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0765B -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0765B
CN107300765B CN201710247540.3A CN201710247540A CN107300765B CN 107300765 B CN107300765 B CN 107300765B CN 201710247540 A CN201710247540 A CN 201710247540A CN 107300765 B CN107300765 B CN 107300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opening
polygon mirror
space
temperatur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7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0765A (zh
Inventor
水谷秀次
玉井宏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300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0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0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0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1Mechanical drive devices for polygonal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3Multibeam scanners, e.g.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or beam spli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7Adaptive control of the scanning light beam, e.g. using the feedback from one or more det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9Details of projection op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偏转装置具备多面镜、驱动马达、覆盖它们的罩体以及温度检测部。所述罩体包含:第1罩部,界定用于设置多面镜的第1空间,并形成有与所述多面镜的所述周面相向地开口的第1开口部;第2罩部,界定与所述第1空间相连通并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马达的第2空间,并形成有与马达主体相向地开口的第2开口部;以及第3罩部,界定与所述第2空间相连通的第3空间。所述温度检测部以堵塞所述第3空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3罩部。

Description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面镜的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光偏转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彩色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光扫描装置,已有一种光扫描装置,其具备:光偏转装置,包含使来自光源的光偏转的多面镜;成像镜,使由多面镜偏转的光成像于感光鼓上;以及温度传感器和外壳。其中,外壳具有分别以相互分离的状态收容成像镜和光偏转装置的空间部。在配置有成像镜的空间部内,以靠近多面镜的散热板的方式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外壳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外壳中的与收容有光偏转装置的空间部相分离的空间部。基于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预测因用于使多面镜旋转的驱动马达产生的热引起的外壳变形所带来的多面镜相对于感光鼓的扫描位置偏差量,根据该预测的量校正多面镜的扫描时机。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校正多面镜的扫描时机,从而抑制通过多面镜的扫描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所对应的彩色图像发生颜色偏差。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用于使多面镜旋转的驱动马达所产生的热传递到散热板,该散热板的热通过周围的空气传递到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外壳的壁部,而壁部的热传递到温度传感器,最后才检测外壳的温度变化。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外壳的壁部是用于界定配置有成像镜的空间部的壁部,该配置有成像镜的空间部与收容有光偏转装置的空间部相分离,所以收容有光偏转装置的空间部因驱动马达产生的热而发生温度变化的时刻和温度传感器检测外壳的温度变化的时刻之间发生时间差。即,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存在温度传感器针对因驱动马达产生的热所带来的驱动马达周围的温度变化进行温度检测时的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在收容有光偏转装置的空间部因驱动马达产生的热而发生温度变化时,整个外壳发生变形,因该外壳的变形引起多面镜相对于感光鼓的扫描位置偏差。此时,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由于温度传感器针对因驱动马达产生的热所带来的驱动马达周围的温度变化进行温度检测时的灵敏度较低,所以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外壳的温度变化之前发生多面镜相对于感光鼓的扫描位置偏差,不能有效地进行位置偏差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光偏转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光偏转装置能够检测因用于使多面镜旋转的驱动马达产生的热所带来的驱动马达周围的温度变化,在不会降低针对温度变化的检测精度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提高检测灵敏度。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偏转装置包括驱动马达、多面镜、罩体及温度检测部。
驱动马达包含马达主体和从所述马达主体突出的旋转轴。多面镜具有被光照射的周面,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多面镜在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状态下使照射到所述周面的光偏转,对规定的被照射体进行扫描。罩体覆盖所述多面镜及所述驱动马达。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罩体的内部温度。
所述罩体包含第1罩部、第2罩部和第3罩部。第1罩部从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多面镜,界定用于设置所述多面镜的第1空间。在第1罩部形成有与所述多面镜的所述周面相向地开口的第1开口部。第2罩部,在与所述第1罩部的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界定与所述第1空间相连通并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马达的第2空间。在第2罩部形成有与所述马达主体相向地开口的第2开口部。第3罩部界定与所述第2空间相连通的第3空间。所述第2罩部包括:第1延伸部,从所述第1罩部向与所述轴向正交的第1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从所述第1罩部向与所述轴向及所述第1方向这两个方向都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2开口部跨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而形成,所述第3罩部配置在所述第2罩部的所述第1延伸部中靠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用于界定与所述第2空间相连通的所述第3空间,所述温度检测部以堵塞所述第3空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3罩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包括上述光偏转装置、光源及校正部。所述光源向所述多面镜的所述周面照射光。校正部根据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数据,对所述多面镜相对于所述被照射体的扫描进行位置偏差校正。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和作为被照射体的像载体,该像载体被所述多面镜扫描并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检测因用于使多面镜旋转的驱动马达产生的热所带来的驱动马达周围的温度变化,在不会降低针对温度变化的检测精度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提高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光扫描装置的副扫描剖面的结构的光路图。
图4是表示光扫描装置的主扫描剖面的结构的光路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偏转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光偏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从轴向的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的图。
图8是从轴向的另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的图。
图9是表示从光偏转装置去除罩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基板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的图。
图11是从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的图。
图12是从第3方向的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的图。
图13是表示光偏转装置中的气流动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光偏转装置中的气流动态的图。
图15是光扫描装置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和颜色偏差校正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光偏转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联型的彩色打印机,包含由大致长方体的外壳形成的主体外壳10。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全色的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
主体外壳10的内部收容有用于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多个处理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包含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光扫描装置23、中间转印单元28及定影装置30。在主体外壳10的上面设有出纸盘11。薄片体排出口12与出纸盘11相向地开口。手动供纸盘13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外壳10的侧壁。供纸盒14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外壳10的下部,该供纸盒14用于收容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
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沿着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串联配置,分别根据从电脑等外部设备传送来的图像信息形成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Bk)的各色调色剂像。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包括:感光鼓21(像载体/被照射体),呈圆筒体形状,具有用于承载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像的表面;带电器22,使感光鼓21的鼓周面带电;显影装置24,使显影剂附着在所述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像;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各调色剂容器25Y、25C、25M、25Bk,向所述显影装置24提供各颜色的调色剂;一次转印辊26,对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primarily transfer);以及清洁装置27,去除感光鼓21周面的残留调色剂。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当特别说明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所具备的感光鼓21时,将图像形成单元2Y所具备的感光鼓称为“第1感光鼓21Y”,将图像形成单元2C所具备的感光鼓称为“第2感光鼓21C”,将图像形成单元2M所具备的感光鼓称为“第3感光鼓21M”,将图像形成单元2Bk所具备的感光鼓称为“第4感光鼓21Bk”。
光扫描装置23用于在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鼓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23包括:入射光学系统,具有针对各颜色准备的多个光源;光偏转装置,使从这些光源射出的光线偏转;以及成像光学系统,使由光偏转装置偏转的光线在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鼓周面上成像并扫描。关于该光扫描装置23,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中间转印单元28对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中间转印单元28包括:转印带281,在与各感光鼓21的鼓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以及驱动辊282及从动辊283,用于架设转印带281。转印带281通过一次转印辊26被按压在各感光鼓21的鼓周面。各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281的同一位置。由此,在转印带281上形成全色的调色剂像。
二次转印辊29与驱动辊282相向地配置,它们隔着转印带281形成二次转印夹缝部T。转印带281上的全色调色剂像在所述二次转印夹缝部T被二次转印(secondarytransfer)到薄片体上。由带清洁装置284回收没有被转印到薄片体上而残留于转印带281的周面的调色剂,该带清洁装置284与从动辊283相向地配置。
定影装置30包含内部设有热源的定影辊31和与定影辊31共同形成定影夹缝部N的加压辊32。定影装置30在定影夹缝部N对在二次转印夹缝部T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薄片体进行加热并加压,从而进行使调色剂熔融固定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接受了定影处理的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12向出纸盘11排出。
在主体外壳10的内部设有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路。薄片体输送路包含主输送路P1,该主输送路P1从主体外壳10的下部附近向上部附近,经由二次转印夹缝部T及定影装置3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主输送路P1的下游端连接于薄片体排出口12。当进行双面打印时使薄片体翻转输送的翻转输送路P2从主输送路P1的最下游端延伸设置到上游端附近。此外,从手动盘13到达主输送路P1的手动薄片体用输送路P3配置在供纸盒14的上方。
供纸盒14具备用于收容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部。在供纸盒14的右上方附近设有:搓辊151,逐张地抽出薄片体摞中最上层的薄片体;以及供纸辊对152,向主输送路P1的上游端送出该薄片体。载置于手动盘13上的薄片体也通过手动薄片体用输送路P3向主输送路P1的上游端送出。在比主输送路P1的二次转印夹缝部T靠向上游侧,配置有在规定的时机向转印夹缝部送出薄片体的校准辊对153。
在对薄片体进行单面打印(图像形成)处理时,从供纸盒14或手动盘13向主输送路P1送出薄片体,在二次转印夹缝部T对该薄片体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并在定影装置30进行使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到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之后,该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12排出到出纸盘11上。另一方面,在对薄片体进行双面打印处理时,在对薄片体的一面实施了转印处理及定影处理之后,使该薄片体的一部分从薄片体排出口12向出纸盘11排出。然后,使该薄片体转回输送,经过翻转输送路P2返回到主输送路P1的上游端附近。之后,对薄片体的另一面实施转印处理及定影处理,使该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12排出到出纸盘11上。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23。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23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光扫描装置23的副扫描剖面的结构的光路图,图4是表示光扫描装置23的主扫描剖面的结构的光路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偏转装置6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参照图5,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光偏转装置6所具备的长条的基板61延伸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A1”,将光偏转装置6所具备的驱动马达62的旋转轴622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A2”,将与长边方向A1交叉且与轴向A2正交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A3”,将与轴向A2及第1方向A3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A4”,将与长边方向A1及轴向A2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A5”。
此外,对于在主体外壳10内水平地配置于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及中间转印单元28的下侧的光扫描装置23而言,轴向A2与上下方向相一致,第1方向A3与旋转的转印带281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相一致,第2方向A4与感光鼓21的旋转轴方向即左右方向相一致。长边方向A1及第3方向A5是与第1方向A3及第2方向A4大致以45度交叉的方向。此外,在与上下方向相一致的轴向A2中,将上下方向的上侧称为“一侧”,上下方向的下侧称为“另一侧”。在与前后方向相一致的第1方向A3中,将前后方向的前侧称为“一侧”,前后方向的后侧称为“另一侧”。在与左右方向相一致的第2方向A4中,将左右方向的右侧称为“一侧”,左右方向的左侧称为“另一侧”。
光扫描装置23利用作为黄色图像描绘用的激光光线的黄色光线LY、作为青色图像描绘用的激光光线的青色光线LC、作为品红色图像描绘用的激光光线的品红色光线LM和作为黑色图像描绘用的激光光线的黑色光线LBk,分别对黄色用的第1感光鼓21Y、青色用的第2感光鼓21C、品红色用的第3感光鼓21M及黑色用的第4感光鼓21Bk的鼓周面211进行扫描。
光扫描装置23包括分别配置在各色光线的光路的入射光学系统5、四个颜色通用的一个光偏转装置6、第1扫描透镜71、第2扫描透镜72Y、72C、72M、72Bk、使黄色光线LY反射的黄色用反射镜73Y1、73Y2、使青色光线LC反射的青色用反射镜73C1、73C2、使品红色光线LM反射的品红色用反射镜73M1、73M2、73M3、以及使黑色光线LBk反射的黑色用反射镜73Bk和收容这些元件的光学外壳4。由第1扫描透镜71、第2扫描透镜72Y、72C、72M、72Bk、黄色用反射镜73Y1、73Y2、青色用反射镜73C1、73C2、品红色用反射镜73M1、73M2、73M3以及黑色用反射镜73Bk构成成像光学系统。
光学外壳4是大致呈长方体的外壳,包含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该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是收容光偏转装置6的区域。在光学外壳4,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具有用于载置光偏转装置6的载置面411。
光学外壳4作为用于配置成像光学系统的区域,具有第1至第8配置区域42至49。在光学外壳4中,第1配置区域42是相对于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位于第1方向A3的另一侧(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区域。第2配置区域43是相对于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位于轴向A2的一侧(上下方向的上侧)的区域。第3配置区域44是相对于第1配置区域42位于轴向A2的一侧且第1方向A3的另一侧的区域。第4配置区域45是相对于第3配置区域44位于第1方向A3的另一侧的区域。第5配置区域46是相对于第4配置区域45位于轴向A2的另一侧(上下方向的下侧)且第1方向A3的另一侧的区域。第6配置区域47是相对于第3配置区域44位于轴向A2的另一侧的区域。第7配置区域48是相对于第4配置区域45位于轴向A2的另一侧的区域。第8配置区域49是相对于第4配置区域45位于轴向A2的另一侧,且在第1方向A3上位于第7配置区域48和第5配置区域46之间的区域。
入射光学系统5收容于光学外壳4中,用于使各色光线射入后面叙述的多面镜63的周面即偏转面631。入射光学系统5包含光源51、准直透镜52和圆柱透镜53。光源51包括激光元件,射出照射到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的光线。准直透镜52将从光源51射出而漫射的光线转换为平行光。圆柱透镜53将通过准直透镜52的平行光转换为沿着第2方向A4伸长的线状光,使其在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成像。另外,如上所述,第2方向A4是与感光鼓21的旋转轴方向即左右方向相一致的方向,其与光扫描装置23对感光鼓21进行扫描的主扫描方向相一致。
第1扫描透镜71是具有让入射光线的角度和成像高度成比例关系的歪曲像差(fθ特性)的透镜,是沿着第2方向A4(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透镜。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第1扫描透镜71与后面叙述的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相向地配置于第1配置区域42。第1扫描透镜71汇聚由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反射的光线。
第2扫描透镜72Y是与第1扫描透镜71同样地具有歪曲像差(fθ特性)的透镜,是沿着第2方向A4(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透镜。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第2扫描透镜72Y配置于第2配置区域43。第2扫描透镜72Y汇聚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黄色光线LY,使其在第1感光鼓21Y的鼓周面211上成像。
第2扫描透镜72C是与第1扫描透镜71同样地具有歪曲像差(fθ特性)的透镜,是沿着第2方向A4(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透镜。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第2扫描透镜72C配置于第3配置区域44。第2扫描透镜72C汇聚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青色光线LC,使其在第2感光鼓21C的鼓周面211上成像。
第2扫描透镜72M是与第1扫描透镜71同样地具有歪曲像差(fθ特性)的透镜,是沿着第2方向A4(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透镜。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第2扫描透镜72M配置于第4配置区域45。第2扫描透镜72M汇聚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品红色光线LM,使其在第3感光鼓21M的鼓周面211上成像。
第2扫描透镜72Bk是与第1扫描透镜71同样地具有歪曲像差(fθ特性)的透镜,是沿着第2方向A4(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透镜。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第2扫描透镜72Bk配置于第5配置区域46。第2扫描透镜72Bk汇聚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黑色光线LBk,使其在第1感光鼓21Bk的鼓周面211上成像。
黄色用反射镜73Y1、73Y2在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黄色光线LY的成像光路上使黄色光线LY反射。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黄色用反射镜73Y1配置于第6配置区域47,黄色用反射镜73Y2配置于第2配置区域43。
青色用反射镜73C1、73C2在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青色光线LC的成像光路上使青色光线LC反射。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青色用反射镜73C1配置于第7配置区域48,青色用反射镜73C2配置于第3配置区域44。
品红色用反射镜73M1、73M2、73M3在透过第1扫描透镜71的品红色光线LM的成像光路上使品红色光线LM反射。在光学外壳4的内部,品红色用反射镜73M1配置于第8配置区域49,品红色用反射镜73M2、73M3配置于第4配置区域45。
参照图3,被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反射的黄色光线LY在第1扫描透镜71汇聚之后,被黄色用反射镜73Y1反射并透过第2扫描透镜72Y,然后被黄色用反射镜73Y2反射,在第1感光鼓21Y的鼓周面211上成像。被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反射的青色光线LC在第1扫描透镜71汇聚之后,被青色用反射镜73C1反射并透过第2扫描透镜72C,然后被青色用反射镜73C2反射,在第2感光鼓21C的鼓周面211上成像。被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反射的品红色光线LM在第1扫描透镜71汇聚之后,被品红色用反射镜73M1、73M2反射并透过第2扫描透镜72M,然后被品红色用反射镜73M3反射,在第3感光鼓21M的鼓周面211上成像。被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反射的黑色光线LBk在第1扫描透镜71及第2扫描透镜72Bk汇聚之后,被黑色用反射镜73Bk反射,并在第4感光鼓21Bk的鼓周面211上成像。
下面,参照图2、图5及图6至图12,详细地说明光偏转装置6。图6是光偏转装置6的剖视图,图7是从轴向A2的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6的图,图8是从轴向A2的另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6的图。图9是表示从光偏转装置6去除罩体6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从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6的图,图11是从第1方向A1的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6的图,图12是从第3方向A5的一侧观察光偏转装置6的图。
光偏转装置6载置于光学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上。光偏转装置6具备基板61、驱动马达62、多面镜63、驱动IC641、电容器642、连接器643、罩体65和温度检测部66。
参照图5及图9,基板61具备贯通孔611,该基板61是沿着长边方向A1具有规定的长度的矩形板状的线路板。基板61固定于光学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上。驱动马达62包含马达主体621和旋转轴622。在驱动马达62中,旋转轴622从马达主体621突出而向与基板61的一主面相垂直的轴向A2延伸,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插通于贯通孔611。驱动马达62,当驱动电流输入到马达主体621时使旋转轴622绕轴心旋转。驱动马达62固定于光学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上。
多面镜63是沿着正六边形的各边形成有六个偏转面631的多面镜。从入射光学系统5的光源51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多面镜63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622的轴向A2的一侧的端部。多面镜63与旋转轴622的旋转相配合地绕该旋转轴622旋转,并使照射到偏转面631的光线偏转,对感光鼓21进行扫描。
驱动IC641是控制驱动马达62的驱动的电子元件。驱动IC641在基板61的一主面上安装于从贯通孔611向长边方向A1的一侧离开的区域。驱动IC641向马达主体621提供驱动电流。电容器642是对输入到驱动IC641的控制电流等进行整流的电子元件。电容器642在基板61的一主面上安装于比驱动IC641更靠长边方向A1的一侧的区域。连接器643与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工作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在光偏转装置6内接受该控制系统输入的控制信号。连接器643在基板61的一主面上安装于与电容器642相邻接的区域。
罩体65是用于覆盖多面镜63及驱动马达62的罩,在光学外壳4中固定于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罩体65具有抑制因伴随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风刮音所引起的噪声并抑制粉尘等附着在多面镜63上的功能。罩体65包含第1罩部651、第2罩部652和第3罩部657。
第1罩部651从轴向A2的一侧(上下方向的上侧)覆盖多面镜63,界定罩体65中用于设置多面镜63的第1空间S1。在该第1罩部651形成有与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相向地开口的第1开口部651C。具体而言,第1罩部651包含顶壁部651A和周壁部651B。
在第1罩部651,顶壁部651A是圆板状的壁部,其与光学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平行地配置在轴向A2的一侧。周壁部651B是从顶壁部651A的外周端缘向轴向A2的另一侧(上下方向的下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壁部。在第1罩部651,第1开口部651C形成于周壁部651B。第1开口部651C沿着周壁部651B的周向被形成为长孔状。第1开口部651C的功能在于:将从入射光学系统5的光源51射出的光线引导到罩体65的内部,并将由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偏转的光线引导到罩体65的外部。此外,第1开口部651C还作为使随着多面镜63的旋转而发生的气流通过的开口部发挥功能。
第2罩部652在第1罩部651的轴向A2的另一侧,界定与第1罩部651的第1空间S1相连通并用于设置驱动马达62的第2空间S2。在该第2罩部652形成有与驱动马达62的马达主体621相向地开口的第2开口部656A。第2开口部656A作为使随着多面镜63的旋转而发生的气流通过的开口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罩部652包含第1延伸部653和第2延伸部654。在第2罩部652,第1延伸部653是从第1罩部651向与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交叉且与轴方向A2正交的第1方向A3的一侧(前后方向的前侧)延伸的部分。在第2罩部652,第2延伸部654是从第1罩部651向与轴向A2及第1方向A3这两个方向都正交的第2方向A4(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在此情况下,第2开口部656A跨第1延伸部653和第2延伸部654而形成。
而且,在第2罩部652,第2延伸部654具有第1部分654A和第2部分654B。在第2延伸部654,第1部分654A是从第1罩部651向第2方向A4的一侧(左右方向的右侧)延伸的部分。另外,在第2延伸部654,第2部分654B是从第1罩部651向第2方向A4的另一侧(左右方向的左侧)延伸的部分。在第2延伸部654,第1部分654A和第2部分654B形成为一体。在此情况下,第2开口部656A跨第1延伸部653和第2延伸部654的第1部分654A而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罩部652形成有与第2开口部656A不同的第3开口部656B。第3开口部656B是与驱动马达62的马达主体621相向地开口的开口部,跨第1延伸部653和第2延伸部654的第2部分654B而形成。第3开口部656B作为使随着多面镜63的旋转而发生的气流通过的开口部发挥功能。
更详细地说明所述第2罩部652。在第2罩部652,第1延伸部653具有第1壁部653A和第2壁部653B。在第1延伸部653,第1壁部653A是大致矩形板状的壁部,其与光学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平行地从第1端边缘部651B1向第1方向A3的一侧延伸,该第1端边缘部651B1是第1罩部651的周壁部651B中靠轴向A2的另一侧的周端缘的一部分。第1壁部653A具备从第1罩部651的周壁部651B的第1端边缘部651B1向第1方向A3的一侧延伸的一对第1边缘653A1和第2边缘653A2、以及将第1边缘653A1和第2边缘653A2相连结的第3边缘653A3。
在第1延伸部653,第2壁部653B是大致矩形板状的壁部,其从第1壁部653A的第3边缘653A3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第2壁部653B具有第4边缘653B1、第5边缘653B2和第6边缘653B3。第2壁部653B的第4边缘653B1是从第3边缘653A3与第1边缘653A1的连结部分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2壁部653B的第5边缘653B2是从第3边缘653A3与第2边缘653A2的连结部分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2壁部653B的第6边缘653B3是将第4边缘653B1和第5边缘653B2相连结的边缘。此外,在第2壁部653B设有第1固定突片653C。第1固定突片653C从第2壁部653B的第6边缘653B3向第1方向A3的一侧突出设置。该第1固定突片653C通过固定部件659固定在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
在第2罩部652,具有第1部分654A和第2部分654B的第2延伸部654包含第3壁部655A、第4壁部655B和第5壁部655D。第2延伸部654的第3壁部655A是板状的壁部,其在第1罩部651的周壁部651B中靠轴向A2的另一侧的周端缘,与光学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平行地从所述第1端边缘部651B1以外的第2端边缘部651B2向第2方向A4延伸。第3壁部655A具有第7边缘655A1、第8边缘655A2、第9边缘655A3、第10边缘655A4和第11边缘655A5。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是从第1罩部651的周壁部651B的第2端边缘部651B2向第2方向A4的一侧延伸的边缘。第3壁部655A的第8边缘655A2是从第2端边缘部651B2向第2方向A4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3壁部655A的第9边缘655A3是与第7边缘655A1相连结并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3壁部655A的第10边缘655A4是与第8边缘655A2相连结并向第3方向A5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3壁部655A的第11边缘655A5是将第9边缘655A3和第10边缘655A4相连结的边缘。
第2延伸部654的第4壁部655B是大致矩形板状的壁部,其从第3壁部655A的第9边缘655A3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第4壁部655B具有第12边缘655B1、第13边缘655B2和第14边缘655B3。第4壁部655B的第12边缘655B1是从第9边缘655A3与第7边缘655A1的连结部分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4壁部655B的第13边缘655B2是从第9边缘655A3与第11边缘655A5的连结部分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4壁部655B的第14边缘655B3是将第12边缘655B1和第13边缘655B2相连结的边缘。此外,在第4壁部655B设有第2固定突片655C。第2固定突片655C从第4壁部655B的第14边缘655B3向第3方向A5的另一侧突出设置。该第2固定突片655C通过固定部件659固定在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
第2延伸部654的第5壁部655D是大致矩形板状的壁部,其从第3壁部655A的第10边缘655A4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第5壁部655D具有第15边缘655D1、第16边缘655D2和第17边缘655D3。第5壁部655D的第15边缘655D1是从第10边缘655A4与第8边缘655A2的连结部分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5壁部655D的第16边缘655D2是从第10边缘655A4与第11边缘655A5的连结部分向轴向A2的另一侧延伸的边缘。第5壁部655D的第17边缘655D3是将第15边缘655D1和第16边缘655D2相连结的边缘。此外,在第5壁部655D设有第3固定突片655E。第3固定突片655E从第5壁部655D的第17边缘655D3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突出设置。该第3固定突片655E通过固定部件659固定在外壳4中的光偏转装置收容部41的载置面411。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罩部652,第2开口部656A由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第2壁部653B的第4边缘653B1、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和第4壁部655B的第12边缘655B1构成。在第2开口部656A,彼此相向的一对开口端缘由第2壁部653B的第4边缘653B1和第4壁部655B的第12边缘655B1界定,将该一对开口端缘相连结的连结开口端缘由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和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界定。
此外,在第2罩部652,第3开口部656B由第1壁部653A的第2边缘653A2、第2壁部653B的第5边缘653B2、第3壁部655A的第8边缘655A2和第5壁部655D的第15边缘655D1构成。在第3开口部656B,彼此相向的一对开口端缘由第2壁部653B的第5边缘653B2和第5壁部655D的第15边缘655D1界定,将该一对开口端缘相连结的连结开口端缘由第1壁部653A的第2边缘653A2和第3壁部655A的第8边缘655A2界定。
在罩体65,第3罩部657是用于界定与第2罩部652的第2空间S2相连通的第3空间S3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罩部657配置在第2罩部652的第1延伸部653中靠轴向A2的一侧,用于界定与第2罩部652的第2空间S2相连通的第3空间S3。
具体而言,在第2罩部652的第1延伸部653形成有向轴向A2的一侧开口的第4开口部656C。第3罩部657包含第6壁部657A。在第3罩部657,第6壁部657A是以包围第1延伸部653的第4开口部656C的方式从第4开口部656C的开口端缘向轴向A2的一侧延伸的筒状的壁部。该第3罩部657在轴向A2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5开口部657B,用于界定通过第4开口部656C与第2罩部652的第2空间S2相连通的第3空间S3。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偏转装置6中,温度检测部66以堵塞第3空间S3的方式安装在第3罩部657上。温度检测部66检测罩体65的内部温度。
参照图10,在罩体65中用于界定第2空间S2的第2罩部652,形成有位于第1罩部651的第1开口部651C的正下方位置的第6开口部658,所述第2空间S2用于设置驱动马达62。第2罩部652的第6开口部658由第3壁部655A的第11边缘655A5、第4壁部655B的第13边缘655B2、第5壁部655D的第16边缘655D2界定。该第6开口部658是用于使驱动马达62产生的热排放到罩体65外部的开口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偏转装置6中,多面镜63及驱动马达62被罩体65覆盖,并通过温度检测部66检测该罩体65的内部温度。因为用于安装温度检测部66的第3罩部657的第3空间S3与用于设置驱动马达62的第2空间S2相连通,因此,能够抑制在第2空间S2内因驱动马达62产生的热发生温度变化的时刻和通过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在第3空间S3内的温度变化的时刻之间产生时间差。因此,能够实现高灵敏度地检测因驱动马达62产生的热所引起的在驱动马达62周围的温度变化。
此外,在罩体65的第1罩部651形成有第1开口部651C,在第2罩部652形成有第2开口部656A。在光偏转装置6中多面镜63旋转时,位于罩体65外侧的空气从第1开口部651C及第2开口部656A中的任一个开口部流入罩体65的内部,并从另一个开口部向罩体65的外部排出。即,在罩体65的内部,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分别通过由第1罩部651界定的第1空间S1、由第2罩部652界定的第2空间S2和由第3罩部657界定的第3空间S3。
在此,温度检测部66以堵塞第3空间S3的方式安装于第3罩部657。所以,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主要通过形成有第1开口部651C的第1罩部651的第1空间S1和形成有第2开口部656A的第2罩部652的第2空间S2之间,并且,在第3罩部657的第3空间S3有流速慢的微弱的气流通过。这样,在第3罩部657的第3空间S3有流速并不过快的微弱的气流通过,并且,气体不会滞留在第3空间S3内。因此,由安装在第3罩部657的温度检测部66检测罩体65的内部温度的检测精度被维持在比较高的精度。
此外,从轴向A2观察的俯视图中,温度检测部66优选被配置在第2开口部656A和第3开口部656B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通过第2罩部652的第2开口部656A及第3开口部656B时,流速并不过快的微弱的气流可靠地接触到温度检测部66。据此,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罩体65的内部温度时的检测精度能更可靠地被维持在比较高的精度。
进一步,参照图8,温度检测部66包含具有热传导性的板状的基体661和安装在基体661的一主面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62。温度检测部66以使温度检测传感器662配置在第3空间S3内的方式安装在第3罩部657。温度检测传感器662例如由热敏电阻器等实现。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662的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根据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在驱动马达62的周围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检测部66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温度检测部66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62即热敏电阻器的输出电压作为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来输出。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由安装在基体661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62高精度地检测因驱动马达62产生的热所引起的驱动马达62周围的温度变化,并能够实现提高检测该温度变化时的灵敏度。
如上所述,说明了能够检测因用于使多面镜63旋转的驱动马达62产生的热所带来的驱动马达62周围的温度变化的光偏转装置6。当使多面镜63旋转时,除了驱动马达62之外,用于控制驱动马达62的驱动的驱动IC641也产生热。于是,光偏转装置6需要被构成为能够冷却驱动IC641。下面,对利用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来冷却驱动IC641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偏转装置6中,从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观察第2开口部656A时,驱动IC641配置于被第2开口部656A的开口区域所包含的区域(参照图11)。换而言之,从长边方向A1观察时,在第2开口部656A成为彼此相向的一对开口端缘的第2壁部653B的第4边缘653B1和第4壁部655B的第12边缘655B1隔着驱动IC641彼此相向。
图13是表示光偏转装置6中的气流动态的图。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偏转装置6中,多面镜63及驱动马达62被罩体65覆盖,该罩体65包含形成有第1开口部651C的第1罩部651和形成有第2开口部656A的第2罩部652。在光偏转装置6中多面镜63旋转时,位于罩体65外侧的空气从第1开口部651C及第2开口部656A中的任一个开口部流入罩体65的内部,并从另一个开口部向罩体65的外部排出。即,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通过罩体65的第1开口部651C及第2开口部656A。
如上所述,形成在罩体65的第2罩部652的第2开口部656A由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第2壁部653B的第4边缘653B1、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和第4壁部655B的第12边缘655B1构成。该第2开口部656A是与驱动马达62的马达主体621相向地开口的开口部。而且,从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观察时,在第2开口部656A中,第2壁部653B的第4边缘653B1和第4壁部655B的第12边缘655B1隔着驱动IC641彼此相向。即,从长边方向A1观察时,驱动IC641配置于被第2开口部656A的开口区域所包含的区域。
因此,如图13所示,随着多面镜63的旋转而通过第2开口部656A的气流不会在驱动IC641的正上方改变其流动方向,沿着与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流动,在驱动IC641的表面上扩散并通过。由此,可以抑制通过驱动IC641的表面上的气流的流速降低,利用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高效率地冷却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热的驱动IC641。
此外,形成在罩体65中用于设置多面镜63的第1罩部651的第1开口部651C是与多面镜63的偏转面631相向地开口的开口部。因此,与在多面镜63的正上方设置空气吸引用的开口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小第1罩部651和多面镜63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实现光偏转装置6的高度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偏转装置6中,第2罩部652不仅形成有第2开口部656A,还形成有第3开口部656B,该第2开口部656A用于将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引导到安装在基板61的驱动IC641。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偏转装置6中,从形成在第1罩部651的第1开口部651C向第2罩部652流动的气流,或从第2罩部652向第1开口部651C流动的气流都通过第2开口部656A及第3开口部656B。光偏转装置6有时采用除了基板61以外还具备第2基板的结构。此时,可以将第2基板插通于第3开口部656B。这样,可以利用随着多面镜63的旋转而通过第3开口部656B的气流来冷却安装在第2基板的电子元件。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2罩部652形成有第2开口部656A及第3开口部656B的光偏转装置6中,从形成在第1罩部651的第1开口部651C向第2罩部652流动的气流,或从第2罩部652向第1开口部651C流动的气流都通过第2开口部656A及第3开口部656B。因此,通过第2开口部656A的气流的流速会降低。
于是,如图7所示,从轴向A2观察第2开口部656A的俯视图中,优选使第2开口部656A位于比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具体而言,第2开口部656A优选被构成为使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和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位于比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1边缘653A1和第7边缘655A1在第2开口部656A中用于界定将彼此相向的一对开口端缘相连结的连结开口端缘。
更详细而言,从轴向A2观察第2开口部656A的俯视图中,第2开口部656A优选被构成为使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和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重叠于驱动IC641中的比该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的区域部分。换而言之,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位于比第2开口部656A的第1边缘653A1及第7边缘655A1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一侧,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露出于第2罩部652的外侧。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因在第2罩部652形成第3开口部656B所引起的通过第2开口部656A的气流的流速的降低程度。因此,对于经由第2开口部656A通过驱动IC641的表面上的气流,可以确保能够充分地冷却在驱动IC中成为温度最高的中央部分的流速。
下面,参照图14,对光偏转装置6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光偏转装置6中的气流动态的图。与上述的光偏转装置6相比较,变形例的光偏转装置6的区别在于罩体65的第2罩部652的结构。上述的光偏转装置6的罩体65在第2罩部652上形成有包含第2开口部656A及第3开口部656B的多个开口部。而图14所示的变形例的光偏转装置6在罩体65的第2罩部652上没有形成第3开口部656B,只形成有第2开口部656A。
具有这种结构的第2罩部652被构成为,从轴向A2观察第2开口部656A的俯视图中,使第2开口部656A位于比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一侧。具体而言,第2开口部656A被构成为使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和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位于比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1边缘653A1和第7边缘655A1用于界定第2开口部656A的连结开口端缘。
更详细而言,从轴向A2观察第2开口部656A的俯视图中,第2开口部656A被构成为使第1壁部653A的第1边缘653A1和第3壁部655A的第7边缘655A1重叠于驱动IC641中的比该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一侧的区域部分。换而言之,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位于比第2开口部656A的第1边缘653A1及第7边缘655A1靠向基板61的长边方向A1的另一侧,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被第2罩部652覆盖。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将通过第2开口部656A的气流引导到驱动IC641的中央部分。据此,能够利用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可靠地冷却驱动IC641中成为温度最高的中央部分。
图15是光扫描装置23的方框图。具备光偏转装置6的光扫描装置23还具备控制部67,所述光偏转装置6被构成为能够检测驱动马达62周围的温度变化。控制部67根据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控制在光扫描装置23中的与多面镜63相对于感光鼓21的扫描位置偏差的校正有关的校正工作。控制部67例如由微电脑构成,在其内部设有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或暂时存储数据的闪存等存储部,通过读出所述控制程序对校正工作进行控制。
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被输入到控制部67。据此,控制部67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是否高于作为基准的基准温度。当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高于基准温度时,控制部67校正多面镜63相对于感光鼓21的扫描位置偏差(以下,也仅称为“颜色偏差校正”)。另外,基准温度是指,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接通并且光扫描装置23的电源也接通时的罩体65的内部温度,是与户外空气的温度大体一致的温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23能够由温度检测部66高精度地检测因驱动马达62产生的热所引起的驱动马达62周围的温度变化,并能实现提高检测该温度变化时的灵敏度。因此,能够抑制在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驱动马达62周围的温度变化之前发生多面镜63相对于感光鼓21的扫描位置偏差,根据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能够有效地进行颜色偏差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7包含光源控制部671、旋转驱动控制部672、温度检测控制部673和校正部674。光源控制部671控制光源51对多面镜63进行的光照射动作。旋转驱动控制部672控制多面镜63通过驱动马达62的旋转动作。温度检测控制部673进行用于使温度检测部66连续地执行温度检测动作的控制。
校正部674根据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进行对多面镜63相对于感光鼓21的扫描位置偏差校正(颜色偏差校正)。校正部674,根据被温度检测控制部673控制的温度检测部66在规定的检测期间检测出的温度数据进行颜色偏差校正。校正部674计算在所述规定的检测期间检测出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利用计算出的该平均值进行颜色偏差校正。优选的是,所述规定的检测期间包括从第1时间到第2时间的期间,所述第1时间是通过旋转驱动控制部672的控制使多面镜63开始旋转并达到规定转速的时间,所述第2时间是通过光源控制部671的控制使光源51马上开始光照射动作的时间。
在所述规定的检测期间,因为多面镜63在达到规定转速的状态下进行额定旋转,所以,因多面镜6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安装有温度检测部66的第3罩部657的第3空间S3处于使流速并不过快的微弱的气流稳定地通过的状态。据此,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罩体65的内部温度时的检测精度能比较高。因此,校正部674能够根据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高精度的温度数据进行颜色偏差校正。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由校正部674执行的颜色偏差校正工作。在控制部67,校正部674当执行颜色偏差校正工作时利用存储在存储部的颜色偏差校正数据。例如,颜色偏差校正数据是指将基准温度和由温度检测部66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62检测出的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颜色偏差校正量关联起来而形成的表。具体而言,以规定的温度间隔(例如为1℃间隔)设定多个基准温度和温度检测传感器662的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并将消除颜色偏差所需的颜色偏差校正量(多面镜63相对于感光鼓21的扫描开始位置的位移量)分别与所述多个温度差关联起来。
图16是表示温度检测传感器622的检测温度和颜色偏差校正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16所示,基准温度T0和温度检测传感器662的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越大,颜色偏差校正数据的颜色偏差校正量也越大。因此,温度检测传感器662的检测温度比基准温度T0越高,校正部674就使颜色偏差校正量越大。校正部674,与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的颜色偏差校正量相对应地使光源控制部671控制光源51的光照射动作,从而控制光源51的发光时机,以一个像素为单位使多面镜63相对于感光鼓21的扫描开始位置位移,由此进行颜色偏差校正。
校正部674,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接通相配合地使光扫描装置23的电源接通之后的任意时期开始颜色偏差校正工作。例如,也可以在光扫描装置23的电源接通之后以规定的周期反复开始颜色偏差校正工作,还可以由用户指示颜色偏差校正工作的开始时期。或者,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开始对一张薄片体进行打印时或开始连续打印时,开始颜色偏差校正工作。此外,在开始连续打印时开始颜色偏差校正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到连续打印结束为止,反复进行颜色偏差校正工作。
当执行颜色偏差校正工作时,校正部674首先获得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接着,校正部674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是否高于基准温度T0。当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不高于基准温度T0时,校正部674不进行颜色偏差校正。
当判断为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高于基准温度T0时,校正部674计算温度数据和基准温度T0之间的温度差。接着,校正部674从存储在存储部的颜色偏差校正数据中获取与计算出的温度差相关联的颜色偏差校正量。然后,校正部674根据获取的颜色偏差校正量来控制光源51的发光时机,进行颜色偏差校正。通过上述方式,根据由温度检测部66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校正部674能够有效地进行颜色偏差校正。

Claims (7)

1.一种光偏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马达,包含马达主体和从所述马达主体突出的旋转轴;
多面镜,具有被光照射的周面,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在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状态下使照射到所述周面的光偏转,对规定的被照射体进行扫描;
罩体,覆盖所述多面镜及所述驱动马达;以及
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罩体的内部温度,其中,
所述罩体包含:
第1罩部,从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多面镜,界定用于设置所述多面镜的第1空间,并形成有与所述多面镜的所述周面相向地开口的第1开口部;
第2罩部,在与所述第1罩部的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界定与所述第1空间相连通并用于设置所述驱动马达的第2空间,并形成有与所述马达主体相向地开口的第2开口部;以及
第3罩部,界定与所述第2空间相连通的第3空间,
所述第2罩部包括:
第1延伸部,从所述第1罩部向与所述轴向正交的第1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
第2延伸部,从所述第1罩部向与所述轴向及所述第1方向这两个方向都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第2开口部跨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而形成,
所述第3罩部配置在所述第2罩部的所述第1延伸部中靠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用于界定与所述第2空间相连通的所述第3空间,
所述温度检测部以堵塞所述第3空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3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罩部,所述第2延伸部具有从所述第1罩部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第1部分和从所述第1罩部向与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延伸的第2部分,
所述第2开口部跨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的所述第1部分而形成,
在所述第2罩部形成有第3开口部,该第3开口部跨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的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马达主体相向地开口,
从所述轴向观察的俯视图中,所述温度检测部位于所述第2开口部和所述第3开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罩部的所述第1延伸部形成有向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开口的第4开口部,
所述第3罩部被形成为以包围所述第4开口部的方式从该第4开口部的开口端缘向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延伸的筒状,并在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第5开口部,该第3罩部用于界定通过所述第4开口部与所述第2空间相连通的所述第3空间,
所述温度检测部以堵塞所述第5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3罩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部包含具有热传导性的板状的基体和安装在所述基体的一主面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以被配置于所述第3空间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3罩部。
5.一种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
光源,向所述多面镜的所述周面照射光;以及
校正部,根据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数据,对所述多面镜相对于所述被照射体的扫描进行位置偏差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源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光照射动作进行控制;
旋转驱动控制部,控制所述多面镜基于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动作;以及
温度检测控制部,使所述温度检测部连续地执行温度检测动作,其中,
所述校正部,根据被所述温度检测控制部控制的所述温度检测部在规定的检测期间检测出的温度数据进行所述位置偏差校正,
所述检测期间包含从第1时间到第2时间的期间,所述第1时间是通过所述旋转驱动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多面镜开始旋转并达到规定转速的时间,所述第2时间是通过所述光源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光源马上开始光照射动作的时间。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以及
作为所述被照射体的像载体,被所述多面镜扫描并在该像载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CN201710247540.3A 2016-04-15 2017-04-14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300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1613A JP6460035B2 (ja) 2016-04-15 2016-04-15 光偏向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走査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1613 2016-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0765A CN107300765A (zh) 2017-10-27
CN107300765B true CN107300765B (zh) 2019-12-27

Family

ID=6003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7540.3A Active CN107300765B (zh) 2016-04-15 2017-04-14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85973B2 (zh)
JP (1) JP6460035B2 (zh)
CN (1) CN1073007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4605B2 (ja) * 2018-11-28 2023-03-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偏向装置、光偏向装置を備えた光走査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0016A (ja) 2019-02-27 2020-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JP7521269B2 (ja) * 2020-06-08 2024-07-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偏向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走査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11372358B1 (en) 2021-08-12 2022-06-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1289A (ja) * 2004-06-29 2006-01-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584789B2 (ja) * 2005-03-16 2010-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94141B1 (ko) * 2005-07-18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주사장치
US7817178B2 (en) * 2006-08-29 2010-10-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hermal compensation of bi-directional alignment in a bi-directional laser scanning unit
JP2008139348A (ja) 2006-11-29 2008-06-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光走査光学装置
JP4577850B2 (ja) * 2007-01-26 2010-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光偏向器
US8471883B2 (en) * 2008-08-20 2013-06-2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5792761B2 (ja) * 2013-03-26 2015-10-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70366B2 (ja) * 2013-07-24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00848A (ja) * 2014-04-10 2015-11-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4387A (ja) * 2014-07-23 2016-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1258A (ja) 2017-10-19
CN107300765A (zh) 2017-10-27
US20170299976A1 (en) 2017-10-19
US9885973B2 (en) 2018-02-06
JP6460035B2 (ja) 2019-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0765B (zh)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00764B (zh) 光偏转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06205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1532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88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14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598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335886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7521269B2 (ja) 光偏向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走査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32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4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682865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044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charge tray used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353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74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72778B2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0862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color misregistration based on various temperatures
CN110837184B (zh) 光学偏转装置、具有光学偏转装置的光学扫描装置以及具有光学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1150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09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0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むら補正システム
JP201806011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5119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0995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