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601A -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3601A
CN108293601A CN201610838765.1A CN201610838765A CN108293601A CN 108293601 A CN108293601 A CN 108293601A CN 201610838765 A CN201610838765 A CN 201610838765A CN 108293601 A CN108293601 A CN 108293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leurotus eryngii
mushroom
bacterium
bacterium ger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87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东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vmei Edible Fungus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vmei Edible Fungus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vmei Edible Fungus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vmei Edible Fungus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387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36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3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包括如下原料:木屑50‑60份、玉米芯25‑30份、麸皮17‑20份、玉米粉3‑5份、豆粕粉3‑5份、碳酸钙1‑3份、石灰1‑3份、2‑4份的甲壳粉、3‑5份的桑树枝、3‑5份胡萝卜粒。一种杏鲍菇培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拌料,二、装袋,三、灭菌,四、冷却,五、接种,六、发菌,七、移库,八、催菇,九、子实体发育,十、采收加工。本发明方法方便快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投放市场,且不需要昂贵的原材料、复杂的工艺;本发明品质好,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和钾、磷、钙、铁等矿物质,还含有维生素B、C等。

Description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栽植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真菌物种资源。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全国现已查明真菌种类达1,500种以上,其中已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当前我国食用菌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传统、落后的栽培模式还在部分主产区延续,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劳动力素质偏低;二是一些国产设备还经不起生产过程的“磨练”,时而出现一些小问题,影响了生产的进度和产品的质量;三是技术人才匮乏,影响和制约着食用菌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四是缺乏重大危害的技术防范措施,由于环境恶化而给菇农和生产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五是业内企业偏重产品市场建设而缺少科技研发的投入,不重视科技创新,没有自己的创新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一种新型的食用菌培育创新技术(杏鲍菇项目)已由绿美食用菌科技发展江苏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学良研发成功。这种新型的食用菌培育创新技术是技术发明人杨学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在发明的“食用菌培育无公害开放生产新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成功的。是目前国内唯一食用菌培育高端技术推广普及大众化、应用操作可复制化的创新技术,引领食用菌产业创新升级、食用菌产品提档增效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杏鲍菇培养基以及杏鲍菇培植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培养基及培植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加杏鲍菇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减少杏鲍菇的生产成本。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包括如下原料:木屑50-60份、玉米芯25-30份、麸皮17-20份、玉米粉3-5份、豆粕粉3-5份、碳酸钙1-3份、石灰1-3份,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还包括:2-4份的甲壳粉、3-5份的桑树枝、3-5份胡萝卜粒。
作为本方案优化的内容,所述甲壳为虾壳和/或贝壳,其中虾壳为1-2份,贝壳为1-2份。
一种杏鲍菇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拌料
1)、配方:木屑50份、玉米芯25份、麸皮17份、玉米粉3份、豆粕粉3份、碳酸钙1份、石灰1份、3份的甲壳粉、3份的桑树枝、3份胡萝卜粒,
2)、方法:将以上原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后进入拌料机搅拌,搅拌过的料及时装袋;
二、装袋
1)、高压灭菌采用18×36×0.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
三、灭菌
1)、高压灭菌:将装有菌袋的塑料框摆放于高压灭菌锅内,压力达到15个大气压温度达到123℃时,保持3个小时,灭菌结束后使之自然委压冷却,当锅内温度达到60℃时打开出炉;
四、冷却
1)、将装有菌袋的塑料框移到冷却室内,塑料框之间保持10㎝的距离以利降温,保持冷却室周围及冷却室内地面干净;
五、接种
接种的整个过程都按无菌操作进行,用接种箱接种方法操作如下:
1)、接种箱及处理:控制好接种箱密闭性,接种箱的套袖要用不宜透气的二层布料做成,前后带有二个松紧带,对于旧接种箱在使用前要先用水冲洗干净并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熏蒸消毒一次,接种箱需放在干燥、干净、密闭性好的房间内,
2)、菌种挑选与处理:菌种在使用前一定要有专人进行挑选,选好的菌种使用前处理方法如下:先用0.5—1份的甲醛水洗去菌种表面灰尘,再将菌种浸入3份的来苏儿溶液中5秒钟捞出,
3、熏蒸:将灭菌并冷却到26℃以下的菌棒放入接种箱中,同时,也将菌种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箱并点燃烟雾消毒剂(两袋)进行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
4、接种:熏蒸完后马上进行接种,接种具体方法为:接种人员对双手要进行冲洗及消毒,点燃接种箱内的酒精灯并在其上方进行接种操作,动作要熟练快捷,每瓶菌种(500ml)可接种菌棒20个;
六、发菌
菌袋运到发菌室后从塑料框中取出菌袋放在培养架上发菌,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发菌温度保持在22—24℃,
2)、湿度:发菌室内空气湿度越低越好,如发菌室内湿度较大,要在发菌室内放置一些石灰块吸潮降湿,
3)、通风:发菌前期不用通风,10天后应结合温度高低进行通风换气,
4)、光线:杏鲍菇在避光条件下发菌,不能有直射光线,如冬季发菌需欣开覆盖物增温,可在发菌室内铺一屋遮阳网;
5)、污染袋的处理:发菌15天±1天,可对培养室内的菌袋进行一次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袋,挑出处理;
七、移库
1)、培养达到生理成熟移至出菇房出菇;
八、催菇:
1)、生产上,菌棒打口出菇时不要全部打开,一定将湿度稳定在85—95份时再打口,打口时可以先开一个小口,以免料面干燥,杏鲍菇催菇时,温度控制在12-16℃,尽量拉大温差,光照度在500—800勒克斯,适度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份以下,这样十天±1天形成菇蕾;(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份以上会形成畸形菇。)在杏鲍菇的栽培实践中,虽然催菇效果受到委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一个条件不适宜就很难正常出菇,但在诸条件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湿度,出菇时出问题十有八九是湿度没控制好。当菇蕾形成后,由于温度太小或通风过量将袋口料面吹干造成小菇死亡,以后再增加湿度也很难正常出菇,而是在袋的料面形成无规则的疙瘩,随后在棒的四周也开始形成蕾,造成生产失败。
九、子实体发育:
1)、菇蕾形成后,进入子实体发育阶段,温度控制在15—17℃,湿度85—95份,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保持散射光,根据菇的形态决定通风量,通风时一定要做到和温度湿度的协调,
2)、当菇蕾长至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每袋产量与成菇数呈正相关,每袋控制在15朵±2朵;
十、采收加工
1)、当杏鲍菇菌盖和菌柄直径相等或略大于菌柄直径时采收,外包装用泡沫箱,每箱9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方便快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投放市场,且不需要昂贵的原材料、复杂的工艺;2、本发明品质好,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和钾、磷、钙、铁等矿物质,还含有维生素B、C等;3、本发明工艺完整,参数明确清楚、复制操作快捷方便,易于控制和再生产,便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包括如下原料:木屑50-60份、玉米芯25-30份、麸皮17-20份、玉米粉3-5份、豆粕粉3-5份、碳酸钙1-3份、石灰1-3份,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还包括:2-4份的甲壳粉、3-5份的桑树枝、3-5份胡萝卜粒。
作为本方案优化的内容,所述甲壳为虾壳和/或贝壳,其中虾壳为1-2份,贝壳为1-2份。
其中,虾壳和贝壳较好,明显可以提高杏鲍菇的钾钙含量,蟹壳也可以,但是吸收效果不如虾壳和贝壳,因此如有其他专利使用蟹壳,也已经被本发明所公开。
实施例2:
一种杏鲍菇培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拌料
1)、配方:木屑50份、玉米芯25份、麸皮17份、玉米粉3份、豆粕粉3份、碳酸钙1份、石灰1份、3份的甲壳粉、3份的桑树枝、3份胡萝卜粒,
2)、方法:将以上原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后进入拌料机搅拌,搅拌过的料及时装袋;
二、装袋
1)、高压灭菌采用18×36×0.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
三、灭菌
1)、高压灭菌:将装有菌袋的塑料框摆放于高压灭菌锅内,压力达到15个大气压温度达到123℃时,保持3个小时,灭菌结束后使之自然委压冷却,当锅内温度达到60℃时打开出炉;
四、冷却
1)、将装有菌袋的塑料框移到冷却室内,塑料框之间保持10㎝的距离以利降温,保持冷却室周围及冷却室内地面干净;
五、接种
接种的整个过程都按无菌操作进行,用接种箱接种方法操作如下:
1)、接种箱及处理:控制好接种箱密闭性,接种箱的套袖要用不宜透气的二层布料做成,前后带有二个松紧带,对于旧接种箱在使用前要先用水冲洗干净并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熏蒸消毒一次,接种箱需放在干燥、干净、密闭性好的房间内,
2)、菌种挑选与处理:菌种在使用前一定要有专人进行挑选,选好的菌种使用前处理方法如下:先用0.5—1份的甲醛水洗去菌种表面灰尘,再将菌种浸入3份的来苏儿溶液中5秒钟捞出,
3、熏蒸:将灭菌并冷却到26℃以下的菌棒放入接种箱中,同时,也将菌种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箱并点燃烟雾消毒剂(两袋)进行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
4、接种:熏蒸完后马上进行接种,接种具体方法为:接种人员对双手要进行冲洗及消毒,点燃接种箱内的酒精灯并在其上方进行接种操作,动作要熟练快捷,每瓶菌种(500ml)可接种菌棒20个;
六、发菌
菌袋运到发菌室后从塑料框中取出菌袋放在培养架上发菌,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发菌温度保持在22—24℃,
2)、湿度:发菌室内空气湿度越低越好,如发菌室内湿度较大,要在发菌室内放置一些石灰块吸潮降湿,
3)、通风:发菌前期不用通风,10天后应结合温度高低进行通风换气,
4)、光线:杏鲍菇在避光条件下发菌,不能有直射光线,如冬季发菌需欣开覆盖物增温,可在发菌室内铺一屋遮阳网;
5)、污染袋的处理:发菌15天±1天,可对培养室内的菌袋进行一次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袋,挑出处理;
七、移库
1)、培养达到生理成熟移至出菇房出菇;
八、催菇:
1)、生产上,菌棒打口出菇时不要全部打开,一定将湿度稳定在85—95份时再打口,打口时可以先开一个小口,以免料面干燥,杏鲍菇催菇时,温度控制在12-16℃,尽量拉大温差,光照度在500—800勒克斯,适度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份以下,这样十天±1天形成菇蕾;(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份以上会形成畸形菇。)在杏鲍菇的栽培实践中,虽然催菇效果受到委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一个条件不适宜就很难正常出菇,但在诸条件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湿度,出菇时出问题十有八九是湿度没控制好。当菇蕾形成后,由于温度太小或通风过量将袋口料面吹干造成小菇死亡,以后再增加湿度也很难正常出菇,而是在袋的料面形成无规则的疙瘩,随后在棒的四周也开始形成蕾,造成生产失败。
九、子实体发育:
1)、菇蕾形成后,进入子实体发育阶段,温度控制在15—17℃,湿度85—95份,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保持散射光,根据菇的形态决定通风量,通风时一定要做到和温度湿度的协调,
2)、当菇蕾长至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每袋产量与成菇数呈正相关,每袋控制在15朵±2朵;
十、采收加工
1)、当杏鲍菇菌盖和菌柄直径相等或略大于菌柄直径时采收,外包装用泡沫箱,每箱9碗。
经本公司检验本发明的营养参数比常规杏鲍菇的含量如下:
蛋白质提高23%、纤维素提高21%、钾提高30%、磷提高16%、钙提高35%、铁提高29%、维生素B提高26%、维生素C提高32%。
本发明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发明可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入申请专利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综上,本发明达到预期效果。

Claims (3)

1.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包括如下原料:木屑50-60份、玉米芯25-30份、麸皮17-20份、玉米粉3-5份、豆粕粉3-5份、碳酸钙1-3份、石灰1-3份,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还包括:2-4份的甲壳粉、3-5份的桑树枝、3-5份胡萝卜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化营养食品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为虾壳和/或贝壳,其中虾壳为1-2份,贝壳为1-2份。
3.一种杏鲍菇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拌料
1)、配方:木屑50份、玉米芯25份、麸皮17份、玉米粉3份、豆粕粉3份、碳酸钙1份、石灰1份、3份的甲壳粉、3份的桑树枝、3份胡萝卜粒,
2)、方法:将以上原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后进入拌料机搅拌,搅拌过的料及时装袋;
二、装袋
1)、高压灭菌采用18×36×0.045CM的聚丙烯塑料袋;
三、灭菌
1)、高压灭菌:将装有菌袋的塑料框摆放于高压灭菌锅内,压力达到15个大气压温度达到123℃时,保持3个小时,灭菌结束后使之自然委压冷却,当锅内温度达到60℃时打开出炉;
四、冷却
1)、将装有菌袋的塑料框移到冷却室内,塑料框之间保持10㎝的距离以利降温,保持冷却室周围及冷却室内地面干净;
五、接种
接种的整个过程都按无菌操作进行,用接种箱接种方法操作如下:
1)、接种箱及处理:控制好接种箱密闭性,接种箱的套袖要用不宜透气的二层布料做成,前后带有二个松紧带,对于旧接种箱在使用前要先用水冲洗干净并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熏蒸消毒一次,接种箱需放在干燥、干净、密闭性好的房间内,
2)、菌种挑选与处理:菌种在使用前一定要有专人进行挑选,选好的菌种使用前处理方法如下:先用0.5—1份的甲醛水洗去菌种表面灰尘,再将菌种浸入3份的来苏儿溶液中5秒钟捞出,
3、熏蒸:将灭菌并冷却到26℃以下的菌棒放入接种箱中,同时,也将菌种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箱并点燃烟雾消毒剂(两袋)进行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
4、接种:熏蒸完后马上进行接种,接种具体方法为:接种人员对双手要进行冲洗及消毒,点燃接种箱内的酒精灯并在其上方进行接种操作,动作要熟练快捷,每瓶菌种(500ml)可接种菌棒20个;
六、发菌
菌袋运到发菌室后从塑料框中取出菌袋放在培养架上发菌,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发菌温度保持在22—24℃,
2)、湿度:发菌室内空气湿度越低越好,如发菌室内湿度较大,要在发菌室内放置一些石灰块吸潮降湿,
3)、通风:发菌前期不用通风,10天后应结合温度高低进行通风换气,
4)、光线:杏鲍菇在避光条件下发菌,不能有直射光线,如冬季发菌需欣开覆盖物增温,可在发菌室内铺一屋遮阳网;
5)、污染袋的处理:发菌15天±1天,可对培养室内的菌袋进行一次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袋,挑出处理;
七、移库
1)、培养达到生理成熟移至出菇房出菇;
八、催菇:
1)、生产上,菌棒打口出菇时不要全部打开,一定将湿度稳定在85—95份时再打口,打口时可以先开一个小口,以免料面干燥,杏鲍菇催菇时,温度控制在12-16℃,尽量拉大温差,光照度在500—800勒克斯,适度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份以下,这样十天±1天形成菇蕾;
九、子实体发育:
1)、菇蕾形成后,进入子实体发育阶段,温度控制在15—17℃,湿度85—95份,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保持散射光,根据菇的形态决定通风量,通风时一定要做到和温度湿度的协调,
2)、当菇蕾长至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每袋产量与成菇数呈正相关,每袋控制在15朵±2朵;
十、采收加工
1)、当杏鲍菇菌盖和菌柄直径相等或略大于菌柄直径时采收,外包装用泡沫箱,每箱9碗。
CN201610838765.1A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Pending CN1082936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8765.1A CN108293601A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8765.1A CN108293601A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3601A true CN108293601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7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8765.1A Pending CN108293601A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360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7383A (zh) * 2018-09-14 2019-01-15 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CN109302944A (zh) * 2018-11-23 2019-02-05 永富饶(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的培育方法
CN109328860A (zh) * 2018-11-06 2019-02-15 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 杏鲍菇的产业化培育方法
IT201900024123A1 (it) 2019-12-16 2021-06-16 Giovanni Pacioni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sincrona e programmata di pleurotus eryngii
CN115486324A (zh) * 2022-09-19 2022-12-20 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木粒菌种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54A (zh) * 1995-02-17 1996-08-21 周道陆 食(药)用菌系列复合颗粒培养基
CN101978814A (zh) * 2010-11-22 2011-02-2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3392508A (zh) * 2013-08-10 2013-11-20 文柳璎 一种利用桑树枝条高效栽培香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54A (zh) * 1995-02-17 1996-08-21 周道陆 食(药)用菌系列复合颗粒培养基
CN101978814A (zh) * 2010-11-22 2011-02-2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3392508A (zh) * 2013-08-10 2013-11-20 文柳璎 一种利用桑树枝条高效栽培香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刁治民等: "《食用菌学》", 31 August 2006 *
袁瑞奇等: "《图解杏鲍菇高效栽培》", 31 January 2010 *
黄伟等: "《菌菇生态栽培新技术》", 31 March 201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7383A (zh) * 2018-09-14 2019-01-15 江苏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CN109328860A (zh) * 2018-11-06 2019-02-15 江苏淮香食用菌有限公司 杏鲍菇的产业化培育方法
CN109302944A (zh) * 2018-11-23 2019-02-05 永富饶(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的培育方法
IT201900024123A1 (it) 2019-12-16 2021-06-16 Giovanni Pacioni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sincrona e programmata di pleurotus eryngii
CN115486324A (zh) * 2022-09-19 2022-12-20 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木粒菌种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3601A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及杏鲍菇培植方法
CN104838884B (zh) 一种优质花菇的栽培方法
CN102283013B (zh)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CN103798057B (zh) 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938211A (zh) 一种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4557270A (zh) 一种适于东北地区栽培的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1715696A (zh)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6417000B (zh) 一种无花粉百合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4488546A (zh) 一种秀珍菇的种植方法
CN104620858A (zh) 利用桑枝种植秀珍菇的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548572A (zh) 金针菇有机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8293605A (zh) 一种桑枝袋料栽培香菇的方法
KR20140021857A (ko) 표고버섯의 재배방법 및 상기의 재배방법으로 재배된 표고버섯
CN107396751A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6034750A (zh) 一种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大杯蕈的方法
CN106856984A (zh)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
CN104987151A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质及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203942847U (zh) 盆栽宠物蘑菇的装置
CN111034538A (zh) 一种利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CN102893805A (zh) 一种使白灵菇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2172169A (zh) 一种黄伞人工栽培方法
CN102405766B (zh) 一种野生硫磺菌的仿生栽培工艺
CN110192494A (zh) 一种白玉菇栽培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