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8474A - 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58474A CN107758474A CN201710240035.6A CN201710240035A CN107758474A CN 107758474 A CN107758474 A CN 107758474A CN 201710240035 A CN201710240035 A CN 201710240035A CN 107758474 A CN107758474 A CN 1077584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support
- supporting plate
- pair
- machine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machine room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撑主绳索的支撑梁的小型化的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绳索支撑机构(20)具备一对绳索支撑梁(12B、13)和支撑板(21)。支撑板(21)固定于一对绳索支撑梁(12B、13),并支撑绳头杆(132),该绳头杆(132)在一对绳索支撑梁(12B、13)之间设置于主绳索(130)的端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井道顶部支撑主绳索的端部的电梯及设置于该电梯的绳索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电梯具备轿厢、平衡锤、主绳索、以及曳引机,该主绳索卷挂在设置于轿厢和平衡锤的滑轮上,该曳引机卷绕该主绳索。在主绳索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调整主绳索张力的绳头杆(thimble rod)。并且,主绳索的端部经由绳头杆,被支撑于轿厢升降移动的井道的顶部。
作为以往支撑主绳索端部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容。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即在支撑驱动装置的机梁上设置有各个绳索末端,并且,将各个绳索末端的一端配置在机梁的外侧,在内侧的绳索末端上设置表示弹簧的弹簧长度的指示构件或束缚绳索末端的固定板,并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193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绳头杆配置于由H型钢构成的机梁的下部凸缘部的上表面,因此绳头杆可能干扰机梁的上部凸缘部。并且,为了进行绳头杆的安装作业和调整主绳索张力的作业,必须确保绳头杆上方有空间。结果,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难以实现支撑主绳索的梁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到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撑主绳索的支撑梁的小型化的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电梯是一种具有绳索支撑机构的电梯,该绳索支撑机构在井道的顶部支撑主绳索的轴向的端部。
绳索支撑机构具备一对绳索支撑梁和支撑板。一对支撑梁在井道的顶部隔开间隔设置。支撑板以连接一对绳索支撑梁的方式固定于一对绳索支撑梁。此外,支撑板支撑绳头杆,该绳头杆在一对绳索支撑梁之间设置于主绳索的端部。
此外,本发明的绳索支撑机构在井道的顶部支撑主绳索的轴向的端部。绳索支撑机构使用上述绳索支撑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能够实现支撑主绳索的支撑梁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所述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所述电梯的概略结构图,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所述电梯的曳引机周围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所述电梯的曳引机周围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的T-T线剖面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的S-S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例所述的电梯,参照图1~图6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通用的构件附上相同的标号。
1.电梯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作“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结构进行说明。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电梯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梯1设置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200内的井道110中。电梯1具备:搭载人和货物的轿厢120、主绳索130、平衡锤140、偏导轮150、以及曳引机100。此外,井道110形成于建筑结构物200内,并在其顶部设置有机械室160。在机械室160中设置有曳引机支撑机构10。
曳引机100及偏导轮150被机械室160中设置的曳引机支撑机构10支撑。曳引机100具有:卷挂有主绳索130的绳轮101;转动驱动绳轮101的驱动部102;以及支撑绳轮101和驱动部102的底座部103。另外,关于曳引机支撑机构10、曳引机100及偏导轮150的详细结构,之后进行说明。曳引机100的绳轮101及偏导轮150上卷挂有主绳索130。
轿厢120配置于井道110内。此外,在轿厢120的上端部设置有轿厢侧滑轮121。轿厢侧滑轮121设定为直径L1。同样,在平衡锤140的上端部设置有锤侧滑轮141。轿厢侧滑轮121及锤侧滑轮141配置成其轴向与曳引机100的绳轮101及偏导轮150的轴向正交。
在主绳索130轴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调整主绳索130的张力的绳索调整构件131。并且,主绳索130的两端部经由绳索调整构件131,固定在机械室160中设置的绳索支撑机构20上。另外,以下对于绳索调整构件131及绳索支撑机构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主绳索130从轴向的一端部下降至井道110内的垂直方向下方,在被卷挂在轿厢侧滑轮121上后,卷挂在曳引机100的绳轮101及偏导轮150上。此外,主绳索130被卷挂在曳引机100的绳轮101及偏导轮150上后,卷挂在锤侧滑轮141上。并且,主绳索130被卷挂在锤侧滑轮141上后,轴向的另一端部经由绳索调整构件131,固定在机械室160中设置的绳索支撑机构20上。
由此,曳引机100驱动后,轿厢120及平衡锤140经由主绳索130在井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
2.曳引机支撑机构及绳索支撑机构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3~图6,对于曳引机支撑机构10及绳索支撑机构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曳引机100周围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曳引机100周围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如图3所示的T-T线剖面图,图6是如图5所示的S-S线剖面图。
[曳引机支撑机构]
首先,对于曳引机支撑机构10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曳引机支撑机构10具有搭载于机械室160的地板面161的间隔件11、第1机梁12A、以及第2机梁12B。间隔件11、第1机梁12A、以及第2机梁12B是垂直方向的剖面形状呈H型的所谓H型钢。
间隔件11经由防振构件40,搭载在地板面161上。此外,间隔件11配置为延伸方向与曳引机100的绳轮101的轴向大致平行。通过该间隔件11,调整曳引机100的垂直方向高度。在间隔件11的上部,通过固定螺栓或焊接等固定方法,固定有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
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配置为其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并且与间隔件11的延伸方向正交。此外,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在间隔件11的延伸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
在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的上部,经由防振构件41,安装有曳引机100的底座部103。此外,在曳引机100的底座部103的垂直方向下表面部,设置有支撑构件151及滑轮梁152。并且,支撑构件151及滑轮梁152以偏导轮150可转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撑。偏导轮150配置在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之间。卷挂在绳轮101及偏导轮150上的主绳索130穿过第1机梁12A和第2机梁12B之间。
此外,在被曳引机支撑机构10支撑的曳引机100的垂直方向下方,且在第2机梁12B附近,配置有经由绳索调整构件131支撑主绳索130的绳索支撑机构20。
[绳索调整构件]
此处,对于绳索调整构件131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绳索调整构件131设置于主绳索130轴向的两端部。如图6所示,绳索调整构件131具有:绳头杆132、弹簧构件133、螺母134、第1弹簧座135、以及第2弹簧座136。
绳头杆132呈棒状,并固定于主绳索130的端部。在绳头杆132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纹。该绳头杆132从垂直方向的下侧贯穿下述绳索支撑机构20的贯穿孔21b及辅助侧贯穿孔22d。在绳头杆132从绳索支撑机构20露出的垂直方向的上部,安装有弹簧构件133、螺母134、第1弹簧座135及第2弹簧座136。
第1弹簧座135抵接弹簧构件133的垂直方向的上端部,第2弹簧座136抵接弹簧构件133的垂直方向的下端部。此外,第2弹簧座136搭载在下述绳索支撑机构20的辅助板22的主面部22a的上表面。
螺母134在相比第1弹簧座135更靠近绳头杆132的前端侧,即在垂直方向的上端侧拧紧。并且,通过调整将螺母134拧入绳头杆132的位置,能够设定配置于第1弹簧座135和第2弹簧座136之间的弹簧构件133的伸缩量。由此,可调整主绳索130的张力。此外,对绳头杆132施加的负荷经由弹簧构件133,施加在下述绳索支撑机构20上。
[绳索支撑机构]
下面,对于绳索支撑机构2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绳索支撑机构20具有:第2机梁12B、绳索支撑梁13、2个支撑板21、21、以及2个辅助板22、2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曳引机支撑机构10的第2机梁12B兼作绳索支撑机构20的绳索支撑梁。由此,能够减少设置于井道110顶部的支撑梁的数量。
绳索支撑梁13与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相同,由H型钢构成。此处,对于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2机梁12B具有:上部凸缘部14、下部凸缘部15、以及将上部凸缘部14和下部凸缘部15接合的接合部16。下部凸缘部15由与接合部16大致垂直连接的第1凸缘片15a、和第2凸缘片15b构成。第1凸缘片15a及第2凸缘片15b从结合部16的下端,相互反向突出。
此外,绳索支撑梁13具有:上部凸缘部17、下部凸缘部18、以及将上部凸缘部17和下部凸缘部18接合的接合部19。下部凸缘部18由与接合部19大致垂直连接的第1凸缘片18a、和第2凸缘片18b构成。第1凸缘片18a及第2凸缘片18b从结合部19的下端,相互反向突出。
如图4所示,绳索支撑梁13与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相同,固定在间隔件11的上部。此外,绳索支撑梁13配置为其延伸方向与第1机梁12A及第2机梁12B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并且,绳索支撑梁13相对于第2机梁12B,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在第1机梁12A的相反侧。另外,绳索支撑梁13和第2机梁12B的间隔根据轿厢侧滑轮121的直径L1(参照图2)进行设定。
在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上配置有2个支撑板21、21、以及2个辅助板22、22。在2个支撑板21、21中的一方上,经由绳索调整构件131固定主绳索130的轴向的一端部,在剩余的另一方上,经由绳索调整构件131固定主绳索130的轴向的另一端部。
如图5及图6所示,支撑板21大致呈平板状。此外,支撑板21配置为连接第2机梁12B的下部凸缘部15、和绳索支撑梁13的下部凸缘部18。此外,支撑板21的垂直方向的上表面21a抵接第2机梁12B的下部凸缘部15和绳索支撑梁13的下部凸缘部18的垂直方向的下表面。
并且,支撑板21通过由固定螺栓25A和固定螺母25B构成的固定构件25,固定于下部凸缘部15、18。由此,对支撑板21施加的负荷分散至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上。结果,能够实现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的小型化。
并且,支撑板21上的第2机梁12B侧的一端部通过固定构件25,被紧固于下部凸缘部15的第1凸缘片15a和第2凸缘片15b双方上。此外,支撑板21上的绳索支撑梁13侧的另一端部通过固定构件25,被紧固于下部凸缘部18的第1凸缘片18a和第2凸缘片18b双方上。即,支撑板21被固定于从下部凸缘部15、18的接合部16、19两侧突出的凸缘片15a、15b、18a、18b双方上。
因此,经由支撑板21对下部凸缘部15、18施加的负荷被分散至第1凸缘片15a、18a和第2凸缘片15b、18b上。由此,能够防止对构成下部凸缘部15、18的2个凸缘片15a、15b、18a、18b中的单侧施加负荷,可以抑制施加负荷后的凸缘片变形。并且,能够将对下部凸缘部15、18施加的负荷均衡地传达至接合部16、19。
如此,通过对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均衡地施加负荷,能够实现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的小型化。
并且,在支撑板21上形成有多个贯穿孔21b。多个贯穿孔21b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支撑板21。此外,多个贯穿孔21b呈锯齿状形成于支撑板21。设置多个贯穿孔21b的位置根据轿厢侧滑轮121的直径L1及锤侧滑轮141的直径,进行设定。
此外,多个贯穿孔21b,支承板21的多个贯穿孔21b形成为避开支撑板21与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抵接的部位。即,多个贯穿孔21b形成于支撑板21上的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之间。绳索调整构件131的绳头杆132贯穿该贯穿孔21b。
如此,主绳索130端部即绳头杆132的安装部位是配置在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之间的支撑板21。即,在第2机梁12B的上部凸缘部14和下部凸缘部15之间、及绳索支撑梁13的上部凸缘部17和下部凸缘部18之间,未配置绳头杆132。结果,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的接合部16、19的垂直方向长度能够不受到绳头杆132的限制来进行设计,可实现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的小型化。
此外,通过实现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的小型化,能够节省设置有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的机械室160的空间。并且,即使设置在井道110顶部的机械室160的空间狭小,也能够配置绳索支撑机构20,可支撑主绳索130的端部。
此外,在支撑板21上安装的绳索调整构件131的垂直方向上方,不配置支撑梁,而是使其处于开放状态。结果,能够在绳索调整构件131的垂直方向上方确保空间,可简单进行绳索调整构件131的安装作业、和由绳索调整构件131进行的主绳索130的张力调整作业。
此外,在支撑板21的垂直方向上侧的上表面21a上,搭载有辅助板22。辅助板22大致呈平板状。辅助板22具有呈矩形状的主面部22a、以及2个辅助支撑片22b、22c。
主面部22a搭载于支撑板21的上表面21a上的第2机梁12B和绳索支撑梁13之间。在主面部22a上形成有多个辅助侧贯穿孔22d。
辅助侧贯穿孔22d在垂直方向上贯穿主面部22a。当主面部22a搭载在支撑板21的上表面21a上时,辅助侧贯穿孔22d形成于与支撑板21上设置的贯穿孔21b相向的位置。并且,辅助侧贯穿孔22d与支撑板21的贯穿孔21b连通。绳索调整构件131的绳头杆132贯穿辅助侧贯穿孔22d。在主面部22a搭载有绳索调整构件131的第2弹簧座136,并将来自绳头杆132的负荷施加至主面部22a。
在主面部22a上的第2机梁12B的端部上设置有第1辅助支撑片22b。此外,在主面部22a上的绳索支撑梁13的端部上设置有第2辅助支撑片22c。
第1辅助支撑片22b从主面部22a上的第2机梁12B侧的端部向第2机梁12B突出。第2辅助支撑片22c从主面部22a上的绳索支撑梁13侧的端部向绳索支撑梁13突出。
当辅助板22搭载于支撑板21的上表面21a上时,第1辅助支撑片22b配置在第2机梁12B的下部凸缘部15的第2凸缘片15b的垂直方向上方。通常情况下,第1辅助支撑片22b和第2凸缘片15b之间,形成有间隙29。此外,第2辅助支撑片22c配置在绳索支撑梁13的下部凸缘部18的第1凸缘片18a的垂直方向上方。通常情况下,第2辅助支撑片22c和第1凸缘片18a之间,与第1辅助支撑片22b相同,形成有间隙29。
通常情况下,对辅助板22施加的来自绳头杆132的负荷经由主面部22a传达至支撑板21。由此,通常情况下,能够防止从第1辅助支撑片22b及第2辅助支撑片22c向下部凸缘部15、18中的单侧凸缘片15b、18a施加负荷,可防止下部凸缘部15、18变形。
并且,第1辅助支撑片22b及第2辅助支撑片22c的角部形成有切口部22f。通过形成切口部22f,能够防止第1辅助支撑片22b及第2辅助支撑片22c干扰固定支撑板21的固定构件25的固定螺母25B。
并且,辅助板22通过由固定螺栓27A和固定螺母27B构成的板固定构件27,固定于支撑板21。
另外,当将支撑板21固定于第2机梁12B或绳索支撑梁13的固定螺栓25A断裂时,第1辅助支撑片22b及第2辅助支撑片22c搭载在下部凸缘部15、18的凸缘片15b、18a上。于是,辅助板22由第2机梁12B的下部凸缘部15和绳索支撑梁13的下部凸缘部18支撑。由此,通过辅助板22、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能够承受来自绳头杆132的负荷。结果,即使固定螺栓25A断裂,也能够防止轿厢120掉落,可以提高电梯1的安全性。
3.主绳索的安装方法
下面,关于使用了具有上述结构的绳索支撑机构20的主绳索130的安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机械室160中预先设置有第2机梁12B及绳索支撑梁13,并且如图3及图6所示,在主绳索130的端部预先安装有绳头杆132。
首先,如图5及图6所示,将支撑板21配置在第2机梁12B的下部凸缘部15和绳索支撑梁13的下部凸缘部18的下方。接下来,如图6所示,使支撑板21的上表面21a与下部凸缘部15、18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使用固定螺栓25A和固定螺母25B,将支撑板21固定在下部凸缘部15、18的下表面。
接下来,在支撑板21的上表面21a上搭载辅助板22的主面部22a。此时,第1辅助支撑片22b和第2凸缘片15b之间、及第2辅助支撑片22c和第1凸缘片18a之间,形成有间隙29。接着,使用固定螺栓27A和固定螺母27B,将辅助板22固定在支撑板21上。由此,设置于支撑板21的贯穿孔21b和设置于辅助板22的辅助侧贯穿孔22d连通。
接下来,将安装在主绳索130端部的绳头杆132从贯穿孔21b及辅助侧贯穿孔22d的垂直方向下方插入。由此,绳头杆132贯穿贯穿孔21b及辅助侧贯穿孔22d,并且上端部从辅助板22向上方突出。
接下来,在绳头杆132从辅助板22突出的上端部上,安装弹簧构件133、螺母134、第1弹簧座135及第2弹簧座136。此时,在贯穿支撑板21及辅助板22的绳头杆132上方,不配置支撑梁的上部凸缘部等其他构件,得以确保充足的空间。因此,在绳头杆132上能够简单进行安装弹簧构件133、螺母134、第1弹簧座135及第2弹簧座136的作业。
然后,通过在绳头杆132上安装弹簧构件133、螺母134、第1弹簧座135及第2弹簧座136,从而完成主绳索130的安装作业。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及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使用曳引机支撑机构10的第2机梁12B作为安装支撑板21的2个绳索支撑梁中的一个绳索支撑梁的示例,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再设置1个绳索支撑梁。或者,可以使用构成曳引机支撑机构10的2个机梁12A、12B作为绳索支撑梁。
并且,关于将曳引机100设置在设于井道110顶部的机械室160中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曳引机100配置于井道的最下部,并且将卷挂主绳索的2个从动滑轮设置在井道的上部。此时,在井道的上部设置2个绳索支撑梁。
此外,将支撑板固定在梁上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使用固定螺母和固定螺栓的紧固固定方法,也可使用焊接和采用锁钩的固定方法等其他各种固定方法。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虽然使用了“平行”及“正交”等词汇,但是这些词汇并非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及“正交”,还可以是包含“平行”及“正交”,并在能够发挥该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和“大致正交”的状态。
[标号说明]
1……电梯、10……曳引机支撑机构、11……间隔件、12A……第1机梁、12B……第2机梁(绳索支撑梁)、13……绳索支撑梁、14、17……上部凸缘部、15、18……下部凸缘部、15a、18a……第1凸缘片、15b……第2凸缘片、16、19……接合部、20……绳索支撑机构、21……支撑板、21a……上表面、21b……贯穿孔、22……辅助板、22a……主面部、22b……第1辅助支撑片、22c……第2辅助支撑片、22d……辅助侧贯穿孔、22f……切口部、25……固定构件、25A……固定螺栓、25B……固定螺母、27……板固定构件、27A……固定螺栓、27B……固定螺母、29……间隙、100……曳引机、110……井道、120……轿厢、121……轿厢侧滑轮、130……主绳索、131……绳索调整构件、132……绳头杆、133……弹簧构件、134……螺母、135……第1弹簧座、136……第2弹簧座、140……平衡锤、141……锤侧滑轮、150……偏导轮、160……机械室、161……地板面。
Claims (7)
1.一种电梯,其具有在井道的顶部支撑主绳索的轴向的端部的绳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支撑机构具备:
一对绳索支撑梁,该绳索支撑梁在所述井道的顶部隔开间隔进行设置;及
支撑板,该支撑板以连接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的方式固定于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
所述支撑板支撑绳头杆,该绳头杆在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之间设置于所述主绳索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绳索支撑梁的垂直方向下侧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支撑梁由H型钢构成,该H型钢具有:上部凸缘部;与所述上部凸缘部相向的下部凸缘部;及接合所述上部凸缘部和所述下部凸缘部的接合部,
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下部凸缘部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凸缘部具有2个凸缘片,该2个凸缘片与所述接合部大致垂直连接,并相互反向突出,
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构成所述下部凸缘部的2个凸缘片双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具备搭载在所述支撑板的垂直方向上侧的上表面的辅助板,
所述辅助板具有:
主面部,该主面部搭载在所述上表面的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之间;及辅助支撑片,该辅助支撑片从所述主面部向所述绳索支撑梁突出,在所述绳索支撑梁的垂直方向上方隔开间隙进行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井道的顶部设置卷挂所述主绳索的曳引机,
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中的至少一个绳索支撑梁是支撑所述曳引机的机梁。
7.一种绳索支撑机构,其在井道的顶部支撑主绳索的轴向的端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支撑机构具备:
一对绳索支撑梁,该绳索支撑梁在所述井道的顶部隔开间隔进行设置;及
支撑板,该支撑板以连接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的方式固定于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
所述支撑板支撑绳头杆,该绳头杆在一对所述绳索支撑梁之间设置于所述主绳索的端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61648A JP6669610B2 (ja) | 2016-08-22 | 2016-08-22 |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ロープ支持機構 |
JP2016-161648 | 2016-08-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58474A true CN107758474A (zh) | 2018-03-06 |
Family
ID=61265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40035.6A Pending CN107758474A (zh) | 2016-08-22 | 2017-04-13 | 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69610B2 (zh) |
CN (1) | CN107758474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93867A (ja) * | 1992-01-22 | 1993-08-03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主ロープ保持装置 |
CN201914810U (zh) * | 2010-12-17 | 2011-08-03 | 浙江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的升降装置 |
CN202953658U (zh) * | 2012-11-23 | 2013-05-29 | 天津艾瑞斯集团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斜梁承重梁布置结构 |
-
2016
- 2016-08-22 JP JP2016161648A patent/JP66696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13 CN CN201710240035.6A patent/CN1077584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93867A (ja) * | 1992-01-22 | 1993-08-03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主ロープ保持装置 |
CN201914810U (zh) * | 2010-12-17 | 2011-08-03 | 浙江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的升降装置 |
CN202953658U (zh) * | 2012-11-23 | 2013-05-29 | 天津艾瑞斯集团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斜梁承重梁布置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030657A (ja) | 2018-03-01 |
JP6669610B2 (ja) | 2020-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89412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シュー構造 | |
JP2007099515A (ja) | 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の支持手段を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取り付ける方法 | |
US10538415B2 (en) | Ceiling unit and elevator car including ceiling unit | |
KR102037435B1 (ko) | 건물의 형태에 대응한 스마트 곤돌라 지지대 | |
US7410032B2 (en) | Pulley arrangement for elevators | |
CN107758474A (zh) | 电梯及绳索支撑机构 | |
JP5930813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 |
EP1717185B1 (en) | Elevator | |
JP200327697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4056475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621055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おもり装置及びその改修方法 | |
EP1803676A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JP4914030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ー | |
JP7105723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コンペンロープ支持機構 | |
JP330192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作業足場装置 | |
JP7105906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コンペンロープ支持機構 | |
JP6727544B2 (ja) | エレベータ用レール保持装置の固定構造 | |
JP2002302364A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かご間隔調整装置 | |
JP2005212945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RU156692U1 (ru) | Подъёмник с восьмиблочным уравните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 |
AU2005100842B4 (en) | Elevevator traction machine assembly arrangement above elevator counterweight and car | |
KR100853237B1 (ko) | 간이 권동식 화물 리프터 | |
JP3217202B2 (ja) | 小型エレベータの鉄塔構造 | |
CN100355641C (zh) | 电梯引导装置 | |
JP2012184081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