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1232A -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1232A
CN107191232A CN201710418646.5A CN201710418646A CN107191232A CN 107191232 A CN107191232 A CN 107191232A CN 201710418646 A CN201710418646 A CN 201710418646A CN 107191232 A CN107191232 A CN 107191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supply network
rotor
heating system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86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1232B (zh
Inventor
王凤良
杨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186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1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1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1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1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1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在冬季供热期间,汽轮机高背压运行,将第一凝汽器作为第一供热系统的基本热网加热器,利用第一低压缸排汽的汽化潜热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一次加热,若第一凝汽器出口热网循环水温度不能满足供热要求,则利用本机或第二加热系统的抽汽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次加热,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热网设计温度后再对外进行供热。

Description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节能减排”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是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火力发电厂的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以电厂为例,在冬季额定供热工况下,汽轮机排汽损失可占燃料总发热量的39%以上。汽轮机排汽损失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是废热排放,但对于低品位的建筑采暖而言,则构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如果汽轮机泛起余热能够充分回收用于供热,将大幅提高电厂的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热能力和供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需要把机组改为高背压双转子供热机组,改造后能够解决未来几年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电热机组供热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300MW热电联产机组进行改造,使得在冬季供热期间,汽轮机高背压运行,将凝汽器作为供热系统的基本热网加热器,利用机组低压缸排汽的汽化潜热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一次加热,凝汽器出口热网循环水出口温度达到此工况下低压缸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凝汽器端差的差值;汽轮机热网加热器作为尖峰加热器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次加热,将热网循环水温度提高到供热系统设计的供热温度值,再向二次网供热。
本发明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包括:第一供热系统系统、第二供热系统和热网循环水系统以及冷水塔;
所述的第一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所述第一汽轮机的低压缸的蒸汽输出装置连接第一凝汽器,所述第一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连接第一热网加热器;其中,热网循环水系统通过第一热网回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水侧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凝汽器水侧的出水口通过热网循环水管连通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一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与热网循环水系统的第一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所述的热网循环水管上设有第一热网循环水泵;冷水塔通过第一冷却给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的进水口相连,冷水塔通过第一冷却回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的热网循环水管、第一热网回水管道、第一热网给水管道、第一冷却给水管道、第一冷却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第二供热系统包括:第二汽轮机、所述第二汽轮机的低压缸的蒸汽输出装置连接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连接第二热网加热器;其中,热网循环水系统通过第二热网回水管道与第二热网加热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热网给水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系统,所述第二热网回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热网循环水泵;冷水塔通过第二冷却给水管道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口相连,冷水塔通过第二冷却回水管道与第二凝汽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道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所述的第二热网回水管道、第二热网给水管道、第二冷却给水管道、第二冷却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第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通过采暖抽汽联络管连通第一热网加热器,所述采暖抽汽联络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
在冬季供热期间,汽轮机高背压运行,将第一凝汽器作为第一供热系统的基本热网加热器,利用第一低压缸排汽的汽化潜热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一次加热,若第一凝汽器出口热网循环水温度不能满足供热要求,则利用本机或第二加热系统的抽汽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次加热,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热网设计温度后再对外进行供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供热系统和第二供热系统中的低压缸转子包括非供热期间使用的纯凝转子和供热期间使用的高背压转子,其中,纯凝转子级数为2 ×6级,高背压转子级数为2×4级,整锻无中心孔,高背压转子比纯凝转子减少两级叶轮;纯凝转子和高背压转子两端的半联轴器,在对中心、两半联轴器螺栓孔的精度一致。
进一步地,纯凝转子和高背压转子的更换结构:采用液压膨胀连轴器螺栓,依靠连轴器销孔的定位和镗孔精度保证。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低压缸转子与电机转子的联轴器之间设有设有盘车大齿轮;
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或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或第一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台或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或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凹槽或第三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四限位凸台或第四限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汽轮机为对双层内缸汽轮机进行改变结构得到的汽轮机,其中,将原来的低压双层内缸更换为单层内缸结构,对抽汽管道割除并重新焊接,后两级隔板改造成现场可装配的结构形式,供热工况时,低压内缸前四级供热用隔板安装在现场可装配的低压持环中,将低压持环更换为对应高背压转子的低压持环,将低压末两级隔板拆下,换为带有隔板槽保护功能的导流板,转子同时换成高背压供热转子;非供热工况时,拆除导流板,安装低压末两级隔板及带有前四级纯凝用隔板的低压持环,低压内缸配合纯凝转子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供热系统还包括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以及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其中,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包括4台低压加热器、3台高压加热器以及2台轴封加热器,凝汽器的出水口与串联的两台低压加热器相连通,经过串联的两台低压加热器后凝结水输入至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输出的凝结水通过管道输入至并联设置的两台轴封加热器中,由轴封加热器中输出的凝结水依次通过串联的另外两台低压加热器以及串联的三台高压加热器,然后凝结水输出至锅炉。
进一步地,在低压加热器和高压加热器之间还设有除氧器。
进一步地,在第一凝汽器汽侧壳体和后端管板之间加装管束膨胀节,后水室装有滑动支撑支座。
进一步地,在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入口处均设有二次滤网,热网循环水管上设有热网循环水取样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凝汽器的换热面积为19000m2,第一凝汽器的换热管选用TP317L焊接不锈钢直管。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高背压机组的乏汽和提高全厂的热经济性,在热网回水和高背压机组凝汽器循环水间增设联络管,将热网循环水先引入第一凝汽器进行一次加热,高背压机组运行方式只能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此工况下低压缸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凝汽器端差的差值,根据现场供热要求,如第一凝汽器出口热网循环水温度不能满足供热要求,还应利用第一供热系统或第二供热系统的抽汽输出至第二热网加热器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次加热,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热网设计温度后再对外进行供热。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热机组供热系统的供热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热机组供热系统的双转子互换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包括:第一供热系统系统、第二供热系统和热网循环水系统以及冷水塔;
所述的第一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所述第一汽轮机的低压缸12的蒸汽输出装置连接第一凝汽器15,所述第一汽轮机的高、中压缸11的排抽汽管道连接第一热网加热器13其中,热网循环水系统通过第一热网回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水侧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凝汽器水侧的出水口通过热网循环水管连通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一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与热网循环水系统的第一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所述的热网循环水管上设有第一热网循环水泵14;冷水塔通过第一冷却给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的进水口相连,冷水塔通过第一冷却回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水泵16;所述的热网循环水管、第一热网回水管道、第一热网给水管道、第一冷却给水管道、第一冷却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第二供热系统包括:第二汽轮机、所述第二汽轮机的低压缸22的蒸汽输出装置连接第二凝汽器25,所述第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21的排抽汽管道连接第二热网加热器23;其中,热网循环水系统通过第二热网回水管道与第二热网加热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热网给水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系统,所述第二热网回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热网循环水泵24;冷水塔通过第二冷却给水管道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口相连,冷水塔通过第二冷却回水管道与第二凝汽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道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 26;所述的第二热网回水管道、第二热网给水管道、第二冷却给水管道、第二冷却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第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通过采暖抽汽联络管01连通第一热网加热器,所述采暖抽汽联络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02;
在冬季供热期间,汽轮机高背压运行,将第一凝汽器作为第一供热系统的基本热网加热器,利用第一低压缸排汽的汽化潜热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一次加热,若第一凝汽器出口热网循环水温度不能满足供热要求,则利用本机或第二加热系统的抽汽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次加热,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热网设计温度后再对外进行供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第一供热系统和第二供热系统中的所述汽轮机的低压缸转子包括非供热期间使用的纯凝转子和供热期间使用的高背压转子,其中,纯凝转子级数为2×6级,高背压转子级数为2×4级,整锻无中心孔,高背压转子比纯凝转子减少两级叶轮;纯凝转子和高背压转子两端的半联轴器,在对中心、两半联轴器螺栓孔的精度一致。
进一步地,纯凝转子和高背压转子的更换结构:采用液压膨胀连轴器螺栓,依靠连轴器销孔的定位和镗孔精度保证。
所谓低压缸高背压双转子互换,即:供热期间使用动静叶片级数相对减少的低压转子,凝汽器高背压运行;非供备热期使用原设计配的转子,凝汽器低背压运行。在冬季采暖期间利用新设计的转子机组高背压运行,发挥其改造后的供热能力,夏季纯凝工况运行换回原来的转子,保证企业全年综合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如图2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连接所述低压缸转子与电机转子的联轴器之间设有设有盘车大齿轮5;
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23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24,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23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凹槽51;
所述电机联轴器31的端面上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凹槽相适配的第四限位凸台52。
本实施例还可以为如下结构的拓展(未有视图):其一结构,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23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台。
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四限位凹槽。
或其二结构,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台。
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凹槽相适配的第四限位凸台。
或其三结构,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四限位凹槽。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汽轮机为对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生产 C300-16.7/0.43/537/537型汽轮机的进行改变结构得到的汽轮机,其中,将原来的低压双层内缸更换为单层内缸结构,对抽汽管道割除并重新焊接,后两级隔板改造成现场可装配的结构形式,供热工况时,低压内缸前四级供热用隔板安装在现场可装配的低压持环中,将低压持环更换为对应高背压转子的低压持环,将低压末两级隔板拆下,换为带有隔板槽保护功能的导流板,转子同时换成高背压供热转子;非供热工况时,拆除导流板,安装低压末两级隔板及带有前四级纯凝用隔板的低压持环,低压内缸配合纯凝转子运行。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以及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其中,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包括4台低压加热器、3台高压加热器以及2台轴封加热器,凝汽器的出水口与串联的两台低压加热器相连通,经过串联的两台低压加热器后凝结水输入至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输出的凝结水通过管道输入至并联设置的两台轴封加热器中,由轴封加热器中输出的凝结水依次通过串联的另外两台低压加热器以及串联的三台高压加热器,然后凝结水输出至锅炉。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低压加热器和高压加热器之间还设有除氧器。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第一凝汽器汽侧壳体和后端管板之间加装管束膨胀节,后水室装有滑动支撑支座。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入口处设有二次滤网,热网循环水管上设有热网循环水取样接口。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凝汽器的换热面积为19000m2,第一凝汽器换热管选用TP317L焊接不锈钢直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热系统系统、第二供热系统和热网循环水系统以及冷水塔;
所述的第一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所述第一汽轮机的低压缸的蒸汽输出装置连接第一凝汽器,所述第一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连接第一热网加热器;其中,热网循环水系统通过第一热网回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水侧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凝汽器水侧的出水口通过热网循环水管连通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一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与热网循环水系统的第一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所述的热网循环水管上设有第一热网循环水泵;冷水塔通过第一冷却给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的进水口相连,冷水塔通过第一冷却回水管道与第一凝汽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的热网循环水管、第一热网回水管道、第一热网给水管道、第一冷却给水管道、第一冷却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第二供热系统包括:第二汽轮机、所述第二汽轮机的低压缸的蒸汽输出装置连接第二凝汽器,所述第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连接第二热网加热器;其中,热网循环水系统通过第二热网回水管道与第二热网加热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热网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热网给水管道连通热网循环水系统,所述第二热网回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热网循环水泵;冷水塔通过第二冷却给水管道与第二凝汽器的进水口相连,冷水塔通过第二冷却回水管道与第二凝汽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道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所述的第二热网回水管道、第二热网给水管道、第二冷却给水管道、第二冷却回水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所述第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的排抽汽管道通过采暖抽汽联络管连通第一热网加热器,所述采暖抽汽联络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
在冬季供热期间,汽轮机高背压运行,将第一凝汽器作为第一供热系统的基本热网加热器,利用第一低压缸排汽的汽化潜热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一次加热,若第一凝汽器出口热网循环水温度不能满足供热要求,则利用本机或第二加热系统的抽汽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次加热,将热网循环水加热至热网设计温度后再对外进行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供热系统和第二供热系统中的低压缸转子包括非供热期间使用的纯凝转子和供热期间使用的高背压转子,其中,纯凝转子级数为2×6级,高背压转子级数为2×4级,整锻无中心孔,高背压转子比纯凝转子减少两级叶轮;纯凝转子和高背压转子两端的半联轴器,在对中心、两半联轴器螺栓孔的精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纯凝转子和高背压转子的更换结构:采用液压膨胀连轴器螺栓,依靠连轴器销孔的定位和镗孔精度保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低压缸转子与电机转子的联轴器之间设有设有盘车大齿轮;
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或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低压缸转子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限位凹槽或第一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台或第二限位凹槽;
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或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盘车大齿轮面对所述电机联轴器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限位凹槽或第三限位凸台相适配的第四限位凸台或第四限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汽轮机为对双层内缸汽轮机进行改变结构得到的汽轮机,其中,将原来的低压双层内缸更换为单层内缸结构,对抽汽管道割除并重新焊接,后两级隔板改造成现场可装配的结构形式,供热工况时,低压内缸前四级供热用隔板安装在现场可装配的低压持环中,将低压持环更换为对应高背压转子的低压持环,将低压末两级隔板拆下,换为带有隔板槽保护功能的导流板,转子同时换成高背压供热转子;非供热工况时,拆除导流板,安装低压末两级隔板及带有前四级纯凝用隔板的低压持环,低压内缸配合纯凝转子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供热系统还包括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以及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其中,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包括4台低压加热器、3台高压加热器以及2台轴封加热器,凝汽器的出水口与串联的两台低压加热器相连通,经过串联的两台低压加热器后凝结水输入至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输出的凝结水通过管道输入至并联设置的两台轴封加热器中,由轴封加热器中输出的凝结水依次通过串联的另外两台低压加热器以及串联的三台高压加热器,然后凝结水输出至锅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低压加热器和高压加热器之间还设有除氧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凝汽器汽侧壳体和后端管板之间加装管束膨胀节,后水室装有滑动支撑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的循环水入口处均设有二次滤网,热网循环水管上设有热网循环水取样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机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汽器的换热面积为19000m2,第一凝汽器的换热管选用TP317L焊接不锈钢直管。
CN201710418646.5A 2017-06-06 2017-06-06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Active CN107191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8646.5A CN107191232B (zh) 2017-06-06 2017-06-06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8646.5A CN107191232B (zh) 2017-06-06 2017-06-06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1232A true CN107191232A (zh) 2017-09-22
CN107191232B CN107191232B (zh) 2023-07-07

Family

ID=59877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8646.5A Active CN107191232B (zh) 2017-06-06 2017-06-06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12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8810A (zh) * 2018-02-26 2018-11-1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于三排汽型汽轮机组的双工质冷却供热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1718A (en) * 1970-05-05 1971-10-12 Treadwell Corp Waste heat steam generating cycle
JPH11173109A (ja) * 1997-12-05 1999-06-29 Pado:Kk 発電・給湯システム
CN201297185Y (zh) * 2008-11-26 2009-08-26 何坚忍 Ncb双轴新型供热汽轮发电机组
JP2010196473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itachi Ltd 発電プラント給水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202008178U (zh) * 2011-01-20 2011-10-12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低压缸背压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节能系统
JP2012251670A (ja) * 2011-05-31 2012-12-20 Toshiba Corp 発電プラント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03421769U (zh) * 2013-09-03 2014-02-05 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300mw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系统
US20140060459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recovery system and heat recovery method
CN203628786U (zh) * 2013-12-09 2014-06-04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背压供热串联两级加热系统
CN204404317U (zh) * 2015-01-08 2015-06-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湿冷机组高背压串联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
CN204404310U (zh) * 2015-01-08 2015-06-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多级串联供热系统
CN105697077A (zh) * 2016-04-01 2016-06-22 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的改造方法
CN105757760A (zh) * 2016-04-29 2016-07-13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多种驱动方式联合应用的热网循环水系统
CN105783082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节能型热网循环水系统
CN205591968U (zh) * 2016-04-29 2016-09-21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热力发电厂低压转子光轴供热系统
CN205878326U (zh) * 2016-04-29 2017-01-11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热力发电厂高背压供热热网回水温度控制系统
CN206957773U (zh) * 2017-06-06 2018-02-02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1718A (en) * 1970-05-05 1971-10-12 Treadwell Corp Waste heat steam generating cycle
JPH11173109A (ja) * 1997-12-05 1999-06-29 Pado:Kk 発電・給湯システム
CN201297185Y (zh) * 2008-11-26 2009-08-26 何坚忍 Ncb双轴新型供热汽轮发电机组
JP2010196473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itachi Ltd 発電プラント給水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202008178U (zh) * 2011-01-20 2011-10-12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低压缸背压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节能系统
JP2012251670A (ja) * 2011-05-31 2012-12-20 Toshiba Corp 発電プラント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20140060459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recovery system and heat recovery method
CN203421769U (zh) * 2013-09-03 2014-02-05 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300mw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系统
CN203628786U (zh) * 2013-12-09 2014-06-04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背压供热串联两级加热系统
CN204404317U (zh) * 2015-01-08 2015-06-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湿冷机组高背压串联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
CN204404310U (zh) * 2015-01-08 2015-06-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多级串联供热系统
CN105697077A (zh) * 2016-04-01 2016-06-22 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的改造方法
CN105757760A (zh) * 2016-04-29 2016-07-13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多种驱动方式联合应用的热网循环水系统
CN105783082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节能型热网循环水系统
CN205591968U (zh) * 2016-04-29 2016-09-21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热力发电厂低压转子光轴供热系统
CN205878326U (zh) * 2016-04-29 2017-01-11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热力发电厂高背压供热热网回水温度控制系统
CN206957773U (zh) * 2017-06-06 2018-02-02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春艳;李军;: "100MW凝汽式汽轮机低真空供热改造", no. 02, pages 52 *
石德静;姜维军;: "300MW汽轮机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研究及应用", no. 0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8810A (zh) * 2018-02-26 2018-11-1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于三排汽型汽轮机组的双工质冷却供热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1232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2355A (zh) 高背压双转子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CN101967999B (zh) 利用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节能装置及节能方法
CN106194296A (zh) 一种从电站锅炉抽蒸汽的热电解耦供热系统
CN206144613U (zh) 一种从电站锅炉抽蒸汽的热电解耦供热系统
CN109139151A (zh) 一种带储热的热电解耦系统
CN111237018A (zh) 一种应用于燃煤供汽机组停机不停炉模式下的工业蒸汽余压梯级利用系统
CN106894855A (zh) 一种基于热源端和热网综合调节的热电解耦改造及运行方法
CN106979041A (zh) 一种汽轮机低压缸高真空脱缸运行热电解耦系统的改造方法
CN104763484B (zh) 空冷汽轮机高背压供热发电联产方法
CN105697075A (zh) 增设无再热中压汽轮机的抽凝供热系统
CN101943435A (zh) 一种利用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节能装置及节能方法
CN106247312A (zh) 一种超超临界机组二次再热双机回热无除氧器热力系统
CN106499455A (zh) 联合循环电厂汽水回热及燃料加热集成提效系统
CN108443906A (zh) 基于多能级与再循环加热冷风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9668165A (zh) 热二次风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火力发电机组
CN105972681A (zh) 水源热泵-汽轮机与热网互补联合供热系统
CN112856363B (zh) 一种深度调峰供热机组供热蒸汽参数提升系统及方法
CN108167915A (zh) 一种与调峰锅炉结合的大温差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2833378B (zh) 一种可提高供热能力的再热系统
CN204612228U (zh)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
CN206957773U (zh)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CN206054017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06539379U (zh) 利用蓄热装置供热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系统
CN107191232A (zh) 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CN207146488U (zh) 高背压双转子电热机组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