机与吸热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吸热机构使吸热管紧贴发动机表面,便于吸热管内的水流充分吸收发动机的热量,对发动机进行降温,与现有的吸热机构相比,该吸热机构中吸热管紧贴发动机,从而加强了吸热能力,不仅如此,通过散热机构吸收吸热管中水流的热量,并持续向吸热管提供冷水,保证了设备对发动机的长期的降温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与现有的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通过风干组件对吸热片进行风干,使吸热片温度降低,保证了持续的降温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吸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吸热块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水箱的剖视图;
图中:1.车体,2.车轮,3.发动机,4.吸热管,5.回流管,6.供水管,7.吸热块,8.弹簧,9.紧固块,10.水箱,11.盖板,12.吊杆,13.风扇,14.水泵,15.吸热片,16.固定环,17.定向杆,18.凸块,19.第一电机,20.轴承,21.第一驱动轴,22.平移块,23.第二电机,24.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限位环,27.限位杆,28.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1、散热机构和若干车轮2,所述车轮2设置在车体1的下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上方,所述车体1内设有PLC、发动机3和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设置在发动机3上;
该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3运行产生热量,由吸热机构吸收发动机3产生的热量,使发动机3的温度降低,吸热机构将热量传递给散热机构,由散热机构将热量散发开来,便于吸热机构持续对发电机进行吸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降温效果,便于发动机3的持续散热降温,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
如图2-3所示,所述吸热机构包括吸热管4、回流管5、供水管6和若干吸热块7,所述吸热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回流管5和供水管6与散热机构连接,所述吸热管4缠绕在发动机3上,所述吸热管4沿着发动机3的轴线螺旋分布,所述吸热块7均匀分布在发动机3上,所述吸热块7的形状为U形,所述吸热块7的两端固定在发动机3上,所述吸热块7内设有弹簧8、紧固块9和两个定向组件,所述紧固块9通过弹簧8与吸热块7内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两个定向组件分别位于弹簧8的两侧,所述紧固块9的靠近发动机3的一侧设有凹口,所述吸热管4的轴线位于凹口内;
由散热机构通过供水管6向吸热管4提供水流,通过固定在发动机3上的吸热块7使得吸热管4紧贴发动机3的表面,吸热块7的靠近发动机3的一侧,压缩的弹簧8对紧固块9产生弹力,使得紧固块9推动吸热管4,使吸热管4紧贴发动机3的表面,吸热管4中,由水流吸收发动机3产生的热量,并将水流通过回流管5输送至散热机构中,通过散热机构散发热量,再将冷水通过供水管6输送至吸热管4内,使吸热管4中流动的水流持续不断地吸收发动机3运行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发动机3的温度,使发动机3工作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中。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箱10、盖板11、风干组件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水箱10固定在车体1的上方,所述盖板11设置在水箱10的上方,所述供水管6和回流管5均与水箱10连通,所述风干组件位于盖板11的下方,两个升降组件分别位于水箱10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与盖板11传动连接,所述风干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吊杆12和风扇13,所述平移单元与吊杆12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风扇13固定在吊杆12的下方,所述风扇13与PLC电连接;
所述水箱10内设有水泵14和若干吸热片15,所述水泵14固定在水箱10的内壁上,所述水泵14与PLC电连接,所述水泵14与回流管5连通,所述吸热片15均匀固定在盖板11的下方。
PLC控制水箱10内的水泵14运行,通过回流管5将吸热管4中温度较高的水流抽入水箱10中,水流与吸热片15接触,吸热片15吸收水流的热量,使水流温度降低后,再通过供水管6输送至吸热管4内吸收发动机3的热量,当吸热片15持续吸收水流的热量后,由升降组件带动盖板11上升,使得固定在盖板11下方的吸热片15上升至盖板11的下方,而后PLC控制平移单元运行,同时启动风扇13,使得风扇13沿着水平方向向吸热片15吹风,使吸热片15上的水流蒸发,由于水蒸发具有吸热的效果,因此,通过风干组件对各个吸热片15吹风使水蒸发,可有效降低吸热片15的温度,而后再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盖板11下降,使降温后的吸热片15进入水箱10内,吸收温度将高的水流的热量,使冷水通过供水管6进入吸热管4中,便于持续对发动机3进行吸热降温。
作为优选,为了使紧固块9带动吸热管4贴近发动机3的表面,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固定环16、定向杆17和凸块18,所述固定环16固定在吸热块7的内壁上,所述凸块18通过定向杆17与紧固块9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16套设在定向杆17上。通过位置固定的固定环16固定了定向杆17的移动方向,使得紧固块9带动吸热管4以固定环16的轴线贴近发动机3,通过凸块18防止定向杆17脱离固定环16。
如图4所示,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一电机19、轴承20、第一驱动轴21和平移块22,所述第一电机19和轴承20分别固定在盖板11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19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21位于第一电机19和轴承20之间,所述第一电机19与第一驱动轴21传动连接,所述平移块22套设在第一驱动轴21上,所述平移块22固定在吊杆12的顶端,所述平移块22的与第一驱动轴21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驱动轴21匹配的螺纹,所述平移块22抵靠在盖板11的下方。
PLC控制第一电机19启动,带动第一驱动轴21旋转,第一驱动轴21通过螺纹作用在平移块22上,使得平移块22沿着第一驱动轴21的轴线带动吊杆1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3、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所述第二电机23固定在水箱10上,所述第二电机23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3与第一连杆2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4通过第二连杆25与盖板11铰接。
PLC控制第二电机23启动,带动第一连杆24转动,第一连杆24通过第二连杆25作用在盖板11上,使得盖板11发生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盖板11的平稳移动,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限位环26和限位杆27,所述限位杆27固定在盖板11的下方,所述限位环26固定在水箱10上,所述限位环26套设在限位杆27上。利用位置固定的限位环26固定了限位杆27的移动方向,使得盖板11沿着竖直方向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力强的特点,为了保证第二电机23的驱动力,所述第二电机23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加强汽车的续航能力,所述盖板11为光伏板。利用盖板11可在晴朗的白天进行光伏发电,进而提高汽车行驶的能源,从而加强了汽车的续航能力。
作为优选,为了加强吸热片15的吸热能力,同时加快吸热片15上水的蒸发速度,所述吸热片15上设有若干通孔。通过通孔可使得吸热片15与水箱10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充分吸收水箱10内水流的热量,同时当吸热片15位于水箱10的上方而,吸热片1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吸热片15上的水快速蒸发。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监测水箱10内的水位,所述盖板11的下方设有液位传感器28,所述液位传感器28与PLC电连接。通过液位传感器28检测水箱10内的水位,并将水位数据反馈给PLC,PLC根据水位数据在车体1内的仪表盘上进行显示,方便车主及时了解水箱10内的水位,并进行适当的加水。
作为优选,利用一体成型结构稳固的特点,为了加固发电机与吸热块7的连接,所述发动机3与吸热块7为一体成型结构。
该新能源汽车中,由水箱10通过供水管6向吸热管4提供水流,通过吸热块7使吸热管4紧贴发动机3的表面,使吸热管4内的水流充分吸收发动机3的热量,便于发动机3进行散热降温,而后PLC控制水泵14启动,利用回流管5抽取吸热管4内吸收热量的水流,并将水流注入水箱10中,通过吸热片15吸收水流的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后,再次通过供水管6进入吸热管4中,对发动机3进行吸热,在长期运行后,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盖板11上升,使吸热片15位于水箱10的上方后,利用平移单元带动风扇13移动对吸热片15进行风干,使吸热片15上的水流蒸发,水流蒸发吸收吸热片15上的热量,使吸热片15温度降低,而后盖板11带动降温后的吸热片15下降,使得吸热片15持续吸收水箱10内的水流热量,便于实现长期对发动机3降温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吸热机构使吸热管4紧贴发动机3表面,便于吸热管4内的水流充分吸收发动机3的热量,对发动机3进行降温,与现有的吸热机构相比,该吸热机构中吸热管4紧贴发动机3,从而加强了吸热能力,不仅如此,通过散热机构吸收吸热管4中水流的热量,并持续向吸热管4提供冷水,保证了设备对发动机3的长期的降温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与现有的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通过风干组件对吸热片15进行风干,使吸热片15温度降低,保证了持续的降温能力。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散热机构和若干车轮(2),所述车轮(2)设置在车体(1)的下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上方,所述车体(1)内设有PLC、发动机(3)和吸热机构,所述吸热机构设置在发动机(3)上;
所述吸热机构包括吸热管(4)、回流管(5)、供水管(6)和若干吸热块(7),所述吸热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回流管(5)和供水管(6)与散热机构连接,所述吸热管(4)缠绕在发动机(3)上,所述吸热管(4)沿着发动机(3)的轴线螺旋分布,所述吸热块(7)均匀分布在发动机(3)上,所述吸热块(7)的形状为U形,所述吸热块(7)的两端固定在发动机(3)上,所述吸热块(7)内设有弹簧(8)、紧固块(9)和两个定向组件,所述紧固块(9)通过弹簧(8)与吸热块(7)内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两个定向组件分别位于弹簧(8)的两侧,所述紧固块(9)的靠近发动机(3)的一侧设有凹口,所述吸热管(4)的轴线位于凹口内;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水箱(10)、盖板(11)、风干组件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水箱(10)固定在车体(1)的上方,所述盖板(11)设置在水箱(10)的上方,所述供水管(6)和回流管(5)均与水箱(10)连通,所述风干组件位于盖板(11)的下方,两个升降组件分别位于水箱(10)的两侧,所述升降组件与盖板(11)传动连接,所述风干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吊杆(12)和风扇(13),所述平移单元与吊杆(12)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风扇(13)固定在吊杆(12)的下方,所述风扇(13)与PLC电连接;
所述水箱(10)内设有水泵(14)和若干吸热片(15),所述水泵(14)固定在水箱(10)的内壁上,所述水泵(14)与PLC电连接,所述水泵(14)与回流管(5)连通,所述吸热片(15)均匀固定在盖板(11)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固定环(16)、定向杆(17)和凸块(18),所述固定环(16)固定在吸热块(7)的内壁上,所述凸块(18)通过定向杆(17)与紧固块(9)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16)套设在定向杆(17)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一电机(19)、轴承(20)、第一驱动轴(21)和平移块(22),所述第一电机(19)和轴承(20)分别固定在盖板(11)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19)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21)位于第一电机(19)和轴承(20)之间,所述第一电机(19)与第一驱动轴(21)传动连接,所述平移块(22)套设在第一驱动轴(21)上,所述平移块(22)固定在吊杆(12)的顶端,所述平移块(22)的与第一驱动轴(21)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驱动轴(21)匹配的螺纹,所述平移块(22)抵靠在盖板(11)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3)、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所述第二电机(23)固定在水箱(10)上,所述第二电机(23)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3)与第一连杆(2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4)通过第二连杆(25)与盖板(11)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限位环(26)和限位杆(27),所述限位杆(27)固定在盖板(11)的下方,所述限位环(26)固定在水箱(10)上,所述限位环(26)套设在限位杆(27)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23)为直流伺服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为光伏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15)上设有若干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的下方设有液位传感器(28),所述液位传感器(28)与PLC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3)与吸热块(7)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810571559.8A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Withdrawn CN108749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1559.8A CN108749563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1559.8A CN108749563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9563A true CN108749563A (zh) 2018-11-06

Family

ID=6400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1559.8A Withdrawn CN108749563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49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7018A (zh) * 2019-04-09 2019-07-05 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具有定量功能的制造设备
CN113250337A (zh) * 2021-04-27 2021-08-13 天津弘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防火钢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35973A1 (en) * 2000-09-26 2002-03-28 Daisaku Takahashi Cooling structure of motor-assist device for vehicle
CN201362169Y (zh) * 2008-12-30 2009-12-16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进水管结构
CN101767530A (zh) * 2010-03-04 2010-07-07 孔繁忠 汽车辅助散热装置
CN203974533U (zh) * 2014-06-03 2014-12-03 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顶置式客车
CN106025867A (zh) * 2016-07-21 2016-10-12 成都安程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引擎箱混合散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35973A1 (en) * 2000-09-26 2002-03-28 Daisaku Takahashi Cooling structure of motor-assist device for vehicle
CN201362169Y (zh) * 2008-12-30 2009-12-16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进水管结构
CN101767530A (zh) * 2010-03-04 2010-07-07 孔繁忠 汽车辅助散热装置
CN203974533U (zh) * 2014-06-03 2014-12-03 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顶置式客车
CN106025867A (zh) * 2016-07-21 2016-10-12 成都安程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引擎箱混合散热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7018A (zh) * 2019-04-09 2019-07-05 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聚羧酸减水剂的具有定量功能的制造设备
CN113250337A (zh) * 2021-04-27 2021-08-13 天津弘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防火钢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8476B2 (en) Wind-driv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719601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0959226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散热装置
CN10154963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10156402A1 (en) Airflow power installations
WO2008121378A1 (en) Wind-driv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0867432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机构
CN107196018B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108749563A (zh)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新能源汽车
CN210460841U (zh) 汽车发动机主机散热器
CN209051304U (zh) 一种风能汽车用动力机箱
CN108869179A (zh) 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电动汽车
CN114017669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加氢增压装置
CN205112999U (zh) 汽车用风力发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9286030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的散热系统
WO2022183570A1 (zh) 交通工具相对运动动能收集利用方法及其装置
CN206545535U (zh) 用于车辆的尾气发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311892U (zh) 混合动力系统状态监控系统
CN206785568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水冷装置
CN113352948B (zh) 一种物流运输车用氢燃料系统
CN208702613U (zh) 一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电动汽车
CN101852120B (zh) 电动增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88778U (zh) 一种纯电动路面养护车
CN205303624U (zh)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散热装置
CN107893710A (zh) 内燃机高效节能余热利用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