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7900A -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77900A CN107477900A CN201610943063.XA CN201610943063A CN107477900A CN 107477900 A CN107477900 A CN 107477900A CN 201610943063 A CN201610943063 A CN 201610943063A CN 107477900 A CN107477900 A CN 107477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ndoor heat
- gas
- separation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616 round robi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47978 Major mino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86 esse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77 temperatur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与低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空调循环系统中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通路;室内换热器组包括两个以上相互串联室内换热器,串联的两个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气液分离组件;气液分离组件设置有待分离入口、分离后气体出口、分离后液体出口;待分离入口连通前一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分离后气体出口连通压缩机,分离后液体出口连通后一个室内换热器冷媒进口。本技术在串联的两个室内换热器的通路上安装气液分离组件,分离气体送入压缩机,分离液体用于后续蒸发,分离使更多液态制冷剂进入换热器,提升换热效率,利于提高空调系统制冷与制热时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与低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空调研发技术正趋向于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室内区别性调温。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一台压缩机和多台室内换热器的组合方式。不过,这种做法对压缩机的能效提出较高要求,常规做法集中于:增加室内机、室外机的尺寸,增大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或者就是采用更高效的压缩机。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作用,比如:高能耗、费电且对环境影响较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以解决提高能效中高能耗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组件和室内换热器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换热器组、所述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通路;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出口和低压进口接入所述串联循环通路;
所述室内换热器组包括两个以上相互串联的室内换热器,串联的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所述气液分离组件;
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置有待分离入口、分离后气体出口、分离后液体出口;所述待分离入口连通前一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分离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进口,所述分离后液体出口连通后一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串联循环通路上设置四通换向阀,以切换制冷模式的串联循环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分离的气体进入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一组以上的气液分离结构;当两组以上时,所述气液分离结构间串联或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室内换热器配有对应的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待冷凝冷媒供应管路上安装对应的所述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毛细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空调应用于车内,空调中的各室内换热器安装于车内的不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空调应用于室内空调,空调中各室内换热器安装于室内的不同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方法,其包括:
压缩机在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的串联循环通路中向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供应冷媒;
冷媒在串联的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间传输时被气液分离,分离后气体回到压缩机,分离后液体进入后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冷媒在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供蒸发前,先进入节流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各室内换热器在管路上串联,通过制冷剂在不同室内换热器中的使用和温度改变,引起各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一定的差别,出现一机多温的效果。且在串联的两个室内换热器的通路上安装气液分离组件,使制冷剂进行重新分配,将冷凝后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将气体分离出去,送入压缩机再加压,而分离的液体用于后续蒸发,经过分离之后,气态制冷剂都分离出去,应该是更多液态制冷剂流入下一个蒸发器,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经过分离使更多液态制冷剂进入换热器,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在制冷与制热时的能效,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空调循环系统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制热模式下空调循环系统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注:
101 压缩机; 102 四通换向阀;
103 室外换热器; 104 第一节流装置;
105 第一室内换热器; 106 气液分离器;
107 第二节流装置; 108 第二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前一个”“后一个”为以冷媒的流动方向进行描述,该描述是为了方便表述进行的区别性标注,不具有实际的前后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由于目前空调能效提高的同时,出现高能耗、费电、环境温度影响大的问题,本发明给出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循环方法及空调。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主要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和气液分离组件构成,其中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通路。制热模式下,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气体自排气出口排出首先进入室内换热器组(充当冷凝器,执行冷凝功能),换热,室内空气被升温,被冷凝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充当蒸发器,执行蒸发功能),蒸发后气体回到压缩机,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实现一个制热循环。制冷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首先进入室外换热器(充当冷凝器,执行冷凝功能),被冷凝后的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组(充当蒸发器,执行蒸发功能),换热,室内空气被降温,蒸发后的气体回到压缩机的低压进口,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实现一个制冷循环。
该压缩机为喷气增焓式压缩机,配置一个排气出口,一个低压进口和一个中压进口。
室内换热器组包括两个以上相互串联的室内换热器,串联的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所述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将前一个室内换热器冷凝后的冷媒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后,将分离的液体送入后一个室内换热器,分离的气体送入压缩机的中压进口直接压缩,通过分离促进换热效率,减少换热能耗。为实现该目的,具体结构为:气液分离组件设置有待分离入口、分离后气体出口、分离后液体出口;待分离入口连通前一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分离后气体出口连通压缩机,分离后液体出口连通后一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部分室内换热器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并联的室内换热器可与串联的室内换热器共存于该空调循环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经过冷凝后的冷媒通常以液体为主,掺杂一些气体,所以本技术提到的待分离的液体、待分离物质、待分离冷媒等均可以理解为气体和液体的混合(二者所占比例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不同)。同时,为了方便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在分离之前可以通过节流等方式获取气液状态混合的混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下循环,可以在压缩机高温高压气体排出的通路上设置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分别与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压缩机高温高压气体出口、压缩机压级入口相连,根据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实现不同入口的连通。即串联循环通路上设置四通换向阀,以切换制冷模式的串联循环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具体连通方式,后文会通过具体实例来进行说明。
通过上文描述可知气液分离组件用于气液分离,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具体到该气液分离组件,其可以由一组以上的气液分离结构组成,实现气液的多级分离,气液分离结构间串联,上一级气液分离结构分离出的液体用作下一级气液分离结构的待分离物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气液分离结构并联,以提高分离的效率。
气液分离结构的数目可以根据气体分离的量、压缩机功率、冷媒量而定,呈正向对应关系。具体到目前的家用空调来说,可以采用一级或两级气液分离结构。
由于气液分离组件设置于两个室内换热器之间,因此,其分离出的气体温度、压力均处于中间位置,因此,将气液分离组件分离出的气体排入压缩机的中压进口,以节省压缩机功率。
为了调控固定时间内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以调控各室内换热器的制冷效果,达到不同的制冷温度,室内换热器配有对应的节流装置,在实际操作中,调整节流装置达到相应效果。该调解可以手动调解,也可以通过智能程序数控。当然,制热情况下雷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在室内换热器的待冷凝冷媒供应管路上安装对应的节流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可以选用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毛细芯等。
图1示出了制冷模式下的空调循环系统结构图及冷媒的流动原理:
系统制冷时,四通换向阀A口、B口连通,C口、D口连通。压缩机101出口2连接四通换向阀102的A进口,四通换向阀102出口B连接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器)进口,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器)出口连接第一节流装置104进口,104出口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105(蒸发器)进口,第一室内换热器105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06进口。在气液分离器106中,气液两相分开,气相出口6V连接压缩机中压进口,液相出口6L连接第二节流装置107,第二节流装置107出口连接第二室内换热器108(蒸发器)进口。108出口连接四通换向阀102的D进口,C出口压缩机回气口1。
其制冷剂的流动是: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101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然后经过四通换向阀102后,流入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器)与室外环境换热,变为低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04后,变为中间温度中间压力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物。之后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05(蒸发器)与周围环境进行换热,制冷剂温度升高,气相增多,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06,气相制冷剂返回压缩机,液相制冷剂继续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07后,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液混合物,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08(蒸发器)后,蒸发吸热,制冷剂(冷媒)温度升高,周围温度降低。气液两相制冷剂变为常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四通换向阀返回压缩机。
第一节流装置104是主要的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107是辅助节流装置。不能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05,但可以控制第二室内换热器108的制冷量和制冷温度。
如果系统想获得大量的制冷量就需要增大第一节流装置104的开度,让后面管路系统流经更多的制冷剂。
系统获得不同的制冷温度是通过第一节流装置104和第二节流装置107进行控制的。一般情况下,因为第一室内换热器105流经的制冷剂比第二室内换热器108要多,因此第一室内换热器105获得的制冷量也比第二室内换热器108多,但第二室内换热器108经过2次节流,第一室内换热器105只有一次节流,所以第二室内换热器108的制冷温度要比第一室内换热器105低。
图2示出了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循环系统结构图及冷媒的流动原理:
系统制热时:四通换向阀A口、D口连通,C口、B口连通。压缩机101出口连接四通换向阀102的A进口,四通换向阀102进口A连接出口D,出口D连接第二室内换热器108(蒸发器)进口,108出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107进口,第二节流装置107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06进口,气液分离器106出口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105(蒸发器)进口,第一室内换热器105出口连接第一节流装置104进口,第一节流装置104出口连接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器)进口,室外换热器103出口连接四通换向阀102的B进口,102的B进口连接C出口,102的C出口连接压缩机回气口1(低压进口)。
其制冷剂的流动是: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08(蒸发器)与周围环境进行换热,周围环境温度升高,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温度降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07后,变为中温中压的制冷剂混合物,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106,把气液两相制冷剂分离,气相制冷剂范围压缩机进行压缩,液相制冷剂继续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05(蒸发器)换热,制冷剂温度继续降低,外界温度升高。然后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04,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混合物,流经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器),变为常压的气相制冷剂,经过四通换向阀返回压缩机。
制热时,第二节流装置107起主要作用,第一节流装置104起辅助作用。第二节流装置107的开度越大,对应的第二室内换热器108流经的制冷剂越多,换热越强,获得的制热量也会越多。
图1和图2中的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毛细芯等。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采用上述空调循环系统进行空调循环方法包括:
压缩机在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的串联循环通路中向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供应冷媒;
冷媒在串联的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间传输时被气液分离,分离后气体回到压缩机,分离后液体进入后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经过分离之后,气态制冷剂都分离出去,应该是更多液态制冷剂流入下一个蒸发器,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
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在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供蒸发前,先进入节流装置。
为了增加保护范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空调循环系统的空调。
该空调可应用于车内,空调中的各室内换热器安装于车内的不同位置;比如:使用在汽车上面,可以在主副驾驶获得不同的制冷温度。
该空调还可以应用于室内空调,空调中各室内换热器安装于室内的不同位置。比如:用在家用中央空调上,可以在不同的室内机单元获得不同的制冷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组件和室内换热器组,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换热器组、所述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通路;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出口和低压进口接入所述串联循环通路;
所述室内换热器组包括两个以上串联的室内换热器,串联的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所述气液分离组件;
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置有待分离入口、分离后气体出口、分离后液体出口;所述待分离入口连通前一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分离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进口,所述分离后液体出口连通后一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循环通路上设置四通换向阀,以切换制冷模式的串联循环或制热模式的串联循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一组以上的气液分离结构;当两组以上时,所述气液分离结构间串联或并联。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配有对应的节流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待冷凝冷媒供应管路上安装对应的所述节流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毛细芯。
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内,空调中的各室内换热器安装于车内的不同位置;或应用于室内空调,空调中各室内换热器安装于室内的不同位置。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的空调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压缩机在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组、室外换热器三者构成的串联循环通路中向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供应冷媒;
冷媒在串联的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间传输时被气液分离,分离后气体回到压缩机,分离后液体进入后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在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供蒸发前,先进入节流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43063.XA CN107477900A (zh) | 2016-10-31 | 2016-10-31 |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43063.XA CN107477900A (zh) | 2016-10-31 | 2016-10-31 |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77900A true CN107477900A (zh) | 2017-12-15 |
Family
ID=60594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43063.XA Pending CN107477900A (zh) | 2016-10-31 | 2016-10-31 |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7790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1973A (zh) * | 2019-01-08 | 2019-04-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10173819A (zh) * | 2019-07-11 | 2019-08-27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500688A (zh) * | 2019-09-24 | 2019-11-26 | 华北理工大学 | 利用稀释热进行空气调节的稀释式制冷热泵系统 |
CN113970126A (zh) * | 2020-07-07 | 2022-0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34859A (en) * | 1991-03-29 | 1992-08-04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Excess refrigerant accumulator for multievaporator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s |
CN1358978A (zh) * | 2000-12-12 | 2002-07-17 | 东芝株式会社 | 冰箱 |
JP2010255965A (ja) * | 2009-04-28 | 2010-11-11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空気調和機 |
-
2016
- 2016-10-31 CN CN201610943063.XA patent/CN1074779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34859A (en) * | 1991-03-29 | 1992-08-04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Excess refrigerant accumulator for multievaporator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s |
CN1358978A (zh) * | 2000-12-12 | 2002-07-17 | 东芝株式会社 | 冰箱 |
JP2010255965A (ja) * | 2009-04-28 | 2010-11-11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空気調和機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1973A (zh) * | 2019-01-08 | 2019-04-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09681973B (zh) * | 2019-01-08 | 2024-01-2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10173819A (zh) * | 2019-07-11 | 2019-08-27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500688A (zh) * | 2019-09-24 | 2019-11-26 | 华北理工大学 | 利用稀释热进行空气调节的稀释式制冷热泵系统 |
CN110500688B (zh) * | 2019-09-24 | 2024-04-16 | 华北理工大学 | 利用稀释热进行空气调节的稀释式制冷热泵系统 |
CN113970126A (zh) * | 2020-07-07 | 2022-0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3970126B (zh) * | 2020-07-07 | 2022-11-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919454U (zh) | 用于空调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 |
EP2495510B1 (en) | Heat pump | |
CN106524339A (zh) | 空调节能系统和节能方法及空调 | |
CN208896808U (zh) | 一种间接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 |
CN206207630U (zh) |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 | |
CN113154522B (zh) |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7477900A (zh) |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 |
CN104180442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7089113A (zh) |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6556067A (zh) |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 |
CN204063308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196664A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109405334A (zh) | 一种双级高温冷凝热回收热泵系统 | |
CN205641699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369864A (zh) | 空调循环系统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 |
CN104422208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2419038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832603U (zh) | 空调器 | |
CN113432185A (zh) | 冷热空调系统和单冷空调系统 | |
CN206274212U (zh) |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 |
CN206269417U (zh) |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 |
CN207702631U (zh) |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 |
CN109282520B (zh) | 涡流管与压缩式复合的直膨式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KR20210046302A (ko) | 통합 냉난방 장치 | |
CN217383113U (zh) | 一种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