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60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960B
CN108631960B CN201710184872.1A CN201710184872A CN108631960B CN 108631960 B CN108631960 B CN 108631960B CN 201710184872 A CN201710184872 A CN 201710184872A CN 108631960 B CN108631960 B CN 108631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unit
transmitted
systematic bits
repeated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8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960A (zh
Inventor
郑娟
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48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6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0275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737A1/zh
Priority to BR112019019888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19888A2/pt
Priority to EP18770504.1A priority patent/EP3579473B1/en
Priority to JP2019552176A priority patent/JP2020515184A/ja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60A/zh
Priority to US16/579,431 priority patent/US1105716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能够在K次重复传输系统比特中,确定所要传输的由该系统比特确定的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LTE系统中,可通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具体的,第一设备在向第二设备初次传输数据后,第二设备会针对第一数据传输的数据反馈HARQ-ACK,其中HARQ-ACK包括: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和否认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当第一设备接收到NACK时,则需要再次向第二设备传输该数据,直至第一设备接收到ACK。传统的HARQ机制下,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增加了数据传输的时延。也就是说,如果第一设备初次传输的数据没有被第二设备正确接收的情况下,需要再次向第二设备传输该数据,直至接收到第二设备反馈的ACK。并且,第一设备有可能需要在接收到第二设备的调度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够再次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的调度信息以及再次传输数据的过程,均增加了数据传输的时延。
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标准的讨论中,针对超可靠性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的场景,为了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允许第一设备中存在待传输的信息比特时,对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K次重复传输(repetition)。这种方式在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低时延性。
其中,第一设备不会直接将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传输,第一设备是通过传输包含部分或全部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数据来实现传输系统比特。具体的,第一设备会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等处理以生成所要传输的数据。第一设备在对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后,会生成与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冗余比特,并根据第一设备所使用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确定所要传输的数据,该数据由系统比特和/或冗余比特构成。可以得知,如果第一设备使用的冗余版本不同,则生成的所要传输的数据不同,即所要传输的数据中包括的系统比特和/或冗余比特的构成比例不同。如何确定第一设备在K次重复传输中所要传输的数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积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能够在K次重复传输系统比特中,确定每次所要传输的由该系统比特确定的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可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配置信息,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其中,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资源相对应;或者,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码率是根据所述系统比特的比特数、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占用资源数和调制方式确定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正确接收、错误接收或接收到;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错误接收或接收到;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在所述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包括所述第M个时间单元至所述第K个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系统比特的第二反馈信息;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次数达到第三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传输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根据第二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N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至第J个时间单元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N<J,J为整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可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二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所述对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正确接收、错误接收或接收到;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重复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设备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签名信息,确定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后,确认对所述第一数据正确接收或错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被正确接收或被错误接收。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被错误接收或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重复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系统比特,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为包括所述第M个时间单元至所述第K个时间单元的时间单元集合。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系统比特,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包括所述第M个时间单元至所述第K个时间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系统比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系统比特的反馈信息;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重复接收所述系统比特的次数达到第三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系统比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根据第二冗余版本和所述系统比特确定的,N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系统比特,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至第J个时间单元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所述第二数据,N<J,J为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与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次数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与所述第二冗余版本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与所述第二冗余版本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冗余版本的版本号为0。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次数是由所述第一设备在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配置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的,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的重复传输的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阈值是根据接收到的RRC信令、广播信令或者动态信令预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三阈值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针对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时延需求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和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签名信息包括解调参考信号或者前导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第一时间单元;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索引号,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的功能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的功能单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中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的功能单元用于执行第三方面中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的功能单元用于执行第四方面中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一方面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二方面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三方面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第四方面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并在满足第一条件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能够在K次重复传输系统比特中,确定所要传输的由该系统比特确定的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Turbo编码的一种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时间单元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第一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第二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第三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8、图9、图10A至图10C、图11A至图11B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一些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设备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为了便于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及相关应用场景。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ase Station)101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10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01可以包括: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无线收发器,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一个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NodeB,eNodeB,HeNodeB,Relay,Femto,Pico,或者应用5G技术标准的基站设备例如gNodeB(gNB)等等。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基站101,例如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micro base station)等。基站101可以应用不同的无线技术,例如小区无线接入技术,或者WLAN无线接入技术。
用户设备103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3可以包括: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Relay,或者应用在5G技术标准的用户设备等等。
基站101和用户设备103之间能够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实现数据传输。
对于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设备可以为基站,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或者,对于本申请中的又一些实施例,第一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为基站。在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下面简单介绍本申请公开的第一设备实现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方式。
第一设备首先可以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本申请所描述的系统比特可以是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或者码块(Code Block,CB),或者说,本申请所描述的系统比特的大小(即系统比特数)可以是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举例说明,如果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为z,系统比特的内容表达形式可以为X(z-1)X(z-2)X(z-3)……X(0),其中X(i)代表系统比特位,X(i)的取值为0或1,0≤i≤z-1且i为整数,X(z-1)表示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MSB),X(0)表示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LSB)。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包括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或个数)和/或系统比特的内容。
其中,第一设备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可以至少通过以下方式:
(1)第一设备根据免授权(Grand Free)的传输资源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其中,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本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方式下,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可以与不同的传输资源相对应。例如,假设传输资源包括N个不同的时频资源,分别用时频资源#1、时频资源#2、……、时频资源#N表示,则可以分别对应系统比特大小#1(例如100bits)、系统比特大小#2(例如500bits)、……、系统比特大小#N(例如1000bits)。免授权的传输资源可以是第二设备预配置的;和/或,是第二设备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的;或者,是第一设备根据事件驱动选择的;或者,是预定义的。在本申请中,预配置的方式,包括第二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实现,以第一设备为UE为例,该RRC信令可以是UE dedicated信令(即只对单个UE有效),或者是用户组信令(即对于用户组内包括的UE均有效),或者,该RRC信令也可以是广播信令;其中动态信令包括物理层信令,即免授权的传输资源可以通过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信息通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者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传输,或者其他物理下行信道,例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通信技术标准中使用的下行信道,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免授权的传输资源通过第二设备预配置和第二设备动态信令通知时,一种实施方式是,第二设备可以预配置多个免授权的传输资源,然后再利用动态信令通知第一设备具体使用哪个免授权的传输资源。第一设备根据事件驱动选择,例如第一设备根据业务传输需求,确定用于传输该系统比特的免授权的传输资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预配置、动态信令的说明,也适用于本申请其他实施部分。
(2)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在此方式下,调度信息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实现,例如可以承载在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中,也可以通过RRC信令通知实现,对物理层信令和RRC信令的解释可以参考(1),在此不作赘述。调度信息可以直接指示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大小,或者,间接指示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大小。调度信息间接指示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大小的一种方式为调度信息可以指示编码调制方案(Modulation Coding Scheme,MCS)和分配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大小,由第一设备根据MCS和RB大小来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大小,在5G通信技术中,分配的资源块也可以用其他参数来表征,主要表示用于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时频资源。
(3)第一设备根据实际传输需求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
第一设备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在此不作限定。
另一方面,第一设备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传输需求例如实际传输的内容确定。
当第一设备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后,在传输之前,需要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处理。例如,添加CRC校验位(也可以称为奇偶校验比特(Parity bit(s))和对系统比特进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可以包括:Turbo码、咬尾卷积码(Tail biting convolutionalcoding)、极化码(Polar Code)、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LDPC code),也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的编码,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信道编码为Turbo码为例,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信道编码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将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Turbo编码的方式。如图2所示,该图2所示,假设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为P个,在经过码率为1/3的Turbo编码后,会产生比特数为3P个的信道编码数据,该信道编码数据中包括P个系统比特和2P个冗余比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第一设备会根据实际传输数据的资源大小,确定应该从比特数为3P个的信道编码数据中选择多少个比特数进行传输。具体选择过程可以是:比特数为3P个的信道编码数据按照某种预设规则被依次放在一个缓冲区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区只是为了便于说明不同冗余版本对应的不同的信道编码数据,并不代表,在第一设备侧,一定存在缓冲区。换句话说,在第一设备侧,其装置可以包括该缓冲区,也可以不包括该缓冲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不同冗余版本对应的信道编码数据起点,图2中假设缓冲区为环形缓冲区,冗余版本用于指示从环形缓冲区开始取数据的起始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当前支持的四个冗余版本分别为RV0、RV1、RV2和RV3。各冗余版本所指示的取数据的起始位置可参见图中的箭头的指示位置。不同冗余版本所指示的开始取数据的起始位置不同,进而不同冗余版本所取的数据不同。从环形缓冲区中取出的信道编码数据的比特数可以与实际传输数据的资源大小相关。可选地,实际传输数据的资源大小与实际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时频资源大小和MCS相关,或者说,与实际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时频资源大小和调制方式有关,或者,更为一般地,与实际传输数据的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数量有关。在这里,实际传输数据表示,第一设备在传输该信道编码数据时,在使用的时频资源上承载的数据。例如,假设第一设备使用X个RB块传输数据,则这X个RB块上承载的数据可以看为是实际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时频资源包括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调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BPSK、QPSK、16QAM、64QAM、256QAM,1024QAM。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信道编码数据构成的缓冲区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信道编码数据,以使得选取之后的信道编码数据可以适配到用于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时频资源的过程,可以看为速率匹配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对系统比特进行处理(该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添加CRC,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信道交织、码块分割、码块级联、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资源元素映射、生成输出符号)之后得到的数据,传输该数据的时频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时频资源。
第一设备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处理后确定的数据即为待传输的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处理,至少包括:通过该处理,将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转换为实际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时频资源上承载的数据。例如假设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大小为L个比特,实际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时频资源上可以承载J个比特,第一设备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处理,包括对L个比特进行处理,得到J个比特,L和J为整数。可选地,第一设备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添加CRC,进行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可以看为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处理的过程。或者更为一般地,如上所述,对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添加CRC,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信道交织、码块分割、码块级联、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资源元素映射、生成输出符号。
可以理解的,第一设备根据不同的冗余版本,对于相同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会确定出不同的待传输的数据。而第一设备实际传输给第二设备的内容是系统比特,而不同的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是相同的。
第一设备在确定出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待传输的数据后,第一设备会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传输K次数据,其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均是根据同一个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则可认为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重复传输K次待传输的系统比特。
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K个时间单元,每个时间单元传输一次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K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时间单元可以表示为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TTI可以作为数据传输的最小时间单元,或者,作为数据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TTI的时间长度为1毫秒或者0.5毫秒;或者一个TTI也可以表示为整数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例如每个TTI通过1个或2个OFDM符号表示。
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包括的所述K个时间单元,可以是K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也可以是K个非连续的时间单元。连续的时间单元是指在时域上时序连续,两个时间单元之间不存在其他时间单元。非连续的时间单元是指在时域上时序可能不连续,即两个时间单元之间可能存在其他未包括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时间单元。具体可参见图3A至图3C所示。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附图中的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时间单元的时序为从左至右,即最左边的时间单元序列为第一个时间单元。
图3A示出了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了6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在6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上,每个时间单元各自传输一次包括系统比特的数据,即在6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上,重复传输6次系统比特。由于确定数据的冗余版本可能不同,6个时间单元所传输的数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图3B至图3C示出了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了3个(对应图3B)和4个(对应图3C)不连续的时间单元。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由于子帧配比的原因,有可能导致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时间单元是不连续的;又例如,对于多个HARQ进程的数据传输,也会导致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时间单元不连续,举例说明,图3B中,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传输的是HARQ进程号(ID)为0的数据,图3B中在第1个时间单元中传输的是HARQ进程号为0的数据,而在第2个时间单元中传输的是其他HARQ进程号(如1)的数据,且HARQ进程号为0对应的系统比特与HARQ进程号为1对应的系统比特不同。在此,3个不连续的时间单元是指3个时间单元中至少存在一个时间单元与其他时间单元不连续。其包括各时间单元与其他时间单元均不连续的情况,如图3B所示;也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单元连续,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与其他时间单元不连续的情况,如图3C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各时间单元内,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间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方式中,能够实现对系统比特进行K次重复传输。而在K次重复传输系统比特中,如何确定每次所要传输的由该系统比特确定的数据,则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结合上述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公开的方法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时间单元开始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优选地,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是根据RV0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重复传输数据是指每次传输的数据相同,即每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相同,并且每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相同。重复传输数据实际是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所描述的重复传输系统比特是指重复传输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相同,而每次传输的数据的冗余版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每次传输的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描述的重复传输数据是指,在没有接收到针对该重复传输数据的反馈之前,第一设备一直传输该数据;和/或,在传输该数据的次数没有满足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之前,第一设备一直传输该数据。本申请中,针对该重复传输数据的反馈包括对应该数据的确认应答信息或否认应答信息,或者其他反馈信息,这里其他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调度该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的控制信息,也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接收到该数据的信息。本申请所描述的重复传输系统比特,也可以理解为重复传输TB或者CB。重复传输系统比特是指,在没有接收到第二设备针对该系统比特的反馈之前,第一设备一直传输该系统比特;和/或,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次数没有满足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之前,第一设备一直传输该系统比特。本申请中,针对该系统比特的反馈包括对应该系统比特的确认应答信息或否认应答信息,或者其他反馈信息。这里其他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调度该系统比特的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在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时间范围内,可以重复传输根据该系统比特和第一冗余版本确定的第一数据,在此场景下,如果接收到对应该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不影响该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的重复传输,或者可以理解,该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可以在上述时间范围内继续重复传输。
第一时间单元集合的起点,或者说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在时间上的位置,可以是第一设备根据数据传输需求确定的,或者是,第二设备指示的,或者是,预配置的或预定义的,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当第一设备有业务传输需求时或者有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将该系统比特转化为可以传输的数据,在此情况下,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在时间上的位置可以是在第一设备准备好传输该系统比特之后距离第一设备可以传输该系统比特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例如,假设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有待传输的系统比特,且第一设备需要2个时间单元才能完成对该系统比特的处理,即将该系统比特处理成可以传输的数据,那么第一设备最早可以在第#(m+3)个时间单元开始传输该系统比特,基于此,可以认为第#(m+3)个时间单元为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如果是第二设备指示的,则可以使用动态信令通知,和/或采用RRC信令通知,和/或采用广播信令通知。
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即K个)可以是预配置的,例如第二设备配置第一设备在传输相同的系统比特时,可以重复传输K次;亦或者,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还可以是第一设备自己选择的,即第一设备自主决定重复传输相同系统比特的次数。亦或者,K也可以是第一设备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由第二设备预先配置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或者,第一设备根据事件驱动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第二设备可以预先配置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起始时间;或者,第一设备根据事件驱动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起始时间。第二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传输资源;或者,第一设备通过选择可用的免授权资源来实现对第一数据的重复传输。
可选的,第一设备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确定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重复传输第一数据。该条件可以至少包括以下条件的任意一种:
(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可选地,配置信息可以与第一设备的传输资源相对应。举例说明,以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为例,在上行免授权(UL Grant Free)的应用场景下,基站可以在为用户设备配置上行免授权传输资源时,同时配置是否需要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可选的,基站还可以配置第一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如果基站为用户设备配置至少两套上行免授权传输资源时,一个免授权传输资源对应一个配置信息,或者,多个免授权传输资源对应一个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设备在使用免授权传输资源A时,获得的配置信息为配置信息A;在使用免授权传输资源B时,获得的配置信息为配置信息B。又例如,用户设备在使用免授权传输资源C或免授权传输资源D时,获得的配置信息为配置信息C;用户设备在使用免授权传输资源E或免授权传输资源F时,获得的配置信息为配置信息D。当然,第二设备还可对第一设备采用其他配置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申请中,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动态信令通知,和/或,通过RRC信令通知,和/或,通过高层广播信令通知,或者是预定义。可以理解的是,是否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发送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时的一种传输方式,与在哪个时间单元集合可以无关,因此该配置信息可以只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至于,第一设备如何确定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一个时间单元以及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可以参考前面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2)第一设备如果确定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设备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是根据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数和调制方式确定的。或者说,传输码率是根据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数确定的。例如,假设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为H个,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资源包括I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并假设传输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调制阶数为J,则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资源能够承载的比特数为I×J个,则第一设备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为H/(I×J)。调制方式与调制阶数的对应关系可参见表1。上述以RE为例,表示承载一个调制符号的最小时频资源单位,但承载一个调制符号的最小时频资源单位不局限于此,
调制方式 调制阶数
QPSK 2
16QAM 4
64QAM 6
256QAM 8
512QAM 9
1024QAM 10
表1调制方式与调制阶数对应表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下面以信道编码为Turbo码举例说明上述条件。
假设信道编码为Turbo码,且信道编码码率为1/3,则第一阈值可以确定为1/3。假设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为1000(1k)个,且假设对应该系统比特的传输资源包括的RE个数为1000(1k)个,且处理该系统比特采用的调制方式为16QAM,则根据表1,确定16QAM对应的调制阶数为4,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为1/4。即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资源可以承载4k个比特的数据。并且,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为1k个时,图2所示的环形缓冲区包括1k个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2k个冗余比特。当第一设备确定传输的数据的比特数为4k时,从环形缓冲区取出4k个比特的数据,这4k个比特的数据能够包括全部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则第一设备无需确定重复传输的数据的冗余版本。也就是说,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码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每个冗余版本对应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一致,且包括全部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则无需重复传输第一冗余版本对应的第一数据。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例如Turbo编码中,无法从环形缓冲区中取出全部比特,则冗余版本所对应的起点位置能够决定根据每个冗余版本所取数据中包括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本申请中,可确定第一冗余版本为能够包括最多系统比特的比特数的数据所对应的冗余版本。
举例说明,假设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在上行免授权传输的应用场景下,如果上行免授权传输资源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都是基站预配置的,那么用户设备确定用于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可以根据预配置的系统比特的比特数,上行免授权传输资源的资源数目(如RE数目)以及调制方式确定。或者,传输码率也可以是基站预配置的。或者,传输码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预定义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一阈值还可以是第二设备直接配置的,其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和/或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令)配置第一阈值。
更为一般地,在本申请中,第一设备如果确定在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过程中,不同冗余版本和该系统比特确定的不同传输数据,包括的系统比特个数基本相同,那么第一设备可以确定不需要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否则,第一设备可以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
第一设备通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并且该第一数据与第一冗余版本对应,则无论第二设备是否能够正确接收该第一数据,都能够降低第二设备漏检该第一数据的概率,第二设备接收到包括系统比特更多的第一数据,更有助于第二设备正确接收待传输的系统比特,从而进一步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步骤S4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数据的签名信息确认接收到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的签名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数据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前导(Preamble)等。这里,如果用DMRS来区分第一数据和其他数据,则可利用DMRS所占用的时间和/或频率资源不同,或者DMRS序列形式的不同。在此,其他数据是指由其他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即第一数据和其他数据的区别在于对应的冗余版本不同,而对应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相同。例如,第一数据和其他数据对应的DMRS所占用的时间和/或频率资源不同,或第一数据和其他数据对应的DMRS的序列形式可以不同,以区分第一数据和其他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数据和其他数据对应的DMRS所占用的时间和/或频率资源不同,且DMRS与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位置相关时,那么,传输第一数据和传输其他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是不同的。
可选的,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后,还可进一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并产生接收结果。接收结果包括正确接收或错误接收。
步骤S403,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在确定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即可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被接收到;或者,在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后,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被正确接收(ACK)或错误接收(NACK)。
第二设备在确定接收到第一数据,即发送反馈信息能够进一步降低数据传输时延,能够使第一设备尽早准备其他数据的传输。例如,若第一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为RV0,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即发送反馈信息,能够使第一设备根据其他冗余版本确定其他数据,通过传输其他数据,能够为第二设备接收该系统比特提供更多的冗余编码增益,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接收状态。接收状态包括接收到、正确接收或错误接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反馈信息的具体形式可以通过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表示正确接收,否认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表示错误接收,也可以通过新数据指示(New Date Indicator,NDI)来表示,例如可以通过NDI的数值来表示ACK或者NACK,亦或者,可以通过NDI的数值是否翻转来表示ACK或者NACK,反馈信息还可以采用其他表示形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传输反馈信息,或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者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传输反馈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下行信道传输,例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通信中使用的下行信道,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该反馈信息中不包括第二设备对该系统比特的调度信息,例如该反馈信息中只包括确认应答或否认应答或者接收到该系统比特的应答。
步骤S404,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馈信息,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在当前时间单元接收到反馈信息后,需要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则在下一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第一数据。这里M是指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时间单元的编号,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一个时间单元集合为1。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指定的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指定的时间单元与第一个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得知,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重复传输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由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能够提高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概率,并且第一设备可以在满足第一条件时,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上述方法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以及低时延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5A,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第一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如图5A所示,以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连续的时间单元为例,在此,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8个时间单元,即K为8。第一设备在第1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当第一个时间单元的第一数据被第二设备接收到后,第二设备能够发送反馈信息。如果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被接收到,第一设备可以在第2个时间单元接收到反馈信息,如图5A所示,则第一设备在第3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第一数据,此时,M为3。对于第3个时间单元,如果第一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之前已经准备好其他数据,该数据是根据其他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例如,第一设备中存储有多个数据缓存区,则第一设备可在第3个时间单元传输其他数据。或者,如果第一设备在接收到反馈信息之后,需要处理时延来准备其他数据,那么第一设备可以在第4个时间单元开始传输其他数据,在第3个时间单元上不传输该系统比特,但不排除传输其他系统比特。第一设备在停止传输第一数据后,对于第一设备在第3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的数据传输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如果考虑自包含(Self-contained)的反馈系统,那么在图5A中,第一设备最快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就接收到第二设备对于该第一数据发送的反馈信息,在此情况下,第二设备可以在第2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此时M为2。
请参阅图5B,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第二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如图5B所示,以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连续的时间单元为例,在此,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8个时间单元,即K为8。第一设备在第1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当第一个时间单元的第一数据被第二设备接收到后,第二设备能够发送反馈信息。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被正确接收或被错误接收。由于第二设备需要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相较于图5A,图5B中第一设备接收到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晚于图5A中第一设备接收到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如图5B所示,第一设备在第5个时间单元接收到反馈信息,在此,M为6。
图5B中,如果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被正确接收,则第一设备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即第一设备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不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数据。可选地第一设备能够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传输其他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或者说传输其他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数据。
如果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被错误接收,则第一设备可以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继续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对应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第一设备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的数据传输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第一设备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内传输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冗余版本与第一冗余版本不同;或者,第一设备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内传输该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与第一冗余版本相同,即第一设备在第6个至第8个时间单元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上仍然可以传输第一数据,但是在此时间范围内第一数据重复传输的次数的确定与第一设备在第1个至第5个时间单元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次数的确定方法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收到反馈信息之前,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与该反馈信息有关,即第一设备什么时候收到反馈信息,就可以在什么时候结束重复传输第一数据。而在收到反馈信息之后,第一设备是否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剩余的时间单元内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或者非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可以是第一设备自主选择,或者是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该配置信息可以是物理层信令,也可以是高层信令例如RRC广播信令、RRC dedicated信令,或者,也可以是媒体介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设备具备快速解调数据的能力,那么假设第一设备在第M-1个时间单元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则第一设备最快可以在第M-1个时间单元包括的后段时间内就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相当于第一设备在第M-1个时间单元内只传输了一部分的第一数据。例如,假设第M-1个时间单元包括14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是通过在时间上占用2个OFDM符号的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那么第一设备在第M-1个时间单元内的前两个OFDM符号上就可以接收到该反馈信息,因此第一设备可以在第M-1个时间单元的后段时间内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
步骤S602,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这里,M的取值为3≤M≤K,即在该实施方式下,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至少重复传输2次第一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如果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时,仍未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的反馈信息,或者如果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时,则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其中,第二阈值可以是预配置的,和/或,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第一设备自主选择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如前所述,以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为例,在上行免授权(UL grantfree)的应用场景下,基站在为用户设备配置上行免授权传输资源时,可以同时配置第一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即配置M-1。又例如,UE还可以根据历史上行数据传输情况,确定第一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比如,UE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传输第一数据M-1次,且在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之后的第一时间窗内,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第一时间窗包括至少一个时间单元,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时间窗内包括的第一个时间单元为UE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个时间单元(例如图7中的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6个时间单元),则UE可以在下一个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减少或增加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比如,如果UE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到基站反馈的确认应答信息,该信息用于指示基站正确接收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那么UE可以在下一个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减少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相反地,如果UE在第一时间窗内接收到基站反馈的否认应答信息,该信息用于指示基站没有正确接收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那么UE可以在下一个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增加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又例如,UE还可以根据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传输码率,确定第一数据重复传输的次数。传输码率同上说明,在此不作赘述。或者,更为一般地,UE还可以根据每个冗余版本特别是冗余版本0包括的系统比特个数,确定冗余版本0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阈值可为M-1。假设处理时间为4个时间单元,则一种情况下,第一时间单元会在第5个时间单元接收到反馈信息,则第二阈值可以设定为5,当然,第二阈值还可以是6;或者,第二阈值是5或6的倍数,例如,第二阈值设定为10,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10次。
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具体方式可参见图4所示方法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第三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设备从第1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可以理解的,如果第二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进行处理,这里处理,包括从接收到第一数据到恢复出第一数据对应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需要说明的是,恢复出第一数据对应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包括恢复正确和恢复错误。图7中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8个时间单元,即K为8。在第5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此时M为5。第一设备在第6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图4或图6所示方法,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后,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其中,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包括所述第M个时间单元至所述第K个时间单元。可以理解的是,如果M=K,则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只包括一个时间单元,即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包括的第K个时间单元。在一种情况下,第二时间单元集合是从第M个时间单元开始至第K个时间单元结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直至该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其中第二反馈信息为第二设备针对该系统比特发送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对该系统比特的接收状态,这里的接收状态包括:第二设备正确接收到该系统比特,或者第二设备没有正确接收到该系统比特。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直至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次数达到第三阈值。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次数包括第一数据重复传输的次数和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重复次数,例如第三阈值可以等于K(即等于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即当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K次后,第一设备可以停止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或者,假设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可以理解的是,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为M-1次),然后在第二时间单元内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次数为K-M+1次,则第一设备可以停止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
或者,可选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次数只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重复次数。例如,假设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第一数据M-1次,则第三阈值可以等于K-M+1,即当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K-M+1次时,可以停止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
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第一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设备从第一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条件为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针对第一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或者,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在图8中,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第M个时间单元至第K个时间单元。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可通过其他数据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其他数据是指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任意一个时间单元传输的数据。其他数据与第一数据对应的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相同,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下面结合图10A至图10C,对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数据传输形式进行说明。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按照时序关系(时间上从前向后的顺序)在每个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是预配置的,和/或,动态信令通知的,或者预定义的,或者第一设备从预设的样本库中选取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每个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依次为:RV2、RV3、RV1,然后依次循环下去,如图10A所示;或者,在每个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依次为:RV2、RV3、RV1、RV0,然后依次循环下去,如图10B所示;或者,在每个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依次为RV0、RV2、RV3、RV1,然后依次循环下去;或者,在每个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依次为RV2、RV0,然后依次循环下去。上述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对一个冗余版本对应的数据进行重复传输,如图10C所示,在每个时间单元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依次为RV2、RV3、RV1,每个冗余版本重复传输两次,可选的,RV2/RV3/RV1重复传输的次数也可以不同。可选的,第二时间单元集合还可以仅重复传输第二数据,假设第二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为RV2。则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可以重复传输第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如果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数据,则重复次数与重复传输第一数据的次数不同。在上述过程中,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对应的冗余版本、和/或该冗余版本对应的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可以是预配置的,和/或,通过动态信令通知的,或者是预定义的,或者是第一设备自行选择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RV0、RV1、RV2、RV3是指冗余版本的版本号,RV0、RV1、RV2、RV3依次是版本号0、1、2、3。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的时间单元上接收第二设备的反馈信息,为区别于第一设备在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时接收的反馈信息,现定义第一设备在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时接收的反馈信息为第一反馈信息,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的时间单元上接收第二设备的反馈信息为第二反馈信息。以图9为例,对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的反馈信息进行说明。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系统比特的第二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9中,假设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10个时间单元,第一设备从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如果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4个时间单元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且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没有被正确接收或者指示所述第一数据被接收到,则第一设备可以从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5个时间单元开始,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并且从第5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假设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8个时间单元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第二反馈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对应的信息比特被错误接收,或者被正确接收,则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9个时间单元和第10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可选地,第一设备仍然可以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第9个时间单元和第10个时间单元,传输该系统比特。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的调度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第9个时间单元和第10个时间单元传输该信息比特。例如,当第二反馈信息指示该系统比特被错误接收(NACK)时,第二设备还可以发送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第9个时间单元和/或第10个时间单元传输该信息比特。可选地,该调度信息,也可以指示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之外的其他时间单元传输该信息比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假设第二设备为基站,则第二设备可通过UL Grant控制信息发送该调度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信息类似,可以通过PHICH信道传输,也可以通过PDCCH或者EPDCCH,或者其他下行信道传输,第二反馈信息可以通过UE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例如UE specific(E)PDCCH),也可以通过一组UE特定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例如UE group-(E)PDCCH),或者通过小区公共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反馈信息的具体形式,与第一反馈信息的具体形式类似,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或者重复传输的系统比特,也可以理解为重复传输TB或C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K个时间单元,是可以用于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时间单元,可以不包括由于处理时延而导致的无法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的时间单元。假设第一条件为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即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之后,停止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且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直至重复传输该系统比特的次数达到K。图11A示例了一种方式,假设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10个时间单元,第一设备从第一个时间单元开始,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且在第4个时间单元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在第5个时间单元停止重复传输第一数据。考虑到处理时延,假设第一设备最快可以在第6个时间单元开始传输第二数据(这里,第二数据包括根据第二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数据,第二冗余版本可以与第一冗余版本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该例子中,优选地,第二冗余版本可以与第一冗余版本不同),则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在第5个时间单元,没有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那么第5个时间单元可以不计入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10个时间单元可以分别对应图11A中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以及第6个时间单元至第11个时间单元。图11B示例了另外一种方式,其中假设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之后,有能力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之后的最近一个时间单元,开始传输第二数据,此时,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的10个时间单元对应图11A中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10个时间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可以包括奇偶校验位,也可以不包括奇偶校验位。
下面结合图12,介绍另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第一设备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第一时间单元,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用于传输所述系统比特;
步骤S1202,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步骤S1203,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第一数据;
步骤S1204,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向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步骤S1205,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
步骤S1206,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步骤S1207,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第一数据,确定出第一数据对应的信道编码数据,其中信道编码数据同图2说明,然后根据该信道编码数据恢复对应的系统比特信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信道译码对该信道编码数据进行处理,优选地,这种实现方式适用于如下场景:第一数据对应的信道编码数据包括所有待传输的系统比特信息,译码结果可能是正确恢复出该信道编码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信息(即译码成功),也可能是错误恢复出该信道编码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信息(即译码失败);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合并检测和/或信道译码对该信道编码数据进行处理,例如第二设备接收到多个对应相同待传输系统比特的数据,那么第二设备在将这些数据处理为信道编码数据之后,可以将这些数据对应的信道编码数据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合并,例如通过软合并(Chase Combine,CC)或者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合并,然后再进行信道译码。
更为一般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是将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处理为传输数据的过程的逆操作。其中,将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处理为传输数据的过程如上所述,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的索引号,确定与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确定时间单元与冗余版本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可至少包括以下方法:
(1)冗余版本的版本号(RV index),可以根据下述公式确定:RV Index=(CURRENT_TTI+Offset)mod numberOfConfRV-Num。
其中,CURRENT_TTI为传输该RV版本号对应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假设一个时间单元为一个子帧,那么该子帧索引号的一种表示方式是可以通过在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索引来表示,假设一个无线帧包括N个子帧,这N个子帧对应的子帧索引号分别是子帧0,子帧1,……,子帧N-1,那么CURRENT_TTI对应的取值为0至N-1中的任意一个值;又或者,子帧索引号也可以采用在系统内的绝对值来表述,假设在一个系统内,一个无线超帧包括M个无线帧,每个无线帧包括N个子帧,那么CURRENT_TTI对应的取值可以用(SFN*N)+i表示,其中SFN表示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M-1的整数,M为最大的系统帧号,即不同的SFN与不同的无线帧相对应,i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N-1的整数;又或者,该子帧索引号还可以通过时隙号来表示,假设一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那么子帧索引号可以用floor(Ns/2),其中floor(X)表示对X向下取整,Ns/2表示Ns除以2。
可以理解的是,CURRENT_TTI还可以有其他表示形式,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公式中,X mod Y表示取余操作;其中numberOfConfRV-Num表示在传输或重复传输待传输的系统比特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不同RV版本的个数。该参数可以通过预配置实现,和/或,通过动态信令指示,亦或者,该参数是第一设备选择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类似地,Offset的参数配置方式同numberOfConfRV-Num,或者Offset可以为0,即RV index可以直接通过CURRENT_TTI mod numberOfConfRV-Num来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CURRENT_TTI mod numberOfConfRV-Num的结果直接作为RV版本的版本号。例如假设numberOfConfRV-Num=4,则CURRENT_TTI modnumberOfConfRV-Num的结果为0,或者为1,或者为2,或者为3,则对应的RV版本的版本号也可以直接为0,或者为1,或者为2,或者为3。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URRENT_TTI modnumberOfConfRV-Num的结果可以与不同的RV版本的版本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例如CURRENT_TTI mod numberOfConfRV-Num的结果为0,或者为1,或者为2,或者为3,则对应的RV版本号可以为0,或者为2,或者为3,或者为1,该对应关系还可以有其他表示形式,在此不作赘述。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和/或,动态信令通知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不作具体限定。
(2)可以针对不同的RV版本,配置不同的起始Offset、周期以及重复次数。例如,第二设备(以基站为例)针对RV0,RV0传输的起始offset为第j个时间单元,周期为S个时间单元,则从时间上看,UE分别在第j+(i-1)*S个时间单元上传输RV0,其中i为不小于0的整数。进一步可选地,基站还可以配置RV0对应的重复传输次数,例如为L次,其中L为不小于2且小于M的整数,则UE分别在第j+(i-1)*S+q个时间单元上传输RV0,其中q为不小于0且小于L的整数。对于其他冗余版本,也存在类似的配置,在此不作赘述。此外,以RV0采用上述配置为例,如果不采用重复传输,则在第j+(i-1)*S个时间单元和第j+i*S个时间单元之间,其他冗余版本例如RV1/RV2/RV3可以按照预配置的图样进行传输;如果RV0采用重复传输,则在第j+(i-1)*S+(L-1)个时间单元和第j+i*S个时间单元之间,其他冗余版本例如RV1/RV2/RV3也可以按照预配置的图样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RV版本,配置该RV版本的周期和起始offset,例如,针对RV0,可以配置其周期为RV0-Period,偏移量(offset)为RVO-Offset,其中RVO-Offset的取值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RV0-Period-1的整数,对应RV0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满足如下关系:(10*nf-RV0-Offset+floor(Ns/2))mod RV0-Period=0,其中时间单元的索引号为10*nf+floor(Ns/2),其中nf表示无线帧号,10表示每个无线帧包括的子帧个数,Ns表示时隙号,floor(X)含义同前。可以理解的是,在配置RV0-Period和RV0-Offset的情况下,对应RV0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还可以有其他表达形式,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可选地,针对该特定的RV版本(例如上例中的RV0),还可以配置其重复传输的次数,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通过上述公式确定的时间单元为第一个对应RV0的时间单元。可选地,在针对某个特定的RV版本,配置了周期和起始offset以及重复次数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冗余版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可以类似RV0进行单独配置,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与RV0的配置之间具有特定的关联关系。例如,在非RV0对应的时间单元上,其他RV版本按照固定的图样(pattern)与不同的时间单元相对应,另外,也可以将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联合使用,例如部分参数是单独配置的,部分参数与RV0的配置之间具有特定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会根据确定的冗余版本,对第一数据进行信道解码等处理。
可以得知,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能够保证第二设备对第一时间单元上数据对应的冗余版本的判断准确度,进而第二设备可以执行准确的HARQ合并,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系统及方法实施例,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实施例。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通信接口1303;处理器1301通过通信接口1303控制与外部网络的无线通信;通信接口1303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存储器1302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贮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外部存储器,存储器1302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能够引导处理器1301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具体披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应当理解,可执行程序代码能够引导处理器13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例如图6所示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1,存储器1402,通信接口1403;处理器1401通过通信接口1403控制与外部网络的无线通信;通信接口1403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存储器1402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贮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外部存储器,存储器1402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能够引导处理器1401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具体披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二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应当理解,可执行程序代码能够引导处理器14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例如图4所示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1500包括: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通信接口1503;处理器1501通过通信接口1503控制与外部网络的无线通信;通信接口1503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存储器1502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贮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外部存储器,存储器1502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能够引导处理器1501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具体披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第一时间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第一数据;
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通信接口1603;处理器1601通过通信接口1603控制与外部网络的无线通信;通信接口1603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存储器1602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贮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外部存储器,存储器1602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能够引导处理器1601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具体披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
基于前述实施例描述的硬件结构和前述方法实施例,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功能框图。第一设备的功能块可由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施本发明方案。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块可经组合或分离为若干子块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因此,本申请中上面描述的内容可支持对下述功能模块的任何可能的组合或分离或进一步定义。
图17示出了一种第一设备的功能框图。第一设备1700包括:传输单元1701;
其中,传输单元1701,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
所述传输单元1701,还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单元还能够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方法。上述功能单元所基于的硬件结构可参见图13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8示出了一种第二设备的功能框图。第二设备1800包括:接收单元1801;
其中,接收单元1801,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
所述接收单元1801,还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单元还能够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方法。上述功能单元所基于的硬件结构可参见图14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9示出了一种第一设备的功能框图。第一设备19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901、第二确定单元1902、第三确定单元1903、传输单元1904。
其中,第一确定单元1901,用于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第一时间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1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第三确定单元1903,用于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第一数据;
传输单元1904,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单元还能够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方法。上述功能单元所基于的硬件结构可参见图15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20示出了一种第二设备的功能框图。第二设备2000包括接收单元2001、确定单元2002、处理单元2003。
其中,接收单元2001,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
确定单元2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处理单元2003,用于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单元还能够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方法。上述功能单元所基于的硬件结构可参见图16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上述描述的重复传输系统比特对应数据的确定方式,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所述系统比特为码块CB;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
当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码率是根据所述系统比特的比特数、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占用资源数和调制方式确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正确接收、错误接收或接收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错误接收或接收到;
在所述第一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包括所述第M个时间单元至所述第K个时间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系统比特的第二反馈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次数达到第三阈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传输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根据第二冗余版本和所述系统比特确定的,N为小于或等于K-M+1的正整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至第J个时间单元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N<J≤K-M+1,J为整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与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次数不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与所述第二冗余版本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与所述第二冗余版本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冗余版本的版本号为0。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数据是在用于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K≥3,K为整数,所述系统比特为码块CB,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二设备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设备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签名信息,确定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签名信息包括解调参考信号或者前导信息。
1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第一时间单元;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向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表示如下:
RV Index=(CURRENT_TTI)mod numberOfConfRV-Num
其中,RV Index表示冗余版本的版本号,CURRENT_TTI表示传输所述版本号对应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numberOfConfRV-Num表示在传输或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冗余版本的个数。
1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表示如下:
RV Index=(CURRENT_TTI)mod numberOfConfRV-Num
其中,RV Index表示冗余版本的版本号,CURRENT_TTI表示传输所述版本号对应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numberOfConfRV-Num表示在传输或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冗余版本的个数。
17.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向第二设备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K≥3,K为整数,所述系统比特为码块CB;
所述第一传输单元,还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传输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
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满足第二条件时,确定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重复传输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码率是根据所述系统比特的比特数、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占用资源数和调制方式确定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正确接收、错误接收或接收到。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包括错误接收或接收到;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包括所述第M个时间单元至所述第K个时间单元。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系统比特的第二反馈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内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直至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次数达到第三阈值。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传输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根据第二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N为小于或等于K-M+1的正整数。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集合中的第N个时间单元至第J个时间单元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N<J≤K-M+1,J为整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与重复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次数不同。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与所述第二冗余版本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与所述第二冗余版本不同。
26.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冗余版本为RV0。
27.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内接收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是根据第一冗余版本和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集合包括K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数据是在用于传输所述系统比特的传输码率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重复传输的,K≥3,K为整数,所述系统比特为码块CB,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系统比特对应的信道编码的码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当满足第一条件时,在第M个时间单元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数据,2≤M≤K,M为整数;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重复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次数达到第二阈值。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认单元,用于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确认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时,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的签名信息,确定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签名信息包括解调参考信号或者前导信息。
3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传输的系统比特和第一时间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待传输的系统比特,确定第一数据;
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向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表示如下:
RV Index=(CURRENT_TTI)mod numberOfConfRV-Num
其中,RV Index表示冗余版本的版本号,CURRENT_TTI表示传输所述版本号对应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numberOfConfRV-Num表示在传输或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冗余版本的个数。
32.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根据所述冗余版本和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系统比特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冗余版本表示如下:
RV Index=(CURRENT_TTI)mod numberOfConfRV-Num
其中,RV Index表示冗余版本的版本号,CURRENT_TTI表示传输所述版本号对应的时间单元的索引号,numberOfConfRV-Num表示在传输或重复传输所述系统比特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冗余版本的个数。
33.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34.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35.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5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36.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6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710184872.1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Active CN108631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872.1A CN108631960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PCT/CN2018/080275 WO2018171737A1 (zh) 2017-03-24 2018-03-2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BR112019019888A BR112019019888A2 (pt) 2017-03-24 2018-03-23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e dispositivo relacionado
EP18770504.1A EP3579473B1 (en) 2017-03-24 2018-03-2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JP2019552176A JP2020515184A (ja) 2017-03-24 2018-03-23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関連デバイス
US16/579,431 US11057163B2 (en) 2017-03-24 2019-09-2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872.1A CN108631960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60A CN108631960A (zh) 2018-10-09
CN108631960B true CN108631960B (zh) 2021-08-20

Family

ID=6358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872.1A Active CN108631960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7163B2 (zh)
EP (1) EP3579473B1 (zh)
JP (1) JP2020515184A (zh)
CN (1) CN108631960B (zh)
BR (1) BR112019019888A2 (zh)
WO (1) WO2018171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218B (zh) * 2018-08-10 2021-07-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BR112020022558A2 (pt) * 2018-10-12 2021-06-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ões repetidamente e dispositivo terminal
CN111431675B (zh) * 2019-01-10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43786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586854B (zh) * 2019-02-15 2024-03-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757479B (zh) * 2019-03-29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00683B (zh) * 2019-06-06 2022-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187401B (zh) * 2019-07-03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20256457A1 (en) * 2019-07-10 2022-08-1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based on grant-free uplink scheduling,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141234B (zh) * 2020-01-19 2022-11-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重复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3950078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878A (zh) * 2006-11-28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323303A1 (en) * 2008-09-02 2011-05-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378932A (zh) * 2012-04-26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616093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6420A (en) * 1992-05-29 1995-01-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ding method for correction and detection of skewed transitions in parallel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828677A (en) * 1996-03-20 1998-10-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hybrid ARQ coding schemes for slow fading channel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WO2002065734A1 (fr) * 2001-02-13 2002-08-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metteur de paquets, recepteur de paquets et systeme d'emission de paquets
EP1255368A1 (en) * 2001-04-30 2002-11-06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Method to perform link adaptation in enhanc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everal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US7823040B2 (en) * 2006-10-11 2010-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al redundancy version (RV) selection for UMTS HSDPA transmissions
WO2009145474A2 (ko) * 2008-04-02 2009-12-03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US8634763B2 (en) * 2008-04-22 2014-01-21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EP2214340A1 (en) * 2009-01-30 2010-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operation for macro-diversity transmissions in the downlink
GB2507528A (en) * 2012-11-02 2014-05-07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9923674B2 (en) * 2013-10-24 2018-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downlink data with MTC device
CN107371246B (zh) * 2016-05-13 2020-01-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878A (zh) * 2006-11-28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323303A1 (en) * 2008-09-02 2011-05-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378932A (zh) * 2012-04-26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616093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15184A (ja) 2020-05-21
CN108631960A (zh) 2018-10-09
EP3579473A4 (en) 2020-03-04
EP3579473B1 (en) 2023-04-19
EP3579473A1 (en) 2019-12-11
BR112019019888A2 (pt) 2020-04-22
WO2018171737A1 (zh) 2018-09-27
US20200021403A1 (en) 2020-01-16
US11057163B2 (en)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96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KR102561715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92976B (zh) 电信装置和方法
US10069603B2 (en)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US8667357B2 (en) Method for conducting HARQ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299156B2 (ja) 自動再送制御方法と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送信機と受信機
KR101737833B1 (ko) 동기식 harq 방식에서의 다중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재전송 수행 방법
US202202862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KR20180013171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5959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363047B2 (en) Technique of encoding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with two separate codewords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DTX and ACK/NACK
US20220021483A1 (en) Methods and appratuses for broadcast multicast or groupcast transmission using vertical check blocks
CN108886436B (zh)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EP3837786B1 (e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EP3836450A1 (en) Ue, base st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80049748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05323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of Soft Buffers
US2010006742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wireless broadcasting servi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KR101140091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CN113676291B (zh)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EP2507931B1 (en) Data carri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KR20180064853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신호 복호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8070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