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5241A - 含有再生材料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 Google Patents

含有再生材料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5241A
CN107075241A CN201580056826.2A CN201580056826A CN107075241A CN 107075241 A CN107075241 A CN 107075241A CN 201580056826 A CN201580056826 A CN 201580056826A CN 107075241 A CN107075241 A CN 10707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carbon number
based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68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佑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5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08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 C08G8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at least one of the polymers being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G81/024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 C08G81/027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containing polyester or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括包含90~10质量%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及10~90质量%的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A),前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7~40质量%。

Description

含有再生材料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颗粒或成形品的再生材料、和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以下有时简称为PC树脂。)由于透明性、机械特性、热稳定性、电性质及耐候性等优异,所以有效利用其特性而被使用于导光板、透镜、光盘等光学成形品中。另外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的聚合物合金也被大量开发,被广泛使用于OA设备领域、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其他杂货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以ABS树脂为代表的苯乙烯系树脂而成的树脂组合物在OA设备、电子电气设备的壳体等部件中显著增加。包含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苯乙烯系树脂的组合物由于其流动性、EMI屏蔽镀敷性(シールドメッキ性)、耐热性、耐光性等优异特性,所以被广泛使用于以OA设备为首的各种领域中。
不过,近年来,从资源的再利用、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回收已经不用的制品进行再利用、所谓的再生的研究非常盛行。关于聚碳酸酯树脂,使用由废品等回收得到的回收聚碳酸酯树脂也正被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从未使用或使用完毕的回收光盘等中回收聚碳酸酯树脂,并使用配合回收聚碳酸酯树脂和未使用的光学用聚碳酸酯树脂而成的光学用聚碳酸酯树脂,而常时稳定地得到高品质的光盘。
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再生材料与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树脂及各种添加剂的组合,即使在高的再生比率中,也能以高维满足耐冲击性、阻燃性、和耐热性、流动性的平衡。
然而,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记载恢复配合回收聚碳酸酯树脂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冲击性。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聚二有机硅氧烷的含量最大为0.6重量%,所以耐冲击性的恢复并不能说是充分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15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05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品的再生材料的情况下,即便是相同的再生材料,根据聚碳酸酯树脂的劣化的程度在其耐冲击性上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别。随着聚碳酸酯树脂的劣化,发生树脂的分子切断,引起分子量降低,并且树脂中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上升。使用劣化严重的材料作为再生材料的成形品具有耐冲击性差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耐冲击性差的再生材料作为原料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显著地使降低后的耐冲击性恢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发现:在耐冲击性差的再生材料中即使混合不具有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树脂,耐冲击性的恢复程度也较小,而相对于此,通过混合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且使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量为特定以上的量,由此大幅恢复耐冲击性。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的〔1〕~〔10〕。
[1]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包括包含90~10质量%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及10~90质量%的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A),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具有含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前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7~40质量%。
[化1]
[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平均重复数n表示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中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总计数。]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羟基末端百分率为5~70摩尔%。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A-2)中所含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为7~70摩尔%。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A-1)中所含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低于5摩尔%。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通式(II)中的n为20~500。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以下述通式(II')或下述通式(II”)表示。
[化2]
[式中,上述通式(II')及通式(II”)中,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Y表示单键、或-C(=O)-、含有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的2价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Z'表示单键、-R7O-、-R7COO-、-R7NH-、-COO-或-S-,该R7表示直链烷撑基、支链烷撑基或环状烷撑基、在芳香环上可以具有烷氧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芳撑基或二芳撑基。β表示来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来自二羧酸的2价基团。m表示0或1。p和q之和为n,且为平均重复数。]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A-1)中所含的前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1.0~50质量%。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A-1)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
[9]一种颗粒,其含有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10]一种成形品,其含有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用耐冲击性差的再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制成混合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并使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量为特定以上的量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由此显著地使降低后的耐冲击性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予以说明,本说明书中,优选的规定可以任意采用,优选的项目之间的组合可认为是更优选。
<第1成分: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
作为第1成分的(A-1)成分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以下有时简记为PC-POS共聚物。另外,有时将聚有机硅氧烷简记为POS。)中,主链包含含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及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PC-POS共聚物(A-1)成分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优选低于5摩尔%。
PC-POS共聚物(A-1)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化3】
[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平均重复数n表示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中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总计数。]
通式(I)中,作为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的卤素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为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表示含有直链状及所有的支链状的丁基,以下同样。)、各种戊基、各种己基。作为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的烷氧基,可列举烷基部位为前述烷基的情形。
作为R1及R2,均优选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1~4的烷氧基。
作为X所表示的烷撑基,可列举例如甲撑基、乙撑基、三甲撑基、四甲撑基、六甲撑基等,优选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X所表示的烷叉基,可列举乙叉基、异丙叉基等。作为X所表示的环烷撑基,优选碳数5~10的环烷撑基,可列举环戊烷二基、环己烷二基、环辛烷二基等。作为X所表示的环烷叉基,可列举例如环己叉基、3,5,5-三甲基环己叉基、2-金刚烷叉基等,优选碳数5~10的环烷叉基,更优选碳数5~8的环烷叉基。作为X所表示的芳基烷撑基的芳基部位,可列举苯基、萘基、联苯基、蒽基等成环碳数6~14的芳基。作为X所表示的芳基烷叉基的芳基部位,可列举苯基、萘基、联苯基、蒽基等成环碳数6~14的芳基。
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优选为0~2、更优选为0或1。
通式(II)中,作为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的卤素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的烷基、烷氧基,可列举与R1及R2的情形相同的基团。作为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的芳基,可列举苯基、萘基等。
予以说明,R3及R4均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均更优选为甲基。
通式(II)的n为平均重复数,表示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中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总计数。
本发明中,n通常为20~500,优选为50~400、更优选为70~300。若为20以上,则不仅能够得到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而且能够达成耐冲击特性的大幅恢复。n若为500以下,则制造PC-POS共聚物时的操作性优异。
予以说明,重复单元数n可利用1H-NMR进行计算。
另外,本发明中,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II)的含量为0.7~40质量%,优选为1.0~30质量%,更优选为1.5~20质量%。若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量为0.7质量%以上,则不仅能够得到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而且能够达成耐冲击特性的大幅恢复。若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下,则制造PC-POS共聚物时的操作性优异。
另外,在本发明中,PC-POS共聚物(A-1)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II)部分的含量通常为1.0~50质量%,优选为2.0~40质量%,更优选为3.0~30质量%。若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则不仅能够得到优异的耐冲击特性,而且能够达成耐冲击特性的大幅恢复。若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下,则制造PC-POS共聚物时的操作性优异。
另外,PC-POS共聚物(A-1)的粘均分子量(Mv)通常为10,000~30,000,优选为12,000~28,000、更优选为15,000~25,000。(A-1)成分的粘均分子量若为该范围,则容易获得流动性和耐冲击性的平衡。
予以说明,本发明中,粘均分子量(Mv)是用乌氏型粘度管测定20℃下的二氯甲烷溶液的极限粘度〔η〕,并由Schnell式(〔η〕=1.23×10-5×Mv0.83)计算而得的值。
作为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结构,优选为下述通式(II')所示的结构。
【化4】
上述式(II')中,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Y表示单键、或-C(=O)-、含有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的2价有机残基。n表示平均重复数。
作为R3~R6,均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作为Y,优选为具有烷基的酚系化合物的残基,更优选来自烯丙基苯酚的有机残基、来自丁子香酚的有机残基。
另外,作为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结构,优选为下述式(II”)所示的结构。
【化5】
上述式(II”)中,R3~R6及Y与前述通式(II')中的同样,优选的基团也同样。p与q之和为n,且表示上述的平均重复数n。p及q分别优选为n/2。
m表示0或1。
Z’表示单键、-R7O-、-R7COO-、-R7NH-、-COO-或-S-,该R7表示直链烷撑基、支链烷撑基或环状烷撑基、在芳香环上可以具有烷氧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芳撑基或二芳撑基。关于该R7的具体例如后所述。
另外,β表示来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来自二羧酸的2价基团。关于该来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及来自二羧酸的2价基团的具体例如后所述。
PC-POS共聚物(A-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参照公知的PC-POS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0-241943号公报等记载的方法容易地制造。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使预先制造好的聚碳酸酯低聚物、和在末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聚有机硅氧烷(下述通式(2)及(3)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等)溶解到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等)中,加入下述通式(1)所示的二元酚(双酚A等)的碱性化合物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等),使用叔胺(三乙基胺等)、季铵盐(三甲基苄基氯化铵等)作为聚合催化剂,在分子量调节剂(末端停止剂)(对叔丁基苯酚等一元酚)的存在下,使其发生界面缩聚反应而制造。予以说明,通过调整前述聚有机硅氧烷的使用量等,可以调整PC-POS共聚物(A-1)成分中的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含有率。
在上述界面缩聚反应后,通过适当地静置,分离成水相和非水溶性有机溶剂相[分离工序]、清洗非水溶性有机溶剂相(优选按照碱性水溶液、酸性水溶液、水的顺序进行清洗)[清洗工序]、浓缩得到的有机相[浓缩工序]、粉碎[粉碎工序]及干燥[干燥工序],由此能够得到PC-POS共聚物。
另外,PC-POS共聚物还可以通过使下述通式(1)所示的二元酚、下述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与碳酰氯、碳酸酯或氯甲酸酯共聚而制造。
【化6】
此处,通式(1)中,R1及R2、X、a及b与上述通式(I)相同。通式(2)中,R3~R6与前述通式(II')中的R3~R6相同,n与前述通式(II)中的n相同。另外,Y'与前述通式(II')中的Y相同。
m表示0或1,Z表示卤素原子、-R7OH、-R7COOH、-R7NH2、-R7NHR8、-COOH或-SH,R7表示直链烷撑基、支链烷撑基或环状烷撑基、在芳香环上可以具有烷氧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芳撑基、或二芳撑基,R8表示烷基、烯基、芳基、芳烷基或烷氧基。
二芳撑基是二个芳撑基直接、或介由二价的有机基团连结而成的基团,具体而言,是具有-Ar1-W-Ar2-所示的结构的基团。此处,Ar1及Ar2表示芳撑基,W表示单键、或2价的有机基团。W的具体例及最佳例与前述通式(I)中的X相同。
作为R7所表示的直链烷撑基或支链烷撑基,可列举碳数1~8,优选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环状烷撑基,可列举碳数5~15、优选碳数5~10的环烷撑基。作为R7所表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的烷撑基部位,可列举碳数1~8、优选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R7所表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的芳基部位,可列举苯基、萘基、联苯基、蒽基等成环碳数为6~14的芳基。作为R7、Ar1及Ar2所表示的芳撑基,可列举苯撑基、萘撑基、联苯撑基、蒽撑基等成环碳数为6~14的芳撑基。
优选的是Y'表示单键、或-C(=O)-、含有脂肪族基或芳香族基且与Si和O或Si和Z键合的2价有机残基。作为R3~R6,均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n与上述相同,m表示0或1。
作为Z,优选为-R7OH、-R7COOH、-R7NH2、-COOH或-SH。该R7如前述定义所示,优选的基团也相同。
作为R8,优选为烷基、烯基、芳基或芳烷基。
作为PC-POS共聚物的原料即通式(1)所示的二元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使用双酚A作为二元酚时,为通式(I)中,X是异丙叉基、且a=b=0的PC-POS。
作为双酚A以外的二元酚,可列举例如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萘基甲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烃类;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5,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降冰片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基醚等二羟基芳基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类;4,4’-二羟基联苯等二羟基联苯类;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二羟基二芳基芴类;1,3-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1,3-双(4-羟基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等二羟基二芳基金刚烷类;4,4’-[1,3-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酚、10,10-双(4-羟基苯基)-9-蒽酮、1,5-双(4-羟基苯基硫基)-2,3-二氧杂戊烯(ジオキサペンタエン)等。
这些二元酚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
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可以通过在具有规定的聚合度(n;重复数)的聚有机硅氧烷链的末端使具有烯属的不饱和碳-碳键的酚类(优选为乙烯基苯酚、烯丙基苯酚、丁子香酚、异丙烯基苯酚等)发生氢化甲硅烷化反应而容易制造。上述酚类更优选为烯丙基苯酚或丁子香酚。
作为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R3~R6均优选为甲基。
作为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可列举例如以下的通式(2-1)~(2-10)的化合物。
【化7】
上述通式(2-1)~(2-10)中,R3~R6、n及R8为前述定义所示,优选的也相同。c表示正的整数,通常为1~6的整数。
这些之中,在聚合的容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通式(2-1)所示的酚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另外,在获得的容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作为通式(2-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的α,ω-双[3-(邻羟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通式(2-3)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的α,ω-双[3-(4-羟基-2-甲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上述苯酚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可根据公知的方法制造。作为制造法,可列举例如以下所示的方法。
首先,使环三硅氧烷和二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合成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此时,通过改变环三硅氧烷和二硅氧烷的投料比,可以合成具有所期望的平均重复数的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然后,通过在氢化甲硅烷化反应用催化剂的存在下,在该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上使烯丙基苯酚、丁子香酚等具有不饱和脂肪族烃基的酚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制造具有所期望的平均重复数的酚改性的聚有机硅氧烷。
另外,在该阶段,由于低分子量的环状聚有机硅氧烷、过剩量的上述酚化合物以杂质形式残留,所以优选在减压下加热,将这些低分子化合物蒸馏除去。
进而,PC-POS还可以通过使通式(1)所示的二元酚、下述通式(3)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与碳酰氯、碳酸酯或氯甲酸酯共聚而制造。通式(3)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是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或二羧酸的反应生成物。
【化8】
通式(3)式中,R3~R6、m、p、q、Y'、Z及Z'如前述定义所示,优选的也相同。予以说明,关于通式(3)中的p及q,可列举优选p=q、即,p=n/2、q=n/2的情况。
另外,β表示来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来自二羧酸的2价基团,可列举例如以下的通式(4-1)~(4-5)所示的2价的基团。
【化9】
<第2的成分:聚碳酸酯系再生材料(A-2)>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包含90~10质量%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和10~90质量%的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
所谓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是指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成形品或成形时产生的浇道口(スプルー)或者浇道的粉碎物、以及将该粉碎物利用挤出机制作而成的颗粒。
本发明的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作为其劣化的程度,能够具有7~70摩尔%的羟基末端百分率。此处,“羟基末端百分率”是指聚碳酸酯系树脂末端中的羟基(OH基)的比率。例如,如后所述的再生材料(A-2)中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具有叔丁基苯酚末端的情况下,聚碳酸酯系树脂末端中的叔丁基苯酚末端基团的摩尔%与OH基的摩尔%总计为100摩尔%。上述羟基末端百分率例如能够利用核磁共振(NMR)求得。
如此劣化严重的再生材料作为成形品时,具有耐冲击性差的缺点。此处,为了补偿因使用再生材料而降低的耐冲击性,即使添加未劣化的通常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冲击特性的恢复程度也较小。与此相对,若将与上述未劣化的通常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具有几乎相同程度的耐冲击性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加入到再生材料中,令人惊奇地发现了冲击特性的恢复率增高。
予以说明,本发明的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及再生材料(A-2)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优选作为全体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为5~70摩尔%。
上述再生材料(A-2)中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中,主链具有下述通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作为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公知的聚碳酸酯系树脂。
[化10]
[式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d及e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作为R9及R10的具体例,可列举与前述R1及R2相同的基团,优选的也相同。作为R9及R10,更优选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作为X'的具体例,可列举与前述X相同的基团,优选的也相同。d及e分别独立地表示优选为0~2,更优选为0或1。
关于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如下的以往的聚碳酸酯的制造法得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即在对反应不活泼的有机溶剂、碱水溶液的存在下,使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及碳酰氯反应后,添加叔胺或季铵盐等聚合催化剂而使之聚合的界面聚合法;将二元酚系化合物在吡啶或吡啶与不活泼溶剂的混合溶液中溶解,导入碳酰氯直接制造的吡啶法等。
上述的反应时,根据需要,可使用分子量调节剂(末端停止剂)、支化剂等。
予以说明,作为上述二元酚系化合物,可列举下述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化11】
[式中,R9、R10、X'、d及e如前述定义所示,优选的也相同。]
作为该二元酚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例如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苯基)烷烃系、4,4'-二羟基联苯、双(4-羟基苯基)环烷烃、双(4-羟基苯基)氧化物、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酮等。
这些之中,优选双(羟基苯基)烷烃系二元酚,更优选双酚A。
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另外,再生材料中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是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再生以外的可以列举与(A-1)相同的物质。即,具有含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化12】
上述式中,R1、R2、R3、R4、X、a、b、及n如上述所示,优选的范围也相同。另外,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优选的结构也如上述所示。
另外,在本发明的再生材料(A-2)中的聚碳酸酯系树脂成分中可以配合其他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苯乙烯系树脂。
作为苯乙烯系树脂,是为了改善聚碳酸酯系树脂的成形加工性而使用的,也可以使用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及结晶性苯乙烯系树脂。
作为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可列举将包含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单乙烯基系芳香族单体20~100质量%,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化乙烯基系单体0~60质量%,及可与这些共聚的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其他的乙烯基系单体0~50质量%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不具有结晶结构的聚合物。
作为这些的聚合物,有通用聚苯乙烯(GP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
另外,作为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可优选利用被橡胶状聚合物强化后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作为该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有例如聚丁二烯等橡胶上聚合苯乙烯而成的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PS)、在聚丁二烯上聚合丙烯腈和苯乙烯而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聚丁二烯上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等,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可以并用二种以上,并且也可以作为与前述的未橡胶改性的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中的橡胶的含量例如为2~50质量%,优选为5~30质量%,特别优选为5~15质量%。若橡胶的比例低于2质量%,则耐冲击性变得不充分,另外,若超过50质量%,则有产生热稳定性降低,或者熔融流动性降低、凝胶的发生、着色等问题的情形。
作为上述橡胶的具体例,可列举聚丁二烯、含有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橡胶质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S)、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丙烯酸类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异戊二烯-苯乙烯橡胶、异戊二烯-丙烯酸类橡胶、乙烯-丙烯橡胶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聚丁二烯。此处使用的聚丁二烯,可以使用低顺式聚丁二烯(例如,含有1,2-乙烯基键1~30摩尔%、1,4-顺式键30~42摩尔%的聚丁二烯)、高顺式聚丁二烯(例如,含有1,2-乙烯基键20摩尔%以下、1,4-顺式键78摩尔%以上的聚丁二烯)中的任一种,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作为结晶性苯乙烯系树脂,可列举具有间同立构结构、全同立构结构的苯乙烯系(共)聚合物,本发明中从进一步改善流动性的目的出发,优选使用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进而,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之中,使用200℃下、5kg载荷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0.5~100、更优选为2~80、进一步优选为2~50的树脂。如果熔体流动速率(MFR)为5以上,则为充分的流动性,如果为100以下,则阻燃性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变良好。
此外,非晶质苯乙烯系树脂之中,优选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树脂(HI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AAS树脂)、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AES树脂),特别优选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树脂(HI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
这些之中,如果例示特别优选的树脂,则作为AS树脂,可列举290FF(Technopolymer株式会社制)、S100N(株式会社制)、S101(UMG·ABS株式会社制)、PN-117C(奇美实业社制),作为ABS树脂,可列举SANTAC AT-05、SXH-330(以上、日本A&L株式会社制)、TOYOLAC 500、700(东丽株式会社制)、PA-756(奇美实业社制)。另外,作为HIPS,可列举IT43(Petrochemicals Malarsia社制)。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除了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及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再生材料(A-2)的未使用材料(B)。
<其他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在不明显损害本发明效果的程度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含有其他的成分。
作为其他的成分,可列举例如阻燃剂、阻燃助剂、无机填充材料、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着色剂(染料、颜料)等添加剂。
作为阻燃剂,只要是在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具有提高燃烧性的效果的物质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例示各种公知的阻燃剂,例如卤素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金属盐系阻燃剂。在这些各种公知的阻燃剂之中,优选使用金属盐系阻燃剂,特别优选使用有机金属盐系化合物。作为有机金属盐系化合物,可列举有机碱金属盐和/或有机碱土金属盐,虽然列举了各种金属盐,但可以使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有机酸、或有机酸酯的碱金属盐及有机碱土金属盐。
此处,有机酸或有机酸酯是有机磺酸、有机羧酸等。另一方面,碱金属为锂、钠、钾、铯等,碱土金属为镁、钙、锶、钡等,这些之中,优选使用钠、钾的盐。另外,该有机酸的盐可以被氟、氯、溴这样的卤素取代。碱金属盐及有机碱土金属盐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上述各种有机碱金属盐及有机碱土金属盐之中,例如有机磺酸的情形优选使用日本特公昭47-40445号公报记载的全氟烷烃磺酸的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作为这些全氟烷烃磺酸,可列举例如全氟甲烷磺酸、全氟乙烷磺酸、全氟丙烷磺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甲基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及全氟辛烷磺酸等。特别优选使用它们的钾盐。
此外,还可列举烷基磺酸、苯磺酸、烷基苯磺酸、二苯基磺酸、萘磺酸、2,5-二氯苯磺酸、2,4,5-三氯苯磺酸、二苯基砜-3-磺酸、二苯基砜-3,3’-二磺酸、萘三磺酸及它们的氟取代物以及聚苯乙烯磺酸等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等。作为有机磺酸,特别优选全氟烷烃磺酸及二苯基磺酸。
阻燃助剂优选与阻燃剂组合使用,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氧化锑化合物。其中,优选使用PTFE,希望使用具有原纤维(フィブリル)形成能力的PTFE。另外,还希望使用由PTFE粒子及有机系聚合物粒子构成的混合粉体。作为用于制造有机系聚合物粒子的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乙烯基醚系单体;羧酸乙烯基系单体;烯烃系单体;二烯系单体等。特别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予以说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是指丙烯酸烷基酯系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这两者的单体。
通过聚合这些单体,可得到有机系聚合物粒子。上述单体可以混合1种或2种以上使用。作为有机系聚合物粒子,优选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构成的粒子。
作为无机填充材料,可列举滑石、云母、高岭土、硅藻土、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等。其中,优选板状的滑石、云母等、或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纤维状的填充材料。
予以说明,为了得到成形体的透明性,虽然不能使用遮蔽光这样的无机填充材料,但可以使用透射光的无机填充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玻璃纤维得到透明性。在使用玻璃纤维得到透明性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聚碳酸酯系树脂与玻璃纤维的折射率差为0.02以下的玻璃纤维。另外,通过使用截面具有扁平形状的玻璃纤维作为玻璃纤维,由此能够使所得到的成形品的尺寸稳定性提高。
作为脱模剂,可以使用脂肪酸酯、聚烯烃系蜡、氟油、石蜡等。其中,优选脂肪酸酯,例如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单山梨酸酯(ソルビテート)、山萮酸单甘油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等部分酯。
作为着色剂,可列举苝系染料、香豆素系染料、硫靛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噻吨酮系染料、亚铁氰化物、紫环酮系染料、喹啉系染料、酞菁系染料的染料等。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通过以上述比例配合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及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并以上述比例的范围内进一步配合根据需要所使用的成分,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
此时的配合及熔融混炼利用通常所用的设备、例如带式混合机、转鼓等预先混合,通过使用享舍尔混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单轴螺杆挤出机、双轴螺杆挤出机、多轴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等方法来进行。
熔融混炼时的加热温度通常在240~300℃的范围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颗粒及成形体包含如上述那样所制造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成形体通过如下得到:将使用上述的熔融混炼成形机对如上所述那样制造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而成的组合物、或由该组合物得到的颗粒作为原料,利用注射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压制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及发泡成形法等获得。
特别优选可通过上述熔融混炼方法制造颗粒状的成形原料,接着使用该颗粒,利用注射成形、注射压缩成形,由此制成成形体。
予以说明,作为注射成形方法,还可以采用用于防止外观的凹痕(ヒケ)、或用于轻量化的气体注入成形方法。
本发明的成形体即便使用劣化严重的再生材料作为原料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耐冲击性也优异。
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任何限定。
制备例1
<聚碳酸酯低聚物制造>
向5.6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入相对于此后将要溶解的双酚A(BPA)为2000ppm的连二亚硫酸钠,在其中溶解双酚A以使双酚A浓度达到13.5质量%,制备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使该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40L(以下L为升的简写。)/hr、二氯甲烷以15L/hr的流量,碳酰氯以4.0kg/hr的流量连续通入内径6mm、管长30m的管型反应器中。
管型反应器具有夹套部分,在夹套通入冷却水以使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40℃以下。
由管型反应器流出的反应液被连续导入具有后掠翼的内容积为40L的带折流板的槽型反应器,向其中再以2.8L/hr的流量添加BP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0.07L/hr流量添加25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17L/hr的流量添加水、以0.64L/hr的流量添加1质量%的三乙基胺水溶液,而进行反应。将从槽型反应器溢出的反应液连续取出,通过静置分离并除去水相,收集二氯甲烷相。
如此得到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浓度为329g/L、氯甲酸酯基浓度为0.74mol/L。
制造例1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1:(A-1))的制造>
向具备挡板、桨型搅拌翼及冷却用夹套的50L槽型反应器中投入上述制备例1制造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8.9L、二甲基硅氧烷重复单元的平均重复数n为90的邻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 384g及三乙基胺8.8mL,在搅拌下向其中加入6.4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389g,进行聚碳酸酯低聚物与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的反应10分钟。
向该聚合液中添加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二氯甲烷溶液(将PTBP142g溶解在二氯甲烷2.0L而得到的物质)、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将氢氧化钠581g与连二亚硫酸钠2.3g溶解于水8.5L而得到的水溶液中使双酚A 1147g溶解而得到的物质),并进行50分钟的聚合反应。
加入用于稀释的二氯甲烷10L并搅拌10分钟后,分离成含有PC-PDMS共聚物的有机相和含有过剩的双酚A及氢氧化钠的水相,分离有机相。
将这样得到的PC-PDMS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依次对该溶液使用15容积%的0.03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0.2摩尔/L盐酸进行清洗,然后用纯水反复清洗直至清洗后的水相中的电导率为0.01μS/m以下。
对由清洗得到的PC-PDMS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浓缩·粉碎,并将所得的薄片在减压下120℃下进行干燥,制造PC-PDMS共聚物1。
所得的PC-PDMS共聚物1的由1H-NMR求出的POS嵌段的含量为6.0质量%、粘度数为47.1、粘均分子量Mv为17,500。
制造例2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2:(A-1))的制造>
使用二甲基硅氧烷重复单元的平均重复数n为40的邻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的PDMS,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制造,制造了PC-PDMS共聚物2。
所得的PC-PDMS共聚物2的由1H-NMR求出的POS嵌段的含量为6.0质量%、粘度数为47.1、粘均分子量Mv为17,500。
再生材料(A-2):Tarflon CNN2510PB(出光兴产(株)制,将使用PC/HIPS合金的OA设备部件的市场回收粉碎物颗粒化而得到的制品:)
实施例1~6、参考例1~4、比较例1~4
按照表1所示的比例将各成分混合〔表中的各成分的数值表示树脂组合物中的质量份。〕,使用带排气口的双轴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制、TEM-35B)在树脂温度280℃下进行造粒,得到颗粒。
[羟基末端百分率测定方法]
采集试样250mg到10mm直径的NMR试样管中,加入氘代氯仿3ml使其均匀溶解,使用NMR装置(Bruker BioSpin(株)制AVANCE III HD 400MHz),测定13C-NMR谱。测定条件为脉冲幅度45°、脉冲重复时间4秒、累积:1000次。
将氘代氯仿的峰高设定为77.07ppm,在13C-NMR谱中,使用在114.8ppm所观察到的相对于双酚A(BPA)的OH基为邻位的芳香环碳的峰强度(a)、在126.4ppm所观察到的对叔丁基苯氧基(PTBP)的来自芳香环的峰强度(b),以下式计算羟基末端百分率。
羟基末端百分率(摩尔%)=(a/2)/(a/2+b/2)×100
予以说明,对于参考例以外的实施例、比较例,由树脂成分的配合比率计算出羟基末端百分率而求出。
[POS嵌段的含量]
对于参考例以外的实施例、比较例,由树脂成分的配合比率计算出POS嵌段的含量而求出。
[性能评价]
将以上述方法得到的颗粒使用热风干燥机在80℃干燥5小时,使用注射成形机(东芝机械(株)制;IS100EN),在料筒温度250℃、模具温度40℃的成形条件下注射成形,得到试验片。使用所得到的试验片,进行以下的测定。
(1)冲击特性
使用厚度3.2mm的试验片,基于ASTM D256,在23℃下进行了带缺口的艾氏冲击试验(ノッチ付アイゾット衝撃試験)。
(2)流动性
在料筒温度250℃、模具温度40℃、厚度2.0mm、宽度10mm的螺旋状流动模具中,在压力设定125MPa下,测定对各例中得到的颗粒成形时的流动长度(SFL:Spiral FlowLength)(cm)。
(3)阻燃性
使用基于UL规格94制的厚度1/16英寸的试验片进行了垂直燃烧试验。基于试验的结果,评价为V-0、V-1或V-2的等级,未达到任一等级的为V-out。
[表1-1]
[表1-2]
参考例1及2分别与制造例1及2所对应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对应。
另外,冲击特性理论值如下所述求出。在包含23℃下的艾氏冲击特性值为690的(A-1)30质量%、艾氏冲击特性值为90的(A-2)70质量%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冲击特性理论值=(690×0.3)+(90×0.7)=27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中得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适合用于OA设备、电器·电子制品的壳体等。

Claims (10)

1.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包含90~10质量%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及10~90质量%的含有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再生材料(A-2)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A),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具有含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7~40质量%,
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a及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平均重复数n表示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中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总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羟基末端百分率为5~70摩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中所含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为7~70摩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中所含的羟基末端百分率低于5摩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I)中的n为20~5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有通式(II)所示的硅氧烷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以下述通式(II')或下述通式(II”)表示,
式中,上述通式(II')及通式(II”)中,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Y表示单键、或-C(=O)-、含有脂肪族基或者芳香族基的2价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Z'表示单键、-R7O-、-R7COO-、-R7NH-、-COO-或-S-,该R7表示直链烷撑基、支链烷撑基或环状烷撑基、芳香环上可以具有烷氧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亚芳基或二亚芳基,β表示来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来自二羧酸的2价基团,m表示0或1,p和q之和为n,且是平均重复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中所含的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1.0~50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
9.一种颗粒,其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10.一种成形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CN201580056826.2A 2014-10-20 2015-09-14 含有再生材料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Pending CN1070752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4091A JP2016079333A (ja) 2014-10-20 2014-10-20 リサイクル材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14-214091 2014-10-20
PCT/JP2015/076057 WO2016063656A1 (ja) 2014-10-20 2015-09-14 リサイクル材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5241A true CN107075241A (zh) 2017-08-18

Family

ID=55760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6826.2A Pending CN107075241A (zh) 2014-10-20 2015-09-14 含有再生材料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06088A1 (zh)
EP (1) EP3211037A4 (zh)
JP (1) JP2016079333A (zh)
KR (1) KR20170074879A (zh)
CN (1) CN107075241A (zh)
TW (1) TW201617406A (zh)
WO (1) WO20160636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7258A (zh) * 2019-12-16 2022-07-22 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消费后回收聚碳酸酯的模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79334A (ja) * 2014-10-20 2016-05-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08864677A (zh) * 2017-05-11 2018-11-23 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改性次级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0080A (zh) * 2020-05-12 2022-11-22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组合物、粒料、成型品和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WO2024039099A1 (ko) * 2022-08-19 2024-02-22 (주)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096A (zh) * 2003-02-21 2006-03-22 通用电气公司 半透明热塑性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模塑制品
CN102892561A (zh) * 2009-12-24 2013-01-2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由废弃光盘和/或回收光盘回收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以及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体和光学成型品
WO2013162080A2 (ja) * 2013-08-13 2013-10-3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含有グラフト共重合体、樹脂組成物、成形体、摺動性改良剤及び摺動部材
WO2014136879A1 (ja) * 2013-03-06 2014-09-1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5819A (ja) * 2010-07-21 2012-02-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廃棄光ディスク及び/又は回収光ディスクからの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射出成形体
US9434840B2 (en) * 2010-06-09 2016-09-06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JP5739892B2 (ja) * 2010-08-26 2015-06-2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5706667B2 (ja) * 2010-11-08 2015-04-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太陽光発電用構造部材
JP5852797B2 (ja) * 2011-05-30 2016-02-0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096A (zh) * 2003-02-21 2006-03-22 通用电气公司 半透明热塑性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模塑制品
CN102892561A (zh) * 2009-12-24 2013-01-2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由废弃光盘和/或回收光盘回收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以及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体和光学成型品
WO2014136879A1 (ja) * 2013-03-06 2014-09-1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WO2013162080A2 (ja) * 2013-08-13 2013-10-3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含有グラフト共重合体、樹脂組成物、成形体、摺動性改良剤及び摺動部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7258A (zh) * 2019-12-16 2022-07-22 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消费后回收聚碳酸酯的模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3656A1 (ja) 2016-04-28
EP3211037A1 (en) 2017-08-30
KR20170074879A (ko) 2017-06-30
TW201617406A (zh) 2016-05-16
EP3211037A4 (en) 2018-05-16
US20170306088A1 (en) 2017-10-26
JP2016079333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6496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体
KR101944143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08188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4755530B (zh)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制造方法
TWI586702B (zh) 共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KR101820182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품
CN107075241A (zh) 含有再生材料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0577733C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塑制品
CN103857745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CN110079069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3068921B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CN103958564B (zh)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CN105189653B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成形体
JPWO2018159781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07075240A (zh) 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JP2018145439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06103589A (zh) 被涂装用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成形品及涂装成形品
CN103958565A (zh)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WO2021132590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
CN105980477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H06313103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S63193952A (ja) ポリカ−ボネ−ト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