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8883A -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8883A
CN108498883A CN201810374122.5A CN201810374122A CN108498883A CN 108498883 A CN108498883 A CN 108498883A CN 201810374122 A CN201810374122 A CN 201810374122A CN 108498883 A CN108498883 A CN 108498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airway obstruction
aid device
mask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41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兴海
肖建如
胡劲博
彭东宇
韩帅
矫健
杨建�
何韶辉
王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741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88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8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8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64Containers with integrated suction means
    • A61M1/67Containers incorporating a piston-type member to create suction, e.g. 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0Instruments, other than pincettes or toothpicks, for removing foreign bodies from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90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evices, i.e. devices for applying suction to a wound to promote healing, e.g. including a vacuum dressing
    • A61M1/96Suction control thereof
    • A61M1/962Suction control thereof having pumping means on the suction site, e.g. miniature pump on dressing or dressing capable of exerting s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25Respiratory system
    • A61M2210/1032Trache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包括手柄、活塞、抽气筒、保护膜、排气孔、口罩;所述的活塞包括塞体、连接杆;所述的塞体设于抽气筒中;所述的手柄设于抽气筒外上方位置;所述的手柄与塞体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抽气筒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通气接口;所述的保护膜设于通气接口左侧位置;所述的排气孔设于通气接口右侧位置;所述的口罩上设有通气筒、垫圈;所述的通气筒连接通气接口;所述的垫圈设于口罩开口表面周围。其优点表现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不仅适用于医院场所使用,更可以居家使用,且方便携带;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能够实现快速将阻塞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压急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气道的机械性阻塞,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而多见的。因此,近些年来呼吸的复苏,或者说是异物堵塞呼吸道的气管异物,已引起高度重视。以前认为,只有幼小的儿童,可以因为吃东西不当而造成的气管异物。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却是老年人吃东西不当而造成的气管异物,所占的比例最高!气道是外界气体进出体内的必经之道,由于气管吸异物进入气道使得堵塞呼吸通道,引起通气障碍,导致窒息,严重者甚至立即死亡。呼吸通道的梗塞,氧气不能吸入,二氧化碳不能排出,出现呼吸受阻,面色紫绀,失去知觉,如超过4分钟就会危及生命,而且即使抢救成功,也常因脑部缺氧过久而致失语,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而超过10分钟,其损伤几乎不可恢复。异物进入呼吸道后,大的异物多停留在气道,小的异物易嵌于支气管。对较大的、表面不光滑的或植物性异物(如豆类、花生米)对气管粘膜刺激强,粘液分泌增加,植物性异物易被粘液浸泡而膨胀,加剧病情。因此,气道异物的梗塞急救应引起我们重视。
气道异物梗塞,伤病人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短时间危及生命,急救的措施应是现场使用简单易行、实用性强的手法立即将异物排出气道,畅通气道,使呼吸气体得以进出。对于气道异物的处理,在现场主要采用“腹部冲击法”。这种抢救方法,是美国著名医学家亨利"海氏教授(Henry J Heimlich)发明的。该法利用冲击腹部—膈肌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气管、喉部的食物块等异物驱除。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明显,掌握这种急救方法,将在危急中抢救更多的生命。但是此方法不足点在于需要他人协助,而且由于患者和急救这各种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存在一定的不可确定性。
中国专利申请:CN201220529526.5,申请日2012.10.16,专利名称为:一种人工气道阻塞/窒息报警装置。公开了一种人工气道阻塞/窒息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测压器和报警器;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将患者的人工气道口处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分别预先设定为高限报警值和低限报警值,该比较器将所述测压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与预设定的高限报警值和低限报警值进行比较,如果经判断该信号高于高限报警值或低于低限报警值,则比较器向所述报警器输出信号,启动所述报警器。
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人工气道阻塞/窒息报警装置,采用报警装上设有的测压器和报警器,可实时监测患者气道压力,一旦出现压力超过高限报警值时,即出现高限报警,提示气道阻塞;当出现气道压力低于低限报警值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即出现低限报警,提示呼吸暂停;具体可以声光持续报警提醒医务人员或家属,从而避免患者窒息甚至死亡的发生。但是关于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不仅适用于医院场所使用,更可以居家使用,且方便携带,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能够实现快速将阻塞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的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不仅适用于医院场所使用,更可以居家使用,且方便携带,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能够实现快速将阻塞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的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实用,不仅适用于医院场所使用,更可以居家使用,且方便携带,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能够实现快速将阻塞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的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包括手柄、活塞、抽气筒、保护膜、排气孔、口罩;所述的活塞包括塞体、连接杆;所述的塞体设于抽气筒中;所述的手柄设于抽气筒外上方位置;所述的手柄与塞体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抽气筒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通气接口,底部两侧位置设有支撑边;所述的保护膜设于通气接口左侧位置;所述的排气孔设于通气接口右侧位置;所述的口罩上设有通气筒、垫圈;所述的通气筒连接通气接口;所述的垫圈设于口罩开口表面周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抽气筒圆柱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塞体为圆柱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杆与塞体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通气接口为通孔圆柱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塞体四周与抽气筒内侧四周无缝隙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排气孔为单向排气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口罩上还设有固定环、扣带及孔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环设于通气筒与口罩连接处,且所述的固定环为中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扣带及孔带分别设有口罩前端左右两侧。
本发明优点在于:
1、利用塞体四周与抽气筒内侧四周无缝隙接触,可防止在抽气过程中出现漏气等现象,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气压效果,降低治疗的效果。
2、用于连接固定塞体与手柄的连接杆与塞体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手柄,方便救治人员的操作。
3、设于抽气筒底部中间位置的通气接口为通孔圆柱形结构,方便在急救时可直接与口罩上的通气筒连接固定,提高急救效率。
4、口罩整体呈半圆凹槽形结构,且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设计出大小不同口罩以方便使用,保证口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患者嘴角周围完全贴合,避免气体漏出,从而保证急救效果。
5、设于通气接口右侧的排气孔位单向排气孔,气体只从抽气筒中排出,而外界气体无法从此进入到盒中,因为在急救时,需要从患者口中抽取气体,从而形成一个负压,使得位于患者气道中的异物能够排出,排气孔的设计可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到盒中,从而影响急救的效果。
6、设于通气接口左侧的保护膜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人体鼓膜所能承受的正常压力设置,当抽气筒中压力超过人体鼓膜正常承受的范围式使时,保护膜便会打开,对抽气筒中进行自动放气,起到一个压力监测的作用,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7、口罩底部及左右两侧设有的固定环、扣带和孔带,一方面,避免了急救人员或患者一直用手去扶持稳定口罩的必要,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使得口罩与患者面部皮肤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避免漏气,提高急救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前端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后端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前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口罩的前部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口罩的后部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口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再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口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再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扣带与孔带相配合固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手柄 2.活塞
21.塞体 22.连接杆
3.抽气筒 31.通气接口
32.支撑边 4.保护膜
5.排气孔 6.口罩
61.通气筒 611.固定环
612.固定架 62.垫圈
63.扣带 631.带孔
64.孔带 641.通孔
实施例1
请参看附图1、2,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前端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后端示意图。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气压急救装置,所述的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包括手柄1、活塞2、抽气筒3、保护膜4、排气孔5、口罩6;所述的活塞2包括塞体21、连接杆22;所述的塞体21设于抽气筒3中;所述的手柄1设于抽气筒3外上方位置;所述的手柄1与塞体21之间通过连接杆22固定连接;所述的抽气筒3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通气接口31,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边32;所述的保护膜4设于通气接口31左侧位置;所述的排气孔5设于通气接口31右侧位置;所述的口罩6上设有通气筒61、垫圈62;所述的通气筒61连接通气接口31;所述的垫圈62设于口罩6开口表面周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抽气筒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装置本体由塑料材质制造而成;所述的设于抽气筒3中的塞体21为圆柱形结构,且塞体21四周与抽气筒3内侧四周无缝隙接触,防止在抽气过程中出现漏气等现象,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气压效果,降低治疗的效果;所述的用于连接固定塞体21与手柄1的连接杆22与塞体21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手柄1,方便救治人员的操作;所述的设于抽气筒3顶部中间位置的通气接口31为通孔圆柱形结构,方便在急救时可直接与口罩6上的通气筒61连接固定,提高急救效率,设于抽气筒3底部两侧的支撑边32则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所述的通气筒61的直径略大于通气接口31直径,且二者之间呈配合状;所述的口罩6本体呈半椭圆凹槽形结构(见图4),一端大于另外一端,且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设计出大小不同口罩6以方便使用,优选为医院常见的急救用口罩;所述的设于口罩6开口周围的垫圈62为硅胶材料制成,可保证口罩6本体与患者面部皮肤紧密贴合,避免气体漏出,从而保证急救效果;所述的设于通气接口31右侧的排气孔5为单向排气孔,气体只从抽气筒3中排出,而外界气体无法从此进入到盒中,因为在急救时,需要从患者口中抽取气体,从而形成一个负压状态,使得位于患者气道中的异物能够排出,排气孔5的设计可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到盒中,从而影响急救的效果;所述的设于通气接口31左侧的保护膜4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人体鼓膜所能承受的正常压力设置,当抽气筒3中压力超过人体鼓膜正常承受的范围式使时,保护膜4便会打开,对抽气筒3中进行自动放气,起到一个压力监测的作用,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气道阻塞负压急救装置使用方法:首先,急救人员通过通气筒61将口罩6与装置上的通气接口31连接,其次,通过硅胶垫圈62将口罩6开口与患者面部(主要是嘴部和鼻部周围,且口罩6较小一端与鼻部周围贴合,较大一端与嘴部周围贴合)紧密贴合并保持稳定,最后,急救人员通过抽拉活塞2带动抽气筒3中的塞体21活动,从而使得抽气筒3与患者气道之间形成负压状态,便可将位于患者气道中的异物排出,保证患者安全。
实施例2
请参看附图7,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通气筒61与口罩6底部连接处设有固定环611;所述的固定环611中间为圆环形,四周设有四根固定架612;所述的固定环611的设计,可利用系带(图中未示出)与固定环611四周的固定架612连接固定,在进行急救时,通过将系带环绕患者头部两侧并固定于头部后方,从而便可在硅胶垫圈62与患者面部皮肤紧密接触的同时,利用系带将口罩6与患者面部固定,方便急救人员的急救,避免口罩6与患者面部皮肤间出现缝隙导致漏气而影响急救效果的情况。
实施例3
请参看附图8、9,图8和图9分别是本发明再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口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扣带与孔带相配合固定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中的口罩6本体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扣带63和孔带64;所述的扣带63与孔带64上分别均匀的设有多个带扣631和通孔641;所述的带扣631与通孔641之间为相配合结构;所述的通过在口罩6本体左右两侧设有扣带63和孔带64,患者在佩戴口罩6时,利用任一带扣631与任一通孔641之间配合固定,便可将口罩6固定于面部(见图9),且可任意的调节口罩6与皮肤接触的松紧程度,适合不同大小患者头型的佩戴使用,且固定效果稳定性高,保证急救治疗的持续进行。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利用塞体四周与抽气筒内侧四周无缝隙接触,可防止在抽气过程中出现漏气等现象,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气压效果,降低治疗的效果;用于连接固定塞体与手柄的连接杆与塞体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手柄,方便救治人员的操作;设于抽气筒顶部中间位置的通气接口为通孔圆柱形结构,方便在急救时可直接与口罩上的通气筒连接固定,提高急救效率;口罩整体呈半圆凹槽形结构,且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设计出大小不同口罩以方便使用,保证口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患者嘴角周围完全贴合,避免气体漏出,从而保证急救效果;设于通气接口右侧的排气孔位单向排气孔,气体只从抽气筒中排出,而外界气体无法从此进入到盒中,因为在急救时,需要从患者口中抽取气体,从而形成一个负压,使得位于患者气道中的异物能够排出,排气孔的设计可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到盒中,从而影响急救的效果;设于通气接口左侧的保护膜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人体鼓膜所能承受的正常压力设置,当抽气筒中压力超过人体鼓膜正常承受的范围式使时,保护膜便会打开,对抽气筒中进行自动放气,起到一个压力监测的作用,以保护患者的安全;口罩底部及左右两侧设有的固定环、扣带和孔带,一方面,避免了急救人员或患者一直用手去扶持稳定口罩的必要,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使得口罩与患者面部皮肤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避免漏气,提高急救的效率和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包括手柄、活塞、抽气筒、保护膜、排气孔、口罩;所述的活塞包括塞体、连接杆;所述的塞体设于抽气筒中;所述的手柄设于抽气筒外上方位置;所述的手柄与塞体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抽气筒顶部中间位置设有通气接口,底部两侧位置设有支撑边;所述的保护膜设于通气接口左侧位置;所述的排气孔设于通气接口右侧位置;所述的口罩上设有通气筒、垫圈;所述的通气筒连接通气接口;所述的垫圈设于口罩开口表面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抽气筒圆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塞体为圆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连接杆与塞体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通气接口为通孔圆柱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塞体四周与抽气筒内侧四周无缝隙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排气孔为单向排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口罩上还设有固定环、扣带及孔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所述的固定环设于通气筒与口罩连接处,且所述的固定环为中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扣带及孔带分别设有口罩前端左右两侧。
CN201810374122.5A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Pending CN1084988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4122.5A CN108498883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4122.5A CN108498883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8883A true CN108498883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4122.5A Pending CN108498883A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88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3530B2 (en) * 2021-08-03 2023-04-25 Dcstar Inc Suction device for sucking obstruction in respiratory tract and use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9819Y (zh) * 2006-03-28 2007-05-16 刘晓静 急救人工呼吸器
CN201320313Y (zh) * 2008-12-02 2009-10-07 关玉真 一种气筒式负压吸引装置
CN101720215A (zh) * 2007-05-30 2010-06-02 伊尔贝特·雅各布斯·库珀斯 对电可操作的复苏器的改进
CN201692463U (zh) * 2010-06-09 2011-01-05 慧天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半球形麻醉面罩
CN203829021U (zh) * 2014-05-04 2014-09-17 蔡惠梁 一种气管异物吸除器
CN206044704U (zh) * 2016-06-13 2017-03-29 河北唯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气管异物吸取装置
CN208852094U (zh) * 2018-04-24 2019-05-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9819Y (zh) * 2006-03-28 2007-05-16 刘晓静 急救人工呼吸器
CN101720215A (zh) * 2007-05-30 2010-06-02 伊尔贝特·雅各布斯·库珀斯 对电可操作的复苏器的改进
CN201320313Y (zh) * 2008-12-02 2009-10-07 关玉真 一种气筒式负压吸引装置
CN201692463U (zh) * 2010-06-09 2011-01-05 慧天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半球形麻醉面罩
CN203829021U (zh) * 2014-05-04 2014-09-17 蔡惠梁 一种气管异物吸除器
CN206044704U (zh) * 2016-06-13 2017-03-29 河北唯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气管异物吸取装置
CN208852094U (zh) * 2018-04-24 2019-05-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3530B2 (en) * 2021-08-03 2023-04-25 Dcstar Inc Suction device for sucking obstruction in respiratory tract and use method theref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1503444A (ja) 心肺蘇生装置
CN208852094U (zh) 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CN108498883A (zh) 一种用于气道阻塞的负压急救装置
CN204972589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多功能人工呼吸器
CN110639106A (zh) 一种呼吸科护理应用应急呼吸器
CN206044895U (zh) 一种医疗用高压氧舱
CN204485006U (zh) 一种急救用可充气式鼻咽通气道
CN111298264A (zh) 一种安全隔离式人工呼吸器
CN118141489A (zh) 一种简易呼吸器
CN207755614U (zh) 一种心内科用人工呼吸器
CN102580202A (zh) 长颈呼吸器
CN106063966A (zh) 一种可保留自主呼吸的吸入麻醉系统
CN206964861U (zh) 可嵌入引流管的麻醉专用面罩
CN204468940U (zh) 一种便于插接的呼吸面罩
CN203763610U (zh) 护理用防污染急救装置
CN206081264U (zh) 一种通气鼻塞
CN210078511U (zh) 一种户外急救用便携式简易呼吸器
CN108030985A (zh) 一种充气式人工呼吸装置
CN108310565A (zh) 一次性使用简易呼吸器
CN204723542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呼吸急救装置
CN206792778U (zh) 一种经气管切开造口行支气管镜治疗的面罩
CN205814824U (zh) 口对口人工复苏器
Dobkin Save a life with a breath of air
CN209347842U (zh) 一种医用口对口呼吸器
CN204446885U (zh) 一种双腔吸痰吸氧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