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2135B -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2135B
CN107612135B CN201711031298.2A CN201711031298A CN107612135B CN 107612135 B CN107612135 B CN 107612135B CN 201711031298 A CN201711031298 A CN 201711031298A CN 107612135 B CN107612135 B CN 107612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lithium battery
resistor
power supply
discharg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12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2135A (zh
Inventor
张万如
岑朝军
殷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12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2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2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2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可对第一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控,从而在第一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不足时,自动切换到第二锂电池供电,既保证了负载始终有稳定的电压供电,从而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又可通过切换供电电池,为第一锂电池流出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负载工作的稳定,电源供电中经常会采用备用电源,在主电源电量不足时及时切换到备用电源,以保证负载工作电压正常。但是在锂电池领域,由于电源电量可及时补充,故而,为了保证双电源的电量,应能保证双电源之间能够来回切换。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光伏元件、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第一放电单元和第二放电单元;
光伏元件分别连接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用于通过太阳能对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充电;
第一锂电池通过第一放电单元连接负载,第二锂电池通过第二放电单元连接负载;
第一放电单元与第二放电单元互锁,第一放电单元在第一锂电池电压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导通,第二放电单元在第一放电单元截止的情况下导通。
优选地,第一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稳压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晶体管为P沟道MOS管,其源极连接第一锂电池,其漏极连接负载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一稳压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
优选地,第二放电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三电阻,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均为N沟道MOS管;第三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二锂电池,其源极连接负载并通过第三电阻接地,其栅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并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二锂电池;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第一锂电池通过继电器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四电阻。
优选地,继电器在控制端得电的情况下断开,在控制端失电的情况下闭合;继电器控制端通过电压判断单元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电压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锂电池的电压状态通断路。
优选地,电压判断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二稳压管,第四晶体管为N沟道MOS管;继电器控制端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第四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正极,第二稳压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的源极。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可对第一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控,从而在第一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不足时,自动切换到第二锂电池供电,既保证了负载始终有稳定的电压供电,从而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又可通过切换供电电池,为第一锂电池流出充电时间。
通过本发明,可避免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一边放电一边充电的情况,有利于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光伏元件、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第一放电单元和第二放电单元。
光伏元件分别连接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用于通过太阳能对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充电。
第一锂电池通过第一放电单元连接负载,第二锂电池通过第二放电单元连接负载。
第一放电单元与第二放电单元互锁,第一放电单元在第一锂电池电压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导通,第二放电单元在第一放电单元截止的情况下导通。如此,通过第一放电单元与第二放电单元的互锁,可实现第一锂电池供电和第二锂电池供电的切换,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第一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一稳压管ZD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晶体管Q1为P沟道MOS管,其源极连接第一锂电池,其漏极连接负载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第一稳压管ZD1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第一锂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第一稳压管ZD1被击穿,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得电,从而,第一晶体管Q1导通,第一锂电池通过第一晶体管Q1向负载供电。
第二放电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和第三电阻R3,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均为N沟道MOS管。第三晶体管Q3的漏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第二锂电池,其源极连接负载并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其栅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并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二锂电池。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
第一锂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拉高电平,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上电,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从而,第二晶体管Q2导通,第三晶体管Q3栅极通过第二晶体管Q2接地从而拉低电平,第三晶体管Q3截止,第二锂电池与负载断开连接。
第一锂电池电量不足时,第一稳压管ZD1截止,第一晶体管Q1栅极失电从而截止,负载与第一锂电池断开,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失电从而截止,第三晶体管Q3的栅极被第二锂电池拉高电平,从而第三晶体管Q3导通,第二锂电池通过第三晶体管Q3向负载供电。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锂电池通过继电器JK1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和第四电阻R4。通过继电器JK1可控制第一锂电池与第一晶体管Q1源极之间的通断,从而防止第一稳压管ZD1随着第一锂电池的充放电而频繁切换状态。具体的,继电器JK1在控制端得电的情况下断开,在控制端失电的情况下闭合。继电器JK1控制端通过电压判断单元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电压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锂电池的电压状态通断路。
电压判断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二稳压管ZD2,第四晶体管Q4为N沟道MOS管。继电器JK1控制端连接第四晶体管Q4的源极,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如此,当第三晶体管Q3导通,则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得电。如果第二锂电池电量充足,则第二稳压管ZD2被击穿,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为高电平,第四晶体管Q4导通,继电器JK1控制通过第四晶体管Q4连接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从而继电器JK1控制端得电以维持继电器JK1断开状态。如果第二锂电池电量不足,则第二稳压管ZD2截止,第四晶体管Q4截止,继电器JK1控制端失电,从而继电器JK1闭合。如,通过继电器JK1和电压判断单元,可保证负载切换到第二锂电池供电后,直到第二锂电池电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才会切换回第一锂电池供电,从而给第一锂电池预留足够的充电时间;同理,在第一锂电池供电时间内,可向第二锂电池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元件、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第一放电单元和第二放电单元;
光伏元件分别连接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用于通过太阳能对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充电;
第一锂电池通过第一放电单元连接负载,第二锂电池通过第二放电单元连接负载;
第一放电单元与第二放电单元互锁,第一放电单元在第一锂电池电压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导通,第二放电单元在第一放电单元截止的情况下导通;
第一放电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一稳压管(ZD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晶体管(Q1)为P沟道MOS管,其源极连接第一锂电池,其漏极连接负载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稳压管(ZD1)的正极,第一稳压管(ZD1)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放电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和第三电阻(R3),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均为N沟道MOS管;第三晶体管(Q3)的漏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第二锂电池,其源极连接负载并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其栅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并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二锂电池;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锂电池通过继电器(JK1)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和第四电阻(R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JK1)在控制端得电的情况下断开,在控制端失电的情况下闭合;继电器(JK1)控制端通过电压判断单元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电压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锂电池的电压状态通断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压判断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二稳压管(ZD2),第四晶体管(Q4)为N沟道MOS管;继电器(JK1)控制端连接第四晶体管(Q4)的源极,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D2)的正极,第二稳压管(ZD2)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二锂电池或者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
CN201711031298.2A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Active CN107612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1298.2A CN107612135B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1298.2A CN107612135B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135A CN107612135A (zh) 2018-01-19
CN107612135B true CN107612135B (zh) 2020-11-20

Family

ID=6108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1298.2A Active CN107612135B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2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609B (zh) * 2021-08-05 2021-11-05 深圳市慧航星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立体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055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电路及包含电源控制电路的电池模块
CN202496116U (zh) * 2012-03-23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湖州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
CN102916473A (zh) * 2012-11-14 2013-02-06 天津市翔晟远电力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互备份式锂电池管理系统
CN203104080U (zh) * 2013-01-30 2013-07-3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户外太阳能充电的大功率供电电池组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291B (zh) * 2010-12-29 2015-07-01 清华大学 太阳能蓄电系统及太阳能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055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电路及包含电源控制电路的电池模块
CN202496116U (zh) * 2012-03-23 2012-10-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湖州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
CN102916473A (zh) * 2012-11-14 2013-02-06 天津市翔晟远电力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互备份式锂电池管理系统
CN203104080U (zh) * 2013-01-30 2013-07-3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户外太阳能充电的大功率供电电池组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135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9365A (zh) 一种双路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CN104600676A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能提供装置与电子装置
TWI539720B (zh) 具有低功耗狀態自動喚醒功能的動力電池組管理系統
CN103809722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欠压保护电路及欠压保护方法
CN102751764B (zh) 移动电源
CN107612135B (zh) 一种双锂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CN101207294A (zh) 电池预充电电路
CN203278309U (zh) 充电电池开关电路及装置
CN102403771A (zh) 一种铅酸电池浮充电路
CN104037842A (zh) 一种电动车用软下电电池管理系统
CN101764395A (zh) 一种铅酸电池欠压保护方法及电源管理系统
CN202014088U (zh) 太阳能系统蓄电池过放电保护器
CN107819351B (zh) 一种太阳能储控电路
CN111864867B (zh) 电池保护控制电路、芯片及电子装置
CN104124723A (zh) 一种防止电池过度充放电电路
CN210404788U (zh) 一种用于防止过度放电的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7733062B (zh) 一种太阳能锂电储控智能互锁网络
CN104467067A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207896684U (zh) 一种脉冲激活和休眠电路
KR101127072B1 (ko) 이동통신 중계기의 보조충전 배터리 보호회로
CN204290392U (zh) 一种电池下电复位控制电路
CN204464971U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能提供装置与电子装置
CN210273548U (zh) 用于应急电源设备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CN210957841U (zh) 一种应用于充电回路中的防电池反接电路
CN210924256U (zh) 一种电池开机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