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2794A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2794A CN108342794A CN201810219663.0A CN201810219663A CN108342794A CN 108342794 A CN108342794 A CN 108342794A CN 201810219663 A CN201810219663 A CN 201810219663A CN 108342794 A CN108342794 A CN 1083427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tension spring
- fulcrum
- rack
- back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101700022029 GBL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3973 Oryctolagus cuni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85 cashmer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16153 Bos grunn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0 mo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36—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e.g. building motions, e.g. control for the traversing stroke of ring rails; Stopping ring rails in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306—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yarns or the like as incidental measures during spinning or twisting by applying fluids, e.g. steam or oiling liquid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0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permanent twis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它包括牵伸组件、搓捻组件,上退纱组件和下退纱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在机架的左端,所述上导向组件和下导向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在上退纱组件和下退纱组件的右侧,上喷涂组件设置在第一上导向辊和第二上导向辊之间,下喷涂组件设置在第一下导向辊和第二下导向辊之间,牵伸组件设置在第三上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第四下导向辊之间,搓捻组件设置在第四上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的右侧,收纱组件设置在搓捻组件的右侧。本发明快速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并在混合搓捻前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牵伸,大大保证了两种不同纱线的混纺搓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就是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为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生产化学纤维的机械虽然包括多种化工机械,现被认为是纺织机械的延伸,属广义的纺织机械。把棉、麻、丝、毛等不同的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的工序不尽相同,有的完全不同,所以需要的机器也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纺织机械通常按生产过程分类,计有: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印染设备、整理设备、化学纤维抽丝设备、缫丝设备和无纺织布设备。纺纱设备又分为加工短纤维和加工长纤维两类。棉和棉型化纤属短纤维类,毛、麻、绢及其混纺化纤属长纤维类。毛纺是把毛纤维加工成纱线的纺纱工艺过程。毛纤维以羊毛为主,也包括山羊绒、兔毛、马海毛、牦牛毛等特种动物毛。毛纺过程也可用于毛型化纤纯纺、混纺以及与其他天然纤维混纺。用纯纺和混纺毛纱织制的毛织物、针织物、毛毯等,具有保暖、吸湿、富于弹性和耐磨等特点。毛纺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将毛纤维和化学纤维等原料按照产品设置的混毛比例进行混合,接着毛纺罗拉梳理机将混合加油后的毛纤维进行梳理、去杂,形成毛网,输出的毛网由过桥装置通过铺毛帘,将毛网折成带状,往复铺于运毛帘上,混和后进入下一联梳理机继续梳理,由最末联梳毛机输出的毛网经分条机构分成很多窄条,由搓皮板搓捻成粗纱后卷绕于粗纱轴上,最后通过细砂工序加工。目前,最先进的混纺工艺是将两种纱线混合搓捻,混合搓捻成的纱线具有两种纱线的综合性能,例如羊绒纱线具有良好的贴合暖和的特点,兔绒纱线密度小、比重轻,保暖效果好,吸湿性能强,两者混合搓捻后的纱线不但轻薄舒适,贴合保暖,比重适中,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由于在混纺搓捻前,首先需要将不同的纱线牵伸成不同的张力,以保证两者的混纺搓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快速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并在混合搓捻前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牵伸,大大保证了两种不同纱线的混纺搓捻效果,保证了混合搓捻后的纱线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提高纱线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它包括机架、上退纱组件、下退纱组件、上导向组件、下导向组件、上喷涂组件、下喷涂组件、润滑油箱、牵伸组件、搓捻组件、收纱组件,所述上退纱组件和下退纱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在机架的左端,所述上退纱组件包括上退纱辊、上退纱压辊、上退纱支板、上退纱支轴、上退纱扭簧,所述上退纱辊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退纱支轴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上退纱辊的一侧,所述上退纱支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上退纱扭簧,所述上退纱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退纱支板的一端分别固结在上退纱支轴的两端,所述上退纱压辊可转动设置在两个上退纱支板的另一端,所述上退纱压辊在上退纱扭簧的作用下和上退纱辊贴合,所述下退纱组件包括下退纱辊、下退纱压辊、下退纱支板、下退纱支轴、下退纱扭簧,所述下退纱辊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下退纱支轴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下退纱辊的一侧,所述下退纱支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下退纱扭簧,所述下退纱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退纱支板的一端分别固结在下退纱支轴的两端,所述下退纱压辊可转动设置在两个下退纱支板的另一端,所述下退纱压辊在下退纱扭簧的作用下和下退纱辊贴合,所述上导向组件和下导向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在上退纱组件和下退纱组件的右侧,所述上导向组件包括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第四上导向辊,所述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从左往右都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上下相互交错,所述下导向组件包括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第四下导向辊,所述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从左往右都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上下相互交错,所述上喷涂组件设置在第一上导向辊和第二上导向辊之间,所述润滑油箱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所述上喷涂组件包括上喷涂横梁、上喷涂支座、上喷涂头、上喷涂管、上丝杆、第一上链轮、第二上链轮、上链条、上喷涂电机,所述上喷涂横梁水平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上喷涂横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上喷涂支座可滑动设置在上喷涂横梁上的燕尾槽上,所述上喷涂头安装在上喷涂支座上,所述上喷涂支座通过上喷涂管和润滑油箱连接,所述上丝杆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丝杆和上喷涂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上丝杆和上喷涂支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上链轮同轴心设置在上丝杆的一侧,所述第一上链轮和上喷涂电机同轴连接,所述上喷涂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通过上链条连接,所述下喷涂组件设置在第一下导向辊和第二下导向辊之间,所述下喷涂组件包括下喷涂横梁、下喷涂支座、下喷涂头、下喷涂管、下丝杆、第一下链轮、第二下链轮、下链条、下喷涂电机,所述下喷涂横梁水平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下喷涂横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下喷涂支座可滑动设置在下喷涂横梁上的燕尾槽上,所述下喷涂头安装在下喷涂支座上,所述下喷涂支座通过下喷涂管和润滑油箱连接,所述下丝杆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下丝杆和下喷涂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下丝杆和下喷涂支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下链轮同轴心设置在下丝杆的一侧,所述第一下链轮和下喷涂电机同轴连接,所述下喷涂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通过下链条连接,所述牵伸组件设置在第三上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第四下导向辊之间,所述牵伸组件包括第一牵伸支板、第二牵伸支板、第一牵伸支轴、第二牵伸支轴、上牵伸辊、下牵伸辊、第一牵伸气缸、第二牵伸气缸、第一上拉簧、第一下拉簧、第二上拉簧、第二下拉簧、第一上拉簧支轴、第二上拉簧支轴、第一下拉簧支轴、第二下拉簧支轴、第三上拉簧支轴、第四上拉簧支轴、第三下拉簧支轴、第四下拉簧支轴,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牵伸支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的中端,所述第二牵伸支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二牵伸支板的中端,所述第一牵伸支板通过第一牵伸支轴可滑动设置在机架的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二牵伸支板通过第二牵伸支轴可滑动设置在机架的第二滑槽上,所述上牵伸辊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和第二牵伸支板上端,所述下牵伸辊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和第二牵伸支板下端,所述上牵伸辊和下牵伸辊上均布设置有纱线导槽,所述第一上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二上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一牵伸支板的上侧,所述第一上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上拉簧支轴和第二上拉簧支轴,所述第一下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二下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一牵伸支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下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下拉簧支轴和第二下拉簧支轴,所述第三上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四上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二牵伸支板的上侧,所述第二上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上拉簧支轴和第四上拉簧支轴,所述第三下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四下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二牵伸支板的下侧,所述第二下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下拉簧支轴和第四下拉簧支轴,所述第一牵伸气缸包括第一牵伸缸体和第一牵伸活塞杆,所述第一牵伸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牵伸活塞杆连接第一牵伸支轴,所述第二牵伸气缸包括第二牵伸缸体和第二牵伸活塞杆,所述第二牵伸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二牵伸活塞杆连接第二牵伸支轴,所述第一上拉簧和第二上拉簧的刚度相同,所述第一下拉簧和第二下拉黄的刚度相同,所述第一上拉簧和第一下拉簧的刚度不同,所述搓捻组件设置在第四上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的右侧,所述搓捻组件包括上搓捻轴、下搓捻轴、搓捻电机、曲轴、曲轴支座、惯性扇形轮、上连杆、下连杆、上限位块、下限位块,所述上搓捻轴、下搓捻轴可前后滑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曲轴支座固定在机架的一侧,所述曲轴可转动设置在曲轴支座上,所述惯性扇形轮同轴心设置在曲轴的上端,所述搓捻电机和曲轴同轴连接,所述搓捻电机安装在曲轴支座上,所述上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曲轴上,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上搓捻轴上,所述下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曲轴上,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下搓捻轴上,所述上搓捻轴的一端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下搓捻轴的一端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上搓捻轴和下搓捻轴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所述收纱组件设置在搓捻组件的右侧,所述收纱组件包括收纱辊、收纱电机、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一链条、收纱压辊、收纱支板、收纱支轴、收纱扭簧,所述收纱辊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四链轮同轴心设置在收纱辊的一侧,所述第三链轮和收纱电机同轴连接,所述收纱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收纱支轴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收纱辊的一侧,所述收纱支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收纱扭簧,所述收纱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收纱支板的一端分别固结在收纱支轴的两端,所述收纱压辊可转动设置在两个收纱支板的另一端,所述收纱压辊在收纱扭簧的作用下和收纱辊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喷涂头和下喷涂头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收纱电机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搓捻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收纱电机动作,通过第三链轮、第一链条和第四链轮带动收纱辊平稳转动,收纱电机为伺服电机,转动速度可调,转动精度高,有利于实现平稳收纱。安装在上退纱辊上的其中一种纱线,依次经过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上牵伸辊、第四上导向辊,安装在下退纱辊上的另外一种纱线,依次经过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下牵伸辊、第四下导向辊,两种纱线共同进入上搓捻轴和下搓捻轴之间,搓捻电机动作,带动曲轴转动,曲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带动上搓捻轴和下搓捻轴来回往复摆动,将两种细纱混合搓捻成粗纱。在混合搓捻前,首先需要将两种不同的纱线进行牵伸,因为不同的纱线需要不同的牵伸力,以获得不同的张力。第一牵伸气缸和第二牵伸气缸同步动作,第一牵伸活塞杆和第二牵伸活塞杆同步缩回,通过第一牵伸支轴和第二牵伸支轴带动第一牵伸支板和第二牵伸支板向右移动,由于第一上拉簧和第一下拉簧的刚度不同、第二上拉簧和第二下拉簧的刚度不同,第一牵伸支板和第二牵伸支板向右移动的同时,分别绕着第一牵伸支轴和第二牵伸支轴顺时针摆动,上牵伸辊和下牵伸辊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牵伸。上搓捻轴和下搓捻轴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有利于实现对纱线的快速搓捻。惯性扇形轮同轴心设置在曲轴的上端,有利于实现曲轴的平稳转动。上喷涂头和下喷涂头角度可调,有利于对不同两种纱线的润滑油的上油,适用性强。上牵伸辊和下牵伸辊上均布设置有纱线导槽,有利于实现对纱线的导向和牵伸。搓捻电机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可靠性好,保证了搓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本发明快速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并在混合搓捻前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牵伸,大大保证了两种不同纱线的混纺搓捻效果,保证了混合搓捻后的纱线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提高纱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未牵伸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未牵伸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未牵伸状态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牵伸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牵伸状态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牵伸状态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搓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上喷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下喷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上退纱组件,3.下退纱组件,4.上导向组件,5.下导向组件,6.上喷涂组件,7.下喷涂组件,8.润滑油箱,9.牵伸组件,10.搓捻组件,11.收纱组件,12.上退纱辊,13.上退纱压辊,14.上退纱支板,15.上退纱支轴,16.上退纱扭簧,17.下退纱辊,18.下退纱压辊,19.下退纱支板,20.下退纱支轴,21.下退纱扭簧,22.第一上导向辊,23.第二上导向辊,24.第三上导向辊,25.第四上导向辊,26.第一下导向辊,27.第二下导向辊,28.第三下导向辊,29.第四下导向辊,30.上喷涂横梁,31.上喷涂支座,32.上喷涂头,33.上喷涂管,34.上丝杆,35.第一上链轮,36.第二上链轮,37.上链条,38.上喷涂电机,39.燕尾槽,40.下喷涂横梁,41.下喷涂支座,42.下喷涂头,43.下喷涂管,44.下丝杆,45.第一下链轮,46.第二下链轮,47.下链条,48.下喷涂电机,49.第一牵伸支板,50.第二牵伸支板,51.第一牵伸支轴,52.第二牵伸支轴,53.上牵伸辊,54.下牵伸辊,55.第一牵伸气缸,56.第二牵伸气缸,57.第一上拉簧,58.第一下拉簧,59.第二上拉簧,60.第二下拉簧,61.第一上拉簧支轴,62.第二上拉簧支轴,63.第一下拉簧支轴,64.第二下拉簧支轴,65.第三上拉簧支轴,66.第四上拉簧支轴,67.第三下拉簧支轴,68.第四下拉簧支轴,69.第一滑槽,70.第二滑槽,71.纱线导槽,72.第一牵伸缸体,73.第一牵伸活塞杆,74.第二牵伸缸体,75.第二牵伸活塞杆,76.上搓捻轴,77.下搓捻轴,78.搓捻电机,79.曲轴,80.曲轴支座,81.惯性扇形轮,82.上连杆,83.下连杆,84.上限位块,85.下限位块,86.搓捻条纹,87.收纱辊,88.收纱电机,89.第三链轮,90.第四链轮,91.第一链条,92.收纱压辊,93.收纱支板,94.收纱支轴,95.收纱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它包括机架1、上退纱组件2、下退纱组件3、上导向组件4、下导向组件5、上喷涂组件6、下喷涂组件7、润滑油箱8、牵伸组件9、搓捻组件10、收纱组件11,所述上退纱组件2和下退纱组件3上下对称设置在机架1的左端,所述上退纱组件2包括上退纱辊12、上退纱压辊13、上退纱支板14、上退纱支轴15、上退纱扭簧16,所述上退纱辊12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上退纱支轴15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位于上退纱辊12的一侧,所述上退纱支轴15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上退纱扭簧16,所述上退纱支板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退纱支板14的一端分别固结在上退纱支轴15的两端,所述上退纱压辊13可转动设置在两个上退纱支板14的另一端,所述上退纱压辊13在上退纱扭簧16的作用下和上退纱辊12贴合,所述下退纱组件3包括下退纱辊17、下退纱压辊18、下退纱支板19、下退纱支轴20、下退纱扭簧21,所述下退纱辊17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下退纱支轴20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位于下退纱辊17的一侧,所述下退纱支轴20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下退纱扭簧21,所述下退纱支板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退纱支板19的一端分别固结在下退纱支轴20的两端,所述下退纱压辊18可转动设置在两个下退纱支板19的另一端,所述下退纱压辊18在下退纱扭簧21的作用下和下退纱辊17贴合,所述上导向组件4和下导向组件5上下对称设置在上退纱组件2和下退纱组件3的右侧,所述上导向组件4包括第一上导向辊22、第二上导向辊23、第三上导向辊24、第四上导向辊25,所述第一上导向辊22、第二上导向辊23、第三上导向辊24和第四上导向辊25从左往右都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上导向辊22、第二上导向辊23、第三上导向辊24和第四上导向辊25上下相互交错,所述下导向组件5包括第一下导向辊26、第二下导向辊27、第三下导向辊28、第四下导向辊29,所述第一下导向辊26、第二下导向辊27、第三下导向辊28和第四下导向辊29从左往右都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下导向辊26、第二下导向辊27、第三下导向辊28和第四下导向辊29上下相互交错,所述上喷涂组件6设置在第一上导向辊22和第二上导向辊23之间,所述润滑油箱8设置在机架1的一侧,所述上喷涂组件6包括上喷涂横梁31、上喷涂支座32、上喷涂头33、上喷涂管34、上丝杆35、第一上链轮36、第二上链轮37、上链条38、上喷涂电机39,所述上喷涂横梁31水平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上喷涂横梁31上设置有燕尾槽39,所述上喷涂支座32可滑动设置在上喷涂横梁30上的燕尾槽39上,所述上喷涂头32安装在上喷涂支座31上,所述上喷涂支座31通过上喷涂管33和润滑油箱8连接,所述上丝杆34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上丝杆34和上喷涂横梁30相互平行,所述上丝杆34和上喷涂支座3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上链轮36同轴心设置在上丝杆34的一侧,所述第一上链轮35和上喷涂电机38同轴连接,所述上喷涂电机38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上链轮35和第二上链轮36通过上链条37连接,所述下喷涂组件7设置在第一下导向辊26和第二下导向辊27之间,所述下喷涂组件7包括下喷涂横梁40、下喷涂支座41、下喷涂头42、下喷涂管43、下丝杆44、第一下链轮45、第二下链轮46、下链条47、下喷涂电机48,所述下喷涂横梁40水平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下喷涂横梁40上设置有燕尾槽39,所述下喷涂支座41可滑动设置在下喷涂横梁40上的燕尾槽39上,所述下喷涂头42安装在下喷涂支座41上,所述下喷涂支座41通过下喷涂管43和润滑油箱8连接,所述下丝杆44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下丝杆44和下喷涂横梁40相互平行,所述下丝杆44和下喷涂支座4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下链轮46同轴心设置在下丝杆44的一侧,所述第一下链轮45和下喷涂电机48同轴连接,所述下喷涂电机48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下链轮45和第二下链轮46通过下链条47连接,所述上喷涂头32和下喷涂头42角度可调,有利于对不同两种纱线的润滑油的上油,适用性强。所述牵伸组件9设置在第三上导向辊24、第三下导向辊28和第四上导向辊25、第四下导向辊29之间,所述牵伸组件9包括第一牵伸支板49、第二牵伸支板50、第一牵伸支轴51、第二牵伸支轴52、上牵伸辊53、下牵伸辊54、第一牵伸气缸55、第二牵伸气缸56、第一上拉簧57、第一下拉簧58、第二上拉簧59、第二下拉簧60、第一上拉簧支轴61、第二上拉簧支轴62、第一下拉簧支轴63、第二下拉簧支轴64、第三上拉簧支轴65、第四上拉簧支轴66、第三下拉簧支轴67、第四下拉簧支轴68,所述机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滑槽69和第二滑槽70,所述第一牵伸支轴51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49的中端,所述第二牵伸支轴52可转动设置在第二牵伸支板50的中端,所述第一牵伸支板49通过第一牵伸支轴51可滑动设置在机架1的第一滑槽69上,所述第二牵伸支板50通过第二牵伸支轴52可滑动设置在机架1的第二滑槽70上,所述上牵伸辊53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49和第二牵伸支板50上端,所述下牵伸辊54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49和第二牵伸支板50下端,所述上牵伸辊53和下牵伸辊54上均布设置有纱线导槽71,有利于实现对纱线的导向和牵伸。所述第一上拉簧支轴6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二上拉簧支轴62固定在第一牵伸支板49的上侧,所述第一上拉簧57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上拉簧支轴61和第二上拉簧支轴62,所述第一下拉簧支轴63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二下拉簧支轴64固定在第一牵伸支板49的下侧,所述第一下拉簧5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下拉簧支轴63和第二下拉簧支轴64,所述第三上拉簧支轴65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四上拉簧支轴66固定在第二牵伸支板50的上侧,所述第二上拉簧59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上拉簧支轴65和第四上拉簧支轴66,所述第三下拉簧支轴67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四下拉簧支轴68固定在第二牵伸支板50的下侧,所述第二下拉簧6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下拉簧支轴67和第四下拉簧支轴68,所述第一牵伸气缸55包括第一牵伸缸体72和第一牵伸活塞杆73,所述第一牵伸缸体72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牵伸活塞杆73连接第一牵伸支轴51,所述第二牵伸气缸56包括第二牵伸缸体74和第二牵伸活塞杆75,所述第二牵伸缸体74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二牵伸活塞杆75连接第二牵伸支轴52,所述第一上拉簧57和第二上拉簧59的刚度相同,所述第一下拉簧58和第二下拉黄60的刚度相同,所述第一上拉簧57和第一下拉簧58的刚度不同,所述搓捻组件10设置在第四上导向辊25和第四下导向辊29的右侧,所述搓捻组件10包括上搓捻轴76、下搓捻轴77、搓捻电机78、曲轴79、曲轴支座80、惯性扇形轮81、上连杆82、下连杆83、上限位块84、下限位块85,所述上搓捻轴76、下搓捻轴77可前后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曲轴支座80固定在机架1的一侧,所述曲轴79可转动设置在曲轴支座80上,所述惯性扇形轮81同轴心设置在曲轴79的上端,所述搓捻电机78和曲轴79同轴连接,所述搓捻电机78安装在曲轴支座80上,所述搓捻电机78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可靠性好,保证了搓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述上连杆82的一端铰接在曲轴79上,所述上连杆82的另一端铰接在上搓捻轴76上,所述下连杆83的一端铰接在曲轴79上,所述下连杆83的另一端铰接在下搓捻轴77上,所述上搓捻轴76的一端设置有上限位块84,所述下搓捻轴77的一端设置有下限位块85,所述上搓捻轴76和下搓捻轴77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86,所述收纱组件11设置在搓捻组件10的右侧,所述收纱组件11包括收纱辊87、收纱电机88、第三链轮89、第四链轮90、第一链条91、收纱压辊92、收纱支板93、收纱支轴94、收纱扭簧95,所述收纱辊87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第四链轮90同轴心设置在收纱辊87的一侧,所述第三链轮89和收纱电机88同轴连接,所述收纱电机88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收纱电机88为伺服电机,转动速度可调,转动精度高,有利于实现平稳收纱。所述第三链轮89和第四链轮90通过第一链条91连接,所述收纱支轴94可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位于收纱辊87的一侧,所述收纱支轴94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收纱扭簧95,所述收纱支板9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收纱支板93的一端分别固结在收纱支轴94的两端,所述收纱压辊92可转动设置在两个收纱支板93的另一端,所述收纱压辊92在收纱扭簧95的作用下和收纱辊87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使用时,收纱电机88动作,通过第三链轮89、第一链条91和第四链轮90带动收纱辊87平稳转动,安装在上退纱辊12上的其中一种纱线,依次经过第一上导向辊22、第二上导向辊23、第三上导向辊24、上牵伸辊53、第四上导向辊25,安装在下退纱辊17上的另外一种纱线,依次经过第一下导向辊26、第二下导向辊27、第三下导向辊28、下牵伸辊54、第四下导向辊29,两种纱线共同进入上搓捻轴76和下搓捻轴77之间,搓捻电机78动作,带动曲轴79转动,曲轴79通过上连杆82和下连杆83分别带动上搓捻轴76和下搓捻轴77来回往复摆动,将两种细纱混合搓捻成粗纱。在混合搓捻前,首先需要将两种不同的纱线进行牵伸,因为不同的纱线需要不同的牵伸力,以获得不同的张力。第一牵伸气缸55和第二牵伸气缸56同步动作,第一牵伸活塞杆73和第二牵伸活塞杆75同步缩回,通过第一牵伸支轴51和第二牵伸支轴52带动第一牵伸支板49和第二牵伸支板50向右移动,由于第一上拉簧57和第一下拉簧58的刚度不同、第二上拉簧59和第二下拉簧60的刚度不同,第一牵伸支板49和第二牵伸支板50向右移动的同时,分别绕着第一牵伸支轴51和第二牵伸支轴52顺时针摆动,上牵伸辊53和下牵伸辊54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牵伸。上搓捻轴76和下搓捻轴77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86,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86有利于实现对纱线的快速搓捻。惯性扇形轮81同轴心设置在曲轴79的上端,有利于实现曲轴79的平稳转动。本发明快速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并在混合搓捻前实现对两种不同纱线的牵伸,大大保证了两种不同纱线的混纺搓捻效果,保证了混合搓捻后的纱线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提高纱线质量。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上退纱组件、下退纱组件、上导向组件、下导向组件、上喷涂组件、下喷涂组件、润滑油箱、牵伸组件、搓捻组件、收纱组件,所述上退纱组件和下退纱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在机架的左端,所述上退纱组件包括上退纱辊、上退纱压辊、上退纱支板、上退纱支轴、上退纱扭簧,所述上退纱辊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退纱支轴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上退纱辊的一侧,所述上退纱支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上退纱扭簧,所述上退纱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退纱支板的一端分别固结在上退纱支轴的两端,所述上退纱压辊可转动设置在两个上退纱支板的另一端,所述上退纱压辊在上退纱扭簧的作用下和上退纱辊贴合,所述下退纱组件包括下退纱辊、下退纱压辊、下退纱支板、下退纱支轴、下退纱扭簧,所述下退纱辊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下退纱支轴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下退纱辊的一侧,所述下退纱支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下退纱扭簧,所述下退纱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退纱支板的一端分别固结在下退纱支轴的两端,所述下退纱压辊可转动设置在两个下退纱支板的另一端,所述下退纱压辊在下退纱扭簧的作用下和下退纱辊贴合,所述上导向组件和下导向组件上下对称设置在上退纱组件和下退纱组件的右侧,所述上导向组件包括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第四上导向辊,所述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从左往右都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上导向辊、第二上导向辊、第三上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上下相互交错,所述下导向组件包括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第四下导向辊,所述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从左往右都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下导向辊、第二下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上下相互交错,所述上喷涂组件设置在第一上导向辊和第二上导向辊之间,所述润滑油箱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所述上喷涂组件包括上喷涂横梁、上喷涂支座、上喷涂头、上喷涂管、上丝杆、第一上链轮、第二上链轮、上链条、上喷涂电机,所述上喷涂横梁水平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上喷涂横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上喷涂支座可滑动设置在上喷涂横梁上的燕尾槽上,所述上喷涂头安装在上喷涂支座上,所述上喷涂支座通过上喷涂管和润滑油箱连接,所述上丝杆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丝杆和上喷涂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上丝杆和上喷涂支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上链轮同轴心设置在上丝杆的一侧,所述第一上链轮和上喷涂电机同轴连接,所述上喷涂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通过上链条连接,所述下喷涂组件设置在第一下导向辊和第二下导向辊之间,所述下喷涂组件包括下喷涂横梁、下喷涂支座、下喷涂头、下喷涂管、下丝杆、第一下链轮、第二下链轮、下链条、下喷涂电机,所述下喷涂横梁水平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下喷涂横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下喷涂支座可滑动设置在下喷涂横梁上的燕尾槽上,所述下喷涂头安装在下喷涂支座上,所述下喷涂支座通过下喷涂管和润滑油箱连接,所述下丝杆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下丝杆和下喷涂横梁相互平行,所述下丝杆和下喷涂支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下链轮同轴心设置在下丝杆的一侧,所述第一下链轮和下喷涂电机同轴连接,所述下喷涂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通过下链条连接,所述牵伸组件设置在第三上导向辊、第三下导向辊和第四上导向辊、第四下导向辊之间,所述牵伸组件包括第一牵伸支板、第二牵伸支板、第一牵伸支轴、第二牵伸支轴、上牵伸辊、下牵伸辊、第一牵伸气缸、第二牵伸气缸、第一上拉簧、第一下拉簧、第二上拉簧、第二下拉簧、第一上拉簧支轴、第二上拉簧支轴、第一下拉簧支轴、第二下拉簧支轴、第三上拉簧支轴、第四上拉簧支轴、第三下拉簧支轴、第四下拉簧支轴,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牵伸支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的中端,所述第二牵伸支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二牵伸支板的中端,所述第一牵伸支板通过第一牵伸支轴可滑动设置在机架的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二牵伸支板通过第二牵伸支轴可滑动设置在机架的第二滑槽上,所述上牵伸辊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和第二牵伸支板上端,所述下牵伸辊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牵伸支板和第二牵伸支板下端,所述上牵伸辊和下牵伸辊上均布设置有纱线导槽,所述第一上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二上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一牵伸支板的上侧,所述第一上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上拉簧支轴和第二上拉簧支轴,所述第一下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二下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一牵伸支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下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下拉簧支轴和第二下拉簧支轴,所述第三上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四上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二牵伸支板的上侧,所述第二上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上拉簧支轴和第四上拉簧支轴,所述第三下拉簧支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四下拉簧支轴固定在第二牵伸支板的下侧,所述第二下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下拉簧支轴和第四下拉簧支轴,所述第一牵伸气缸包括第一牵伸缸体和第一牵伸活塞杆,所述第一牵伸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牵伸活塞杆连接第一牵伸支轴,所述第二牵伸气缸包括第二牵伸缸体和第二牵伸活塞杆,所述第二牵伸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二牵伸活塞杆连接第二牵伸支轴,所述第一上拉簧和第二上拉簧的刚度相同,所述第一下拉簧和第二下拉黄的刚度相同,所述第一上拉簧和第一下拉簧的刚度不同,所述搓捻组件设置在第四上导向辊和第四下导向辊的右侧,所述搓捻组件包括上搓捻轴、下搓捻轴、搓捻电机、曲轴、曲轴支座、惯性扇形轮、上连杆、下连杆、上限位块、下限位块,所述上搓捻轴、下搓捻轴可前后滑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曲轴支座固定在机架的一侧,所述曲轴可转动设置在曲轴支座上,所述惯性扇形轮同轴心设置在曲轴的上端,所述搓捻电机和曲轴同轴连接,所述搓捻电机安装在曲轴支座上,所述上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曲轴上,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上搓捻轴上,所述下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曲轴上,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下搓捻轴上,所述上搓捻轴的一端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下搓捻轴的一端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上搓捻轴和下搓捻轴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搓捻条纹,所述收纱组件设置在搓捻组件的右侧,所述收纱组件包括收纱辊、收纱电机、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一链条、收纱压辊、收纱支板、收纱支轴、收纱扭簧,所述收纱辊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四链轮同轴心设置在收纱辊的一侧,所述第三链轮和收纱电机同轴连接,所述收纱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收纱支轴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位于收纱辊的一侧,所述收纱支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收纱扭簧,所述收纱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收纱支板的一端分别固结在收纱支轴的两端,所述收纱压辊可转动设置在两个收纱支板的另一端,所述收纱压辊在收纱扭簧的作用下和收纱辊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涂头和下喷涂头角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纱电机为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搓捻电机为步进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19663.0A CN108342794A (zh) | 2018-03-16 | 2018-03-16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19663.0A CN108342794A (zh) | 2018-03-16 | 2018-03-16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2794A true CN108342794A (zh) | 2018-07-31 |
Family
ID=62956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19663.0A Withdrawn CN108342794A (zh) | 2018-03-16 | 2018-03-16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4279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0917A (zh) * | 2020-10-14 | 2021-01-12 | 河北银瓷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银饰擦银布生产用加湿设备 |
CN112796015A (zh) * | 2021-01-08 | 2021-05-14 | 桐乡市诺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纱线的磨纱设备 |
-
2018
- 2018-03-16 CN CN201810219663.0A patent/CN10834279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0917A (zh) * | 2020-10-14 | 2021-01-12 | 河北银瓷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银饰擦银布生产用加湿设备 |
CN112210917B (zh) * | 2020-10-14 | 2022-03-18 | 河北银瓷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银饰擦银布生产用加湿设备 |
CN112796015A (zh) * | 2021-01-08 | 2021-05-14 | 桐乡市诺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纱线的磨纱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58972A (zh) | 一种丝光毛与锦纶、抗起球腈纶的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1284681U (zh) | 一种用于化纤长丝的加弹装置 | |
CN111441117B (zh) | 一种高强力碳化阻燃纱线 | |
CN103132208A (zh) | 汉麻棉涡流纺纱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55780A (zh) | 一种新型钢丝绳绳芯及生产方法 | |
CN108342794A (zh)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 |
CN105177773B (zh) | 一种搓捻收纱装置 | |
CN108588934B (zh) | 一种半精纺段彩线的生产工艺 | |
CN108315842A (zh)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牵伸装置 | |
CN104073941A (zh) | 一种铜离子络合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 |
US2264415A (en) |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yarns, and similar materials | |
CN108792787A (zh) | 一种毛条连续收卷机构 | |
CN208023149U (zh)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牵伸装置 | |
CN209097916U (zh) | 一种毛条拉条加工机构 | |
CN205062291U (zh) | 一种毛纱收线装置 | |
CN207958590U (zh) | 一种用于不同纱线的混合搓捻装置 | |
CN108691042A (zh) | 一种双纱退纱倒毛牵伸装置 | |
CN108517600A (zh) | 一种用于包芯纱的细纱装置 | |
CN205062290U (zh) | 一种搓捻收纱装置 | |
CN207483965U (zh) | 一种化纤丝牵伸装置 | |
CN108893809B (zh) | 一种单纱牵伸加工装置 | |
CN208562649U (zh) | 一种双纱退纱倒毛牵伸装置 | |
US3300956A (en) | Core-spinning apparatus | |
CN205152437U (zh) | 一种毛纱搓捻装置 | |
CN109234884A (zh) | 一种羊毛纱线的毛羽清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