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1204B -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1204B
CN108511204B CN201810281526.XA CN201810281526A CN108511204B CN 108511204 B CN108511204 B CN 108511204B CN 201810281526 A CN201810281526 A CN 201810281526A CN 108511204 B CN108511204 B CN 108511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oxygen
porous hollow
hollow carbon
doped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15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1204A (zh
Inventor
庞杰
张慧敏
杨裕生
余荣彬
严宝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Bowei New Energy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Bowei New Energy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Bowei New Energy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Bowei New Energy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15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1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1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1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1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1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木质素和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球形前驱体(即复合微球),并对该球形前驱体在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增加其交联程度,从而在后续惰性气氛保护的碳化过程中保持球形形貌,最终经过浓硝酸氧化处理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且主要原料木质素为造纸等工业废弃物,成本廉价,能够实现其高值化利用。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多孔中空碳微球粒径尺寸均匀、大小可控性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层次孔结构,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源日渐短缺的今天,新型储能元件得到了迅速发展,多孔碳由于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孔隙结构可控、具有一定导电性等特点在移动通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快速充放电、高功率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高稳定性而成为科研工作者们广泛关注的储能设备。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碳纤维、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多孔碳球等碳材料是研究较广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其中球形多级孔碳材料由于具有规则形貌、良好的流动性、可调的颗粒尺寸和多级孔结构等特征,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碳微球主要是通过直接热解球形碳前驱体(如葡萄糖、蔗糖、高分子树脂等)得到。合成球形碳前驱体主要有五种方法:水热反应、微乳聚合、分子自组装、球形模板的表面包覆聚合及喷雾干燥等。前四种方法制备工艺繁琐,设备要求高,污染较大,能耗和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喷雾干燥法可对悬浊液(乳浊液)甚至溶液直接进行干燥而得到粉体。由于喷雾过程特殊的物理机制,不仅可使得到的粉体粒径分布均匀,还能形成特殊的形貌,也省去了长时间干燥与后续粉碎的材料加工过程。
传统的碳材料前驱体包括煤、沥青、石油焦和树脂等不可再生化石原料或其产品。近年来,生物质及其衍生物因具有量大、易得、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碳材料新型前驱体。木质素作为地球上总量第二的天然生物质,存在于大部分陆生植物的木质部中,自然界每年由植物生长产生的木质素约有1500亿吨。另外,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类结构单元通过碳-碳键和醚键连接而成的复杂三维高分子聚合物,含有甲氧基、羟基、羰基等多种官能团,碳含量约60%,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持续性碳材料前驱体。
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5883803A的专利申请中报道了一种木质素黑液制备中大孔径碳材料的方法,所用原料为碱木质素和海藻酸钠,经凝胶化、碳化、活化、酸洗、水洗等一系列步骤制备得到,其工艺较为繁琐,不利于工业化推广。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1910060A的专利申请中报道了一种以木质素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活化剂,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中空碳微粒的方法,对喷雾干燥得到的木质素微粒直接进行碳化时微粒容易发生粘连,对碳球的尺寸、形貌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能耗与成本较低,且易于大规模工业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质素与金属化合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并搅拌均匀;所述木质素和所述金属化合物在所述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40%;所述金属化合物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金属卤化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
(2)对搅拌均匀的所述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3)将所述复合微球置于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以0.1-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80-300℃,并恒温保持0.5-36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将预氧化后的所述复合微球置于惰性气氛中,以0.5-5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500-1600℃,并恒温碳化0.5-10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用浓度为0.1-5.0mol/L的酸溶液浸泡碳化后的所述复合微球,除去其中的无机物,之后水洗;
(6)将水洗后的所述复合微球用浓硝酸在40-100℃的温度下氧化处理0.5-20h,再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即可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木质素由碱木质素、硫酸盐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金属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为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木质素与所述金属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10。
优选地,在步骤(1)中,在室温下搅拌0.5-10h。
优选地,在步骤(2)中,通过喷雾干燥设备对搅拌均匀的所述溶液进行喷雾干燥,所述喷雾干燥设备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方式和/或压力式喷雾干燥方式;干燥过程中:控制进风口温度为100-180℃,出风口温度为50-120℃,环风量为25-40m3/h,所述溶液的进液量为100-300mL/h。
优选地,在步骤(4)中,惰性气氛中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者两者的混合气体。
优选地,在步骤(5)中,所述酸溶液由盐酸、硫酸、硝酸、磷酸、醋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
优选地,在步骤(5)中,水洗至pH值为4-8。
优选地,在步骤(6)中,水洗温度为60-10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能耗与成本较低,且易于大规模工业化。本发明方法通过对木质素和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球形前驱体(即复合微球),并对该球形前驱体进行预氧化处理,增加其交联程度,从而在后续碳化过程中保持球形形貌,最终经过浓硝酸氧化处理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制备的多孔中空碳微球具有发达的层次孔结构,比表面积为722-1342m2/g,孔容为0.72-1.05cm3/g,本发明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木质素与金属化合物的比例来调控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壁厚;
(2)制备的多孔中空碳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粒径为0.5-10μm,本发明方法可以通过调控喷雾干燥的条件来调控粒径的大小;
(3)本发明方法通过加入预氧化这一步骤,可有效抑制木质素微球的熔融,从而降低了生产工艺中对木质素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木质素的应用范围,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成本;
(4)本发明制备方法以低成本、可再生、可降解的木质素作为碳源,与其他碳纳米材料相比,具有原料易得的优势,充分考虑了节能和环保原则,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以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多孔中空碳微球为电极材料制得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附图2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附图3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粒径分布。
附图4为实施例1所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a)和孔径分布曲线(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将质量比为5:1的碱木质素与氢氧化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控制碱木质素与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0%,并在室温下搅拌2h;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喷雾干燥设备中,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复合微球;将复合微球置于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以0.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00℃,并恒温保持20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预氧化后的复合微球置于氮气气氛中,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700℃,并恒温碳化2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浓度为2.0mol/L的盐酸溶液浸泡碳化后的复合微球,除去其中的无机物,之后水洗至pH值为7,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将烘干后的复合微球用浓硝酸在60℃的温度下氧化处理2h,再水洗至中性,水洗温度为100℃,干燥后即可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图1为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该碳微球材料拥有良好的球形形貌。图2为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该碳微球内部具有空心结构,其壁厚约数百纳米。图3为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粒径分布,范围为0.3-4μm,分布峰值为0.7μm。根据图4(a)中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该碳微球的比表面积为991m2/g,孔容为0.75cm3/g。图4(b)为制得的碳微球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表明该碳微球材料富含孔径为1-2nm和10-100nm的孔道,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级孔结构的典型特征。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为电极,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215F/g,能量密度为7.5Wh/kg。
实施例2
将质量比为3:1的硫酸盐木质素与碳酸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控制硫酸盐木质素与碳酸钾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20%,并在室温下搅拌1h;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喷雾干燥设备中,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复合微球;将复合微球置于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70℃,并恒温保持12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预氧化后的复合微球置于氩气气氛中,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至800℃,并恒温碳化0.5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浓度为1.0mol/L的硫酸溶液浸泡碳化后的复合微球,除去其中的无机物,之后水洗至pH值为7,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将烘干后的复合微球用浓硝酸在70℃的温度下氧化处理0.5h,再水洗至中性,水洗温度为90℃,干燥后即可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根据氮气吸脱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该碳微球的比表面积为1183m2/g,孔容为0.84cm3/g。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为电极,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80F/g,能量密度为6.9Wh/kg。
实施例3
将质量比为2:1的木质素磺酸盐与氯化钙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控制木质素磺酸盐与氯化钙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40%,并在室温下搅拌10h;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喷雾干燥设备中,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复合微球;将复合微球置于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并恒温保持2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预氧化后的复合微球置于氩气气氛中,以3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00℃,并恒温碳化1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浓度为0.5mol/L的硝酸溶液浸泡碳化后的复合微球,除去其中的无机物,之后水洗至pH值为7,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将烘干后的复合微球用浓硝酸在40℃的温度下氧化处理10h,再水洗至中性,水洗温度为100℃,干燥后即可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根据氮气吸脱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该碳微球的比表面积为1342m2/g,孔容为1.05cm3/g。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为电极,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24F/g,能量密度为5.6Wh/kg。
实施例4
将质量比为1:1的木质素与氯化镁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控制木质素与氯化镁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并在室温下搅拌0.5h;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喷雾干燥设备中,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复合微球;将复合微球置于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20℃,并恒温保持4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预氧化后的复合微球置于氮气气氛中,以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并恒温碳化3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浓度为2.0mol/L的盐酸溶液浸泡碳化后的复合微球,除去其中的无机物,之后水洗至pH值为7,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将烘干后的复合微球用浓硝酸在80℃的温度下氧化处理4h,再水洗至中性,水洗温度为80℃,干燥后即可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根据氮气吸脱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该碳微球的比表面积为884m2/g,孔容为0.89cm3/g。采用实施例4制备的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为电极,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40F/g,能量密度为6.0Wh/kg。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木质素与金属化合物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并搅拌均匀;所述木质素和所述金属化合物在所述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40%;所述金属化合物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金属卤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2)对搅拌均匀的所述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3)将所述复合微球置于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以0.1-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80-300℃,并恒温保持0.5-36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将预氧化后的所述复合微球置于惰性气氛中,以0.5-5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500-1600℃,并恒温碳化0.5-10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用浓度为0.1-5.0mol/L的酸溶液浸泡碳化后的所述复合微球,除去其中的无机物,之后水洗;
(6)将水洗后的所述复合微球用浓硝酸在40-100℃的温度下氧化处理0.5-20h,再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即可得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
在步骤(2)中,通过喷雾干燥设备对搅拌均匀的所述溶液进行喷雾干燥,所述喷雾干燥设备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方式和/或压力式喷雾干燥方式;干燥过程中:控制进风口温度为100-180℃,出风口温度为50-120℃,环风量为25-40m3/h,所述溶液的进液量为100-300mL/h;
所述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木质素由碱木质素、硫酸盐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金属化合物中的阳离子为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木质素与所述金属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室温下搅拌0.5-10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惰性气氛中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者两者的混合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酸溶液由盐酸、硫酸、硝酸、磷酸、醋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水洗至pH值为4-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水洗温度为60-100℃。
CN201810281526.XA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511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1526.XA CN108511204B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1526.XA CN108511204B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1204A CN108511204A (zh) 2018-09-07
CN108511204B true CN108511204B (zh) 2020-06-16

Family

ID=6337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1526.XA Active CN108511204B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1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4018B (zh) * 2018-12-04 2022-05-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一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1453712A (zh) * 2019-01-21 2020-07-28 金华晨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中空碳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55668B (zh) * 2019-03-26 2021-09-21 中南大学 氮氧共掺杂碳包覆金属锂阳极活性材料、阳极、锂金属电池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668418B (zh) * 2019-10-16 2022-03-18 张家港博威新能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电容量硬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668420B (zh) * 2019-10-24 2021-07-02 四川大学 一种富含介孔或介孔和大孔的木质素基碳材料制备方法
CN111054423B (zh) * 2020-01-10 2021-06-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氮自掺杂多孔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70487A (zh) * 2020-05-11 2020-07-31 三峡大学 一种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225215A (zh) * 2020-09-03 2021-01-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以木质素为原料的高比表面积、多级孔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10445B (zh) * 2020-09-14 2022-03-25 常州大学 一种木质素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832773B (zh) * 2022-03-08 2023-04-18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中空碳球离子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558603B (zh) * 2022-03-10 2023-05-02 苏州大学 一种具有高氧含量的氮掺杂空心多级孔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59149A (zh) * 2022-08-09 2022-11-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富氧氮自掺杂木质素基多孔碳纳米片制备方法及其锌离子储能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060A (zh) * 2007-12-03 2010-12-08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以木质素为原料的碳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60978A (zh) * 2015-11-24 2016-04-06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规模化制备碳掺杂铁氧体多孔微球的方法
CN105820816A (zh) * 2015-11-19 2016-08-03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回流工艺制备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
CN105869925A (zh) * 2016-05-10 2016-08-17 扬州大学 一种氮掺杂ca/pan基碳微球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76848A (zh) * 2016-07-19 2017-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以木质素为原料氮掺杂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9426A (zh) * 2016-04-06 2016-08-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碱木质素碳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060A (zh) * 2007-12-03 2010-12-08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以木质素为原料的碳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20816A (zh) * 2015-11-19 2016-08-03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回流工艺制备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
CN105460978A (zh) * 2015-11-24 2016-04-06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规模化制备碳掺杂铁氧体多孔微球的方法
CN105869925A (zh) * 2016-05-10 2016-08-17 扬州大学 一种氮掺杂ca/pan基碳微球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76848A (zh) * 2016-07-19 2017-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以木质素为原料氮掺杂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1204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1204B (zh) 一种氧氮共掺杂多孔中空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US11952278B2 (en) Lignin porous carbon nanosheet,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s
CN108483442B (zh) 一种高介孔率氮掺杂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68418B (zh) 一种高比电容量硬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6276848B (zh) 一种以木质素为原料氮掺杂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589827B (zh) 一种双活化法制备生物质碳气凝胶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5600768B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自支撑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1792B (zh) 碳包覆氧化铁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65163B (zh) 一种剑麻纤维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该剑麻纤维活性炭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09354018B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2225216A (zh) 一种中-微孔木质素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4083A (zh) 一种改性的木质素基硬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133988B (zh) 一种泡沫碳材料的料浆发泡-凝胶注模成形制备方法
CN109110756A (zh) 一种均质玉米芯衍生炭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3068A (zh) 基于坚果壳的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044508B (zh) 一种硬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Shi et al.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s of lignin-based carbon materials: a review
CN110330014B (zh) 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淀粉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2479205A (zh) 一种窄孔径竹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8443A (zh) 一种自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12357904B (zh) 一种生物质碳微球、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及应用
CN110862077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富含介孔的分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726517B (zh) 提高稻壳基电容炭体积比电容的方法
CN113522368A (zh) 一种Fe、Co共掺杂类海胆结构空心碳球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25215A (zh) 一种以木质素为原料的高比表面积、多级孔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