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3625A - 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3625A CN108633625A CN201810851862.3A CN201810851862A CN108633625A CN 108633625 A CN108633625 A CN 108633625A CN 201810851862 A CN201810851862 A CN 201810851862A CN 108633625 A CN108633625 A CN 1086336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w material
- fermentation
- pleurotus eryngii
- sl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Abstract
一种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制备步骤为:(1)按重量份取杏鲍菇菌糠40~60份、牛圈垫料20~40份、凉粉草渣15~25份、石灰石粉5~15份、蛭石粉5~10份、废糖蜜3~8份、EM菌1~2份;(2)将牛圈垫料、凉粉草渣、石灰石粉、蛭石粉和EM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3)将预混料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4)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10~15小时后,得到栽培基;消毒温度为60℃~65℃。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栽培基栽培得到的双孢菇产量高、肉质丰厚,味道鲜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为一种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菇(Agaricusbisporus),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麦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很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国总产占第二位,蘑菇罐头在国际贸易量中占首位。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为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原生于欧洲及北美洲,人类至少自古希腊时代起便开始食用,人工栽培则约始于17世纪的法国等地,现在则已经广泛在世界各地栽培。栽培基质是食用菌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物质之所在。在使用品种和生长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基质不同、配方不同、基质的处理方式不同,食用菌的产量、质地、风味等都有所差别。公开文献也报道了一些双孢菇的栽培基质,例如:
1、中国专利:以废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申请号:201711152428.8,申请日2017.11.19,申请人: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530306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云表镇朝南村蘑菇厂,发明人:杨伟、韦荣洁、王远能、吴峰,摘要:一种以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废猪圈垫料45-60份;凉粉草渣20-40份;木薯渣15-25份;稻草碎粒10-20份;桑枝碎粒5-10份;玉米棒渣碎粒5-8份;甘蔗渣碎粒3-5份;所述的凉粉草渣是凉粉加工厂利用凉粉草加工凉粉过滤得到的凉粉草渣。本双孢菇栽培料采用养猪场排出的废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双孢菇栽培料,属于变废为宝项目,不对外排放废渣,绿色环保;制备得到的双孢菇栽培料种植双孢菇出菇早,可采菇时间长,且可以降低双孢菇栽培成本,提高双孢菇栽培经济效益。
2、中国专利:一种富硒双孢菇栽培基质,申请号:201710618811.1,申请日:2017.07.26,申请人:浦江县美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322200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太白路23号一楼朝北,发明人:谢雨欣,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双孢菇栽培基质,该基质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玉米秸22-28份、麦秸18-23份、牛粪20-26份、鸡粪15-18份、中药渣3-5份、玉米粉6-8份、亚硒酸钠0.01-0.015份、酵母硒0.005-0.008、尿素2-4份、轻质碳酸钙1-2份、过磷酸钙0.7-1份、石膏粉1-2份、生石灰1-2份、杀菌剂0.013-0.016份、发酵剂1-2份。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栽培基质中硒源的均匀分布,透气性好,持水力强,栽培基质腐熟充分,易于被双孢菇吸收利用,使双孢菇的栽培周期缩短,培养出双孢菇中有机硒含量高,双孢菇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适合普通农户大规模推广。
3、中国专利: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申请号:201310292871.1,申请日:2013.07.12,申请人: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56200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经济开发区,发明人:寇玉芳、张莉、韩超、张法博,摘要: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基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鸡粪19-27份、石灰0.30-0.50份、秸秆28-36份、石膏1.2-2.0份、尿素0.15-0.35份、饼肥0.70-0.90份、过磷酸钙0.06-0.14份。采用本发明双孢菇基质的发酵方法制备的基质来培养双孢菇,每平方米产菇22kg,比其他基质配方高出1-2kg其中一级菇占90%,单菇重量较重,菇型圆整度好,易运易贮有,在0℃-4℃的冷库中能存放4-5天,不变色,不起鳞片,同样市场中比其他鲜菇每斤价格高出0.3元,增加了种植效益。
4、中国专利:一种双孢菇的培养基质,申请号:201410529324.4,申请日:2014.10.09,申请人:遵义市鼎新菌业有限公司,地址: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大窝村,发明人:郑明凤,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孢菇的培养基质,它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棉籽壳52-58份、木屑32-38份、麦皮18-24份、碳酸钙4-10份、过磷酸钙5-11份、尿素4-10份、牛粪17-23份。通过各种原料的配比和控制,将整个培养料的整体营养元素丰富化,维生素的加入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双孢菇的生长需求,通过本培养基质栽培双孢菇能够提高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而且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5、中国专利:一种双孢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549748.1,申请日:2015.09.01,申请人:广西南宁胜祺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地址: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39号,发明人:韦波,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孢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基质技术领域。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组分混合配制而得:麦草、草炭、麸皮、米糠、石膏粉、石灰粉、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钾、有机发酵料;所述有机发酵料是以畜禽粪便、蚕沙、沼渣、农作物秸秆为发酵原料,添加发酵菌剂,堆垛,自然发酵而得。本发明采用多种菌种为组分的特定配比高效复合菌种用于废弃物料资源化利用的发酵中,既能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发酵效率和将动物粪便分解成无害物质的能力,消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又能提高农作物秸秆发酵后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发酵后生产的肥料的养分,还能够形成强大的益生菌环境,提高食用菌的抗病能力。
6、中国专利:一种双孢菇营养基质的制作方法,申请号:201510330198.4,申请日:2015.06.16,申请人:王金生,地址:236000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环城北路永安巷36号,发明人:王金生、兰云海,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孢菇营养基质的制作方法,其由干燥羊粪12-15份,大豆根3-5份,干燥牛粪10-13份,氯化锌0.2-0.5份,蔗糖1-3份,石灰2-5份,焦磷酸钾4-6份,花生粕1-3份组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孢菇营养基质的制作方法,其营养充足,能够充分满足双孢菇的营养需求,栽培出的双孢菇肉质丰厚,营养丰富,味道相对于普通基质栽培出的双孢菇更加鲜美,还含有丰富的锌。
经研究发现,杏鲍菇栽培周期仅有55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培育基质未得到充分的讲解,杏鲍菇生产企业都采用豆粕作为增产剂,豆粕属于迟效肥,残留于栽培废料内使含氮量较高。杏鲍菇菌糠中添加稻草,可改善栽培结构,使其可直接用于双孢菇和的栽培。部分地区杏鲍菇栽培料中还含有甘蔗渣,复合草腐生菌类生物学特性,但含量偏低,可采用预湿并添加人工切段的甘蔗渣予以解决。近年来,一些企业利用杏鲍菇菌糠尝试性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但出菇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提供一种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用该栽培基栽培得到的双孢菇产量高、肉质丰厚,味道鲜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制备步骤为:
(1)按重量份取杏鲍菇菌糠40~60份、牛圈垫料20~40份、凉粉草渣15~25份、石灰石粉5~15份、蛭石粉5~10份、废糖蜜3~8份、EM菌1~2份;杏鲍菇菌糠是出菇后的菌渣经过脱袋粉碎后晒干或烘干,含水量为11~13%,干燥后装袋放于通风处保存备用,使用前务必保持菌渣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所述的石灰石粉和蛭石粉是分别用石灰石和蛭石粉碎后过80目以上筛网得到的碎粉。牛圈垫料是从牛圈中更换得到的废垫料。
(2)将牛圈垫料、凉粉草渣、石灰石粉、蛭石粉和EM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将预混料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
(4)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10~15小时后,得到栽培基;消毒温度为60℃~65℃。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后,需冷却至25℃以下才能植入双孢菇种。植入双孢菇种15天后需在栽培料上表面盖4-5cm的湿润泥土。湿润泥土是利用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打碎混合后,加入清水至充分湿润即得,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的重量比为:3:2:(0.1-0.5)。
所述的牛圈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木糠35~50份、稻壳25~45份、甘蔗渣10~25份、蔗髓5~15份、发酵料5~15份、草料废渣3~10份、牛尿3~8份、牛粪干渣2~3份;所述的草料废渣是牛吃草料剩下的残渣。
所述的发酵料是利用培养基加菌种、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牛尿和牛粪干渣培养得到的发酵料。
所述的培养基,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木糠15~20份、稻壳10~15份、桉树枝叶碎粒5~10份、蔗髓5~15份、硫酸亚铁1~3份、尿素2~5份;桉树枝叶碎粒是利用桉树枝叶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0.5厘米。
所述的菌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酵母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纤维素酶1份、EM菌1份、沼泽红假单胞菌0.5份、产朊假丝酵母0.5份、植物乳杆菌0.1份。
所述的发酵料的培养过程是将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的重量比为100:(1~3):30:20,静置培养一个星期后,加入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混合均匀,静置3~4天后,即得;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与培养基的重量比为(3~4):100。
所述的养牛场牛圈的垫料的制备过程为:
(1)按上述重量份数取木糠、稻壳、甘蔗渣、蔗髓、发酵料、草料废渣、牛尿、牛粪干渣,并将甘蔗渣和草料废渣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1厘米,备用;
(2)将木糠、稻壳、甘蔗渣、蔗髓、发酵料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5天,得到发酵物;
(3)在发酵物中加入草料废渣混合均匀,再加入另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天后,至发酵物干爽即得。养牛过程中出现木糠板结时,用旋耕机或工具耙松散;当垫料湿度过大出现异味时,用发酵物撒在垫料上,每平方面积的垫料加1~2公斤。
所述的隧道发酵窑地面上设置有多排通气口,通气口能通入压缩空气,定时对预混料进行通氧。隧道发酵窑的地面是水泥硬化地面,地面硬化前铺设好通气管,硬化时留有通气口,通气管能将压缩气体从通气口排出。隧道发酵窑的左面、右面和里面为隔墙,顶面设置有挡雨遮阳棚。本发明的双孢菇栽培料将预混料从隧道发酵窑里面向外堆放在地面上,盖在通气口上面,通气管内的压缩气体从通气口排出,为预混料提供氧气和保持预混料发酵的温度。
凉粉草(学名:Mesona chinensis Benth.)为唇形科植物,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花小,轮生,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末。分布于中国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凉粉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民间常用其茎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 俗称“凉粉”)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本发明采用的凉粉草渣是凉粉加工厂利用凉粉草加工凉粉,即加水煎煮后过滤得到的凉粉草渣。本申请使用凉粉草渣时需将其脱水至含水量为50-70%才能使用。
所述的酵母(saccharomyce)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酵母克隆载体的种类也很多。酵母菌也有质粒存在,这种2pm长的质粒称为2um质粒,约6300bp。这种质粒至少有一段时间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以外,利用2pm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可以构建成能穿梭于细菌与酵母菌细胞之间的穿梭质粒。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拉丁学名:Bacillus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可将体内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酶,还可分泌-系列其他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可帮助分解植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等物质,改善饲料利用率,并且酸性肠道环境可刺激动物的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所述的纤维素酶(英文:cellulase)是酶的一种,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是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蛋白质。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一般用于生产的纤维素酶来自于真菌,比较典型的有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
EM菌(Effective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年研究成功,于80年代投入市场。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和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由于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袭。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EM菌已被日本、泰国、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种植、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palustris)属于光合细菌(英文缩写PSB)的一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PSB菌体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5%,沼泽红假单胞菌属于光合细菌(英文缩写PSB)的一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PSB菌体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5%,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适应性强,能耐受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较强的分解转化能力,对酚、氰等毒物也有一定的耐受和分解能力等特点。
产朊假丝酵母又叫产朊圆酵母或食用圆酵母,拉丁名为Candidautilis,产朊假丝酵母的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形,大小为(3.5~4.5)um×(7~13)um;液体培养不产醭,管底有菌体沉淀。产朊假丝酵母能利用糖蜜、木材水解液等生产出人畜可食用的蛋白质,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产朊假丝酵母可以利用纤维质原料生产营养增富的发酵饲料,而甘蔗渣中就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此外,由于产朊假丝酵母细胞富含维生素B和蛋白质,还能提供动物所需的部分营养物质。作为饲料酶添加剂酵母细胞壁裂解后可产生多种酶类,活的酵母细胞也可胞外分泌多种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因而,酵母可加强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促进畜禽生长,增进其食欲,增强抵抗疾病和抗应激的能力。
植物乳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厌氧或兼性厌氧,菌种为直或弯的杆状,单个、有时成对或成链状,最适pH6.5左右,属于同型发酵乳酸菌。此菌与其他乳酸菌的区别在于此菌的活菌数比较高,能大量的产酸,使水中的PH值稳定不升高,而且其产出的酸性物质能降解重金属;由于此菌是厌氧细菌(兼性好氧),在繁殖过程中能产出特有的乳酸杆菌素,乳酸杆菌素是一种生物型的防腐剂。
桉树枝叶是桉树的枝条和叶子,桉树(EucalyptusrobustaSmith)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枯叶脱落的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原产地主要在澳洲大陆,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到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有药用、经济等多种价值。
艾草(拉丁学名Artemisiaargyi),别名艾草、冰台、艾高、灸草、薪艾、香艾等,属菊科蒿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野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现代药理发现,艾草挥发油含量多,油中主要为1.8—桉叶素(占50%以上),茨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α—松油醇,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其地上部分含一系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草具有抗茵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本发明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本申请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是将牛圈垫料与凉粉草渣、石灰石粉和蛭石粉混匀均匀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最后进消毒后得到双孢菇栽培基,再用该双孢菇栽培基种植双孢菇,从接种到采收只需要30天,可采菇26天,据统计全面每平方出菇量可稳定在23.5千克以上,双孢菇肉质丰厚,味道鲜美,不易黑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采用以下步骤即可得到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
(1)按重量份取杏鲍菇菌糠40份、牛圈垫料20份、凉粉草渣15份、石灰石粉5份、蛭石粉5份、废糖蜜3份、EM菌1份;杏鲍菇菌糠是出菇后的菌渣经过脱袋粉碎后晒干或烘干,含水量为11~13%,干燥后装袋放于通风处保存备用,使用前务必保持菌渣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所述的石灰石粉和蛭石粉是分别用石灰石和蛭石粉碎后过80目以上筛网得到的碎粉。牛圈垫料是从牛圈中更换得到的废垫料。
(2)将牛圈垫料、凉粉草渣、石灰石粉、蛭石粉和EM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将预混料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
(4)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10~15小时后,得到栽培基;消毒温度为60℃~65℃。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后,需冷却至25℃以下才能植入双孢菇种。植入双孢菇种15天后需在栽培料上表面盖4-5cm的湿润泥土。湿润泥土是利用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打碎混合后,加入清水至充分湿润即得,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的重量比为:3:2:(0.1-0.5)。
所述的牛圈垫料的制备过程为:
(1)按上述重量份数取木糠35份、稻壳25份、甘蔗渣10份、蔗髓5份、发酵料5份、草料废渣3份、牛尿3份、牛粪干渣2份;所述的草料废渣是牛吃草料剩下的残渣。并将甘蔗渣和草料废渣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1厘米,备用。
(2)将木糠、稻壳、甘蔗渣、蔗髓、发酵料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5天,得到发酵物。
(3)在发酵物中加入草料废渣混合均匀,再加入另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天后,至发酵物干爽即得。养牛过程中出现木糠板结时,用旋耕机或工具耙松散;当垫料湿度过大出现异味时,用发酵物撒在垫料上,每平方面积的垫料加1~2公斤。
所述的发酵料是利用培养基加菌种、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牛尿和牛粪干渣培养得到的发酵料。所述的培养基,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木糠15份、稻壳10份、桉树枝叶碎粒5份、蔗髓5份、硫酸亚铁1份、尿素2份;桉树枝叶碎粒是利用桉树枝叶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0.5厘米。所述的菌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酵母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纤维素酶1份、EM菌1份、沼泽红假单胞菌0.5份、产朊假丝酵母0.5份、植物乳杆菌0.1份。所述的发酵料的培养过程是将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的重量比为100:(1~3):30:20,静置培养一个星期后,加入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混合均匀,静置3~4天后,即得;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与培养基的重量比为(3~4):100。
实施例2
采用以下步骤即可得到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
(1)按重量份取杏鲍菇菌糠50份、牛圈垫料30份、凉粉草渣20份、石灰石粉10份、蛭石粉8份、废糖蜜6份、EM菌1.5份;杏鲍菇菌糠是出菇后的菌渣经过脱袋粉碎后晒干或烘干,含水量为11~13%,干燥后装袋放于通风处保存备用,使用前务必保持菌渣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所述的石灰石粉和蛭石粉是分别用石灰石和蛭石粉碎后过80目以上筛网得到的碎粉。牛圈垫料是从牛圈中更换得到的废垫料。
(2)将牛圈垫料、凉粉草渣、石灰石粉、蛭石粉和EM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将预混料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
(4)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10~15小时后,得到栽培基;消毒温度为60℃~65℃。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后,需冷却至25℃以下才能植入双孢菇种。植入双孢菇种15天后需在栽培料上表面盖4-5cm的湿润泥土。湿润泥土是利用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打碎混合后,加入清水至充分湿润即得,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的重量比为:3:2:(0.1-0.5)。
所述的牛圈垫料的制备过程为:
(1)按上述重量份数取木糠40份、稻壳35份、甘蔗渣20份、蔗髓10份、发酵料10份、草料废渣7份、牛尿6份、牛粪干渣2.5份;所述的草料废渣是牛吃草料剩下的残渣。并将甘蔗渣和草料废渣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1厘米,备用。
(2)将木糠、稻壳、甘蔗渣、蔗髓、发酵料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5天,得到发酵物。
(3)在发酵物中加入草料废渣混合均匀,再加入另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天后,至发酵物干爽即得。养牛过程中出现木糠板结时,用旋耕机或工具耙松散;当垫料湿度过大出现异味时,用发酵物撒在垫料上,每平方面积的垫料加1~2公斤。
所述的发酵料是利用培养基加菌种、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牛尿和牛粪干渣培养得到的发酵料。所述的培养基,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木糠18份、稻壳12份、桉树枝叶碎粒7份、蔗髓10份、硫酸亚铁2份、尿素3份;桉树枝叶碎粒是利用桉树枝叶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0.5厘米。所述的菌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酵母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纤维素酶1份、EM菌1份、沼泽红假单胞菌0.5份、产朊假丝酵母0.5份、植物乳杆菌0.1份。所述的发酵料的培养过程是将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的重量比为100:(1~3):30:20,静置培养一个星期后,加入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混合均匀,静置3~4天后,即得;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与培养基的重量比为(3~4):100。
实施例3
采用以下步骤即可得到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
(1)按重量份取杏鲍菇菌糠60份、牛圈垫料40份、凉粉草渣25份、石灰石粉15份、蛭石粉10份、废糖蜜8份、EM菌2份;杏鲍菇菌糠是出菇后的菌渣经过脱袋粉碎后晒干或烘干,含水量为11~13%,干燥后装袋放于通风处保存备用,使用前务必保持菌渣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所述的石灰石粉和蛭石粉是分别用石灰石和蛭石粉碎后过80目以上筛网得到的碎粉。牛圈垫料是从牛圈中更换得到的废垫料。
(2)将牛圈垫料、凉粉草渣、石灰石粉、蛭石粉和EM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将预混料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
(4)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10~15小时后,得到栽培基;消毒温度为60℃~65℃。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后,需冷却至25℃以下才能植入双孢菇种。植入双孢菇种15天后需在栽培料上表面盖4-5cm的湿润泥土。湿润泥土是利用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打碎混合后,加入清水至充分湿润即得,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的重量比为:3:2:(0.1-0.5)。
所述的牛圈垫料的制备过程为:
(1)按上述重量份数取木糠50份、稻壳45份、甘蔗渣25份、蔗髓15份、发酵料15份、草料废渣10份、牛尿8份、牛粪干渣3份;所述的草料废渣是牛吃草料剩下的残渣。并将甘蔗渣和草料废渣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1厘米,备用。
(2)将木糠、稻壳、甘蔗渣、蔗髓、发酵料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5天,得到发酵物。
(3)在发酵物中加入草料废渣混合均匀,再加入另一半量的牛尿混合均匀,静置发酵3天后,至发酵物干爽即得。养牛过程中出现木糠板结时,用旋耕机或工具耙松散;当垫料湿度过大出现异味时,用发酵物撒在垫料上,每平方面积的垫料加1~2公斤。
所述的发酵料是利用培养基加菌种、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牛尿和牛粪干渣培养得到的发酵料。所述的培养基,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木糠20份、稻壳15份、桉树枝叶碎粒10份、蔗髓15份、硫酸亚铁3份、尿素5份;桉树枝叶碎粒是利用桉树枝叶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0.5厘米。所述的菌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酵母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纤维素酶1份、EM菌1份、沼泽红假单胞菌0.5份、产朊假丝酵母0.5份、植物乳杆菌0.1份。所述的发酵料的培养过程是将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混合均匀,培养基、菌种、牛尿和牛粪干渣的重量比为100:(1~3):30:20,静置培养一个星期后,加入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混合均匀,静置3~4天后,即得;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与培养基的重量比为(3~4):100。
应用实施例
1、广西某公司,利于本发明的双孢菇栽培料种植双孢菇,植入双孢菇种后,30天可以出菇,可采菇26天;具体不完全统计,全年每平方出菇量稳定达23.5千克以上,且得到的双孢菇肉质丰厚,味道鲜美滑嫩,不易黑变。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实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1)按重量份取杏鲍菇菌糠40~60份、牛圈垫料20~40份、凉粉草渣15~25份、石灰石粉5~15份、蛭石粉5~10份、废糖蜜3~8份、EM菌1~2份;
(2)将牛圈垫料、凉粉草渣、石灰石粉、蛭石粉和EM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将预混料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10~15天后,再加入杏鲍菇菌糠、废糖蜜和EM菌混合均匀,发酵3~5天,发酵温度控制在28℃~30℃;
(4)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10~15小时后,得到栽培基;消毒温度为6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圈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木糠35~50份、稻壳25~45份、甘蔗渣10~25份、蔗髓5~15份、发酵料5~15份、草料废渣3~10份、牛尿3~8份、牛粪干渣2~3份;所述的草料废渣是牛吃草料剩下的残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料是利用培养基加菌种、从牛反刍胃中取出的胃渣及胃液、牛尿和牛粪干渣培养得到的发酵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木糠15~20份、稻壳10~15份、桉树枝叶碎粒5~10份、蔗髓5~15份、硫酸亚铁1~3份、尿素2~5份;桉树枝叶碎粒是利用桉树枝叶粉碎成粒度大小小于0.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种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酵母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纤维素酶1份、EM菌1份、沼泽红假单胞菌0.5份、产朊假丝酵母0.5份、植物乳杆菌0.1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灰石粉和蛭石粉是分别用石灰石和蛭石粉碎后过80目以上筛网得到的碎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1862.3A CN108633625B (zh) | 2018-07-30 | 2018-07-30 | 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1862.3A CN108633625B (zh) | 2018-07-30 | 2018-07-30 | 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3625A true CN108633625A (zh) | 2018-10-12 |
CN108633625B CN108633625B (zh) | 2021-03-02 |
Family
ID=6376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5186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33625B (zh) | 2018-07-30 | 2018-07-30 | 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3362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22045A (zh) * | 2018-11-06 | 2019-01-04 | 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 | 高品质食用杏鲍菇培养基 |
CN109699393A (zh) * | 2019-03-05 | 2019-05-03 | 承德兴春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食用菌小平菇的生产工艺 |
CN111727845A (zh) * | 2019-10-24 | 2020-10-02 | 东营职业学院 | 一种利用奶牛垫料制备蔬菜育苗基质及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
CN112293159A (zh) * | 2020-10-29 | 2021-02-02 | 青海泓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厌氧发酵处理的鸡腿菇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
CN112898095A (zh) * | 2021-03-22 | 2021-06-04 | 广西农垦西江乳业有限公司 | 一种牛粪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6273A (zh) * | 1999-07-13 | 2000-03-08 | 刘永昶 | 北方保护地栽培双孢菇方法 |
CN103382134A (zh) * | 2013-07-12 | 2013-11-06 | 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的发酵方法 |
CN106386163A (zh) * | 2016-08-15 | 2017-02-15 | 韦中定 | 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的方法 |
CN107347445A (zh) * | 2017-07-24 | 2017-11-17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双孢蘑菇颗粒菌种的方法 |
CN107867931A (zh) * | 2017-11-19 | 2018-04-03 |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以废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 |
CN108633626A (zh) * | 2018-07-30 | 2018-10-12 |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以牛圈垫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
2018
- 2018-07-30 CN CN201810851862.3A patent/CN1086336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6273A (zh) * | 1999-07-13 | 2000-03-08 | 刘永昶 | 北方保护地栽培双孢菇方法 |
CN103382134A (zh) * | 2013-07-12 | 2013-11-06 | 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质的发酵方法 |
CN106386163A (zh) * | 2016-08-15 | 2017-02-15 | 韦中定 | 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的方法 |
CN107347445A (zh) * | 2017-07-24 | 2017-11-17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双孢蘑菇颗粒菌种的方法 |
CN107867931A (zh) * | 2017-11-19 | 2018-04-03 |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以废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 |
CN108633626A (zh) * | 2018-07-30 | 2018-10-12 |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以牛圈垫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22045A (zh) * | 2018-11-06 | 2019-01-04 | 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 | 高品质食用杏鲍菇培养基 |
CN109122045B (zh) * | 2018-11-06 | 2020-08-07 | 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 | 高品质食用杏鲍菇培养基 |
CN109699393A (zh) * | 2019-03-05 | 2019-05-03 | 承德兴春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食用菌小平菇的生产工艺 |
CN111727845A (zh) * | 2019-10-24 | 2020-10-02 | 东营职业学院 | 一种利用奶牛垫料制备蔬菜育苗基质及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
CN112293159A (zh) * | 2020-10-29 | 2021-02-02 | 青海泓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厌氧发酵处理的鸡腿菇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
CN112898095A (zh) * | 2021-03-22 | 2021-06-04 | 广西农垦西江乳业有限公司 | 一种牛粪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3625B (zh) | 2021-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13098B (zh) | 含天然抗菌组分的微生物发酵复合无抗饲料 | |
CN108633625A (zh) | 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
CN107867931A (zh) | 以废猪圈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 | |
CN108633626A (zh) | 以牛圈垫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的方法 | |
CN100586905C (zh) | 植物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制备工艺 | |
CN102417415A (zh) | 一种用中药渣生产的抗病虫害高效肥料及生产方法 | |
CN103274834B (zh) | 一种大蒜专用杀虫除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601699A (zh) | 一种功能性微生物发酵饲料及生产方法和应用 | |
CN106008098A (zh) | 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
CN107646616A (zh) | 一种花卉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 |
CN102417416A (zh) | 一种用中药渣生产的高效液肥及生产方法 | |
CN107912267A (zh) | 一种杉树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 |
CN105237147A (zh) |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18615A (zh) | 一种规模化稻麦秸秆微生物饲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6212879A (zh) | 以木薯茎叶为原料二次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 |
CN105198563A (zh) | 一种猴头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54230A (zh) | 莲藕专用肥的生产方法 | |
CN109105271A (zh) | 一种养牛场牛舍的垫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21630A (zh) | 以废蛇房垫料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 | |
CN108046866A (zh) | 一种葡萄树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83065A (zh) | 一种水葫芦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54387A (zh) | 一种鸡腿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17367A (zh) | 一种富硒花椰菜专用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
CN108575664A (zh) | 以双孢菇菌糠为原料制备茉莉花栽培基的方法 | |
CN105967774A (zh) | 桉木废料和麦草为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