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7136B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77136B CN107677136B CN201710839772.8A CN201710839772A CN107677136B CN 107677136 B CN107677136 B CN 107677136B CN 201710839772 A CN201710839772 A CN 201710839772A CN 107677136 B CN107677136 B CN 1076771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flue gas
- hot air
- pipeline
- waste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og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12 cooling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1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Supply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助燃气总管、燃气总管及炉体,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炉体内部包括烟气余热回收区、冷却区及烧结区,炉体于烟气余热回收区的顶壁上连接有烟气总管,烟气总管上连接有第一烟气管路,第一烟气管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第一换热器包括高温烟气入口、低温烟气出口、冷空气入口及热空气出口,高温烟气入口与第一烟气管路相连接,热空气出口通过热空气管线与助燃气总管相连接;炉体于冷却区的侧壁上连接有热风管路,热风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第二换热器包括热风入口、冷风出口、冷燃气入口及热燃气出口,热燃气出口通过热燃气管线与燃气总管相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窑,特别涉及一种陶瓷窑的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全世界都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尤其是对于耗能和污染都较严重的相关产业,如何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已经成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该类设备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以陶瓷窑为例,陶瓷窑炉以燃气作为热源,燃烧时燃气与助燃气的配比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能耗的大小。助燃气量过少时,燃烧不完全,不完全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而助燃气量过大时,过量的空助燃气排出时又带走大量的热量,加大了热量的损失。此外,陶瓷窑的烟气出口处的烟气温度通常会高达400摄氏度,如果将这些高温烟气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再进一步,目前随着陶瓷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陶瓷窑炉也越建越长、截面也愈来愈宽,但同时窑内温度也越来越难以控制,而由于窑内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诸如变形、色差等烧成缺陷也日趋严重。因此,提供一种可均匀窑内温度、并可同时减少能耗和污染的陶瓷窑炉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066385.6公开的一种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炉体、余热锅炉以及汽轮发电机。炉体内部包括邻近出料口的冷却区、邻近进料口的烟气回收区、以及位于冷却区与烟气回收区之间的烧结区,炉体在烟气回收区处的侧壁上连接有烟气总管用于回收高温烟气,烟气总管上连接有第一烟气管路和热风管路,第一烟气管路将部分烟气回流至混合烧嘴用于助燃,热风管路将剩余烟气流经余热锅炉换热后排出至烟囱,余热锅炉中的水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加热成高温蒸汽后经由管线输送至汽轮发电机发电。然而,该存在以下缺点或不足:(1)未充分利用窑炉余热来预热燃气及助燃气,燃烧效率低;(2)缺少温度控制方法,难以使窑内温度均匀。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可减少能耗和污染、并可同时均匀窑内温度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成为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能够充分利用陶瓷窑炉烟气余热回收区及冷却区排出的高温烟气以及热风的热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助燃气总管、燃气总管以及炉体,其中,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炉体内部包括邻近进料口的烟气余热回收区、邻近出料口的冷却区、以及位于烟气余热回收区与冷却区之间的烧结区,炉体于烟气余热回收区的顶壁上在邻近进料口处连接有用于排放高温烟气的烟气总管,烟气总管上连接有第一烟气管路,第一烟气管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以将高温烟气输送至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高温烟气入口、低温烟气出口、冷空气入口及热空气出口,高温烟气入口与第一烟气管路相连接,热空气出口通过热空气管线与助燃气总管相连接,低温烟气出口通过管线与烟囱相连接,来自第一烟气管路的高温烟气自高温烟气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后对自冷空气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的冷空气进行预热,形成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出口经由热空气管线进入助燃气总管中作为助燃气使用;炉体于冷却区的侧壁上连接有冷却风管和热风管路,热风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以将热风输送至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包括热风入口、冷风出口、冷燃气入口及热燃气出口,热燃气出口通过热燃气管线与燃气总管相连接,冷风出口通过管线与烟囱相连接,其中,来自热风管路的热风自热风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后对自冷燃气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的冷燃气进行预热,形成的热燃气通过热燃气出口经由热燃气管线进入燃气总管中作为助燃气使用。
可选择地,烟气总管上还连接有第二烟气管路,第二烟气管路与热空气管线相连接以将占烟气总管中烟气总量的30%~40%的高温烟气与热空气混合后再输送至助燃气总管中。
其中,来自烟气余热回收区的400~500摄氏度的高温烟气排放至烟气总管,占高温烟气总量的60%~80%的高温烟气经由第一烟气管路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20~25摄氏度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的300~400摄氏度的热空气进入热空气管线中,形成的180~200摄氏度的低温烟气排放至烟囱;占高温烟气总量的20%~40%的高温烟气经由第二烟气管路与热空气管线相连接,与热空气管线中的300~400摄氏度的热空气混合形成350~450摄氏度的混合气后再输送至助燃气总管中。
可选择地,烟气总管内设有抽烟风机,第一烟气管路中设有烟气换热风机,第二烟气管路中设有烟气循环风机。
可选择地,冷却风管在远离出料口处设于冷却区的一侧壁上以将来自冷却风机的冷却风吹入冷却区内,热风管路在邻近出料口处设于冷却区的另一侧壁上用于排放冷却区产生的热风。
其中,来自冷却区的300~400摄氏度的热风经由热风管路进入第二换热器中,与20~25摄氏度的冷燃气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的180~200摄氏度的热燃气经由热燃气管线进入燃气总管中作为燃气使用,形成的180~200摄氏度的冷风排放至烟囱。
可选择地,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为旋转余热回收器。
在第一换热器中,旋转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筒体、与外筒体同轴线设置于外筒体内的转动蓄热盘、设置于转动蓄热盘一侧的第一隔板以及设置于转动蓄热盘另一侧的第二隔板;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位于外筒体的同一纵向截面上,第一隔板将外筒体的前段分隔为第一烟气流道和第一空气流道,第二隔板将外筒体的后段分隔为第二烟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第一烟气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高温烟气入口,第二烟气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低温烟气出口,高温烟气入口与第一烟气管路相连接,低温烟气出口连接至烟囱,第二空气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冷空气入口,第一空气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热空气出口,冷空气通过冷空气入口进入至第一换热器中,热空气出口通过热空气管线与助燃气总管相连接以将热空气作为助燃气使用。
在第二换热器中,旋转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筒体、与外筒体同轴线设置于外筒体内的转动蓄热盘、设置于转动蓄热盘一侧的第一隔板以及设置于转动蓄热盘另一侧的第二隔板;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位于外筒体的同一纵向截面上,第一隔板将外筒体的前段分隔为第一冷却风流道和第一燃气流道,第二隔板将外筒体的后段分隔为第二冷却风流道和第二燃气流道;第一冷却风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热风入口,第二冷却风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冷风出口,热风入口与热风管路相连接,冷风出口连接至烟囱,第二燃气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冷燃气入口,第一燃气流道的远离转动蓄热盘的一端形成热燃气出口,冷燃气通过冷燃气入口进入至第二换热器中,热燃气出口通过热燃气管线进入燃气总管中作为燃气使用。
可选择地,第一或第二换热器可为热管换热器或盘管换热器。
可选择地,烧结区包括沿炉体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控制分区,每个控制分区包括:热电偶,其设置于每个控制分区的炉体侧壁上以获得每个控制分区对应的烧结区内的分区温度数据;至少四个喷嘴,至少四个喷嘴间隔设置于每个控制分区的炉体侧壁上;以及控制箱,控制箱设有箱体、容置于箱体内的混合器、穿过箱体一侧壁连接于混合器与助燃气总管之间的助燃气控制支管、穿过箱体另一侧壁连接于混合器与燃气总管之间的燃气控制支管、以及自混合器穿过箱体一端壁延伸至箱体外部的混合气支管,位于箱体外部的混合气支管分别与至少四个喷嘴相连以将燃气和助燃气体喷射至炉体内燃烧放热。
可选择地,位于箱体外部的助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一引风机,位于箱体内部的助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第一温度计以及第一流量计。
可选择地,位于箱体外部的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二引风机,位于箱体内部的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第二温度计以及第二流量计。
可选择地,各控制箱的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均独立控制,使得第一电动阀的开度按照预设空燃比随着第二电动阀的开度变化而变化。
可选择地,至少三个控制分区对应的炉内的温度设定为从进料口向出料口逐渐降低。
可选择地,位于箱体外部的混合气支管分别与至少十五个喷嘴相连,比如,可与二十个喷嘴相连以将燃气和助燃气体喷射至炉体内燃烧放热。
可选择地,混合器设有助燃气入口、燃气入口以及混合气出口,助燃气入口与助燃气控制支管相连接,燃气入口与燃气控制支管相连接,混合气出口与混合气支管相连接。燃气入口沿混合器的侧壁切向设置使得燃气在混合器内形成旋流以增强与助燃气的混合。同时,混合器内邻近混合气出口设置旋流风机使得燃气与助燃气混合更加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区排放的高温烟气对冷空气进行预热,冷却区排放的热风对冷燃气进行预热,不仅有效利用了高温烟气及热风的热量,同时提高了燃烧效率;(2)、将陶瓷窑排放的热烟气及通过热交换形成的热空气作为混合助燃气,不仅有效循环利用了陶瓷窑的热烟气,而且减少了烟气的排放量,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实现节能环保;(3)、能够单独对每个控制分区的温度进行更精确的控制,不仅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而且保证了陶瓷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换热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控制箱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图1,作为一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炉体100、助燃气总管200以及燃气总管300。
其中,图2为炉体100的内部俯视图,如图2所示,炉体100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2,炉体内部包括邻近进料口101的烟气余热回收区103、邻近出料口102的冷却区105、以及位于烟气余热回收区103与冷却区105之间的烧结区104。炉体100在冷却区105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冷却风管106,来自冷却风机的冷却风经由冷却风管106吹入冷却区105内对陶瓷工件P进行冷却。由此,陶瓷工件P通过传送装置(图未示)从进料口101进入炉体100内进行热处理,依次经历烟气余热回收区103、烧结区104、冷却区105后经由出料口102离开炉体100。
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炉体100在烟气余热回收区103的顶壁上于邻近进料口101处连接有烟气总管110,烟气总管110内设有抽烟风机从而将高温烟气自炉体100中排出。烟气总管110上连接有第一烟气管路120,第一烟气管路120与第一换热器400相连接,从而将高温烟气经由第一换热器400换热后,再排出至烟囱500。第一换热器400包括高温烟气入口401、低温烟气出口402、冷空气入口403及热空气出口404,高温烟气入口401与第一烟气管路120相连接,热空气出口404通过热空气管线130与助燃气总管200相连接,低温烟气出口402通过管线与烟囱500相连接。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为了充分利用陶瓷窑炉的热烟气,如图1所示,烟气总管110上还连接有第二烟气管路140,第二烟气管路140中设置的烟气循环风机将占烟气总管110中烟气总量30%(体积)的高温烟气经由热空气管线130回流至助燃气总管200中。
由此,来自烟气余热回收区103的约500摄氏度的高温烟气沿烟气总管110排放出炉体100,其中,占高温烟气总量70%的高温烟气经由第一烟气管路120进入第一换热器400中,对约20摄氏度的冷空气进行预热后,形成的约350摄氏度的热空气经由热空气管线130进入助燃气总管200作为助燃气使用,而降温后的约180摄氏度的低温烟气排放至烟囱500。同时,占高温烟气总量的约30%的高温烟气则经由第二烟气管路140与热空气管线130中的热空气混合形成约400摄氏度的混合气体再进入助燃气总管200中,形成混合助燃气体,不仅有效降低了高温热烟气的排放量,而且还利用了高温热烟气携带的热量。
请继续参考图1,炉体100于冷却区105的侧壁上在邻近出料口102处连接有热风管路150,从而将冷却区105处产生的热风排出炉体100,热风管路150与第二换热器600相连接以回收利用热风携带的热量。在该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600包括热风入口601、冷风出口602、冷燃气入口603及热燃气出口604,热燃气出口604通过热燃气管线160与燃气总管300相连接,冷风出口602通过管线与烟囱500相连接。
由此,来自冷却区的约300摄氏度的热风便可经由热风管路150进入第二换热器600中,与约20摄氏度的冷燃气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的约200摄氏度的热燃气便经由热燃气管线160进入燃气总管300中作为燃气使用,而形成的约180摄氏度的冷风则排放至烟囱500。从而,炉体100使用的低温助燃气及低温燃气都可以分别经由炉体排出的高温烟气及热风进行预热。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均为旋转余热回收器,下面,以第一换热器40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中400包括外筒体410、与外筒体410同轴线设置于外筒体410内的转动蓄热盘420、设置于转动蓄热盘420一侧的第一隔板430以及设置于转动蓄热盘420另一侧的第二隔板440。其中,第一隔板430和第二隔板440位于外筒体410的同一纵向截面上,第一隔板430将外筒体410的前段分隔为第一烟气流道451和第一空气流道452,第二隔板440将外筒体410的后段分隔为第二烟气流道453和第二空气流道454。由此,第一烟气流道451的远离转动蓄热盘420的一端形成高温烟气入口401,第二烟气流道453的远离转动蓄热盘420的一端形成低温烟气出口402,高温烟气入口401与第一烟气管路120相连接,低温烟气出口402连接至烟囱500,第二空气流道454的远离转动蓄热盘420的一端形成冷空气入口403,第一空气流道452的远离转动蓄热盘420的一端形成热空气出口404,冷空气通过冷空气入口403进入至第一换热器中400,热空气出口404通过热空气管线130与助燃气总管200相连接,从而将热空气作为助燃气使用。
作为另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烧结区104包括沿炉体100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的四个控制分区(图中未标号)。每个控制分区包括:热电偶107、控制箱108、以及四个喷嘴109。其中,热电偶107设置于每个控制分区的炉体侧壁上,从而能够获得每个控制分区对应的烧结区内的分区温度数据。
如图4所示,控制箱108设有箱体1081、容置于箱体1081内的混合器1082、穿过箱体一侧壁连接于混合器1082与助燃气总管200之间的助燃气控制支管1083、穿过箱体1081另一侧壁连接于混合器1082与燃气总管300之间的燃气控制支管1084、以及自混合器1082穿过箱体一端壁延伸至箱体1081外部的混合气支管1085,位于箱体外部的混合气支管1085分别与四个喷嘴109相连,从而将燃气和助燃气体喷射至炉体内燃烧放热。
如图1和图4所示,位于箱体1081外部的助燃气控制支管1083上设有第一引风机F1,位于箱体1081内部的助燃气控制支管1083上设有第一电动阀V1、第一温度计T1以及第一流量计W1。与此对应地,位于箱体1081外部的燃气控制支管1084上设有第二引风机F2,位于箱体1081内部的燃气控制支管1084上设有第二电动阀V2、第二温度计T2以及第二流量计W2。由此,每个控制箱108都有各自独立的引风机来引入助燃气和燃气,而且各个控制分区的助燃气和燃气的温度与流量均可独立监控,进一步便于不同控制分区温度的控制,实现控制分区温度的梯度变化。
在该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四个控制分区便可以分别根据对应的热电偶107获得对应的烧结区104内的分区温度数据来控制每个控制分区内的第二电动阀V2的开度,第二流量计W2将获得的燃气流量数据以及第二温度计T2获得的燃气温度数据传送给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器,未图示),控制中心根据第二流量计W2获得的燃气流量数据、第二温度计T2获得的燃气温度数据、第一流量计W1获得的助燃气控制支管1083内的助燃气流量数据及第一温度计T1获得的助燃气控制支管1083内的助燃气温度数据来耦合控制每个控制分区内的第一电动阀V1的开度。通过四个喷嘴109将调整流量后的助燃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喷射至炉体内燃烧放热,使得每个控制分区内的第一流量计W1获得的助燃气流量数据与第二流量计W2获得的燃气流量数据之比达到系统预设的最佳空燃比,不仅实现了温度的自动调整,还更加有效地节省了能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助燃气总管、燃气总管以及炉体,其中,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炉体内部包括邻近所述进料口的烟气余热回收区、邻近所述出料口的冷却区、以及位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区与所述冷却区之间的烧结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于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区的顶壁上在邻近所述进料口处连接有用于排放高温烟气的烟气总管,所述烟气总管上连接有第一烟气管路,所述第一烟气管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以将所述高温烟气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高温烟气入口、低温烟气出口、冷空气入口及热空气出口,所述高温烟气入口与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相连接,所述热空气出口通过热空气管线与所述助燃气总管相连接,所述低温烟气出口通过管线与烟囱相连接,来自所述第一烟气管路的高温烟气自所述高温烟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对自所述冷空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空气进行预热,形成的热空气通过所述热空气出口经由所述热空气管线进入所述助燃气总管中作为助燃气使用;以及
所述炉体于所述冷却区的侧壁上连接有冷却风管和热风管路,所述热风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相连接以将热风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热风入口、冷风出口、冷燃气入口及热燃气出口,所述热燃气出口通过热燃气管线与所述燃气总管相连接,所述冷风出口通过管线与烟囱相连接,其中,来自所述热风管路的热风自所述热风入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后对自所述冷燃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燃气进行预热,形成的热燃气通过所述热燃气出口经由所述热燃气管线进入所述燃气总管中作为助燃气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总管上还连接有第二烟气管路,所述第二烟气管路与所述热空气管线相连接以将占烟气总管中烟气总量的30%~40%的高温烟气与所述热空气混合后再输送至所述助燃气总管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管在远离所述出料口处设于所述冷却区的一侧壁上以将来自冷却风机的冷却风吹入所述冷却区内,所述热风管路在邻近所述出料口处设于所述冷却区的另一侧壁上用于排放所述冷却区产生的热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旋转余热回收器,所述旋转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筒体、与所述外筒体同轴线设置于外筒体内的转动蓄热盘、设置于所述转动蓄热盘一侧的第一隔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动蓄热盘另一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外筒体的前段分隔为第一烟气流道和第一气体流道,所述第二隔板将外筒体的后段分隔为第二烟气流道和第二气体流道。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区包括沿所述炉体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控制分区,每个控制分区包括:
热电偶,其设置于每个所述控制分区的炉体侧壁上以获得每个所述控制分区对应的烧结区内的分区温度数据;
至少四个喷嘴,所述至少四个喷嘴间隔设置于每个所述控制分区的炉体侧壁上;以及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有箱体、容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混合器、穿过所述箱体一侧壁连接于所述混合器与所述助燃气总管之间的助燃气控制支管、穿过所述箱体另一侧壁连接于所述混合器与所述燃气总管之间的燃气控制支管、以及自所述混合器穿过所述箱体一端壁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的混合气支管,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混合气支管分别与所述至少四个喷嘴相连以将燃气和助燃气体喷射至所述炉体内燃烧放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助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一引风机,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所述助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第一温度计以及第一流量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所述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二引风机,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的所述燃气控制支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第二温度计以及第二流量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控制箱的所述第一电动阀和所述第二电动阀均独立控制,使得所述第一电动阀的开度按照预设空燃比随着所述第二电动阀的开度变化而变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控制分区对应的炉内的温度设定为从所述进料口向所述出料口向另一端逐渐降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设有助燃气入口、燃气入口以及混合气出口,所述助燃气入口与所述助燃气控制支管相连接,所述燃气入口与所述燃气控制支管相连接,所述混合气出口与所述混合气支管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39772.8A CN107677136B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PCT/CN2018/106195 WO2019062597A1 (zh) | 2017-09-18 | 2018-09-18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39772.8A CN107677136B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77136A CN107677136A (zh) | 2018-02-09 |
CN107677136B true CN107677136B (zh) | 2024-04-02 |
Family
ID=61137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39772.8A Active CN107677136B (zh) | 2017-09-18 | 2017-09-18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77136B (zh) |
WO (1) | WO20190625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77136B (zh) * | 2017-09-18 | 2024-04-02 | 广东工业大学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CN109028989A (zh) * | 2018-09-14 | 2018-12-18 |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窑炉废热综合利用系统 |
CN110081720A (zh) * | 2019-04-22 | 2019-08-02 | 宁夏森源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矿热炉强制冷却尾气回收利用系统 |
CN110296601B (zh) * | 2019-07-25 | 2024-05-03 | 启明星宇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炉窑低氮燃烧系统 |
CN111578729B (zh) * | 2020-06-15 | 2024-06-25 | 德亚炉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焙烧炉烟气处理装置 |
CN111879152A (zh) * | 2020-06-16 | 2020-11-03 | 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 | 含硫烟气换热器、陶瓷砖生产系统及含硫烟气换热方法 |
CN111879136B (zh) * | 2020-08-31 | 2024-11-26 | 沈阳津沃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碳素制品焙烧炉加热及冷却控制系统 |
CN113865362A (zh) * | 2021-10-08 | 2021-12-31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氧化铝焙烧炉能耗的装置及方法 |
CN115265212B (zh) * | 2022-07-21 | 2023-06-16 |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 一种陶瓷窑炉氢气燃料燃烧系统及节能工艺 |
CN119063500A (zh) * | 2024-11-01 | 2024-12-03 | 湖南华夏特变股份有限公司 | 石墨化炉车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038592A5 (en) * | 1969-03-19 | 1971-01-08 | Koho Es Gepipari Miniszterium | Tunnel kiln for the firing of refractory - ceramic products |
US5069618A (en) * | 1989-04-27 | 1991-12-03 | Nieberding Jean Louis | Method and kiln for firing ceramic articles |
CN104654815A (zh) * | 2015-02-06 | 2015-05-27 | 陈翔 |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
CN105333728A (zh) * | 2015-11-08 | 2016-02-17 | 广东工业大学 | 结合生物质气化炉的模块式陶瓷窑炉节能系统 |
CN105571337A (zh) * | 2016-01-27 | 2016-05-11 | 广东工业大学 | 采用生物质气化燃烧发电系统的节能工业窑炉 |
WO2016155236A1 (zh) * | 2015-04-03 | 2016-10-06 |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间壁式回转窑装置 |
WO2017084254A1 (zh) * | 2015-11-19 | 2017-05-26 | 广东工业大学 | 具有多孔喷管换热器的连续式低氧高温燃烧熔铝炉 |
CN207379306U (zh) * | 2017-09-18 | 2018-05-18 | 广东工业大学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267079U (zh) * | 2011-08-19 | 2012-06-06 | 中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装置 |
DE102013010885A1 (de) * | 2013-07-01 | 2015-01-22 | Eisenmann Ag | Verfahren zum Sintern von Sinterwerkstücken sowie Anlage hierfür |
CN103673592B (zh) * | 2013-12-27 | 2015-08-05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并联预热烧结点火炉用燃气和助燃空气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982911B (zh) * | 2014-04-25 | 2017-01-25 | 广东工业大学 | 分段式陶瓷窑燃气与空气联动控制系统 |
CN204345621U (zh) * | 2014-09-26 | 2015-05-20 | 广东工业大学 | 天然气陶瓷窑炉节能燃烧系统 |
CN204495082U (zh) * | 2015-02-06 | 2015-07-22 | 陈翔 |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
CN107677136B (zh) * | 2017-09-18 | 2024-04-02 | 广东工业大学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
2017
- 2017-09-18 CN CN201710839772.8A patent/CN107677136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18 WO PCT/CN2018/106195 patent/WO201906259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038592A5 (en) * | 1969-03-19 | 1971-01-08 | Koho Es Gepipari Miniszterium | Tunnel kiln for the firing of refractory - ceramic products |
US5069618A (en) * | 1989-04-27 | 1991-12-03 | Nieberding Jean Louis | Method and kiln for firing ceramic articles |
CN104654815A (zh) * | 2015-02-06 | 2015-05-27 | 陈翔 |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
WO2016155236A1 (zh) * | 2015-04-03 | 2016-10-06 |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间壁式回转窑装置 |
CN105333728A (zh) * | 2015-11-08 | 2016-02-17 | 广东工业大学 | 结合生物质气化炉的模块式陶瓷窑炉节能系统 |
WO2017084254A1 (zh) * | 2015-11-19 | 2017-05-26 | 广东工业大学 | 具有多孔喷管换热器的连续式低氧高温燃烧熔铝炉 |
CN105571337A (zh) * | 2016-01-27 | 2016-05-11 | 广东工业大学 | 采用生物质气化燃烧发电系统的节能工业窑炉 |
CN207379306U (zh) * | 2017-09-18 | 2018-05-18 | 广东工业大学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62597A1 (zh) | 2019-04-04 |
CN107677136A (zh) | 2018-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77136B (zh)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4654815B (zh) |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 |
BRPI0909265B1 (pt) | método para queimar produtos em um forno cerâmico, e, forno cerâmico | |
WO2016150100A1 (zh) | 蓄热式石灰回转窑 | |
CN104208995B (zh) | 一种提高锅炉湿法脱硫净烟气温度的热力装置及方法 | |
CN109323254B (zh) | 一种燃气两级引射空气的全预混水冷低氮燃烧器 | |
CN103940221A (zh) | 一种新型节能窑炉 | |
CN105333449B (zh) | 低碳型烟气回流式蒸汽锅炉低氧燃烧系统 | |
CN101701746A (zh) | 一种小型高效燃气/燃油锅炉 | |
CN104121591A (zh) | 一种节能高效焚烧炉 | |
CN105570918A (zh) | 一种节能锅炉 | |
CN203163478U (zh) | 一种新型节能窑炉 | |
CN102564127A (zh) | 一种节能梭式窑 | |
CN204421052U (zh) | 一种余热回收炉 | |
CN208475987U (zh) | 一种环式焙烧炉 | |
CN102721276A (zh) | 陶瓷窑炉节能改造系统 | |
CN204495082U (zh) |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7694878A (zh) | 一种涂层加热固化系统 | |
CN205228190U (zh) | 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 | |
CN205223311U (zh) | 一种针对铸铁管退火炉烟气的收集装置 | |
CN109959024A (zh) | 一种高温煅烧废气处理炉 | |
CN207379306U (zh) | 陶瓷窑余热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1749708A (zh) | 一种高温空气燃气型平焰烧嘴 | |
CN209445799U (zh) | 环形套筒窑节能燃烧装置 | |
CN203880710U (zh) | 一种工业炉窑预热式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