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733B -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3733B
CN108293733B CN201610754411.9A CN201610754411A CN108293733B CN 108293733 B CN108293733 B CN 108293733B CN 201610754411 A CN201610754411 A CN 201610754411A CN 108293733 B CN108293733 B CN 108293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water
soil
land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44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3733A (zh
Inventor
麦意琳
麦欣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Yi Lin
Xin Lu Ma
Original Assignee
Mai Xinru
Mai Yi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Xinru, Mai Yilin filed Critical Mai Xinru
Priority to CN2016107544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3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3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3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是从植物生长的根基土壤开始,小块地合并成大块,深耕细作,激光平整,平整度≤20mm为基准面,施入多种熟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和无机杀虫剂,并掺入一定量的纯净60‑200目的石英砂,形成了酥松、多孔、富含丰富有机质、益生菌、健康的土壤床层;采用浅水层灌溉的方法,适时灌水、早水间作模式和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的营养液对叶面喷施补充营养,使水稻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平衡态中生长的农耕种植模式,实现了质(水稻品质)与数(科学数据)有机统一,简称质数水稻(大米)种植模式,由该模式质数水稻加工的大米称质数大米;该大米近零糖、低脂肪、高能量、多蛋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人体需要的氨基酸。

Description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属农业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稻种植加工专利技术有近130多项,方法各异,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日本冈田茂吉之后,福冈正信又提出了自然力农法,即无耕作、无肥料、无除草、无农药的“四无”农法,目的是希望提高作物品质的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以及劳动生产性和土地生产性,以增强地力为基本要素。通过自然的调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或者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德国有机农业的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总的原理,是通过各种农艺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和能够抑制病虫害的环境条件,维持土壤的氮素平衡。创造益生菌的生物环境,提出少耕法,保护土壤结构,减少翻耕,土表的机械使用,改善土壤结构。多种作物共生共存,增强田间昆虫等益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合理轮作倒茬及间作。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土壤中病原菌的生长,因其种类的不同,对适应其生长的酸碱度(PH值)有一定要求,通过调节酸碱平衡达到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应用植物化感技术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增强植物抗性使植物强壮,用自身强壮保护药治,认为保护比防治更重要。
上述方法尽管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没有从土壤内部结构,灌水方法,包括灌水与旱水,植物根系作用和土壤外叶面光合作用及根部吸收和叶面吸收诸多方面的本质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营养质数水稻种植模式及方法,是通过农田建设、石灰氮加生物农药复合材料除草杀虫、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微肥拌种、机械穴播、适时灌水、旱水、营养液喷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九方面进行改进,协调配合,形成全过程平衡系统,使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得到科学管控。具体讲包括下列模式及步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前除草灭害→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微肥拌种处理→机械穴播→适时灌水、旱水→营养液喷施→适时收获。种植实践证明,该模式及技术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利用太阳热能,水能和地力,通过光热作用、光合作用、适时灌水、旱水作用,使水稻在肥沃高活性的土壤里深深扎根,充分吸收土壤里的各种有益养分,在不同生长期又科学喷施了叶面复合营养液,形成了立体供养系统,从而达到禾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枝叶茂盛,抗倒伏,抗病害,稳产、高产、优质富营养,节水、节能降耗显著,模式及方法先进合理。
本发明提出的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中:
1、农田建设:在选择确定的富营养质数种植区域内,通常是在东西向主干沟、渠、路的一侧或两者之间垂直方向设置质数水稻种植的沟、渠、路及地块,详见图1中(1)是大块地,(2)是田间小支路,(2-1)是支路与主路间桥,(3)是供水支渠,(4)是排水支沟,(4-1)是水泥或塑料管地下排水管道,(5)是水稻苗点穴位置,(6)是取样点,(7)是支渠总闸阀,(8)是单块地供水闸阀,(9)是单块地排水闸阀,(10)是主干路,(11)是主干排水沟,(12)是主干供水渠;灌水时打开支渠(7)与主干渠(12)间联接的总阀门,灌水完毕手动或自动关闭;排水时依据排水口简易水位器指示刻度或自动水位传感器,手动或自动打开排水闸阀将多余水流入支排水沟再流入总排水沟;按照宽30-50米,地块长视具体情况设计,同一块地为一档,两档间设供水支渠,间隔一档间设一支路和一支排水沟,两档端头由内向外分别与主干渠、主干路和主干沟联接形成灌排通畅的供排水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将原有小块地改为大块地,一般每块地不小于30亩,采用市售激光平地仪平整土地,使每一块土地整体自然落差小于2mm。以此为基准面,进行平田整地和深耕细作,施入多种熟化处理后的家畜粪便和无机杀虫剂,并掺入一定量纯净(60-200目)的石英砂,形成酥松、多孔、富含丰富有机质、益生菌、无杂草、无病害、健康的土壤床层;
2、石灰氮加生物农药复合材料除草杀虫:在播种前,为抑制杂草胚芽和出芽,利用市售石灰氮60-80Kg/亩和市售生物质农药0.1-0.3kg/亩混合均匀撒入地表后旋耕在土壤中,进行灭杀,通常在播种前7~10天内完成。
3、测土配方施肥:采用测土仪测得土壤物质成分含量,并按照测土仪自动记录的测算结果,科学合理补充缺失元素、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按照图1(6)取样分析,依据土壤成分及结构测试结果,因地制宜,确定施入熟化后的有机肥肥料种类和数量(5000~12000Kg/亩)以及是否掺沙子调节。通常在盐碱地较重地块、重金属污染较重地地块或农残严重超标的地块,按照耕作层400mm厚为基础,表面均匀平铺100-120mm厚的纯净沙漠黄沙(石英砂),然后将计算好的有机肥均匀撒入沙粒上面,再通过高速旋耕机十字交叉两次旋耕充分拌匀即可,非盐碱可减少掺沙子工序。
4、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杀菌、消毒后加少量水和微生物营养液(黄腐酸)按照100g水加入0.1~1.0%比例调均拌种堆放,然后用薄膜保温密封24小时后播种。
5、机械穴播:按照双行靠宽行法机械点穴播种,在多年生产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优化的水稻生长行间距,其规格见图2,双行间距125mm,按照等腰三角形布点,两点(穴)间距100mm,宽行间距280mm。在平整好的地里直接播种,采用穴播机以每穴5-13颗种稻,播入土壤地表以下10-20mm深,然后由覆土装置将种稻覆盖,播完种后立即灌水,水层为30mm,然后自然干燥,持续7-10天后再次灌水30mm,灌后再次自然干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和温度高低的不同,如此反复2-3个循环,通过光热增加地面温度促使种稻生根发芽。适时穴播的时间因地域不同各异,以宁夏为例,约在4月10号左右播种即可。
6、适时灌水:根据作物生长习性,按每个生长阶段以及不同气候条件,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水时间,合理科学灌水和控制旱水。幼苗出土约30mm时,灌水控制在地面20mm以下,灌水后自然干燥约7-10天,再次灌水20mm,再自然干燥7-10天后,此时幼苗已经长至60mm以上,灌水量增加到30mm,自然干燥再经过7-10天,水稻开始分蘖,分蘖期间有2--3个循环。水稻进入孕穗期,此时灌水100-150mm,需要恒水恒温维持15-20天,期间微生物、水生物大量繁殖,水稻进入拔节期,此时将稻地水自然干燥,约5-7天,期间部分微生物、水生物随着水位的下降,沿地表微裂缝和部分龟裂进入地表以下寻求水和食物,随着旱水的加剧使其灭亡,表面部分的水生物、微生物亦被晒死腐烂,当再次灌水时,又将其腐烂物随水流入裂缝内,随着水位增高,全封闭在水下,在缺氧和光照光热作用下,腐烂物转换成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又为水稻根部提供了新的养分。与此同时,这些微裂缝又提供了一个有害气体的排出地面的通道,使地下施用的大量有机肥和一些水生物、微生物尸体腐烂变质发臭共同产生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沼气、氮气、氯气等有害气体排出地表,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水稻根部有机物的物化场。白天随着阳光照射温度升高,积温效果增强,水稻毛孔逐渐打开,接收光热产生光合作用和一系列生化作用,晚上温度下降毛孔逐渐闭合呼吸减弱,进入休眠状态,如此反复交替进行,使水稻始终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里健康生长。
7、生长过程营养液喷施:根据作物生理生长习性以及生殖生长期,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补充喷施不同的营养液,分别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不同时段喷施,对应的营养是MY-1营养液,MY-2营养液,MY-3营养液,MY-4营养液,MY-5营养液,MY-6营养液,MY-7营养液。通常在无风阳光充足时,采用自制MY-A远程喷雾器对作物叶面喷施微肥、射程30-50米,顺风(小微风)一侧一次性连续移动式喷施,做到均匀一致,亦可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选择性喷施3-4次。
8、田间管理:依据水稻生长习性,实行全过程科学管理,质数水稻种植模式实现了在一个大的区域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小块变大块,减少了自然落差,提高了平整度,为整块大面积稳产高产创造了基础条件;并科学施入有机肥和复合杀虫剂,并通过纵横深翻两遍,混合形成了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床层,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健康富营养土壤条件;根据当地风向玫瑰图的主导风向标设定穴播的走向,以宁夏中卫为例,两北风天数占85%以上,采用东两向穴播,形式为双行靠宽行式,宽行为280mm,双行靠行宽125mm,穴间距100mm,详见图2.为水稻生长创造了通风、透光的必要条件;通过技术手段能控制温度风向,使之达到一个理想的水稻生长环境;通过实施浅层水灌溉,灌水、旱水间作管控,有效合理地利用了光合作用、光热作用,然后通过不同生长期叶面喷施不同的营养液等多项田间管理措施,使光、禾、水、土始终在良性、平衡的环境中循环运行,需水时灌水,需光时旱水,需营养时实施叶面喷施营养液均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化实现。详见图8、富营养质数水稻长势照片。
依据水稻生长习性,实行全过程科学管理,尤其灌水、旱水的科学控制,大约在水稻下种生长约70天以后及水稻长到300mm后,田间不能再下人薅草或其它活动,否则,会伤害根系,减少产量,降低质量。
9、适时收获:水稻收获时间依水稻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具体时间一般在9月25日到30日之间。
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是经多年探索研究应用实践不断完善的一项水稻种植技术,它从植物生长的根基土壤开始,通过机械化激光平地仪将小块地合并成大块地,以极高的平整度≤20mm为基准面,进行深耕细作,施入多种熟化处理后的家畜粪便和植物秸秆有机肥料和石灰氮(氰氨化钙)杀虫灭菌除草增钙松土于一体的五合一功能型复合材料,并掺入一定量的纯净60-200目的石英砂,形成酥松、多孔、富含丰富有机质、益生菌、无杂草、无病害、健康的上壤床层;在灌溉上采用浅水薄层法和实施灌水、旱水间作模式,充分利用光热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土、水、禾三者始终处在一个良性互动的平衡状态中生长。除此以外,又根据水稻生长期的各个阶段,适时对叶面进行营养液的喷施,形成了地下、地表、地上立体吸收营养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微生物和水生物,为一些水鸟提供了食物,延长了生物链,引来了多种鸟类生息(详见图7、生物链恢复照片);即风、光、水、土互补于一体。该方法遵循作物习性,顺应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链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源转化,实现了土壤酥松、增温、杀菌除草、科学施有机肥、科学灌水、旱水,后期叶面施肥于一体的富营养质数种植模式技方法;也是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在培育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利用先进的农艺、农机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旺盛生长,实现质(农作物品质)与数(科学数据检测指标数据)有机统一,简称质数大米;实现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到质数的跨越,达到农作物生态、节水、高效、高产、优质、富营养、环保的要求。
富营养质数种植模式及方法可实现大面积优质高产,比传统种植方法有机稻产量高出10%--15%;高品质。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严格检测:钙、铁、锌含量极高,比普通大米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分别达到53.90mg/kg、7.23mg/kg、10.20mg/kg,同时富含蛋白质、硒、磷、钾、镁、钠、钼、铜、锰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以及18类氨基酸;并且无糖、低脂,国内外首屈一指;节水明显,该模式下种植的水稻整个生长期亩用水量不超过600立方,而用传统种植方法种植的水稻亩用水量在1200方左右,节水50%;环保,从种到收,整个生长过程不施用农药、合成化肥,全过程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农业的种植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附图说明
图1、大块地及路渠沟配套平面示意图
图2、水稻点播行间距示意图
图3、激光平地仪平整地照片
图4、浅水层灌溉照片
图5、旱水晒地微裂缝照片
图6、营养液喷施照片
图7、生物链恢复照片
图8、富营养质数水稻长势照片
图1中(1)是大块地,(2)是田间小支路,(2-1)是支路与主路间桥,(3)是供水支渠,(4)是排水支沟,(4-1)是地下排水沟涵洞,(5)是水稻苗点穴位置图,(6)是土壤取样点,(7)是支渠总闸阀,(8)是单块地供水闸阀,(9)是单块地排水闸阀,(10)是主干路,(11)是主干排水沟,(12)是主干供水渠,图2中数据是水稻播种的行间距尺寸,(13)是水稻苗。
具体实施方式
1、农田建设及健康土壤层培育
1)、农田建设:
(1)沟、渠、路及地块的设置:在选择确定的富营养质数种植方法区域内,按照宽30-40米地,块长视具体情况设计,同一块地为一档,两档间设供水渠,两档间设一排水沟和路,每两档端头亦设排水沟与两档间排水沟相连,形成灌排通畅的供排水系统。详见图1,图1中(1)是条带状单块地,(2)是供水渠,(3)是田间路,(4)是排水支沟,(5)是水稻苗点穴位置图,(6)是土壤取样点,(7)是支渠总闸阀,(8)是单块地供水闸阀,(9)是单块地排水闸阀(10)是主干路,(11)是主干排水沟,(12)是主干供水渠,图2中(13)是水稻苗;;
2).平田整地:详见图3、激光平地仪平整地照片,利用市售激光平地仪等大型农业机械对土地进行平整,使平整后的耕地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每块地面积在30亩以上,单块地整体平面误差≤20mm。
3)土壤处理:包括土壤分析,含基质、有机物、微生物益生菌含量;土壤结构、PH值、有害物质;科学合理施入有机肥、益生菌、除虫害杂草复合药剂等内容。
(1)土壤分析,目的是通过土壤分析仪对土壤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酸碱度及含盐量、全氮、全磷进行分析,并对土壤进行生成发育、肥力演变、土壤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将单块或区域内土壤分析数据进行处理,通常将检测的样品结果自动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分析、汇总、保存,同时自动指出土壤中分析结果和需要增减的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中有害杂质含量,提出改良意见和方法。采用TPY-6或类似土壤分析仪,根据以下模式及流程进行,每块地里平面梅花状布5个土样点,详见图1中(6),取样(四角对角线距田角10米分别取样,中心取一样共5个样)→地面100mm以上取表层样→表层100mm至200mm中上层样→200-300mm中下层样→300-400mm下层样→土壤全分析→土壤结构分析→酸碱度分析→数据处理,绘制各层土壤元素分布图→制定土壤深耕处理方案→按照分析后的需要量计划施入有机肥益生菌→无机杀虫除草剂石灰氮→精耕细作→平整土地待用。
(2)、配方施肥
依据土壤分析处理结果,结合土壤结构和生物种群含量,配制农家肥:按照牛粪40-60%成、猪粪20-30%、羊粪20-30%、鸡粪15-20),计量掺和均匀,进行高温(80-120℃)发酵15天熟化处理。然后根据需要按每亩以5000-12000Kg的量均匀撒向地面,同时将石灰氮60-80Kg/亩加生物农药0.1-0.3kg/亩二者混合,均匀撒入地表后,紧接着用深部旋耕机纵横深翻两遍混合施入土层中,能改良土壤结构,培养地力,增强土壤蓄水保墒、保肥、增温,还可减轻盐碱地的危害。如遇盐碱地较重地块、重金属污染较重地块或农残严重超标的地块,按照耕作层400mm厚为基础,表面均匀平铺100-120mm厚的纯净沙漠黄沙(石英砂),然后将计算好的有机肥均匀撒入沙粒上面,再通过高速旋耕纵横交叉两次旋耕充分拌匀即可,非盐碱可减少掺沙子工序。
4)种子处理及播种管理: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杀菌、消毒后加少量水和微生物营养液(黄腐酸)按照100g水加入0.1~1.0%比例调均拌种堆放,然后用薄膜密封24小时后播种。(4)、机械穴播:按照双行靠宽行法机械点穴播种,在多年生产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优化的水稻生长行间距,其规格见图2,双行靠间距125mm,按照等腰三角形布点,两点(穴)间距100mm,宽行间距280mm。在平整好的地里直接播种,采用穴播机以每穴5-13颗种稻,播入土壤地表以下10-20mm深,然后由覆土装置将种稻覆盖,播完种后立即灌水,水层为30mm,然后自然干燥,持续7-10天后再次灌水30mm,灌后再次自然干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和温度高低的不同,如此反复2-3个循环,通过光热增加地面温度促使种稻生根发芽。适时穴播的时间因地域不同各异,以宁夏为例,约在4月10号左右播种即可。
2、前期田间管理
1)目的:针对水稻七个生长周期内的不同节气配套相应管理措施。
2)控水灌溉:详见图3、激光平地仪平整地照片,同一地块配备一个农口阀门(闸阀)见图1中(7),多个开口闸阀(8)和多个排水阀(9)进行快速自动适时灌水和排水。控水灌溉是富营养质数水稻种植的核心技术之一,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蓄水期,采取低水位灌溉,要求灌水深度浮出地面不超过20-30mm,浅水层灌溉能保持大块地整体水面的张力,改变了深水层不能形成张力的缺陷,减小水对土壤的压力,水渗透压降低,渗透速度减慢。白天随着光照的增强,土壤温度升高含氧量增加,土壤表层温度升高,晚上随着光照的减弱,温度随之降低,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时水面的蒸腾作用和水稻的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包括两个步骤:光反应和暗(碳)反应,有光条件下叶绿中的色素吸收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ADP+Pi→AT),把水分解成【H】和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光反应。此时新陈代谢加快,到两叶一芯时,灌水保持3mm高度且稳定水位至10-12天;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稻逐渐进入新陈代谢加速期,该阶段保持充足水分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其二是旱水受光期,该生长期不需浇水,需要接受阳光的照射,在强烈的光照下,使稻地表面产生大量裂缝甚至形成龟裂,沿裂隙直射的阳光为水稻根系发育提供了热量、能量和养分,加速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也为有害气体排放提供了通道,使有害气体(包括沼气、氨气、氮气、硫化氢气体等)及时排出,亦有利于杀菌消毒,水稻生长不易生病;详见图5、旱水晒地微裂缝照片;
3)适时灌水:根据作物生长习性,按每个生长阶段以及不同气候条件,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水时间,合理科学灌水和控制旱水。幼苗出土约30mm时,灌水控制在地面20mm以下,灌水后自然干燥约7-10天,再次灌水20mm,再自然干燥7-10天后,此时出苗已经长至60mm以上,灌水量增加到30mm,自然干燥再经过7-10天,水稻开始分蘖,分蘖期间有2-3个循环。水稻进入孕穗期,此时灌水100-150mm,需要恒水恒温维持15-20天,期间微生物、水生物大量繁殖,水稻进入拔节期,此时将稻地水自然干燥,约5-7天,期间部分微生物、水生物随着水位的下降,沿地表微裂缝和部分龟裂进入地表以下寻求水和食物,随着旱水的加剧使其灭亡,表面部分的水生物、微生物亦被晒死腐烂,当再次灌水时,又将其腐烂物随水流入裂缝内,随着水位增高,全封闭在水下,在缺氧和光照光热作用下,腐烂物转换成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又为水稻根部提供了新的养分。与此同时,这些微裂缝又提供了一个有害气体的排出地面的通道,使地下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和一些水生物、微生物尸体腐烂变质发臭共同产生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沼气、氮气、氯气等有害气体排出地表,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水稻根部有机物的物化场。
3、适时喷施营养液:
1)在水稻的关键生育期,包括: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和结实期。对水稻每个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管理好了,保证每个时期营养需求,水稻就会生长旺盛,少得病,抗御病虫害能力就强,就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营养需求,配制不同营养液在叶面喷洒(形象比喻“喝牛奶”),出苗期使用MY-1号营养液,分蘖期使用MY-2号营养液,拔节期使用MY-3号营养液,孕穗期使用MY-4号营养液,抽穗期使用MY-5号营养液,开花期使用MY-6号营养液,灌浆成熟期使用MY-7号营养液。详见图6、营养液喷施照片。
(1)出苗期培育壮苗:喷施MY-1营养液,初播的种子出土后约一叶一芯时出苗期,为使出苗健壮成长,采用MY-1营养液,(主要含有微量元素如黄腐酸、硫、钙)、酸性肥料(如硫酸镁、氯化铵)、碱性肥料(如碳酸钾)按照4∶3∶3比例调均,按千分之一至三的比例兑水搅均喷洒叶面,有效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减少病害。
(2)分蘖期:喷施MY-2号营养液,是市售含有黄腐酸、锌、硅等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液,按照0.1-0.5%的量兑水搅均,采用高压喷雾器喷洒在水稻叶面,喷时掌握好温度,水稻分蘖的最适宜气温为30摄氏度左右,水温32摄氏度左右,控制好水层厚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在该状态下喷洒在水稻叶面,加快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的转换。部分落入地表,又为表面的微生物和水生物提供了高蛋白富营养物质,加速了微生物和水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3)拔节抽穗期:喷施MY-3,主要是含有微量元素如黄腐酸、硫、钙等;酸性肥料(如硫酸镁、氯化铵);碱性肥料(如碳酸钾);仍按4∶3∶3比例混合搅均,以0.3-0.5%加量,加入水中搅均,采用高压喷雾器喷洒在水稻叶面。通过喷施3号营养液,主要含有氮、磷、钙等,促进水营养液的调控,使其旱生根,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白根和黄根数量增加。抑制后生分蘖发生,加速弱小分蘖死亡,提高成穗率,补充氮、磷、硫、钙等,促使水稻茎干基部节间秸秆增粗,机械组织加厚,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该期是水稻生育中的一大转折,由氮代谢为主转向碳代谢为主,由茎叶生长为主,转向穗粒生长为主,为孕穗打基础做准备。
(4)、孕穗期:喷施MY-4营养液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需要肥料和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不仅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而且对周围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十分敏感,最适合温度28摄氏度左右,昼温35摄氏度,夜温25摄氏度。孕穗期喷施MY-4号营养液,将市售葡萄糖30%,果糖40%、复合酶维生素及多种无机盐30%比例混合液掺和兑匀,以0.2-0.5%比例兑水,采用高压喷雾器喷洒叶面,满足水稻对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需要。
(5)抽穗期:喷施MY-5营养液,
水稻在抽穗一厘米(高出剑叶叶枕)就为抽穗期,同一稻穗所有疑花完成开花需七到十天,水稻的品质与空秕率和开花前疑花发育有关,与开花时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开花最适宜的温度25~30℃,最低温度13~15℃,但当气温低于20℃,高于35℃,便是开花的受害温度。此阶段田间管理,一是根据气候情况,使用5号营养液,调控作物气孔开、闭,达到抗寒保温、散热的效果。配方比例为黄腐酸加微量元素硼、锌5∶3∶2比例混合后再按照0.1-0.3%兑水喷洒;
(6)开花期:喷使营养液MY-6水稻开花受精以后,平房逐步发育成米粒,在此期间,针对水稻的营养特性,人为的干预米粒充实合成,通过喷施6号营养液,促使活性酶、碳、矿物质合成转换,达到米粒中各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钙、铁、锌、硒、磷、镁、钼等微量元素的积累,使米的品质达到营养丰富、全面的效果。其配比为:市售葡萄糖30%,果糖40%、氨基酸β10%的混合液加市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维生素C混合液20%比例掺和兑匀,再以1∶1比例兑水喷洒。
(7)灌浆成熟期:喷使7号营养液MY-7,水稻成熟,一般经过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枯熟期,要注意水稻成熟期的管理,特别是水分、养分的管理。这一时期使用MY-7号营养液,保证水稻营养物质的需求。水稻的生育后期撤水过早会影响籽粒的饱满度,在灌浆结实期,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防寒、防旱、养根、保叶,青杆活熟,浆足粒饱,达到营养丰富的目的。MY-7配比为:市售(葡萄糖30%,果糖40%氨基酸γ10%混合液)加市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维生素C混合液20%比例)掺和兑匀,再以1∶2比例兑水喷洒。
4、全过程管理:
依据水稻生长习性,实行全过程科学管理,质数水稻种植模式实现了在一个大的区域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小块变大块,减少了自然落差,提高了平整度,为整块大面积稳产高产创造了基础条件;并且科学施入有机肥、复合杀虫剂,又通过纵横深翻两遍,混合形成了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床层,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健康富营养土壤条件;根据当地风向玫瑰图的主导风向标设定穴播的走向,以宁夏中卫为例,西北风天数占85%以上,采用东西向穴播,形式为双行靠宽行式,宽行为280mm,双行靠(窄行)125mm,穴间距100mm,详见图2.为水稻生长创造了通风、透光的必要条件;通过技术手段能控制温度风向,使之达到一个理想的水稻生长环境;通过实施浅层水灌溉,灌水、旱水间作管控,有效合理地利用了光合作用、光热作用,然后通过不同生长期叶面喷施不同的营养液等多项田间管理措施,使光、禾、水、土始终在良性、平衡的环境中循环运行,需水时灌水,需光时旱水,需营养时实施叶面喷施营养液均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化实现。通过以上农艺措施创造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环境条件和能够抑制病虫害的环境条件;同时通过适时营养液喷施,维持了土壤氮素平衡和各生长期的营养平衡。详见图8富营养质数水稻长势照片。
5、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时间依水稻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具体时间一般在10月10日到20日之间。

Claims (4)

1.一种富营养质数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列步骤:农田建设→石灰氮加生物农药复合材料除草杀虫→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微肥拌种处理→机械穴播→适时灌水、旱水→营养液喷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其中,所述的农田建设:在选择确定的富营养质数种植区域内,在东西向主干沟、渠、路的一侧或两者之间垂直方向设置质数水稻种植的沟、渠、路及地块;单块地按照宽30-50米,长视具体情况设计,同一块地为一档,两档间设供水支渠,间隔一档间设一支路和一排水支沟,两档端头由内向外分别与主干渠、主干路和主干排水沟联接形成灌排通畅的供排水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将原有小块地改为大块地,每块地不小于30亩,并采用市售激光平地仪平整土地,使每一块土地整体自然落差小于或等于20mm,以此为基准面,进行平田整地与深耕细作,施入多种熟化处理后的家畜粪便和无机杀虫剂,并掺入一定量纯净的石英砂,形成疏松、多孔、富含丰富有机质、益生菌、无杂草、无病害、健康的土壤床层;
所述除草杀虫:在播种前,为抑制杂草胚芽和出芽,利用市售石灰氮60-80Kg/亩和市售生物质农药0.1-0.3kg/亩混合均匀撒入地表后旋耕在土壤中,进行灭杀,在播种前7~10天内完成;
所述的机械穴播:按照双行靠宽行法机械点穴播种,双行间距125mm,按照等腰三角形布点,两点间距100mm,宽行间距280mm;在平整好的地里直接播种,采用穴播机以每穴5-13颗种稻,播入土壤地表以下10-20mm深,然后由覆土装置将种稻覆盖,播完种后立即灌水,水层高度为30mm,然后自然干燥,持续7-10天后再次灌水30mm,灌后再次自然干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和温度高低的不同,如此反复2-3个循环;
所述的适时灌水、旱水:幼苗出土30mm时,灌水控制在地面20mm以下,灌水后自然干燥7-10天,再次灌水20mm,再自然干燥7-10天后,此时幼苗已经长至60mm以上,灌水量增加到30mm,自然干燥再经过7-10天,水稻开始分蘖,分蘖期间有2-3个循环;水稻进入孕穗期,此时灌水100-150mm,需要恒水恒温维持15-20天;水稻进入拔节期,此时将稻地水自然干燥5-7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营养质数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市售测土仪测得土壤物质成分含量,并按照测土仪自动记录的测算结果,科学合理的补充缺失元素;依据土壤结构测试结果,确定施入熟化后的有机肥肥料种类和数量以及是否掺沙子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营养质数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微肥拌种处理: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杀菌、消毒后加少量水和黄腐酸按照100g水加入0.1~1.0%比例调均拌种堆放,然后用薄膜密封保温24小时后播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营养质数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喷施:根据作物生理生长习性以及生殖生长期,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补充喷施不同的营养液,分别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不同时段喷施。
CN201610754411.9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Active CN108293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4411.9A CN108293733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4411.9A CN108293733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3733A CN108293733A (zh) 2018-07-20
CN108293733B true CN108293733B (zh) 2020-10-09

Family

ID=62871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4411.9A Active CN108293733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3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5910A (zh) * 2016-01-21 2017-02-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作物氮肥的施用方法
CN110152764A (zh) * 2019-06-03 2019-08-23 湖南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维生素b的野香优莉丝大米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37699A (zh) * 2020-09-14 2020-11-17 苏州市智惠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重金属的水稻种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848A (zh) * 2000-02-16 2001-08-22 向忠国 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
CN1233221C (zh) * 2003-12-03 2005-12-28 上海市宝山区农业良种繁育场 一种水稻新品种及其选育方法
CN1789217A (zh) * 2004-12-14 2006-06-21 曾飞 一种生态配方肥及其配制方法
CN101838170B (zh) * 2010-05-14 2012-10-03 吕学良 黄腐酸稀土抗玉米全蚀病、抗倒伏拌种剂
CN101940119B (zh) * 2010-08-28 2011-09-21 岑大伟 错位式玉米种植方法及往复插板式种、肥同播机
CN102349404A (zh) * 2011-07-28 2012-02-15 吴成祥 水稻新式栽培、精准施肥与综合栽培方法
CN102599033B (zh) * 2012-03-30 2013-05-22 宁夏农林科学院 盐碱地枸杞覆膜节水抑盐栽培方法
CN102726185B (zh) * 2012-06-07 2015-07-1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棉花栽培方法
CN102870580A (zh) * 2012-10-23 2013-01-16 镇江市丹徒区绿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CN103004422B (zh) * 2012-12-14 2013-12-11 杨清兰 高产栽培黄豆的方法
CN103039248A (zh) * 2013-01-08 2013-04-17 霍邱县红土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大棚草莓新型培育种植方法
CN103238454B (zh) * 2013-05-30 2015-02-11 管朝来 一种草莓种植方法
CN103385145A (zh) * 2013-07-30 2013-11-1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陆稻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CN103597969B (zh) * 2013-09-27 2015-12-23 烟台民大生航天育种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航天大豆栽培方法
CN103704082B (zh) * 2013-12-17 2015-09-09 宁夏农林科学院 一种大型喷灌机种植水稻方法
CN104054438A (zh) * 2014-06-18 2014-09-24 陈恒 一埯多株穴播装置
CN105230259A (zh) * 2014-07-10 2016-01-13 殷国海 一种中药红花的规范化栽培方法
CN105340974B (zh) * 2015-10-30 2018-01-09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生物拌种剂及应用
CN105766339B (zh) * 2016-03-31 2019-04-1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一种三七的生态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3733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9119B (zh) 茶叶的种植方法
CN101176407A (zh) 黑果枸杞盐碱地人工栽培技术
CN103238447A (zh) 一种蓝莓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方法
CN104628445A (zh) 金钗石斛专用肥、叶面肥以及种植方法
CN104472292A (zh) 一种超级杂交稻的栽培方法
CN108966717A (zh) 四维盐碱地改良法
CN107306659B (zh) 黄河三角洲重度氯化盐粘土盐碱地间套作轮作种植模式
CN108617485A (zh) 一种适用于甜高粱栽培的漂浮育苗方法
CN103650831A (zh) 一种辣椒早期栽培的方法
CN102160511B (zh) 单季稻栽培、精准施肥与综合栽培方法
CN104892130A (zh) 一种盐碱地微生物菌肥及其在单叶蔓荆种植中的应用
CN107155595A (zh) 一种大棚辣椒的种植方法
CN102349404A (zh) 水稻新式栽培、精准施肥与综合栽培方法
CN108293733B (zh)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CN106332623A (zh) 一种人参的种植方法
CN107821074A (zh) 一种缩短韭菜生育期的种植方法
CN110583386A (zh) 辣椒的富硒种植方法
CN106034681A (zh) 一种野芙蓉栽培技术
CN107580997A (zh)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13039989A (zh) 丘陵山区富硒果园改土控草的智能生态化种植方法
CN102090236A (zh) 大棚西芹高产的栽培技术
CN107047026A (zh) 一种金铁锁的铺膜密植方法
CN106538207A (zh) 一种花生的种植方法
CN108401821B (zh) 高纬度寒区马铃薯与水稻双季连作种植方法
CN109952920A (zh) 一种玉米控根育苗移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i Yi Lin

Inventor after: Xin Lu Ma

Inventor before: Mai Yi Lin

Inventor before: Tian Peng Ma

Inventor before: Xin Lu M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5

Address after: 751700 Guo Tan Village, Dongyuan Town, Shapotou District,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entral Wei City

Applicant after: Mai Yi Lin

Applicant after: Xin Lu Ma

Address before: 751700 Guo Tan Village, Dongyuan Town, Shapotou District,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entral Wei City

Applicant before: Tian Peng Ma

Applicant before: Mai Yi Lin

Applicant before: Xin Lu M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