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6051B -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6051B
CN107566051B CN201710780674.1A CN201710780674A CN107566051B CN 107566051 B CN107566051 B CN 107566051B CN 201710780674 A CN201710780674 A CN 201710780674A CN 107566051 B CN107566051 B CN 107566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pace
diameter
expression
dimensional
tes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06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6051A (zh
Inventor
王卫民
刘元安
高华强
吴永乐
苏明
于翠屏
黎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7107806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6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6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6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6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可以根据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根据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采用本发明,可以确定出最大的三维测试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IMO技术通过空编码等技术,利用传播信道中的非相关性,可以在不额外消耗频谱与时域资源的同时,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为了有效的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MIMO设备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多入多出空中特性(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ver-the-Air,MIMO OTA)测试。MIMO OTA测试方案可以在被测设备周围创建一个模拟真实环境的信道空间,被测设备则可以在模拟的信道空间中完成性能测试。其中,三维的MIMO OTA测试是常用的测试方案之一。在三维的MIMO OTA测试方案中,用于模拟信道空间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包括上中下三个探头环,每个探头环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探头。这些探头可以发射电磁波,技术人员根据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设置各探头的功率权重,控制各探头的发射功率,从而模拟该实际信道空间。当需要进行测试时,技术人员会先配置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比如探头数目、每个探头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高度角,将被测设备放置在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然后进行测试。
基于现有技术的方案,三维信道探头模型配置后,会形成一个三维测试区域,如果技术人员选择的被测设备的尺寸过大(比如超出该三维测试区域),则被测设备所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较低,导致测试的准确度较低。因此,亟需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实现确定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技术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根据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和所述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所述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和所述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所述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可以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然后根据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根据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基于本方案,可以确定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也即,可以确定出最大的三维测试区域。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头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头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头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头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头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最大三维测试区域,进而可以根据该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合理的设置被测设备,从而提高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MIMO设备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101,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其中,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的探头数目,以及每个探头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高度角。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通过三维信道探头模型,来模拟某实际的信道空间。当需要模拟某信道空间时,技术人员可以在终端中配置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的探头数目N,N可以为正整数。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每个探头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高度角,其中,该垂直高度角可以是指该探头所属的探头环的高度角。终端可以接收技术人员输入的配置参数,然后对该配置参数进行存储,并根据该配置参数,对探头进行位置调整。
步骤102,根据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配置参数、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和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各探头的功率权重,确定该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计算公式可以如下: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1
其中,wn是第n个探头的功率权重,各探头的功率权重可以是预设的,或者,也可以通过凸优化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2
是第n个探头在三维空间单位位置向量,N是探头的总数目;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3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4
是三维测试区域的球面上包含位置信息的向量,代表了两个相对球心对称的球面上的采样点(可称为采样点对),两个采样点即代表被测设备的两个天线,两天线的间距即为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直径的单位为波长λ,也即,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5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6
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j为虚数单位,k为波数,计算公式为:k=2π/λ,λ为根据目标信道空间的频率对应的波长,π为圆周率。当目标信道空间确定后,k为常数。
可选的,通过凸优化计算各探头的功率权重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根据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和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确定凸优化的目标函数的表达式;根据目标函数的表达式,确定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各探头的功率权重。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通过上式,分别计算模拟信道空间中M个采样点对的相关性,得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进而可以确定凸优化的目标函数,该目标函数是最小化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和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之间的误差和,表达式可以如下: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57
其中,w是凸优化的探头权重向量,权重向量的每个元素wn对应每个探头权重,满足0≤wn≤1且||w||1=1,|| ||2为二范数,|| ||1为一范数,ρ3D是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ρOTA是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包含探头权重向量w的函数,两个空间相关性向量均由个M采样点对的空间相关性组成。因此确定测试区域内M个采样点对的空间位置并完成凸优化操作后即可得到M个采样点对的仿真三维空间相关性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对应的采样点,与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对应的采样点是相同的。
步骤103,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
其中,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还可以在终端中设置需要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即目标信道空间),终端则可以获取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为已知的常量。终端中可以预先存储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或者,终端也可以计算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一,终端建立三维球形功率谱模型。该三维球形功率谱可以建模为垂直高度角θ和水平方位角φ的函数:
SPS(Ω)=SPS(θ,φ)=PES(θ)PAS(φ) (3)
其中,Ω为立体角,SPS(Ω)为三维球形功率谱,PES(θ)、PAS(φ)分别为高度角功率谱(Power Elevation Spectrum,PES)和方位角功率谱(Power Azimuth Spectrum,PAS)。PES和PAS可以由目标信道空间决定。SPS(Ω)可以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61
其中,可以根据不同三维信道模型的SPS进行建立,本实施例以两个SPS场景为例说明PES(θ)和PAS(φ)的表达式,其他情况与之类似,不再一一列举。
(1)SPS场景A:PES和PAS均为拉普拉斯分布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62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63
(2)SPS场景B:PES为拉普拉斯分布,PAS为均匀分布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1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2
其中,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3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4
分别为平均EoA(Elevation of Arrival,垂直高度达波角)和平均AoA(Azimuth of Arrival,水平方位达波角),σθ和σφ分别为ES(Elevation Spread,垂直高度角扩展)和AS(Azimuth Spread,水平方位角扩展),Qθ和Qφ分别为PES的缩放系数和PAS的缩放系数,是为了满足∮SPS(Ω)dΩ=1。
步骤二,终端可以计算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
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可以根据三维球形功率谱来计算,假设被测设备的两个天线的方向图为全向时,目标信道空间中某一采样点对的相关性可以为: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5
其中,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6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7
是目标信道空间的球面上包含位置信息的向量,代表了两个相对球心对称的球面上的采样点(可称为采样点对)。j为虚数单位,k为波数,计算公式为:k=2π/λ,λ为目标信道空间的频率对应的波长,π为圆周率。目标信道空间确定后,k为常数。
终端可以通过上式,分别计算目标信道空间中M个采样点对的相关性,得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
终端可以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078
其中,其中,σrms为误差,也可称为重现精度,ρ3D是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ρOTA是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M是采样点对的个数,例如,仿真中M以861为例。
步骤104,根据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调整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进而计算出相应的误差值,确定计算出的误差值小于预设误差阈值的直径的最大取值,该直径的取值即为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具体的,该处理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预设的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初始化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也即,终端可以设置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终端中还可以存储直径更新算法,该直径更新算法中可以包括预设的调整步长,该调整步长可以为λ的倍数,λ为波长。例如,可以设置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为d=0λ,直径更新算法的计算公式为d=d+0.01λ。λ为波长,也即,直径在计算过程中的取值依次为0.01λ、0.02λ...。
步骤二,根据误差的表达式和更新后的直径的取值,确定目标误差值。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根据上述公式(6)和更新后的直径的取值,计算目标误差值。
步骤三,如果误差初始值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执行步骤一。
在实施中,终端中可以预先存储误差阈值T,该误差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仿真精度的需要进行设置。终端计算出误差后,可以判断该误差是否大于误差阈值,如果否,则执行步骤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本次更新之前的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作为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在实施中,如果目标误差值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可以根据直径更新算法,计算本次更新之前的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例如,当前使用的直径为0.05λ,直径更新算法的计算公式为d=d+0.01λ,如果本次计算出的误差大于误差阈值,且上一次计算的误差小于误差阈值,则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为0.05λ-0.01λ=0.04λ。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先选定被测设备,也即,被测设备的尺寸是一定的,此时,终端确定当前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后,如果该最大直径不匹配,则可以调整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然后确定调整后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对应的最大直径,直到确定出的最大直径满足被测设备的尺寸位置。该调整可以由技术人员来执行,或者,终端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调整策略自动调整。调整策略可以为:针对探头的水平方位角,根据预设的水平方位角的调整步长,在各个探头环中变化水平方位角;针对探头的垂直高度角(即探头环的高度角),如果设置有三个探头环,则按照预设的垂直高度角的调整步长,调整最上面的环和最下面的环相对于中间环的角度,该调整为对称调整;针对探头数目,在各个探头环中按相同比例增加探头数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的示例,具体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201:设置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其中,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的探头数目,以及每个探头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高度角。
步骤202:初始化三维测试区域的大小
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d=0λ。其中,λ为波长。
步骤203:更新三维测试区域大小
也即,更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d=d+0.01λ。其中,λ为波长。
步骤204:计算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
该步骤的处理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03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步骤205:计算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
该步骤的处理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02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4和步骤205的处理顺序可以不分先后。
步骤206:计算重现精度
该步骤的处理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03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步骤207:判断重现精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精度阈值(即误差阈值)
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8;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8:确定最大的三维测试区域大小
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d=d-0.01λ。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的调整方法,其中,探头的配置参数包括:水平方位角、探头数目和垂直高度角。以三维信道探头模型包括3个探头环、每个探头环上设置有多个探头的为例,具体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
其中,三个探头环从下到上分别取名为探头环1,探头环2和探头环3,探头环1,探头环2和探头环3的垂直高度角分别为-30°,0°和+30°。
(1)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头的水平方位角的变化可以实现不同的探头物理配置。
表I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101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111
以均配置16个探头为例,探头配置方式A16定为初始探头配置,探头配置A16的探头环2的探头整体向右移动22.5°(+22.5°)变成探头配置B16,探头配置A16的探头环3的探头整体向右移动22.5°(+22.5°)变成探头配置C16,探头配置A16中,探头环1的探头整体向左移动22.5°(-22.5°)并且探头环3的探头整体向右移动22.5°(+22.5°)变成探头配置D16。
图3是探头配置A16的示意图,16个较小点代表16个探头,较大点代表装置球心;
图4是探头配置B16的示意图,16个较小点代表16个探头,较大点代表装置球心;
图5是探头配置C16的示意图,16个较小点代表16个探头,较大点代表装置球心;
图6是探头配置D16的示意图,16个较小点代表16个探头,较大点代表装置球心;
由仿真结果可知,在SPS场景A下,探头配置A16的最大直径为0.75λ,探头配置B16的最大直径为0.60λ,探头配置C16的最大直径为0.74λ,探头配置D16的最大直径为0.73λ;在4种探头物理配置中,探头配置A16得到最大的直径,探头配置B16得到最小的直径,除了探头配置B16,其余三个探头配置得到相近的最大直径。
SPS场景B下,探头配置A16的最大直径为0.95λ,探头配置B16的最大直径为0.95λ,探头配置C16的最大直径为0.94λ,探头配置D16的最大直径为0.93λ;在4种探头物理配置中,探头配置A16和探头配置B16均得到最大的最大直径,4种探头物理配置得到相近的最大直径。
因此,在两种SPS场景下,在4种探头配置中探头配置A16均能得到最大的最大直径。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121
(2)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头数目的变化也可以实现不同的探头物理配置。
表II列举了2种带有不同探头数目的探头配置来做比较。
表II
Figure GDA0003322050210000122
探头配置A16有16个探头数目,探头配置A32有32个探头数目,探头配置A16定为初始探头配置,探头配置A16的各个探头环的探头数增加一倍变成探头配置A32。
图7是探头配置A32的示意图,32个较小点代表32个探头,较大点代表装置球心;
由仿真结果可知,SPS场景A下,探头配置A32的最大直径为1.19λ,相比于探头配置A16,探头配置A32能得到更大的最大直径;
由仿真结果可知,SPS场景B下,探头配置A32的最大直径为1.34λ,相比于探头配置A16,探头配置A32能得到更大的最大直径;
因此,在两种SPS场景下,探头配置A32比探头配置A16能得到更大的最大直径,即探头数目的增加会使最大直径也增加。
(3)本发明实施例中,探头的垂直高度角(PRE)的变化可以实现不同的探头物理配置。
考虑到实际暗室中探头环距离太近导致探头之间的影响,探头环高度角从15°到75°以5°的步长进行变化,以下以探头配置A16的探头环高度角变化为例。
由仿真结果可知,SPS场景A下,最大直径作为探头环高度角(PRE)的函数,在PRE=20°和PRE=25°时有两个相同的最大值0.76λ;
由仿真结果可知,SPS场景B下,最大直径作为探头环高度角(PRE)的函数,在PRE=15°,PRE=20°和PRE=25°时有三个相同的最大值0.96λ;
因此,在探头方位角,探头数量和SPS场景给定时,能得到最优的探头环高度角,因为此时最大直径最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可以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然后根据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根据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基于本方案,可以确定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也即,可以确定出最大的三维测试区域。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施例还提供了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第二确定模块830,用于根据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和所述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所述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第三确定模块840,用于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840,具体用于:
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和更新后的直径的取值,确定目标误差值;
如果所述误差初始值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执行所述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步骤;
如果所述目标误差值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将本次更新之前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作为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和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各探头的功率权重,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和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确定凸优化的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各探头的功率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可以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然后根据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根据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基于本方案,可以确定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也即,可以确定出最大的三维测试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9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以使该节点设备执行如下步骤,该步骤包括:
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根据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和所述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所述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包括:
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和更新后的直径的取值,确定目标误差值;
如果所述误差初始值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执行所述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步骤;
如果所述目标误差值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将本次更新之前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作为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和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各探头的功率权重,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和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确定凸优化的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各探头的功率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可以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然后根据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进而根据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模拟信道空间和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根据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基于本方案,可以确定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也即,可以确定出最大的三维测试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根据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和所述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所述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所述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包括:
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和更新后的直径的取值,确定目标误差值;
如果所述误差初始值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执行所述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步骤;
如果所述目标误差值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将本次更新之前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作为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和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各探头的功率权重,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和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确定凸优化的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各探头的功率权重。
4.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配置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和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确定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和预先存储的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和所述目标信道空间之间的误差的表达式,其中,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是待模拟的实际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所述误差的表达式中包含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确定当所述误差满足预设的误差条件时,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得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
根据所述误差的表达式和更新后的直径的取值,确定目标误差值;
如果所述误差初始值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执行所述基于预设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初始直径和直径更新算法,更新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步骤;
如果所述目标误差值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将本次更新之前的所述三维测试区域的直径的取值,作为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的三维测试区域的最大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预设的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算法和所述三维信道探头模型中各探头的功率权重,确定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的表达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和所述模拟信道空间的相关性向量,确定凸优化的目标函数的表达式;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确定所述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各探头的功率权重。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8.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710780674.1A 2017-09-01 2017-09-01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566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0674.1A CN107566051B (zh) 2017-09-01 2017-09-01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0674.1A CN107566051B (zh) 2017-09-01 2017-09-01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6051A CN107566051A (zh) 2018-01-09
CN107566051B true CN107566051B (zh) 2021-12-21

Family

ID=6097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0674.1A Active CN107566051B (zh) 2017-09-01 2017-09-01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60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514B (zh) * 2019-03-08 2020-11-13 中国科学院大学 信号合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11966B (zh) * 2020-05-29 2021-11-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信道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2039608B (zh) * 2020-08-24 2022-10-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多天线终端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2744A1 (zh) * 2011-03-15 2012-09-20 北京邮电大学 多维信道参数提取方法
CN106209284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 ota 信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6230531A (zh) * 2016-07-25 2016-12-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 ota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7046448A (zh) * 2017-06-14 2017-08-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 ota三维信道空间特性重现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2744A1 (zh) * 2011-03-15 2012-09-20 北京邮电大学 多维信道参数提取方法
CN106209284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 ota 信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6230531A (zh) * 2016-07-25 2016-12-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 ota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7046448A (zh) * 2017-06-14 2017-08-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imo ota三维信道空间特性重现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mpact of probe ring location on test area performance in 3D MIMO OTA setup";Yuan Yuan;《2016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and EM Theory》;20161021;第Ⅱ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6051A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3093B2 (en) Tools for design and analysis of over-the-air test systems with channel model emulation capabilities
TWI434527B (zh) 空中測試
CN107566051B (zh) 一种mimo ota最大三维测试区域大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209284B (zh) 一种mimo ota信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9981195B (zh) 无线信号强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46925B (zh) 一种三维mimo ota信道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Toivanen et al. Reproduction of arbitrary multipath environment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CN110346654A (zh) 基于普通克里金插值的电磁频谱地图构建方法
CN112235823B (zh) 一种基于文化基因算法的三维空口测试探头选择方法
CN106230531B (zh) 一种mimo ota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JP2018032939A (ja) 品質推定装置及び品質推定方法
CN109787698A (zh) 多探头暗室中信道模拟时探头辐射权值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7046448B (zh) 一种mimo ota三维信道空间特性重现的方法及装置
Fernandes et al. Comparis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emi-empirical methodologies for estimation of coverage in mobile networks
Li et al. An improved loc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HAN with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in NLOS-WGN environment
Yu et al.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nuclei based channel model using environmental mapping for 6G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711966B (zh) 一种信道模拟方法及装置
US10437214B1 (en) Multi-agent decision making system for economic operation and frequency regulation
Li et al. Optimal wifi aps deployment for localization and coverage based on virtual force
CN116567806A (zh) 基于人工智能ai模型的定位方法及通信设备
JP2021170738A (ja) 電波強度推定装置、位置推定システム、電波強度推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ang et al. Impact of probe configurations on maximum of test volume size in 3D MIMO OTA testing
Zhang et al. Analysis of test volume size in 3D MIMO OTA for 5G
US20240046146A1 (en) Method for teaching an electronic computing device,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s well as an electronic computing device
CN116388907B (zh) 一种高精度电磁环境重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