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5266B - 电动压力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压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5266B
CN108215266B CN201710536249.8A CN201710536249A CN108215266B CN 108215266 B CN108215266 B CN 108215266B CN 201710536249 A CN201710536249 A CN 201710536249A CN 108215266 B CN108215266 B CN 1082152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orrection
cylindrical portion
outer cylindrical
electrically pow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6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15266A (zh
Inventor
大竹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nake Ey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k Stock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k Stock Co filed Critical Desk Stock Co
Publication of CN108215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5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5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52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00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 B30B1/18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by screw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00Presses, using a press ram, characteris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drive therefor, pressure being transmitted directly, or through simple thrust or tension members only, to the press ram or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094Press load monito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2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istortion of, or damage to, presses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6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force, e.g. for preventing influence of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force, for preventing over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Control Of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校正电动压力机时实现节省空间化。电动压力机具备:外筒,其形成为筒状;压头,其在所述外筒的内部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延伸,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沿该轴向进行直线运动,并且构成为校正用测力传感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其前端部;载荷检测部,其配置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对施加于所述压头的轴向上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及前端外筒部,其构成所述外筒的前端部,且在内部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构成为能够对固定于所述压头的所述校正用测力传感器进行收纳,在所述收纳部,在所述压头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面。

Description

电动压力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力机(press)。
背景技术
在要求精密的加工、组装的领域中广泛使用如下电动压力机,该电动压力机以电动马达为动力源,利用滚珠丝杠等将马达的旋转转换为垂直运动,能够使压头(ram)上下移动而对工件(work)施加压缩载荷、拉伸载荷。
例如日本特许第3472316号公开的那样,该电动压力机能够通过对马达进行控制而实现对负载载荷的控制、对停止位置的控制、对驱动速度或停止时间等的控制,从而实现如上所述的精密的加工、组装。在该电动压力机设置有用于对压头的载荷(压力机载荷)进行检测的载荷传感器,能够检测针对工件的载荷,并将载荷信号用于各种控制。
另一方面,大多使用应变仪(测力传感器)作为载荷传感器。在该方式中,使用电阻与所产生的应变相应地变化的传感器(应变仪),并将载荷检测部件的应变转换为电信号,由此对压力机载荷进行检测。
此外,由于载荷传感器的输出是与电阻的变化相应的输出电压,因此,需要用于将其输出值转换为载荷的转换值(载荷检测校正值)。并且,有时该载荷传感器的输出值例如随时间的变化等而变动,因此,需要定期地进行对校正值实施更新的校正作业。
对于该校正作业而言,如下方法较为普遍:主要对载荷传感器施加已知的载荷,以使得载荷传感器的输出载荷与已知载荷一致的方式对载荷检测校正值进行更新。此外,多数情况下,已知的载荷是指重锤、已校正的其他测力传感器的输出载荷。
但是,电动压力机能够对工件一并施加压缩载荷以及拉伸载荷。另一方面,严格而言,载荷传感器的由压缩载荷引起的应变量和由拉伸载荷引起的应变量不同,因此,需要分别通过压缩、拉伸来进行校正作业。因而,此处利用图8A及图8B对一般的校正方法进行说明。
图8A示出了针对电动压力机600的载荷传感器602的压缩载荷的校正作业装置。在该校正作业装置中,在供电动压力机600固定的架台610的内部设置有具备压缩校正测力传感器620的校正装置。另外,在电动压力机600的压头604的前端部安装有载荷传感器602。而且,在对载荷传感器602进行校正时,使压头604向图中的箭头方向侧(压缩校正测力传感器620侧)移动,载荷传感器602借助夹具612等而对压缩校正测力传感器620进行加压,由此利用此时的压缩校正测力传感器620的载荷值而进行压缩载荷值的校正。
另外,图8B示出了针对电动压力机600的载荷传感器602的拉伸载荷的校正作业装置。在该校正作业装置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安装于压头604的前端部的载荷传感器602、与供电动压力机600固定的架台610之间配置有拉伸校正测力传感器630,能够利用夹具614等对拉伸校正测力传感器630进行拉伸。而且,在对载荷传感器602进行校正时,使压头604向图中的箭头方向侧(拉伸校正测力传感器630的相反侧)移动而对拉伸校正测力传感器630进行拉伸,由此利用此时的拉伸校正测力传感器630的载荷值而进行拉伸载荷值的校正。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0346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校正方法中,在压缩、拉伸载荷校正中,需要互不相同的校正测力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分别准备夹具。因此,校正装置变得复杂,除此之外,其作业也非常复杂。因此,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校正装置,该校正装置能够利用滑轮在相同的校正用重锤(装置)下对压缩、拉伸载荷进行校正。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用滑轮,因此,在校正时需要确保较大的空间。
因而,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在校正电动压力机时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的电动压力机。
方式1:本发明的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电动压力机,该电动压力机具备:外筒,其形成为筒状;压头,其在所述外筒的内部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延伸,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沿该轴向进行直线运动,并且构成为校正用测力传感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其前端部;载荷检测部,其配置于所述外筒的内部,对施加于所述压头的轴向上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及前端外筒部,其构成所述外筒的前端部,且在内部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构成为能够对固定于所述压头的所述校正用测力传感器进行收纳,在所述收纳部,在所述压头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面。
方式2:针对实施方式1,提出有如下电动压力机,其中,所述外筒具有:主体外筒部,其对所述压头进行收纳;以及所述前端外筒部,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外筒部的前端侧,所述前端外筒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主体外筒部能够拆装。
方式3:针对实施方式2,提出有如下电动压力机,其中,所述对置面的一方形成于所述前端外筒部,所述对置面的另一方形成于所述主体外筒部。
方式4:针对实施方式2,提出有如下电动压力机,其中,一对所述对置面形成于所述前端外筒部。
方式5:针对实施方式1~4,提出有如下电动压力机,其中,在所述前端外筒部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将所述收纳部和所述前端外筒部的外部连通,所述连通孔在相对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
方式6:针对实施方式1~5,提出有如下电动压力机,其中,在一对所述对置面安装有弹性体。
方式7:针对实施方式1~5,提出有如下电动压力机,其中,一对所述对置面由弹性体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1个或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在校正电动压力机时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力机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2(A)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压力机的结构的框图,图2(B)是示出图1所示的前端外筒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压力机在通常作业时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压力机在执行校正时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力机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力机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前端外筒部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在校正压头压缩方向的载荷时所使用的校正作业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8B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在校正压头拉伸方向的载荷时所使用的校正作业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电动压力机;110…外筒;110A…前端外筒部;110A1…插通孔;110A2…连通孔;110B…主体外筒部;110C…伸出部;112A…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B…压头收纳部;112C…传递机构收纳部;112D…马达收纳部;114…凸缘;114A…安装孔;116A…第一校正用收纳面(对置面);116B…第二校正用收纳面(对置面);120…伺服马达(马达);120A…旋转轴;122…旋转量检测装置;130…滚珠丝杠;132…丝杠轴;134…螺母;136…轴承;140…传递机构;142…第一齿轮;144…第二齿轮;150…压头;150A…凹部;152…安装壁;152A…安装凹部;160…载荷检测装置;160A…内螺纹部;170…操作/输入装置;172…训练数据存储装置;174…检测位置/载荷存储装置;176…显示装置;178…载荷检测校正值存储装置;180…控制部;190…弹性体;210…架台;220…工具;300…校正装置;302…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A…固定孔;304…测力传感器用带放大器显示装置;306…固定螺栓;400…电动压力机;402…外螺纹部;404…内螺纹部;500…电动压力机;502…卡合部;502A…剜除部;504…配置孔;506…卡合爪;506A…爪部;600…电动压力机;602…载荷传感器;604…压头;610…架台;612…夹具;614…夹具;620…压缩校正测力传感器;630…拉伸校正测力传感器;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力机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压力机100整体大致形成为圆柱状。此外,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AL1表示电动压力机100的轴向一侧(前端侧),箭头AL2表示电动压力机100的轴向另一侧(基端侧)。
(电动压力机的结构)
电动压力机100构成为包括外筒110、滚珠丝杠130、作为“马达”的伺服马达120、传递机构140、压头150、以及作为“载荷检测部”的载荷检测装置160。以下,对电动压力机10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外筒110构成电动压力机100的外部轮廓,并且形成为向电动压力机100的轴向一侧敞开的近似有底圆筒状。具体而言,外筒110构成为包括:前端外筒部110A,其构成外筒110的前端部;以及主体外筒部110B,其从前端外筒部110A向外筒110的基端侧延伸,前端外筒部110A以及主体外筒部110B形成为一体。另外,在主体外筒部110B的基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110C,外筒110的内部空间在纵向剖视时大致形成为倒J字形状。具体而言,外筒110在其内部具有:作为“收纳部”的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其用于对后述的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进行收纳;压头收纳部112B,其对后述的滚珠丝杠130以及压头150进行收纳;传递机构收纳部112C,其对后述的传递机构140进行收纳;以及马达收纳部112D,其对后述的伺服马达120进行收纳。
另外,在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侧的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114,凸缘114形成为以主体外筒部110B的轴向为板厚方向的近似圆环板状。在该凸缘114上贯通形成有多个安装孔114A,安装孔114A以在主体外筒部110B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而且,将螺栓插入于该安装孔114A内,由此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将主体外筒部110B(即,电动压力机100)固定于通常使用电动压力机100时(对工件W进行加工时)以及校正时所使用的架台210(参照图3以及图4)。此外,后文中对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以及前端外筒部110A的具体结构进行叙述。
伺服马达120在外筒110的马达收纳部112D内以与主体外筒部110B的轴向平行地配置的状态而固定于外筒110。而且,伺服马达120的旋转轴120A向传递机构收纳部112C内突出。另外,如图2(A)所示,控制部180(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与伺服马达120电连接,利用控制部180使伺服马达120进行驱动。并且,在伺服马达120上设置有对伺服马达120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旋转量检测装置122,旋转量检测装置122与控制部180电连接。而且,控制部180构成为:根据由旋转量检测装置122检测出的伺服马达120的旋转量而检测出后述的压头150相对于工件W的位置。
如图1所示,滚珠丝杠130配置于压头收纳部112B内,并且沿主体外筒部110B的轴向延伸。而且,构成滚珠丝杠130的丝杠轴132的基端侧的部分在压头收纳部112B内由固定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一对轴承136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丝杠轴132的基端部向传递机构收纳部112C内突出。另外,在丝杠轴132的除了基端侧以外的部分,滚珠丝杠130的螺母134设置为:能够在丝杠轴132的轴向上相对于丝杠轴132进行相对移动。
传递机构140构成为将伺服马达120(的旋转轴120A)的旋转向滚珠丝杠130传递的机构,且配置于外筒110的传递机构收纳部112C内。具体而言,传递机构140具有构成为正齿轮的第一齿轮142以及第二齿轮144,第一齿轮142设定为直径小于第二齿轮144的直径。而且,伺服马达120的旋转轴120A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第一齿轮142的轴心部,滚珠丝杠130的丝杠轴132的基端部固定于第二齿轮144的轴心部。而且,分别形成于第一齿轮142以及第二齿轮144的外周部的齿啮合。由此,由传递机构140减速后的伺服马达120的旋转被传递给滚珠丝杠130的丝杠轴132,因丝杠轴132绕其本身的轴旋转而使得螺母134沿丝杠轴132的轴向进行直线运动(移动)。
压头150大致形成为圆筒状,配置于滚珠丝杠130的丝杠轴132的径向外侧,且相对于丝杠轴132配置于同轴上,并收纳于压头收纳部112B。另外,压头150相对于滚珠丝杠130的螺母134被配置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侧,压头150的基端部固定于滚珠丝杠130的螺母134。并且,压头150的外径设定为略小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内径。而且,构成为:当通过伺服马达120的驱动而使得滚珠丝杠130动作时,压头150一边由主体外筒部110B引导一边与螺母134一起沿丝杠轴132的轴向进行直线运动。另外,将压头150的轴长设定为:在通常使用电动压力机100时(对工件W进行加工时),压头150的前端相对于外筒110的前端突出。
在压头150的前端侧的内部,相对于丝杠轴132在前端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对后述的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安装的安装壁152,安装壁152配置为以压头150的轴向为板厚方向。由此,在压头150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压头150的前端侧敞开的凹部150A。并且,在安装壁152的板厚方向一侧(图1的箭头AL1侧,丝杠轴132的相反侧)的面,大致在中央部形成有向压头150的前端侧敞开的安装凹部152A。
载荷检测装置160形成为沿压头150的轴向延伸的近似圆柱状,并安装于压头150。具体而言,将载荷检测装置160配置于压头150的凹部150A内,将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基端部嵌入于压头150的安装凹部152A内,由此将载荷检测装置160安装为相对于压头150无法进行相对移动。此外,在安装了载荷检测装置160的状态下,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前端部比压头150的前端面突出。
载荷检测装置160构成为例如具备应变仪的测力传感器,并与控制部180电连接(参照图2(A))。而且,在通常使用电动压力机100时,载荷检测装置160对作用于压头150的轴向的拉伸载荷或压缩载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向控制部180输出。
并且,在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前端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内螺纹部160A,内螺纹部160A形成为向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前端侧敞开的凹状,并且在内螺纹部160A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另外,如图3所示,形成为如下结构:通常使用电动压力机100时所使用的工具220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固定于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前端侧。对于该工具220而言,根据对工件W进行的加工(使拉伸载荷或者压缩载荷作用于工件W的加工)而适当地对形状等进行变更。而且,压头150沿滚珠丝杠130的轴向进行直线移动,由此利用工具220对工件W实施压缩加工或者拉伸加工。
另外,如图2(A)所示,电动压力机100具备操作/输入装置170、训练数据(teachingdata)存储装置172、检测位置/载荷存储装置174、显示装置176以及载荷检测校正值存储装置178。操作/输入装置170构成为: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能够输入压头150的驱动量(移动量)、速度、针对压头位置的允许载荷等压头150的驱动模式(训练数据)。训练数据存储装置172形成为如下结构:对由操作/输入装置170输入的训练数据进行存储。检测位置/载荷存储装置174形成为如下结构:对由旋转量检测装置122检测出的压头150的位置信息、由载荷检测装置160检测出的作用于压头150的载荷进行存储。另外,电动压力机100的控制部180判别是否在允许位置以及允许载荷内对工件W进行了加工,并利用显示装置176对其判别结果进行显示。载荷检测校正值存储装置178形成为如下结构:对由操作/输入装置170输入的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校正值进行存储。此外,后文中叙述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校正。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前端外筒部110A以及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外筒110的构成前端部的前端外筒部110A形成为在底部具有圆形的插通孔110A1、且向主体外筒部110B侧敞开的有底圆筒状,前端外筒部110A的开口端与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连接,前端外筒部110A以及主体外筒部110B形成为一体。而且,前端外筒部110A的内部成为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在电动压力机100的非动作状态(图1所示)下,前述的压头150的前端以及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前端配置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内部。
另外,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径设定为与主体外筒部110B的外径相同的尺寸,前端外筒部110A的内径设定为大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内径。换言之,主体外筒部110B的外周面和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面配置为共面,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部的板厚设定为比主体外筒部110B的板厚薄。由此,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构成基端侧的面由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面构成,该前端面为作为“对置面”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而且,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沿与主体外筒部110B(压头150)的轴向正交的面配置。另一方面,前端外筒部110A的底壁(形成有插通孔110A1的壁部)的内侧面为作为“对置面”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构成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前端侧的面。而且,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沿与主体外筒部110B(压头150)的轴向正交的面配置,并且在外筒110的轴向上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隔开规定间隔地对置配置。
另外,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底壁形成的插通孔110A1的直径设定为略大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内径。由此,形成为如下结构:当压头150向前端侧进行直线移动时,压头150插通于插通孔110A1内,因此,插通孔110A1允许压头150向前端侧直线移动。即,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配置于压头150的径向外侧。
在此,在电动压力机100中,在进行电动压力机100(载荷检测装置160)的载荷校正时,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和校正装置300协作来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因此,以下对校正装置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校正装置300构成为包括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以及测力传感器用带放大器显示装置304。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形成为以外筒110(压头150)的轴向为板厚方向的近似圆盘状,在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中央部贯通形成有圆形的固定孔302A。即,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构成为所谓的中心孔式测力传感器。而且,形成为如下结构:在校正载荷检测装置160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压头150配置于同轴上,并且,固定螺栓306从外筒110的前端侧插入于固定孔302A内、且与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内螺纹部160A螺合,由此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固定于载荷检测装置160。即,形成为如下结构: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借助载荷检测装置160(借助其他部件)而间接固定于压头150。
例如日本特开昭60-249025号公报等公开的那样,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构成为能够对剪切载荷进行检测的中空式测力传感器。具体而言,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构成为:能够对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板厚方向(压头150的轴向)的两个方向上的载荷进行检测。而且,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校正装置300的测力传感器用带放大器显示装置304电连接,在测力传感器用带放大器显示装置304上对由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测定出的载荷测定值进行显示。
返回至对电动压力机100的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说明,如图4所示,在电动压力机100的非动作状态下的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固定于载荷检测装置160的状态下,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收纳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即,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设定为能够对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进行收纳的大小。而且,主体外筒部110B的内径以及前端外筒部的插通孔110A1的内径设定为小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直径。换言之,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直径设定为大于压头150的直径。因此,在压头150的轴向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板厚方向一侧(图4的箭头AL1侧)的面的外周部、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对置配置,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板厚方向另一侧(图4的箭头AL2侧)的面的外周部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对置配置。由此,在进行电动压力机100(载荷检测装置160)的载荷校正时通过伺服马达120的驱动而使得压头150向前端侧进行直线移动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板厚方向一侧的面的外周部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另一方面,当压头150向基端侧进行直线移动时,压头150的板厚方向另一侧的面的外周部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抵接。
并且,如图2(B)所示,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部贯通形成有连通孔110A2,由连通孔110A2将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与外筒110的外部连通。该连通孔110A2是用于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收纳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内的孔部,连通孔110A2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大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直径。
(关于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对通常使用时以及校正时的电动压力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通常使用电动压力机100时的动作)
如图3所示,在通常使用电动压力机100时,将近似箱状的架台210配置于电动压力机100的前端侧,并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将电动压力机100固定于架台210。具体而言,将螺栓插入于电动压力机100的安装孔114A内,利用该螺栓及螺母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将电动压力机100固定于架台210。另外,将与冲压作业相应的工具220(此处为用于对工件W进行按压的冲头)安装于载荷检测装置160。
而且,控制部180基于存储于训练数据存储装置172的训练数据而使伺服马达120进行驱动。由此,在滚珠丝杠130动作的同时,压头150向外筒110的前端侧(图3的箭头AL1侧)进行直线移动。而且,工具220将工件W向轴向一侧按压,实施对工件W的压缩加工。另外,在工具220对工件W进行加工时,控制部180利用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旋转量检测装置122而检测压头150相对于工件W的位置信息以及载荷信息,并判定是否在允许位置以及允许载荷内进行了该加工。而且,控制部180使显示装置176对判断结果进行显示。
综上所述,关于对工件W的加工,通过一系列作业,即使尺寸等工件品质出现偏差,也能够判断是否在设定的载荷范围内进行加工、且能够对加工时载荷信息进行保存,因此能够提高加工品质并能够实现可追溯性。
(关于校正电动压力机100时的动作)
如图4所示,在对电动压力机100的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将校正装置300的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收纳于电动压力机100的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内,并且利用固定螺栓306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将该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固定于载荷检测装置160。由此,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径向外侧部分被配置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之间。
而且,在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压缩载荷的校正中,从电动压力机100的非动作状态开始通过控制部180的控制而使伺服马达120进行驱动,由此使压头150向前端侧(图4的箭头AL1侧)进行直线移动。由此,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板厚方向一侧的面的外周部与电动压力机100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从而压缩载荷作用于载荷检测装置160,并且剪切载荷作用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然后,作业者利用操作/输入装置170对载荷检测校正值存储装置178中记录的压缩载荷校正值进行改写,使得在显示装置176上显示的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检测载荷的值与在测力传感器用带放大器显示装置304上显示的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检测载荷的值相同。由此,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压缩载荷的校正完毕。
另一方面,在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拉伸载荷的校正中,从电动压力机100的非动作状态开始通过控制部180的控制而使伺服马达120进行驱动,使压头150向基端侧(图4的箭头AL2侧)进行直线移动。由此,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板厚方向另一侧的外周部与电动压力机100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抵接,从而拉伸载荷作用于载荷检测装置160,并且剪切载荷作用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然后,作业者利用操作/输入装置170对载荷检测校正值存储装置178中记录的压缩载荷校正值进行改写,使得在显示装置176上显示的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检测载荷的值与在测力传感器用带放大器显示装置304上显示的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检测载荷的值相同。由此,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拉伸载荷的校正完毕。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中,外筒110的构成前端部的前端外筒部110A在内部具有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而且,在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收纳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内,且固定于载荷检测装置160。另外,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在压头150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具有在压头150的轴向上对置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在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被配置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之间。
因此,通过使压头150向轴向另一侧移动而使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抵接,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拉伸载荷。另一方面,通过使压头150向轴向一侧移动而使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压缩载荷。即,借助载荷检测装置160而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装配于压头150,由此能够利用外筒110对载荷检测装置160施加压缩载荷以及拉伸载荷。因此,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使用滑轮等,因此,能够在校正电动压力机100时实现节省空间化。另外,如上所述,在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外筒110作为用于对电动压力机100的载荷进行校正的校正用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在校正电动压力机100的载荷时,无需使用校正用的专用夹具,从而能够在校正电动压力机100时实现低成本化。
并且,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部的板厚被设定为比主体外筒部110B的外周部的板厚薄。因此,能够在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形成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并能够使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面和主体外筒部110B的外周面构成为共面。由此,能够抑制外筒110的前端部在径向上的大型化,并能够将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设置于外筒110。因此,能够使外筒110的外形形状形成为在校正电动压力机100时有助于节省空间化的形状。
另外,对于外筒110而言,在内部具有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前端外筒部110A、以及主体外筒部110B构成为一体。由此,能够抑制外筒110的部件件数的增加,并能够将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设置于外筒110。并且,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由一个部件(外筒110)构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的尺寸精度(例如,平行度、相对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轴向的正交度等),并能够在外筒110形成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
并且,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部形成有将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与外筒110的外部之间连通的连通孔110A2,连通孔110A2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大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直径。因此,能够在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形成校正用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并能够从连通孔110A2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收纳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内。即,对于前端外筒部110A而言,假设将连通孔110A2省略,则需要从前端外筒部110A的前端侧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插入。即,需要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直径对应地增大插通孔110A1的直径。由此,在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无法形成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对置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与此相对,如上所述,通过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部形成连通孔110A2,能够在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形成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对置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并能够从连通孔110A2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收纳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内。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力机400进行说明。除了以下所示的几点以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40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相同。此外,图5中对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外筒110的前端外筒部110A和主体外筒部110B以分体的方式构成,前端外筒部110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外筒部110B。具体而言,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部相对于凸缘114向外筒110的轴向一侧(图5的箭头AL1侧)突出。而且,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为外螺纹部402,在外螺纹部402形成有外螺纹。
另一方面,前端外筒部110A形成为在底部形成有插通孔110A1、且向主体外筒部110B侧敞开的近似有底圆筒状。另外,前端外筒部110A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为与主体外筒部110B的外螺纹部402对应的内螺纹部404,在内螺纹部404形成有内螺纹。而且,内螺纹部404与主体外筒部110B的外螺纹部402螺合,前端外筒部110A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固定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部。由此,在外筒110的前端部的内部形成有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并且,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面构成为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
而且,虽然将图示省略,但是,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外周部在压头150的轴向(移动方向)上也配置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之间。因此,通过利用压头150的直线移动而使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抵接,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拉伸载荷,通过使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压缩载荷。因此,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外筒110的前端外筒部110A和主体外筒部110B以分体的方式构成,前端外筒部110A构成为相对于主体外筒部110B能够拆装。而且,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形成于前端外筒部110A,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形成于主体外筒部110B。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前端外筒部110A以及主体外筒部110B。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6以及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力机500进行说明。除了以下所示的几点以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50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相同。此外,图6及图7中对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外筒110的前端外筒部110A和主体外筒部110B以分体的方式构成,利用所谓的卡销构造将前端外筒部110A安装成相对于主体外筒部110B能够拆装。具体而言,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面配置为与凸缘114的板厚方向一侧(图6的箭头AL1侧)的面共面。另外,在主体外筒部110B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以向主体外筒部110B的径向内侧敞开的方式切割而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部位)卡合部502,卡合部502配置为在主体外筒部110B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隔90度)。该卡合部502沿主体外筒部110B的轴向延伸,在卡合部502的基端侧部分形成有向主体外筒部110B的径向外侧剜除而成的剜除部502A。并且,在与4个部位的卡合部502分别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供后述的包含爪部506A的卡合爪506插入脱离的大小的未图示的孔部。
另一方面,前端外筒部110A形成为中空的近似圆柱状。而且,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前端侧的壁部的中央部贯通形成有插通孔110A1。另外,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基端侧的壁部的中央部,贯通形成有能够配置压头150的圆形的配置孔504。并且,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基端侧的壁部,向主体外筒部110B侧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处为4个部位)卡合爪506形成为一体。该卡合爪506形成于配置孔504的外周缘部,并且配置为在配置孔504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隔90度)。另外,在卡合爪506的前端部(图7的箭头AL2侧的端部)形成有向配置孔504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506A。而且,从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侧将前端外筒部110A的卡合爪506插入于主体外筒部110B的孔部,并使前端外筒部110A旋转而使得卡合爪506的爪部506A与卡合部502的剜除部502A卡合,由此对卡合爪506(前端外筒部110A)向主体外筒部110B的前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并将前端外筒部110A安装于主体外筒部110B。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前端外筒部110A的基端侧的壁部(形成有配置孔504的壁部)的内侧面为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由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仅由前端外筒部110A形成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并且,在前端外筒部110A的外周部贯通形成有连通孔110A2。
而且,虽然将图示省略,但是,即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外周部在压头150的轴向(移动方向)上也配置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之间。因此,通过利用压头150的直线移动而使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抵接,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拉伸载荷,通过使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压缩载荷。因此,即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400、500中,构成为:在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直接与测力传感器收纳部112A的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或者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也可以取而代之地构成为:将具有弹性的弹性体190夹装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之间。例如,利用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可以构成为:将弹性体190安装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隔着弹性体190而对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或者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进行支承。在该情况下,由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弹性体190抵接,因此,能够利用弹性体190抑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弹性体190抵接时对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冲击。另外,因弹性体190进行弹性变形而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各种载荷,从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校正作业。此外,弹性体190由橡胶或树脂、弹簧(板簧)等构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400、500中,可以由弹性体构成外筒110的形成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同上所述,能够抑制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抵接时对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冲击。另外,因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以及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本身进行弹性变形而能够对载荷检测装置16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施加各种载荷,从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校正作业。此外,同上所述,该情况下的弹性体由橡胶或树脂、弹簧(板簧)等构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400、500中,载荷检测装置160设置于压头150的前端部,但载荷检测装置160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载荷检测装置160设置于压头150的基端部,也可以将载荷检测装置160设置于轴承136或其周围(外筒110的一部分)。另外,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压头150的前端部形成用于以紧固连结的方式对工具22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进行固定的内螺纹部,并将工具220以及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直接安装于压头150。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400、500中,利用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来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拉伸载荷的校正,并利用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来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压缩载荷的校正。然而,也可以构成为:根据电动压力机100、400、500内的载荷检测装置160的形状、安装方法,利用第一校正用收纳面116A来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压缩载荷的校正,并利用第二校正用收纳面116B来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拉伸载荷的校正。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400、500中,传递机构140为由第一齿轮142以及第二齿轮144构成的齿轮列,但传递机构14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带以及带轮构成传递机构140、并由该传递机构14将伺服马达120和丝杠轴132连结起来,也可以由接头部件构成传递机构140而直接将伺服马达120和丝杠轴132连结起来。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纹结合而将前端外筒部110A安装于主体外筒部110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爪的嵌合而将前端外筒部110A安装于主体外筒部110B。也可以取而代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爪的嵌合而将前端外筒部110A安装于主体外筒部110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螺纹结合而将前端外筒部110A安装于主体外筒部110B。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力机100、400、500的校正中,通过手动方式更新了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载荷检测校正值的数值,但也可以自动地对载荷检测装置160进行校正。例如,可以构成为: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与控制部180电连接,将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输出值输入至控制部180,由控制部180根据该值而自动地设定针对载荷检测装置160的载荷检测校正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载荷检测校正值存储装置178中记录的校正值进行改写,使得载荷检测装置160的检测载荷的值与校正用测力传感器302的检测载荷的值相同,但也可以将校正值例如作成与压缩拉伸的各载荷相应的值组即表(表数据)来使用,或者作成基于函数的修正曲线来使用。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等。

Claims (7)

1.一种电动压力机,其中,
所述电动压力机具备:
外筒,其形成为筒状;
压头,其在所述外筒的内部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延伸,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沿该轴向进行直线运动,并且构成为校正用测力传感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其前端部;
载荷检测部,其配置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对施加于所述压头的轴向上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及
前端外筒部,其构成所述外筒的前端部,且在内部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构成为能够对固定于所述压头的所述校正用测力传感器进行收纳,
在所述收纳部,在所述压头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力机,其中,
所述外筒具有:主体外筒部,其对所述压头进行收纳;以及所述前端外筒部,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外筒部的前端侧,
所述前端外筒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主体外筒部能够拆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压力机,其中,
所述对置面的一方形成于所述前端外筒部,所述对置面的另一方形成于所述主体外筒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压力机,其中,
一对所述对置面形成于所述前端外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力机,其中,
在所述前端外筒部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将所述收纳部和所述前端外筒部的外部连通,所述连通孔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力机,其中,
在一对所述对置面安装有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力机,其中,
一对所述对置面由弹性体构成。
CN201710536249.8A 2016-12-09 2017-07-04 电动压力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15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9073 2016-12-09
JP2016239073A JP6786371B2 (ja) 2016-12-09 2016-12-09 電動プレ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5266A CN108215266A (zh) 2018-06-29
CN108215266B true CN108215266B (zh) 2019-10-25

Family

ID=6263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624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15266B (zh) 2016-12-09 2017-07-04 电动压力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86371B2 (zh)
KR (1) KR101939082B1 (zh)
CN (1) CN1082152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7268B2 (ja) * 2018-09-07 2022-07-07 株式会社ジャノメ プレス装置、端末装置、ボールねじ推定寿命算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56529B2 (ja) * 2018-11-27 2022-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状態検査装置、固定状態検査方法及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7275989B2 (ja) * 2019-08-13 2023-05-1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負荷荷重検出ユニット
JP7151671B2 (ja) * 2019-09-06 2022-10-12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シリンダシステム及び電動シリンダの異常検出方法
JP7156228B2 (ja) * 2019-09-30 2022-10-1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シリンダシステム
JP7126734B2 (ja) * 2020-01-17 2022-08-29 第一電通株式会社 プレス装置
JP7516131B2 (ja) 2020-06-26 2024-07-16 株式会社ジャノメ プレス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009A (zh) * 2008-05-27 2011-05-04 伊顿公司 用于压力传感器误差的检测和补偿的方法及设备
CN103314237A (zh) * 2011-01-13 2013-09-1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缸系统
CN204730982U (zh) * 2015-06-18 2015-10-28 河北高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器调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5073B2 (en) * 2002-10-16 2005-10-18 Alcon, Inc. Pressure sensing in surgical console
KR101402138B1 (ko) * 2012-12-13 2014-06-03 주식회사 현대기전 전동 프레스 장치
JP5940041B2 (ja) 2013-11-07 2016-06-2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の校正装置及びタイヤ試験機の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009A (zh) * 2008-05-27 2011-05-04 伊顿公司 用于压力传感器误差的检测和补偿的方法及设备
CN103314237A (zh) * 2011-01-13 2013-09-1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缸系统
CN204730982U (zh) * 2015-06-18 2015-10-28 河北高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器调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6371B2 (ja) 2020-11-18
CN108215266A (zh) 2018-06-29
KR20180066809A (ko) 2018-06-19
KR101939082B1 (ko) 2019-01-16
JP2018094567A (ja)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5266B (zh) 电动压力机
US11731733B2 (en) Electromechanical derailleur
US7584678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having load sensing thrust augmentation mechanism
EP2127812B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load torque on electric motor
CN103934723A (zh) 一种滚珠丝杠预紧力和预拉伸量可控调节和测量装置
CN103129603A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EP2138253A1 (en) Spindle unit of machine tool
AU2010364000B2 (en) Drive unit for a power operated tool
CN106995002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器
EP4289573A3 (en) Robotic surgical assemblies and adapter assemblies thereof
US10197146B2 (en) Reducer module with real-time torque sensing
JP2014125113A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528232B2 (ja) 電動回転工具のねじ締め状態検出装置及びそのトルク調整方法並びにその使用によるねじ締め制御方法
JP6125342B2 (ja) 締付装置
CN104551837A (zh) 一种预拉伸力可控的滚珠丝杠轴向预紧装置
US20060027040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ear device
CN106181995A (zh) 力/位可控式柔性驱动器
CN214793575U (zh) 螺栓锁固作业用的螺栓夹紧力传感器
US20220219249A1 (en) Power drill and force transducer for such a drill
JPH10228317A (ja) 位置決め装置
US10987843B2 (en) Pressure sensor for a metal or plastics processing tool
CN103551677B (zh) 一种对辊齿轮齿形对键槽工装
US20220274232A1 (en) Screw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detection means
CN111283604A (zh) 电动起子的扭力控制装置
KR200492689Y1 (ko) 전동드라이버의 토크 제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nake eye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