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506B -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506B
CN107407506B CN201580076929.5A CN201580076929A CN107407506B CN 107407506 B CN107407506 B CN 107407506B CN 201580076929 A CN201580076929 A CN 201580076929A CN 107407506 B CN107407506 B CN 107407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fficient
flow rate
expansion valv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9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506A (zh
Inventor
藤塚正史
木村将哉
土野和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25B41/35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by rotary motors, e.g. by stepping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具备:膨胀阀控制部,所述膨胀阀控制部基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与设定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偏差、和包括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在内的至少两种控制参数,输出膨胀阀的开度指令;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根据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和预先设定的流量基准值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以及系数校正部,所述系数校正部根据预先设定的比例系数基准值来利用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比例系数,根据预先设定的积分系数基准值来利用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积分系数。系数校正部计算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以使得在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积分系数的变化范围大于比例系数的变化范围。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提出了对制冷循环装置中的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的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排出温度与设定排出温度的偏差以及制冷剂温度与目标制冷剂温度的偏差乘以校正系数,导出校正后的偏差,基于导出的校正后的偏差来导出压缩机的容量以及电动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校正系数是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负荷的大小)的当前值相应的校正系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8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基于排出温度来导出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中,当分开考虑膨胀阀的开度等控制对象的偏差、计算该偏差的预定的控制周期间隔的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时,对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进行了相同比率的校正。但是,在排出温度与膨胀阀的开度的关系中,从最小负荷至最大负荷的整个负荷范围中的比例动作变化的变化范围与积分动作变化的变化范围未必一致。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以相同比率校正了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当相对于作为基准的稳定状态的校正量变大时,有时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相对于膨胀阀的开度的响应性变差。因此,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和膨胀阀的开度不匹配,而无法得到适当的排出温度的时间变长,特别是在过渡状态下响应性等变差。其结果是,为了传输热而所需的能量白白浪费,节能性变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整个宽的负荷范围提高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的响应性并抑制节能性的变差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中,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具备:膨胀阀控制部,所述膨胀阀控制部基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与设定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偏差、和包括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在内的至少两种控制参数,输出膨胀阀的开度指令;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根据在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和预先设定的流量基准值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以及系数校正部,所述系数校正部根据预先设定的比例系数基准值来利用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比例系数,根据预先设定的积分系数基准值来利用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积分系数,系数校正部计算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以使得在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积分系数的变化范围大于比例系数的变化范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方法,计算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以使得在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积分系数的变化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于比例系数的变化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从而能够在整个宽的负荷范围提高排出温度相对于因制冷剂流量不同而不同的膨胀阀的开度的变化响应。另外,能够抑制如下情况:起因于膨胀排出温度的变化响应变慢而产生压缩机的转速与膨胀阀的开度之间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节能性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控制装置中的限制控制器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与制冷剂流量成比例的开度指令与校正后的开度指令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稳定状态下的膨胀阀控制部的开度指令LEV与排出温度的变化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图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中的限制控制器的另一个例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20控制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制冷循环装置1构成了将室外机1A与室内机 1B经由制冷剂配管2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x。此外,作为流经该制冷剂回路1x的制冷剂,例如使用氟利昂系列、烃系列、二氧化碳等能够在使用温度压力范围内气液二相化的制冷剂。再有,作为制冷剂,例如也可以使用R410A、R407C、R404A等HFC制冷剂、R22、R134a等HCFC制冷剂、氦那样的自然制冷剂。
室外机1A具有:压缩机11;流路切换器12,所述流路切换器12 连接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室外侧热交换器13,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13连接于流路切换器12;以及膨胀阀14,所述膨胀阀14连接于室外侧热交换器13,室内机1B具有室内侧热交换器15,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15连接于流路切换器12以及膨胀阀14。压缩机11将制冷剂以压缩气相的状态进行压送而高温高压化,例如由能够基于转速或者运转频率来进行容量控制的变频式压缩机构成。该压缩机11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0控制。此外,压缩机11和流路切换器12也可以不设置在室外机1A侧,而设置在室内机1B侧。另外,膨胀阀14也可以不设置在室外机1A侧,而设置在室内机1B侧。再有,室外机1A与室内机1B也可以是不分开而是一体形成的结构。
流路切换器12例如由四通阀构成,根据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流路。流路切换器12在制热运转时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室内机1B,并且连接室外侧热交换器13和压缩机11的吸入侧。另一方面,流路切换器12在制冷运转时连接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室外侧热交换器 13,并且连接室内机1B和压缩机11的吸入侧。
室外侧热交换器13例如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所述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与通过翅片间的室外空气OA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侧热交换器13的一方连接于流路切换器12,另一方连接于膨胀阀14。室外侧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吸热器 (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散热器(冷凝器)发挥功能。对室外侧热交换器13吹送从室外风扇13a供给的室外空气OA。
膨胀阀14例如由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构成,使高压的液相的制冷剂膨胀成气液混合相而低温低压化。膨胀阀14的开度由控制装置 20控制。
室内侧热交换器15例如是在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与通过翅片间的室内空气IA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室内侧热交换器15在制热运转时作为散热器(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吸热器(蒸发器)发挥功能。对室内侧热交换器15吹送从室内风扇15a供给的室内空气IA。
接下来,参照图1,将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例分成制热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进行说明。首先,在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到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3,与室外空气OA热交换而散热并冷凝,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之后,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在膨胀阀14被减压,成为被气液二相化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5流入。流入到室内侧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IA热交换而吸热并蒸发,进行室内空气IA的冷却。之后,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5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器12而流入到压缩机11的吸入侧。
接下来,在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到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5,与室内空气IA热交换而散热并冷凝,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此时,利用来自制冷剂的散热来进行室内空气IA的加热。之后,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4而被减压,成为被气液二相化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外侧热交换器13流入。然后,流入到室外侧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OA热交换而吸热并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5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器12而流入到压缩机11的吸入侧。
这样,制冷循环装置1利用制冷剂回路1x内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将从室外空气OA以及室内空气IA中的一方吸收的热向另一方散热而进行制冷或制热。此时,相比于压缩机11的压缩所需的动力,能够效率良好地在室外空气OA与室内空气IA之间经由制冷剂使热移动。
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由控制装置20控制。控制装置20既可以设于室外机1A侧,也可以设于室内机1B侧,也可以与室外机1A以及室内机1B分开地设置,再有也可以适当地将功能分开而设置于室外机1A和室内机1B。在制冷循环装置1设置有各种传感器,控制装置20基于在各种传感器检测出的信息来控制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
具体而言,制冷循环装置1具有:排出传感器16,所述排出传感器16设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对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Td进行检测;第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7,所述第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7对流经室外侧热交换器13与膨胀阀14之间的制冷剂的温度T1进行检测;第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8,所述第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8对室内侧热交换器15内的成为气液二相状态或者液相的位置的制冷剂的温度T2进行检测;以及空气温度传感器19,所述空气温度传感器19检测室内空气的室温Tr。
此外,在第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T1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与冷凝温度Tc大致相似,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与蒸发温度Te大致相似。另外,在第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T2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5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与冷凝温度Tc大致相似,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与蒸发温度Te大致相似。
控制装置20基于从未图示的遥控器等输入并指示的设定室温 Trset、室温Tr、排出温度Td以及温度T1、T2,计算并输出向压缩机11指示的转速指令CF、向膨胀阀14指示的开度指令actualLEV。另外,控制装置20具有如下功能:为了与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转状况相配地变更室外风扇13a的转速、室内风扇15a的转速或者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而控制流路切换器12。
图2是表示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参照图2,对控制装置20进行说明。此外,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 20的结构是通过在微型计算机等硬件上执行程序而构建的。
另外,图2所示的多个变化率限制器LAGa~LAGp分别是为了抑制控制波动而设置的,例如由一次延迟运算器构成。图3是表示图2 的控制装置中的限制控制器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图3的各变化率限制器LAGa~LAGp在将输入设为X时,基于下式(1)以及式(2)来对输出x进行运算。
[式1]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061
[式2]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071
式(1)的dt表示控制周期,T表示延迟时间常数,式(1)以及 (2)的dx表示控制周期dt间的输出变化,px表示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以相对于当前时刻“一个控制周期前的时刻”的意思来使用,以下同样的表述也相同)中的输出,图3的S表示拉普拉斯算符(=d/dt,d:微分)。另外,式(2)是作为变化率限制器LAGa~LAGp的一次延迟运算器的差分展开式的一个例子。此外,各变化率限制器LAGa~LAGp中的延迟时间常数T也可以分别不同。
图2的控制装置20具备压缩机控制部21、排出温度设定部22、温度压力变换部23、膨胀阀控制部24、系数校正部25、前馈部26、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等。压缩机控制部21输出对压缩机11的转速进行控制的转速指令CF。具体而言,压缩机控制部21具有:差分计算部21a,所述差分计算部21a计算设定室温trset与室温tr的差分;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所述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基于在差分计算部21a计算出的差分来运算转速变化指令dCF;以及转速指令计算部21c,所述转速指令计算部21c根据在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 运算出的转速变化指令dCF来计算转速指令CF。此外,压缩机控制部21在每个控制周期dt进行以下的各种运算。
对差分计算部21a输入设定室温trset和室温tr,该设定室温trset 是设定室温Trset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a之后的设定室温,该室温 tr是室温Tr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b之后的室温。此外,设定室温 Trset例如从遥控器等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0。差分计算部21a利用下式(3),基于设定室温trset和室温tr来计算室温偏差dtr。
[式3]
dtr=trset-tr···(3)
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使用在差分计算部21a计算出的室温偏差dtr来运算表示压缩机11的转速的变化量的转速变化指令dCF,例如压缩机控制部21由PI控制器(P:比例,I:积分)构成,所述PI 控制器具有两种控制参数即比例系数Kpcf和压缩机控制部21的积分系数Kicf。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基于下式(4)运算转速变化指令dCF。
[式4]
dCF=Kpcf(dtr-pdtr)+Kicf·dtr·dt···(4)
式(4)是作为速度型PI控制器的展开式,pdtr是在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计算出的室温偏差,式(4)的右边第1项为比例动作,右边第2项为积分动作。也就是说,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在比例动作中除了使用室温偏差dtr之外,还使用在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计算出的室温偏差pdtr,另外在积分动作中使用室温偏差dtr,在每个控制周期dt运算转速变化指令dCF。
转速指令计算部21c对在旋转变化指令运算部21b计算出的当前的控制周期(“当前的控制周期”以“当前时刻”的意思来使用,以下同样的表述也相同)的转速变化指令dCF加上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中的向压缩机11指示的转速指令pCF,计算并输出当前的控制周期中的向压缩机11指示的转速指令CF。即,如下式(5)所示,转速指令计算部21c计算转速指令CF。
[式5]
CF=pCF+dCF···(5)
排出温度设定部22使用在压缩机控制部21计算出的转速指令cf、和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Ps运算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设定排出温度tdset,将其运算结果设定为膨胀阀控制部24 的设定值。排出温度设定部22使用下式(6)运算设定排出温度Tdset。此外,在排出温度设定部22,输入转速指令cf、排出压力pd、吸入压力ps,所述转速指令cf、所述排出压力pd、该吸入压力ps是转速指令CF、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Ps分别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c、 LAGd、LAGe之后的转速指令、排出压力、吸入压力。
[式6]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091
对于式(6)而言,虽然对膨胀比(pd/ps)的3次式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是更高次或者更低次的式、或者使用了膨胀比等的其它函数。另外,式(6)的函数f2是考虑到制冷剂回路1x的结构的影响而表示转速指令cf与过热温度(superheat temperature)的关系的函数,例如能够表示成f2(cf)=a2·cf+b2。此外,对于函数f2而言,虽然对以a2、b2为系数的转速指令cf的1次式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是更高次或者更低次的式、或者使用了转速指令cf等的其它函数。
在此,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Ps也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检测,但控制装置20具有温度压力变换部23,所述温度压力变换部23根据冷凝温度Tc以及蒸发温度Te来计算压缩机11中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Ps。温度压力变换部23具备:排出压力计算部23a,所述排出压力计算部23a根据冷凝温度tc来计算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计算部23b,所述吸入压力计算部23b根据冷凝温度tc来计算排出压力Pd。
排出压力计算部23a基于下式(7),根据冷凝温度tc来计算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Pd,该冷凝温度tc是冷凝温度Tc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f之后的冷凝温度。
[式7]
Pd=f1(tc)=a1·tc3+b1·tc2+c1·tc+d1···(7)
吸入压力计算部23b基于下式(8),根据蒸发温度te来计算压缩机11的吸入压力Ps,该蒸发温度te是蒸发温度Te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g之后的蒸发温度。
[式8]
Ps=f1(te)=a1·te3+b1·te2+c1·te+d1···(8)
在式(7)、(8)中,f1是制冷剂的温度压力特性函数,是计算制冷剂的温度下的饱和压力的函数。另外,a1、b1、c1、d1表示温度压力特性函数f1的系数。此外,在式(7)、(8)中,对于温度压力特性函数f1而言,虽然对3次式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只要能够根据冷凝温度tc以及蒸发温度te来计算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Ps即可,能够应用更高次或者更低次的式、或者其它函数等公知的手法。
对于上述冷凝温度Tc和蒸发温度Te而言,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测量位置不同。因此,温度压力变换部23例如使用下式(9) 来从由第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7以及第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8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1、T2导出。
[式9]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101
此外,也可以利用除了式(9)以外的其它式来导出冷凝温度Tc 和蒸发温度Te。另外,式(9)的函数f3是考虑制冷剂回路1x的结构的影响并表示转速指令cf与过冷却温度(subcooling temperature) 的关系的函数,在此,设为作为系数a3、b3的转速指令cf的1次式,但也可以是更高次或者更低次的式或者其它函数。
膨胀阀控制部24具备排出偏差计算部24a、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 24b、开度指令运算部24c。如下式(10)那样,排出偏差计算部24a 计算设定排出温度tdset与排出温度td的排出温度偏差dtd,该设定排出温度tdset是设定排出温度Tdset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h之后的设定排出温度,该排出温度td是在排出传感器16检测出的排出温度Td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i之后的排出温度。此外,变化率限制器LAGh的延迟时间常数T设为以分钟为单位(两分钟左右)且最好比其它一次延迟的延迟时间常数(10秒左右)大的情况较多。
[式10]
dtd=tdset-td···(10)
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24b使用在排出偏差计算部24a计算出的排出温度偏差dtd来运算开度变化指令dLEV,例如由PI控制器构成,所述PI控制器具有两种控制参数即比例系数kp和积分系数ki。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24b使用下式(11)来运算开度变化指令dLEV。
[式11]
dLEV=kp(dtd-pdtd)+ki·dtd·dt···(11)
式(11)是作为速度型PI控制器的展开式,右边第1项为比例动作,右边第2项为积分动作,在比例动作中,除了使用排出温度偏差 dtd之外,还使用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排出温度偏差pdtd,在积分动作中,使用排出温度偏差dtd来运算开度变化指令dLEV。式(11)中的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是在系数校正部25计算出的。系数校正部25基于在后述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计算出的流量校正系数 rf,根据比例系数基准值Kpbase以及积分系数基准值Kibase来校正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而进行计算,具有比例系数校正部25a和积分系数校正部25b。如下式(12)那样,比例系数校正部25a根据后述流量校正系数Rf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n之后的流量校正系数rf和比例校正指数NKp来计算比例校正系数RKp(=rfNK p),根据比例校正系数RKp和预先设定的比例系数基准值Kpbase来计算比例系数Kp。
[式12]
Kp=RKp·Kpbase=rfNKp·Kpbase···(12)
在式(12)中,对于比例校正系数RKp而言,虽然作为仅由流量校正系数rf的比例校正指数NKp次方这1项构成的函数进行了例示,但例如也可以是如下式(12a)所示使用了系数a4、b4、c4的多项式、其它函数或者使用了不是比例校正指数Nkp的固定的指数值的函数。
[式12a]
RKp=a4·rfNKp+b4·rf(NKp-1)+c4···(12a)
如下式(13)那样,积分系数校正部25b根据流量校正系数rf和积分校正指数NKi来计算积分校正系数RKi(=rfNKi),根据积分校正系数RKi和预先设定的积分系数基准值Kibase来计算积分系数Ki。
[式13]
Ki=RKi·Kibase=rfNKi·Kibase···(13)
在式(13)中,对于积分校正系数RKi而言,虽然作为仅由流量校正系数rf的NKi次方这1项构成的函数进行了例示,但例如也可以是如下式(13a)所示使用了系数a5、b5、c5、d5的多项式、其它函数或者使用了不是积分校正指数Nki的固定的指数值的函数。
[式13a]
RKi=a5·rfNKi+b5·rf(NKi-1)+c5·rf(NKi-2)+d5···(13a)
再有,只要对于流量校正系数rf的变化范围而言,积分校正系数 RKi的变化范围宽于比例校正系数RKp的变化范围,则比例校正系数 RKp、积分校正系数RKi也可以是除了在上式(12)、(12a)、(13)、 (13a)中例示的函数以外的其它函数。
然后,在比例系数校正部25a计算出的比例系数Kp在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j之后成为比例系数kp,输入到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 24b。同样地,在积分系数校正部25b计算出的积分系数Ki在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k之后成为积分系数ki,输入到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24b。
特别是,系数校正部25计算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以使得在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积分系数Ki的变化范围(例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于比例系数Kp的变化范围(例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例如设定成积分校正指数NKi=3、比例校正指数NKp=2。
开度指令运算部24c基于在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24b运算出的当前的控制周期中的开度变化指令dLEV、和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向膨胀阀14指示的开度指令pLEV来计算开度指令LEV。再有,如下式(14)所示,开度指令运算部24c加上前馈部26计算的前馈量dff,计算当前的控制周期中的向膨胀阀14指示的开度指令LEV。此外,对开度指令运算部24c输入前馈量dff,该前馈量dff是前馈量dFF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l之后的前馈量。
[式14]
LEV=pLEV+dLEV+dff···(14)
前馈部26例如由高通滤波器构成,具备前馈运算部26a以及前馈系数校正部26b。在前馈运算部26a中,预先设定有延迟时间常数Tff,并且被输入转速指令cf,该转速指令cf是转速指令CF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c之后的转速指令。然后,前馈运算部26a使用输入的转速指令cf来基于下式(15)输出加到向膨胀阀14指示的开度指令LEV 的前馈量dFF。
[式15]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131
式(15)是高通滤波器的最简易的差分展开式,kff为前馈比例系数,pFF为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中的前馈积分量。当前的控制周期中的前馈积分量FF能够表示成下式(16)。
[式16]
FF=pFF+dFF···(16)
另外,前馈比例系数kff是在前馈系数校正部26b计算出的前馈比例系数Kff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m之后的值。前馈系数校正部 26b基于下式(17),使用流量校正系数rf和前馈比例校正指数NKff 来计算前馈比例校正系数RKff(=rfNKff),使用前馈比例校正系数RKff和前馈比例基准值Kffbase来计算前馈比例系数Kff。
[式17]
Kff=RKff·Kffbase=rfNKffKffbase···(17)
在式(17)中,对于前馈比例校正系数RKff而言,虽然对作为流量校正系数rf的NKff次方而求出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是如式(12a)及(13a)所例示那样的其它算式、使用了流量校正系数 rf的其它函数。另外,虽然对控制装置20具有前馈部26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在上式(14)中不加上前馈量dff地计算开度指令 LEV。这样,与具有前馈部26的情况相比,排出温度Td对设定排出温度Tdset的追随性变差,或者在产生负荷变动时排出温度偏差dtd 暂时地变大,但将排出温度Td控制为设定排出温度Tdset本身是有可能实现的。
再有,膨胀阀控制部24具备开度校正部24d,所述开度校正部24d 将在开度指令运算部24c计算出的开度指令LEV与实际的膨胀阀14 的特性相配地进行校正。具体而言,当在开度指令运算部24c计算出的开度指令LEV与通过膨胀阀14的制冷剂流量flow的关系为非线性的关系的情况下,开度校正部24d校正成线性的关系。开度校正部24d 基于下式(18)、式(19)将开度指令LEV校正成校正后的开度 actualLEV。
[式18]
flow∝LEV=f0(actualLEV)···(18)
[式19]
actualLEV=f0-1(LEV)···(19)
在式(19)中,函数f0是表示实际的膨胀阀14的开度actualLEV 与开度指令LEV的关系的函数,根据膨胀阀14的特性适当地进行设定。例如,当以LEV>0为前提时,如果函数f0(LEV)=LEV2,则函数f0-1(LEV)=LEV1/2
图4是表示与制冷剂流量成比例的开度指令与校正后的开度指令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在图4中,膨胀阀14具有开度指令LEV 相对于校正后的开度指令actualLEV的增加率(斜率)在中途改变的非线性的关系。此时,开度校正部24d针对斜率不同的每个区域规定反函数f0-1,计算基于式(19)校正了开度指令LEV而得到的校正后的开度指令actualLEV。
此外,对使用实际的开度指令actualLEV与制冷剂流量flow成为非线性的关系的膨胀阀14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如果是成为线性的关系的膨胀阀14,则不需要开度校正部24d。
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根据在制冷剂回路1x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和预先设定的流量基准值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在此,膨胀阀14的开度越大,在制冷剂回路1x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就越大。因此,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将在开度指令运算部24c计算出的开度指令LEV用作表示制冷剂流量的参数而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此时,为了使用校正前的开度指令LEV来精度良好地求出流量校正系数Rf,使用也作为流量基准值的开度指令基准值LEVbase来进行校正。该开度指令基准值LEVbase是稳定状态的制冷剂流量的基准点处的膨胀阀14的开度指令,作为流量基准值预先设定于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具体而言,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基于下式(20),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
[式20]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151
在式(20)中,开度指令LEV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o之后的开度指令lev被用作表示校正前的制冷剂流量的参数。另外,由于流经膨胀阀14的制冷剂流量不仅依赖于膨胀阀14的开度,还依赖于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所以式(20)中的压力校正系数rp用于基于压力(严格来说是膨胀阀14前后的压力差)来校正流量校正系数Rf,所述流量校正系数Rf将膨胀阀14的开度指令lev作为制冷剂流量。
另外,在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计算式(20)中的压力校正系数 rp。此外,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使用压力校正系数rp来基于式(20) 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该压力校正系数rp是压力校正系数Rp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p之后的压力校正系数。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 根据使用冷凝温度Tc和蒸发温度Te而推算的排出压力pd和吸入压力ps来基于下式(21)计算压力校正系数Rp。此外,对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输入排出压力Pd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e之后的排出压力pd,并输入吸入压力Ps经过变化率限制器LAGd之后的吸入压力 ps。
[式21]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161
在式(21)中,dPbase是与基准制冷剂流量对应的压力差基准值, Np是压力校正指数(例如1/2),压力差基准值dPbase以及压力校正指数Np被预先设定于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
这样,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使用压力校正系数Rp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从而能够精度良好地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即,在仅使用开度指令lev来运算出流量校正系数Rf的情况下,开度指令lev 有时与实际的制冷剂流量不同,变得不准确。例如,即使在开度指令 lev为预定值的情况下也是,在膨胀阀14前后的压力差从预定压力变为预定压力的4倍的大小时,通过膨胀阀14的制冷剂流量在理想状态下增加到两倍。这样,在仅用开度指令lev作为制冷剂流量的情况下有时变得不准确。
因此,为了根据开度指令lev来精度良好地计算制冷剂流量,如式(20)那样,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7使用压力校正系数Rp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使用仅将向膨胀阀14指示的开度指令lev作为制冷剂流量的流量校正系数lev/LEVbase和压力校正系数rp来计算考虑了压力校正的流量校正系数Rf。在式(20)中,按照将对于压力差基准值dPbase的流量基准值即开度指令基准值LEVbase乘以压力校正系数rp的形式,校正了流量校正系数Rf。
此外,式(20)是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的算式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它算式。另外,对作为表示制冷剂流量的参数使用开度指令lev 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使用转速指令CF。在使用压缩机11的转速指令CF时,基准点处的转速指令成为流量基准值。
然而,如上所述,当在膨胀阀控制部24中计算开度变化指令dLEV 时使用的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在比例系数校正部25a以及积分系数校正部25b与流量校正系数Rf相应地变化。特别是,积分系数Ki被设定成:相对于流量校正系数Rf的变化,积分系数Ki的变化范围比比例系数Kp的变化范围宽。
图5是表示稳定状态下的膨胀阀控制部24的开度指令LEV与排出温度偏差dTd的变化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5所示,理想状态下,压缩机11中的排出温度偏差dTd的绝对值|dTd|与膨胀阀14的开度指令LEV成反比。这意味着能够如下式(22)所示,制冷剂流量与在制冷剂回路1x传输的热量等效。此外式(22)右边分子d是排出温度偏差dTd的绝对值|dTd|与开度指令LEV的关系式所需的常数。
[式22]
例如在制冷剂流量为预定的制冷剂流量flow的情况和为两倍的流量2flow的情况下,分别提供了相同的制冷剂流量的变化Δflow。于是,对于排出温度的变化量而言,两倍的流量2flow的情况下的排出温度偏差dTd成为制冷剂流量flow的情况下的排出温度偏差dTd的 1/2。
另外,排出温度偏差dTd相当于系统的增益Kx。即,系统的增益Kx与制冷剂流量成反比。再有,当制冷剂流量成为两倍的2flow 时,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x循环的时间比制冷剂流量flow的情况减半,排出温度变化之前的时间也减半。所谓的系统的空耗时间Lx理想状态下与制冷剂流量成反比。在一个普遍已知的向PI控制器提供参数的方法中,比例系数Kp与将系统的时间常数Tx除以系统的增益 Kx和系统的空耗时间Lx而得到的值成比例,积分系数Ki与将比例系数Kp进一步除以系统的空耗时间Lx而得到的值成比例。以上,理想状态下,如式(23)那样,比例系数Kp与制冷剂流量的2次方成比例,如式(24)那样,积分系数Ki与制冷剂流量的3次方成比例。
[式23]
Kp∝Tx/Kx/Lx∝flow2···(23)
[式24]
Ki∝Kp/Lx=Tx/Kx/Lx2∝flow3···(24)
因此,比例校正指数NKp设定为2,积分校正指数NKi设定为3。此外,这些值是理想的值,只要将积分校正指数NKi设定成大于比例校正指数NKp,则并非限定于上述数值,例如,如NKp=1.5、NKi=2.5 等那样,只要实际使用与系统相配地进行了修正而得到的值即可。
如上所述,在对制冷循环装置1进行控制,以使室温Tr成为设定室温Trset,使排出温度Td成为设定排出温度Tdset时,在控制装置20中所需的控制参数是流量基准值LEVbase、压力基准值dpbase、前馈比例基准值Kffbase、比例系数基准值Kpbase、积分系数基准值 Kibase这5个参数。
流量基准值LEVbase、压力基准值dpbase、前馈比例基准值 Kffbase、比例系数基准值Kpbase、积分系数基准值Kibase分别设定有成为稳定状态时的值或者在成为稳定状态时调整而得到的值。这5 个参数通过各种试验等预先设定成为能满足响应性和稳定性的稳定状态的时刻的值。然后,按照流量校正系数Rf、压力校正系数Rp、前馈比例校正系数RKff、比例校正系数RKp、积分校正系数RKi这样的比率来计算实际的运转状态下的从基准点的偏离。因此,例如,即使负荷等改变而运转状态从稳定状态脱离,膨胀阀控制部24的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或者前馈运算部26a的前馈比例系数Kff也会根据上述各种校正式来始终保持成与各运转状态相适的值。另外,即使运转状态变化,也根据在各传感器自动地测量的温度等,使用上述各式(1)~式(24)来决定5个系数。
例如,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侧热交换器1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稳定且安定的制冷运转时,通过遥控器等的操作下调设定室温Trset,设定室温Trset比测量的室温Tr低。于是,基于室温偏差dtr计算转速指令CF,以使压缩机11的转速增加。
伴随压缩机11的转速的增加,制冷剂回路1x的制冷剂流量增加,室内侧热交换器15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或者温度下降,室外侧热交换器 13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或者温度增加。其结果是,从室内空气IA吸热而向室外空气OA散热的热量增加,室温Tr下降,室温Tr接近设定室温Trset。由此,室温Tr被控制成设定室温Trset。
在压缩机11的转速增加时,来自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 Td增加。在这时,在排出温度设定部22计算的设定排出温度Tdset 也同时增加,但排出温度Td的增加幅度比设定排出温度Tdset的增加幅度大,所以排出温度Td比设定排出温度Tdset高。于是,在膨胀阀控制部24,基于排出温度偏差dtd计算开度指令LEV,计算如膨胀阀14的开度变大那样的开度指令LEV以及校正后的actualLEV。
在此,在求出开度指令LEV时,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使用流量校正系数Rf来计算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然后,使用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来计算开度变化指令dLEV,加上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开度指令pLEV,求出开度指令LEV。另外,在前馈运算部26a计算的前馈量dff与转速指令CF的上升相应地增加。因此,向膨胀阀14指示的开度指令LEV的增加幅度比不加上前馈量dff的情况大。
当膨胀阀14的开度变大时,流经膨胀阀14的制冷剂流量增加。于是,成为如下趋势:通过膨胀阀14之前的制冷剂的压力或者温度下降,通过膨胀阀14之后的制冷剂的压力或者温度下降。其结果是,排出温度Td下降,欲接近设定排出温度Tdset。由此,将排出温度Td 控制成设定排出温度Tdset。
此外,在将通过膨胀阀14的制冷剂流量作为流量校正系数rf而输入并输出排出温度Td的关系设为一次延迟和空耗时间的函数时,系统的增益Kx与制冷剂的流量成反比,系统的空耗时间Lx也与制冷剂的流量成反比。例如在制冷剂流量变化为两倍的情况下,与其相伴的排出温度Td的变化、系统的增益Kx以及空耗时间Lx成为一半。另一方面,制冷剂回路1x的制冷剂的总量不变,所以系统的时间常数 Tx基本上不变化。
在此,理想的是需要使比例系数Kp与制冷剂流量的2次方成比例,使积分系数Ki与制冷剂流量的3次方成比例。例如,在与负荷范围相当的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相对于流量基准值LEVbase为1/2~2 的情况下,比例系数Kp相对于比例系数基准值Kpbase处于1/4~4的变化范围,积分系数Ki相对于积分系数基准值Kibase处于1/8~8的变化范围。因此,比例系数Kp的最大与最小之比为1/16,积分系数 Ki的最大与最小之比为1/64。
因此,系数校正部25计算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以使得在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积分系数Ki的变化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于比例系数Kp的变化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具体而言,如上式(12)、(13)所示,对表示制冷剂流量的流量校正系数 rf进行乘方的比例校正指数NKp设定为2,积分校正指数NKi设定为3。这样,在膨胀阀控制部24,为了例如在制冷剂流量的1/2~2的变化范围的整个范围以能够同时实现并维持适当的响应性和稳定性的方式进行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需要使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 如上述那样变化。
因此,通过进行计算,以使积分系数Ki的变化范围比比例系数 Kp的变化范围宽,从而能够在整个宽的负荷范围使排出温度Td相对于膨胀阀14的开度的变化响应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在整个宽的负荷范围提高针对由膨胀阀控制部24进行的排出温度Td的控制的响应性和稳定性。另外,能够在整个宽的负荷范围抑制如下情况:由于膨胀阀控制部24的响应性慢而导致的压缩机11的转速与膨胀阀14的开度产生不匹配的时间变长,引起节能性变差。
再有,在具有将与压缩机11的转速指令CF相应的前馈量dff加到膨胀阀控制部24的控制输出的前馈运算部26a时,相比于基于压缩机控制部21的室内空气IA的室温Tr的响应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响应性慢的膨胀阀控制部24的排出温度Td的响应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如下情况:由于膨胀阀控制部24的响应性慢而导致的压缩机11的转速与膨胀阀14的开度之间的不匹配的时间变长,引起节能性变差。另外,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压缩机控制部21的热需要部的室内空气IA的室温Tr的响应性。
此时,由于具有根据制冷剂流量来校正前馈量dff的大小的前馈系数校正部26b,所以能够在整个宽的负荷范围,适当地设定前馈量 dff,能够提高前馈的效果。
另外,将作为膨胀阀控制部24的控制输出的开度指令LEV视为制冷剂流量,所以不测量制冷剂流量就能够简单地进行前馈比例系数 Kff、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的校正。
再有,由于控制装置20还具备对用于基于排出压力Pd和吸入压力Ps来校正流量校正系数Rf的压力校正系数Rp进行计算的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从而能够根据压力来校正流量校正系数Rf,能够精度良好地计算实际在膨胀阀14流过的制冷剂流量。因此,基于使用流量校正系数Rf来计算的前馈比例系数Kff、比例系数Kp以及积分系数Ki的校正变得更准确。
另外,在控制装置20具有根据冷凝温度Tc来计算排出压力的排出压力计算部23a、和根据蒸发温度Te来计算吸入压力的吸入压力计算部23b时,不直接测量压力,就能够计算基于压力的流量校正系数 Rf。
再有,在膨胀阀控制部24具备校正开度指令LEV而计算校正后的开度指令actualLEV的开度校正部24d的情况下,能够使膨胀阀14 的校正后的开度指令actualLEV相对于膨胀阀控制部24的控制输出的特性线性化。因此,能够使控制输出的排出温度Td相对于膨胀阀控制部24的变化均匀化,能够提高基于膨胀阀控制部24的排出温度 Td的控制的响应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控制装置20具备基于转速指令cf、排出压力Pd以及吸入压力Ps来对设定排出温度Tdset进行设定的排出温度设定部22时,能够得到与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转状态相应的向膨胀阀控制部24设定的适当的设定排出温度Tdse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变化率限制器LAGa~LAGp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适当地不使用。特别是在串联地使用了多个一次延迟运算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整合成1个。于是,总的延迟时间减少且一次延迟少的情况,能够提高压缩机控制部21及膨胀阀控制部 24的控制的响应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变化率限制器LAGa~LAGp为一次延迟运算器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是变化速度限制器VLMT。图6 是表示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中的变化率限制器的另一个例子的框图。如下式(25)所示,图6 的变化速度限制器VLMT计算输出x相对于输入X的变化处于变化速度slope以内的输出变化dx。在式(25)中,对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输出px加上作为变化速度限制器VLMT的输出的输出变化dx,成为当前控制周期的输出x。此外,输出x为x=px+dx。
[式25]
Figure GDA0001388583250000221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校正前的制冷剂流量使用了膨胀阀控制部24的开度指令LEV,但也可以使用从膨胀阀14的开度指令 actualLEV进行逆运算而得到的函数值f0(actualLEV)、压缩机控制部21的控制输出、或者向压缩机11指示的转速指令中的任意一个。其中,在将压缩机控制部21的控制输出或者向压缩机11指示的转速指令作为流量相当值的情况下,制冷剂为气相,所以除了进行基于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的压力差的校正之外,还可以进行基于压力的流量校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控制装置计算制冷剂流量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利用使用流量传感器测量出的制冷剂流量。另外,如果测量出的制冷剂流量为物质量流量或质量流量,则不需要基于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28以及压力校正系数Rp的压力差的流量校正。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对通过室内机1B内的室内侧热交换器15的室内空气IA进行冷却或者加热来对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制冷循环装置1,但也可以是具备如下热交换器并间接地对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的结构:该热交换器不是对室内空气IA进行冷却或者加热,而是利用制冷剂来对循环水进行冷却或者加热,进而将循环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室外机1A 侧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该室内侧热交换器将制冷剂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这样,能够在室外机1A内关闭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x,能够使向室内的制冷剂泄漏的风险降低。此外,也可以对上述循环水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器也设有送风风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能够对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制冷循环装置1,但也可以仅是制冷或者制热。特别是在仅为制冷的情况下,可以不切换压缩机11的制冷剂回路1x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所以不需要流路切换器12。
另外,对于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而言,虽然对使用在膨胀阀控制部24计算出的膨胀阀14的开度指令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根据能够推测制冷剂流量的参数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Rf,例如也可以根据膨胀阀14的实际开度、压缩机11的转速指令CF或压缩机11的实际转速中的任意个来运算制冷剂流量,计算流量校正系数。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冷循环装置;1A:室外机;1B:室内机;1x:制冷剂回路; 2:制冷剂配管;11:压缩机;12:流路切换器;13:室外侧热交换器; 13a:室外风扇;14:膨胀阀;15:室内侧热交换器;15a:室内风扇; 16:排出传感器;17:第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8:第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9:空气温度传感器;20: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21:压缩机控制部;21a:差分计算部;21b:变化指令运算部;21c:转速指令计算部;22:排出温度设定部;23:温度压力变换部;23a:排出压力计算部;23b:吸入压力计算部;24:膨胀阀控制部;24a:排出偏差计算部;24b:开度变化指令运算部;24c:开度指令运算部;24d:开度校正部;25:系数校正部;25a:比例系数校正部;25b:积分系数校正部;26:前馈部;26a:前馈运算部;26b:前馈系数校正部; 27: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28: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actualLEV:校正后的开度指令;CF、cf:转速指令;pCF、pcf: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转速指令;dCF:转速变化指令;dFF、dff:前馈量;dLEV:开度变化指令;dPbase:压力差基准值;Np:压力校正指数;dt:控制周期;dtd:排出温度偏差;dtr:室温偏差;FF:前馈积分量;pFF: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前馈量;flow:制冷剂流量;IA:室内空气; Kff、kff:前馈比例系数;RKff:前馈比例校正系数;NKff:前馈比例校正指数;Kffbase:前馈比例基准值;Ki、ki:积分系数;Kibase:积分系数基准值;Kicf:压缩机控制部21的积分系数;Kp、kp:比例系数;Kpbase:比例系数基准值;Kpcf:压缩机控制部21的比例系数;Kx:增益;LAGa~LAGp:变化率限制器;LEV、lev:开度指令;LEVbase:开度指令基准值(流量基准值);Lx:空耗时间;NKi:积分校正指数;NKp:比例校正指数;OA:室外空气;Pd、pd:排出压力;pdtd: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排出温度偏差;pdtr:室温偏差;pLEV: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开度指令;Ps、ps:吸入压力;X:输入;dx:输出的变化幅度;x:输出;px:刚刚之前的控制周期的输出;Rf、rf:流量校正系数(制冷剂流量);RKi:积分校正系数; RKp:比例校正系数;Rp、rp:压力校正系数;slope:变化速度; T1、T2:温度;Tc、tc:冷凝温度;Td、td:排出温度;Tdset、tdset:设定排出温度;Te、te:蒸发温度;Tff、Tx:时间常数;Tr、tr:室温;Trset、trset:设定室温;VLMT:变化速度限制器;Δflow:流量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具备:
膨胀阀控制部,所述膨胀阀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与设定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偏差、和包括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在内的至少两种控制参数,输出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指令;
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根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和预先设定的流量基准值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以及
系数校正部,所述系数校正部将预先设定的比例系数基准值利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所述比例系数,将预先设定的积分系数基准值利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所述积分系数,
所述系数校正部计算所述比例系数以及所述积分系数,以使得在所述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所述积分系数的变化范围比所述比例系数的变化范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具备压缩机控制部,所述压缩机控制部输出对所述压缩机的转速进行控制的转速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具有排出温度设定部,所述排出温度设定部根据从所述压缩机控制部输出的所述转速指令、和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来设定所述设定排出温度,
所述膨胀阀控制部使用在所述排出温度设定部设定的所述设定排出温度来输出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根据在所述膨胀阀控制部计算出的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指令、所述膨胀阀的实际开度、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指令或所述压缩机的实际转速中的任意者来运算所述制冷剂流量,计算所述流量校正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具有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所述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使用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来计算压力校正系数,
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计算部结合在所述压力校正系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压力校正系数来计算所述流量校正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具备前馈部,所述前馈部使用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指令和前馈比例系数来计算前馈量,
所述膨胀阀控制部输出将在所述前馈部计算出的所述前馈量相加而得到的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前馈部具有:
前馈系数校正部,所述前馈系数校正部将预先设定的前馈比例基准值利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所述前馈比例系数;以及
前馈运算部,所述前馈运算部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指令来运算所述前馈量。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膨胀阀控制部具有膨胀阀开度校正部,所述膨胀阀开度校正部校正所述开度指令,以使所述开度指令、与所述膨胀阀所固有的制冷剂流量特性成为线性关系。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而成的制冷剂回路;以及
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其中,
基于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与设定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偏差、和包括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系数在内的至少两种控制参数,输出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指令,
根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和预先设定的流量基准值来计算流量校正系数,
将预先设定的比例系数基准值利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所述比例系数,将预先设定的积分系数基准值利用所述流量校正系数进行校正,计算所述积分系数,
在计算所述比例系数以及所述积分系数时,进行计算以使在所述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范围使所述积分系数的变化范围比所述比例系数的变化范围大。
CN201580076929.5A 2015-03-02 2015-03-02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407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6122 WO2016139736A1 (ja) 2015-03-02 2015-03-02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506A CN107407506A (zh) 2017-11-28
CN107407506B true CN107407506B (zh) 2020-01-24

Family

ID=5684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929.5A Active CN107407506B (zh) 2015-03-02 2015-03-02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0838B2 (zh)
EP (1) EP3267127B1 (zh)
JP (1) JP6336195B2 (zh)
CN (1) CN107407506B (zh)
WO (1) WO2016139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3419B (zh) * 2016-07-04 2019-04-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控制空调器电子膨胀阀的方法
JP6767841B2 (ja) * 2016-10-14 2020-10-14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WO2018167866A1 (ja) * 2017-03-15 2019-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940441B2 (ja) * 2018-03-27 2021-09-29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熱式フローセンサ装置および流量補正方法
CN113544443B (zh) 2019-03-11 2023-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11829206B (zh) * 2020-06-04 2021-12-07 广东奥伯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卸载膨胀阀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E102020118762A1 (de) 2020-07-16 2022-01-20 Vaillant Gmbh Massenstromschätzung in linksdrehenden Kreisprozessen
CN112283903B (zh) * 2020-09-11 2022-03-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和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2517248B (zh) * 2020-10-29 2022-08-09 宜春钽铌矿有限公司 一种锂云母浮选系统液位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4719477B (zh) * 2020-12-28 2023-01-10 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制冷设备
US20240068699A1 (en) * 2021-02-17 2024-02-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9454A (ja) * 1984-10-05 1986-05-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媒流量制御装置
JPH11218349A (ja) * 1997-11-28 1999-08-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688700A (zh) * 2007-06-29 2010-03-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04884876A (zh) * 2012-12-26 2015-09-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5767A (en) * 1984-07-26 1988-05-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flow rate of refrigerant
JPH0686961B2 (ja) * 1985-02-12 1994-11-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媒流量制御装置
JPH06201198A (ja) 1993-01-07 1994-07-19 Toshiba Corp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JPH11159835A (ja) 1997-11-28 1999-06-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08175444A (ja) * 2007-01-17 2008-07-3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EP2326841B1 (en) * 2008-09-26 2019-10-30 Carrie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discharge control on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JP4854779B2 (ja) * 2009-12-09 2012-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膨張弁の開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00464B2 (ja) * 2013-11-05 2016-04-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5114036A (ja) * 2013-12-11 2015-06-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9454A (ja) * 1984-10-05 1986-05-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媒流量制御装置
JPH11218349A (ja) * 1997-11-28 1999-08-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688700A (zh) * 2007-06-29 2010-03-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CN104884876A (zh) * 2012-12-26 2015-09-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7127A1 (en) 2018-01-10
EP3267127B1 (en) 2019-12-11
JPWO2016139736A1 (ja) 2017-09-14
US10480838B2 (en) 2019-11-19
EP3267127A4 (en) 2018-11-07
JP6336195B2 (ja) 2018-06-06
CN107407506A (zh) 2017-11-28
WO2016139736A1 (ja) 2016-09-09
US20180010834A1 (en)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506B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1106383B1 (ko) 냉동장치
US8812263B2 (en) Centrifugal chill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R101445992B1 (ko) 열매체 유량 추정 장치, 열원기 및 열매체 유량 추정 방법
KR20130037730A (ko) 팽창 밸브 제어 장치, 열원기 및 팽창 밸브 제어 방법
EP2515056A2 (en) Control algorithm for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modulation
US939511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in a subcritical and a supercritical mode
WO201316819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200158370A1 (e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at pump systems
JP2010243002A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20090074437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KR101296064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775715B (zh) 冷却装置及冷却控制方法
EP2000754B1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thermal load of a circuit for a service fluid at outlet from a refrigerating machine
JP7374691B2 (ja)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439514B2 (ja) 冷凍装置における蒸発器出入口の目標温度差設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冷凍装置の制御装置
Al-Hassani et al. Effects of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temperatur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chiller system with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KR20180053181A (ko) 냉각기의 초정밀 온도제어를 위한 pid 컨트롤러
KR101321543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2016053429A (ja) 冷凍機
JP6987229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2208717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方法
KR101911781B1 (ko) 공조장치용 가변용량 압축기의 ecv 제어방법
Rasmussen et al. Energy efficient control of a refrigeration 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