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7199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7199A
CN107187199A CN201710138379.6A CN201710138379A CN107187199A CN 107187199 A CN107187199 A CN 107187199A CN 201710138379 A CN201710138379 A CN 201710138379A CN 107187199 A CN107187199 A CN 107187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roller
medium
roller
width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83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依田智裕
柳平尚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87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7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介质的输送时在该介质上产生折皱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50),其对在输送方向(F)上被输送的介质(M)实施印刷;输送辊(41),其对介质(M)进行支承;按压辊(61),其能够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而旋转,且朝向输送辊(41)而对介质(M)进行按压;辊支承部(70),其以转动轴为中心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对按压辊(61)进行支承,其中,所述转动轴以与输送方向(F)以及宽度方向(X)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轴向,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按压辊(61)的轴向上的第一端侧的端部以及第二端侧的端部之间。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等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已知有一种通过向纸张等的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实施文字或图像的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这种印刷装置中,具备与介质的背面接触的输送辊、和与介质的表面接触而朝向输送辊按压该介质的按压辊(从动辊),并通过在利用输送辊以及按压辊而夹持了介质的状态下使输送辊旋转,从而朝向印刷部输送介质(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上述的这种印刷装置中,输送辊以及按压辊是以与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为轴向的辊,且按压辊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
因此,在上述的这种印刷装置中,在介质的输送时,在多个按压辊无法朝向输送辊而对介质进行按压的部分处、即在相邻的按压辊之间有时会产生介质的折皱(上浮)。并且,如果在以相邻的按压辊之间产生了折皱的状态被输送的介质上实施印刷,则有可能油墨会喷落在与本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从而使印刷品质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介质的输送时在该介质上产生折皱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印刷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其对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实施印刷;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多个按压辊,其能够以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为轴向而旋转,且朝向所述支承部而对所述介质进行按压;辊支承部,其将转动轴作为中心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对所述按压辊进行支承,其中,所转动轴以与所述输送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轴向,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按压辊的轴向上的第一端侧的端部以及第二端侧的端部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按压辊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能够使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于与介质的中心位置相比靠外侧的按压辊以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式转动。并且,当以此方式被配置的按压辊随着介质的输送而进行旋转时,将有使介质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展的这样的力作用在该介质上。因此,即使在介质于宽度方向上产生了松驰或上浮的情况下,由于这种松驰或上浮也会在宽度方向上被拉紧,因此能够使相邻的按压辊之间不易产生折皱。此外,由于按压辊的转动轴位于该按压辊的轴向上的两端部间,因此能够缩小伴随于按压辊的转动的该按压辊的转动范围。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支承部为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以所述宽度方向为轴向而进行旋转,并向该介质施加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力。
在使按压辊相对于输送辊而相对移动(转动)的情况下,如果在输送方向上按压辊的旋转轴与输送辊的旋转轴位于分离的位置,则无法通过按压辊以及输送辊来对介质进行夹持,从而存在输送辊能够施加于介质上的输送力变小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是以位于按压辊的轴向上的两端部间的转动轴为中心而使按压辊转动的,因此即使使按压辊转动,在输送方向上,按压辊的旋转轴与输送辊的旋转轴也不易位于分离的位置。因此,通过按压辊以及输送辊来对介质进行夹持的状态被维持,从而能够抑制输送辊可施加于介质上的输送力变小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按压辊的所述转动轴位于该按压辊的轴向上的中央处。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在输送方向上按压辊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侧的端部被配置于远离输送辊的位置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对按压辊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侧的端部被配置于远离输送辊的位置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输送方向上的按压辊的相对于输送辊的位置偏移量被抑制,从而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精度下降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辊支承部具有:第一臂,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所述按压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并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而可动;第二臂,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所述按压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并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而可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第一臂向输送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移动,并且使第二臂向输送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很容易地使按压辊围绕转动轴转动。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辊支承部以所述按压辊阶段性地转动的方式对该按压辊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阶段性地实施按压辊的转动,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施按压辊的转动角度的调节。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辊支承部具有对所述按压辊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如果将按压辊的轴向设为与宽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则由于与被输送的介质的摩擦力会作用于按压辊上,从而该按压辊的转动角度有可能意外地发生变化。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限制部而使按压辊的转动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按压辊的转动角度意外地发生变化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输送部的周边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上述输送部的按压部的侧视图。
图4为上述按压部的俯视图。
图5为上述按压部的仰视图。
图6为按压辊转动了的状态下的上述按压部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按压辊转动了的状态下的上述输送部的周边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改变例所涉及的按压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为,通过向纸张等的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形成文字或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具备对介质M进行放卷的放卷部20、对介质M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0、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0、和对介质M实施印刷的印刷部50。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印刷装置10的宽度方向设为“宽度方向X”,将印刷装置10的前后方向设为“前后方向Y”,将印刷装置10的铅直方向设为“铅直方向Z”,将介质M被输送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F”。此外,将宽度方向X上的一端设为“第一端X1”,将宽度方向X上的另一端设为“第二端X2”。宽度方向X、前后方向Y以及铅直方向Z为互相交叉(正交)的方向,输送方向F为与宽度方向X以及铅直方向Z这两个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
放卷部20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卷绕重叠有介质M的卷筒体21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22。在保持部件22上,保持有种类不同的介质M或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不同的卷筒体21。并且,在放卷部20中,通过使卷筒体21向一个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从卷筒体21上被解卷的介质M朝向引导部30而被放卷。
引导部30具备从输送方向上游朝向输送方向下游而构成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以及第三引导部33。第一引导部31将从放卷部20被放卷的介质M朝向第二引导部32进行引导,第二引导部32对被实施印刷的介质M进行引导(支承),第三引导部33将印刷完成的介质M朝向输送方向下游进行引导。
输送部40具备:输送辊41,其向该介质M施加用于在输送方向F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力;按压部60,其将介质M按压在输送辊41上;输送电机42,其对输送辊41进行驱动。
输送辊41是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的辊。此外,输送辊41被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铅直下方处,并从铅直下方对介质M进行支承。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辊41相当于“支承部”的一个示例。另一方面,按压部60被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铅直上方处。并且,在输送部40中,在通过输送辊41以及按压部60而夹持了介质M的状态下使输送辊41旋转,从而在输送方向F上对介质M进行输送。
印刷部50具备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的导向轴51、被支承在导向轴51上的滑架52、和向介质M喷出油墨的印刷头53。滑架52通过未图示的滑架电机的驱动,从而沿着导向轴51而在宽度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此外,印刷头53以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开口与被第二引导部32支承的介质M相对置的方式被支承在滑架52上。并且,在印刷部50中,通过在使滑架52于宽度方向X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从印刷头53喷出油墨,从而向在输送方向F上被输送的介质M实施一个循环的量的印刷。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来对按压部6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按压部60以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被设置有多个。此外,多个按压部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支承轴44上,所述支承轴44以跨及宽度方向X的方式被架设在设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处的支承框架43上。
如图3至图5所示,按压部60具备能够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而进行旋转的按压辊61、和对按压辊61进行支承的辊支承部7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多个具备按压辊61的按压部60的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设置有多个按压辊61。
按压辊61被支承在辊支承部70的顶端处。此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按压辊61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辊部件62、和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对多个辊部件62进行连结的连结轴63。辊部件62呈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的大致圆柱状。连结轴63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从辊部件62起突出。
如图3至图5所示,辊支承部70具有:主体71;第一臂9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对按压辊61的第一端X1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第二臂9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按压辊61的第二端X2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固定部件72,其将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固定在主体71上。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主体71呈以铅直方向Z为厚度方向的大致矩形板状。图3如所示,在主体71的输送方向F上的大致中央处,于宽度方向X上贯穿形成有用于插穿支承轴44的插穿孔73。如此,主体71被设为能够以支承轴44为摆动中心而进行摆动。
此外,如图4所示,在主体71的顶端部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处,以朝向输送方向下游突出的方式而设置有对按压辊61(连结轴63)的轴向上的中央部进行支承的中央轴承部80。即,中央轴承部80在宽度方向X上被设置于第一臂91与第二臂92之间。
此外,如图5所示,在主体71的顶端部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处,以朝向铅直上方成为凹状的方式而设置有对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进行收纳的凹部74。凹部74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并在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形成有沿着输送方向F的引导面75。此外,在凹部74的俯视观察时的大致中央处,开口有以输送方向F为长度方向的长孔76。即,长孔76被贯穿形成在主体71的厚度方向上。
如图5所示,在中央轴承部80上,以跨及宽度方向X的方式而形成有从铅直下部朝向铅直上方的槽81。因此,中央轴承部80在侧视观察时呈倒U字状。此外,中央轴承部80的槽81包括:锥形槽82,其输送方向F上的开口长度随着趋向于第一端X1而变长;锥形槽83,其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随着趋向于第二端X2而变长;平行槽84,其跨及宽度方向X且输送方向F上的开口长度不发生变化。在中央轴承部80处,从中央起朝向第一端X1而形成有锥形槽82以及平行槽84,并从中央起朝向第二端X2而形成有锥形槽83以及平行槽84。
如图5所示,第一臂91具有呈矩形板状的第一固定板911、和被设置在第一固定板911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一轴承部912。同样地,第二臂92具有呈矩形板状的第二固定板921、和被设置在第二固定板921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的第二轴承部922。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第一固定板911以及第二固定板921上,在俯视观察时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螺纹孔93。螺纹孔93为与主体71的长孔76相对应的孔,且在第一固定板911或第二固定板921被收纳在主体71的凹部74内时与长孔76连通。并且,第一臂91通过利用插穿过主体71的第一端X1侧的长孔76的固定部件72经由第一固定板911的螺纹孔93而被螺纹固定,从而被固定在主体71上。同样地,第二臂92通过利用插穿过主体71的第二端X2侧的长孔76的固定部件72经由第二固定板921的螺纹孔93而被螺纹固定,从而被固定在主体71上。顺便说明一下,固定部件72例如由盘头螺钉和垫圈构成即可。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固定板911以及第二固定板921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处,形成有沿着输送方向F的被引导面94。
并且,在辊支承部70中,通过改变由固定部件72所形成的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相对于主体71的固定位置,从而能够改变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相对于主体71的输送方向F上的突出量。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沿着输送方向F而可动。另外,在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相对于主体71的输送方向F上的突出量被改变的情况下,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的被引导面94将在主体71的凹部74的引导面75上滑动。
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臂91的第一轴承部912以及第二臂92的第二轴承部922上,以跨及宽度方向X的方式而形成有从铅直上部朝向铅直下方的槽95。因此,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部912以及第二轴承部922在侧视观察时呈U字状。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轴承部912以及第二轴承部922的槽95包括锥形槽96和锥形槽97,所述锥形槽96的输送方向F上的开口长度随着趋向于第一端X1而变长,所述锥形槽97的输送方向F上的开口长度随着趋向于第二端X2而变长。在第一轴承部912以及第二轴承部922中,在第一端X1侧形成有锥形槽96,在第二端X2侧形成有锥形槽97。
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60中,按压辊61通过第一臂91的第一轴承部912、第二臂92的第二轴承部922以及中央轴承部80而被支承。详细而言,第一轴承部912以及第二轴承部922从铅直下方对按压辊61(连结轴63)的端部进行支承,中央轴承部80从铅直上方对按压辊61(连结轴63)的中央部进行支承。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60中,按压辊61被设为能够以旋转轴RA1为中心进行旋转,其中,所述旋转轴RA1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辊支承部70的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的向输送方向F的移动,从而使按压辊61被设为能够以转动轴RA2为中心进行转动,其中,所述转动轴RA2以与输送方向F以及宽度方向X这两个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直方向Z)为轴向。
即,本实施方式的辊支承部70以能够围绕旋转轴RA1旋转的方式对按压辊61进行支承,并以能够围绕转动轴RA2转动的方式对按压辊61进行支承,其中,所述旋转轴RA1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所述转动轴RA2以与轴向(宽度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F这两个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为轴向。另外,在按压辊61围绕转动轴RA2转动之后,旋转轴RA1的轴向从宽度方向X起发生倾斜。因此,辊支承部70为以在转动的前后能够围绕旋转轴RA1旋转的方式对按压辊61进行支承的部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按压辊61围绕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的旋转轴RA1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使用“旋转”这一术语,在按压辊61围绕以与轴向(宽度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F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轴向的转动轴RA2进行转动的情况下,使用“转动”这一术语。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中,在开始对于介质M的印刷之前,实施输送部40的调节。即,在输送部40中,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两外侧处的按压部60的按压辊61以在宽度方向X上朝向外侧的方式被转动。换而言之,按压辊61的轴向以从宽度方向X的外侧起随着趋向于中央侧而向输送方向下游倾斜的方式被转动。
以下,对按压部60的按压辊61的转动的状况进行详细说明。另外,被配置于第一端X1侧的按压部60(以下,也称作“按压部601”。)的按压辊61的转动的状况与被配置于第二端X2侧的按压部60(以下,也称作“按压部602”。)的按压辊61的转动的状况,除了转动的朝向以外,其余基本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对被配置于第一端X1侧的按压部601的按压辊61的转动的状况进行说明。
如图6中空白箭头标记所示那样,在被配置于第一端X1侧的按压部601的按压辊61中,通过印刷装置10的用户的操作,而使第一臂91以朝向输送方向上游进行了移动的状态被固定,且使第二臂92以朝向输送方向下游进行了移动的状态被固定。
于是,按压部601的按压辊61以转动轴RA2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转动轴RA2以与输送方向F以及宽度方向X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直方向Z)为轴向,并且所述转动轴RA2位于按压辊61的第一端X1以及第二端X2之间。即,按压部601的按压辊61以该按压辊61的轴向从宽度方向X的外侧起随着趋向于中央侧而向输送方向下游倾斜的方式被转动。
另外,如图6所示,在按压部601中,由于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向输送方向F移动,从而使按压辊61围绕与输送方向F正交的转动轴RA2进行转动,因此第一臂91、第二臂92以及中央轴承部80与按压辊61之间的相对角度关系会发生变化。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央轴承部80以及第一臂91、第二臂92中的对按压辊61进行支承的槽81、95具有锥形槽82、83、96、97,因此在第一臂91、第二臂92以及中央轴承部80对按压辊61进行了支承的状态下容许按压辊61的转动。此外,在按压辊61转动的状态下,容许围绕旋转轴RA1进行旋转。
如此,如图7所示,当被配置于宽度方向X的两外侧处的按压部601、602的按压辊61以朝向宽度方向X外侧的方式进行转动时,将开始对于介质M的印刷。即,通过使从卷筒体21放卷出来的介质M向输送方向F被输送并向该介质M喷出油墨,从而实施印刷。
并且,当以此方式被转动的按压辊61随着介质M的输送而进行从动旋转时,如图6中空白箭头标记所示那样,在该介质M上作用有使介质M向宽度方向X外侧伸展的力。因此,即使在因吸收了油墨的介质M的膨胀等而使介质M在宽度方向X上产生了松驰或上浮的情况下,由于这种松驰或上浮也会在宽度方向X上被拉紧,因此在相邻的按压部60的按压辊61之间不易产生折皱。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压辊61的轴向不与输送方向F正交,因此通过其与介质M的摩擦,从而将在该按压辊61上作用有使按压辊61的转动角度变化的力。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按压辊61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是通过固定部件72而被固定在主体71上的,因此按压辊61的伴随着介质M的输送的转动被抑制。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固定部件72对按压辊61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按压部601、602中,通过将第一臂91的向输送方向上游移动的移动量与第二臂92的向输送方向下游移动的移动量设为相等,从而使按压辊61的转动轴RA2(转动中心)位于按压辊6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间,详细而言,位于按压辊61的轴向上的中央处。因此,和以按压辊61的宽度方向X上的端部为转动中心的情况、或者以与按压辊61的宽度方向X上的端部相比靠外侧为转动中心的情况相比较,按压辊61的转动范围变小。
而且,通过将第一臂91的向输送方向上游移动的移动量与第二臂92的向输送方向下游移动的移动量设为相等,从而在输送方向F上使按压辊61的第一端X1与输送辊41之间的距离和按压辊61的第二端X2与输送辊41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能够通过输送辊41以及按压辊61来对介质M进行夹持的状态被维持,从而抑制了被施加于介质M上的输送力下降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下文所示的效果。
(1)在如下状态下,对介质M进行输送,即,使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位置相比靠外侧的按压部60的按压辊61以朝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方式进行了转动的状态。因此,当按压辊61随着介质M的输送而进行旋转时,能够将使介质M向宽度方向X外侧伸展的力作用于该介质M上。因此,即使在介质M于宽度方向X上产生了松驰或上浮的情况下,由于这种松驰或上浮也会在宽度方向X上被拉紧,因此能够使相邻的按压辊61之间不易产生折皱。
(2)在按压辊61朝向输送辊41而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情况下,当在输送方向F上,按压辊61的旋转轴RA1与输送辊41的旋转轴位于分离的位置时,将无法通过按压辊61以及输送辊41来对介质M进行夹持,从而易于使输送辊41能够施加于介质M的输送力变小。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压辊61的转动轴RA2位于该按压辊6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间,因此即使使按压辊61转动,也能够维持通过按压辊61以及输送辊41来对介质M进行夹持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输送辊41可施加于介质M的输送力下降的情况。
(3)以转动中心(转动轴RA2)位于按压辊61的轴向上的中央的方式,使按压辊61转动。因此,能够在对输送方向F上的按压辊61的第一端X1与输送辊41的距离的增大进行抑制的同时,对按压辊61的第二端X2与输送辊41的距离的增大进行抑制。因此,抑制了输送方向F上的按压辊61的相对于输送辊41的位置偏移量,从而能够抑制介质M的输送精度下降的情况。
(4)使按压辊61的第一端X1支承于能够在输送方向F上移动的第一臂91上,并且使按压辊61的第二端X2支承于能够在输送方向F上移动的第二臂92上。因此,通过使第一臂91向输送方向F上的一个方向移动,并使第二臂92向输送方向F上的另一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很容易地使按压辊61围绕转动轴RA2转动。
(5)当使按压辊61转动时,由于与被输送的介质M的摩擦力会作用于按压辊61上,从而该按压辊61的转动角度有可能意外地发生变化。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按压辊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经由固定部件72而被固定在主体71上,因此即使与被输送的介质M的摩擦力作用在按压辊61上,按压辊61的转动也会被限制。如此,能够抑制按压辊61的转动角度意外地发生变化的情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下文所示的方式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按压部60中,也可以相对于主体71而使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阶段性地移动。以下,参照图8所示的仰视图来对其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对第一臂91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并省略关于第二臂92所涉及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主体71A的凹部74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形成有卡合部77,所述卡合部77具有沿着输送方向F而以固定的周期(间距)波状起伏的三角波形状。在此,如图8所示,“三角波形状”是指,排列有多个三角形的这种的凹凸形状。具体而言,三角波形状是通过交替地形成倒V字型的凸部和V字型的凹部而被构成的。此外,在第一臂91A的第一固定板911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侧形成有被卡合部98,所述被卡合部98具有沿着输送方向F而以与主体71A的卡合部77相等的周期(间距)波状起伏的三角波形状。
并且,通过第一臂91A的被卡合部98与主体71A的第一端X1侧的凹部74的卡合部77卡合,从而使第一臂91A以及主体71A的相对位置关系被确定。此外,由于主体71A的卡合部77以及第一臂91A的被卡合部98均具有沿着输送方向F的周期性的结构,因此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第一臂91A能够以改变了相对于主体71A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使被卡合部98与卡合部77卡合。
根据这种结构,从而易于使向输送方向F的一个方向的一个臂的移动量与向输送方向F的另一方向的另一个臂的移动量相等。例如,在使一个臂于输送方向F上移动了三个凸部的量的情况下,通过使另一个臂向与输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移动三个凸部的量,从而能够使一个臂的移动量与另一个臂的移动量相等。
此外,通过使两个臂阶段性地移动,从而能够使按压辊61围绕转动轴RA2阶段性地转动。因此,对于多个按压部60中的一个按压部60的按压辊61和其他按压部60的按压辊61而言,易于使转动角度相等、或者在转动角度中设置预定的角度差。
·只要是卡合部77以及被卡合部98为相对于主体71而能够使两个臂在输送方向F上阶段性地位移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卡合部77以及被卡合部98中的一方设为齿条并将另一方设为小齿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按照小齿轮的旋转量来决定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的相对于主体71的移动量。
·在使按压辊61转动时,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的输送方向F上的移动量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也可以使第一臂91在输送方向F上仅移动第一移动量,并使第二臂92在与输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上仅移动与第一移动量相比较大的第二移动量。而且,也可以使第一臂91在输送方向F上仅移动第一移动量,并使第二臂92在输送方向F上仅移动与第一移动量相比较大的第二移动量。在这种情况下,按压辊61的转动轴RA2位于输送方向F上的移动量较少的臂的附近。即,按压辊61的转动轴RA2也可以不位于该按压辊61的第一端X1与第二端X2的中央处。
·输送辊41也可以为被卷绕在以宽度方向X为轴向的多个带辊上的输送带。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
·按压辊61对介质M进行按压的对象(支承部)也可以为,例如像第二引导部32那样具有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的支承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同样的效果。
·也可以将输送辊41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铅直上方,并将按压部60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铅直下方。
也可以不具备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中央轴承部80设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输送辊41进行支承的滚动轴承,并通过使该滚动轴承围绕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RA2转动,从而使输送辊41转动即可。
·转动轴RA2也可以不必以与宽度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F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铅直方向Z)为轴向。即,转动轴RA2也可以采用从与宽度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F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稍稍倾斜的方向作为轴向。
·像图7中的第一端X1的按压辊61这样,将以按压辊61的轴向成为随着趋向于输送方向F而向第二端X2前进的轴向的方式使按压辊61转动的情况设为“朝向第一端X1侧而进行转动”。此外,像图7的第二端X2的按压辊61这样,将以按压辊61的轴向成为随着趋向于输送方向F而向第一端X1前进的轴向的方式使按压辊61转动的情况设为“朝向第二端X2侧而进行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使在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相比靠第一端X1侧的所有按压辊61朝向第一端X1侧转动,也可以使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相比靠第二端X2侧的所有按压辊61朝向第二端X2侧转动。此外,既可以使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相比靠第一端X1侧的两个以上的按压辊61朝向第一端X1侧转动,也可以使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相比靠第二端X2侧的两个以上的按压辊61朝向第二端X2侧转动。
·此外,在使宽度方向X上的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相比靠第一端X1侧的所有按压辊61朝向第一端X1侧转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越是被配置于远离介质M的中心处的按压辊61,则越增大转动角度。此外,在使宽度方向X上的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中心相比靠第二端X2侧的所有按压辊61朝向第二端X2侧转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越是被配置于远离介质M的中心处的按压辊61,则越增大转动角度。
·按压辊61既可以具备一个辊部件62,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辊部件62。在按压辊61具备一个辊部件62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中央轴承部80。
·被配置于第一端X1侧的按压部60以及被配置于第二端X2侧的按压部60和被配置于上述按压部60之间的按压部60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即,对于被配置在宽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处的按压部60之间所配置的按压部60而言,也可以采用不能够使按压辊61转动的按压部。
·第二引导部32既可以以与宽度方向X的中央对齐的方式对介质M进行支承,也可以以与被设置在宽度方向X上的第一端X1或第二端X2的导向部件一致而端部对齐的方式对介质M进行支承。
·还具备使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在输送方向F上可动的可动机构,也可以不论用户的操作而使第一臂91以及第二臂92可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可动机构,只要使用螺线管等的致动器即可。
·作为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固定部件72也可以是螺丝以外的紧固部件。例如,也可以采用螺栓以及螺母。
·介质M并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布帛或树脂薄膜。此外,介质M也可以不是从卷筒体21被放卷的长条的介质M。例如,也可以是单张纸。
·印刷头53也可以为,与印刷装置10的作为印刷对象的所有介质M的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相比该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较长且相对于印刷装置10而被固定配置的、所谓的行式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印刷中所使用的记录材料也可以为油墨以外的流体(包括液体、功能材料的粒子被分散或混合在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像凝胶这样的流状体、能够作为流体而流动并喷出的固体在内的物质)。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出如下液状体而实施记录的结构,所述液状体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并不限于通过喷出油墨而实施记录的打印机,例如既可以是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包括升华型打印机)等的非击打式打印机,也可以是点阵击打式打印机等的击打式打印机。
符号说明
10…印刷装置;20…放卷部;21…卷筒体;22…保持部件;30…引导部;31…第一引导部;32…第二引导部;33…第三引导部;40…输送部;41…输送辊;42…输送电机;43…支承框架;44…支承轴;50…印刷部;51…导向轴;52…滑架;53…印刷头;60…按压部;601…按压部;602…按压部;61…按压辊;62…辊部件;63…连结轴;70…辊支承部;71、71A…主体;72…固定部件(限制部的一个示例);73…插穿孔;74…凹部;75…引导面;76…长孔;77…卡合部;80…中央轴承部;81…槽;82…锥形槽;83…锥形槽;84…平行槽;91、91A…第一臂;911…第一固定板;912…第一轴承部;92…第二臂;921…第二固定板;922…第二轴承部;93…螺纹孔;94…被引导面;95…槽;96…锥形槽;97…锥形槽;98…被卡合部;F…输送方向;M…介质;RA1…旋转轴;RA2…转动轴;X…宽度方向;X1…第一端;X2…第二端;Y…前后方向;Z…铅直方向。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其对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实施印刷;
支承部,其对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多个按压辊,其能够以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为轴向而旋转,且朝向所述支承部而对所述介质进行按压;
辊支承部,其将转动轴作为中心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对所述按压辊进行支承,其中,所述转动轴以与所述输送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轴向,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按压辊的轴向上的第一端侧的端部以及第二端侧的端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为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以所述宽度方向为轴向而进行旋转,并向该介质施加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辊的所述转动轴位于该按压辊的轴向上的中央处。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承部具有:
第一臂,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所述按压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并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而可动;
第二臂,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所述按压辊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的端部进行支承,并且沿着所述输送方向而可动。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承部以所述按压辊阶段性地转动的方式对该按压辊进行支承。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承部具有对所述按压辊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CN201710138379.6A 2016-03-14 2017-03-09 印刷装置 Pending CN107187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9203A JP2017164907A (ja) 2016-03-14 2016-03-14 印刷装置
JP2016-049203 2016-03-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7199A true CN107187199A (zh) 2017-09-22

Family

ID=5978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8379.6A Pending CN107187199A (zh) 2016-03-14 2017-03-09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59587A1 (zh)
JP (1) JP2017164907A (zh)
CN (1) CN1071871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6892A (zh) * 2017-12-22 2019-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8857B2 (ja) * 1992-04-17 1997-11-19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送りローラ装置
CN1365895A (zh) * 2000-12-28 2002-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6457888B1 (en) * 1999-08-20 2002-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CN102555461A (zh) * 2010-11-24 2012-07-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US20120206550A1 (en) * 2011-02-14 2012-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5149A (ja) * 1996-09-24 1998-04-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246962B2 (en) * 2005-07-29 2007-07-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xit roller syste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8857B2 (ja) * 1992-04-17 1997-11-19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送りローラ装置
US6457888B1 (en) * 1999-08-20 2002-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CN1365895A (zh) * 2000-12-28 2002-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2555461A (zh) * 2010-11-24 2012-07-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US20120206550A1 (en) * 2011-02-14 2012-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6892A (zh) * 2017-12-22 2019-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64907A (ja) 2017-09-21
US20170259587A1 (en)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0334B (zh) 记录装置
CN107614404A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的传送带的清洁方法
CN107187199A (zh) 印刷装置
CN102514398A (zh) 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10356128A (zh) 介质支承装置及记录装置
JP2009023350A (ja) 回転する印刷表面を処理液で処理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6147379A (ja) 記録装置
CN102815099A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DE69508210T2 (de) Gerät zum Befördern von Blättern
CN107922136B (zh) 印刷装置
US20180250963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printing apparatus
JP6461027B2 (ja) インキローラ及び印刷機
JP5605049B2 (ja) 記録装置
US11338599B2 (en) Moving body suppor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1104885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35359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079148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用スキージ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EP1602948A1 (en) Polarizing film producing device
JP201109855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10157290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receiving method
JP2008161758A (ja) 塗布装置
JP2016172610A (ja)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1116099A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107042707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6930227B2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