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8744B -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8744B
CN108328744B CN201810408957.8A CN201810408957A CN108328744B CN 108328744 B CN108328744 B CN 108328744B CN 201810408957 A CN201810408957 A CN 201810408957A CN 108328744 B CN108328744 B CN 108328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pond
layer
water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89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8744A (zh
Inventor
曾明雄
刘士杰
吴向东
尹陆海
周志绶
童李凯
赵雨军
马林林
张跃进
王现中
张俊杰
司发旺
高朋
陈少华
侯宝磊
郑磊
贾卫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y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5th Bureau Group
Priority to CN2018104089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8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8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8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8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农田连接的生态稳定沟,所述生态稳定沟通过提升泵连接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一级生态过滤塘、一级生态过滤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二级生态净化塘、二级生态净化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三级生态景观塘;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以及三级生态景观塘的面积比为1: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级循环过滤,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的同时充分使用农灌回归水与降水,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河道的污染,构建高品质农灌区。

Description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水质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灾害,水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短缺也随之而来,于是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2012年4月的《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上,“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2015年起,城市新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立工程项目储备制度,避免大拆大建。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
人类的活动日益频繁,随着流域人口与经济压力的增加,这些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这使得水体的污染也日益增加。农田回归水、雨水径流是将农业面源污染带入水体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制定有效的面源污水截流措施,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成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农业面源污染拦截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技术、拦截坝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生态塘是人工湿地技术的一种,又称为稳定塘,污水通过在生态塘内较长时间停留,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物综合作用,使污染物降解,污水得以净化。生态塘库具有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等的优点,同时该技术可以通过养殖、种植以及处理水农灌回用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但生态塘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处理效率不稳定,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等。目前,生态塘工艺正朝着系统化、资源化、生态化、美学化的方向发展,营造一体化的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库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水资源利用率高、建设工程量小,生态化、美学化于一体的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农田连接的生态稳定沟,所述生态稳定沟通过提升泵连接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一级生态过滤塘、一级生态过滤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二级生态净化塘、二级生态净化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三级生态景观塘;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以及三级生态景观塘的面积比为1:4:3;
在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之间设有不透水的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所述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的底部原土基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的松木桩;一级生态过滤塘的出水端设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连接汇集井,所述汇集井通过给水管连通二级生态净化塘;所述给水管穿过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
在二级生态净化塘和三级生态景观塘之间设有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所述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底部原土基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松木桩;
所述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分为第二透水段和第二阻隔段,所述第二透水段和第二阻隔段;在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阻隔段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第二透水段的长度不大于3m,在第二透水段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形成二级过水通道,
上述的生态稳定沟在原土夯实基础上铺设有厚度为100mm细砂层;
其中所述生态稳定沟与就近河道连通,在一级生态过滤塘进水端所述生态稳定沟内设有溢流堰,在溢流堰靠近一级生态过滤塘进水端生态稳定沟内设有提升井,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提升井内,在提升井的进水口侧生态稳定沟内设有初级拦污格栅;在溢流堰的另一侧所述生态稳定沟与就近河道连通;在邻近提升井侧设有阀门井;
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阀门井内,所述控制阀门的另一端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一级生态过滤塘,在一级生态过滤塘内所述进水管连接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上设有过水孔;
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内距离二级过水通道的远端设有排水井,所述排水井通过排水管连接就近河道;在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内距离二级过水通道的远端设有循环井,所述循环井内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控制阀、输送管道连接进水管;
所述一级生态过滤塘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一级生态过滤塘有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为一级过滤段、二级过滤段和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一级过滤段、二级过滤段和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的长度比为:1:1:8;其中所述一级过滤段包括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16~32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600mm;
所述二级过滤段包括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8~16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600mm;
所述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活性介质滤料层、碎石层;所述活性介质滤料层的厚度为500mm;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8~16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mm;
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四周设有导流坡,所述导流破的坡比1:2;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为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二级卵石层;
所述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由细沙铺设而成,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二级卵石层由粒径φ16~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二级卵石层的厚度为100mm;
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四周设有导流坡,所述导流坡的坡比1:2;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为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三级卵石层;所述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由细沙铺设而成,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三级卵石层由粒径16~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三级卵石层的厚度为100mm。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活性介质滤料层由于陶粒、沸石、活性炭、砾石均匀混合而成,陶粒、沸石、活性炭、砾石的体积比为1:2:2:1。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级循环过滤,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的同时充分使用农灌回归水与降水,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河道的污染,构建高品质农灌区。本发明还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增大暴雨产流的截流率,减少污水的溢流;本发明在建造时,和传统的水处理系统相比,工程量小、施工简单,节省基建费用;本发明在局部水质净化,解决种植区面源污染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景观观赏性,对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与其它生态修复相结合来实现真正的海绵生态体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程位置布局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C剖视图;
图6是图2中D-D剖视图;
图7是另一种工程位置布局图。
图中:1、生态稳定沟;2、一级生态过滤塘;2-1、一级过滤段;2-10、防水土工布;2-11、碎石层;2-2、二级过滤段;2-20、防水土工布;2-21、碎石层;2-3、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2-30、防水土工布;2-31、活性介质滤料层;2-32、碎石层;3、二级生态净化塘;3-1、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3-2、二级卵石层; 4、三级生态景观塘;4-1、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4-2、三级卵石层;5、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6、松木桩;7、汇集管;8、汇集井;9、给水管;10、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11、松木桩;12、河道;13、溢流堰;14、提升井;15、提升泵;16、初级拦污格栅;17、阀门井;18、控制阀门;19、进水管;20、配水管;21、排水井;22、排水管;23、循环井;24、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包括与农田连接的生态稳定沟1,所述生态稳定沟通过提升泵连接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一级生态过滤塘2、一级生态过滤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二级生态净化塘3、二级生态净化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三级生态景观塘4,上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内可以放样一些水生动物,例如螺类、蚌类和鱼类;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以及三级生态景观塘的面积比为1:4:3;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以及三级生态景观塘可以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设计,例如本实施例的三级塘依次顺序设计,也可以交错设计,例如7。
在一级生态过滤塘2和二级生态净化塘3之间设有不透水的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5,不透水在施工时可以用不透水土工布进行包裹;所述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的底部原土基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的松木桩6;一级生态过滤塘的出水端设有汇集管7,所述汇集管连接汇集井8,所述汇集井通过给水管9连通二级生态净化塘;所述给水管穿过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
在二级生态净化塘3和三级生态景观塘4之间设有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10,所述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底部原土基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松木桩11;
所述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10分为第二透水段10-1和第二阻隔段10-2,所述第二透水段和第二阻隔段;在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阻隔段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第二透水段的长度不大于3m,在第二透水段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形成二级过水通道10-3,
上述的生态稳定沟1在原土夯实基础上铺设有厚度为100mm细砂层1-1;
其中所述生态稳定沟与就近河道12连通,在一级生态过滤塘进水端所述生态稳定沟内设有溢流堰13,所述溢流堰设置的目的在于当雨水量过大时,无法及时处理,可以直接排放就近河道,降低洪涝的风险;在溢流堰靠近一级生态过滤塘进水端生态稳定沟内设有提升井14,所述提升泵15设置在提升井14内,在提升井的进水口侧生态稳定沟内设有初级拦污格栅16;在溢流堰的另一侧所述生态稳定沟与就近河道连通12;在邻近提升井侧设有阀门井17;
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控制阀门18,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阀门井内,所述控制阀门的另一端连接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延伸至一级生态过滤塘2,在一级生态过滤塘内所述进水管连接配水管20,所述配水管上设有过水孔;
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4内距离二级过水通道的远端设有排水井21,所述排水井通过排水管22连接就近河道;在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内距离二级过水通道的远端设有循环井23,所述循环井内安装有循环水泵24,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控制阀、输送管道连接进水管19;当对三级生态景观塘内水源进行检测时,如果检测不符合排放标准,那么关闭排水管,打开循环水泵进行多次循环净化处理,直到达到排放标准位置;
所述一级生态过滤塘2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一级生态过滤塘有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为一级过滤段2-1、二级过滤段2-2和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2-3,一级过滤段、二级过滤段和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的长度比为:1:1:8;其中所述一级过滤段2-1包括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2-10、碎石层2-11;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16~32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600mm;
所述二级过滤段2-2包括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2-20、碎石层2-21;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8~16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600mm;
所述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2-3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2-30、活性介质滤料层2-31、碎石层2-32;所述活性介质滤料层的厚度为500mm;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8~16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mm;
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3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四周设有导流坡,所述导流破的坡比1:2;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为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3-1、二级卵石层3-2;所述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由细沙铺设而成,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二级卵石层由粒径φ16~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二级卵石层的厚度为100mm;
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4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四周设有导流坡,所述导流坡的坡比1:2;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为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4-1、三级卵石层4-2;所述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由细沙铺设而成,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三级卵石层由粒径φ16~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三级卵石层的厚度为100mm。
上述的活性介质滤料层主要选用一些能够起到净化作用活性填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成,主要祛除农田水系中携带的氮磷等污染物,本发明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活性介质滤料层由于陶粒、沸石、活性炭、砾石均匀混合而成,陶粒、沸石、活性炭、砾石的体积比为1:2:2:1。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优选在一级生态过滤塘内种植具有固堤防沙植物的狼尾草;二级生态净化塘内种植有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的伊乐藻、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的轮叶黑藻、对锌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的菹草;三级生态景观塘内种植有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的伊乐藻、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的轮叶黑藻、对锌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的菹草,同时还种植有观赏的浮叶植物,例如睡莲。在边坡上种植有挺水植物,例如德国鸢尾、黄花美人蕉、再力花等植物,在周边道路的两旁种植有小叶黄杨、红叶石楠以及狼尾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级循环过滤,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的同时充分使用农灌回归水与降水,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河道的污染,构建高品质农灌区。本发明还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增大暴雨产流的截流率,减少污水的溢流;本发明在建造时,和传统的水处理系统相比,工程量小、施工简单,节省基建费用;本发明在局部水质净化,解决种植区面源污染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景观观赏性,对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与其它生态修复相结合来实现真正的海绵生态体系。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农田连接的生态稳定沟,所述生态稳定沟通过提升泵连接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一级生态过滤塘、一级生态过滤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二级生态净化塘、二级生态净化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三级生态景观塘;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以及三级生态景观塘的面积比为1:4:3;在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之间设有不透水的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所述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的底部原土基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的松木桩;一级生态过滤塘的出水端设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连接汇集井,所述汇集井通过给水管连通二级生态净化塘;所述给水管穿过第一网箱石笼阻隔体;在二级生态净化塘和三级生态景观塘之间设有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所述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底部原土基内设有用于支撑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松木桩;所述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分为第二透水段和第二阻隔段,所述第二透水段和第二阻隔段;在第二网箱石笼阻隔体的阻隔段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第二透水段的长度不大于3m,在第二透水段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形成二级过水通道,上述的生态稳定沟在原土夯实基础上铺设有厚度为100mm细砂层;其中所述生态稳定沟与就近河道连通,在一级生态过滤塘进水端所述生态稳定沟内设有溢流堰,在溢流堰靠近一级生态过滤塘进水端生态稳定沟内设有提升井,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提升井内,在提升井的进水口侧生态稳定沟内设有初级拦污格栅;在溢流堰的另一侧所述生态稳定沟与就近河道连通;在邻近提升井侧设有阀门井;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阀门井内,所述控制阀门的另一端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一级生态过滤塘,在一级生态过滤塘内所述进水管连接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上设有过水孔;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内距离二级过水通道的远端设有排水井,所述排水井通过排水管连接就近河道;在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内距离二级过水通道的远端设有循环井,所述循环井内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控制阀、输送管道连接进水管;所述一级生态过滤塘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一级生态过滤塘有进水端至出水端依次为一级过滤段、二级过滤段和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一级过滤段、二级过滤段和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的长度比为:1:1:8;其中所述一级过滤段包括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16~32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600mm;所述二级过滤段包括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8~16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600mm;所述三级活性介质过滤段在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铺设有200g/㎡的防水土工布、活性介质滤料层、碎石层;所述活性介质滤料层的厚度为500mm;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8~16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四周设有导流坡,所述导流破的坡比1:2;所述二级生态净化塘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为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二级卵石层;所述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由细沙铺设而成,二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二级卵石层由粒径φ16~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二级卵石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从进水端至出水端的坡度比0.2%;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四周设有导流坡,所述导流坡的坡比1:2;所述三级生态景观塘原土夯实基础上表面依次为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三级卵石层;所述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由细沙铺设而成,三级生长环境营造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三级卵石层由粒径16~32mm的卵石铺设而成,三级卵石层的厚度为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介质滤料层由于陶粒、沸石、活性炭、砾石均匀混合而成,陶粒、沸石、活性炭、砾石的体积比为1:2:2:1。
CN201810408957.8A 2018-04-28 2018-04-28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Active CN108328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8957.8A CN108328744B (zh) 2018-04-28 2018-04-28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8957.8A CN108328744B (zh) 2018-04-28 2018-04-28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8744A CN108328744A (zh) 2018-07-27
CN108328744B true CN108328744B (zh) 2023-05-26

Family

ID=6293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8957.8A Active CN108328744B (zh) 2018-04-28 2018-04-28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8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2921A (zh) * 2021-02-24 2021-06-11 优数惠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循环的设施蔬菜园区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
CN114481947A (zh) * 2022-02-14 2022-05-13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构筑隔流堤的透水型箱体及隔流堤结构
CN115611453A (zh) * 2022-10-10 2023-01-17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生态净化塘及其除磷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11884A1 (en) * 1994-10-17 1996-04-25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mproved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CN103073161A (zh) * 2013-02-01 2013-05-01 天津大学 多级阶梯式农业面源“好氧-兼氧”生态塘系统
CN204324990U (zh) * 2014-12-08 2015-05-13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入湖景观水体的多级生物滤池—生态塘净化系统
CN105967339A (zh) * 2016-06-2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生态塘净化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205616723U (zh) * 2016-04-13 2016-10-05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塘-生态沟渠面源污染处理系统
CN106192938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6186566A (zh) * 2016-08-29 2016-12-07 上海禾元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6223261A (zh) * 2016-08-23 2016-12-14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多塘系统的构建方法
CN205973992U (zh) * 2016-08-23 2017-02-22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塘库系统
CN206033489U (zh) * 2016-08-19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梯级稻田镶嵌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N206289121U (zh) * 2016-11-29 2017-06-30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CN107500486A (zh) * 2017-09-30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系统
CN207108762U (zh) * 2017-08-09 2018-03-16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面源污染型河、湖(库)岸坡污染拦截净化系统
CN107900090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镉污染农田集成修复方法
CN107902842A (zh) * 2017-11-25 2018-04-13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
CN208603835U (zh) * 2018-04-28 2019-03-15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11884A1 (en) * 1994-10-17 1996-04-25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mproved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CN103073161A (zh) * 2013-02-01 2013-05-01 天津大学 多级阶梯式农业面源“好氧-兼氧”生态塘系统
CN204324990U (zh) * 2014-12-08 2015-05-13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入湖景观水体的多级生物滤池—生态塘净化系统
CN205616723U (zh) * 2016-04-13 2016-10-05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塘-生态沟渠面源污染处理系统
CN105967339A (zh) * 2016-06-2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生态塘净化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92938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CN206033489U (zh) * 2016-08-19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梯级稻田镶嵌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N205973992U (zh) * 2016-08-23 2017-02-22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塘库系统
CN106223261A (zh) * 2016-08-23 2016-12-14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多塘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6186566A (zh) * 2016-08-29 2016-12-07 上海禾元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06289121U (zh) * 2016-11-29 2017-06-30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级生态水槽和生态水塘组合系统
CN207108762U (zh) * 2017-08-09 2018-03-16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面源污染型河、湖(库)岸坡污染拦截净化系统
CN107500486A (zh) * 2017-09-30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02842A (zh) * 2017-11-25 2018-04-13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
CN107900090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镉污染农田集成修复方法
CN208603835U (zh) * 2018-04-28 2019-03-15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级净化塘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处理农业种养废水;杨鹏;中国给水排水;第29卷(第8期);第87-9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8744A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204151144U (zh) 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4986860B (zh)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103880257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98085B (zh) 一种阶梯式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及其应用
CN101811807B (zh) 黑臭及富营养化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CN103395930A (zh) 一种生态护坡式污水土地渗滤系统及其渗滤方法
CN106830506A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CN102011379A (zh)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3073161B (zh) 多级阶梯式农业面源“好氧-兼氧”生态塘系统
CN105464050B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8328744B (zh) 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CN114230102A (zh) 基于生态拦截与循环净化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724367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态水净化系统
CN106702980A (zh) 防止沟壁土壤流失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构建方法
CN203021406U (zh)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4310592B (zh) 一种北方地区入湖口河流分流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10776106A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104563266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高埂稻田灌溉调控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20749904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110241781B (zh) 城市内陆河生态与堤岸园林景观综合治理方法
CN111547857A (zh) 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