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5236A -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5236A
CN107085236A CN201710178278.1A CN201710178278A CN107085236A CN 107085236 A CN107085236 A CN 107085236A CN 201710178278 A CN201710178278 A CN 201710178278A CN 107085236 A CN107085236 A CN 107085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measured
layer
mrow
trace g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82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85236B (zh
Inventor
邹雪峰
许银坡
倪宇东
潘英杰
皮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782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85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8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8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5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可以包括: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并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最终确定待勘探工区在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已有的地震资料,针对复杂构造的目的层随地质深度变化而导致的目的层构造不断变化的原理,利用参考道集中已知的地震时间计算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并得到最大炮检距,提高了地质勘探的效率,为面向目标勘探、油藏开发的二次和三次地震采集最大炮检距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分析工具。

Description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探中,最大炮检距是在数据采集之前必须选好的参数之一。通常,当野外地震仪的接收道数越多,采用的炮检距越大时,对地震勘探的效率提高效果越明显。同时,在接收道数足够多,采用的炮检距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取的地震信息也更为丰富精细,但也因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当炮检距超过一定范围时,所获取的地震信息分辨率较低。因此,如何有效地选择最大炮检距,实现最大限度地保证浅、中、深层地震信息的成像效果成为地质勘探工区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地质勘探工区中的最大炮检距:
1)可以利用地震波照明能量分布来分析最大炮检距,即先根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建立目标工区的地质模型,再利用该地质模型模拟野外放炮的情境,并通过检波器获取目的层照明能量,最后根据获取的能量分布情况分析最大炮检距。然而,采用该方法确定最大炮检距时,在目标工区构造复杂、地表或地下地层的纵横向变化剧烈的情况下,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很不精确,因而基于该地质模型所确定的最大炮检距难以满足勘探精度的需求;
2)可以采用基于参数驱动或模型驱动的地震采集设计软件(如KLSeis等)来确定最大炮检距。然而,基于地震采集设计软件确定最大炮检距时,一般都是基于参数驱动或者模型驱动,缺少与以往地震数据的融合论证分析,因而采用上述地震采集设计软件所确定的最大炮检距不够精确。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达到提高最大炮检距确定精度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其中,tj表示第j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i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j=1,2,…,J,J表示所述待测道集的总个数,i=1,…,I,I表示所述参考道集的总个数,dij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P表示dij的幂指数,P≥1。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分别绘制所述多个位置处中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道集示意图;分别对所述各个位置处的道集示意图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并通过切除线将拉伸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中超过预设数据范围的部分切除;相应的,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可以包括: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可以包括: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当所述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不存在交点时,根据所述切除线与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以及最大炮检距,计算确定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其中,h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1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任意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1表示与tt1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0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另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0表示与tt0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可以包括: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当所述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存在交点时,根据所述交点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可以包括:按照所述待勘探工区的地形特征,对所述待勘探工区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待勘探工区;按照以下方式获取各个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根据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位置,依次对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进行排序;选取所述排序结果中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的最大值;将所述最大值作为当前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对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进行地质勘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可以包括:资料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时间获取模块,可以用于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时间计算模块,可以用于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间计算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其中,tj表示第j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i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j=1,2,…,J,J表示所述待测道集的总个数,i=1,2,…,I,I表示所述参考道集的总个数,dij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P表示dij的幂指数,P≥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其中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参考道集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剩余的未被选取位置处的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最后,根据所有参考道集和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待勘探工区在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在待勘探工区中融入已有的地震资料,针对复杂构造的目的层随地质深度变化而导致的目的层构造不断变化的原理,利用参考道集中已知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剩余的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并得到最大炮检距,提高了地质勘探的效率,为面向目标勘探、油藏开发的二次和三次地震采集最大炮检距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分析工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处理后的CDP道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在选取的CDP道集上拾取目的层T0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目的层T0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考虑到确定待勘探工区的最大炮检距时,大多可以是假设地层是水平层状介质,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最大炮检距应接近于最深目的层的深度;2、最深目的层不受直达波干扰;3、在合成炮记录上,对每一道计算动校拉伸百分率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主要目的层附近动校拉伸率应小于20%;4、最大炮检距要满足AVO分析的需要;5、最大炮检距应满足速度分析精度要求并能使多次波有一定的剩余时差;6、最大炮检距应保证主要目的层无明显的接收盲区。
目前,各油田多为勘探开发的高成熟区,大都具有丰富的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和表层调查资料,很有必要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料来进一步优化采集设计最大炮检距。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确定最大炮检距时,对于地层构造复杂的目标勘探工区,由于有效的地震数据数目较少,导致最终确定的最大炮检距不够精确的问题,发明人首先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再根据上述地震资料中预设数目的参考道集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上述地震资料中其他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最后,根据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具体的,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
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之后,还可以包括:分别绘制多个位置处中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道集示意图;分别对各个位置处的道集示意图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并通过切除线将拉伸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中超过预设数据范围的部分切除。
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之后,可以分别绘制多个位置处中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道集示意图;并对各个位置处的道集示意图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在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之前,所检测到的零炮检距的地震资料,由于炮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位置,所以只要经过时深转换就可以得到地下剖面;而对于非零炮检距的地震资料而言,由于炮点和检波点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可以对其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将非零炮检距的地震时间转换至零炮检距的情况,这样对于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之后的地震资料,也可以仅通过时深转换就得到待勘探工区的地下剖面。
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后,非零炮检距的地震资料的信号时间被拉长,频率向低频移动、波形产生变异现象,即产生了动校正的拉伸畸变。拉伸畸变严重时,不仅破坏叠加效果,也会使得地震资料失去应有的波动力学特性,降低分辨率,从而影响地震勘探精度和地质效果。
因此,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切除法将动校正拉伸的畸变带切除掉,即,可以通过切除线将动校正拉伸处理后超过预设数据范围的部分切除掉。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上述地震资料可以是共中心点道集(Common MiddlePoint,简称为CMP道集),可以是共深度点道集(Common Depth Point,简称为CDP道集),也可以是共反射点道集(Common Reflection Point,简称为CRP道集)等。对上述地震资料的示意图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以及切除处理时,即为对相应的道集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以及切除处理。
具体的,可以通过一个实施例来描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并不对本申请构成限定。
收集某工区已有的地震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动校正数据处理,得到处理后的CDP道集,通过切除线将拉伸处理后的道集畸变带切除掉。该工区共获取了1600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即,1600个CDP道集。如图2所示为拉伸处理后处理后的CDP道集示意图,其中,横轴:CDP表示共中心点道集CDP的所在的位置号以及道号,纵轴:表示时间。从图2中可知:编号为4299,采样间隔为2ms,对应的CDP位置的坐标为(382521.219,1095066.375),其中,图2右上侧的黑色线段即为该CDP道集的切除线。
S102: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根据待勘探工区目的层特征,选取预设数目的具有代表性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待勘探工区中剩余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在选择的参考道集上拾取同一目的层作为待测层位,该待测层位对应的时间为ti,i=1,2,…,I,I表示参考道集的总个数。
当上述待测层位的起伏情况比较复杂,即,待勘探工区目的层构造比较复杂时,可以选择多个参考道集,即上述i≥1,这样通过该参考道集计算得到的地震时间更加精确。
同样的,当上述地震资料进行了切除处理时,所选取的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可以是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未被选取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也可以是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
对上述某工区进行获取地震时间的处理,如图3所示为在选取的CDP道集上拾取目的层T0的示意图,其中,T0=3500ms。从S102动校拉伸切除后的CDP道集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1个CDP道集,这11个CDP道集的坐标分别为:(382521.219,1095066.375),…,(382638.50,1095552.50),在选择的CDP道集上拾取同一目的层T0,如图3所示,可以记录下11个CDP道集的同一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时间:t1=3500ms,…,t11=3450ms。
S103: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即提出了一种计算目的层对应时间的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具体的,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根据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其中,tj表示第j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i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j=1,2,…,J,J表示所述待测道集的总个数,i=1,2,…,I,I表示所述参考道集的总个数,dij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P表示dij的幂指数,P≥1。
从1开始依次增加j的取值直至j=J,带入上式中,可以得到与j相对应的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j,从而可以得到各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参考道集和待测道集均是选取的同一层位进行地震时间的计算的,即,所对应的地震时间、以及下面的最大炮检距均是指的同一层位。
仍然以上述某地区为例,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剩余1589个待测的CDP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j
其中,dij表示S102中选择的11个CDP道集中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j=1589个。
S104:根据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动校正拉伸处理后的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不存在交点时,可以根据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以及最大炮检距,计算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可以对切除线与待测层位不相交的地震数据利用三角形相似性计算最大炮检距、根据所有炮检距分布确定探区合理的最大炮检距。
具体的,当地震时间或待测时间对应的地震数据与切除线无交点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根据切除线与地震道集的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以及炮检距,计算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其中,h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1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任意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1表示与tt1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0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另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0表示与tt0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2)当动校正拉伸处理后的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存在交点时,可以根据上述交点直接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即,以图3为例,可以从图3中横坐标道号所对应的位置坐标,直接读取出相应的数值,从而确定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S105:根据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待勘探工区在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位置,依次对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进行排序,即,按照最大炮检距所在的实际位置进行排序;选取排序结果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的最大值;将该最大值作为该待勘探工区在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最终,可以根据待勘探工区在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对待勘探工区进行地质勘探。
进一步地,当待勘探工区的地形特征复杂,具体可以表现在待勘探工区的构造复杂、地表或地下地层的纵横向变化剧烈时,也可以根据勘探需要,在S104确定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之后,将待勘探工区进行区域划分。再针对划分出的多个待勘探工区,按照S105中所描述的确定最大炮检距的方法,分别对各个待勘探工区设计出相应的最大炮检距。最后,可以根据各个待勘探工区相应的最大炮检距,分别对各个待勘探工区进行地质勘探。
在上述某地区中,在得到所有地震时间或者待测时间之后,可以计算每个CDP道集上拾取的目的层T0与切除线的交点,得到每个CDP道集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将求出的最大炮检距按照CDP道集实际位置排序。根据如图4所示某地区地震资料中多个CDP序号下的CDP道集的最大炮检距示意图,可以确定该探区合理的最大炮检距为4280米。
在本申请中,我们从动校拉伸切除后的地震资料出发,融合已有的地震资料,针对复杂构造目的层随地质条件变化深度不断变化,引入计算目的层对应时间的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推出了一个最大炮检距的新算法。经实践检验,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资料。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资料获取模块501、时间获取模块502、时间计算模块503、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504、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505,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资料获取模块501,可以用于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
时间获取模块502,可以用于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时间计算模块503,可以用于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50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505,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间计算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其中,tj表示第j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i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j=1,2,…,J,J表示所述待测道集的总个数,i=1,2,…,I,I表示所述参考道集的总个数,dij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P表示dij的幂指数,P≥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资料获取模块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之后,还可以包括:示意图绘制单元,可以用于分别绘制所述多个位置处中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道集示意图;范围切除单元,可以用于分别对所述各个位置处的道集示意图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并通过切除线将拉伸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中超过预设数据范围的部分切除;相应的,所述时间获取模块可以包括: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当所述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不存在交点时,根据所述切除线与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以及最大炮检距,计算确定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其中,h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1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任意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1表示与tt1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0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另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0表示与tt0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当所述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存在交点时,根据所述交点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可以包括:区域划分单元,可以用于按照所述待勘探工区的地形特征,对所述待勘探工区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待勘探工区;炮检距选取单元,可以用于按照以下方式获取各个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根据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位置,依次对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进行排序;选取所述排序结果中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的最大值;将所述最大值作为当前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之后,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对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进行地质勘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其中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参考道集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剩余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最后,根据所有参考道集和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待勘探工区在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在待勘探工区中融入已有的地震资料,针对复杂构造的目的层随地质深度变化而导致的目的层构造不断变化的原理,根利用参考道集中已知的地震时间计算确定剩余的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并得到最大炮检距,提高了地质勘探的效率,为面向目标勘探、油藏开发的二次和三次地震采集最大炮检距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分析工具。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待测道集的地震时间计算方法、炮检距确定方法等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地震时间计算方法、炮检距确定方法等获取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单元、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
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mrow> <msub> <mi>t</mi> <mi>j</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row> <mi>i</mi> <mo>=</mo> <mi>I</mi> </mrow> </munderover> <mrow> <mo>(</mo> <msub> <mi>t</mi> <mi>i</mi> </msub> <mo>/</mo> <msubsup> <mi>d</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i>P</mi> </msubsup> <mo>)</mo> </mrow> </mrow> <mrow>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row> <mi>i</mi> <mo>=</mo> <mi>I</mi> </mrow> </munderover> <mrow> <mo>(</mo> <mn>1</mn> <mo>/</mo> <msubsup> <mi>d</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i>p</mi> </msubsup>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其中,tj表示第j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i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j=1,2,…,J,J表示所述待测道集的总个数,i=1,…,I,I表示所述参考道集的总个数,dij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P表示dij的幂指数,P≥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绘制所述多个位置处中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道集示意图;
分别对所述各个位置处的道集示意图进行动校正拉伸处理,并通过切除线将拉伸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中超过预设数据范围的部分切除;
相应的,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包括:
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切除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包括:
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当所述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不存在交点时,根据所述切除线与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以及最大炮检距,计算确定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mrow> <msub> <mi>h</mi> <mi>j</mi> </msub> <mo>=</mo> <mn>2</mn> <msub> <mi>hh</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hh</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hh</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tt</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t</mi> <mi>j</mi> </msub> </mrow> <mrow> <msub> <mi>tt</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tt</mi> <mn>1</mn>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h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1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任意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1表示与tt1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t0表示所述切除线与所述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的另一个交点所确定的地震时间,hh0表示与tt0对应的最大炮检距,tj表示第j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包括:
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各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当所述切除线与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所对应的道集示意图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存在交点时,根据所述交点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包括:
按照所述待勘探工区的地形特征,对所述待勘探工区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待勘探工区;
按照以下方式获取各个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根据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的位置,依次对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进行排序;选取所述排序结果中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的最大值;将所述最大值作为当前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对所述各个待勘探工区进行地质勘探。
9.一种最大炮检距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资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勘探工区中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
时间获取模块,用于选取预设数目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参考道集,将所述多个位置处未被选取的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作为待测道集,获取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各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层位炮检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
最大炮检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位置处的地震资料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最大炮检距,确定所述待勘探工区在所述待测层位的最大炮检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根据所述各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当前待测道集与各个参考道集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前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
<mrow> <msub> <mi>t</mi> <mi>j</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row> <mi>i</mi> <mo>=</mo> <mi>I</mi> </mrow> </munderover> <mrow> <mo>(</mo> <msub> <mi>t</mi> <mi>i</mi> </msub> <mo>/</mo> <msubsup> <mi>d</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i>P</mi> </msubsup> <mo>)</mo> </mrow> </mrow> <mrow>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row> <mi>i</mi> <mo>=</mo> <mi>I</mi> </mrow> </munderover> <mrow> <mo>(</mo> <mn>1</mn> <mo>/</mo> <msubsup> <mi>d</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i>p</mi> </msubsup>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其中,tj表示第j个待测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ti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中位于待测层位的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地震时间,j=1,2,…,J,J表示所述待测道集的总个数,i=1,2,…,I,I表示所述参考道集的总个数,dij表示第i个参考道集和第j个待测道集之间的距离,P表示dij的幂指数,P≥1。
CN201710178278.1A 2017-03-23 2017-03-23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085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8278.1A CN107085236B (zh) 2017-03-23 2017-03-23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8278.1A CN107085236B (zh) 2017-03-23 2017-03-23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5236A true CN107085236A (zh) 2017-08-22
CN107085236B CN107085236B (zh) 2019-02-15

Family

ID=59615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8278.1A Active CN107085236B (zh) 2017-03-23 2017-03-23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852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8864A (zh) * 2019-07-23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三维层位模型层位块拉伸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814931A (zh) * 2022-04-23 2022-07-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观测系统排列长度选择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3284B1 (en) * 1999-04-22 2001-07-17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Selection of seismic modes through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US20030043693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Eastwood John E. Method for time-aligning multiple offset seismic data volumes
FR2858064A1 (fr) * 2003-07-21 2005-01-28 Geophysique Cie Gle Procede de pointe bispectral des parametres de correction d'obliquite anelliptique
CN1804662A (zh) * 2006-01-18 2006-07-19 赵军国 地震勘探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选择野外试验方法
CN103605158A (zh) * 2013-10-30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最大炮检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40163890A1 (en) * 2012-12-06 2014-06-12 Roxar Software Solutions A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enting seismic information
CN105259568A (zh) * 2015-10-19 2016-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探区炮点最大炮检距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3284B1 (en) * 1999-04-22 2001-07-17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Selection of seismic modes through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US20030043693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Eastwood John E. Method for time-aligning multiple offset seismic data volumes
FR2858064A1 (fr) * 2003-07-21 2005-01-28 Geophysique Cie Gle Procede de pointe bispectral des parametres de correction d'obliquite anelliptique
CN1804662A (zh) * 2006-01-18 2006-07-19 赵军国 地震勘探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选择野外试验方法
US20140163890A1 (en) * 2012-12-06 2014-06-12 Roxar Software Solutions A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senting seismic information
CN103605158A (zh) * 2013-10-30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最大炮检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259568A (zh) * 2015-10-19 2016-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探区炮点最大炮检距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8864A (zh) * 2019-07-23 2021-01-2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三维层位模型层位块拉伸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814931A (zh) * 2022-04-23 2022-07-29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观测系统排列长度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5236B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7440B (zh) 一种全向矢量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ahead-prospec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in TBM tunneling
CN104570125B (zh) 一种利用井数据提高成像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CN105675635B (zh) 致密岩石组分相对含量及脆性指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549087B (zh) 一种煤矿井下槽波地震勘探的走时和振幅联合反演方法
CN107462924B (zh) 一种不依赖于测井资料的绝对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7490808B (zh)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CN105510993A (zh)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4678434A (zh) 一种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参数的方法
CN202837558U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
CN109425900A (zh) 一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CN104459768A (zh) 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
CN107817519A (zh) 基于重磁震综合解释技术的基底岩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085236B (zh) 最大炮检距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376695B (zh) 一种适用于煤层底板复杂陷落柱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9490978A (zh) 一种起伏地层的频率域快速高精度正演方法
CN105301638A (zh) 一种提取风化层底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34934C (zh) 重磁延拓回返垂直导数目标优化处理方法
CN106501851A (zh) 一种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576984B (zh)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259577B (zh) 一种确定地层界面的角度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78852B (zh) 利用地震数据体波形结构特征模型预测油气的方法
CN109991660A (zh) 基于槽波地震和克里金插值的煤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4698499B (zh) 一种基于压缩屏蔽层地震波的油气勘测方法及装置
CN104820240A (zh) 一种基于WSNs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