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4277B -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4277B
CN107054277B CN201610955231.7A CN201610955231A CN107054277B CN 107054277 B CN107054277 B CN 107054277B CN 201610955231 A CN201610955231 A CN 201610955231A CN 107054277 B CN107054277 B CN 107054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apsula interna
reaction
air bag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52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54277A (zh
Inventor
大野光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54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4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54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4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to vent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e.g. in case of over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6Lateral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16Inner seams, e.g. cre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or used as tethe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内囊部,其从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侧框架的座椅前方,且延伸至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当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的内囊部的内部被供给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时,内囊部在座椅靠背的侧部内膨胀;和反作用力构件,其包括固定至侧框架的固定部,且在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内囊部和侧框架之间且在膨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内囊部锚定至反作用力施加部。

Description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9-023494号描述了包括主安全气囊以及辅助安全气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主安全气囊在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座椅框架处的外侧框架的座椅前侧和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处折叠为六角手风琴形状。辅助安全气囊在外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折叠为六角手风琴形状。辅助安全气囊的基端部通过外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卷绕到外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结合到主安全气囊的基端部。充气机容纳在辅助安全气囊的基端部中,并且辅助安全气囊的基端部使用充气机的双头螺栓紧固并固定至外侧框架。辅助安全气囊在座椅靠背的主安全气囊之前的侧部内膨胀且展开,并且使乘员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移动,从而拓宽乘员和本体侧部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空间。这便于主安全气囊在乘员和本体侧部之间膨胀且展开。
在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制造期间,有时在安全气囊及充气机附接至座椅框架之后座椅软垫覆盖到(组装至)座椅框架。关于这一点,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如上所述构造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在这种座椅软垫的组装期间,座椅软垫会撞击辅助安全气囊,从而引起辅助安全气囊从其正确附接位置移位。因此,有可能的是,防止在座椅软垫的组装操作时的这种位置移置可能变得复杂和令人沮丧。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有可能在通过辅助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期间辅助安全气囊的部分逃逸到外侧框架侧(乘员的相反侧),这样降低了辅助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
主要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构造为包括在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座椅前侧处膨胀且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以及在上述侧部内膨胀的内囊部,并且能够既提高内囊部的乘员约束性能又提高座椅软垫组装至座椅框架的简易性。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框架,其构造为包括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内部的侧框架,并且由座椅软垫覆盖;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其在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储存在所述侧部的内部,使用容纳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的气体发生器固定至所述侧框架,并且接收来自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并且朝向所述侧部的座椅前侧膨胀且展开;内囊部,其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并且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当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的所述内囊部的内部被供给来自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时,所述内囊部在所述侧部内膨胀;以及反作用力构件,其包括固定至所述侧框架的固定部,以及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所述内囊部和所述侧框架之间并且在膨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所述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所述内囊部锚定至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包括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和内囊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在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储存在座椅靠背的侧部内部。内囊部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并且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内囊部的内部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使用内部容纳的气体发生器固定至侧框架。当例如已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启动气体发生器。因此,侧面安全气囊主体接收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并且朝向侧部的座椅前侧膨胀且展开。供给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的一部分被供给到内囊部,从而内囊部在侧部内膨胀。
注意的是,反作用力构件的反作用力施加部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所述内囊部和所述侧框架之间。反作用力构件包括固定至所述侧框架的固定部以及在膨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所述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这从而使得能够防止或抑制内囊部在乘员约束期间逃逸到侧框架侧。内囊部的乘员约束性能可以相应地提高。此外,内囊部锚定至反作用力施加部。这从而使得能够防止或抑制当用座椅软垫覆盖(组装)座椅框架时内囊部的位置移置。可以因此提高座椅软垫至座椅框架的组装的简易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是第一方案,其中:固定部布置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且使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至所述侧框架。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案中,反作用力构件的固定部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一起布置在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一起使用气体发生器固定至侧框架。这样的构造使得例如延伸出了内囊部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和反作用力构件的固定部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阶段期间使用气体发生器临时固定,并且使得上面的相应构造元件构造为模块。由此例如在将上面的相应的构造元件附接至侧框架期间提高了操作的简易性。
本公开的第三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是第二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在侧框架的座椅前侧处联接在一起。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在反作用力构件中,布置在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固定部以及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处介于所述内囊部和所述侧框架之间的反作用力施加部在侧框架的座椅前侧处联接在一起。即,与内囊部类似地,反作用力施加部从侧框架的座椅前侧延伸至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这从而使得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延伸长度设定为比例如反作用力施加部从侧框架的座椅后侧延伸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构造中的短。
本公开的第四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是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其中:反作用力施加部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倾斜。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案中,反作用力构件的反作用力施加部以上述方式倾斜。注意的是,在倚靠着座椅靠背的乘员的上身的侧面的背侧处的部位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即,反作用力施加部倾斜以跟随本背侧部位。这有利于当内囊部接收来自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反作用力且膨胀时内囊部的朝向背侧部位的膨胀,从而能够通过内囊部实现背侧部位的良好约束。
本公开的第五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是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其中:固定部和反作用力施加部通过整体铰链联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在与所述整体铰链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锚定至所述侧框架。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在反作用力施加部附接至侧框架期间,例如,在固定部已经固定至侧框架后,反作用力施加部相对于固定部绕整体铰链旋转。然后,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在与所述整体铰链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锚定至所述侧框架。这从而使得当例如固定部被固定至侧框架时防止反作用力施加部阻碍。
本公开的第六方案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是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反作用力构件包括主体反作用力施加部,所述主体反作用力施加部布置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座椅后方并且在膨胀和展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案中,包括用于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反作用力构件还包括在膨胀和展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主体反作用力施加部。这从而使得也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来提高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展开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构造为包括在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座椅前侧处膨胀且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以及在侧部内膨胀的内囊部,并且能够既提高内囊部的乘员约束性能又提高座椅软垫组装至座椅框架的简易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已膨胀且展开且内囊部已膨胀的状态;
图2是特写地示出沿图1的线F2-F2截取的截面中的相关部的剖视图;
图3是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其示出了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和内囊部的储存状态;
图4是示出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和内囊部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和内囊部结合一起之前的状态下展开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用作反作用力构件的反作用力板以及内囊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处于展开状态的反作用力板的立体图;
图7是解释包括反作用力板的安全气囊模块如何紧固并固定至外侧框架的平面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安全气囊模块至外侧框架的附接已完成的状态的平面剖视图;
图9是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比较例;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造的平面剖视图,其示出了包括反作用力板的安全气囊模块附接至外侧框架之前的状态;
图11是对应于图3的部分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造;以及
图12是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下文参考图1至图8关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10(以下简称为“车辆座椅10”)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适当地,箭头“前(FR)”、箭头“上(UP)”、箭头“外(OUT)”分别指示车辆的前向方向(行进方向)、车辆的向上方向以及车辆宽度外侧。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明确作出相反说明,否则,简单地提及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说明指的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和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下。在相应的附图中可以省略一些附图标记。
构造
如图1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由座椅本体12和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4构造。下面关于其相应的构造元件进行详细解释。
座椅本体12构造
座椅本体12包括:坐垫15,乘员P坐在坐垫15上;座椅靠背16,其联接到坐垫15的后端部并且支撑乘员P的背部;以及头枕18,其联接到座椅靠背16的上端部并且支撑乘员P的头部。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座椅本体12和座椅靠背16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图1示出代替实际乘员就座在座椅本体12中的碰撞测试假人P。假人P例如是百分之五十的美国成年男性(AM50)的世界侧面碰撞假人(WorldSID)。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将假人P作为“乘员P”。
如图1至图3所示,座椅靠背16包括:金属座椅靠背框架20,这是骨架构件;座椅靠背软垫26,这是覆盖座椅靠背框架20的缓冲构件(参照图3,除图3外都省略示出);以及座椅罩28,其覆盖座椅靠背软垫26(参照图3,除图3外都省略示出)。座椅靠背框架20对应于根据本公开的“座椅框架”,并且座椅靠背软垫26对应于根据本公开的“座椅软垫”。
座椅靠背框架20包括:外侧框架30,其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16A的内部;以及内侧框架,其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部(都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内部。座椅靠背框架20包括:上框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其将外侧框架30的上端部和内侧框架的上端部连接在一起;以及下框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其将外侧框架30的下端部和内侧框架的下端部沿座椅宽度方向连接在一起。外侧框架30对应于本公开的“侧框架”。
如图2和图3所示,外侧框架30包括侧壁部30A、前凸缘部30B、以及后凸缘部30C。在座椅靠背16的平面剖视图中,外侧框架30具有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大致U形截面。侧壁部30A在座椅靠背16的平面剖视图中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前凸缘部30B从侧壁部30A的前端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前凸缘部30B的前导端部朝向座椅后侧倾斜弯曲。后凸缘部30C从侧壁部30A的后端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后凸缘部30C的前导端部朝向座椅前侧倾斜弯曲。后凸缘部30C设定有比前凸缘部30B大的座椅宽度方向尺寸,并且比前凸缘部30B进一步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注意的是,内侧框架与外侧框架30类似地构造,但与其具有左右对称性。
在图3中示出的座椅靠背软垫26由诸如聚氨酯泡沫的发泡体形成,并且由软垫中央部26A和一对左右软垫侧部26B(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软垫侧部26B未在附图中示出)构造。软垫中央部26A布置在座椅靠背16的宽度方向中央侧,并通过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座椅靠背弹簧从座椅后侧支撑。左右软垫侧部26B各自形成有大致C形水平截面轮廓并且分别在内部容纳外侧框架30和内侧框架。软垫侧部26B比软垫中央部26A进一步朝向座椅前侧突出,并且定形为使得确保关于乘员P的侧部支撑性能。
在图3中所示的座椅罩28包括:前罩36,其从座椅前侧覆盖软垫中央部26A;前侧罩38,其从座椅前侧覆盖软垫侧部26B;以及后侧罩40,其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和座椅后侧覆盖软垫侧部26B,并从座椅后侧覆盖软垫中央部26A。
每个前侧罩38在缝合部44处缝合到前罩36,并在缝合部46处缝合至后侧罩40。前侧罩38和后侧罩40之间的缝合部46定位在侧部16A的前缘部16A1(所谓的框架部)的附近。缝合部46构造成当后述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膨胀且展开时与软垫侧部26B一起裂开。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4构造
如图1至图3所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4包括侧面安全气囊50、气体发生器51以及用作反作用力构件的反作用力板100。侧面安全气囊50、气体发生器51和反作用力板100通常构造为图3中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54,并储存在侧部16A的内部。下面关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4的相应构造元件进行详细地解释。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侧面安全气囊50的前方向、后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指的是在侧面安全气囊50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的方向,并基本上对应于座椅靠背16的前方向、后方向、向上方向、向下方向。
气体发生器构造
气体发生器51由充气机52和扩散器53(在图1中未示出)构造。充气机52是所谓的圆筒型充气机,并且形成圆形柱状。充气机52以其轴向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定向安装在外侧框架30的侧壁部30A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扩散器53由金属形成管状,并且以其轴向方向沿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定向安装在侧壁部30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充气机52插入扩散器53内。扩散器53具有沿座椅靠背16的上下方向分流(调节)由充气机52产生的气体的功能。
一对上下双头螺栓52A(参照图2和图3)从充气机52的外周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伸出。双头螺栓52A穿透扩散器53和侧壁部30A,并且螺母56拧在双头螺栓52A的前导端侧上。充气机52从而与扩散器53一起(通过所谓的侧面紧固)紧固并固定至外侧框架30。注意的是,对上下双头螺栓52A设置至充气机52的构造没有限制,而是可以构造成双头螺栓52A设置至扩散器53。在这种情况下,构造成充气机52通过卷边或类似方式固定至扩散器53。
多个气体喷射口(在图中未示出)在充气机52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在本示例中在下端部)处围绕充气机52的周向形成排。当充气机52启动(致动)时,气体穿过多个气体喷射口以径向模式喷射。如图1所示,充气机52电连接到安装至车辆的侧面碰撞ECU 58。检测侧面碰撞的侧面碰撞传感器60也电连接到侧面碰撞ECU 58。侧面碰撞ECU 58构造为使得在基于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60的信号而检测到侧面碰撞(的不能避免)时启动充气机52。注意的是,在预测(预言)侧面碰撞的碰撞预测传感器(预撞击传感器)电连接到侧面碰撞ECU 58的情况下,可以构造成使得当已基于来自碰撞预测传感器的信号预测到侧面碰撞时侧面碰撞ECU 58启动充气机52。
侧面安全气囊构造
侧面安全气囊50由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和内囊部64构成。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在接收到从容纳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内部的充气机52供给的气体时朝向侧部16A的座椅前侧膨胀且展开,从而出现在乘员P与车身侧部(在本示例中,图2所示的,侧门的车门装饰物63和B柱装饰件65)之间。内囊部64通过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以被供给来自充气机52的气体,并在侧部16A内膨胀。注意的是,除了图2,车门装饰物63与B柱装饰件65在附图中未示出。
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布置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例如通过将两个基布66、68的外周缘部在缝合部T1(参照图2至图4;在其它附图中未示出或标记)处重叠和缝合在一起而形成为袋状,其中,基布66、68通过从尼龙基织物或聚酯基织物切出大致椭圆形状而形成。
注意的是,不限制上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制造方法,而是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例如,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可通过将单个基布折叠成两个并在外周缘部处缝合在一起来制造。作为另一个实例,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可以使用自动织机利用中空织造方法(所谓的OPW方法)来制造。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在后面叙述的内囊部64。
如图2所示,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一个基布66布置为面对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乘员P侧),而另一个基布68布置为面对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车门装饰物63和B柱装饰件65侧)。如图1所示,当在膨胀且展开状态下从侧面看时,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形成为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的细长形状,并形成有能够约束乘员P的肩部S、胸部C、腹部B和腰部L的尺寸。
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通过内部设置的拴系件70(分隔布;在图3、图7或图8中未示出)分隔成前囊部72和后囊部74。拴系件70使用与基布66、68的织物类似的织物形成细长条状。拴系件70的一个长侧缘部在缝合部T2(参照图2;在图3中未示出)处缝合到基布66,并且拴系件70的另一长侧缘部在缝合部T3(参见图2;在其它附图中未示出或未标记)处缝合到基布68。
拴系件70设定成以便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在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上沿着座椅靠背16的侧部16A的前缘部16A1延伸。上侧内通气孔76形成在拴系件70的上端部,并且下侧内通气孔78形成在拴系件70的下端部。前囊部72的内部和后囊部74的内部通过上侧内通气孔76和下侧内通气孔78彼此连通。
如图1和图4所示,一对上下分隔部80、82设置在后囊部7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处。上下分隔部80、82是由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基布66、68缝合在一起处的缝合部(接缝)构造的非膨胀部,并从后囊部74的后端缘朝向后囊部74的前端缘延伸。注意的是,上下分隔部80、82可以通过与拴系件70的分隔布类似的分隔布构成。
通过在相应的分隔部80、82的前端部处缝合圆形形状来执行防止磨损的最终处理。后囊部74通过分隔部80、82分隔成上室84、上下方向中间室86和下室88。注意的是,相应的分隔部80、82的前端部定位成比拴系件70更靠后囊部74的后端侧。上室84的内部、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内部和下室88的内部相应地与后囊部74的前部74F侧彼此连通。更具体地,上室84的内部和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内部通过形成在分隔部80的前端部与拴系件70之间的通路90彼此连通,并且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内部和下室88的内部通过形成在分隔部82的前端部和拴系件70之间的通路92彼此连通。
上室84通过上述的上侧内通气孔76而与前囊部72的内部连通,并且下室88通过上述的下侧内通气孔78而与前囊部72的内部连通。上侧内通气孔76在相对于上侧分隔部80朝向侧面安全气囊50的上端侧分离的位置,下侧内通气孔78在相对于下侧分隔部82朝向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下端侧分离的位置。上述充气机52容纳在上下方向中间室86内部的后端部处。充气机52的上下双头螺栓52A穿透基布66,使得充气机52被用来将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固定(紧固且固定)至侧壁部30A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如图3所示,包括前囊部72的如上所述构造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前部侧部位通常以折叠成具有沿座椅宽度方向重叠折叠部的六角手风琴状的状态储存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如图1所示,前囊部72约束乘员P的从肩部S至腰部L的前区域侧,并且后囊部74约束乘员P的从肩部S至腰部L的后区域侧。后囊部74构造成使得后囊部74的至少比乘员P的腰部附近更靠上侧的部位定位成比座椅靠背16的侧部16A的前缘部16A1更靠座椅后侧。然而,在侧面安全气囊50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后囊部74的前部74F构造为以便定位成比外侧框架30的前凸缘部30B(外侧框架30的前端部)更靠座椅前侧。
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在膨胀且展开状态下面对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构造后囊部74的前部74F的部位处(在这个例子中,在基布66的中央侧处)形成有连通口94。连通口94形成为以其长度沿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在本示例中为椭圆形形状),并且定位在后囊部7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处。连通口94形成在当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从侧面看时与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前部重叠的位置处。连通口94与内囊部64对准。
内囊部64通过将两个基布96、98的外周缘部在缝合部T4(参照图2至图4;在图1中未示出)处重叠且缝合在一起而形成为细长袋状,其中,基布96、98通过从与基布66、68的织物类似的织物切出大致椭圆形状而形成。内囊部64大致形成为当在膨胀且展开状态下从侧面看时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细长椭圆形状,如图1所示的。内囊部64设定为具有比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上下方向尺寸和前后方向尺寸足够小的上下方向尺寸和前后方向尺寸,并形成有比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体积足够小的体积。
内囊部64的基端部64A(一个长侧缘部;前端部)不存在缝合部T4。因而,开口99形成在内囊部64的基端部64A处。内囊部64的开口99的边缘部在示于图2的缝合部T5处缝合(结合)到连通口94的周缘部。内囊部64的基端部64A由此结合到后囊部74的前部74F,并且后囊部74的前部74F的内部和内囊部64的内部通过连通口94彼此连通。具体地,连通口94安置成使后囊部74中的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前部的内部与内囊部64的内部连通,使得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内部和内囊部64的内部直接彼此连通,而不通过上室84的内部和下室88的内部。
内囊部64从后囊部74的前部74F延伸经过前凸缘部30B的座椅前方,并延伸至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内囊部64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处朝向座椅后侧和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地延伸。如图3所示,内囊部64构造成在以扁平形状铺开的状态下容纳在侧部16A内部,并且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后述的反作用力板100的反作用力板部104与座椅靠背软垫26之间。内囊部64的前导端部64B(后端部)形成有一对上下钩孔118。钩孔118形成于设置在内囊部64的后端部的非膨胀部中,并且是以其长度沿内囊部6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孔。注意的是,可以构造成内囊部64以部分折叠状态(例如,内囊部64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折叠成Z形的状态)容纳在侧部16A内部。
当从座椅的侧部观看时,内囊部64布置成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对乘员P的胸部C和腹部B的后区域侧(在背部的那侧的区域,包括肋部的后区域侧),如图1所示的。如上所述构造的内囊部64的内部通过连通口94被供给由后囊部74内部的充气机52产生的气体,从而在侧部16A内膨胀。膨胀的内囊部64接收来自后述的反作用力板100的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反作用力,从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与座椅前侧膨胀(参见图2)。因此,得到这样的构造:乘员P的胸部C和腹部B的后区域侧通过座椅靠背软垫26和座椅罩28由内囊部64约束。注意的是,内囊部64能够至少约束胸部C的后区域侧(肋的后区域侧)是足够的。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侧面安全气囊50中,充气机52容纳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后囊部74中的上下方向中间室86内部。因此,当充气机52启动时,气体首先供给到上下方向中间室86。上下方向中间室86相应地膨胀。接下来,供给到上下方向中间室86中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连通口94供给到内囊部64中,从而内囊部64膨胀。接下来,供给到上下方向中间室86中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通路90、92供给到后囊部74的上室84和下室88,从而上室84和下室88膨胀。接下来,供给到上室84和下室88中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上侧内通气孔76和下侧内通气孔78供给到前囊部72,从而前囊部72膨胀。注意的是,气体供给到上室84和下室88的时刻可以通过修改上下分隔部80、82的前端部的位置调整,从而改变通路90、92的横截面积。
反作用力板构造
如图3、图5、图6等所示,反作用力板100由树脂形成板形状,并构成安全气囊模块54的部分。反作用力板100包括:固定板部102,其用作固定至外侧框架30的固定部;以及反作用力板部104,其用作在膨胀期间将反作用力施加至内囊部64的反作用力施加部。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通过整体铰链106一体地联接在一起。反作用力板100具有在座椅靠背16的平面剖视图中朝向座椅后侧开口的大致V形。
固定板部102形成为以其长度方向沿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矩形板状。固定板部102以固定板部102的厚度方向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定向布置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固定板部102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叠加在外侧框架30的侧壁部30A上,并且介于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和侧壁部30A之间。
固定板部102的长度方向尺寸设定为比内囊部64的长度方向尺寸稍长,并且固定板部102布置在当从座椅的侧部观看时与内囊部64重叠的位置处。固定板部102设定有比外侧框架30短的座椅前后方向尺寸。固定板部102的前端部比外侧框架30的前凸缘部30B略微进一步朝向座椅前侧突出,并且从座椅的后方近距离地面对内囊部64的基端部64A。
固定板部102形成有一对上下螺栓插入孔108。充气机52的上下双头螺栓52A插入穿过螺栓插入孔108,并且充气机52用于将固定板部102紧固且固定至侧壁部30A(参照图2和图3)。注意的是,防移垫圈110装配到插入穿过螺栓插入孔108的上下双头螺栓52A中的至少一个上。防移垫圈110布置在固定板部102和侧壁部30A之间。防移垫圈110是在安全气囊模块54的制造阶段期间将固定板部102临时固定至充气机52的临时固定构件,并在内周部处形成有多个内齿(图中未示出)。多个内齿构造成使得保持在双头螺栓52A的外周部上。
反作用力板部104形成为以其长度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矩形板状,并且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侧处联接到固定板部102。具体地,整体铰链106整体地连接到固定板部102的前端部,并且反作用力板部104从上述的整体铰链106的在固定板部102的相反侧的端部一体地延伸出。反作用力板部104从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侧朝向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倾斜。
反作用力板部104设定有与固定板部102的长度方向尺寸相同或等同的长度方向尺寸,并布置在当从座椅的侧面观看时与内囊部64重叠的位置处。反作用力板部104设定有等同于或稍长于外侧框架30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并且介于外侧框架30和内囊部64之间。在座椅靠背16的平面剖视图中,外侧框架30的开口被反作用力板部104阻挡。
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基端部(在整体铰链106侧的端部;前端部)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抵接或者近距离地面对前凸缘部30B的前导端部(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在整体铰链106的相反侧的端部;后端部)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抵接或者近距离地面对后凸缘部30C的前导端部(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即,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的各自的前导端部由反作用力板部104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覆盖。因此,内囊部64不接触前凸缘部30B或后凸缘部30C的各自的前导端部。
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锚定爪112(在本示例中为三个)。锚定爪112朝向外侧框架30侧(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并形成沿反作用力板部104的长度方向的排。锚定爪112构造有当沿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观看时的L形截面,并且各锚定爪112的前导端部形成有钩形爪部。后凸缘部30C的前导端部形成有对应于锚定爪112的一个或多个锚定孔114(在本示例中为三个)。锚定孔114形成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排。各锚定爪112插入到相应的锚定孔114中并且钩在相应的锚定孔114的边缘部上。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从而锚定到后凸缘部30C的前导端部。
注意的是,将反作用力板部104锚定至外侧框架30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而是可以适当地修改。例如,可以得到这样的构造:形成到后凸缘部30C的锚定爪插入并锚定到形成在反作用力板部104中的锚定孔。此外,例如,反作用力板部104可通过诸如夹子紧固或螺钉紧固的方法锚定至外侧框架30。
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钩爪116(在本示例中为两个)。钩爪116形成沿着反作用力板部104的长度方向的排。钩爪116从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朝向座椅后侧伸出,并且当沿座椅宽度方向观看时为大致T形。钩爪116插入到形成在内囊部64的前导端部64B处的多个(在本示例中为两个)钩孔118,并且钩在相应的钩孔118的边缘部上。内囊部64的前导端部64B由此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注意的是,用于将内囊部64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而是可以适当地修改。例如,可以得到如下构造:内囊部64的前导端部64B通过诸如夹子紧固、缝合或类似方式的方法锚定到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此外,对内囊部64的前导端部64B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的构造没有限制,并且内囊部64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的位置可适当地修改。例如,可以得到如下构造:内囊部64的两个上下端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的两个上下端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
反作用力板100包括从反作用力板部104朝向外侧框架30的侧壁部30A的一侧延伸出的一个或多个肋120(本示例例中为五个)。各个肋120形成为板状,并且以肋120的厚度方向沿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定向布置在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之间。肋120形成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排。肋120中的每个形成为在座椅靠背16的平面剖视图中呈大致梯形形状,并且肋120中的每个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沿着侧壁部30A延伸。肋120中的每个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抵接或者近距离地面对侧壁部30A。肋120相应地构成防止或抑制反作用力板部104朝向侧壁部30A侧挠曲的挠曲防止部(隔离件)。注意的是,从反作用力板部104朝向侧壁部30A侧延伸的挠曲防止部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而是可以适当地修改。例如,挠曲防止部可以是柱形或管形的,或者可以是朝向侧壁部30A侧成形并开口的箱形。
如上所述构造的反作用力板100成型为图6和图7所示的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关于整体铰链106朝向彼此相反侧延伸出,并且反作用力板100具有大致平板状。安全气囊模块54通过在这个展开状态下将侧面安全气囊50和充气机52附接至反作用力板100来制造。
在安全气囊模块54的制造期间,首先,安装有扩散器53的充气机52容纳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后囊部74内部,并且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折叠起来。然后,充气机52的穿透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基布66的上下双头螺栓52A插入穿过固定板部102的螺栓插入孔108,并且防移垫圈110安装到双头螺栓52A上。由此充气机52和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临时固定至反作用力板100。反作用力板部104的钩爪116插入到内囊部64的钩孔118中,从而将内囊部64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这从而完成安全气囊模块54。
在将完成的安全气囊模块54附接至外侧框架30期间,充气机52的上下双头螺栓52A插入穿过形成在外侧框架30内的螺栓插入孔(在图中未示出),并且相应的螺母56拧到上下双头螺栓52A上(参照图7)。注意的是,在图7中,附图标记122指示拧紧扳手,这是用于拧紧螺母56的工具。接下来,如图8所示,内囊部64锚定至的反作用力板部104绕整体铰链106被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旋转,并且多个锚定爪112插入多个锚定孔114中。这由此限制反作用力板部104由于整体铰链106的弹性恢复而旋转,这样完成安全气囊模块54至外侧框架30的附接。
注意的是,反作用力板100不限于包括整体铰链106的构造,而是如图2和图3所示的,反作用力板100可以成型有大致V形截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使反作用力板部104形成有插入孔,以允许诸如拧紧扳手122的工具的插入。得到如下构造:使得在将固定板部102固定至外侧框架30之后将内囊部64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
操作和有益效果
接着,下面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与有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侧面碰撞ECU 58基于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60的信号检测到侧面碰撞时,容纳在安全气囊主体62的后囊部74内部的充气机52通过侧面碰撞ECU 58启动。来自充气机52的气体相应地供给入后囊部74。后囊部74膨胀且展开,并且内部与后囊部74的前部74F的内部连通的内囊部64接收从后囊部74内部供给的气体并且在座椅靠背16的侧部16A内膨胀。供给到后囊部74中的气体穿过上侧内通气孔76和下侧内通气孔78并供给到前囊部72,从而前囊部72膨胀且展开。
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作用力板100的反作用力板部104介于内囊部64和外侧框架30之间。反作用力板100包括固定至外侧框架30的固定板部102,并且上述的反作用力板部104在内囊部64的膨胀期间将反作用力施加至内囊部64。这从而使得能够防止或抑制内囊部64在乘员约束期间逃逸到外侧框架30侧(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可以改善内囊部64的乘员约束性能。此外,内囊部64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这从而使得当座椅靠背框架20覆盖有(组装有)座椅靠背软垫26时能够防止或抑制内囊部64的位置移置。这从而使得座椅靠背软垫26组装至座椅靠背框架20的简易性能够得以提高。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至外侧框架30的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的相应的前导端部通过介于外侧框架30和内囊部64之间的反作用力板部104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覆盖。这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的相应的前导端部的边缘接触内囊部64。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这样的接触导致的对内囊部64的损坏。
下面参考示于图9中的比较例200关于上述有益效果进行补充说明。比较例200不包括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反作用力板100,但是其它的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地构造。在比较例200中,如图9中所示,有可能内囊部64在乘员约束期间逃逸到外侧框架30侧,从而降低了内囊部64的乘员约束性能。此外,在比较例200中,内囊部64未锚定至反作用力板100。因此存在在座椅靠背软垫26组装至座椅靠背框架20期间内囊部64的位置移置的可能性。因此可能的是,在座椅靠背软垫26的组装操作中防止这种位置移置会变得复杂和令人沮丧。此外,可能会由于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的相应的前导端部的边缘接触内囊部64而导致对内囊部64的损坏。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作用力板100的固定板部102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一起布置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使用充气机52的双头螺栓52A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一起固定至外侧框架30。这样的构造使得例如延伸出了内囊部64的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以及反作用力板100的固定板部102能够使用充气机52的双头螺栓52A临时固定,并且使得上面的相应构造元件能够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4的制造阶段构造为模块。相应地提高了例如当将上述的相应的构造元件附接至外侧框架30时的组装容易性。相应地,部件管理比反作用力板100不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充气机52等一起构造为模块的构造容易。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固定板部102和布置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反作用力板部104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侧联接在一起。即,与内囊部64相类似的,反作用力板部104从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侧朝向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由于可以使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延伸长度比在例如反作用力板部104从外侧框架30的座椅后侧朝向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出的构造中短,所以可以对减小反作用力板100的尺寸和重量做出贡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作用力板部104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倾斜。注意的是,在倚靠着座椅靠背16的乘员P的上身的侧面的背侧处的部位PB(参照图2和图3)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即,反作用力板部104倾斜以跟随背侧部位PB。这有利于当内囊部64接收来自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反作用力且膨胀时内囊部64朝向背侧部位PB的膨胀,由此能够通过内囊部64实现对背侧部位PB的良好约束。此外,可以使背侧部位PB和反作用力板部104之间的座椅靠背软垫26的厚度更均匀,从而能够为乘员P实现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作用力板100的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通过整体铰链106一体地联接在一起。形成在反作用力板部104的与整体铰链106相反的侧上的多个锚定爪112插入并锚定至形成在外侧框架30的后凸缘部30C中的多个锚定孔114。由于以这种方式进行构造,在安全气囊模块54附接至外侧框架30期间,固定板部102在反作用力板100如图7所示地展开的情况下紧固并固定至外侧框架30。然后,如图8所示,内囊部64所锚定至的反作用力板部104相对于固定板部102绕整体铰链106旋转,并且多个锚定爪112插入并锚定至多个锚定孔114。这从而使得能够防止或抑制反作用力板部104和内囊部64在将固定板部102紧固和固定至外侧框架30时会阻碍。
此外,反作用力板100包括整体铰链106,从而使反作用力板100能够以大致平板状展开的状态成型(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状态)。与反作用力板100成型有大致V形截面(诸如在图2、图3等中示出的情况的截面轮廓)的情况相比,反作用力板100相应地比较容易成型,并且反作用力板100更易于储存和运输。此外,由于可以使安全气囊模块54在附接至外侧框架30之前并不庞大,所以安全气囊模块54易于储存和运输。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至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前导端部的多个钩爪116插入到形成至内囊部64的前导端部的多个钩孔118中,以将内囊部64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这从而使得内囊部64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来锚定至反作用力板部104。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作用力板100包括从反作用力板部104朝向外侧框架30的侧壁部30A侧延伸出的多个肋120。由于肋120接合(抵接)侧壁部30A,反作用力板部104由侧壁部30A支撑。因此,当反作用力板部104通过膨胀的内囊部64承受来自乘员P的负荷时,反作用力板部104可以由侧壁部30A很好地支撑。结果,可以防止或抑制反作用力板部104在来自乘员P的负荷下朝向侧壁部30A侧挠曲,从而使得内囊部64的乘员约束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充气机52容纳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后囊部74内部,因此与充气机52容纳在内囊部64的内部的构造相比,使得气体能够较早供给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此外,由于构造成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储存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因此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储存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构造相比,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较不易在展开期间撞击乘员P。这从而使得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展开性能得以提高。
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后囊部74中,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至少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前部74F定位成比外侧框架30的前凸缘部30B更靠座椅前侧。内囊部64从后囊部74的前部74F内部延伸出,经过外侧框架30的前凸缘部30B的座椅前方,并延伸至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内囊部64的内部与后囊部74的前部74F的内部连通。因此,从后囊部74的前部74F内部进入内囊部64的气体供给路线可以构造为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方处无急弯,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气体从后囊部74的前部74F内部进入内囊部64的平稳供给。这从而使得内囊部64能够提早膨胀。从而能够提早通过内囊部64约束乘员P。
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使得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展开性能和乘员P的提早约束性能都能够满足。而且,由于通过内囊部64提高了乘员约束性能,没有必要为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设置为了提高乘员约束性能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附加的膨胀厚度。这从而使得能够实现固定在车门装饰物63和B柱装饰件65和乘员P之间的窄间隙中确保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良好的展开性能。
下面关于上述效果进行补充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接收来自由于侧面碰撞的冲击而车门装饰物63与B柱装饰件65朝向车辆宽度内侧移动的反作用力之前,内囊部64接收来自反作用力板100的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反作用力并提早约束乘员P。这从而使得乘员P能够在较早的时刻受到约束,使得通过侧面安全气囊50的乘员约束的持续时间较长。结果,这从而使得侧面安全气囊50的乘员约束负荷能够减少,使乘员P上的负担减少。
注意的是,作为提高乘员约束性能的措施,可考虑通过增加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大小,或通过增加充气机52的输出使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膨胀至较高压力。然而,这样的措施相对于定位在非标准位置上的乘员难以确保损伤减少性能(称为位置外(OOP)性能),其中,非标准位置是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膨胀且展开的区域。关于这一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囊部64在侧部16A内膨胀,从而使得相对于在非标准位置的乘员存在低的损伤程度。此外,增加充气机52的输出是一种由于增加了充气机52的大小而导致成本增加的措施,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使得能够避免了这样的成本增加。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中,容纳充气机52的后囊部74比前囊部72较早地并以较高的压力膨胀且展开。在膨胀且展开状态下,后囊部74的比乘员P的腰部的附近更靠上侧的部位定位成比座椅靠背16的侧部16A的前缘部16A1更靠座椅后侧。这从而对于在非标准位置的乘员而言能够使得来自高压后囊部74的后果得以减轻。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与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基布66、68分离的基布96、98形成的内囊部64结合至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因此,例如,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可以采用分隔成前囊部和后囊部的、仅仅略微修改(如形成连通口94)了的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所谓的前-后双室侧面安全气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后囊部74分隔成在前部74F侧彼此连通的上室84、上下方向中间室86及下室88。上下方向中间室86的内部和内囊部64的内部彼此直接连通,而不是通过上室84和下室88。因此,由上下方向中间室86内部的充气机52产生的气体在不穿过上室84的内部和下室88的内部的情况下供给到内囊部64。这从而使得与后囊部74不如上所述地分隔的情况相比,气体能够较早地供给到内囊部64,从而使内囊部64甚至更早地膨胀。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后囊部74的上室84的内部和前囊部72的内部通过上侧内通气孔76彼此连通,并且后囊部74的下室88的内部和前囊部72的内部通过下侧内通气孔78彼此连通。由后囊部74的上下方向中间室86内部的充气机52产生的气体分布到内囊部64中、上室84中和下室88中。分布到上室84和下室88中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上侧内通气孔76和下侧内通气孔78供给到前囊部72。至前囊部72的内部的气体供给路线相应地加长,从而使到前囊部72的气体供给减缓。这使得为供给气体到内囊部64中给予了相称的优先权。这从而使得内囊部64能够甚至更早地膨胀。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囊部64以扁平形状展开的状态储存在侧部16A内部。这从而使得与例如内囊部64以折叠成六角手风琴状的状态储存在侧部16A内部的情况相比,内囊部64能够较早地膨胀。
接下来,下面是关于本公开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注意的是,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基本相同的构造和操作被分配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其解释。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构造为包括用作反作用力构件的反作用力板130的安全气囊模块54在附接至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中的外侧框架30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剖视图。注意的是,扩散器53被从图10中省略。反作用力板130是例如通过将金属板弯曲为大致V形截面而形成的,并且反作用力板部104从固定板部102的前端部一体地延伸出。主体反作用力板部132从固定板部102的后端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一体地延伸出。主体反作用力板部132布置在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座椅后方,并且具有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该尺寸设定为等同于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的沿着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主体反作用力板部132构造成在膨胀和展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注意的是,主体反作用力板部132可以形成为在座椅靠背16的高度方向上比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长。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充气机52的上下双头螺栓52A朝向座椅的后方伸出,并插入穿过形成在主体反作用力板部132中的螺栓插入孔133。外侧框架30设置有对应双头螺栓52A的附接支架134。附接支架134例如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L形截面而形成,并且由结合到侧壁部30A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的结合部134A和从结合部134A的后端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附接部134B构造。附接部134B形成有一对上下螺栓插入孔136,并且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相应的螺母被拧到已经插入穿过螺栓插入孔136的上下双头螺栓52A上。安全气囊模块54由此(通过所谓的背面紧固)紧固并固定到外侧框架30。注意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锚定爪112、锚定孔114以及肋120被省略。其它结构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不由整体铰链106联接在一起,但是反作用力板部104和内囊部64在安全气囊模块54附接至外侧框架30期间不阻碍。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用于内囊部64的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反作用力板130包括在膨胀和展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主体反作用力板部132。这从而还使得能够通过简单构造来提高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的展开性能。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11是对应于图3的部分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造。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作用力板100的固定板部102布置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具体地,固定板部102布置在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之间,并与侧壁部30A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重叠。充气机52的上下双头螺栓52A以及上下螺母56用来将固定板部102紧固和固定至外侧框架3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防移垫圈110和肋120被省略。其它构造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类似的构造获得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类似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注意的是,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实现了如下构造:用作固定部的固定板部102使用双头螺栓52A和螺母56紧固并固定至外侧框架30。然而,对此没有限制,而是可以适当修改固定部的形状以及用于将固定板部102固定至外侧框架30的方法。例如,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多个柱形固定部从反作用力板部104朝向侧壁部30A侧延伸出,并且形成至多个固定部的前导端的爪部插入并固定至形成在侧壁部30A中的多个孔中。作为另一个例子,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分别从反作用力板部104的基端部(前端部)和前导端部(后端部)延伸出的爪形固定部钩在并且固定至前凸缘部30B和后凸缘部30C。替代地,可以实现如下构造:从反作用力板部104延伸出的固定部通过螺钉紧固或类似方式固定至外侧框架30的侧壁部30A、前凸缘部30B或后凸缘部30C。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图12是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相关部分的构造。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侧面安全气囊140的结构不同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50的结构。其它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基本相同。与侧面安全气囊50类似,侧面安全气囊140由侧面安全气囊主体62和内囊部64构造。
然而,在侧面安全气囊140中,内囊部64通过延伸部142A、144A一体地形成至后囊部74,其中在延伸部142A、144A处,后囊部74的基布142、144从后囊部74的前部74F延伸。内囊部64朝向在膨胀且展开状态下将在后囊部74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那侧延伸(折叠)。前囊部72由与后囊部74的基布142、144分离的基布146、148形成。前囊部72结合到后囊部74的前部74F。
具体地,构造后囊部74的两基布142、144被切出为大致T形,以便包括上述的延伸部142A、144A。基布142、144相互重叠并在其外周缘部的缝合部T7处缝合(接合)在一起,从而将后囊部74和内囊部64形成为整体囊体。
前囊部72通过将切出大致矩形形状的两个基布146、148的外周缘部在缝合部T8处彼此重叠并部分地缝合(结合)一起而形成细长囊状。缝合部T8在前囊部72的一个长侧边缘部(后缘部)处不存在。开口150相应地形成在前囊部72的后缘部处。然后,前囊部72的后缘部在缝合部T9处缝合(结合)到后囊部74的前部74F。
后囊部74的基布144在构造后囊部74的前部74F的部位处构造拴系件部(分隔布部)152。前囊部72的内部和后囊部74的内部通过拴系件部152分隔。上侧内通气孔76(未在图12示出)形成在拴系件部152的上端部处,并且下侧内通气孔78(未在图12示出)形成在拴系件部152的下端部处。其它构造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可能采用现有的前后双室侧面安全气囊制造侧面安全气囊140。然而,在其它方案中可以得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本操作和有益效果同样的基本操作和有益效果。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使得后囊部74内部的气体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更加顺利地供给到内囊部64。这从而使得内囊部64比在第一实施例中较早地膨胀。
注意的是,在第一、第二和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侧处联接在一起。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固定板部102和反作用力板部104在外侧框架30的座椅前侧处联接在一起。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反作用力板部104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反作用力板部104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
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如下构造:后囊部74通过上下分隔部80、82分隔成上室84、上下方向中间室86和下室88。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实现省略上下分隔部80、82的构造。
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构造成:内通气孔通过形成在拴系件70的上端部或拴系件部152处的上侧内通气孔76和形成在拴系件70的下端部或拴系件部152内的下侧通气孔78构造。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适当修改内通气孔的数量和形成位置。
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如下构造: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侧部16A内部的外侧框架30构造根据本公开的“侧框架”。然而,不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的“侧框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部内部的内侧框架构成。
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其它修改。显然,由本发明涵盖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
座椅框架,其构造为包括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侧部的内部的侧框架,并且由座椅软垫覆盖;
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其在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储存在所述侧部内部,使用容纳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内部的气体发生器固定至所述侧框架,并且接收来自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从而朝向所述侧部的座椅前侧膨胀且展开;
内囊部,其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延伸出,经过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前方,并且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当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内部连通的所述内囊部的内部被供给来自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时,所述内囊部在所述侧部内膨胀;以及
反作用力构件,其包括固定至所述侧框架的固定部,以及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介于所述内囊部和所述侧框架之间并且在膨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所述内囊部的反作用力施加部,所述内囊部的前导端部锚定至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前导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固定部布置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且使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至所述侧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在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前侧联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随着朝向座椅后侧延伸而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通过整体铰链联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在与所述整体铰链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锚定至所述侧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反作用力构件包括主体反作用力施加部,所述主体反作用力施加部布置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座椅后方并且在膨胀和展开期间施加反作用力至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侧框架包括:
侧壁部,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平面剖视图中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
前凸缘部,其从所述侧壁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以及
后凸缘部,其从所述侧壁部的后端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
所述前凸缘部和所述后凸缘部的相应的前导端部通过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从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形成在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前导端部处的多个钩爪插入形成在所述内囊部的前导端部处的多个钩孔中以将所述内囊部锚定至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侧框架包括:
侧壁部,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平面剖视图中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
前凸缘部,其从所述侧壁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以及
后凸缘部,其从所述侧壁部的后端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
从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朝向所述侧壁部侧延伸出的多个肋与所述侧壁部接合,使得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由所述侧壁部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通过内部设置的拴系件分隔成前囊部和后囊部,
所述气体发生器容纳在所述后囊部的内部,
所述后囊部的前部至少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主体的膨胀且展开状态下定位成比所述侧框架靠所述座椅前侧,并且
所述内囊部从所述后囊部的所述前部的内部延伸出,经过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前方,并且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所述内囊部的内部与所述后囊部的所述前部的所述内部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侧框架包括:
侧壁部,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平面剖视图中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
后凸缘部,其从所述侧壁部的后端朝向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且
所述反作用力施加部的前导端部锚定至所述后凸缘部的前导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内囊部在以扁平形状铺开的状态下容纳在所述侧部内部。
CN201610955231.7A 2016-02-10 2016-10-27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Active CN107054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3944 2016-02-10
JP2016023944A JP6428666B2 (ja) 2016-02-10 2016-02-10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4277A CN107054277A (zh) 2017-08-18
CN107054277B true CN107054277B (zh) 2019-06-28

Family

ID=5949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5231.7A Active CN107054277B (zh) 2016-02-10 2016-10-27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62345B2 (zh)
JP (1) JP6428666B2 (zh)
CN (1) CN1070542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3438B2 (ja) * 2015-12-16 2018-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508038B2 (ja) * 2015-12-28 2019-05-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US9932011B2 (en) * 2015-12-28 2018-04-03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apparatus
JP6365589B2 (ja) * 2016-05-24 2018-08-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6614047B2 (ja) * 2016-06-24 2019-12-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51330B2 (ja) * 2016-07-22 2019-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6414157B2 (ja) * 2016-07-22 2018-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6561942B2 (ja) * 2016-08-22 2019-08-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US11104287B2 (en) * 2016-12-05 2021-08-3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device
KR102257441B1 (ko) * 2017-03-30 2021-05-31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승객 보호 장치
JP6919383B2 (ja) 2017-07-18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WO2019026538A1 (ja) * 2017-08-01 2019-02-07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乗員保護装置
JP6856482B2 (ja) * 2017-09-20 2021-04-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705351B1 (en) 2017-11-02 2023-07-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JP7004146B2 (ja) 2017-11-17 2022-01-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6988419B2 (ja) * 2017-12-08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3738840B1 (en) * 2018-01-11 2022-07-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EP3744579B1 (en) * 2018-01-26 2024-05-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with same
JP6810072B2 (ja) * 2018-02-06 2021-01-0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8202417A1 (de) * 2018-02-16 2019-08-22 Takata AG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KR102476217B1 (ko) * 2018-04-09 2022-12-09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에어백 장치
US11731576B2 (en) * 2018-10-24 2023-08-2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US10696261B2 (en) * 2018-12-03 2020-06-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assembly including airbags integrated into a tulip armchair
US20200189513A1 (en) * 2018-12-14 2020-06-18 Key Safety Systems, Inc. Far side crash mitigation
US11007971B2 (en) * 2019-02-15 2021-05-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including spacer chamber
EP4218495A1 (en) * 2019-04-17 2023-08-0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JP6871974B2 (ja) * 2019-06-11 2021-05-1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161473B2 (en) * 2020-01-22 2021-11-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assembly
JP7270826B2 (ja) * 2020-02-16 2023-05-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11377059B2 (en) * 2020-03-23 2022-07-05 Autoliv Asp, Inc. Subtotal enclosures for airbag assemblies
WO2021206051A1 (ja) * 2020-04-09 2021-10-14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31112B2 (ja) * 2020-06-12 2024-0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514307B2 (ja) 2020-07-09 2024-07-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173863B1 (en) * 2020-10-12 2021-11-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straint system
JP2022064181A (ja) * 2020-10-13 2022-04-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DE112022001891T5 (de) * 2021-03-31 2024-02-08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Airbag-Vorricht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3494A (ja) * 2007-07-19 2009-02-05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208434A (ja) * 2009-03-09 2010-09-24 Toyoda Gosei Co Ltd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359043A (zh) * 2012-03-28 2013-10-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14019393A (ja) * 2012-07-23 2014-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9490A (en) 1997-06-13 1999-05-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folding an air bag
US6270113B1 (en) 1998-10-06 2001-08-07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ide air bag system
DE60018158T8 (de) 2000-02-01 2006-08-24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Sungwoo Corp. Seitenairbagsystem und dess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4857825B2 (ja) * 2005-05-31 2012-01-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乗員の保護方法及び保護構造
JP4816387B2 (ja) * 2006-10-02 2011-1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669888B2 (en) 2007-07-19 2010-03-02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apparatus
JP5433250B2 (ja) 2009-02-13 2014-03-0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99226B2 (ja) 2009-05-11 2012-1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2319734B1 (en) 2009-11-04 2014-10-2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Safety Arrangement
RU2560212C2 (ru) 2011-05-18 2015-08-20 Тойота Дзидося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Деталь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сиденья и сидень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одержащее деталь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сиденья
KR101355594B1 (ko) * 2011-12-07 2014-01-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듀얼 챔버 사이드에어백 장치
EP2810831B1 (en) 2012-02-01 2018-05-0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airbag device
EP2876002B1 (en) 2012-07-19 2016-05-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ide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WO2014017211A1 (ja) 2012-07-25 2014-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向規制構造
JP5942772B2 (ja) * 2012-10-18 2016-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747927B2 (ja) * 2013-02-12 2015-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949737B2 (ja) 2013-12-06 2016-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49791B2 (ja) 2014-01-14 2016-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KR101575454B1 (ko) * 2014-02-27 201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의 전개 방향 유도가 가능한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사이드 볼스터 조절 장치
JP6107749B2 (ja) * 2014-06-23 2017-04-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04166B2 (ja) * 2015-08-03 2018-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6323438B2 (ja) * 2015-12-16 2018-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3494A (ja) * 2007-07-19 2009-02-05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208434A (ja) * 2009-03-09 2010-09-24 Toyoda Gosei Co Ltd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359043A (zh) * 2012-03-28 2013-10-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14019393A (ja) * 2012-07-23 2014-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25640A1 (en) 2017-08-10
US9862345B2 (en) 2018-01-09
JP2017140945A (ja) 2017-08-17
CN107054277A (zh) 2017-08-18
JP6428666B2 (ja)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4277B (zh) 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EP3431346B1 (en) Side airbag device-installed vehicle seat
KR101738555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6179469B2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58129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02880B2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789417B2 (en)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JP5895872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237409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94166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13224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8127110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068731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US11827171B2 (en) Seat for vehicle and folding method of side airbag
JP676938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111674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5150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4454845B (zh) 车辆用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WO2024029587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598354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23915B2 (en)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JP5565622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24007694A (ja) 力布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4030069A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2021154999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