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3853A - 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43853A CN108243853A CN201810067451.5A CN201810067451A CN108243853A CN 108243853 A CN108243853 A CN 108243853A CN 201810067451 A CN201810067451 A CN 201810067451A CN 108243853 A CN108243853 A CN 1082438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zanthoxyli
- implantation methods
- stake
- seedling
- s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后保湿并覆盖遮阳物;(B)整形搭桩,每年追肥、除草;(C)病虫害管理后,种植3年以上,即可采收药材。本发明的两面针种植方法前后步骤衔接紧密,处理后的种子成苗率高,降低种苗成本;通过整形搭桩,使两面针保持直立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防止产生荫蔽现象造成两面针长势不良,并且能够保证走道通畅,降低中耕除草和追肥的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种植经济效益高,利于推广规模化种植;该种植方法种植过程中以有机肥施肥为主,土壤中富含大量有机质且农药残留小,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种植出的两面针产量高,药材有效成分高、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面针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两面针(学名: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是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生于山地、丘陵、平地疏林、灌丛中。两面针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领域,年需求量在5000吨以上,经过多年采挖以及产区种植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市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价格不断上扬。
现有技术中,两面针的种植方法主要为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3种方法,实际在大规模种植时多选用种苗种植的方法,但是这种种植方法,种苗价格高,导致种植成本比较高,种植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低,难以规模化推广种植。常规的种子直播种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苗率低,种子用量大,也限制了进一步的应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保水遮阳、田间管理、整形搭桩、病虫害防治、药材采收等;前后步骤衔接紧密,处理后的种子成苗率高,降低种苗成本,通过整形搭桩,使两面针保持直立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防止产生荫蔽现象造成两面针长势不良,并且能够保证走道通畅,降低中耕除草和追肥的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种植经济效益高,利于推广规模化种植。该种植方法种植过程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土壤中富含大量有机质且农药残留小,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种植出的两面针药材产量高,有效成分高、质量稳定,能够满足规模化种植。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后保湿并覆盖遮阳物;
(B)整形搭桩,每年追肥、除草;
(C)病虫害管理后,种植3年以上,可采收药材。
在本发明的步骤(A)中,选地的土地年均温度18-24℃之间,降雨量1200mm以上;
优选地,选地为不积水的平地、缓坡地或山地,在进行选地时一般为了增强种植效果,需要选择肥沃易生长的土地,更优地为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砂质土壤,土地土层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沙壤,环境温度、湿度适宜。
优选地,整地施肥采用机械全垦后撒施基肥,按140-170cm面宽起畦,畦与畦之间的间隔为70-90cm,畦高为20-30cm,按照这样的操作条件进行翻耕更有利于两面针的生长。
优选地,施肥量为3000-4000kg/亩的农家肥,选择农家肥不仅本身肥效好,能够促进药材根部膨大,防止地上部分徒长,而且不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优选地,处理种子时,将种子与湿度为80%的细沙拌匀,揉搓去除表皮蜡质层,将去除蜡质层的种子进行复合磁电场诱导处理。
优选地,播种后覆盖的遮阳物为稻草或秸秆。
优选地,播种后,种子发芽后,苗高达10cm左右时进行间苗,以控制2800-2900株/亩,如果苗间距过于狭窄会影响后续生长。
优选地,播种的行间距控制在(20-40cm)*(20-40cm)之间,播种一般在早春进行,采用穴播的方式,浇水进行保湿。
在本发明的步骤(B)中,连续干旱时每隔2-3天淋1次水,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要及时淋水,保证土壤湿度。成年植株耐旱不耐涝,雨季要及时排水。
优选地,整形搭桩的方法为:当两面针的苗高在60cm以上,每个植株只保留中间的主杆,当两面针的苗高在120cm以上,在畦的两边每隔150-250cm打一个120cm以上高的桩,桩与桩间用竹竿连接成框。
优选地,追肥的方法包括:第一年5-6月份施肥催苗,之后每年冬季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900-1100kg/亩或春、夏季施复合肥400-500kg/亩。
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除草,种植的第二年,园地易滋生杂草,应当在每年春、夏季施肥前除草一次,避免杂草与植株争肥。铲除的杂草晒至失活后覆盖在植株基部,增强其保湿、透气性,土壤板结的园地,除草时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在本发明的步骤(C)中,病虫害管理方法包括:喷施氯氰菊酯防治尺蠖、玉带凤蝶,采用药棉浸70-90wt%的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防治天牛蛀,采用灭蛭灵兑水喷洒防治蜗牛,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采收时间最好控制在12月至翌年2月,植株枝叶中的养分在秋、冬季自然回流至根部,能显著促进根部膨大,提高根部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先砍茎枝,再用机械挖块根,冲洗掉泥沙,切片晒干后包装出售。
总之,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两面针产量高、品质好,播种后成苗率高,而这些效果的获得与本发明的特殊种植方法是分不开的,将种植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操作参数均控制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方案的顺利的实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前后步骤衔接紧密,处理后的种子成苗率高,降低种苗成本;通过整形搭桩,使两面针保持直立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防止产生荫蔽现象造成中间的两面针长势不良,并且能够保证走道通畅,降低中耕除草和追肥的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种植经济效益高,利于推广规模化种植;该种植方法种植过程中以有机肥施肥为主,土壤中富含大量有机质且农药残留小,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种植出的两面针产量高,药材有效成分高、质量稳定,能够满足规模化种植;
(2)通过采用上述两面针的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两面针产量高、品质好,播种后种子成苗率高,可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为后续种植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更有利于该种植方法的广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如下:
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砂质土壤;
2)整地施肥:将地翻耕整畦,每畦宽1.4m,高20-30cm,畦与畦间隔0.7m,每亩加入农家肥4000kg作底肥,然后翻入土中增加土地肥力;
3)种子处理:将种子与湿度为80%的细沙拌匀,揉搓去除表皮蜡质层,将去除蜡质层的种子进行复合磁电场诱导处理;
4)播种:第二年早春,将成熟种子按20cm×40cm行间距进行穴播,浇水保湿,种子发芽,苗高达10cm左右进行间苗,控制数量2900株/亩;
5)保水遮阳:种子发芽后通过覆盖稻草,保持土层水分,防止暴晒,有利于两面针快速生长;
6)田间管理:
a)排灌:两面针幼苗喜湿润、不耐旱、怕涝。春季要及时开好排水沟,在温度较高、连续干旱地区,种子成苗时需要淋2次水保苗,每隔2天淋1次。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要及时淋水,保证土壤湿度。成年植株耐旱不耐涝,雨季要及时排水;
b)追肥:植株的需肥性中等,第一年在5-6月淋施1次冲施肥催苗。以后在每年冬季每亩沟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900kg,促进植株生长和根部膨大;
c)除草:种植的第二年,园地易滋生杂草,应当在每年春、夏季施肥前除草一次,避免杂草与植株争肥。铲除的杂草晒至失活后覆盖在植株基部,增强其保湿、透气性。土壤板结的园地,除草时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7)整形搭桩:当两面针苗长至60cm高时进行修剪,每株只保留一根主杆,当两面针苗长至120cm高时,在畦的两边每隔150cm打一个120cm高的桩,桩与桩间用竹竿连接成框,使两面针植株在框里向上生长,保证道路可以通行;
8)病虫害管理:两面针抗病能力强,少有病害发生,栽植初期林地有尺蠖、玉带凤蝶啃食幼苗茎叶,可喷施氯氰菊酯防治;天牛蛀食危害茎秆和根部,可用药棉浸70wt%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毒杀幼虫,采用灭蛭灵兑水喷洒防治蜗牛,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9)采收:两面针种植3年以上,采收时间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为宜,先砍茎枝,再用机械挖块根,冲洗掉泥沙,切片晒干后包装出售。
实施例2
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如下:
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缓坡地、土壤肥沃的砂质土壤,土地年平均温度18℃,降雨量1200mm以上,日照时间比较长;
2)整地施肥:将地翻耕整畦,每畦宽1.7m,高20-30cm,畦与畦间隔0.9m,每亩加入农家肥3000kg作底肥,然后翻入土中增加土地肥力;
3)种子处理:将种子与湿度为80%的细沙拌匀,揉搓去除表皮蜡质层,将去除蜡质层的种子进行复合磁电场诱导处理;
4)播种:第二年早春,将成熟种子按30cm×40cm行间距进行穴播,浇水保湿,种子发芽后,苗高达10cm左右进行间苗,以控制2800株/亩;
5)保水遮阳:种子发芽后通过覆盖秸秆,保持土层水分,防止暴晒,有利于两面针快速生长;
6)田间管理:
a)排灌:两面针幼苗喜湿润、不耐旱、怕涝。春季要及时开好排水沟,在温度较高、连续干旱地区,种子成苗时需要淋2次水保苗,每隔3天淋1次。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要及时淋水,保证土壤湿度。成年植株耐旱不耐涝,雨季要及时排水;
b)追肥:植株的需肥性中等,第一年在5-6月淋施1次冲施肥催苗。以后在每年冬季每亩沟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100kg,促进植株生长和根部膨大;
c)除草:种植的第二年,园地易滋生杂草,应当在每年春、夏季施肥前除草一次,避免杂草与植株争肥。铲除的杂草晒至失活后覆盖在植株基部,增强其保湿、透气性。土壤板结的园地,除草时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7)整形搭桩:当两面针苗长至75cm高时进行修剪,每株只保留一根主杆,当两面针苗长至130cm高时,在畦的两边每隔250cm打一个130cm高的桩,桩与桩间用竹竿连接成框,使两面针植株在框里向上生长,保证道路可以通行;
8)病虫害管理:两面针抗病能力强,少有病害发生,栽植初期林地有尺蠖、玉带凤蝶啃食幼苗茎叶,可喷施氯氰菊酯防治;天牛蛀食危害茎秆和根部,可用药棉浸70wt%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毒杀幼虫,采用灭蛭灵兑水喷洒防治蜗牛,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9)采收:两面针种植3年以上,采收时间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为宜,先砍茎枝,再用机械挖块根,冲洗掉泥沙,切片晒干后包装出售。
实施例3
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如下:
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不积水的平地、土层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沙壤土,土地年平均温度24℃,降雨量1300mm以上,日照时间比较长;
2)整地施肥:将地翻耕整畦,每畦宽1.6m,高20-30cm,畦与畦间隔0.8m,每亩加入农家肥3700kg作底肥,然后翻入土中增加土地肥力;
3)种子处理:将种子与湿度为80%的细沙拌匀,揉搓去除表皮蜡质层,将去除蜡质层的种子进行复合磁电场诱导处理;
4)播种:第二年早春,将成熟种子按30cm×30cm行间距进行穴播,浇水保湿,种子发芽后,苗高达10cm左右进行间苗,控制数量2860株/亩;
5)保水遮阳:种子发芽后通过覆盖稻草,保持土层水分,防止暴晒,有利于两面针快速生长;
6)田间管理:
a)排灌:两面针幼苗喜湿润、不耐旱、怕涝。春季要及时开好排水沟,在温度较高、连续干旱地区,种子成苗时需要淋2次水保苗,每隔3天淋1次。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要及时淋水,保证土壤湿度。成年植株耐旱不耐涝,雨季要及时排水;
b)追肥:植株的需肥性中等,第一年在5-6月淋施1次冲施肥催苗。以后在每年春、夏季每亩施复合肥500kg/亩,促进植株生长和根部膨大;
c)除草:种植的第二年,园地易滋生杂草,应当在每年春、夏季施肥前除草一次,避免杂草与植株争肥。铲除的杂草晒至失活后覆盖在植株基部,增强其保湿、透气性。土壤板结的园地,除草时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7)整形搭桩:当两面针苗长至70cm高时进行修剪,每株只保留一根主杆,当两面针苗长至130cm高时,在畦的两边每隔200cm打一个120cm高的桩,桩与桩间用竹竿连接成框,使两面针植株在框里向上生长,保证道路可以通行;
8)病虫害管理:两面针抗病能力强,少有病害发生,栽植初期林地有尺蠖、玉带凤蝶啃食幼苗茎叶,可喷施氯氰菊酯防治;天牛蛀食危害茎秆和根部,可用药棉浸70wt%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毒杀幼虫,采用灭蛭灵兑水喷洒防治蜗牛,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9)采收:两面针种植3年以上,采收时间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为宜,先砍茎枝,再用机械挖块根,冲洗掉泥沙,切片晒干后包装出售。
实施例4
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如下:
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山地、土层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沙壤土,土地年平均温度24℃,降雨量1300mm以上,日照时间比较长;
2)整地施肥:将地翻耕整畦,每畦宽1.6m,高20-30cm,畦与畦间隔0.8m,每亩加入农家肥3400kg作底肥,然后翻入土中增加土地肥力;
3)种子处理:将种子与湿度为80%的细沙拌匀,揉搓去除表皮蜡质层,将去除蜡质层的种子进行复合磁电场诱导处理;
4)播种:第二年早春,将成熟种子按25cm×40cm行间距进行穴播,浇水保湿,种子发芽后,苗高达10cm左右进行间苗,控制数量2830株/亩;
5)保水遮阳:种子发芽后通过覆盖秸秆,保持土层水分,防止暴晒,有利于两面针快速生长;
6)田间管理:
a)排灌:两面针幼苗喜湿润、不耐旱、怕涝。春季要及时开好排水沟,在温度较高、连续干旱地区,种子成苗时需要淋2次水保苗,每隔3天淋1次。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要及时淋水,保证土壤湿度。成年植株耐旱不耐涝,雨季要及时排水;
b)追肥:植株的需肥性中等,第一年在5-6月淋施1次冲施肥催苗。以后在每年春、夏季每亩施复合肥400kg/亩,促进植株生长和根部膨大;
c)除草:种植的第二年,园地易滋生杂草,应当在每年春、夏季施肥前除草一次,避免杂草与植株争肥。铲除的杂草晒至失活后覆盖在植株基部,增强其保湿、透气性。土壤板结的园地,除草时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7)整形搭桩:当两面针苗长至65cm高时进行修剪,每株只保留一根主杆,当两面针苗长至120cm高时,在畦的两边每隔200cm打一个120cm高的桩,桩与桩间用竹竿连接成框,使两面针植株在框里向上生长,保证道路可以通行;
8)病虫害管理:两面针抗病能力强,少有病害发生,栽植初期林地有尺蠖、玉带凤蝶啃食幼苗茎叶,可喷施氯氰菊酯防治;天牛蛀食危害茎秆和根部,可用药棉浸70wt%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毒杀幼虫,采用灭蛭灵兑水喷洒防治蜗牛,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9)采收:两面针种植3年以上,采收时间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为宜,先砍茎枝,再用机械挖块根,冲洗掉泥沙,切片晒干后包装出售。
比较例1
具体种植方法与实施例4一致,只是不进行6)修剪整枝的操作。
比较例2
具体种植方法与实施例4一致,只是不进行3)种子处理的操作。
比较例3
采用种苗种植的方法种植两面针,具体种植方法与实施例4一致。
实验例1
通过将各实施例与比较例种植出的两面针的性状进行比较,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性能对比表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选地、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后保湿并覆盖遮阳物;
(B)整形搭桩,每年追肥、除草;
(C)病虫害管理后,种植3年以上,即可采收药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选地的土地年均温度18-24℃之间,降雨量1200mm以上;
优选地,选地为不积水的平地、缓坡地或山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整地施肥采用机械全垦后撒施基肥,按140-170cm面宽起畦,畦与畦之间的间隔为70-90cm,畦高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施肥量为3000-4000kg/亩的农家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两面针种子处理方法为:种子与湿度为80%的细沙拌匀,揉搓去除表皮蜡质层,将去除蜡质层的种子进行复合磁电场诱导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遮阳物为稻草或秸秆;
优选地,播种后种子发芽,苗高达10cm左右进行间苗,控制数量2800-2900株/亩;
优选地,播种的行间距控制在(20-40cm)*(20-40c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连续干旱时每隔2-3天淋1次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整形搭桩的方法为:当两面针的苗高在60cm以上,每个植株只保留中间的主杆,当两面针的苗高在120cm以上,在畦的两边每隔150-250cm打一个120cm以上高的桩,桩与桩间用竹竿连接成框。
优选地,追肥的方法包括:第一年5-6月份施肥催苗,之后每年冬季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900-1100kg/亩或春、夏季施复合肥400-500kg/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病虫害管理方法包括:两面针栽植初期林地有尺蠖、玉带凤蝶啃食幼苗茎叶,可喷施氯氰菊酯防治;天牛蛀食危害茎秆和根部,可用药棉浸70wt%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毒杀幼虫;采用灭蛭灵兑水喷洒防治蜗牛,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面针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采收时间控制在12月至翌年2月,先砍茎枝,再用机械挖块根,冲洗掉泥沙,切片晒干后包装出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7451.5A CN108243853A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7451.5A CN108243853A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43853A true CN108243853A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4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67451.5A Pending CN108243853A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两面针的种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4385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31059A (zh) * | 2022-01-29 | 2022-05-06 | 重庆市中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桑蚕树的培育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6437A (zh) * | 2012-12-14 | 2013-03-27 | 茂名市天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6034471A (zh) * | 2016-06-24 | 2016-10-26 | 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两面针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
CN106605504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陈建秀 | 一种大田栽培两面针方法 |
-
2018
- 2018-01-24 CN CN201810067451.5A patent/CN10824385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6437A (zh) * | 2012-12-14 | 2013-03-27 | 茂名市天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6605504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陈建秀 | 一种大田栽培两面针方法 |
CN106034471A (zh) * | 2016-06-24 | 2016-10-26 | 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两面针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31059A (zh) * | 2022-01-29 | 2022-05-06 | 重庆市中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桑蚕树的培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46645B (zh) | 南方马铃薯秋种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3283450B (zh) | 一种金花茶芽苗砧嫁接的繁殖方法 | |
CN104429487A (zh) | 桑树的种植方法 | |
CN102812838A (zh) | 越南抱茎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 | |
CN103718802B (zh) | 一种枣棉间作条件下的棉花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5875128A (zh) | 一种花椒的种植方法 | |
CN109220465A (zh) | 一种花椒树的栽培及修剪方法 | |
CN103798040A (zh) | 高原地区黄草乌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2283007A (zh) | “草莓—水蕹菜”水旱轮作栽培方法 | |
CN106472094A (zh) | 一种火龙果间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 |
CN105993570A (zh) | 一种浙贝和大豆的套种方法 | |
CN105532237A (zh) |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 |
CN102132655A (zh) | 威灵仙的种植方法 | |
CN102197751A (zh) | 大棚姜、瓜立体高效种植方法 | |
CN102893786B (zh) | 一种草莓菱角水旱轮作栽培方法 | |
CN105794584A (zh) | 大棚种植盆景果树、软籽石榴、菊花三茬交叉套种方法 | |
CN105284535B (zh) | 一种三尖杉的扦插种植方法 | |
CN106718624A (zh) | 克伦生无核葡萄的栽培方法 | |
CN108541527A (zh) | 火龙果套种牛大力的种植方法 | |
CN108668754A (zh) | 一种茶叶、百香果立体栽培方法 | |
CN105052652B (zh) | 一种石榴树和野生韭菜的丘陵旱地栽培方法及应用 | |
CN103947449A (zh) | 菊叶薯蓣的栽培方法 | |
CN1244338A (zh) | 荔枝一年生嫁接苗栽植两年结果丰产栽培方法 | |
CN107371984A (zh) | 黑枸杞的移栽方法 | |
CN107624528A (zh) | 一种苹果树套种北柴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