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1307A -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1307A
CN107461307A CN201710775106.2A CN201710775106A CN107461307A CN 107461307 A CN107461307 A CN 107461307A CN 201710775106 A CN201710775106 A CN 201710775106A CN 107461307 A CN107461307 A CN 107461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hydraulic cylinder
cylinder body
electricity
lifter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751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1307B (zh
Inventor
汪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Huazh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Benefit Lear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Benefit Lear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Benefit Lear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751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1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1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1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1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1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属于新能源发电救援车领域。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固定连接有下底板和上底板,所述上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发动箱和加速器,所述下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升降驱动杆。它可以实现当升降驱动轮遇到突出路面时升降驱动轮会带动升降驱动杆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杠杆的作用下使得齿条移动的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杆的位移,从而充分带动齿轮转动,有效的挤压第一液压缸体内的第一液压水,从而驱动第一液压马达进行发电,当第二升降齿条向下推动时,同理有效的驱动第二液压马达也进行发电,无需燃油发电,避免了燃油不足,有效的避免排放出污染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救援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对于一些山区的居民来说,一些基础电力或道路已经铺设完成,山区距离城镇具有较远的距离,对于山区来说,基础设施抢修十分重要,抢险救援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力,由于山区的道路多是不平整的,凹凸不平道路较多,抢险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本身比较耗油,但现有的抢险车发电多是通过车体上的发动机燃烧燃油进行发电,从而容易导致燃油不足,且燃油发电一定程度上会排放出污染气体,污染环境,因此需要一种在山区使用的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燃油不足,另外燃油发电一定程度上会排放出污染气体,污染环境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它可以实现无需燃油发电,避免了燃油不足,有效的避免排放出污染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固定连接有下底板和上底板,所述上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发动箱和加速器,所述下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升降驱动杆,所述升降驱动杆下端连接有升降驱动轮,所述下底板上通过立杆转动连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短端与升降驱动杆上端相连,所述上底板上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杠杆长端与齿条上端相连,所述加速器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发动箱中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加速器输出端固定相连,所述旋转轴置于发动箱中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半轮齿齿轮,所述发动箱内滑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升降齿条和第二升降齿条,所述第一升降齿条和第二升降齿条分别位于半轮齿齿轮两侧,且第一升降齿条和第二升降齿条交替与半轮齿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升降齿条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下端置于车体中并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有第一动滑轮,所述车体中固定连接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体,所述第一液压缸体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一压盘,所述第一液压缸体内充有第一液压水,且第一液压水位于第一压盘上方,所述第一压盘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上端置于第一液压缸体上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远离第一压杆的一端绕过第一动滑轮并与下底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升降齿条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下端置于车体中并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有第二动滑轮,所述下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体,所述第二液压缸体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二压盘,所述第二液压缸体内充有第二液压水,所述第二液压水位于第二压盘上方,所述第二压盘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上端置于第二液压缸体上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所述车体内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有定滑轮,所述第二牵引绳远离第二压杆的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和第二动滑轮并与车体固定相连,所述车体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输入端相连,所述车体内安装有蓄电池,且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均与蓄电池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马达进液端通过第一回流管与第一液压缸体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与第二液压缸体相连,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回流管与第二液压缸体相连,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输液管与第一液压缸体相连,利用新能源救援车在山区救援的路上移动时,由于山区的道路凹凸不平整,当升降驱动轮遇到突出路面时升降驱动轮会带动升降驱动杆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杠杆的作用下使得齿条移动的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杆的位移,从而充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充分通过半轮齿齿轮交替与第一升降齿条和第二升降齿条啮合,从而交替带动第一升降齿条向上推动和第二升降齿条向下推动,第一升降齿条通过第一动滑轮及第一牵引绳向上拉动第一压盘,从而第一压盘向上位移为第一升降齿条向上位移的两倍,从而有效的挤压第一液压缸体内的第一液压水,从而驱动第一液压马达进行发电,当第二升降齿条向下推动时,同理有效的驱动第二液压马达也进行发电,无需燃油发电,避免了燃油不足,有效的避免排放出污染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优选地,所述发动箱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和拉簧,所述弹簧下端与第一升降齿条上端固定相连,所述拉簧下端与第二升降齿条上端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发动箱内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第一升降齿条上连接有与导轨对应的导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上均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杆下端套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底板底侧和升降驱动轮上。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杆上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滑块,且杠杆短端开设有与限位滑块对应的限位滑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利用新能源救援车在山区救援的路上移动时,由于山区的道路凹凸不平整,当升降驱动轮遇到突出路面时升降驱动轮会带动升降驱动杆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杠杆的作用下使得齿条移动的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杆的位移,从而充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充分通过半轮齿齿轮交替与第一升降齿条和第二升降齿条啮合,从而交替带动第一升降齿条向上推动和第二升降齿条向下推动,第一升降齿条通过第一动滑轮及第一牵引绳向上拉动第一压盘,从而第一压盘向上位移为第一升降齿条向上位移的两倍,从而有效的挤压第一液压缸体内的第一液压水,从而驱动第一液压马达进行发电,当第二升降齿条向下推动时,同理有效的驱动第二液压马达也进行发电,无需燃油发电,避免了燃油不足,有效的避免排放出污染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下底板、2升降驱动轮、3旋转轴、4发动箱、5车体、6蓄电池、7立杆、8弹簧、9第一升降齿条、10第一移动杆、11第一连接板、12第一动滑轮、13第一压杆、14第一液压水、15第一液压缸体、16第一牵引绳、17第二液压缸体、18第二压盘、19第二液压水、20第二压杆、21第二牵引绳、22定滑轮、23第三连接板、24第二移动杆、25第二升降齿条、26导轮、27拉簧、28半轮齿齿轮、29第二动滑轮、30第二连接板、31第一输液管、32单向阀、33第二回流管、34第二液压马达、35第二发电机、36第一发电机、37第一回流管、38第一液压马达、39第二输液管、40导轨、41加速器、42齿轮、43齿条、44杠杆、45第一压盘、46升降驱动杆、47上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包括车体5,车体5内固定连接有下底板1和上底板47,上底板47上固定连接有发动箱4和加速器41,下底板1上滑动连接有升降驱动杆46,升降驱动杆46下端连接有升降驱动轮2,下底板1上通过立杆7转动连接有杠杆44,杠杆44短端与升降驱动杆46上端相连,上底板47上滑动连接有齿条43,杠杆44长端与齿条43上端相连,加速器41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43啮合的齿轮42,发动箱4中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旋转轴3与加速器41输出端固定相连,旋转轴3置于发动箱4中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半轮齿齿轮28,发动箱4内滑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分别位于半轮齿齿轮28两侧,且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交替与半轮齿齿轮28啮合,第一升降齿条9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10,第一移动杆10下端置于车体5中并通过第一连接板11连接有第一动滑轮12,车体5中固定连接有下底板1,下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体15,第一液压缸体15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一压盘45,第一液压缸体15内充有第一液压水14,且第一液压水14位于第一压盘45上方,第一压盘4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杆13,第一压杆13上端置于第一液压缸体15上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绳16,第一牵引绳16远离第一压杆13的一端绕过第一动滑轮12并与下底板1固定相连,第二升降齿条25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24,第二移动杆24下端置于车体5中并通过第二连接板30连接有第二动滑轮29,下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体17,第二液压缸体17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二压盘18,第二液压缸体17内充有第二液压水19,第二液压水19位于第二压盘18上方,第二压盘18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杆20,第二压杆20上端置于第二液压缸体17上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21,车体5内通过第三连接板23连接有定滑轮22,第二牵引绳21远离第二压杆20的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22和第二动滑轮29并与车体5固定相连,车体5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马达38、第二液压马达34、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第一液压马达38和第二液压马达3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输入端相连,车体5内安装有蓄电池6,且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均与蓄电池6电性相连,第一液压马达38进液端通过第一回流管37与第一液压缸体15相连,第一液压马达38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31与第二液压缸体17相连,第二液压马达34通过第二回流管33与第二液压缸体17相连,第二液压马达34通过第二输液管39与第一液压缸体15相连,利用新能源救援车在山区救援的路上移动时,由于山区的道路凹凸不平整,当升降驱动轮2遇到突出路面时升降驱动轮2会带动升降驱动杆46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杠杆44的作用下使得齿条43移动的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杆46的位移,从而充分带动齿轮42转动,从而充分通过半轮齿齿轮28交替与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啮合,从而交替带动第一升降齿条9向上推动和第二升降齿条25向下推动,第一升降齿条9通过第一动滑轮12及第一牵引绳16向上拉动第一压盘45,从而第一压盘45向上位移为第一升降齿条9向上位移的两倍,从而有效的挤压第一液压缸体15内的第一液压水14,从而驱动第一液压马达38进行发电,当第二升降齿条25向下推动时,同理有效的驱动第二液压马达34也进行发电,无需燃油发电,避免了燃油不足,有效的避免排放出污染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发动箱4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8和拉簧27,弹簧8下端与第一升降齿条9上端固定相连,拉簧27下端与第二升降齿条25上端固定相连,弹簧8便于第一升降齿条9复位,拉簧27便于第二升降齿条25复位。
发动箱4内固定连接有导轨40,第一升降齿条9上连接有与导轨40对应的导轮26,便于第一升降齿条9稳定的上下移动。
第一输液管31和第二输液管39上均连接有单向阀32,防止第一液压水14和第二液压水19分别从第二输液管39和第一输液管31回流。
升降驱动杆46下端套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底板1底侧和升降驱动轮2上,当升降驱动轮2移动到较凹的道路时,复位弹簧便于升降驱动轮2复位。
升降驱动杆46上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滑块,且杠杆44短端开设有与限位滑块对应的限位滑槽,通过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便于升降驱动杆46稳定的推动杠杆44。
工作原理:利用新能源救援车在山区救援的路上移动时,由于山区的道路凹凸不平整,当升降驱动轮2遇到突出路面时升降驱动轮2会带动升降驱动杆46向上移动,升降驱动杆46有效的推动杠杆44短端向上移动,从而杠杆44绕立杆7转动,从而立杆7长端带动齿条42向下移动,同时通过杠杆44的作用下使得齿条43移动的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杆46的位移,从而充分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通过加速器41进一步充分带动旋转轴3转动,旋转轴3带动半轮齿齿轮28转动,从而半轮齿齿轮28交替与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啮合,从而交替带动第一升降齿条9向上推动和第二升降齿条25向下推动,第一升降齿条9向上推动时,第一升降齿条9通过第一移动杆10拉动第一连接板11向上移动,从而第一连接板11拉动第一动滑轮12向上移动,第一动滑轮12通过第二牵引绳16拉动第一压杆13向上移动,第一压杆13通过第一压盘45挤压第一液压缸体15中的第一液压水14,第一液压水14通过第一回流管37进入第一液压马达38并通过第一输液管31进入第二液压缸体17,从而驱动第一液压马达36中的叶轮转动,从而第一液压马达41带动第一发电机36发电,第一升降齿条9通过第一动滑轮12及第一牵引绳16向上拉动第一压盘45,从而第一压盘45向上位移为第一升降齿条9向上位移的两倍,从而有效的挤压第一液压缸体15内的第一液压水14,从而驱动第一液压马达38进行发电,当第一升降齿条9与半轮齿齿轮28脱离,半轮齿齿轮28带动第二升降齿条25向下推动时,同理第二升降齿条25通过第二动滑轮29、定滑轮22和第二牵引绳21拉动第二压盘18,从而第二液压水19通过第二回流管33进入第二液压马达34并通过第二输液管39进入第一液压缸体15,第一液压水14和第二液压水19相互混合,从而第二液压马达34带动第二发电机35进行发电,有效的驱动第二液压马达34进行发电,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发电并通过蓄电池6储存起来,无需燃油发电,避免了燃油不足,有效的避免排放出污染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5),所述车体(5)内固定连接有下底板(1)和上底板(47),所述上底板(47)上固定连接有发动箱(4)和加速器(41),所述下底板(1)上滑动连接有升降驱动杆(46),所述升降驱动杆(46)下端连接有升降驱动轮(2),所述下底板(1)上通过立杆(7)转动连接有杠杆(44),所述杠杆(44)短端与升降驱动杆(46)上端相连,所述上底板(47)上滑动连接有齿条(43),所述杠杆(44)长端与齿条(43)上端相连,所述加速器(41)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43)啮合的齿轮(42),所述发动箱(4)中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与加速器(41)输出端固定相连,所述旋转轴(3)置于发动箱(4)中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半轮齿齿轮(28),所述发动箱(4)内滑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所述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分别位于半轮齿齿轮(28)两侧,且第一升降齿条(9)和第二升降齿条(25)交替与半轮齿齿轮(28)啮合,所述第一升降齿条(9)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10),所述第一移动杆(10)下端置于车体(5)中并通过第一连接板(11)连接有第一动滑轮(12),所述车体(5)中固定连接有下底板(1),所述下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体(15),所述第一液压缸体(15)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一压盘(45),所述第一液压缸体(15)内充有第一液压水(14),且第一液压水(14)位于第一压盘(45)上方,所述第一压盘(4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杆(13),所述第一压杆(13)上端置于第一液压缸体(15)上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绳(16),所述第一牵引绳(16)远离第一压杆(13)的一端绕过第一动滑轮(12)并与下底板(1)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升降齿条(25)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24),所述第二移动杆(24)下端置于车体(5)中并通过第二连接板(30)连接有第二动滑轮(29),所述下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体(17),所述第二液压缸体(17)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第二压盘(18),所述第二液压缸体(17)内充有第二液压水(19),所述第二液压水(19)位于第二压盘(18)上方,所述第二压盘(18)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杆(20),所述第二压杆(20)上端置于第二液压缸体(17)上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21),所述车体(5)内通过第三连接板(23)连接有定滑轮(22),所述第二牵引绳(21)远离第二压杆(20)的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22)和第二动滑轮(29)并与车体(5)固定相连,所述车体(5)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马达(38)、第二液压马达(34)、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8)和第二液压马达(3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输入端相连,所述车体(5)内安装有蓄电池(6),且第一发电机(36)和第二发电机(35)均与蓄电池(6)电性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8)进液端通过第一回流管(37)与第一液压缸体(15)相连,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8)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31)与第二液压缸体(17)相连,所述第二液压马达(34)通过第二回流管(33)与第二液压缸体(17)相连,所述第二液压马达(34)通过第二输液管(39)与第一液压缸体(1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箱(4)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8)和拉簧(27),所述弹簧(8)下端与第一升降齿条(9)上端固定相连,所述拉簧(27)下端与第二升降齿条(25)上端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箱(4)内固定连接有导轨(40),所述第一升降齿条(9)上连接有与导轨(40)对应的导轮(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管(31)和第二输液管(39)上均连接有单向阀(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杆(46)下端套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底板(1)底侧和升降驱动轮(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杆(46)上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滑块,且杠杆(44)短端开设有与限位滑块对应的限位滑槽。
CN201710775106.2A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Active CN107461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75106.2A CN107461307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75106.2A CN107461307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1307A true CN107461307A (zh) 2017-12-12
CN107461307B CN107461307B (zh) 2019-06-07

Family

ID=6055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75106.2A Active CN107461307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130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5915A2 (en) * 2001-05-22 2002-11-28 Mazza Gerald P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2921354Y (zh) * 2006-05-26 2007-07-11 冯超 公路车辆滚压力的能量转化利用装置
CN201474880U (zh) * 2009-07-21 2010-05-19 卢金坤 压力记忆发电机组
WO2014051480A1 (en) * 2012-09-29 2014-04-03 Lifeng Wang Device for vehicle energy storage/release when braking/actuat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003399A (zh) * 2015-08-18 2015-10-28 朱祥玉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5915A2 (en) * 2001-05-22 2002-11-28 Mazza Gerald P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2921354Y (zh) * 2006-05-26 2007-07-11 冯超 公路车辆滚压力的能量转化利用装置
CN201474880U (zh) * 2009-07-21 2010-05-19 卢金坤 压力记忆发电机组
WO2014051480A1 (en) * 2012-09-29 2014-04-03 Lifeng Wang Device for vehicle energy storage/release when braking/actuat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003399A (zh) * 2015-08-18 2015-10-28 朱祥玉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1307B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36678U (zh) 一种隧道建设用地砖铺设装置
CN201901116U (zh) 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
CN101463806B (zh) 节能电源装置
CN202991370U (zh) 新型水力活塞泵势能转换装置
CN107461307A (zh) 一种山区道路用新能源发电救援车
CN201534577U (zh) 液压驱动履带式电动泵排灌车
CN101265885A (zh) 重力能汽车
CN205135029U (zh) 无避让的旋转式立体车位
CN203532181U (zh) 风力提水机
CN107539197A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
CN206268023U (zh)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减速带发电装置
CN106917714A (zh) 双水箱齿轮组电梯式水力发电装置
CN104129272A (zh) 燃油或燃气与气体混合动力车
CN204437019U (zh) 一种液压复合传动装置
CN103982370B (zh) 一种垂直浮升-斜沉式动力输出装置
CN1916393A (zh) 新型海浪发电装置
CN106523312A (zh)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的减速带发电装置
CN202558429U (zh) 一种液压电梯节能变速油泵系统
CN209293527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03982371A (zh) 一种垂直浮升沉降式动力输出装置
CN203021049U (zh) 一种新型机车自动加砂设备
CN206172918U (zh) 光伏太阳能液压升降移动操作平台
CN20715694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多功能蓄电装置
CN105003399A (zh)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CN202768302U (zh) 一种水力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0

Address after: 230000 Anhui Hefei high tech Zone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two phase J2 District C block 18 floor.

Applicant after: HEFEI LONGTU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Jinxiu Avenue Hefei College, Hef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35

Applicant before: HEFEI YIQIXUE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0

Address after: 030000 3 storeys, Building No. 9, Yangshi Street, Xinghualing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xi Youxinda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Anhui Hefei high tech Zone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two phase J2 District C block 18 floor.

Applicant before: HEFEI LONGTU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31

Address after: 030000 Room 415, Comprehensive Office Building, Phase II,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Park, Jinxiu Street, Taiyuan Yangqu Park, Taiyuan Demonstration Area,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Huazh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00 3 storeys, Building No. 9, Yangshi Street, Xinghualing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Youxinda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