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1750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71750B CN107071750B CN201710438911.6A CN201710438911A CN107071750B CN 107071750 B CN107071750 B CN 107071750B CN 201710438911 A CN201710438911 A CN 201710438911A CN 107071750 B CN107071750 B CN 107071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hardware address
- mobile phone
- phone number
-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在我们当中越来越普及,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娱乐和学习。对于很多商务人士或者业务繁多的用户,经常会需要同时用到多张电话卡。这样的话,若用户有事要外出,需要同时带上多个手机,来保证每张电话卡上收到信息时用户都能及时查收。每次出门带多个手机,不仅增加了用户随身携带物品的重量,而且每次出门前用户要把各个手机都找到,也耽误了时间。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在一个手机中设计多个卡槽,例如使用双卡双待手机,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户需要使用的手机卡的数量多于两个,这样用户就只能携带多个手机,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使用的手机卡若多于两个,需要携带多部手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获取模块,用于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
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各项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本发明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附图1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1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配置有多个射频电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或配置有多个射频电路的台式电脑、智能电视机等非移动终端。如附图1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存储器102、存储控制器10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单元106、外设接口108、射频单元110、按键单元112、音频单元114以及显示单元116。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信号线122相互通讯。
可以理解,附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终端设备1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设备10还可包括比附图1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附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附图1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单元10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下述各实施例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它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单元10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处理单元106以及其它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10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104的控制下进行。
外设接口108将各种输入/输入装置耦合至处理单元106以及存储器102。处理单元106运行存储器102内的各种软件、指令以执行终端设备10的各种功能以及进行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例中,外设接口108,处理单元106以及存储控制器10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它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射频单元11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它设备进行通讯。射频单元11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单元11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预置类型的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预置类型的无线网络与其它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预置类型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预置类型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 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蓝牙,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 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其它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它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按键单元112提供用户向终端设备10进行输入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以使终端设备10执行不同的功能。
音频单元114向用户提供音频接口,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一个或者多个扬声器以及音频电路。音频电路从外设接口108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息,将电信息传输至扬声器。扬声器将电信息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音频电路还从麦克风处接收电信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至外设接口108中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存储器102处或者通过射频单元110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存储器102中或者通过射频单元110进行发送。在一些实例中,音频单元114还可包括一个耳机播孔,用于向耳机或者其它设备提供音频接口。
显示单元116在终端设备10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输出界面。具体地,显示单元116向用户显示视频输出,这些视频输出的内容可包括文字、图形、视频、及其任意组合。一些输出结果是对应于一些用户界面对象。进一步地,还在终端设备10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输入界面,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用户的点击、滑动等手势操作,以便用户界面对象对这些用户的输入做出响应。检测用户输入的技术可以是基于电阻式、电容式或者其它任意可能的触控检测技术。
请参阅附图2,附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程序于服务器中。如附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包含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该预设类型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手机短信、手机彩信、QQ消息、微信消息等。
S202、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转发方终端是需要服务器为其转发其收到的信息的终端。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后,获取数据包中的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并判断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是否在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若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在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的号码,进而获取与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S203、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转发方终端是需要服务器为其转发其收到的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起始端;第二终端为接收服务器转发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结束端。当转发方终端收到预置类型的信息后,会将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转发给与其使用的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3,附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程序于服务器中。如附图3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301、当第一终端登录注册帐号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手机号、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并向第一终端和各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
其中,注册账号为本发明中信息传输方法对应的系统的账号,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第一终端为使用第一手机号的终端,第二终端为用户在终端中输入的手机号,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为使用第二手机号的终端。
用户在第一终端中输入注册帐号的帐号名及秘钥,登录该注册账号,并操作第一终端将第一手机号、输入的第二手机号及设置指令发送给服务器。
其中,第一手机号是该第一终端使用的手机号,其获取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户手动输入或第一终端自动获取。当其获取方式为第一终端自动获取时,若该第一终端为双卡双待手机,第一终端可以输出两个手机号的标识信息供用户选择,并根据用户的选择,将其中的一个手机号确认为第一手机号;也可以将两个手机号均确认为第一手机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均是通过手机号对应的手机卡的网络信号,将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发送给使用该手机号的终端。
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返回的硬件地址中,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设置为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
绑定设置指令,用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返回的硬件地址中,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S302、接收第一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以及各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各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后,会向服务器返回自身的硬件地址。
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以及各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返回的硬件地址。
S303、将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设置为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
转发方终端是需要服务器为其转发其收到的信息的终端。
S304、将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在本实施例中,转发方终端为需要服务器为其转发其收到的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起始端;第二终端为接收服务器转发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结束端。当转发方终端收到预置类型的信息后,会将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转发给与其使用的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
S305、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包含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该预设类型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手机短信、手机彩信、QQ消息、微信消息等。
S306、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后,获取数据包中的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并判断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是否在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若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在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的号码,进而获取与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S307、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
进一步地,本方法还包括硬件地址更新步骤,具体为:
定期向各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
当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第二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服务器是通过手机号对应的手机卡的网络信号,将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发送给使用该手机号的终端。因此,当用户将手机号对应的手机卡插入其它终端后,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将会与之前返回的硬件地址不同。
将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进行匹配;
若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相匹配,则确认第二终端通过身份验证,将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若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不匹配,则确认第二终端未通过身份验证,向各第二终端中,除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不匹配的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该预警信息,用于提示其它终端,该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不匹配的终端所使用的手机卡可能被他人盗用。
进一步地,本方法的硬件地址更新步骤,还可以为:
将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认证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硬件地址对应的终端,设置为认证终端;
可以理解的,认证终端是用户确认的安全性很高的一个终端。
定期向各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
当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认证终端发送认证请求;
将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预设的认证信息进行匹配,并当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预设的认证信息相匹配时,确认第二终端通过认证,将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由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是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且与第一手机号进行了绑定。当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发生改变时,系统可以在满足预置条件的情况下,用改变后的硬件地址替换改变前的硬件地址与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从而使转发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发送给使用该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4,附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程序于终端设备中。如附图4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401、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包含接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和终端的硬件地址,该预设类型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手机短信、手机彩信、QQ消息、微信消息等。
S402、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转发方终端为需要服务器为其转发其收到的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起始端;与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终端为接收服务器转发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结束端。当转发方终端收到预置类型的信息后,会将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转发给与其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5,附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程序于终端设备中。如附图5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501、根据用户输入的注册帐号的帐号名及密钥,登录所述注册帐号;
S502、响应于用户触发的绑定操作,获取第一手机号和用户输入的第二手机号,并将第一手机号、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发送给服务器;
其中,第一手机号是终端使用的手机号,其获取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用户手动输入或终端自动获取。当其获取方式为终端自动获取时,若该终端为双卡双待手机,终端可以输出两个手机号的标识信息供用户选择,并根据用户的选择,将其中的一个手机号确认为第一手机号;也可以将两个手机号均确认为第一手机号。
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服务器,将第一手机号和第二手机号中,用户指定的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设置为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绑定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服务器,将第一手机号和第二手机号中,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与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在本实施例中,转发方终端为需要服务器为其转发其收到的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起始端;与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终端为接收服务器转发信息的终端,即为信息转发的结束端。当转发方终端收到预置类型的信息后,会将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转发给与其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终端。
S503、响应于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S504、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包含接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和终端的硬件地址,该预设类型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手机短信、手机彩信、QQ消息、微信消息等。
S505、将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在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信息转发给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进一步地,本方法还包括硬件地址更新步骤,具体为:
响应于服务器定期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在自身的硬件地址与所述服务器中与第一手机号码绑定的本机硬件地址不一致时,响应于服务器发送的身份验证请求,输出身份验证提示信息;
响应于用户基于身份验证提示信息进行的身份验证操作,将用户输入的口令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根据用户输入的口令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终端通过身份验证时,将本机硬件地址替换为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硬件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6,附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6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前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其可以是服务器。附图6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主要包括:接收模块601、获取模块602、转发模块603。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获取模块602,用于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转发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上述各模块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7,附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6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前述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其可以是服务器。附图7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主要包括:接收模块701、服务器发送模块702、设置模块703、获取模块704、转发模块705、匹配模块706、替换模块707、预警模块708、。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接收模块701,用于当第一终端登录注册帐号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手机号、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
服务器发送模块70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各所述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所述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
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以及各所述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设置模块703,用于将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设置为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以及,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获取模块704,用于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转发模块7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服务器发送模块702,还用于定期向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以及,当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匹配模块706,用于将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进行匹配。
替换模块707,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相匹配,则确认所述第二终端通过身份验证,将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预警模块708,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不匹配,则确认所述第二终端未通过身份验证,向各所述第二终端中,除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不匹配的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设置模块703,还用于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认证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硬件地址对应的终端,设置为认证终端。
服务器发送模块702,还用于定期向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以及,当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所述认证终端发送认证请求。
替换模块707,还用于将所述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预设的认证信息进行匹配,并当所述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所述预设的认证信息相匹配时,确认所述第二终端通过认证,将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上述各模块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8,附图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8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前述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其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附图8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主要包括:生成模块801、终端发送模块802。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生成模块801,用于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
终端发送模块802,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上述各模块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请参阅附图9,附图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9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前述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其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附图9示例的信息传输装置,主要包括:登录模块901、终端发送模块902、生成模块903、输出模块904。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登录模块901,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注册帐号的帐号名及密钥,登录所述注册帐号。
终端发送模块902,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触发的绑定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用户输入的第二手机号,并将所述第一手机号、所述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所述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第二手机号中,所述用户指定的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设置为所述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所述绑定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第二手机号中,所述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终端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生成模块903,用于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
终端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终端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定期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输出模块904,用于在自身的硬件地址与所述服务器中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码绑定的本机硬件地址不一致时,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身份验证请求,输出身份验证提示信息。
终端发送模块902,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基于所述身份验证提示信息进行的身份验证操作,将所述用户输入的口令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口令对所述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所述终端通过身份验证时,将所述本机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硬件地址。
上述各模块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通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根据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置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及绑定第一手机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实现将转发方终端接收到的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的,使用户出门时只需带上指定手机,就能立刻查收到各手机卡收到的信息,方便了使用多个手机号的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黏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图1~图2所示实施例的条形码扫描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程序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终端登录注册帐号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手机号、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和各所述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所述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以及各所述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将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设置为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
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之后,包括:
定期向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
当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将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进行匹配;
若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相匹配,则确认所述第二终端通过身份验证,将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若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不匹配,则确认所述第二终端未通过身份验证,向各所述第二终端中,除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不匹配的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指令还包括认证终端设置指令,所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认证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硬件地址对应的终端,设置为认证终端;
所述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之后,包括:
定期向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
当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所述认证终端发送认证请求;
将所述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预设的认证信息进行匹配,并当所述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所述预设的认证信息相匹配时,确认所述第二终端通过认证,将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3.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输入的注册帐号的帐号名及密钥,登录所述注册帐号;
响应于所述用户触发的绑定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用户输入的第二手机号,并将所述第一手机号、所述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所述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第二手机号中,所述用户指定的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设置为所述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所述绑定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第二手机号中,所述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定期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在自身的硬件地址与所述服务器中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码绑定的本机硬件地址不一致时,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身份验证请求,输出身份验证提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用户基于所述身份验证提示信息进行的身份验证操作,将所述用户输入的口令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口令对所述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所述终端通过身份验证时,将所述本机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硬件地址。
4.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收到的预设类型的信息及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
获取模块,用于当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地址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
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终端登录注册帐号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手机号、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
所述装置还包括:
服务器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和各所述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所述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以及各所述第二手机号对应的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设置为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以及,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绑定设置指令指向的手机号对应的硬件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所述服务器发送模块,还用于定期向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以及,当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所述装置还包括: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预设的口令进行匹配;
替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相匹配,则确认所述第二终端通过身份验证,将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预警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不匹配,则确认所述第二终端未通过身份验证,向各所述第二终端中,除返回的口令与所述预设的口令不匹配的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接收的各硬件地址中,所述认证终端设置指令指向的硬件地址对应的终端,设置为认证终端;
所述服务器发送模块,还用于定期向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硬件地址获取请求,以及,当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不同时,向所述认证终端发送认证请求;
所述装置还包括:
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预设的认证信息进行匹配,并当所述认证终端返回的认证信息与所述预设的认证信息相匹配时,确认所述第二终端通过认证,将所述第一手机号绑定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硬件地址。
6.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预设类型的信息时,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所述信息和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
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终端的硬件地址与预置的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相匹配时,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终端使用的第一手机号绑定的其它终端;
登录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注册帐号的帐号名及密钥,登录所述注册帐号;
所述终端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触发的绑定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用户输入的第二手机号,并将所述第一手机号、所述第二手机号以及设置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设置指令包括: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以及绑定设置指令,所述转发方终端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第二手机号中,所述用户指定的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设置为所述转发方终端的硬件地址,所述绑定设置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手机号和所述第二手机号中,所述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手机号对应的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所述第一手机号进行绑定;
所述终端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所述终端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定期发送的硬件地址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自身的硬件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自身的硬件地址与所述服务器中与所述第一手机号码绑定的本机硬件地址不一致时,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身份验证请求,输出身份验证提示信息;
所述终端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基于所述身份验证提示信息进行的身份验证操作,将所述用户输入的口令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输入的口令对所述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所述终端通过身份验证时,将所述本机硬件地址替换为所述终端发送的自身的硬件地址。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各项操作。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38911.6A CN107071750B (zh) | 2017-06-12 | 2017-06-12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38911.6A CN107071750B (zh) | 2017-06-12 | 2017-06-12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1750A CN107071750A (zh) | 2017-08-18 |
CN107071750B true CN107071750B (zh) | 2020-07-17 |
Family
ID=5959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38911.6A Active CN107071750B (zh) | 2017-06-12 | 2017-06-12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717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1630A (zh) * | 2019-12-31 | 2020-05-08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107291A1 (en) * | 2004-04-30 | 2005-11-10 | Yoomedia Plc | Accurate timing of sms messages |
CN105871425A (zh) * | 2016-04-18 | 2016-08-17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同步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49390B2 (en) * | 2014-12-01 | 2017-08-29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UICC SMS routing to device application |
CN106027738B (zh) * | 2016-07-05 | 2019-06-28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话记录的同步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2017
- 2017-06-12 CN CN201710438911.6A patent/CN1070717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107291A1 (en) * | 2004-04-30 | 2005-11-10 | Yoomedia Plc | Accurate timing of sms messages |
CN105871425A (zh) * | 2016-04-18 | 2016-08-17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同步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1750A (zh) | 2017-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96173B1 (ja) | 着呼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150256352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ing content between different terminals | |
CN105049319A (zh) |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 |
CN104333643B (zh) | 添加联系人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 |
CN105704106B (zh) | 一种可视化ivr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294707A (zh) | 一种倒计时提示信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 |
CN107809437B (zh) | 一种融合通信登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092720B (zh) | 播放列表的分享方法及装置 | |
CN104113620A (zh) | 通讯录更新方法、更新装置及用户终端 | |
CN107948055B (zh) | 屏蔽群成员所发消息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445743A (zh) | 数据备份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4202432B (zh) | 一种远程web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
CN107071750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1572570B (zh) | 一种无线上网卡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957899B (zh) | 录屏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5574453B (zh) | 一种二维码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470215B (zh) | 用户终端、服务器、未关注场景的消息推送系统及方法 | |
CN10333831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206775B (zh) | 即时消息推送方法、客户端、系统 | |
CN107835508B (zh) | 一种显示运营商名称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91733B (zh) | 音乐文件快速分组方法、音乐文件快速分组装置及终端 | |
KR20110108503A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8111605A (zh) | 一种消息通知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574375B (zh) | 一种安全操作方法及装置 | |
CN106559411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