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5238B - 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 Google Patents
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05238B CN108005238B CN201711176084.4A CN201711176084A CN108005238B CN 108005238 B CN108005238 B CN 108005238B CN 201711176084 A CN201711176084 A CN 201711176084A CN 108005238 B CN108005238 B CN 1080052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ar tie
- tie beam
- joint part
- structure joint
- sealing techniq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E04B1/6801—Filling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E04B1/6806—Waterstop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E04B2001/6818—Joints with swell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准备阶段,在进行圈梁钢筋绑扎时,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预留孔,并进行圈梁浇筑;圈梁处理,先对圈梁上下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在圈梁上下表面凿凹槽,最后在凹槽内设置膨胀止水条;施工过程,待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一定距离时,通过预留孔继续浇筑,直到预留孔内的混凝土高出圈梁下表面,静置一段时间后对低于圈梁下表面的混凝土进行补充,从而完成此次浇筑。本发明提供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是在不改变圈梁结构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工艺改变,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圈梁与主体结构接茬处的止水施工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返工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地下结构施工中需要进行加固措施,圈梁成为加固措施的一个重要选择。然而,在圈梁施工完成后的结构施工过程中,圈梁与结构施工主体之间接茬的止问题成为施工的难点,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旨在解决现有建筑施工过程中圈梁与主体结构接茬处的止水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准备阶段,在进行圈梁钢筋绑扎时,通过钢筋绑扎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预留孔,并在不影响圈梁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圈梁;圈梁处理,先对圈梁上下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在圈梁下表面的预留孔两侧和圈梁上表面分别凿凹槽,最后在所述凹槽内设置膨胀止水条;施工过程,待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一定距离时,封好主体外面,通过所述预留孔继续进行浇筑,直到预留孔内的混凝土高出圈梁下表面一定高度,静置一段时间后对低于圈梁下表面的混凝土进行补充,从而完成此次浇筑。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准备阶段中,所述预留孔设置在所述圈梁的中心部位。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准备阶段中,相邻两所述预留孔的间距为500mm。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准备阶段中,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200mm-250mm。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圈梁的长度一致,宽度为20mm,深度为20mm。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膨胀止水带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膨胀止水带粘贴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膨胀止水带通过钢钉固定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施工过程中,待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500mm时,封好主体外面。
进一步地,上述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中,在上述施工过程中,通过所述预留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的混凝土为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通过在圈梁上下表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膨胀止水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圈梁与主体结构接茬处的止水施工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返工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施工质量。
尤其是,本发明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是在不改变圈梁结构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工艺改变,进一步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圈梁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圈梁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圈梁;2为预留孔;3为凹槽;L为相邻预留孔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的包括:准备阶段、圈梁处理、施工过程。
准备阶段,在进行圈梁钢筋绑扎时,通过钢筋绑扎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预留孔,并在不影响圈梁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圈梁。
具体而言,在圈梁钢筋绑扎施工进行时,在圈梁中心部位的中轴线上预留若干数量直径为200mm~250mm的预留孔,预留孔贯穿于圈梁的上下表面,以便后续过程中通过预留孔对混凝土继续进行浇筑,相邻两个预留孔之间的间距500mm,然后进行圈梁的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圈梁的过程中要保证圈梁整体结构不改变。
圈梁处理,先对圈梁上下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在圈梁下表面的预留孔两侧和圈梁上表面分别凿凹槽,最后在所述凹槽内设置膨胀止水条。
具体而言,待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已浇筑好的圈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保证圈梁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施工主体之间充分的、紧密的接触。然后,分别对圈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进行凿槽处理,其中,在圈梁上表面凿一条20mm宽20mm深的凹槽,在圈梁下表面凿两条20mm宽20mm深的凹槽,圈梁下表面的两条凹槽分别凿预留孔的两侧。最后,在圈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凹槽内设置膨胀止水带,膨胀止水带可开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凹槽内,也可以通过钢钉钉在凹槽内,只要能够保证止水带能够固定在上下表面的暗槽内即可。
施工过程,待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一定距离时,封好主体外面,通过所述预留孔继续进行浇筑,直到预留孔内的混凝土高出圈梁下表面一定高度,静置一段时间后对低于圈梁下表面的混凝土进行补充,从而完成此次浇筑。
具体而言,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浇筑的过程中,先对主体结构与圈梁接触的一面进行洒水湿润,等到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距离500mm的距离时,再封好主体结构的表面;然后,使用高一个标号的细石混凝土继续施工,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预留孔将混凝土输送到圈梁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并进行浇筑,同时一边浇筑一边振捣,直到预留孔内的混凝土高度高出圈梁的下表面,完成浇筑;最后静止一段时间后对低于圈梁下表面的混凝土进行补充,从而完成此次浇筑。
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圈梁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在圈梁的上表面中心轴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预留孔,预留孔的直径为200mm~250mm,相邻两个预留孔之间的距离为500mm。同时,在圈梁上表面还设置有一条用于固定膨胀止水带的凹槽,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为20mm。
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圈梁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在圈梁的下表面中心轴线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预留孔,与圈梁上表面的贯穿,其直径与圈梁上表面的预留孔的直径相对应,相邻两个预留孔之间的距离为500mm。同时,在圈梁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膨胀止水带的凹槽,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为20mm。凹槽的设置位置在预留孔的两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阶段,在进行圈梁钢筋绑扎时,通过钢筋绑扎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预留孔,并在不影响圈梁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圈梁;
圈梁处理,先对圈梁上下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在圈梁下表面的预留孔两侧和圈梁上表面分别凿凹槽,最后在所述凹槽内设置膨胀止水条;
施工过程,待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一定距离时,封好主体外面,通过所述预留孔继续进行浇筑,直到预留孔内的混凝土高出圈梁下表面一定高度,静置一段时间后对低于圈梁下表面的混凝土进行补充,从而完成此次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准备阶段中,所述预留孔设置在所述圈梁的中心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准备阶段中,相邻两所述预留孔的间距为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准备阶段中,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200mm-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圈梁的长度一致,宽度为20mm,深度为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膨胀止水带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膨胀止水带粘贴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圈梁处理过程中,所述膨胀止水带通过钢钉固定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施工过程中,待主体结构浇筑到距离圈梁下表面500mm时,封好主体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施工过程中,通过所述预留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的混凝土为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76084.4A CN108005238B (zh) | 2017-11-22 | 2017-11-22 | 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76084.4A CN108005238B (zh) | 2017-11-22 | 2017-11-22 | 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05238A CN108005238A (zh) | 2018-05-08 |
CN108005238B true CN108005238B (zh) | 2019-09-17 |
Family
ID=6205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76084.4A Active CN108005238B (zh) | 2017-11-22 | 2017-11-22 | 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05238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8790A (zh) * | 2008-05-27 | 2008-11-05 | 葛加君 | 橡胶止水带u锚施工方法 |
JP4581710B2 (ja) * | 2005-01-28 | 2010-11-17 |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 免震住宅の外壁部における縁切構造 |
CN204059417U (zh) * | 2014-07-07 | 2014-12-31 |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全逆法墙梁抗渗节点结构 |
CN105780939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后装式可更换主动压力密封止水带及施工方法 |
-
2017
- 2017-11-22 CN CN201711176084.4A patent/CN1080052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1710B2 (ja) * | 2005-01-28 | 2010-11-17 |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 免震住宅の外壁部における縁切構造 |
CN101298790A (zh) * | 2008-05-27 | 2008-11-05 | 葛加君 | 橡胶止水带u锚施工方法 |
CN204059417U (zh) * | 2014-07-07 | 2014-12-31 |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全逆法墙梁抗渗节点结构 |
CN105780939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后装式可更换主动压力密封止水带及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05238A (zh) | 2018-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59462B (zh) | 一种适用于狭窄施工场地的预制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617083A (zh) | 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密实度实时智能监控报警施工方法 | |
CN110080308A (zh) | 一种新型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313455A (zh) | 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08005238B (zh) | 圈梁与结构接茬处的止水工艺 | |
CN105951891A (zh) | 带有凸起和增强纤维的混凝土工程变形缝垂直止水型腔模 | |
CN208777469U (zh) | 构件拼接防水结构 | |
CN110295552A (zh) | 一种门式装配式箱涵及施工方法 | |
CN208604640U (zh) | 一种外墙后浇带快速建造结构 | |
CN106245765B (zh) | 注浆连接钢管装置结构及连接方法 | |
CN105908776B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涵洞的分段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752529U (zh) | 新旧混凝土搭接接口防水结构 | |
CN205804636U (zh) | 一种地下室防水叠合墙体 | |
CN108266206A (zh) | 一种暗挖隧道波纹钢板-混泥土复合衬砌结构 | |
CN207989040U (zh) | 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 | |
CN203452101U (zh) | 多层地下室用外墙后浇带封闭装置 | |
CN207277370U (zh) | 现浇与预制结合的单仓综合管廊节点 | |
CN207513608U (zh) | 一种隧道施工缝结构 | |
CN209243781U (zh) | 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主体施工缝及后浇带的防水结构 | |
CN104727835B (zh) | 一种隧道衬砌接缝处渗漏水止水装置以及止水处理方法 | |
CN107119808A (zh) | 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178375U (zh) | 一种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的楔块式密封装置 | |
CN207740015U (zh) | 一种暗挖隧道波纹钢板-混泥土复合衬砌结构 | |
CN207537974U (zh) | 一种工程表层止水模板结构 | |
CN206941658U (zh) | 混凝土伸缩缝双止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