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4343A -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4343A
CN107604343A CN201710799509.0A CN201710799509A CN107604343A CN 107604343 A CN107604343 A CN 107604343A CN 201710799509 A CN201710799509 A CN 201710799509A CN 107604343 A CN107604343 A CN 107604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level
group
bar
stainless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95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4343B (zh
Inventor
李君华
方晓华
张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IFANG SR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Jinhua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7107995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4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4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4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4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4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原子沉积方法,向等离子体室内通入中性气体的氩气或氦气;向空心阴极通入氢气;铼制加热丝通电流,在阳极与空心阴极之间施加电压,阳极保持接地,同时空心阴极上施加负压,从‑2kV逐渐增加到‑55kV,阳极与空心阴极间产生击穿,产生H2 +和H+离子;在所述四极杆上分别施加频率2MHz的不同幅度的正弦电压URF1、URF2、URF3且电压峰值不超过1.5Kv;直流电势UDC1加到四级杆组I中,直流电势UDC3加到四级杆组III中;以上步骤三中产生的离子在通过四级杆后,进入电极组II,使离子汇聚或偏向,离子束通过不锈钢栅网;电子束蒸发源蒸发待沉积的分子样品;调节位移台参数,以便带动样品台匀速转动,使得薄膜生长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一种结构紧凑的、用于离子质量和离子能量选择的离子束辅助沉积装置,产生可变离子能量的氢离子流,在离子束流足够高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地选择离子质量、四极质量过滤只依赖于电场、无磁场的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束辅助是一种薄膜沉积的方法,是指在高真空蒸发室中利用离子源所产生的离子束轰击正在进行薄膜沉积的衬底材料,以此制备得到具有某些特性的薄膜。离子束辅助沉积工艺的主要过程是在镀膜过程中,再用适当的荷能离子轰击正在生长的薄膜,从而改变了成膜环境。此时,由于外来离子对凝聚中粒子的动量传递,使得膜料粒子在基底表面的迁移率增加,并因此影响了粒子的凝结速率及生长速率,从而导致薄膜的堆积密度增加,大幅度提高了膜层在基底上的附着力。同真空热蒸发技术相比,离子辅助镀膜技术提高了薄膜的填充密度和附着力。离子源是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核心部件,但是现有的宽束离子源存在下列技术的缺陷:(一)一些活跃气体比如氢气作为源气体的宽束离子源发射出来的离子束通常包含多原子的氢离子和单原子的氢离子的混合物,H2 +,H+,在不改变其他束流参数的条件下,它们的比例只能在较窄的范围内调控;(二)每种分子和原子的离子种类具有一个独立的能量分布,且无法单独地调整,在与薄膜表面碰撞的离子束中,各种组分相互重叠,导致了能量分布的展宽,这降低了薄膜生长过程的控制精度,且导致了薄膜质量的下降;(三)基于磁场的或是基于静电的离子质量过滤方法,会导致离子束电流的损耗,特别是在较低离子能量的情况下,所述一种原子沉积方法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能够对离子源产生的离子进行质量与能量选择的离子辅助沉积装置,其技术特点是采用无需磁场的离子质量选择方法以及有效的离子源加热方法,从而具有离子束流的损耗少、工作寿命长等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一种原子沉积方法,装置主要包括由空心阴极、触发模块、阳极、气管、储气罐、等离子体室组成的离子束源、漂移管、抽取电极、电极组I、由三组独立的四级杆组I、四级杆组II、四级杆组III组成的四级杆、电极组II、不锈钢栅网、电子束蒸发源、样品、样品台、位移台、真空腔、挡板I、挡板II、控制单元及电缆,所述空心阴极主要包括石墨阴极管、不锈钢基座、铝内套、陶瓷加热管、发射管、石墨套筒、钨弹簧、铝外套、陶瓷阴极管座、石墨同轴加热管、陶瓷辐射屏底座、钽制内辐射屏、钽制外辐射屏、石墨阴极罩、不锈钢气体入口、铼制加热丝,不锈钢气体入口位于阴极管与基座连接的一端,所述不锈钢气体入口、钨弹簧、石墨套筒、发射管依次对接地位于所述石墨阴极管内,陶瓷阴极管座、石墨同轴加热管、陶瓷加热管依次对接并套于石墨阴极管外围,发射管材料六硼化铈,陶瓷加热管外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凹槽绕有铼制加热丝,同轴加热管与陶瓷加热管对接的一段的外表面也具有所述螺旋形凹槽,陶瓷加热管外表面的所述铼制加热丝能够延续绕到同轴加热管的该段所述凹槽上,铼制加热丝的一端插入石墨阴极管上的一个凹坑与加热管之间,同轴加热管上的螺旋形凹槽用于为铼制加热丝提供电流,能够从铼制加热丝的另一端导通而形成回路,铝外套底部具有狭缝、且当紧密地套在陶瓷加热管以及部分石墨同轴加热管外围时,能够保持铼制加热丝嵌入所述螺旋形凹槽,铼制加热丝另一端插入铝外套上的狭缝,并使得铼制加热丝完全包裹于铝外套内、且铼制加热丝上无焊接点,完全是靠陶瓷加热管及石墨同轴加热管上的螺旋形凹槽和铝外套的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来实现电接触的,使得加热端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使得大部分电流产生的能量分布在发射管所在的区域,所述空心阴极、触发模块、阳极、气管、储气罐、等离子体室、漂移管、抽取电极、电极组I、四级杆、电极组II、不锈钢栅网、电子束蒸发源、样品、样品台、位移台、挡板I、挡板II均位于真空腔内,所述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室、漂移管依次同轴连接,空心阴极前端具有触发模块、后端为阳极,所述储气罐通过气管连接于所述等离子体室,所述抽取电极、电极组I、四级杆组I、四级杆组II、四级杆组III、电极组II依次位于所述漂移管,所述不锈钢栅网位于漂移管后端,所述挡板I位于不锈钢栅网外侧,所述挡板II位于电子束蒸发源出口处,所述挡板I、挡板II分别电缆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特定的时刻分别阻挡从不锈钢栅网射出的离子束和电子束蒸发源蒸发出的分子束,所述样品安装于样品台上,所述样品台固定于位移台上,位移台内部包含电机,能够沿其轴线方向以不同的速率匀速转动,样品台位于漂移管轴线方向与电子束蒸发源轴线方向的交点处,样品台与电子束蒸发源出口的距离在30cm-50cm可调,样品台与不锈钢栅网的距离在40cm-70cm可调,所述电极组II能够使离子束聚焦、偏向,所述栅网用于对离子束电流监控,所述抽取电极装有不锈钢栅网,一组四级杆由四根相同的且相互平行的金属杆组成,其轴向沿水平方向,相邻的杆之间距离相等,四级杆横截面是半径r的半圆形,将一组中不相邻的两根杆的距离的一半定义为四极电场半径r0,r0=7mm,四级杆半径r=9mm,电极组I由三个环形电极组成,作用是将抽取的离子耦合进入四极杆所在的漂移管部分,并将生成的离子流聚焦到四极杆组的轴线附近;从抽取电极到栅网长度50cm,
所述一种原子沉积方法步骤为:
一.打开储气罐,向等离子体室内通入中性气体的氩气或氦气;
二.通过不锈钢气体入口向空心阴极通入氢气;
三.当空心阴极内气压达到特定值时,铼制加热丝通电流,并在阳极与空心阴极之间施加电压,阳极保持接地,同时空心阴极上施加负压,从-2kV逐渐增加到-55kV,使得阳极与空心阴极之间产生击穿,从而产生H2 +和H+离子;
四.在三组独立的所述四极杆上,分别施加频率2MHz的不同幅度的正弦电压URF1、URF2、URF3,且电压峰值不超过1.5Kv、每一组中相邻四极杆的电压极性相反;
五.每组四极杆上独立地施加恒定电压,直流电势UDC1加到四级杆组I中的全部四个四级杆上,直流电势UDC3加到四级杆组III中的全部四个四级杆上,通常选择UDC与URF之比保持某一个恒定值不变,典型值为:UDC1∶URF1=0.15,UDC3∶URF3=0.15;
六.以上步骤三中产生的离子在通过四级杆后,进入电极组II,能够使离子汇聚或偏向,最终,离子束通过用于监控离子电流的不锈钢栅网;
七.电子束蒸发源蒸发待沉积的分子样品;
八.调节位移台参数,以便带动样品台匀速转动,使得薄膜生长更均匀,在操作中同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挡板I和挡板II。
离子质量选择的原理:
在四级杆上同时施加正弦电压URF和恒定电压UDC,通过相邻的四极杆之间的电压能够得到一组四级杆的横截面的近似的电势分布。并进而得到离子的运动轨迹,离子的运动轨迹与离子电荷量、离子质量、四极电场半径、恒定电压大小、正弦电压大小和频率相关。离子轨迹稳定的情况下,其能够穿过四极,离子轨迹不稳定的情况下,离子从电场获得能量,这样增加了其振荡的幅度,导致其或离开电极系统或与某一个电极碰撞而湮灭。即只有满足一定质量条件的离子才能够通过四极杆组。
工作时,通常选择UDC与URF之比保持某一个恒定值不变,典型值为:UDC与URF之比=0.15,UDC与URF之比确定了质量过滤的质量分辨率Δm/m。
离子能量选择的原理:
UDC1和UDC2都对离子的动能有影响,离子动能分布以及其对于等离子体源和四极系统的结合的依赖:初始时,由于等离子体室和漂移管之间存在气压差,离子在等离子体室的出口处加速,离子的动能小于30eV。在电极组I以及两个四极部分附近区域,离子被从等离子体中抽取出来,此时等离子体空间电荷以及离子与背底气体分子的碰撞事件已经不能对离子动能的改变产生影响。
由于氢原子和氢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不同的碰撞截面,它们在四极区域的行为有很大差异。这样,从等离子体的抽取和从离子与背底气体碰撞的区域的抽取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发生,这取决于离子种类以及等离子体源和四极系统的具体工作条件。
离子能量选择的工作方式:
离子进入某个加上了正电压的电极附近的区域,由于等离子体的存在或与背底气体的碰撞是影响离子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因此电势对离子运动的作用被屏蔽,从而没有有效的电势来使得离子减速。在这个电极的区域内,离子被抽取。当这些离子离开这个电极所在的区域,施加一个下降的电势来使其加速。这样,离子的动能由抽取位置的电势决定。综上,质量选择后的离子在到达样品位置时的动能能够在几eV到几百eV能量范围内调整,并且具有足够高的精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离子束辅助沉积装置区别于典型的离子束辅助沉积装置,离子质量分辨率足够高,可以分离氢原子的离子和氢分子的离子;离子能量较低,在几eV到几百eV能量范围内;离子束流足够高,来保证离子辅助沉积过程能够进行;较宽的离子束流,束流直径约10mm,氢离子电流密度在1微安/平方厘米,这样,能够在较大区域衬底上进行沉积实验;本发明中对离子的质量选择只依赖于电场,无磁场,结构紧凑,能够对原子束流或是活跃气体分子的离子的束流进行有效控制,为超高温离子的质量分离提供了一种紧凑且高效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图形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空心阴极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心阴极,1-1.石墨阴极管,1-2.不锈钢基座,1-3.铝内套,1-4.陶瓷加热管,1-5.发射管,1-6.石墨套筒,1-7.钨弹簧,1-8.铝外套,1-9.陶瓷阴极管座,1-10.石墨同轴加热管,1-11.陶瓷辐射屏底座,1-12.钽制内辐射屏,1-13.钽制外辐射屏,1-14.石墨阴极罩,1-15.不锈钢气体入口,1-16.铼制加热丝,2.触发模块,3.阳极,4.气管,5.储气罐,6.等离子体室,7.漂移管,8.抽取电极,9.电极组I,10-1.四级杆组I,10-2.四级杆组II,10-3.四级杆组III,11.电极组II,12.不锈钢栅网,13.电子束蒸发源,14.样品,15.样品台,16.位移台,17.真空腔,18.挡板I,19.挡板II,20.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如图2是空心阴极放大结构示意图,装置主要包括由空心阴极(1)、触发模块(2)、阳极(3)、气管(4)、储气罐(5)、等离子体室(6)组成的离子束源、漂移管(7)、抽取电极(8)、电极组I(9)、由三组独立的四级杆组I(10-1)、四级杆组II(10-2)、四级杆组III(10-3)组成的四级杆(10)、电极组II(11)、不锈钢栅网(12)、电子束蒸发源(13)、样品(14)、样品台(15)、位移台(16)、真空腔(17)、挡板I(18)、挡板II(19)、控制单元(20)及电缆,所述空心阴极(1)主要包括石墨阴极管(1-1)、不锈钢基座(1-2)、铝内套(1-3)、陶瓷加热管(1-4)、发射管(1-5)、石墨套筒(1-6)、钨弹簧(1-7)、铝外套(1-8)、陶瓷阴极管座(1-9)、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陶瓷辐射屏底座(1-11)、钽制内辐射屏(1-12)、钽制外辐射屏(1-13)、石墨阴极罩(1-14)、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铼制加热丝(1-16),不锈钢气体入口(1-15)位于阴极管(1-1)与基座(1-2)连接的一端,所述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钨弹簧(1-7)、石墨套筒(1-6)、发射管(1-5)依次对接地位于所述石墨阴极管(1-1)内,陶瓷阴极管座(1-9)、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陶瓷加热管(1-4)依次对接并套于石墨阴极管(1-1)外围,发射管(1-5)材料六硼化铈,陶瓷加热管(1-4)外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凹槽绕有铼制加热丝(1-16),同轴加热管(1-10)与陶瓷加热管(1-4)对接的一段的外表面也具有所述螺旋形凹槽,陶瓷加热管(1-4)外表面的所述铼制加热丝(1-16)能够延续绕到同轴加热管(1-10)的该段所述凹槽上,铼制加热丝(1-16)的一端插入石墨阴极管(1-1)上的一个凹坑与加热管(1-4)之间,同轴加热管(1-10)上的螺旋形凹槽用于为铼制加热丝(1-16)提供电流,能够从铼制加热丝(1-16)的另一端导通而形成回路,铝外套(1-8)底部具有狭缝、且当紧密地套在陶瓷加热管(1-4)以及部分石墨同轴加热管(1-10)外围时,能够保持铼制加热丝(1-16)嵌入所述螺旋形凹槽,铼制加热丝(1-16)另一端插入铝外套(1-8)上的狭缝,并使得铼制加热丝(1-16)完全包裹于铝外套(1-8)内、且铼制加热丝(1-16)上无焊接点,完全是靠陶瓷加热管(1-4)及石墨同轴加热管(1-10)上的螺旋形凹槽和铝外套(1-8)的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来实现电接触的,使得加热端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使得大部分电流产生的能量分布在发射管(1-5)所在的区域,所述空心阴极(1)、触发模块(2)、阳极(3)、气管(4)、储气罐(5)、等离子体室(6)、漂移管(7)、抽取电极(8)、电极组I(9)、四级杆(10)、电极组II(11)、不锈钢栅网(12)、电子束蒸发源(13)、样品(14)、样品台(15)、位移台(16)、挡板I(18)、挡板II(19)均位于真空腔(17)内,所述空心阴极(1)、等离子体室(6)、漂移管(7)依次同轴连接,空心阴极(1)前端具有触发模块(2)、后端为阳极(3),所述储气罐(5)通过气管(4)连接于所述等离子体室(6),所述抽取电极(8)、电极组I(9)、四级杆组I(10-1)、四级杆组II(10-2)、四级杆组III(10-3)、电极组II(11)依次位于所述漂移管(7),所述不锈钢栅网(12)位于漂移管(7)后端,所述挡板I(18)位于不锈钢栅网(12)外侧,所述挡板II(19)位于电子束蒸发源(13)出口处,所述挡板I(18)、挡板II(19)分别电缆连接控制单元(20),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特定的时刻分别阻挡从不锈钢栅网(12)射出的离子束和电子束蒸发源(13)蒸发出的分子束,所述样品(14)安装于样品台(15)上,所述样品台(15)固定于位移台(16)上,位移台(16)内部包含电机,能够沿其轴线方向以不同的速率匀速转动,样品台(15)位于漂移管(7)轴线方向与电子束蒸发源(13)轴线方向的交点处,样品台(15)与电子束蒸发源(13)出口的距离在30cm-50cm可调,样品台(15)与不锈钢栅网(12)的距离在40cm-70cm可调,所述电极组II(11)能够使离子束聚焦、偏向,所述栅网(12)用于对离子束电流监控,所述抽取电极(8)装有不锈钢栅网,一组四级杆由四根相同的且相互平行的金属杆组成,其轴向沿水平方向,相邻的杆之间距离相等,四级杆横截面是半径r的半圆形,将一组中不相邻的两根杆的距离的一半定义为四极电场半径r0,r0=7mm,四级杆半径r=9mm,电极组I(9)由三个环形电极组成,作用是将抽取的离子耦合进入四极杆所在的漂移管(7)部分,并将生成的离子流聚焦到四极杆组的轴线附近;从抽取电极(8)到栅网(12)长度50cm,
所述一种原子沉积方法步骤为:
一.打开储气罐(5),向等离子体室(6)内通入中性气体的氩气或氦气;
二.通过不锈钢气体入口(1-15)向空心阴极(1)通入氢气;
三.当空心阴极(1)内气压达到特定值时,铼制加热丝(1-16)通电流,并在阳极(3)与空心阴极(1)之间施加电压,阳极保持接地,同时空心阴极(1)上施加负压,从-2kV逐渐增加到-55kV,使得阳极(3)与空心阴极(1)之间产生击穿,从而产生H2 +和H+离子;
四.在三组独立的所述四极杆(10-1、10-2、10-3)上,分别施加频率2MHz的不同幅度的正弦电压URF1、URF2、URF3,且电压峰值不超过1.5Kv、每一组中相邻四极杆的电压极性相反;
五.每组四极杆上独立地施加恒定电压,直流电势UDC1加到四级杆组I(10-1)中的全部四个四级杆上,直流电势UDC3加到四级杆组III(10-3)中的全部四个四级杆上,通常选择UDC与URF之比保持某一个恒定值不变,典型值为:UDC1∶URF1=0.15,UDC3∶URF3=0.15;
六.以上步骤三中产生的离子在通过四级杆(10)后,进入电极组II(11),能够使离子汇聚或偏向,最终,离子束通过用于监控离子电流的不锈钢栅网(12);
七.电子束蒸发源(13)蒸发待沉积的分子样品;
八.调节位移台(16)参数,以便带动样品台(15)匀速转动,使得薄膜生长更均匀,在操作中同时通过控制单元(20)控制挡板I(18)和挡板II(19)。
离子质量选择的原理:
在四级杆上同时施加正弦电压URF和恒定电压UDC,通过相邻的四极杆之间的电压能够得到一组四级杆的横截面的近似的电势分布。并进而得到离子的运动轨迹,离子的运动轨迹与离子电荷量、离子质量、四极电场半径、恒定电压大小、正弦电压大小和频率相关。离子轨迹稳定的情况下,其能够穿过四极,离子轨迹不稳定的情况下,离子从电场获得能量,这样增加了其振荡的幅度,导致其或离开电极系统或与某一个电极碰撞而湮灭。即只有满足一定质量条件的离子才能够通过四极杆组。
工作时,通常选择UDC与URF之比保持某一个恒定值不变,典型值为:UDC与URF之比=0.15,UDC与URF之比确定了质量过滤的质量分辨率Δm/m。
离子能量选择的原理:
UDC1和UDC2都对离子的动能有影响,离子动能分布以及其对于等离子体源和四极系统的结合的依赖:初始时,由于等离子体室(6)和漂移管(7)之间存在气压差,离子在等离子体室(6)的出口处加速,离子的动能小于30eV。在电极组I(9)以及两个四极部分(10-1、10-2)附近区域,离子被从等离子体中抽取出来,此时等离子体空间电荷以及离子与背底气体分子的碰撞事件已经不能对离子动能的改变产生影响。
由于氢原子和氢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不同的碰撞截面,它们在四极区域的行为有很大差异。这样,从等离子体的抽取和从离子与背底气体碰撞的区域的抽取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发生,这取决于离子种类以及等离子体源和四极系统的具体工作条件。
离子能量选择的工作方式:
离子进入某个加上了正电压的电极附近的区域,由于等离子体的存在或与背底气体的碰撞是影响离子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因此电势对离子运动的作用被屏蔽,从而没有有效的电势来使得离子减速。在这个电极的区域内,离子被抽取。当这些离子离开这个电极所在的区域,施加一个下降的电势来使其加速。这样,离子的动能由抽取位置的电势决定。综上,质量选择后的离子在到达样品位置时的动能能够在几eV到几百eV能量范围内调整,并且具有足够高的精度。
本发明采用无需磁场的离子质量选择方法以及有效的离子源加热方法,质量分辨率足够高,可以分离氢原子的离子和氢分子的离子,使得质量选择后的离子在到达样品位置时的动能能够在几eV到几百eV能量范围内调整;具有足够高的离子束流,来保证离子辅助沉积过程能够进行;较宽的离子束流,束流直径约10mm,氢离子电流密度在1微安/平方厘米,离子束的半高峰宽在10mm量级,以满足较大区域衬底上沉积实验的要求,并具有离子束流的损耗少、工作寿命长等优点。

Claims (1)

1.一种原子沉积方法,装置主要包括由空心阴极(1)、触发模块(2)、阳极(3)、气管(4)、储气罐(5)、等离子体室(6)组成的离子束源、漂移管(7)、抽取电极(8)、电极组I(9)、由三组独立的四级杆组I(10-1)、四级杆组II(10-2)、四级杆组III(10-3)组成的四级杆(10)、电极组II(11)、不锈钢栅网(12)、电子束蒸发源(13)、样品(14)、样品台(15)、位移台(16)、真空腔(17)、挡板I(18)、挡板II(19)、控制单元(20)及电缆,所述空心阴极(1)主要包括石墨阴极管(1-1)、不锈钢基座(1-2)、铝内套(1-3)、陶瓷加热管(1-4)、发射管(1-5)、石墨套筒(1-6)、钨弹簧(1-7)、铝外套(1-8)、陶瓷阴极管座(1-9)、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陶瓷辐射屏底座(1-11)、钽制内辐射屏(1-12)、钽制外辐射屏(1-13)、石墨阴极罩(1-14)、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铼制加热丝(1-16),不锈钢气体入口(1-15)位于阴极管(1-1)与基座(1-2)连接的一端,所述不锈钢气体入口(1-15)、钨弹簧(1-7)、石墨套筒(1-6)、发射管(1-5)依次对接地位于所述石墨阴极管(1-1)内,陶瓷阴极管座(1-9)、石墨同轴加热管(1-10)、陶瓷加热管(1-4)依次对接并套于石墨阴极管(1-1)外围,发射管(1-5)材料六硼化铈,陶瓷加热管(1-4)外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凹槽,所述凹槽绕有铼制加热丝(1-16),同轴加热管(1-10)与陶瓷加热管(1-4)对接的一段的外表面也具有所述螺旋形凹槽,陶瓷加热管(1-4)外表面的所述铼制加热丝(1-16)能够延续绕到同轴加热管(1-10)的该段所述凹槽上,铼制加热丝(1-16)的一端插入石墨阴极管(1-1)上的一个凹坑与加热管(1-4)之间,同轴加热管(1-10)上的螺旋形凹槽用于为铼制加热丝(1-16)提供电流,能够从铼制加热丝(1-16)的另一端导通而形成回路,铝外套(1-8)底部具有狭缝、且当紧密地套在陶瓷加热管(1-4)以及部分石墨同轴加热管(1-10)外围时,能够保持铼制加热丝(1-16)嵌入所述螺旋形凹槽,铼制加热丝(1-16)另一端插入铝外套(1-8)上的狭缝,并使得铼制加热丝(1-16)完全包裹于铝外套(1-8)内、且铼制加热丝(1-16)上无焊接点,完全是靠陶瓷加热管(1-4)及石墨同轴加热管(1-10)上的螺旋形凹槽和铝外套(1-8)的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来实现电接触的,使得加热端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使得大部分电流产生的能量分布在发射管(1-5)所在的区域,所述空心阴极(1)、触发模块(2)、阳极(3)、气管(4)、储气罐(5)、等离子体室(6)、漂移管(7)、抽取电极(8)、电极组I(9)、四级杆(10)、电极组II(11)、不锈钢栅网(12)、电子束蒸发源(13)、样品(14)、样品台(15)、位移台(16)、挡板I(18)、挡板II(19)均位于真空腔(17)内,所述空心阴极(1)、等离子体室(6)、漂移管(7)依次同轴连接,空心阴极(1)前端具有触发模块(2)、后端为阳极(3),所述储气罐(5)通过气管(4)连接于所述等离子体室(6),所述抽取电极(8)、电极组I(9)、四级杆组I(10-1)、四级杆组II(10-2)、四级杆组III(10-3)、电极组II(11)依次位于所述漂移管(7),所述不锈钢栅网(12)位于漂移管(7)后端,所述挡板I(18)位于不锈钢栅网(12)外侧,所述挡板II(19)位于电子束蒸发源(13)出口处,所述挡板I(18)、挡板II(19)分别电缆连接控制单元(20),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特定的时刻分别阻挡从不锈钢栅网(12)射出的离子束和电子束蒸发源(13)蒸发出的分子束,所述样品(14)安装于样品台(15)上,所述样品台(15)固定于位移台(16)上,位移台(16)内部包含电机,能够沿其轴线方向以不同的速率匀速转动,样品台(15)位于漂移管(7)轴线方向与电子束蒸发源(13)轴线方向的交点处,样品台(15)与电子束蒸发源(13)出口的距离在30cm-50cm可调,样品台(15)与不锈钢栅网(12)的距离在40cm-70cm可调,所述电极组II(11)能够使离子束聚焦、偏向,所述栅网(12)用于对离子束电流监控,所述抽取电极(8)装有不锈钢栅网,一组四级杆由四根相同的且相互平行的金属杆组成,其轴向沿水平方向,相邻的杆之间距离相等,四级杆横截面是半径r的半圆形,将一组中不相邻的两根杆的距离的一半定义为四极电场半径r0,r0=7mm,四级杆半径r=9mm,电极组I(9)由三个环形电极组成,作用是将抽取的离子耦合进入四极杆所在的漂移管(7)部分,并将生成的离子流聚焦到四极杆组的轴线附近;从抽取电极(8)到栅网(12)长度50cm,其特征是:所述一种原子沉积方法步骤为:
一.打开储气罐(5),向等离子体室(6)内通入中性气体的氩气或氦气;
二.通过不锈钢气体入口(1-15)向空心阴极(1)通入氢气;
三.当空心阴极(1)内气压达到特定值时,铼制加热丝(1-16)通电流,并在阳极(3)与空心阴极(1)之间施加电压,阳极保持接地,同时空心阴极(1)上施加负压,从-2kV逐渐增加到-55kV,使得阳极(3)与空心阴极(1)之间产生击穿,从而产生H2 +和H+离子;
四.在三组独立的所述四极杆(10-1、10-2、10-3)上,分别施加频率2MHz的不同幅度的正弦电压URF1、URF2、URF3,且电压峰值不超过1.5Kv、每一组中相邻四极杆的电压极性相反;
五.每组四极杆上独立地施加恒定电压,直流电势UDC1加到四级杆组I(10-1)中的全部四个四级杆上,直流电势UDC3加到四级杆组III(10-3)中的全部四个四级杆上,通常选择UDC与URF之比保持某一个恒定值不变,典型值为:UDC1:URF1=0.15,UDC3:URF3=0.15;
六.以上步骤三中产生的离子在通过四级杆(10)后,进入电极组II(11),能够使离子汇聚或偏向,最终,离子束通过用于监控离子电流的不锈钢栅网(12);
七.电子束蒸发源(13)蒸发待沉积的分子样品;
八.调节位移台(16)参数,以便带动样品台(15)匀速转动,使得薄膜生长更均匀,在操作中同时通过控制单元(20)控制挡板I(18)和挡板II(19)。
CN201710799509.0A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Active CN107604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9509.0A CN107604343B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9509.0A CN107604343B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4343A true CN107604343A (zh) 2018-01-19
CN107604343B CN107604343B (zh) 2019-06-04

Family

ID=6106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9509.0A Active CN107604343B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434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6363A (zh) * 2018-07-13 2018-11-3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有机分子的真空沉积方法
CN109097744A (zh) * 2018-09-19 2018-12-28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脉冲磁过滤沉积装置
CN109374982A (zh) * 2018-10-10 2019-02-2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装置
CN109541319A (zh) * 2018-10-10 2019-03-29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CN112020900A (zh) * 2018-04-26 2020-12-01 国立大学法人东海国立大学机构 原子束产生装置、接合装置、表面改性方法及接合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244A (zh) * 2002-09-19 2006-04-26 山东华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对硬质合金冲头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
CN1796603A (zh) * 2004-12-27 2006-07-05 北京中天恒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纳米组装膜的生产装置
CN101285167A (zh) * 2008-06-03 2008-10-15 西安工业大学 能输出单一离子能量的离子束发射源
CN103474318A (zh) * 2013-10-10 2013-12-25 大连交通大学 溅射离子枪
JP2015127450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炭素膜の形成装置、炭素膜の形成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WO2015175934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Anthony John Mark Deposition and patterning using emitted electr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244A (zh) * 2002-09-19 2006-04-26 山东华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对硬质合金冲头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
CN1796603A (zh) * 2004-12-27 2006-07-05 北京中天恒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纳米组装膜的生产装置
CN101285167A (zh) * 2008-06-03 2008-10-15 西安工业大学 能输出单一离子能量的离子束发射源
CN103474318A (zh) * 2013-10-10 2013-12-25 大连交通大学 溅射离子枪
JP2015127450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炭素膜の形成装置、炭素膜の形成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WO2015175934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Anthony John Mark Deposition and patterning using emitted electron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0900A (zh) * 2018-04-26 2020-12-01 国立大学法人东海国立大学机构 原子束产生装置、接合装置、表面改性方法及接合方法
CN112020900B (zh) * 2018-04-26 2023-11-21 国立大学法人东海国立大学机构 原子束产生装置、接合装置、表面改性方法及接合方法
CN108906363A (zh) * 2018-07-13 2018-11-3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有机分子的真空沉积方法
CN108906363B (zh) * 2018-07-13 2023-08-0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有机分子的真空沉积方法
CN109097744A (zh) * 2018-09-19 2018-12-28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脉冲磁过滤沉积装置
CN109374982A (zh) * 2018-10-10 2019-02-2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装置
CN109541319A (zh) * 2018-10-10 2019-03-29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CN109374982B (zh) * 2018-10-10 2023-08-0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装置
CN109541319B (zh) * 2018-10-10 2023-09-0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体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4343B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4343B (zh) 一种原子沉积方法
CN107475670A (zh) 一种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
JP2648235B2 (ja) イオン銃
US6027619A (en) Fabrication of field emission array with filtered vacuum cathodic arc deposition
JPH0265033A (ja) 無線周波数のイオンビーム源
TW201506982A (zh) 離子植入系統中萃取電極組件之電壓調變
US20030183581A1 (en) Plasma mass filter with axially opposed plasma injectors
EP0291185A2 (en) Improved ion source
CN209481775U (zh) 一种离子束辅助沉积系统
CN114540783B (zh) 一种高效离化的离子注入方法
JPH089774B2 (ja) 薄膜形成装置
US7858931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 mass-selective transport of ions
CN114540777A (zh) 一种结合磁控溅射的离子注入方法
JP6487943B2 (ja) 真空中の陰極アーク物理蒸着(pvd)においてマクロ粒子をフィルタリングする方法
JP3039985B2 (ja) 多量体イオン発生用マイクロ波イオン源、及びこのイオン源を用いたイオンビーム照射装置
JPWO2004107425A1 (ja) イオンビームによる表面処理方法および表面処理装置
CN217062007U (zh) 一种离子注入设备的高效离化离子发生装置
CN209312712U (zh) 离子束镀膜聚焦离子源
JP4647476B2 (ja) 成膜装置
Goncharov et al.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plasma-optical systems
US663922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a constituent from a chemical mixture
JPH11176372A (ja) イオン照射装置
JPS5836463B2 (ja) イオン源
JPS5871547A (ja) イオン源
Popov et al. Mass-energy analysis of ion plasma species at vacuum discharges with liquid Ga-In cath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0

Address after: No.39, group 9, Chenjia village, Baima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Yajun

Address before: 321017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Wuzhou Street No. 1188

Patentee before: Jinhua Polytechni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266000 No.188, Jinhong West Road, Jihongtan street,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IFANG SR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9, group 9, Chenjia village, Baima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Ya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