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0910A -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0910A
CN107500910A CN201710883355.3A CN201710883355A CN107500910A CN 107500910 A CN107500910 A CN 107500910A CN 201710883355 A CN201710883355 A CN 201710883355A CN 107500910 A CN107500910 A CN 107500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organic
fertilizer
fermentation
special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33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晓风
黄逸强
吴立潮
周长虹
邓敏
何安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fit Photar Ecoto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fit Photar Ecoto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fit Photar Ecoto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fit Photar Ecoto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33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09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0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0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7/00Other phosphatic fertilisers, e.g. soft rock phosphates, bone me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堆肥30%~55%,泥炭5%~15%,硫酸镁钾15%~30%,磷矿粉9%~17%,硼砂0.5%~2%,海藻提取液0.5%~1.5%和粘土5%~15%。本发明不仅能直接供给作物养分,可明显提高油茶的抗寒能力,降低落花落果率,降低病虫害以及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从而使得作物多开花、多挂果,保证开花坐果后期对养分的大量吸收,达到多坐果促产的目的,显著提高油茶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可作为土壤的改良剂,提高土壤有机质,调解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效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有机肥生产及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40%,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同时有机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另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多地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几年来,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领导以有机农业概论及农业和外贸等部门的积极参与下,我国有机农业(食品)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并在迅速发展。我国有机农业(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生态破坏区的治理和恢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油茶,(拉丁文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而得名。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为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花期为10月上旬至12月,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茶壳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另外还有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由此可见,油茶浑身是宝,尤其是有机油茶,其带来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适用于有机油茶栽培的油茶专用肥是有必要的。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不同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适宜的肥料更是不尽相同。人工种植的作物,为了促进其健康生长,多开花结实,果实生长壮实,常常会人工添加肥料,用以增产增收以及提高果实质量。我国肥料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大约始于殷代的纯农家肥,由于需要提前发酵等原因,大规模种植中已很少采用。第二类为化肥,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化肥工业的建设后,化肥因其见效快、使用简单等优点被大范围推广,农家肥的使用量便逐年降低,90年代以后,我国自行生产和大量进口的化肥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已不再依靠农家肥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农家肥使用量已不足30%。第三个阶段为通过对农家肥进行加工复配得到的有机肥。近年来,随着无机化肥的大量施用,增加了粮食产量,但用量过多也将带来巨大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重金属污染、瓜果蔬菜淡而无味、水体富营养化等农产品的安全、品质问题和农业环境环境恶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国家为了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规定,要促进农药、化肥科学减量使用。
作为有机油茶种植生产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农业投入物——肥料,有机种植对肥料的原材料、卫生指标、加工工艺及施用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说明和要求,所有原材料必须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且生产过程也仅限于纯天然或仅物理方法制备,所以相对普通肥料而言,有机种植对肥料的要求则更为苛刻。
但同时由于各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很多,功能也很多,且市场进入门槛低、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入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及标准要求低等各种因素,造成市面上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质量参差不齐、安全性低、针对性不强及使用方法不明确等诸多问题,更没有反响良好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具体主要表现在腐熟不彻底、酸碱度不达标、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和虫卵超标、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低及气味难闻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有机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
具有2300多年油茶栽培历史的湖南,全球油茶厂里9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油茶产量近一半是来自湖南。在油茶面积、茶油产量、油茶产值和科技水平上湖南均居全国第一位。所以开发一款适用于南方有机油茶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肥料符合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种植要求对原材料选择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严格筛选,并首次对肥料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及最高限量进行要求,确保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符合有机农业种植要求;同时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是根据南方地区的土壤条件,并结合油茶树的生长习性,在保证有机种植的基础上,控制配方组分及其成分配比,从而保证油茶树对各营养物质的需求,进而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平衡土壤生物种群,促进油茶树营养吸收、减少油茶病虫害、降低落花落果率、提高油茶产量和商品价值。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
上述组分中,所述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和粘土都是天然盐湖或矿石,仅通过物理结晶或物理破碎而制得。其中,硫酸镁钾主要成分是硫酸镁和硫酸钾,含有植物所需的大中量元素钾和镁;磷矿粉主要有效成分是植物所需的养分磷素,其中3~5%的磷溶于弱酸,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以后,主要依靠土壤中的酸度、土壤微生物、作物根系分泌的弱酸等的作用进行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肥效很慢而且持久,施用一次,肥效可维持几年;硼砂为作物生长提供硼,硼能促进作物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参与细胞壁组织的合成,促进细胞的仲长和细胞的分裂,促进油茶树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仲长,减少花粉中糖的外渗,且硼砂能提高油茶花粉受精,保花保果;粘土具有较大的膨胀系数和大量的活性基团,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和对有害重金属的吸附固化作用。
另外,泥炭中富含腐植酸,腐植酸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并促进次生根的增加、延长,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可以被全面快速的吸收,为油茶抽枝和开花提供足够的营养保障,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全面多功能有机肥,既有传统有机肥的功能,同时肥中的氨基酸能补充植物生长所需,刺激和调节作物快速生长,促使油茶生长健壮,促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快其生长繁殖;海藻提取液是将海藻通过破碎自然发酵酶解制得,富含海藻酸及微量元素,可有效的调解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补充植物微量元素等作用。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优选的,所述堆肥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充分发酵腐熟后制备得到:
饼粕 65%~83%,
中草药残渣 15%~33%和
EM复合菌菌剂 0.5%~3%。
上述成分中,饼粕可以提供有机质、氮磷钾、粗蛋白、粗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是很好的缓释肥料;此外,茶籽粕和棉籽粕都是很好的植物源农药,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和皂角试素等,棉籽中含有对动物有害的棉酚及环丙烯脂肪酸,与肥料混合做基肥,除了增加肥效外,还对地下害虫如防治油茶毒蛾、油茶天牛及油茶叶蜂等有很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对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本发明涉及到的中草药是很好的植物源农药,能杀虫灭菌,无污染、无残毒、耐贮耐用,药效长久,中草药可以是药材本身,也可以是中草药浸提物或浸提残渣,出于成本考虑优选使用中草药残渣;此外,中草药残渣是由药厂对植物组织(根、茎、叶、果)通过物理压榨工艺提取活性成分之后剩余的残渣废弃物,其本身在卫生方面非常安全,另外中药材残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同时,还含有一些譬如氨基酸、维生素、寡糖及矿物质等活性物质,某些中草药残渣释放的特殊气味还能具有驱蚊驱蝇效果。
优选的,所述饼粕包括菜籽饼、桐粕、棉籽粕、棕榈粕、茶籽饼、豆饼、芝麻饼和花生粕中的任意两种以上,所述饼粕的粒度不低于6目;所述中草药残渣包括百部、鹤虱、黄柏、槟榔、使君子、苦楝皮、川楝子、侧柏叶、使君子、蛇床子、地肤子、皂角树叶、大黄、商陆、松针片和臭椿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残渣,所述中草药残渣的粒度不低于6目;所述EM复合菌菌剂主要由根瘤菌属(Rhizobium)、芽胞杆菌属(Bacill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放线菌属(Actinomyces)分别通过基础培养基培养、活化、繁殖,按质量配比2~3:2~3:1~2:1~2混合后得到。
上述涉及到的EM复合菌菌剂中,根瘤菌属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将空气中的分子态单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铵态氮;芽孢杆菌属可以分解抗菌物质如抗生素和酶类,杀灭有害菌群,此外还具有解磷解钾的功能;酵母菌属可以分泌生长素,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放线菌属可以分泌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降解酶,从而促进难容有机质大分子的降解成可行性小分子,进而促进植物吸收利用。
优选的,所述泥炭中有机质的质量含量≥60%,所述泥炭的粒度不低于6目;所述粘土包括珍珠岩、蛭石和高岭土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土的粒度不低于6目。
优选的,在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中,镉≤1.0mg/kg,汞≤1.0mg/kg,砷≤10.0mg/kg,铬≤80.0mg/kg,铅≤30.0mg/kg,抗生素总量≤1.0mg/kg,所述抗生素包括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
上述所有的组分包括饼粕、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粘土、中草药残渣及EM复合菌剂都同时满足中国GB/T19630有机产品、欧盟Reg.(EC)889/2008、美国NOP及日本JAS对有机农业投入物的要求,原材料都是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同时综合参考了“NY525有机肥料”、“GB/T32951-2016有机肥料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与强力霉素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即将发布的“《肥料分级与要求》”这三个标准,在重金属(铅、砷、镉、汞及铬),进行了更为严格限量要求,并首次对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进行限量控制,从源头确保有机种植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卫生安全。
基于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菌种通过基础培养基活化、培养、繁殖,混合后得到EM复合菌菌剂;
(2)将饼粕和中草药残渣加入到步骤(1)后制得的EM复合菌菌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得到的发酵物料送入高温好氧发酵槽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即得到所述堆肥;
(3)将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粘土和步骤(2)后制得的堆肥按配比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肥,经破碎后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冷却,即得到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控制在50%~60%,pH值为5~7,发酵物料的堆高高度为80~120cm,宽度为500~550cm,发酵温度为55℃~65℃,发酵时间为25天~35天。
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发酵过程中,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达到60℃~65℃且维持4~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进行翻堆使发酵物料受热均匀,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再次达到60℃~65℃且维持4~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次翻堆,整个发酵过程中翻堆次数为3~10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造粒使用的造粒机为滚筒式造粒机;所述干燥温度为50℃~55℃,干燥时间为30~35min,干燥后所述混合肥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12%;筛分的粒度为2~6目。
基于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在南方地区的应用,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作为基肥,于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施用,幼林用量为0.5~2kg/株,成林用量为2~3kg/株。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选择符合有机种植要求:综合考虑了中国GB/T19630有机产品、欧盟Reg.(EC)889/2008、美国NOP及日本JAS四项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标准,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在原材料选择方面,选择符合满足以上标准要求的原材料,全部源自非转基因的生物或产物、不适用化学方法制得的农业投入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在原材料选择上面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
2)首次对原材料的抗生素进行严格限量,同时重金属限量也更为严格:综合参考了“NY525有机肥料”、“GB/T32951-2016有机肥料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与强力霉素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即将发布的“《肥料分级与要求》”三个标准,有机种植专用生态有机肥在原材料的重金属(铅、砷、镉、汞及铬)限量方面,进行更为严格的限量要求,并首次对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进行限量控制,从源头确保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卫生安全;即所含的重金属含量限量为:总镉≤1.0mg/kg、总汞≤1.0mg/kg、总砷≤10.0mg/kg、总铬≤80.0mg/kg、总铅≤30.0mg/kg,所含的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1.0mg/kg;
3)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还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效果;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施用后可转化为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温性能,改良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有机肥在分解转化过程中,改善和优化了作物营养条件,不仅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新陈代谢,刺激生长发育,还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4)施用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还能增强微生物活性,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还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微生物对有机肥的分解转化能力。
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配制机理如下:根据南方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茶的需肥特征,进行配方设计,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和EM复合菌菌剂,对饼粕和中草药残渣进行高温好氧槽式发酵,使其快速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大分子有机物料降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游离态矿物质,如氨基酸、高级脂肪酸、大中微量元素等。将上述堆肥、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及粘土按一定比例混配后制成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施用本发明的肥可以满足有机种植要求,还能加强油茶更耐寒,开花早,多开花、多挂果,保证开花坐果后期对养分的大量吸收,达到多坐果促产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选择富含N、P、K、有机质及少量微量元素的植物源原材料(菜籽饼、茶籽粕、桐粕),以及硫酸镁钾、磷矿粉及硼砂天然矿等,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并辅以土壤EM复合菌菌剂,海藻提取液,通过有机肥、无机肥、微生物及活性物质的科学配比,有效地为油茶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不仅能直接供给作物养分,可明显提高油茶的抗寒能力,降低落花落果率,降低病虫害以及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从而使得作物多开花、多挂果,生长旺盛,枝茎强健,保证开花坐果后期对养分的大量吸收,达到多坐果促产的目的,显著提高油茶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可作为土壤的改良剂,提高土壤有机质,调解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效的目的。
2、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一方面,原材料选择符合有机种植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上四项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标准,采用的辅料主要源自当地农业废弃料,将当地的菜籽粕、茶籽粕及桐粕等饼粕进行回收利用,可以降低成本和当地的环保压力,采用的茶籽粕和中草药药渣是很好的植物源农药,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杀虫灭菌的作用,而且无污染、无残毒、耐贮耐用、药效长久,还采用的低品位的废弃磷矿粉在在土壤中可以通过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作为基肥使用能长期有效的释放磷,环保的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活性作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另一方面,首次对原材料的抗生素进行严格限量,同时重金属限量业更为严格,综合参考了三个关于有机肥料的标准,在原材料的重金属(铅、砷、镉、汞及铬)限量方面,进行更为严格的限量要求,并首次对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进行限量控制,从源头确保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卫生安全,榨出的茶油才能真正达到有机食品的要求。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采用有机原材料,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从源头确保有机种植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卫生安全;本发明还严格控制发酵工艺环境和原料水分含量,保证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不仅富含丰富全面的营养,而且可改良土壤提高肥效。
4、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根据南方地区的土壤样本情况,结合油茶树的生长习性和树体长势,确定配方成分及其成分配比,在给茶树提供充足养分的同时,实现肥料利用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高的影响柱状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高的影响柱状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地径的影响柱状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地径的影响柱状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冠幅的影响柱状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冠幅的影响柱状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花苞数的影响柱状图。
图9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花苞数的影响柱状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单株产量的影响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在研发过程中,采集南省株洲市攸县莲塘坳镇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油茶示范基地(E113°24′31″,N27°03′45″)土层深度0~20cm、20~40cm土壤样本混合样,土壤样本物理及化验报告如表1和表2。
表1:土壤样本物理性质
表2:土壤样本化学性质
送检土壤样品检测结果:攸县油茶林土壤是氮素、钾素、有机质及微量元素锰、铜、锌缺乏,微量元素铁丰富,pH值呈偏酸性,因此建议在强调经营的油茶林中增施氮钾肥,也要重点补充微量元素锰、铜、锌和有机质,且肥料的pH值介于6.0~7.0。本实施例就是根据上述土壤样本的情况,结合油茶树的生长习性和需肥特性,反复试验,严格确定配方配比得到。
一种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包含以下质量的组分:堆肥450kg,泥炭100kg,硫酸镁钾200kg,磷矿粉130kg,硼砂10kg,海藻提取液10kg和粘土100kg。其中堆肥是采用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的原料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充分发酵腐熟后制备得到:饼粕(菜籽饼100kg、桐粕150、茶籽饼105.5kg),中草药残渣(苦楝皮残渣30kg、川楝子残渣20kg、川楝子残渣40kg)和EM复合菌菌剂4.5kg,饼粕及中草药残渣的粒度为不低于6目,EM复合菌菌剂主要由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通过基础培养基培养、活化、繁殖,混合得到。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中所述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和粘土都是天然盐湖或矿石,仅通过物理结晶或物理破碎而制得;海藻提取液是将海藻通过破碎自然发酵酶解制得;EM复合菌菌剂的菌种是通过非转基因自然筛选的制得。所述饼粕、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粘土、中草药残渣及EM复合菌菌剂都复合中国GB/T19630有机产品、欧盟Reg.(EC)889/2008、美国NOP及日本JAS四项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标准,即原材料都是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所含的重金属含量限量为:总镉≤1.0mg/kg、总汞≤1.0mg/kg、总砷≤10.0mg/kg、总铬≤80.0mg/kg、总铅≤30.0mg/kg,所含的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1.0mg/kg。
上述原料可使用生产厂家的尾料、次品、扫地清沟回收料等,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可以解决生产厂家的废弃物处理问题。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EM复合菌菌剂:将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通过基础培养基活化、培养、繁殖,混合后得到EM复合菌菌剂;
(2)配制堆肥:按上述的质量配比称取饼粕和中草药残渣,加入步骤(1)中制得的EM复合菌菌剂,控制水分质量百分比为55%,调节pH值为6,然后搅拌混合均匀后送入高温好氧发酵槽进行发酵,高温好氧发酵槽发酵的工艺条件包括:控制堆高高度为100cm,宽度为500cm,控制最高发酵温度为65℃;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达到65℃且维持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开启刀片式翻抛机进行自动翻堆,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再次达到65℃且维持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次翻堆,整个发酵过程中翻堆次数为5次,一个发酵周期为35天,一个发酵周期发酵结束后发酵物料温度自然降为常温,即得堆肥;
(3)将上述制得的堆肥、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及粘土按上述质量配比进行均匀混配,然后经破碎进入滚筒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在55℃下干燥30min,干燥后所述混合肥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12%,筛分出2目至6目的颗粒,然后在冷却室冷却至常温后进行计量包装,包装后运送至成品库即得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
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N-P2O5-K2O命名为5-3-6。经检测,其中所含有机质≥40%,氯离子≤3.0%,PH值6.5,水分≤12%,有效活菌数(cfu)≥0.2亿/g,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本发明肥料配方N-P2O5-K2O达到NY884-2012《生物有机肥》和NY798-2015的要求,另外肥料中加入了硼砂、海藻提取液、泥炭和中草药残渣,使配方更加能够满足油茶生长发育需求。
将上述本实施例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上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莲塘坳镇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油茶示范基地(E113°24′31″,N27°03′45″)开展。土壤指标见上表1和表2。
2.试验设计
在油茶基地幼林区和成林区分别选择坡度坡向基本一致的两块林地,每块林地分别设置三个随机区组,每个区组设置20m×30m固定样地进行试验。每个固定样地划分成3个区域,分别对各区域进行不同施肥处理并设置对照组。
施肥采用的方法是沟施,即沿树冠正投影外缘挖圆形施肥沟,沟深约15-25cm,宽约30cm,然后将肥料配好后均匀地撒入沟内,盖土扒平,施肥后在树干涂漆并挂牌记录。普通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OF)为长沙市购的加农—8%生物有机肥,其氮磷钾含量为8%,有机质含量大于45%。油茶专用肥(Specialfertilizer,SF)为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氮磷钾含量为12%,有机质含量大于45%,钙含量为0.6%,镁含量为0.08%,铁含量为0.05%,锰含量为0.05%,铜含量为0.03%,锌含量为0.02%。为保证不同施肥处理下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相同,施肥量为有机肥3kg/株,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2kg/株。对照组(CK)为不施肥。施肥时间为2015年12月。
3.实验结果
(1)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量的影响
施用有机茶园专用生态有机肥和普通有机肥均显著提高了油茶幼林和成林树高、地径、冠幅、花苞数等生长量,且专用肥比有机肥提高更为显著。从图2可以看出,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树高的变化范围是146-180cm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树高大小顺序为SF>OF>CK。从图3可以看出,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树高的变化范围是153-198.33cm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树高大小顺序为SF>OF>CK。
对油茶幼林和成林树高进行了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油茶幼林样地和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间树高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幼林CK与SF、OF树高差异均显著(p<0.05),成林CK与SF、OF树高差异均显著(p<0.05)。
表3:不同施肥处理油茶树高的方差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地径的变化范围是2.98-4.74cm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地径大小顺序为SF>OF>CK。从图5可以看出,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地径的变化范围是3.82-6.52cm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地径大小顺序为SF>OF>CK。
对油茶幼林和成林地径进行了方差分析,如表4所示:油茶幼林样地和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间地径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幼林CK与SF、OF地径差异均显著(p<0.05),成林CK与SF、OF地径差异均显著(p<0.05)。
表4:不同施肥处理油茶地径的方差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冠幅(东西)的变化范围是103.67-164.67cm之间,冠幅(南北)的变化范围是96.33-153.67cm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冠幅(东西)和冠幅(南北)大小顺序都为SF>OF>CK。从图7可以看出,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冠幅(东西)的变化范围是148.33-220cm之间,冠幅(南北)的变化范围是138-196.67cm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冠幅(东西)和冠幅(南北)大小顺序都为SF>OF>CK。
对油茶幼林和成林冠幅进行了方差分析,如表5所示:油茶幼林样地和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间冠幅(东西)和冠幅(南北)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幼林CK与SF、OF冠幅(东西)差异均显著(p<0.05),幼林CK与SF、OF冠幅(南北)差异均显著(p<0.05);成林CK与SF、OF冠幅(东西)差异均显著(p<0.05),成林CK与SF、OF冠幅(南北)差异均显著(p<0.05)。
表5:不同施肥处理油茶地径的方差分析
从图8可以看出,在油茶幼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花苞数的变化范围是112-374个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花苞数大小顺序为SF>OF>CK。从图9可以看出,在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下油茶花苞数的变化范围是224-428个之间,其中以SF最高,CK最低,三种处理树高大小顺序为SF>OF>CK。
对油茶幼林和成林花苞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如表6所示:油茶幼林样地和油茶成林样地不同施肥处理间花苞数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幼林CK与SF、OF花苞数差异均显著(p<0.05),成林CK与SF、OF花苞数差异均显著(p<0.05)。
表6:不同施肥处理油茶花苞数的方差分析
(2)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产量的影响
施用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和普通有机肥均显著提高了油茶成林的单株产量,且专用肥比有机肥提高更为显著。从图10可知,三种处理油茶产量以专用肥最高,达到3.73kg每株,CK最低,为2.13kg每株,SF比OF产量高出34.6%,比CK高出75%。
4.总结与分析
施用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油茶的生长量和产量(p<0.05),且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比普通有机肥提高更为显著。油茶幼林和成林中施用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和有机肥的树高、地径、冠幅以及花苞数等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幼林树高比对照分别高出23.2%和15.5%,地径比对照分别高出59.1%和32.8%。两种施肥处理油茶成林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单株产量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SF)为3.73kg,有机肥(OF)为2.77kg,对照为2.13kg,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SF)比有机肥(OF)产量高出34.6%,比对照高出75%。说明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能直接供给作物养分,可明显提高油茶的抗寒能力,降低落花落果率,降低病虫害以及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从而使得作物多开花、多挂果,生长旺盛,枝茎强健,保证开花坐果后期对养分的大量吸收,达到多坐果促产的目的,显著提高油茶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发明在研发过程中,采集湖南省耒阳神农南京乡油茶基地土壤深度0~30cm土壤样本混合样,土壤样本化验报告如表7。
表7:土壤样本化验报告
送检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耒阳油茶林土壤是氮素、磷素、钾素、有机质及微量元素锌缺乏,微量元素铜、铁和锰适中或丰富,pH值呈偏酸性,因此建议在强调经营的油茶林中增施氮磷钾肥,也要重点补充微量元素锌和有机质,且肥料的pH值介于5.0~7.0。本实施例就是根据上述土壤样本的情况,结合油茶树的生长习性和需肥特性,反复试验,严格确定配方配比得到。
一种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包含以下质量的组分:堆肥450kg,泥炭100kg,硫酸镁钾200kg,磷矿粉130kg,硼砂10kg,海藻提取液10kg和粘土100kg。其中堆肥是采用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的原料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充分发酵腐熟后制备得到:饼粕(菜籽饼100kg,桐粕150、茶籽饼105.5kg),中草药残渣(苦楝皮残渣30kg、川楝子残渣20kg、川楝子残渣40kg)和EM复合菌菌剂4.5kg,饼粕及中草药残渣的粒度为不低于6目,EM复合菌菌剂主要由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通过基础培养基培养、活化、繁殖,混合后得到。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中所述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和粘土都是天然盐湖或矿石,仅通过物理结晶或物理破碎而制得;海藻提取液是将海藻通过破碎自然发酵酶解制得;EM复合菌菌剂的菌种是通过非转基因自然筛选的制得。所述饼粕、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粘土、中草药残渣及EM复合菌菌剂都复合中国GB/T19630有机产品、欧盟Reg.(EC)889/2008、美国NOP及日本JAS四项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标准,即原材料都是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所含的重金属含量限量为:总镉≤1.0mg/kg、总汞≤1.0mg/kg、总砷≤10.0mg/kg、总铬≤80.0mg/kg、总铅≤30.0mg/kg,所含的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1.0mg/kg。
上述原料可使用生产厂家的尾料、次品、扫地清沟回收料等,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可以解决生产厂家的废弃物处理问题。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EM复合菌菌剂:将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通过基础培养基活化、培养、繁殖,混合后得到EM复合菌菌剂;
(2)配制堆肥:按上述的质量配比称取饼粕和中草药残渣,加入步骤(1)中制得的EM复合菌菌剂,控制水分质量百分比为55%,调节pH值为6,然后搅拌混合均匀后送入高温好氧发酵槽进行发酵,高温好氧发酵槽发酵的工艺条件包括:控制堆高高度为100cm,宽度为500cm,控制最高发酵温度为65℃;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达到65℃且维持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开启刀片式翻抛机进行自动翻堆,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再次达到65℃且维持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次翻堆,整个发酵过程中翻堆次数为5次,一个发酵周期为35天,一个发酵周期发酵结束后发酵物料温度自然降为常温,即得堆肥;
(3)将上述制得的堆肥、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及粘土按上述质量配比进行均匀混配,然后经破碎进入滚筒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在55℃下干燥30min,干燥后所述混合肥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12%,筛分出2目至6目的颗粒,然后在冷却室冷却至常温后进行计量包装,包装后运送至成品库即得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
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N-P2O5-K2O命名为5-3-6。经检测,其中所含有机质≥40%,氯离子≤3.0%,PH值6.5,水分≤12%,有效活菌数(cfu)≥0.2亿/g,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本发明肥料配方N-P2O5-K2O达到NY884-2012《生物有机肥》和NY798-2015的要求,另外肥料中加入了硼砂、海藻提取液、泥炭和中草药残渣,使配方更加能够满足油茶生长发育需求。
将上述本实施例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上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南省耒阳神农南京乡油茶基地开展。土壤指标见上表7。
2.试验设计
采用林间对比试验。选择经营好、采用常规施肥和土壤管理措施、4~5年树龄、树冠大小差异不大、湘林11号油茶林分为6个小区坡向,均为海拔500米以下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分别在10°~25°之间。试验设2个处理,3次重复,共6个小区,试验地设立隔离线,同时设立了标识牌,以便于观察,具体实验设计如表8:
表8:实验设计
施肥时间为2015年11月2号进行第1次施肥,施肥方式为做基肥一次性撒施,坑深20~30cm,把肥施在果园根系分布区,即树干垂直投影下向外部位,每次施肥量2kg。其它后期肥、水、药管理保持一致,仅控制基肥一个变量。
3.油茶产量
每区随机抽取30颗树对鲜果产量进行统计(见表9)。
表9:不同肥料对油茶鲜果产量的影响(单位:斤/棵)
4.油茶病虫害情况统计
每区随机抽取60颗茶树对油茶病虫害进行统计(见表10)。在茶树上分别发现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茶饼病、叶枯病、油茶毒蛾、油茶天牛和油茶叶蜂时记为1,未发现为0,并计算。
表10:不同肥料对油茶发病情况的对比
5.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对比,如表9所示,相比于对照组,施用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油茶产量提高了33.8%;如表9所示,相比于对照组,施用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油茶发病情况有明显减少。这说明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能直接供给作物养分,可明显降低病虫害以及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从而使得作物多开花、多挂果,生长旺盛,枝茎强健,保证开花坐果后期对养分的大量吸收,达到多坐果促产的目的,显著提高油茶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符合有机种植的基础之上,还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对提高基地油茶种植效益,促进油茶发展有重要意义。
实施例3:
本发明在研发过程中,采集湖南省常宁荫田镇11个自然乡土壤深度0~30cm土壤样本混合样,土壤样本化验报告如表11。
表11:土壤样本化验报告
送检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耒阳油茶林土壤是有机质含量低,氮缺乏富磷钾缺铜锌,pH值弱酸适中性,因此建议在强度经营的油茶林中增施氮肥和有机微量元素铜和锌。本实施例就是根据上述土壤样本的情况,结合油茶树的生长习性和需肥特性,反复试验,严格确定配方配比得到。
一种本发明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包含以下质量的组分:堆肥400kg,泥炭50kg,硫酸镁钾300kg,磷矿粉150kg,硼砂20kg,海藻提取液20kg和粘土60kg。其中堆肥是采用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的原料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充分发酵腐熟后制备得到:饼粕(菜籽饼120kg,桐粕80、茶籽饼50kg、花生粕70),中草药残渣(苦楝皮残渣15kg、川楝子残渣5kg、川楝子残渣32kg、苦楝皮16kg)和EM复合菌菌剂12kg,饼粕及中草药残渣的粒度为不低于6目,EM复合菌菌剂主要由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通过基础培养基培养、活化、繁殖,混合后得到。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中所述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和粘土都是天然盐湖或矿石,仅通过物理结晶或物理破碎而制得;海藻提取液是将海藻通过破碎自然发酵酶解制得;EM复合菌菌剂的菌种是通过非转基因自然筛选的制得。所述饼粕、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粘土、中草药残渣及EM复合菌菌剂都复合中国GB/T19630有机产品、欧盟Reg.(EC)889/2008、美国NOP及日本JAS四项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标准,即原材料都是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所含的重金属含量限量为:总镉≤1.0mg/kg、总汞≤1.0mg/kg、总砷≤10.0mg/kg、总铬≤80.0mg/kg、总铅≤30.0mg/kg,所含的抗生素总量(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1.0mg/kg。
上述原料可使用生产厂家的尾料、次品、扫地清沟回收料等,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可以解决生产厂家的废弃物处理问题。
上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EM复合菌菌剂:将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通过基础培养基活化、培养、繁殖,混合后得到EM复合菌菌剂;
(2)配制堆肥:按上述的质量配比称取饼粕和中草药残渣,加入步骤(1)中制得的EM复合菌菌剂,控制水分质量百分比为55%,调节pH值为6,然后搅拌混合均匀后送入高温好氧发酵槽进行发酵,高温好氧发酵槽发酵的工艺条件包括:控制堆高高度为100cm,宽度为500cm,控制最高发酵温度为65℃;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达到65℃且维持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开启刀片式翻抛机进行自动翻堆,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再次达到65℃且维持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次翻堆,整个发酵过程中翻堆次数为5次,一个发酵周期为35天,一个发酵周期发酵结束后发酵物料温度自然降为常温,即得堆肥;
(3)将上述制得的堆肥、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及粘土按上述质量配比进行均匀混配,然后经破碎进入滚筒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在55℃下干燥30min,干燥后所述混合肥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12%,筛分出2目至6目的颗粒,然后在冷却室冷却至常温后进行计量包装,包装后运送至成品库即得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
该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N-P2O5-K2O命名为6-4-9。经检测,其中有机质≥40%,氯离子≤3.0%,PH值6.3,水分≤11%,有效活菌数(cfu)≥0.2亿/g,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本发明肥料配方N-P2O5-K2O达到NY884-2012《生物有机肥》和NY798-2015的要求,另外肥料中加入了硼砂、海藻提取液、泥炭和中草药残渣,使配方更加能够满足油茶生长发育需求。
将上述本实施例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上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南省常宁荫田镇11个自然乡油茶基地开展。土壤指标见表11。
2.试验设计
采用林间对比试验。选择经营好、采用常规施肥和土壤管理措施、5~6年树龄、树冠大小差异不大、高产类型产量差异不大的赣68号油茶林分为12个小区坡向,均为海拔500米以下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分别在10°~25°之间。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试验地设立隔离线,同时设立了标识牌,以便于观察,具体实验设计如表12:
表12:实验设计
施肥时间为2015年11月10号进行第1次施肥,分别施用油茶专用生态肥(处理1)2kg/株、25%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2)2kg/株,25%有机—无机复混肥2kg/株+45%硫酸钾复合肥0.6kg/株(处理3),和未施肥(空白对照)。施肥方式为做基肥一次性撒施,坑深20~30cm,把肥施在果园根系分布区,即树干垂直投影下向外部位。其它后期水、药管理保持一致,仅控制基肥一个变量。
3.油茶病虫害情况统计
每区随机抽取60颗茶树对油茶病虫害进行统计(见表13)。在茶树上分别发现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茶饼病、叶枯病、油茶毒蛾、油茶天牛和油茶叶蜂时记为1,未发现为0,并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13:肥料对油茶发病情况的对比
4.油茶产量
每区随机抽取15棵鲜果产量进行统计(见表14)。
测产采取经验公式进行估算的方式,即:
亩鲜果重=测产样方(15棵)总鲜果重÷15×75(每亩按75棵算)
亩产油重量=亩鲜果重量×26%
表14:常宁荫田镇油茶测产数据(单位:斤/棵)
5.油茶经济效益计算(见表15)
肥料成本(元/株)=基肥施肥量/株×肥料价格/kg
每株费用=肥料成本/株+人工成本/株
亩投入=每株费用×75(按75株/亩计算)
亩产出=亩产油量×50(毛油按50元/斤)
肥料带来的增值=亩产出—亩投入—亩处理4产出
表15:经济效益分析
6.试验结果
从以上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施用本发明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油茶田,在符合有机种植的基础之上,不仅投入产出比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高,而且从长远来看,对油茶田土壤改良,茶油品质提高,油茶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均有较好的作用,值得大面积推广。

Claims (10)

1.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经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充分发酵腐熟后制备得到:
饼粕 65%~83%,
中草药残渣 15%~33%和
EM复合菌菌剂 0.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饼粕包括菜籽饼、桐粕、棉籽粕、棕榈粕、茶籽饼、豆饼、芝麻饼和花生粕中的任意两种以上,所述饼粕的粒度不低于6目;所述中草药残渣包括百部、鹤虱、黄柏、槟榔、使君子、苦楝皮、川楝子、侧柏叶、使君子、蛇床子、地肤子、皂角树叶、大黄、商陆、松针片和臭椿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残渣,所述中草药残渣的粒度不低于6目;所述EM复合菌菌剂主要由根瘤菌属(Rhizobium)、芽胞杆菌属(Bacillu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放线菌属(Actinomyces)分别通过基础培养基培养、活化、繁殖,按质量配比2~3:2~3:1~2:1~2混合后得到。
4.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炭中有机质的质量含量≥60%,所述泥炭的粒度不低于6目;所述粘土包括珍珠岩、蛭石和高岭土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土的粒度不低于6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中,镉≤1.0mg/kg,汞≤1.0mg/kg,砷≤10.0mg/kg,铬≤80.0mg/kg,铅≤30.0mg/kg,抗生素总量≤1.0mg/kg,所述抗生素包括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及放线菌属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菌种通过基础培养基活化、培养、繁殖,混合后得到EM复合菌菌剂;
(2)将饼粕和中草药残渣加入到步骤(1)后制得的EM复合菌菌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得到的发酵物料送入高温好氧发酵槽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即得到所述堆肥;
(3)将泥炭、硫酸镁钾、磷矿粉、硼砂、海藻提取液、粘土和步骤(2)后制得的堆肥按配比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肥,经破碎后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冷却,即得到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发酵物料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控制在50%~60%,pH值为5~7,发酵物料的堆高高度为80~120cm,宽度为500~550cm,发酵温度为55℃~65℃,发酵时间为25天~35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发酵过程中,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达到60℃~65℃且维持4~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进行翻堆使发酵物料受热均匀,当发酵物料中心发酵温度再次达到60℃~65℃且维持4~6h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次翻堆,整个发酵过程中翻堆次数为3~10次。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造粒使用的造粒机为滚筒式造粒机;所述干燥温度为50℃~55℃,干燥时间为30~35min,干燥后所述混合肥的水分含量质量百分比≤12%;筛分的粒度为2~6目。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或由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作为基肥,坑深15~30cm,于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施用,幼林用量为0.5~2kg/株,成林用量为2~3kg/株。
CN201710883355.3A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7500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355.3A CN107500910A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355.3A CN107500910A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0910A true CN107500910A (zh) 2017-12-22

Family

ID=60699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3355.3A Pending CN107500910A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091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420A (zh) * 2018-04-18 2018-08-17 安徽跃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油茶产量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7837A (zh) * 2020-05-21 2020-08-1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畜禽粪复合硫酸型糠醛渣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67603A (zh) * 2022-01-24 2022-05-1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304428A (zh) * 2022-08-05 2022-11-08 陕西易达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中药材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土壤修复剂
CN116789476A (zh) * 2023-05-04 2023-09-22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相思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26005A (zh) * 2023-10-26 2023-11-28 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逆促生有机肥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3831A (zh) * 2013-11-19 2014-02-05 玉林市绿涛有机复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高效生物有机肥
CN104788209A (zh) * 2015-04-22 2015-07-22 樊连雪 一种炭基生物活性生态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98639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湖南润丰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园专用微平衡生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9763A (zh) * 2015-11-24 2016-03-30 湖南润丰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油茶专用微平衡生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3831A (zh) * 2013-11-19 2014-02-05 玉林市绿涛有机复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高效生物有机肥
CN104788209A (zh) * 2015-04-22 2015-07-22 樊连雪 一种炭基生物活性生态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98639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湖南润丰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园专用微平衡生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9763A (zh) * 2015-11-24 2016-03-30 湖南润丰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油茶专用微平衡生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420A (zh) * 2018-04-18 2018-08-17 安徽跃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油茶产量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7837A (zh) * 2020-05-21 2020-08-1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畜禽粪复合硫酸型糠醛渣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67603A (zh) * 2022-01-24 2022-05-1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67603B (zh) * 2022-01-24 2023-04-1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304428A (zh) * 2022-08-05 2022-11-08 陕西易达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中药材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土壤修复剂
CN116789476A (zh) * 2023-05-04 2023-09-22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相思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6789476B (zh) * 2023-05-04 2024-05-28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相思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26005A (zh) * 2023-10-26 2023-11-28 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逆促生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17126005B (zh) * 2023-10-26 2023-12-22 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逆促生有机肥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1317B (zh) 用茶籽粕生产杀螺型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0910A (zh)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30581B (zh) 多功能生物有机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886A (zh) 一种水稻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5036984B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应用
CN106882994A (zh)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10590457A (zh) 一种农作物生物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6428A (zh) 一种绿萝专用有机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4022A (zh) 人参连作土壤生物活化剂
CN106831065A (zh) 一种油茶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4281A (zh) 一种麻疯树专用复合肥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32870A (zh) 一种柑橘种植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1579A (zh) 一种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CN105646015A (zh) 含小球藻和固氮类芽孢杆菌的复合微肥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7432187A (zh) 一种有机富硒广昌白莲的种植方法
CN110818472A (zh) 一种蔬菜废弃物液体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7473A (zh) 一种番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7646B (zh) 一种新垦农田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土壤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10627582A (zh) 一种固体炭基肥和液体药肥一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7540461A (zh) 一种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生态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11466284A (zh) 一种高糖度樱桃番茄沙培栽培方法
CN109796267A (zh) 一种甜瓜专用全营养缓释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1615A (zh) 一种栽培柴油树的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4133B (zh) 一种大豆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15417716B (zh) 一种红树莓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