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0884A -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30884A CN108130884A CN201711451456.XA CN201711451456A CN108130884A CN 108130884 A CN108130884 A CN 108130884A CN 201711451456 A CN201711451456 A CN 201711451456A CN 108130884 A CN108130884 A CN 1081308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 layer
- landscape
- tailings
- rock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包括由下至上的旱溪结构依次为:基层、碎石层、粗粒尾矿砂层、细粒尾矿砂层、卵形废石层、景观废石层、植被层;所述碎石层、卵形废石层、景观废石层是通过对废石进行拣选、破碎、分级处理制得;所述粗粒尾矿砂层、细粒尾矿砂层是通过对尾矿的分级处理制得。本发明对尾矿废石进行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尾矿废石大量堆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污染,降低了景观材料的成本;同时,打造成的旱溪景观对雨水具有沉淀、过滤、渗透、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丰富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旱季雨季两用的溪道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矿废石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旱溪是一种无水的、人工仿造的溪床景观,目前的景观设计中,大都青睐于有溪流、池塘、喷泉等有水景观,实际上对于有水景观的维护和使用成本都很高,尤其到了非雨季,这些水景的景观效果更难以维持,景观价值相对较低。旱溪景观在雨季时可进行雨水收集,并起到对雨水的沉淀、过滤、渗透、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非雨季时与溪床两侧的耐湿草本植物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旱溪景观的构造简单,成本低,适合在干旱地区景观设计中使用。
随着我国矿山资源的不断开采,伴随而生的尾矿废石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些堆存的尾矿废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着周边的空气、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甚至影响到了人类的健康,而且这些尾矿废石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并存在安全隐患。尽管尾矿废石的利用率正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但将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在景观建设,尤其在旱溪景观中的方法,目前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通过对废弃的尾矿废石进行处理,并将其利用在旱溪景观的层状结构中,不仅解决了尾矿废石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同时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生态环保的景观建设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旱溪景观由下至上的依次为:基层、碎石层、粗粒尾矿砂层、细粒尾矿砂层、卵形废石层、景观废石层、植被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1)根据设计的旱溪尺寸和造型,在设计地块上进行定点放样和开挖,再对挖掘后的土壤表面进行素土夯实,作为基层。
(2)将废石进行拣选、破碎、分级处理,并按不同粒级筛选归类,得到-30mm 废石、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景观废石;
(3)将尾矿通过滚筒筛进行分级,得到+0.5mm粗粒尾矿砂和-0.5mm细粒尾矿砂;
(4)将步骤(2)得到的-30mm废石铺设在步骤(1)基层上,作为碎石层;
(5)将步骤(3)得到的+0.5mm粗粒尾矿砂铺设在步骤(4)碎石层上,作为粗粒尾矿砂层;
(6)将步骤(3)得到的-0.5mm细粒尾矿砂铺设在步骤(5)粗粒尾矿砂层上,作为细粒尾矿砂层;
(7)将步骤(2)得到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先后散状铺设在步骤(6) 细粒尾矿砂层上,先整体铺设粗粒卵形废石,再将细粒卵形废石在粗粒卵形废石上松散布置,作为卵形废石层;
(8)将步骤(2)得到的景观废石铺设在步骤(7)卵形废石层上,布置在溪道的两侧,作为景观废石层;
(9)将耐湿性植被沿着溪道两侧,结合溪道线的形态和景观废石的布局进行合理栽植,作为植被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30mm废石、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景观废石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a.将废石进行人工拣选,得到300-600mm废石、-300mm废石;
b.将步骤a 300-600mm废石进行人工整形,得到景观废石;
c.将步骤a-300mm废石送入圆锥破碎机进行破碎;
d.将步骤c破碎后的废石送入双层振动筛进行分级,得到-50mm废石、50-100mm 废石、+100mm废石;
e.将步骤d+100mm废石再次送入圆锥破碎机进行再破碎;
f.将步骤d 50-100mm废石送入整形机进行整形,得到粗粒卵形废石;
g.将步骤d-50mm废石送入滚筒筛进行分级,得到-30mm废石、+30mm废石;
h.将步骤g+30mm废石送入整形机进行整形,得到细粒卵形废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的人工整形,包括对300-600mm废石的轮廓整形、以及对其表面纹理、质感、色泽的修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碎石层厚度为15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粗粒尾矿砂层厚度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细粒尾矿砂层厚度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卵形废石层厚度为10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9)植被层中的植被选择根系发达,耐砂质土壤,耐旱且短时耐淹(24~48小时)的草本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对尾矿和废石进行分级处理并利用在旱溪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对尾矿废石进行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尾矿废石大量堆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污染,同时降低了景观材料的成本;另一方面,打造成的旱溪景观对雨水具有沉淀、过滤、渗透、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丰富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旱季雨季两用的溪道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一种旱溪景观结构由下至上的依次为:基层、碎石层、粗粒尾矿砂层、细粒尾矿砂层、卵形废石层、景观废石层、植被层。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的旱溪尺寸和造型,在设计地块上进行定点放样和开挖,再对挖掘后的土壤表面进行素土夯实,作为基层;
(2)将废石进行人工拣选,得到300-600mm废石、-300mm废石,将300-600mm 废石进行人工整形,得到景观废石;将-300mm废石送入圆锥破碎机进行破碎,将破碎后的废石送入双层振动筛进行分级,得到-50mm废石、50-100mm废石、 +100mm废石;将+100mm废石再次送入圆锥破碎机进行再破碎,将50-100mm 废石送入整形机进行整形,得到粗粒卵形废石,将-50mm废石送入滚筒筛进行分级,得到-30mm废石、+30mm废石,将+30mm废石送入整形机进行整形,得到细粒卵形废石;
(3)将尾矿通过滚筒筛进行分级,得到+0.5mm粗粒尾矿砂和-0.5mm细粒尾矿砂;
(4)将步骤(2)得到的-30mm废石铺设在步骤(1)基层上,平整、压实表层,作为碎石层;
(5)将步骤(3)得到的+0.5mm粗粒尾矿砂铺设在步骤(4)碎石层上,平整、压实表层,作为粗粒尾矿砂层;
(6)将步骤(3)得到的-0.5mm细粒尾矿砂铺设在步骤(5)粗粒尾矿砂层上,平整、压实表层,作为细粒尾矿砂层;
(7)将步骤(2)得到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先后散状铺设在步骤(6) 细粒尾矿砂层上,作为卵形废石层;
(8)将步骤(2)得到的景观废石铺设在步骤(7)卵形废石层上,布置在溪道的两侧,作为景观废石层;
(9)将耐湿性植被沿着溪道两侧,结合溪道线的形态和景观废石的布局进行合理栽植,作为植被层。
(10)旱溪景观由下至上的依次为:基层、碎石层、粗粒尾矿砂层、细粒尾矿砂层、卵形废石层、景观废石层、植被层。
本实施方法制得的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30mm废石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旱溪景观由下至上的依次为:基层、碎石层、粗粒尾矿砂层、细粒尾矿砂层、卵形废石层、景观废石层、植被层。
2.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的旱溪尺寸和造型,在设计地块上进行定点放样和开挖,再对挖掘后的土壤表面进行素土夯实,作为基层;
(2)将废石进行拣选、破碎、分级处理,并按不同粒级筛选归类,得到-30mm废石、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景观废石;
(3)将尾矿通过滚筒筛进行分级,得到+0.5mm粗粒尾矿砂和-0.5mm细粒尾矿砂;
(4)将步骤(2)得到的-30mm废石铺设在步骤(1)基层上,作为碎石层;
(5)将步骤(3)得到的+0.5mm粗粒尾矿砂铺设在步骤(4)碎石层上,作为粗粒尾矿砂层;
(6)将步骤(3)得到的-0.5mm细粒尾矿砂铺设在步骤(5)粗粒尾矿砂层上,作为细粒尾矿砂层;
(7)将步骤(2)得到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先后散状铺设在步骤(6)细粒尾矿砂层上,先整体铺设粗粒卵形废石,再将细粒卵形废石在粗粒卵形废石上松散布置,作为卵形废石层;
(8)将步骤(2)得到的景观废石铺设在步骤(7)卵形废石层上,布置在溪道的两侧,作为景观废石层;
(9)将耐湿性植被沿着溪道两侧,结合溪道线的形态和景观废石的布局进行合理栽植,作为植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0mm废石、粗粒卵形废石、细粒卵形废石、景观废石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a.将废石进行人工拣选,得到300-600mm废石、-300mm废石;
b.将步骤a 300-600mm废石进行人工整形,得到景观废石;
c.将步骤a -300mm废石送入圆锥破碎机进行破碎;
d.将步骤c破碎后的废石送入双层振动筛进行分级,得到-50 mm废石、50-100mm废石、+100 mm废石;
e.将步骤d +100 mm废石再次送入圆锥破碎机进行再破碎;
f.将步骤d 50-100mm废石送入整形机进行整形,得到粗粒卵形废石;
g.将步骤d -50mm废石送入滚筒筛进行分级,得到-30 mm废石、+30mm废石;
h.将步骤g +30 mm废石送入整形机进行整形,得到细粒卵形废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人工整形,包括对300-600mm废石的轮廓整形、以及对其表面纹理、质感、色泽的修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碎石层厚度为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粗粒尾矿砂层厚度为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细粒尾矿砂层厚度为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卵形废石层厚度为100 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植被层中的植被选择根系发达,耐砂质土壤,耐旱且短时耐淹(24~48小时)的草本植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51456.XA CN108130884B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51456.XA CN108130884B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30884A true CN108130884A (zh) | 2018-06-08 |
CN108130884B CN108130884B (zh) | 2019-08-20 |
Family
ID=62393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51456.XA Active CN108130884B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30884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15185A (ko) * | 2000-08-21 | 2002-02-27 | 허 태 학 | 가로수의 생육여건개선용 식수대(植樹帶) 시공방법 |
CN205100360U (zh) * | 2015-11-04 | 2016-03-23 | 东南大学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
CN105642642A (zh) * | 2016-01-27 | 2016-06-0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含硫化物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填场的复合封盖结构 |
CN205999130U (zh) * | 2016-07-12 | 2017-03-08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土地处理装置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11451456.XA patent/CN1081308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15185A (ko) * | 2000-08-21 | 2002-02-27 | 허 태 학 | 가로수의 생육여건개선용 식수대(植樹帶) 시공방법 |
CN205100360U (zh) * | 2015-11-04 | 2016-03-23 | 东南大学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
CN105642642A (zh) * | 2016-01-27 | 2016-06-0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含硫化物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填场的复合封盖结构 |
CN205999130U (zh) * | 2016-07-12 | 2017-03-08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土地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30884B (zh) | 201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04171B (zh) | 一种可替代天然砂的机制砂制备方法 | |
CN207025526U (zh) | 一种废石机制砂生产系统 | |
JP5766110B2 (ja) | 改質土の製造方法 | |
CN109678378A (zh) |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及所得再生骨料的应用 | |
CN107243494A (zh) | 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砂的方法 | |
CN103359965A (zh) | 建筑垃圾生产制砖用砂的方法 | |
CN109265032A (zh) | 一种利用采石场选矿废渣制备机制砂的方法 | |
CN206613840U (zh) | 一种人工类卵石的制备系统 | |
CN111727797A (zh) | 一种干旱荒漠区砂铁矿山迹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8014902A (zh) | 一种采石场废弃渣土资源化利用方法 | |
Song et al. | An ecological remediation model combining optimal substrate amelioration and native hyperaccumulator colonization in non-ferrous metal tailings pond | |
CN102775084B (zh) | 一种粉煤灰、钢渣和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方法 | |
CN103553471A (zh) | 一种废弃混凝土制透水砖的方法及该透水砖的铺设方法 | |
CN103979889B (zh) | 一种利用黄河淤沙和建筑渣土制备河道岸基根石的方法 | |
CN108395128B (zh) | 城市建筑垃圾全循环的回收利用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机制砂、混凝土及其砌块 | |
CN109053084A (zh) | 一种利用废弃玻璃制备煤矿膏体充填材料的方法 | |
CN108990458B (zh) | 大规模处置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并治理石漠化的方法 | |
CN108130884B (zh) | 一种利用尾矿废石做旱溪景观的方法 | |
Dod et al. | Extraction of sand from the complex matrix of coal mining dump waste: A sustainable approach in Indian context | |
CN112534984B (zh) | 将软黏土改良为种植土的方法 | |
CN113171865A (zh) | 一种高品质机制砂的制备方法 | |
Ye | Research progress on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land in coal mine area | |
CN105130650B (zh) | 矿山固体废弃物种植混合土及其配制方法 | |
CN212865502U (zh) | 一种砖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人行步道系统 | |
CN102795882B (zh) | 一种矿坑回填粉煤灰、钢渣和煤矸石造浇注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