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2456A - 非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非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2456A
CN107662456A CN201710632522.7A CN201710632522A CN107662456A CN 107662456 A CN107662456 A CN 107662456A CN 201710632522 A CN201710632522 A CN 201710632522A CN 107662456 A CN107662456 A CN 107662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rake
hole
axial direction
apertur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25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2456B (zh
Inventor
金基云
郭喆右
朴昶重
申贵盛
黄淳郁
清水伦生
松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Kumho Tire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Kumho Tire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Kumho Tire Co Inc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62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2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2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2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2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enclosed chambers, e.g. gas-fil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2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enclosed chambers, e.g. gas-filled
    • B60C7/125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enclosed chambers, e.g. gas-filled enclosed chambers defined between rim and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26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comprising resilient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radially, e.g. like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2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circumferent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60/00Materials; Physical forms thereof
    • B60B2360/30Synthetic materials
    • B60B2360/32Plastic com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60/00Materials; Physical forms thereof
    • B60B2360/30Synthetic materials
    • B60B2360/32Plastic compositions
    • B60B2360/324Comprising polyureth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2007/005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made by casting, e.g. of polyurethane

Abstract

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带部件,其包括内带和与内带分离且围绕内带的外周面的外带;以及辐条部件,在内带与外带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具有含一个或多个孔的圆周截面。

Description

非充气轮胎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于2016年7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97414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援引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附接到多种车辆(如紧凑的车辆、重型装备车辆等)的车轮的轮胎具有支承车辆负载的功能、将车辆的功率传递到地面的功能、以及在车辆的行驶期间降低来自地面的振动和冲击的功能。
传统充气轮胎由于其空气压力具有优异的抵抗碰撞和弯曲/拉伸的缓冲效果。但是,当轮胎被外部物体扎破或损坏时,不能维持空气压力,使其难以实现轮胎的功能。而且,当轮胎在行驶期间被损坏时,车辆的操纵性能和制动性能劣化且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
为了这个目的,开发了不需要空气填充的非充气轮胎。在非充气轮胎中,在胎面与车辆之间设置辐条(spoke),以实现传统充气轮胎中的空气压力的功能。
非充气轮胎通常被用于低速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并且通过辐条的结构和形状来确定这些车辆的缓冲效果、驱动性能等。
非充气轮胎2具有如图12所示的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辐条20。在使用这种辐条的情况下,在各种车辆环境下负载支撑性能和缓冲性能都会劣化。此外,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辐条的不利在于高速行驶期间振动剧烈。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其能够提升对车辆的负载的支撑性能和抵抗来自地面的振动和冲击的缓冲效果。另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其能够减小高速行驶期间的振动。
根据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提升负载支撑性能和缓冲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具有均匀的接触表面并保证均匀的应力分布。
根据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防止异物被嵌入孔中。
根据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减小振动和噪音。
根据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提升竖直方向上的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非充气轮胎包括:带部件,包括内带和与内带分离且围绕内带的外周面的外带;以及辐条部件,在内带与外带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具有含一个或多个孔的圆周截面。
另外,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具有用于在内带侧处支撑辐条部件的第一内支撑部、用于在外带侧处支撑辐条部件的第一外支撑部、用于连接第一内支撑部与第一外支撑部的第一中心支撑部、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延伸部以及在第一内延伸部的外侧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延伸部;以及第二辐条,具有用于在内带侧处支撑辐条部件的第二内支撑部、用于在外带侧处支撑辐条部件的第二外支撑部、用于连接第二内支撑部与第二外支撑部的第二中心支撑部、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延伸部以及在第二内延伸部的外侧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延伸部。孔的截面形状由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形成。
另外,第一外支撑部和第二外支撑部在外带侧彼此连接且在连接部的内侧彼此分离。第一内支撑部和第二内支撑部在内带侧彼此连接且在连接部的外侧彼此分离。第一内延伸部和第二内延伸部彼此连接。第一外延伸部和第二外延伸部彼此连接。
另外,第一中心支撑部被设置在轴向方向的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与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之间。第一中心支撑部与轴向方向的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和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中的任一个分离,由此形成孔。第一中心支撑部被连接到轴向方向的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和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中的另一个。
另外,至少其中一个孔具有带转角的多边形形状。
另外,孔形成多个孔层。孔层包括内带侧的内孔层、外带侧的外孔层以及设置在内孔层与外孔层之间的中间孔层。内孔层的孔相对小于中间孔层的孔。
另外,外孔层的孔相对小于中间孔层的孔。
另外,内孔层与外孔层彼此对应。
另外,内孔层的一部分孔、中间孔层的孔和外孔层的一部分孔沿径向方向并排设置。
另外,内孔层和外孔层相对于中间孔层对称。
另外,外孔层的孔、内孔层的孔和中间孔层的孔具有带多个侧面的多边形形状。外孔层被设置在中间孔层的外侧,内孔层被设置在中间孔层的内侧。外孔层的孔、内孔层的孔和中间孔层的孔被设置为使得,中间孔层的孔的侧面与内孔层的孔的侧面面向彼此。外孔层的孔、内孔层的孔和中间孔层的孔被设置为使得,中间孔层的孔的侧面与外孔层的孔的侧面面向彼此。
另外,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以Z字形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转角;以及第二辐条,以Z字形沿径向方向延伸以对应第一辐条,形成转角。第一辐条具有从第一辐条的转角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辐条具有从第二辐条的转角沿轴向方向延伸并连接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延伸部。孔的截面形状由第一辐条、第二辐条以及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形成。
另外,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相对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
另外,第一辐条具有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和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沿径向方向交替设置。
另外,指向轴向方向的转角被形成在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连接的部分处。
另外,第一辐条被设置在轴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第一延伸部从第一辐条的转角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延伸。第二辐条被设置在轴向方向的另一端部处。第二延伸部从第二辐条的转角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延伸。
另外,孔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带指向轴向方向的顶点的六边形形状。
另外,孔包括六边形孔和半六边形孔。六边形孔和半六边形孔沿轴向方向在内带侧处交替设置。六边形孔和半六边形孔沿轴向方向在外带侧处交替设置。内带侧处的孔的设置和外带侧处的孔的设置相对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
另外,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具有:第一内倾斜部,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并从内带延伸到径向外侧;第一外倾斜部,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并从外带延伸到径向内侧。第二辐条具有:第二内倾斜部,指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并从内带延伸到径向外侧;以及第二外倾斜部,指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并从外带延伸到径向内侧。
另外,第一内倾斜部的外端部与第一外倾斜部的内端部在中心连接部处彼此连接。
另外,第二内倾斜部的外端部与第二外倾斜部的内端部在中心连接部处彼此连接。
另外,第一内倾斜部的内端部和第二内倾斜部的内端部呈曲形。第一外倾斜部的外端部和第二外倾斜部的外端部呈曲形。
另外,第一内倾斜部的内端部和第二内倾斜部的内端部以连续曲线连接。第一外倾斜部的外端部和第二外倾斜部的外端部以连续曲线连接。
另外,孔形成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孔,第一组的孔在内带侧处并排设置,第二组的孔在外带侧处并排设置,第三组的孔被设置在第一组的孔与第二组的孔之间。
另外,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均包括:第一倾斜部,连接到内带;第二倾斜部,连接到第一倾斜部;第三倾斜部,连接到第二倾斜部;第四倾斜部,连接到第三倾斜部;以及半圆部,设置在第四倾斜部与外带之间。
另外,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的内端部。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的内端部。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的内端部。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的半圆部的内端部。
另外,第三倾斜部的倾斜度大于第四倾斜部的倾斜度。第二倾斜部的倾斜度大于第三倾斜部的倾斜度。第一倾斜部的倾斜度大于第二倾斜部的倾斜度。
另外,第一辐条包括布置在一侧的第一辐条和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一辐条。第二辐条包括布置在一侧的第二辐条和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辐条。布置在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一辐条以及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辐条沿轴向方向按以下顺序设置:布置在一侧的第一辐条、布置在一侧的第二辐条、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一辐条、以及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辐条。以下部分形成连续圆周:布置在一侧的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布置在一侧的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以及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
另外,孔包括:第一类孔,由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第二辐条的第一倾斜部和内带形成;第二类孔,由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第二辐条的第一倾斜部、第一辐条的第二倾斜部和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形成;第三类孔,由第一辐条的第二倾斜部、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和第二辐条的第三倾斜部形成;第四类孔,由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第二辐条的第三倾斜部、第一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和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形成;第五类孔,由第一辐条的半圆部、第二辐条的半圆部、第一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和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形成;以及圆孔,由第一辐条的半圆部和第二辐条的半圆部形成。
另外,第二类孔被设置在第一类孔与第三类孔之间。第四类孔被第三类孔、第五类孔以及圆孔环绕。
另外,第二类孔大于第三类孔。第三类孔大于第四类孔。
另外,第五类孔和圆孔在外带侧交替设置。
另外,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沿轴向方向穿透的通孔。
另外,辐条部件包含至少以下其中之一:热塑聚酯弹性体(TPEE)、热塑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烯弹性体(TPO)以及热塑聚酰胺弹性体(TPAE)。
另外,辐条部件具有从30MPa到200MPa范围的拉伸模量。
另外,辐条部件具有从40MPa到300MPa范围的弯曲模量。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目的和特征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
图5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
图9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图10是从轴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2是传统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的具体描述之前,应该注意的是,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通篇使用的专业术语或术语不应该被理解成一般含义或词典中的含义,而是可能需要基于发明人可适当定义术语以根据最佳模式来描述发明人的发明的原理,理解为是对应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含义和概念。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仅为示例,并因此可以表现本公开的所有技术精神。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范围可以通过多种等同方案和修改方案来限定。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同样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所有附图中的同样的部件。此外,在描述本公开时,如果确定相关已知部件或功能的详细描述未必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不清,则将省略其详细描述。基于相同的原因,在附图中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一些部件。各个部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真实尺寸。
在以下描述中,“径向方向;r”是轮胎的径向方向,而“轴向方向;a”是垂直于径向方向且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轴向方向未必穿过轮胎的旋转轴线的中心,并包括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另外,“周向;c”是沿着轮胎的外周面且垂直于径向方向的方向。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这些方向包括正向和反向。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构型。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参考图1至图3,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1可以包括带部件10和辐条部件20。
带部件10可以具有对应非充气轮胎的整个外形的形状。带部件10可以具有例如柱形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另外,带部件1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以下所述的辐条部件20的一个单元。
带部件10可以包括内带11和外带12,它们均具有预定宽度和两端成环的条形。外带12沿径向方向与内带11分离并且可以环绕内带11的外周面。
轮辋(未示出)可以被联接到内带11的内周面。因此,内带11的形状可以根据轮辋的形状而以不同方式变形。
外带12与内带11分离预定距离并可以环绕内带11。换言之,外带12的内周面与内带11的外周面可以面向彼此。同时,外带12与内带11可以通过以下所述的辐条部件20彼此连接。
剪切带13可以被设置在外带12的外周面。剪切带13可以沿外带12的周向方向被设置为与外带1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剪切带13可以主要减小应用到非充气轮胎1的初始应力。剪切带13可以被形成为一层或多层的包含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或包含钢丝帘线的复合材料。例如,剪切带13可以由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或者被形成为用于充气轮胎的一层或多层的钢丝帘线带。
胎面30可以被设置在剪切带13的外周面。胎面30被设置在非充气轮胎1的最外侧并可以与地面直接接触。在这个领域中使用的各种结构可以被运用于胎面30。
辐条部件20可以被设置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辐条部件20可以包含热塑弹性体(TPE)。例如,辐条部件20可以包含热塑聚酯弹性体(TPEE)、热塑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烯弹性体(TPO)、热塑聚酰胺弹性体(TPAE)等。辐条部件20可以用作连接内带11与外带12的支撑结构,还用作分散和吸收应用到非充气轮胎1的冲击的缓冲构件。此外,辐条部件20支撑具有非充气轮胎1的车辆的负载。辐条部件20吸收冲击并支撑负载,因此需要适用于此的机械构型。
辐条部件20可以具有以下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 拉伸模量(MPa) 弯曲模量(MPa)
测量值 30-200 40-300
测量方法 ASTM D638 ASTM D790
辐条部件20的拉伸模量可以通过ASTM D638来测量。辐条部件20的拉伸模量可以在30MPa至200MPa的范围内。当辐条部件20的拉伸模量小于30MPa时,负载支撑能力变弱。因此,辐条部件20甚至可能由于小的撞击而过度变形,并且辐条部件20的变形可能导致辐条部件20的破裂。当辐条部件20的拉伸模量超过200MPa时,硬度被过度增大。因此,辐条部件20的弯曲/拉伸变差且驾驶舒适度降低。此外,轮胎的胎印减小,从而使防破裂性能变差。
辐条部件20的弯曲模量可以通过ASTM D790来测量。辐条部件20的弯曲模量可以在40MPa至300MPa的范围内。当辐条部件20的弯曲模量小于40MPa时,负载支撑能力变弱。因此,辐条部件20甚至可能由于小的撞击而过度变形,并且辐条部件20的变形可导致辐条部件20的破裂。当辐条部件20的弯曲模量超过300MPa时,辐条部件20的弯曲/拉伸变差且驾驶舒适度降低。
辐条部件20可以沿周向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连续延伸。换言之,辐条部件20可以被构造成沿着轮胎的圆周形成闭合曲线。当沿周向方向观察时,辐条部件20的截面包括一个或多个孔130、250、330和430。这些孔可以具有从周向方向观察时呈闭环的截面。由于辐条部件20沿着周向方向延伸,因此在辐条部件20中形成的孔沿着周向方向延伸。
辐条部件20可以包括第一辐条110和第二辐条120。第一辐条110和第二辐条120沿着径向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延伸。第一辐条110和第二辐条120可以相对于沿径向延伸的轴线ra对称。第一辐条110包括:第一内支撑部111,用于在内带11侧支撑辐条部件20;第一外支撑部112,用于在外带12侧支撑辐条部件20;第一中心支撑部113,用于连接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一外支撑部112并沿径向延伸;第一内延伸部114,沿轴向延伸并连接第一内支撑部与第一中心支撑部;以及第一外延伸部115,沿轴向在第一内延伸部114的外侧延伸并连接第一外支撑部与第一中心支撑部。第二辐条120包括:第二内支撑部121,用于在内带11侧处支撑辐条部件20;第二外支撑部122,用于在外带12侧处支撑辐条部件20;第二中心支撑部123,用于连接第二内支撑部121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第二内延伸部124,沿轴向延伸并连接第二内支撑部与第二中心支撑部;以及第二外延伸部125,沿轴向在第二内延伸部124的外侧延伸并连接第二外支撑部与第二中心支撑部。
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在内带11侧彼此连接并在连接部的径向外侧彼此分离。分离部可以形成内孔层的孔132(下文中将会描述)。第一辐条110的第一中心支撑部113和第二辐条120的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可以沿着轴向弯曲为面向彼此。通过这种弯曲,第一中心支撑部113和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可以彼此连接。第一外支撑部112和第二外支撑部122在外带12侧彼此连接并在连接部的径向内侧处彼此分离。分离部可以形成外孔层的孔134(下文中将会描述)。第一内延伸部114和第二内延伸部124沿着轴向延伸为面向彼此并彼此连接。第一外延伸部115和第二外延伸部125沿着轴向延伸为面向彼此并彼此连接。
一个或多个孔130可以存在于辐条部件20的圆周截面(即,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孔130可以由第一辐条110和第二辐条120形成。
孔13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多边形形状,多边形形状选自例如一个或多个顶点指向轴向方向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八边形。
孔130可以形成多个组,例如内孔层131、外孔层133和中间孔层135。内孔层131的孔132被设置成在内带11侧沿轴向彼此相邻。外孔层133的孔134在外带12侧被设置成沿轴向彼此相邻。中间孔层135的孔136被设置在内孔层131与外孔层133之间沿轴向彼此相邻。内孔层的孔132可以包括内孔层的第一孔132’和内孔层的第二孔132”。外孔层的孔134可以包括外孔层的第一孔134’和外孔层的第二孔134”。内孔层的第二孔132”、中间孔层的孔136和外孔层的第二孔134”可以沿径向方向r并排设置。
孔130可以通过第一辐条110与第二辐条120的分离和连接来形成。例如,内孔层的孔132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的分离部。换言之,内孔层的孔132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的连接部的径向外侧处。内孔层131的孔132可以沿着轴向设置。
内孔层的第一孔132’可以通过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的连接部以及通过第一中间支撑部113与第二中间支撑部123的连接部形成。换言之,内孔层的第一孔132’由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的连接部以及第一中间支撑部113与第二中间支撑部123的连接部之间的空间而形成。内孔层的第二孔132”可由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的连接部以及第一内延伸部114与第二内延伸部124的连接部而形成。换言之,内孔层的第二孔132”由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的连接部以及第一内延伸部114与第二内延伸部124的连接部之间的空间而形成。
内孔层131的第一孔132’和内孔层131的第二孔132”可以交替设置。另外,内孔层131的第一孔132’在径向可长于内孔层131的第二孔132”。而且,内孔层131的第一孔132’和内孔层131的第二孔132”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例如,内孔层131的第一孔132’可以具有六边形形状,以及内孔层131的第二孔132”可以具有八边形形状。
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在外带12侧彼此连接并在连接部的径向内侧处分离。外孔层的孔134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的分离部。换言之,外孔层的孔134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的连接部的径向内侧处。外孔层133的孔134可以沿轴向设置。
外孔层的第一孔134’可以通过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的连接部以及第一中间支撑部113与第二中间支撑部123的连接部而形成。换言之,外孔层的第一孔134’可以通过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的连接部以及第一中间支撑部113与第二中间支撑部123的连接部来形成。外孔层的第二孔134”可以通过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的连接部以及第一外延伸部115与第二外延伸部125的连接部而形成。换言之,外孔层的第二孔134”可以通过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的连接部以及第一外延伸部115与第二外延伸部125的连接部之间的空间而形成。
外孔层133的第一孔134’和第二孔134”的布局和形状可以对应内孔层的第一孔132’和第二孔132”的布局和形状。因此,外孔层133的第一孔134’和第二孔134”可以与内孔层的第一孔132’和第二孔132”对称。另外,外孔层的第一孔134’和第二孔134”可以交替设置。另外,外孔层的第一孔134’在径向可长于外孔层的第二孔134”。而且,外孔层的第一孔134’可以具有与外孔层的第二孔134”不同的形状。中间孔层135的孔136可以通过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的分离和连接来形成。例如,当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位于两个第二中心支撑部123之间时,第一中心支撑部113可以沿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分离的方向弯曲。因此,第一中心支撑部113可以向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弯曲。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对称并且也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对称。因此,在第一中心支撑部113的情况下,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可以沿与第一中心支撑部分离的方向弯曲。通过这个弯曲,第一中心支撑部113和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可以形成中间孔层135的孔136。中间孔层135的孔136可以被设置在内孔层131与外孔层133之间。中间层孔135的孔136可以沿轴向设置。
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在中间部彼此相邻并且在内带11侧和外带12侧彼此分离。在内带11侧分离的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有助于内孔层的第一孔132'的形成。在外带12侧处分离的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有助于外孔层的第一孔134’的形成。换言之,内孔层131的第一孔132’可以通过第一内支撑部111与第二内支撑部121以及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来形成。外孔层133的第一孔134’可以通过第一外支撑部112与第二外支撑部122以及第一中心支撑部113与第二中心支撑部123”来形成。第一内延伸部114与第二内延伸部124并不帮助形成内孔层131的第一孔132’和外孔层133的第一孔134’。
内孔层131的孔132可以相对小于中间孔层135的孔136。外孔层133的孔134可以相对小于中间孔层135的孔136。换言之,中间孔层135的孔136可以大于内孔层131的孔132和外孔层133的孔134。
内孔层131和外孔层133可以相对于中间孔层136对称。内孔层131的孔132可以被设置在中间孔层135的孔136的内带11侧处。外孔层133的孔134可以被设置在中间孔层135的孔136的外带12侧。内孔层131的孔132的一部分、中间孔层135的孔136和外孔层133的孔134的一部分可以沿径向方向并排设置。例如,内孔层的第二孔132”、中间孔层的孔136和外孔层的第二孔134”可以沿径向方向并排设置。
第二实施例可以具有除上述形状外的另一圆周截面形状。在下文中,将参考图4和图5来描述第二实施例。图4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图5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参考图4和图5,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辐条210和第二辐条220的辐条部件20。
第一辐条210可以具有倾斜部211、212以及延伸部213。第二辐条220可以包括倾斜部221、222以及延伸部223。第一辐条210可以具有向轴向的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211以及向轴向的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212。换言之,第一辐条210可以具有沿不同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部211和第二倾斜部212。第一倾斜部211和第二倾斜部212可以沿径向交替设置。第一倾斜部211和第二倾斜部212沿径向延伸并且连接内带11与外带12。换言之,第一辐条210被连接到内带11和外带12,并且以Z字形沿径向方向延伸。转角可以被形成在倾斜部相遇的部分。
第二辐条220可以与第一辐条210相对于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因此,在第二辐条220中,沿不同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部221和第二倾斜部222可以交替设置。设置第二辐条220的第一倾斜部221和第二倾斜部222的方向可以与设置第一辐条210的第一倾斜部211和第二倾斜部212的方向对称。例如,当第一辐条210的第一倾斜部211和第二倾斜部212从内带11侧沿径向方向r按该顺序设置时,第二辐条220的第二倾斜部222和第一倾斜部211可以从内带11侧沿径向方向r按该顺序设置。第一倾斜部221和第二倾斜部222沿径向方向以Z字形设置。转角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倾斜部221和第二倾斜部222相遇的部分处。
第一延伸部213可以被形成在第一辐条210的转角。第二延伸部233可以被形成在第二辐条220的转角。第一延伸部213和第二延伸部223可以沿轴向方向延伸。换言之,当沿周向方向观察时,第一延伸部213和第二延伸部223可以被设置为与带部件10平行。
第一辐条210的第一延伸部213沿着第一辐条210的转角突出的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延伸部213从第一辐条210的转角(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还从第一辐条210的转角(指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类似于第一辐条210的情况,第二辐条220的第二延伸部223沿着第二辐条220的转角突出的方向延伸。由于第一辐条210和第二辐条220彼此对称,因此第一辐条210的第一延伸部213和第二辐条220的第二延伸部223彼此连接。换言之,向第二辐条220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3’和向第二辐条210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3’彼此连接。例如,向轴向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第一辐条210的转角和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第二辐条220的转角延伸并彼此连接。
孔250可以通过第一辐条210、第二辐条220和带部件10形成。孔250可以设置为多个孔。布置在内带11侧的孔250和布置在外带12侧的孔250可以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宽度(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以及大体上相同的高度(沿径向方向的长度)。孔250的宽度可以大于孔250的高度。孔250包括六边形孔251和半六边形孔252。六边形孔251可由第一辐条210、第二辐条220以及延伸部213和223形成。在内带11侧和外带12侧形成的六边形孔251可由第一辐条210、第二辐条220和带部件10形成。半六边形孔252可由第一辐条210、第二辐条220和带部件10形成。半六边形孔252可以被形成在内带11侧和外带12侧。六边形孔251和半六边形孔252可以交替设置。在内带11侧的孔的设置和在外带12侧的孔的设置可以相对于沿轴向方向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延伸的轴线对称。
第三实施例可以具有除上述截面外的另一圆周截面。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和图7描述第三实施例。图6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参考图6和图7,第一辐条310和第二辐条320可以沿径向方向r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延伸。
第一辐条310包括:第一内倾斜部311,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并从内带11延伸到径向外侧;以及第一外倾斜部312,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并从外带12延伸到径向内侧。第一内倾斜部311和第一外倾斜部312可以相对于沿轴向延伸的轴线aa对称。第一内倾斜部311的内端部313可以被形成为与内带11接触的光滑连续的曲线。第一外倾斜部312的外端部314可以被形成为与外带12接触的光滑连续的曲线。第一内倾斜部311的外端部和第一外倾斜部312的内端部可以相遇并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形成中心连接部340。
第二辐条320可以与第一辐条310相对于沿径向延伸的轴线ra对称。换言之,第二辐条320包括:第二内倾斜部321,指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并从内带11延伸到径向外侧;以及第二外倾斜部322,指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并从外带12延伸到径向内侧。第二内倾斜部311和第二外倾斜部322可以相对于沿轴向延伸的轴线aa对称。第二内倾斜部321的内端部323可以被形成为与内带11接触的光滑连续的曲线。第二外倾斜部322的外端部324可以被形成为与外带12接触的光滑连续的曲线。第二内倾斜部321的外端部和第二外倾斜部322的内端部可以相遇并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形成中心连接部340。第一辐条310的中心连接部340和第二辐条320的中心连接部340可以被构造为彼此对应。换言之,第一辐条310的中心连接部340可以充当第二辐条320的中心连接部340。
第一辐条310和第二辐条320还可以在内带11侧和外带12侧连接。换言之,第一辐条310的内端部313和第二辐条320的内端部323可以被连接为连续曲线。通过相同的方式,第一辐条310的外端部314和第二辐条320的外端部324可以被连接为连续曲线。
当从圆周截面观察时,第一辐条310和第二辐条320可以具有波浪形。换言之,第一辐条310和第二辐条32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以下形状: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两个波浪相对于沿轴向方向在内带11与外带12之间延伸的轴线aa对称。
内带11、外带12、第一辐条310和第二辐条320可以形成多个孔330。孔330可以形成多个组。例如,孔330可以包括第一组331的孔332、第二组333的孔334和第三组335的孔336。第一组331的孔332可以被设置在内带11侧。第二组333的孔334可以被设置在外带12侧。第三组335的孔336可以被设置在第一组331的孔332与第二组333的孔334之间。
第一组331的孔332可以沿轴向并排设置。第一组331的孔332可以具有大体三角形的形状,其具有指向外带11的转角。第二组333的孔334可以沿轴向并排设置。第二组333的孔334可以具有大体三角形的形状,其具有指向内带12的转角。第三组335的孔336可以具有大体上呈菱形的形状,其具有沿径向的曲面转角。
第四实施例可以具有除上述形状外另一圆周截面形状。在下文中,将参考图8和图9来描述第四实施例。图8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图9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参考图8和图9,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辐条410和第二辐条420的辐条部件20。
第一辐条410可以包括倾斜部411、412、413、414和半圆部415。第二辐条420可以包括倾斜部421、422、423、424和半圆部425。换言之,第一辐条410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部411,连接到内带11并向一侧倾斜且延伸到外带12;第二倾斜部412,连接到第一倾斜部411的外端部并向另一侧倾斜且延伸到外带12;第三倾斜部413,连接到第二倾斜部412的外端部并向一侧倾斜且延伸到外带12;第四倾斜部414,连接到第三倾斜部413的外端部并向另一侧倾斜且延伸到外带12;以及半圆部415,连接到第四倾斜部414的外端部和外带12,且具有朝向一侧的凸面。第二辐条420可以包括连接到内带11的第一倾斜部421、连接到第一倾斜部421的第二倾斜部422、连接到第二倾斜部422的第三倾斜部423、连接到第三倾斜部423的第四倾斜部424以及在第四倾斜部424与外带12之间形成的半圆部425。倾斜部411、412、413、414、421、422、423和424以及半圆部415和425从内带11侧向外带12侧按以下顺序设置:第一倾斜部411和421、第二倾斜部412和422、第三倾斜部413和423、第四倾斜部414和424以及半圆部415和425。
第一倾斜部411、421、第二倾斜部412、422、第三倾斜部413、423和第四倾斜部414、424的每个倾斜部在其端部处被连接到另一倾斜部。例如,第一倾斜部411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二倾斜部412的内端部,第三倾斜部413的内端部被连接到第二倾斜部412的外端部。换言之,第一倾斜部411、第二倾斜部412、第三倾斜部413和第四倾斜部414可以以Z字形沿径向方向延伸。
另外,第一倾斜部411和第三倾斜部413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倾斜。第二倾斜部412和第四倾斜部414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倾斜。换言之,第一倾斜部411和第三倾斜部413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倾斜部412和第四倾斜部414的倾斜方向相反。
第三倾斜部413的倾斜度大于第四倾斜部414的倾斜度。第二倾斜部412的倾斜度大于第三倾斜部413的倾斜度。第一倾斜部411的倾斜度大于第二倾斜部412的倾斜度。这里,“倾斜度”被限定为在倾斜部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之间的平均锐角(acute averageangle)。锐角可以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第一倾斜部411、第二倾斜部412、第三倾斜部413和第四倾斜部414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半圆部415连接第四倾斜部414与外带12且沿径向方向延伸。换言之,半圆部415的内端部被连接到第四倾斜部414的外端部,以及半圆部415的外端部被连接到外带12。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向轴向方向的一侧突出。
第二辐条420可以与第一辐条410相对于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换言之,第二辐条420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部421、第二倾斜部422、第三倾斜部423、第四倾斜部424和半圆部425。倾斜部421、422、423、424和半圆部425从内带11侧向外带12侧按以下顺序来设置:第一倾斜部421、第二倾斜部422、第三倾斜部423、第四倾斜部424和半圆部425。
第一倾斜部421、第二倾斜部422、第三倾斜部423和第四倾斜部424的每个倾斜部的端部可以被连接到另一倾斜部。第一倾斜部421、第二倾斜部422、第三倾斜部423和第四倾斜部424可以以Z字形沿径向方向延伸。
因为第二辐条420与第一辐条410对称,第二辐条420的倾斜部421、422、423、424的倾斜方向与第一辐条410的倾斜部411、412、413、414的倾斜方向相反。换言之,第二辐条420的第一倾斜部421和第三倾斜部423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倾斜。第二倾斜部422和第四倾斜部424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倾斜。
第三倾斜部423的倾斜度大于第四倾斜部424的倾斜度。第二倾斜部422的倾斜度大于第三倾斜部423的倾斜度。第一倾斜部421的倾斜度大于第二倾斜部422的倾斜度。第一倾斜部421、第二倾斜部422、第三倾斜部423和第四倾斜部424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半圆部425连接第四倾斜部424与外带12并沿径向方向延伸。换言之,半圆部425的内端部被连接到第四倾斜部424的外端部。半圆部425的外端部被连接到外带12。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与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对称并因此向轴向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和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可以被连接到外带12。但是,这并不局限于此,且彼此连接的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和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可以被连接到外带12。
多个第一辐条410和多个第二辐条420可交替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一辐条410的倾斜部411、412、413和424以及第二辐条420的倾斜部421、422、423和424可以形成连续的圆周。例如,当第一辐条410’、第二辐条420’、第一辐条410”和第二辐条420”沿轴向方向以该顺序设置时,第一辐条410'的第一倾斜部411、第二辐条420'的第二倾斜部422、第一辐条410”的第三倾斜部413和第二辐条420”的第四倾斜部424可以形成连续光滑的圆周。连续光滑的圆周可以被设置为多个。多个连续光滑的圆周的一部分可以彼此重叠。
第一辐条410的第一倾斜部411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一倾斜部421的外端部被分别连接到第一辐条410的第二倾斜部412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二倾斜部422的内端部。例如,当第一辐条410’、第二辐条420’和第一辐条410”沿轴向方向以此顺序设置时,第一辐条410’的第一倾斜部411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二辐条420’的第一倾斜部421的外端部。第一倾斜部411和421的外端部的连接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410’的第二倾斜部412的内端部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二倾斜部422的内端部。第一辐条410’的第三倾斜部413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二辐条420’的第三倾斜部423的外端部。第三倾斜部413和423的外端部的连接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410’的第四倾斜部414的内端部和第二辐条420’的第四倾斜部414的内端部。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和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彼此分离。
在此情况下,第二辐条420”的第二倾斜部422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410”的第二倾斜部412的外端部。第二倾斜部422和412的外端部的连接部与第二辐条420’的第三倾斜部423的内端部和第一辐条410”的第三倾斜部413的内端部连接。第二辐条420’的第四倾斜部424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410”的第四倾斜部414的外端部。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的外端部被连接到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的外端部。第四倾斜部424和414的外端部的连接部与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的内端部和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的内端部连接。
孔430可以通过第一辐条410的倾斜部与第二辐条420的倾斜部的分离/连接以及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与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的分离/连接而形成。
第一辐条410的第一倾斜部411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一倾斜部421以及内带11形成第一类孔431。第一辐条410的第二倾斜部412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二倾斜部422、以及第一辐条410的第一倾斜部411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一倾斜部421形成第二类孔432。第一辐条410的第三倾斜部413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三倾斜部423、以及第一辐条410的第二倾斜部412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二倾斜部422形成第三类孔433。第一辐条410的第四倾斜部414和第二辐条420的第四倾斜部424、以及第一辐条410的第三倾斜部413和第二辐条420的第三倾斜部423形成第四类孔434。由第一辐条410的倾斜部411、412、413、414和第二辐条420的倾斜部421、422、423、424形成的孔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第一辐条410的第四倾斜部414和第二辐条420的第四倾斜部424形成第五类孔435。第一辐条410的半圆部415和第二辐条420的半圆部425形成圆孔436。
第二类孔432被设置在第一类孔431与第三类孔433之间。第四类孔434被第三类孔433、第五类孔435和圆孔436环绕。圆孔436被设置在第五类孔435之间。圆孔436和第五类孔435可以在外带12侧交替设置。第二类孔432可以大于第三类孔433。第三类孔433可以大于第四类孔434。
在第五实施例中,辐条部件20还可以具有沿轴向方向穿透的通孔。图10是从轴向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11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分解立体图。
参考图10和图11,一个或多个第一辐条110、210、310、410和第二辐条120、220、320、420可以具有沿轴向方向穿透的多个通孔500。当从轴向方向观察时,通孔500可以沿径向方向交替设置。随着轮胎的尺寸增加,通孔500的尺寸和数量可以增加。通孔500可以在辐条20的侧表面上以规则的间距彼此间隔。
辐条20因地面等的冲击而重复变形且被重复变形加热。辐条20的通孔500能够使辐条20的重复变形生成的热被排出到外界。另外,由于存在通孔500,因此轮胎1的重量可以被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带11、外带12、第一辐条110、210、310、410和第二辐条120、220、320、420被设置为单独的构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换言之,一个或多个内带11、外带12、第一辐条110、210、310、410和第二辐条120、220、320、420可以被形成为一个单元。例如,内带11、外带12、第一辐条110、210、310、410和第二辐条120、220、320、420可以形成单一连续构件。单一连续构件可以通过使用3D打印机来制造。此外,例如,内带11的一部分、外带12的一部分和第一辐条110、210、310、410可以形成单一连续构件,而内带11的另一部分、外带12的另一部分和第二辐条120、220、320、420可以形成另一单一连续构件。在此情况下,单一构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然后彼此连接(单独注塑成型)。单一构件的注塑成型可以沿着轴向方向执行。
虽然本公开已关于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没有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多种更改和修改。
虽然以上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没有改变本公开的必要特征或精神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
因此,应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但仅仅是所有方案的示例。本公开的范围通过以下权利要求书而不是通过具体说明来表达,并且应该理解的是,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范围以及等价概念实现的所有更改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从上述内容应该理解的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这里已描述了本公开的多种实施例,并且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多种更改。本公开的说明书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范围将通过以下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并且应该理解的是,在等价于此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属于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
带部件,包括内带和与所述内带分离且围绕所述内带的外周面的外带;以及
辐条部件,在所述内带与所述外带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含一个或多个孔的圆周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具有:第一内支撑部,用于在内带侧支撑所述辐条部件;第一外支撑部,用于在外带侧支撑所述辐条部件;第一中心支撑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内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外支撑部;第一内延伸部,沿轴向方向延伸;以及第一外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内延伸部的外侧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具有:第二内支撑部,用于在所述内带侧支撑所述辐条部件;第二外支撑部,用于在所述外带侧支撑所述辐条部件;第二中心支撑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内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外支撑部;第二内延伸部,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外延伸部,在所述第二内延伸部的外侧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以及
其中所述孔的截面形状由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外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外带侧彼此连接且在连接部的内侧彼此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内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内支撑部在所述内带侧彼此连接且在连接部的外侧彼此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内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内延伸部彼此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外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外延伸部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部被设置在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与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处安置的第二中心支撑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部与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侧处安置的所述第二中心支撑部和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处安置的所述第二中心支撑部中的任一个分离,由此使所述孔被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部被连接到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侧处安置的所述第二中心支撑部和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处安置的所述第二中心支撑部中的另一个,以及
其中所述孔形成多个孔层,
其中所述多个孔层包括:
所述内带侧的内孔层;
所述外带侧的外孔层;以及
中间孔层,设置在所述内孔层与所述外孔层之间,
其中所述内孔层的孔小于所述中间孔层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外孔层的孔小于所述中间孔层的孔,
其中所述内孔层与所述外孔层彼此对应,
其中所述内孔层的孔的一部分、所述中间孔层的孔和所述外孔层的孔的一部分沿径向方向并排设置,
其中所述内孔层和所述外孔层相对于所述中间孔层对称,其中所述外孔层的孔、所述内孔层的孔和所述中间孔层的孔具有带多个侧面的多边形形状,
其中所述外孔层被设置在所述中间孔层的外侧,以及所述内孔层被设置在所述中间孔层的内侧,以及
其中所述外孔层的孔、所述内孔层的孔和所述中间孔层的孔被设置为使得,所述中间孔层的孔的侧面与所述内孔层的孔的侧面面向彼此,以及所述中间孔层的孔的侧面与所述外孔层的孔的侧面面向彼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辐条部件包括:
第一辐条,以Z字形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转角;以及
第二辐条,以Z字形沿所述径向方向延伸以对应所述第一辐条,形成转角,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具有从所述第一辐条的转角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具有从所述第二辐条的转角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延伸部,以及
其中所述孔的截面形状由所述第一辐条、所述第二辐条以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相对于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具有向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和向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沿所述径向方向交替设置,
其中指向所述轴向方向的所述转角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接的部分处,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被设置在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辐条的转角向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被设置在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端部处,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辐条的转角向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孔包括六边形孔和半六边形孔,
其中所述六边形孔和所述半六边形孔沿所述轴向方向在内带侧交替设置,
其中所述六边形孔和所述半六边形孔沿所述轴向方向在外带侧交替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内带侧处的孔的设置和外带侧处的孔的设置相对于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具有:
第一内倾斜部,指向轴向方向的一侧,并从所述内带延伸到径向外侧;
第一外倾斜部,指向所述轴向方向的一侧,并从所述外带延伸到径向内侧,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具有:
第二内倾斜部,指向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并从所述内带延伸到径向外侧;以及
第二外倾斜部,指向所述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并从所述外带延伸到径向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内倾斜部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一外倾斜部的内端部在中心连接部处彼此连接,
其中第二内倾斜部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外倾斜部的内端部在中心连接部处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内倾斜部的内端部和所述第二内倾斜部的内端部呈曲形,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外倾斜部的外端部和所述第二外倾斜部的外端部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内倾斜部的内端部和所述第二内倾斜部的内端部以连续曲线连接,以及
所述第一外倾斜部的外端部和所述第二外倾斜部的外端部以连续曲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孔形成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其中所述第一组的孔被设置为在内带侧并排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组的孔被设置为在外带侧处并排设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组的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的孔与所述第二组的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辐条部件包括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均包括:
第一倾斜部,连接到所述内带;
第二倾斜部,连接到所述第一倾斜部;
第三倾斜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倾斜部;
第四倾斜部,连接到所述第三倾斜部;以及
半圆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倾斜部与所述外带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的内端部,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的内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所述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的内端部,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的外端部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辐条的半圆部的内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三倾斜部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四倾斜部的倾斜度,
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三倾斜部的倾斜度,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度,
其中所述第一辐条包括布置在一侧的第一辐条和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一辐条,
其中所述第二辐条包括布置在一侧的第二辐条和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辐条,
其中布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一辐条、布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辐条以及布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辐条沿轴向按以下顺序设置:布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一辐条、布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二辐条、布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辐条、以及布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辐条,以及
其中以下部分形成连续圆周:布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布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布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以及布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孔包括:
第一类孔,由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一倾斜部和所述内带形成;
第二类孔,由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形成;
第三类孔,由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三倾斜部形成;
第四类孔,由所述第一辐条的第三倾斜部、所述第二辐条的第三倾斜部、所述第一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形成;
第五类孔,由所述第一辐条的半圆部、所述第二辐条的半圆部、所述第一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辐条的第四倾斜部形成;以及
圆孔,由所述第一辐条的半圆部和所述第二辐条的半圆部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二类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类孔与所述第三类孔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第四类孔被所述第三类孔、所述第五类孔以及所述圆孔环绕,
其中所述第二类孔大于所述第三类孔,
其中所述第三类孔大于所述第四类孔,
其中在所述第五类孔和所述圆孔在外带侧交替设置。
CN201710632522.7A 2016-07-29 2017-07-28 非充气轮胎 Active CN107662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97414 2016-07-29
KR1020160097414A KR101796231B1 (ko) 2016-07-29 2016-07-29 비공기입 타이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2456A true CN107662456A (zh) 2018-02-06
CN107662456B CN107662456B (zh) 2020-01-07

Family

ID=6092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2522.7A Active CN107662456B (zh) 2016-07-29 2017-07-28 非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8130B2 (zh)
JP (1) JP6493864B2 (zh)
KR (1) KR101796231B1 (zh)
CN (1) CN107662456B (zh)
DE (1) DE102017115456B4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809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轻质轮胎组件
CN110039957A (zh) * 2019-04-24 2019-07-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安全绿色节能降噪非充气轮胎
JP2020075715A (ja) * 2018-11-05 2020-05-21 ハンコック タイヤ アンド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ankook Tire & Technology Co., Ltd.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297715A (zh) * 2020-11-09 2021-02-02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
CN112339499A (zh) * 2019-08-07 2021-02-09 锦湖轮胎有限公司 非充气轮胎
CN113942345A (zh) * 2021-10-22 2022-01-18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适应恶劣环境的实心胎
CN114641399A (zh) * 2019-11-27 2022-06-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将轮辐组装到免充气轮胎中的方法
CN114987118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仿生蜘蛛网径线和周线组成的非充气车轮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8790B2 (en) * 2016-04-13 2022-05-03 The Goodyear Tire & Robber Company Shear band and non-pneumatic tire
KR101924107B1 (ko) * 2017-04-07 2018-11-30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반 공기입 타이어
KR101977349B1 (ko) * 2017-11-16 2019-05-10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비공기입 타이어 제작방법
WO2019125467A1 (en) * 2017-12-21 2019-06-2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Reinforced annular support for a tire
WO2019203857A1 (en) * 2018-04-20 2019-10-24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Non-pneumatic wheel having a moldabl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poke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EP3906170B1 (en) * 2019-01-04 2024-04-03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Non-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non-pneumatic tire
US11772424B2 (en) 2019-06-14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rviceable non-pneumatic tire and wheel assemblies
US11577550B2 (en) 2019-06-14 2023-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rviceable non-pneumatic tire and wheel assemblies
WO2021153161A1 (ja) * 2020-01-28 2021-08-0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US20210260921A1 (en) * 2020-02-26 2021-08-26 The Carlstar Group Llc Non-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JP7453469B2 (ja) 2020-08-18 2024-03-19 ブリヂストン アメリカズ タイヤ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バンド層を有するタイヤトレッド
US20220379661A1 (en) * 2021-05-27 2022-12-0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Non-pneumatic tire and rim assembly
US20230405950A1 (en) * 2022-06-20 2023-12-2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non-pneumatic tir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674A (zh) * 2010-12-08 2012-07-11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非充气轮胎
CN103129308A (zh) * 2011-11-22 2013-06-05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无气轮胎
CN203344626U (zh) * 2013-06-25 2013-1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弹性车轮
CN103707712A (zh) * 2013-12-25 2014-04-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向弹性辐板式蜂窝结构安全车轮
US20160075176A1 (en) * 2012-10-29 2016-03-17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whe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ollapsible whe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5194A (en) * 1923-11-08 1927-07-12 Goodyear Tire & Rubber Cushion tire
US8104524B2 (en) * 2007-03-27 2012-01-31 Resilient Technologies Llc Tension-based non-pneumatic tire
US8109308B2 (en) 2007-03-27 2012-02-07 Resilient Technologies LLC. Tension-based non-pneumatic tire
US20100200131A1 (en) * 2007-07-31 2010-08-1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Non-pneumatic ti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110018527A (ko) 2009-08-18 2011-02-24 이태환 비공기압 바퀴구조체
US9573422B2 (en) * 2012-03-15 2017-02-2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Non-pneumatic tire
JP6076704B2 (ja) * 2012-11-16 2017-02-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051037B2 (ja) 2012-12-26 2016-12-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PL404592A1 (pl) 2013-07-08 2015-01-19 Ryszard Gawerski Koło jezdne z oponą nie pneumatyczną
JP6215082B2 (ja) * 2014-02-14 2017-10-1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EP3237229B1 (en) 2014-12-22 2020-11-18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having angled interfaces
KR20160097414A (ko) 2015-02-06 2016-08-18 이강우 시각 장애인을 위한 터치 디바이스 입력 시스템 및 입력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674A (zh) * 2010-12-08 2012-07-11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非充气轮胎
CN103129308A (zh) * 2011-11-22 2013-06-05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无气轮胎
US20160075176A1 (en) * 2012-10-29 2016-03-17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whe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ollapsible wheels
CN203344626U (zh) * 2013-06-25 2013-1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弹性车轮
CN103707712A (zh) * 2013-12-25 2014-04-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向弹性辐板式蜂窝结构安全车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809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轻质轮胎组件
JP2020075715A (ja) * 2018-11-05 2020-05-21 ハンコック タイヤ アンド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ankook Tire & Technology Co., Ltd.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039957A (zh) * 2019-04-24 2019-07-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安全绿色节能降噪非充气轮胎
CN110039957B (zh) * 2019-04-24 2023-11-0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安全绿色节能降噪非充气轮胎
CN112339499A (zh) * 2019-08-07 2021-02-09 锦湖轮胎有限公司 非充气轮胎
CN114641399A (zh) * 2019-11-27 2022-06-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将轮辐组装到免充气轮胎中的方法
CN114641399B (zh) * 2019-11-27 2023-09-29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将轮辐组装到免充气轮胎中的方法
CN112297715A (zh) * 2020-11-09 2021-02-02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
CN113942345A (zh) * 2021-10-22 2022-01-18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适应恶劣环境的实心胎
CN114987118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仿生蜘蛛网径线和周线组成的非充气车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93864B2 (ja) 2019-04-03
DE102017115456B4 (de) 2021-06-17
JP2018016304A (ja) 2018-02-01
CN107662456B (zh) 2020-01-07
US10538130B2 (en) 2020-01-21
KR101796231B1 (ko) 2017-12-01
DE102017115456A1 (de) 2018-02-01
US20180029419A1 (en)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2456A (zh) 非充气轮胎
JP6690103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9812B2 (ja) 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314621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4394582B2 (ja) 二輪車用空気式タイヤ
JP7414825B2 (ja) 補剛構造を含む車両用のためのタイヤ
JP6076704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22501256A (ja) 複数の剪断フープを有する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092045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RU2581315C2 (ru) Шина для назем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1818664B1 (ko) 비공기입 타이어
JP7204716B2 (ja) トレッド部内の構造補強部を備えた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2161729B1 (ko) 공기 타이어
JP2011037339A (ja) レーシングカート用タイヤ
JP485597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2519881B1 (ko) 차량용 비공기입 타이어
CN110290944A (zh) 具有增强胎侧的轮胎
JP6911255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91133B2 (ja) 補強構造部を含む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6248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30415517A1 (en) Non-pneumatic tire with web structure
CN211075414U (zh) 轮胎和具有其的车辆
JP680726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1110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455102A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