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5968A -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 Google Patents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55968A CN107155968A CN201710428677.9A CN201710428677A CN107155968A CN 107155968 A CN107155968 A CN 107155968A CN 201710428677 A CN201710428677 A CN 201710428677A CN 107155968 A CN107155968 A CN 1071559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eed
- suitable place
- water
- red tilapia
- tilapi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罗非鱼养殖技术,包括以下过程:⑴、养殖水源;⑵、苗种放养;⑶、饲喂管理;⑷、水质管理。本发明采用多步骤控制养殖,能提到养殖产量达亩产可达1000g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kg/立方米以上;成活率高,不易染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罗非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红罗非鱼(RedTilapia),广东又称红鳓鱼,台湾称红吴郭鱼,日本称红绸,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红罗非鱼的养殖,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并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虾业受病害的影响,许多虾池闲置,利用虾池养红罗非鱼受到了经营者的重视,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l、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2、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适温范围15℃-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寡毛类、有机碎片等。人工投饲可直接摄食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3、生长、生殖: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幼鱼用甲基睾丸酮诱导转性可获得95%以上的雄性率。
二、主要品种
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
l、红尼罗鱼: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3、彩虹鲷: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的体型象奥尼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的红罗非鱼,主要由台湾和福建一些制种单位选育,经提纯选育的红罗非红色率达96%以上,有头小、背高、体厚的特点,对比长速快、个体大,初次成熟个体350g以上。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4、星洲红鱼:是从东南亚品系选育的红罗非鱼,体型象尼罗罗非鱼或奥尼鱼,背离,鳞片大而透明,体色粉红或橘红,红色率达99%以上,且后代体色分离车少,冬季低温季节成鱼或有变灰现象,但水温回升经一段时间养殖可逆变为红色。该鱼在红罗非鱼中长速最快,个体大,当年鱼苗可长至500g以上,性成熟个体达350g,且腹膜白、肉质特别鲜嫩,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5、红罗非鱼作色及相关性状特性
1)、体色:关于红罗非鱼体色遗传研究报道较多,Behrends等(1982)推测有2个或3个基因组影响红罗非鱼的颜色,但他与Smitherman(1984将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杂交获得50%红色和50%黑色鱼,表明单一基因遗传红色;Huang(1988)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罗非鱼体受一对基因控制,粉红色对黑色呈显性,红色是基因不完全显性的结果;黄种特等(1997)的研究结果与Huang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和生产也发现粉红鱼亲本杂交子代是全红鱼,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红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体色变异的原因可能 是: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生理、环境因子等对红色素表现的影响。
2)、体色与生长:养殖过程中粉红鱼生长最快,橘红次之,橘黄最慢,这与王黎凡等(1999)选育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黄种特等(1997)结果相反,这表明罗非鱼的生长虽与体色有关,但主要受到一些生长遗传因素的影响。
3)、体色与抗病力: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发现粉红鱼成活率低,抗逆性稍差,橘红次之,橘黄色生存力最强,在苗种越冬过程中尤其明显。
4)、体色与腹膜:体色粉红、橘红、橘红间黑点的鱼腹膜均为白色,橘黄色间黑斑鱼腹膜黑色或间黑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红罗非鱼养殖技术,操作巧妙,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罗非鱼养殖技术,包括以下过程:
⑴、养殖水源:水质pH6.8-8.5,盐度0-20‰;放养前以每亩75-100kg的生石灰干法毒塘,过5-7天;
⑵、苗种放养:水温稳定在15℃以上开始放养,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
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10000尾;
网箱养殖放养150-350尾/立方米;
⑶、饲喂管理: 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8%一32%,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一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
⑷、水质管理:对放养鱼池采取换水或加注新水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cm。
进一步地,还包括鱼病防治:投喂卡那霉素或氧氟沙星,用量为每100kg鱼每天用药3-6g拌料投喂,连喂5天。
进一步地,步骤⑷中,每亩用15-20kg的生石灰兑水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多步骤控制养殖,能提到养殖产量达亩产可达1000g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kg/立方米以上;成活率高,不易染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一种红罗非鱼养殖技术,包括以下过程: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盐度0-2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1.3-2.5亩。并配备1-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的生石灰干法毒塘,约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红罗非鱼鱼种。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10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150-350尾/立方米,为减少雌鱼产仔对饵料的损耗,提高生长率,最好放养全雄性的红罗非鱼苗种,也可混养适量的个体比红罗非鱼种小的斑鳢、加州鲈等肉食性鱼的鱼种进行控制。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种处理,使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饲喂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全价的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一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cm。可每亩用15-20kg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池塘有害物质,改善水质,防病效果较好.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扦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用量为每100kg鱼每天用药3-6g拌料投喂,连喂5天。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池塘主养亩产可达1000g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kg/立方米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红罗非鱼养殖技术,包括以下过程:
⑴、养殖水源:水质pH6.8-8.5,盐度0-20‰;放养前以每亩75-100kg的生石灰干法毒塘,过5-7天;
⑵、苗种放养:水温稳定在15℃以上开始放养,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
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10000尾;
网箱养殖放养150-350尾/立方米;
⑶、饲喂管理: 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8%一32%,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一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
⑷、水质管理:对放养鱼池采取换水或加注新水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罗非鱼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鱼病防治:投喂卡那霉素或氧氟沙星,用量为每100kg鱼每天用药3-6g拌料投喂,连喂5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罗非鱼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⑷中,每亩用15-20kg的生石灰兑水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28677.9A CN107155968A (zh) | 2017-06-08 | 2017-06-08 |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28677.9A CN107155968A (zh) | 2017-06-08 | 2017-06-08 |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55968A true CN107155968A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982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28677.9A Pending CN107155968A (zh) | 2017-06-08 | 2017-06-08 |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5596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5405A (zh) * | 2006-06-26 | 2008-01-02 | 朱训猛 | 一种红罗非鱼养殖的方法 |
CN101622963A (zh) * | 2009-07-31 | 2010-01-1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一年养二造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
CN103651212A (zh) * | 2013-12-12 | 2014-03-26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罗非鱼养殖方法 |
CN104642223A (zh) * | 2015-01-26 | 2015-05-27 | 刘锦军 | 一种罗非鱼高产管理方法 |
CN106259119A (zh) * | 2016-08-24 | 2017-01-04 | 农祥堂 | 一种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
-
2017
- 2017-06-08 CN CN201710428677.9A patent/CN1071559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5405A (zh) * | 2006-06-26 | 2008-01-02 | 朱训猛 | 一种红罗非鱼养殖的方法 |
CN101622963A (zh) * | 2009-07-31 | 2010-01-1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一年养二造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
CN103651212A (zh) * | 2013-12-12 | 2014-03-26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罗非鱼养殖方法 |
CN104642223A (zh) * | 2015-01-26 | 2015-05-27 | 刘锦军 | 一种罗非鱼高产管理方法 |
CN106259119A (zh) * | 2016-08-24 | 2017-01-04 | 农祥堂 | 一种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86563A (zh) | 一种对虾养殖池塘网箱生态伴养投食性鱼类的方法 | |
CN103430877A (zh) | 河蟹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1622962A (zh) | 一种罗非鱼与凡纳滨对虾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5918168B (zh) | 脊尾白虾盐碱水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2669013A (zh) | 中华乌鳖生态养殖的方法 | |
CN104542403A (zh) |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 | |
CN103548731A (zh) | 一种泥鳅育苗方法 | |
CN103858795A (zh) | 提高暗纹东方鲀当年小规格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 |
CN104663551A (zh) | 一种草鱼种的培育方法 | |
Liu et al. | Sea urchin aquaculture in China | |
CN104161001B (zh) | 一种罗非鱼与泥鳅池塘混养方法 | |
CN106035176B (zh) | 一种青虾的养殖技术 | |
CN101095405A (zh) | 一种红罗非鱼养殖的方法 | |
CN104488766A (zh) | 一种罗氏沼虾中虾养殖工艺 | |
CN104705233B (zh) | 一种四鼻须鲤养殖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 |
CN101828532B (zh) | 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华贵栉孔扇贝金黄色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
CN101720687A (zh) | 一种网箱养殖黑鱼的方法 | |
CN109006605B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4304133B (zh) | 一种鳜鱼反季节养殖的方法 | |
CN105409848A (zh) | 一种蓝子鱼与日本囊对虾混养控制细菌病的方法 | |
CN104782548A (zh) | 一种丝尾鳠的池塘高产养殖方法 | |
CN104872028B (zh) | 一种裸盖鱼生态育苗方法 | |
CN101731166B (zh) |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4604764B (zh) | 一种黄颡鱼养殖池塘轮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 |
CN102342255A (zh) | 一种细鳞斜颌鲴的养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