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6157B - 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06157B CN107806157B CN201710918799.6A CN201710918799A CN107806157B CN 107806157 B CN107806157 B CN 107806157B CN 201710918799 A CN201710918799 A CN 201710918799A CN 107806157 B CN107806157 B CN 1078061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acility
- rainwater
- diversion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6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885 magnetic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89 flocc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6615 floc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1—Dedicated additional structures, interposed or parallel to the sewer syst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管网控制系统适用于没有污水干管的单元区域,所述单元区域的划分是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或雨污污染程度相同或相近属性划分的包括构筑物的土地区域,所述构筑物为城中村、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对没有污水干管的城中村的现有排水管网系统的改造。本发明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只需在市政道路有限的区域内建造水处理系统和一体化净水系统即可实现对各个区域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的进行精确控制,以达到高效处理雨污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主要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就近排入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国内外很多老城市几乎都采用这种方式。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与传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市政合流干管与污水处理厂之间设置有截流井。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工作时,居民排出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口收集的雨水都通过合流管道进入市政合流干管,市政道路沿线的雨水口收集的雨水也都进入市政合流干管。晴天时,所有污水都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降雨时,污水和降雨初期的雨水也会被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但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也增加,当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会有部分混合污水溢流而直接进入自然水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元区域内没有污水干管,无法实现污水和/或初期雨水的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其包括,
雨水干管、一个或多个单元区域、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处理设施;
每个单元区域内设置有雨污管道;所述雨污管道的出口设置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设置与一体化处理设施入口相连的第一污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二雨水排放管道;
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设置有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三雨水排放管道。
根据本发明,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或缓冲廊道、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入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二个出水口,即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还优选地,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三个出水口,记为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至少两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中的至少两处相连。
优选地,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优选地,所述分流井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一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三水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相连。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根据本发明,所述管网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所述水利开关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调蓄设施内。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内,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中的水利开关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相连。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蓄设施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相连。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一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另一个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时,所述调蓄设施的另一个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井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所述调蓄设施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干管与自然水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预处理系统,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设置在雨水干管上,或与雨水干管并接设置;当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并接设置时,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进水端与雨水干管连通,其排水端与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所述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入口不低于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出口,并在所述入口的下游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或者,
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所述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入口低于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出口。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雨水过滤器、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雨水分离器、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磁分离装置、介质过滤器、在线处理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截流装置和/或流量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与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圆筒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依次相连,位于所述渗透池内的水渗透至地下。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与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截流井和弃流井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选自固定堰或水利开关。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干管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当雨水干管上设置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时,相邻的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之间的距离为0.2-1公里。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分别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
根据本发明,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
根据本发明,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优选为0.01-0.3平方公里。
根据本发明,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中村、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城中村。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污管路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排水管和雨水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第一在线水处理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所述在线水处理系统以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安装在雨污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以并联的方式安装在雨水干管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根据单元区域内的面积或单元区域外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根据单元区域内的面积或单元区域外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
根据本发明,所述水处理系统可以设置于单元区域内或是单元区域外。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可以设置于单元区域内或是单元区域外。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选自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蓄设施选自调蓄池、调蓄箱涵和深隧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所述在线处理设施选自在线雨水处理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絮凝池、沉沙池、通过池和一体化处理设备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雨水干管、一个或多个单元区域、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处理设施;
每个单元区域内设置有雨污管道;所述雨污管道的出口设置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设置与一体化处理设施入口相连的第一污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二雨水排放管道;
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设置有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三雨水排放管道。
根据本发明,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或缓冲廊道、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入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二个出水口,即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还优选地,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三个出水口,记为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至少两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中的至少两处相连。
优选地,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优选地,所述分流井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一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三水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相连。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根据本发明,所述管网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所述水利开关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调蓄设施内。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内,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中的水利开关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相连。
根据本发明,所述调蓄设施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相连。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一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另一个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时,所述调蓄设施的另一个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
根据本发明,所述分流井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所述调蓄设施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
根据本发明,所述雨水干管与自然水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将生活污水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将流经第一出口的水体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和/或
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紧急泄洪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经第二出口并通过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将雨污管道的生活污水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初期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混合水体导入调蓄设施,再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中;
当导入调蓄设施的混合污水达到调蓄设施的警戒水位时,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部分混合水体导入调蓄设施,再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雨水干管中;余下部分导入在线处理设施,净化后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中后期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混合水体导入在线雨水处理设施,净化后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紧急泄洪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经第二出口并通过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只需在市政道路有限的区域内建造水处理系统和一体化处理设施即可实现对各个区域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的进行精确控制,以达到高效处理雨污的目的。
2)本发明控制系统对无污水干管的区域进行控制,避免合流制管道雨污不能有效分离,或者雨水干管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混入污水的情况,从而达到高效排污及排水的目的,避免自然水体被污染。
3)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可以使用简单的设备,灵活的安装方式实现对于雨污的处理,避免因城市用地紧张,安装雨污处理设施不便的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所述管网控制系统适用于没有污水干管的单元区域,所述单元区域的划分是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或雨污污染程度相同或相近属性划分的包括构筑物的土地区域,所述构筑物为城中村、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构筑物为城中村。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对没有污水干管的城中村的现有排水管网系统的改造,通过水处理系统和一体化处理设施的设置完全替代了污水干管和无数处理厂,利用较少的土地面积时间最大的资源合理分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单元区域;2-调蓄设施;3-在线处理设施;4-一体化处理设施;5-雨污管道;6-第一雨水排放管道;7-第二雨水排放管道;8-第三雨水排放管道;9-第一污水排放管道;10-雨水预处理系统;11-自然水体;12-雨水干管;13-分流井或缓冲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并非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其包括,
雨水干管12、一个或多个单元区域1、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处理设施4;
每个单元区域内设置有雨污管道5;所述雨污管道5的出口设置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设置与一体化处理设施4入口相连的第一污水排放管道9,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12相连的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12相连的第二雨水排放管道7;
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设置有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三雨水排放管道8;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优选为0.01-0.3平方公里。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中村、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城中村。
其中,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调蓄设施2和在线处理设施3;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包括二个出水口,即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5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2的入口相连;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2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2的入口的过水量。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处开设沟槽。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7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另一个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排水管网控制系统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将生活污水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将流经第一出口的水体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和/或
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紧急泄洪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经第二出口并通过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其包括,
雨水干管12、一个或多个单元区域1、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处理设施4;每个单元区域内设置有雨污管道5;所述雨污管道5的出口设置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设置与一体化处理设施4入口相连的第一污水排放管道9,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12相连的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12相连的第二雨水排放管道7;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设置有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三雨水排放管道8。
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优选为0.01-0.3平方公里。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中村、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城中村。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调蓄设施2和在线处理设施3;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包括三个出水口,记为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5相连;
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一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2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三水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3的入口相连;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6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2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2的入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13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3的入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3的入口的过水量。
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7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9与一体化处理设施4相连。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排水管网控制系统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将雨污管道的生活污水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初期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混合水体导入调蓄设施,再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中;
当导入调蓄设施的混合污水达到调蓄设施的警戒水位时,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部分混合水体导入调蓄设施,再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雨水干管中;余下部分导入在线处理设施,净化后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中后期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混合水体导入在线雨水处理设施,净化后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紧急泄洪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经第二出口并通过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管网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所述水利开关的开度。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第二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调蓄设施内。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内,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中的水利开关上。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分流井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所述调蓄设施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可以串联或并联多个。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干管与自然水体连通。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预处理系统,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设置在雨水干管上,或与雨水干管并接设置;当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并接设置时,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进水端与雨水干管连通,其排水端与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连通;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所述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入口不低于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出口,并在所述入口的下游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或者,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所述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入口低于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出口。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雨水过滤器、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雨水分离器、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磁分离装置、介质过滤器、在线处理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截流装置和/或流量控制装置。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与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圆筒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依次相连,位于所述渗透池内的水渗透至地下。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与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截流井和弃流井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截流装置选自固定堰或水利开关。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水干管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1-2中,当雨水干管上设置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时,相邻的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之间的距离为0.2-1公里。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分别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优选为0.01-0.3平方公里。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中村、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城中村。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雨污管路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排水管和雨水管连通。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第一在线水处理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所述在线水处理系统以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安装在雨污管路上;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以并联的方式安装在雨水干管上。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根据单元区域内的面积或单元区域外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根据单元区域内的面积或单元区域外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水处理系统可以设置于单元区域内或是单元区域外;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可以设置于单元区域内或是单元区域外。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选自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调蓄设施选自调蓄池、调蓄箱涵和深隧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1-2中,所述在线处理设施选自在线雨水处理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絮凝池、沉沙池、通过池和一体化处理设备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4)
1.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其包括,
雨水干管、一个或多个单元区域、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处理设施;
每个单元区域内设置有雨污管道;所述雨污管道的出口设置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设置与一体化处理设施入口相连的第一污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二雨水排放管道;
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设置有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三雨水排放管道;
所述雨水干管与自然水体连通;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或缓冲廊道、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
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相连;
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入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二个出水口,即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或者,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三个出水口,记为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一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三水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相连;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设施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一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另一个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时,所述调蓄设施的另一个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水利开关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和监测时间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选自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或液位开关,所述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选自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或电导率仪,所述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选自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所述监测雨量的装置选自雨量计,所述监测时间的装置选自计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其中,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
和/或,所述第二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调蓄设施内,其中,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内,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中的水利开关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串联或并联多个;和/或,所述调蓄设施串联或并联多个;和/或,所述在线处理设施串联或并联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预处理系统,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设置在雨水干管上,或与雨水干管并接设置;当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并接设置时,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进水端与雨水干管连通,其排水端与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所述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入口不低于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出口,并在所述入口的下游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或者,
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与所述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入口低于雨水预处理系统与雨水干管连通处的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雨水过滤器、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雨水分离器、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磁分离装置、介质过滤器、在线处理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截流装置和/或流量控制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与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圆筒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流量控制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依次相连,位于所述渗透池内的水渗透至地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施、截流装置、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所述分流设施设置在所述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设施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设施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前侧,分流设施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设施后侧;
所述分流设施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前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设施的第二出水口与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设施后侧的所述雨水干管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截流井和弃流井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截流装置选自固定堰或水利开关。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干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雨水干管上设置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时,相邻的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之间的距离为0.2-1公里。
2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三水利开关分别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水利开关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
2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
和/或,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居民小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中村、医院、商场或其他可能产生大量污水的单元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和/或,所述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城中村。
27.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污管道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排水管和雨水管连通。
2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将所述水处理系统以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安装在雨污管道上。
2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将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以并联的方式安装在雨水干管上。
3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的数量根据单元区域内的面积或单元区域外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
3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的数量根据单元区域内的面积或单元区域外的面积大小进行划分。
3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设置于单元区域内或是单元区域外。
3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设置于单元区域内或是单元区域外。
3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选自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3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设施选自调蓄池、调蓄箱涵和深隧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和/或,所述在线处理设施选自在线雨水处理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絮凝池、沉沙池、通过池和一体化处理设备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6.一种控制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雨水干管、一个或多个单元区域、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处理设施;
每个单元区域内设置有雨污管道;所述雨污管道的出口设置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设置与一体化处理设施入口相连的第一污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所述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出口设置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二雨水排放管道;
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出口端设置有与雨水干管相连的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所述雨水干管与自然水体连通;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或缓冲廊道、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
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相连;
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入水口和至少两个出水口。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二个出水口,即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或者,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包括三个出水口,记为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至少两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中的至少两处相连。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一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的第三水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相连。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的过水量。
45.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一雨水排放管道处开设沟槽;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二出水口或调蓄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和/或,在靠近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第三出水口或在线处理设施的入口处开设沟槽。
46.根据权利要求36-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水利开关的开度。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和监测时间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选自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或液位开关,所述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选自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或电导率仪,所述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选自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所述监测雨量的装置选自雨量计,所述监测时间的装置选自计时器。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其中,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内或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外;
和/或,所述第二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调蓄设施内,其中,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内,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调蓄设施中的水利开关上。
5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处理设施的出口与第二雨水排放管道相连,
和/或,所述调蓄设施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相连。
5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入水口与雨污管道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一个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流井或缓冲廊道的另一个水出口与第一雨水排放管道相连时,所述调蓄设施的另一个出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
5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串联或并联多个;和/或,所述调蓄设施串联或并联多个;和/或,所述在线处理设施串联或并联多个。
53.根据权利要求36-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将生活污水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将流经第一出口的水体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和/或
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紧急泄洪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经第二出口并通过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经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出口将雨污管道的生活污水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通过第三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初期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混合水体导入调蓄设施,再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中;
当导入调蓄设施的混合污水达到调蓄设施的警戒水位时,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部分混合水体导入调蓄设施,再通过第一污水排放管道导入一体化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雨水干管中;余下部分导入在线处理设施,净化后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中后期降雨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中的分流井或缓冲廊道将混合水体导入在线雨水处理设施,净化后流经第三出口并通过第二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紧急泄洪时,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混合水体通过雨污管道进入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流经第二出口并通过第一雨水排放管道排放至雨水干管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18799.6A CN107806157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18799.6A CN107806157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06157A CN107806157A (zh) | 2018-03-16 |
CN107806157B true CN107806157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6158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18799.6A Active CN107806157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06157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63121A1 (de) * | 2001-12-20 | 2003-07-17 | Gilbert Willems | Abwassersystem |
JP2005248484A (ja) * | 2004-03-02 | 2005-09-15 | Jfe Engineering Kk | 雨水・下水処理水の送排水システム |
CN203188340U (zh) * | 2013-02-05 | 2013-09-11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截流式综合排水体制下的城市排水系统 |
CN105544697A (zh) * | 2016-02-04 | 2016-05-04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CN105569163A (zh) * | 2016-02-04 | 2016-05-11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
CN205475586U (zh) * | 2016-02-15 | 2016-08-17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
CN106592735A (zh) * | 2016-12-30 | 2017-04-26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分流制与混流制下初期雨水特征明显的分片弃流、调蓄以及在线处理系统 |
CN106978840A (zh) * | 2017-05-10 | 2017-07-25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 |
CN106988401A (zh) * | 2017-05-10 | 2017-07-28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 |
CN207436185U (zh) * | 2017-09-30 | 2018-06-01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10918799.6A patent/CN1078061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63121A1 (de) * | 2001-12-20 | 2003-07-17 | Gilbert Willems | Abwassersystem |
JP2005248484A (ja) * | 2004-03-02 | 2005-09-15 | Jfe Engineering Kk | 雨水・下水処理水の送排水システム |
CN203188340U (zh) * | 2013-02-05 | 2013-09-11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截流式综合排水体制下的城市排水系统 |
CN105544697A (zh) * | 2016-02-04 | 2016-05-04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CN105569163A (zh) * | 2016-02-04 | 2016-05-11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
CN205475586U (zh) * | 2016-02-15 | 2016-08-17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
CN106592735A (zh) * | 2016-12-30 | 2017-04-26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分流制与混流制下初期雨水特征明显的分片弃流、调蓄以及在线处理系统 |
CN106978840A (zh) * | 2017-05-10 | 2017-07-25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 |
CN106988401A (zh) * | 2017-05-10 | 2017-07-28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 |
CN207436185U (zh) * | 2017-09-30 | 2018-06-01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06157A (zh) | 2018-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7345B (zh) |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605006B (zh) | 一种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587580B (zh) | 一种带液动下开式堰门和泵排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806159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7761900A (zh) | 一种带有双翻板闸门的分流井、包括该分流井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207436200U (zh) | 一种带有溢流堰的分流井及包括该分流井的排水系统 | |
CN107761896B (zh) | 一种用于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系统与方法 | |
CN107806156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7806150B (zh) |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完全分流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558568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7806164A (zh) | 一种道路雨水分流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605005A (zh) | 一种带水力止回堰门和泵排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620367B (zh) |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558593B (zh) | 一种包括一进四出式分流井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207436185U (zh) | 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 | |
CN107605003B (zh) |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不完全分流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280260U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
CN107806157B (zh) | 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280275U (zh) | 一种道路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 |
CN207760988U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
CN107806154B (zh) | 一种带有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587579B (zh) | 带有截污管和雨水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806151A (zh) | 一种用于无污水干管的合流制排水管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761003U (zh) | 一种带有调蓄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111364568A (zh) | 一种截污调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 509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Applicant after: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189, Minli North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