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3374A -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3374A
CN107023374A CN201710476874.8A CN201710476874A CN107023374A CN 107023374 A CN107023374 A CN 107023374A CN 201710476874 A CN201710476874 A CN 201710476874A CN 107023374 A CN107023374 A CN 10702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cylinder
cooling duct
crankcase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68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民杰
陈志勇
郭彦炜
谢辉
陈红波
张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68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3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8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4Cylinder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40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cylinder head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V型双缸发动机包括前气缸、后气缸、前气缸节温器、后气缸节温器、机油冷却器、水泵、曲轴箱和散热器。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小循环通道、第二小循环通道和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发动机刚启动时,分别实现对前气缸、后气缸和机油冷却器的初步预热,尽快使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发动机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对机油冷却器进行有效冷却,以避免机油的温度过高,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且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分别对前气缸和后气缸进行有效的冷却降温,进一步保证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机油温度表征发动机温度,一般机油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10℃~130℃,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不高;超出这个温度范围,机油粘度过小,油膜的承载能力变差,使各磨擦副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由机油带走,导致发动机的零部件因温度高使其工作的可靠性下降。
因此,如何使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型双缸发动机,以使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V型双缸发动机,包括前气缸、后气缸、前气缸节温器、后气缸节温器、机油冷却器、水泵、曲轴箱和散热器,所述水泵与所述散热器通过第一主冷却通道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曲轴箱通过第二主冷却通道连通;
所述前气缸包括前气缸盖和前气缸体,所述前气缸体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前气缸盖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后气缸包括后气缸盖和后气缸体,所述后气缸体内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后气缸盖内设置有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前气缸节温器依次连通组成第一分支冷却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后气缸节温器依次连通组成第二分支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所述曲轴箱与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包括与所述曲轴箱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向所述机油冷却器供应冷却液的第五通道和与所述曲轴箱的进液口连通用于将自所述机油冷却器流出的所述冷却液导流回所述曲轴箱的第六通道;
所述前气缸内设置有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前气缸节温器连通组成第一小循环通道,与所述前气缸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七通道的冷却液导流至所述曲轴箱的第九通道;
所述后气缸内设置有第八通道,所述第八通道与所述后气缸节温器连通组成第二小循环通道,与所述后气缸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八通道的冷却液导流至所述曲轴箱的第十通道;
与所述曲轴箱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冷却液导流至所述水泵的第十一通道。
优选的,在上述V型双缸发动机中,还包括第三主冷却通道,所述第三主冷却通道的一端通过三通与所述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支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主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V型双缸发动机中,所述第一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位置对应的第一进液口;
所述第三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四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位置对应的第二进液口。
优选的,在上述V型双缸发动机中,所述前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一小循环出液口,所述第一小循环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小循环出液口之间形成所述第七通道,所述后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二小循环出液口,所述第二小循环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小循环出液口之间形成所述第八通道;
所述第一小循环通道进液口位于所述前气缸体的上侧,所述第一小循环出液口位于所述前气缸体的下侧;
所述第二小循环通道进液口位于所述后气缸体的上侧,所述第二小循环出液口位于所述后气缸体的下侧。
优选的,在上述V型双缸发动机中,所述前气缸体的尺寸与所述后气缸体的尺寸相同。
一种摩托车,包括V型双缸发动机,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包括前气缸、后气缸、前气缸节温器、后气缸节温器、机油冷却器、水泵、曲轴箱和散热器。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小循环通道、第二小循环通道和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发动机刚启动时,分别实现对前气缸、后气缸和机油冷却器的初步预热,尽快使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发动机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对机油冷却器进行有效冷却,以避免机油的温度过高,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且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分别对前气缸和后气缸进行有效的冷却降温,进一步保证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V型双缸发动机,由于V型双缸发动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V型双缸发动机的摩托车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液的循环原理图。
1、前气缸,2、后气缸,3、前气缸节温器,4、后气缸节温器,5、机油冷却器,6、水泵,7、曲轴箱,8、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双缸发动机,以使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液的循环原理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双缸发动机,包括前气缸1、后气缸2、前气缸节温器3、后气缸节温器4、机油冷却器5、水泵6、曲轴箱7和散热器8。
其中,水泵6与散热器8通过第一主冷却通道连通,散热器8通过第一主冷却通道向水泵6供入降温处理后的冷却液,水泵6与曲轴箱7通过第二主冷却通道连通,冷却液通过水泵6后进入曲轴箱7,再通过曲轴箱7进入前气缸1和后气缸2。
前气缸1包括前气缸盖和前气缸体,前气缸体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前气缸盖内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前气缸节温器3依次连通组成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冷却液通过曲轴箱7以后进入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冷却液吸收前气缸1的热量。
后气缸2包括后气缸盖和后气缸体,后气缸体内设置有第三通道,后气缸盖内设置有第四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和后气缸节温器4依次连通组成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冷却液通过曲轴箱7以后进入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冷却液吸收后气缸2的热量。
为了实现冷却液的循环,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散热器8连通,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散热器8连通,即冷却液吸收前气缸1和后气缸2的热量后,再回流至散热器8。
曲轴箱7与机油冷却器5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连通,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包括与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向机油冷却器5供应冷却液的第五通道和与曲轴箱7的进液口连通用于将自机油冷却器5流出的冷却液导流回曲轴箱7的第六通道,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实现对润滑油的降温处理。
冷却液通过曲轴箱7以后,分成三股,第一股冷却液进入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第二股冷却液进入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第三股冷却液进入第三分支冷却通道。
在发动机稳定工作的过程中,冷却液通过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后,冷却液的温度会升高。
节温器能够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8的水量,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路径,以调节冷却液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能够控制冷却液是否进入第一小循环通道和第二小循环通道,即控制冷却液的循环路径。
前气缸1内设置有第七通道,第七通道与前气缸节温器3连通组成第一小循环通道。
后气缸2内设置有第八通道,第八通道与后气缸节温器4连通组成第二小循环通道。
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是否开启与冷却液的温度有关。
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发动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散热器8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冷却液经过第一主冷却通道进入水泵6,经过水泵6的冷却液通过第二主冷却通道进入曲轴箱7,曲轴箱7的冷却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分支冷却通道进入前气缸1,对前气缸1进行降温处理,第二部分通过第二分支冷却通道进入后气缸2,对后气缸2进行降温处理,第三部分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进入机油冷却器5,对机油进行降温处理,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对前气缸1降温处理后回流至散热器8,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对后气缸2降温处理后回流至散热器8,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对机油降温处理后回流至曲轴箱7,再通过曲轴箱7回流至水泵6,水泵6将泵入的散热器8处理后的冷却液与曲轴箱7回流的冷却液一起泵入第三分支冷却通道。
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发动机处于刚启动状态,散热器8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冷却液经过第一主冷却通道进入水泵6,经过水泵6的冷却液通过第二主冷却通道进入曲轴箱7,曲轴箱7的冷却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前气缸1吸收热量后进入第七通道,对前气缸1进行预热,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沿着水泵6→曲轴箱7→前气缸1→第七通道→第九通道→曲轴箱7→水泵6的路径循环,第二部分通过后气缸2吸收热量后进入第八通道,对后气缸2进行预热,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沿着水泵6→曲轴箱7→后气缸2→第八通道→第十通道→曲轴箱7→水泵6的路径循环,第三部分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进入机油冷却器5对机油进行升温处理,对前气缸1和后气缸2预热后的冷却液与吸收了机油热量的冷却液回流至曲轴箱7,最后冷却液通过第十一通道回流至水泵6,再由水泵6泵回至曲轴箱7,重复上述循环。
下面对冷却液的循环路径进行详细描述:
在发动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冷却液经过散热器8→水泵6→曲轴箱7→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散热器8路径,上述路径中随着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冷却液再次回到散热器8进行降温处理,该路径实现了对前气缸1和后气缸2的降温处理,冷却液经过散热器8→水泵6→曲轴箱7→第三分支冷却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上述路径中随着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水泵6会将通过曲轴箱7流回的冷却液与水泵6从散热器8泵入的冷却液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冷却液再重复上述循环路径,该路径实现了对机油的降温处理;
发动机刚启动时,冷却液经过散热器8→水泵6→曲轴箱7→前气缸1→第七通道→第九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上述路径中随着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且不会进入散热器8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此时冷却液沿着水泵6→曲轴箱7→前气缸1→第七通道→第九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反复循环,直至前气缸1的温度达到工作的适宜温度;冷却液经过散热器8→水泵6→曲轴箱7→后气缸2→第八通道→第十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上述路径中随着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且不会进入散热器8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此时冷却液沿着水泵6→曲轴箱7→后气缸2→第八通道→第十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反复循环,直至后气缸2的温度达到工作的适宜温度;冷却液经过散热器8→水泵6→曲轴箱7→第三分支冷却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上述路径中随着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且不会进入散热器8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此时冷却液沿着水泵6→曲轴箱7→第三分支冷却通道→曲轴箱7→水泵6路径反复循环,升高机油的温度。
摩托车刚启动时,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关闭状态,冷却液的流通路径为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流通路径,冷却液在流通过程中会吸收前气缸1和后气缸2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温度升高,对前气缸1和后气缸2分别进行预热,大大缩短摩托车的预热时间。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的冷却液会对机油冷却器5的机油进行升温处理,以快速使机油的温度满足使用要求。
摩托车启动一段时间后,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开启状态,冷却液流通路径为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开启状态时的流通路径,冷却液对前气缸1和后气缸2进行降温处理,以保证摩托车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前气缸节温器3和后气缸节温器4处于开启状态时,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的冷却液会对机油冷却器5的机油进行降温处理,以使机油的温度满足使用要求。
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小循环通道、第二小循环通道和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在发动机刚启动时,分别实现了对前气缸1、后气缸2和机油的初步预热,尽快使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发动机启动后,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对机油冷却器5进行有效冷却,以避免机油的温度过高,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且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分别对前气缸1和后气缸2进行有效的冷却降温,进一步保证发动机的温度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本方案提供的V型双缸发动机还包括第三主冷却通道,第三主冷却通道的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连通,第三主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散热器8连通。在该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三主冷却通道,将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冷却液进行合流,合流后的冷却液再回流至散热器8。第三主冷却通道的设置缩短了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长度,使得发动机内管道的布置更加简洁,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增强前气缸1的降温效果,第一通道为环形通道,第一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液口,第二通道也为环形通道,第二通道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出液口位置对应的第一进液口。
为了增强后气缸2的降温效果,第三通道为环形通道,第三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液口,第四通道也为环形通道,第四通道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出液口位置对应的第二进液口。
前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一小循环出液口,第一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一小循环出液口之间形成第七通道,第一小循环通道进液口位于前气缸体的上侧,第一小循环出液口位于前气缸体的下侧,以便对前气缸1进行预热。
后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二小循环出液口,第二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二小循环出液口之间形成第八通道,第二小循环通道进液口位于后气缸体的上侧,第二小循环出液口位于后气缸体的下侧,以便对后气缸2进行预热。
前气缸体的尺寸与后气缸体的尺寸相同,前气缸盖的尺寸与后气缸盖的尺寸也相同,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前气缸盖和后气缸盖上张紧器安装孔的加工位置不同,前气缸盖与后气缸盖共用一个气缸盖毛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V型双缸发动机,V型双缸发动机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V型双缸发动机。由于V型双缸发动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V型双缸发动机的摩托车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V型双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气缸(1)、后气缸(2)、前气缸节温器(3)、后气缸节温器(4)、机油冷却器(5)、水泵(6)、曲轴箱(7)和散热器(8),所述水泵(6)与所述散热器(8)通过第一主冷却通道连通,所述水泵(6)与所述曲轴箱(7)通过第二主冷却通道连通;
所述前气缸(1)包括前气缸盖和前气缸体,所述前气缸体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前气缸盖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前气缸节温器(3)依次连通组成第一分支冷却通道,所述后气缸(2)包括后气缸盖和后气缸体,所述后气缸体内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后气缸盖内设置有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后气缸节温器(4)依次连通组成第二分支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8)连通,所述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支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8)连通;
所述曲轴箱(7)与所述机油冷却器(5)通过第三分支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分支冷却通道包括与所述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向所述机油冷却器(5)供应冷却液的第五通道和与所述曲轴箱(7)的进液口连通用于将自所述机油冷却器(5)流出的所述冷却液导流回所述曲轴箱(7)的第六通道;
所述前气缸(1)内设置有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前气缸节温器(3)连通组成第一小循环通道,与所述前气缸(1)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七通道的冷却液导流至所述曲轴箱(7)的第九通道;
所述后气缸(2)内设置有第八通道,所述第八通道与所述后气缸节温器(4)连通组成第二小循环通道,与所述后气缸(2)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八通道的冷却液导流至所述曲轴箱(7)的第十通道;
与所述曲轴箱(7)的出液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冷却液导流至所述水泵(6)的第十一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主冷却通道,所述第三主冷却通道的一端通过三通与所述第一分支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支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三主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位置对应的第一进液口;
所述第三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四通道为环形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位置对应的第二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一小循环出液口,所述第一小循环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小循环出液口之间形成所述第七通道,所述后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小循环进液口和第二小循环出液口,所述第二小循环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小循环出液口之间形成所述第八通道;
所述第一小循环通道进液口位于所述前气缸体的上侧,所述第一小循环出液口位于所述前气缸体的下侧;
所述第二小循环通道进液口位于所述后气缸体的上侧,所述第二小循环出液口位于所述后气缸体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缸体的尺寸与所述后气缸体的尺寸相同。
6.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V型双缸发动机,所述V型双缸发动机为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双缸发动机。
CN201710476874.8A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Pending CN107023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6874.8A CN107023374A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6874.8A CN107023374A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374A true CN107023374A (zh) 2017-08-08

Family

ID=5953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6874.8A Pending CN107023374A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337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1335A (ja) * 1997-11-11 1999-05-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02091049U (zh) * 2011-05-27 2011-12-28 北京中清能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V型曲柄圆滑块内燃机机体及应用该机体的内燃机
CN202789120U (zh) * 2012-09-06 2013-03-13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集成支架
US20170114707A1 (en) * 2015-10-27 2017-04-27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Saddle-ridden type vehicle
CN206845296U (zh) * 2017-06-21 2018-01-0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1335A (ja) * 1997-11-11 1999-05-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02091049U (zh) * 2011-05-27 2011-12-28 北京中清能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V型曲柄圆滑块内燃机机体及应用该机体的内燃机
CN202789120U (zh) * 2012-09-06 2013-03-13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集成支架
US20170114707A1 (en) * 2015-10-27 2017-04-27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Saddle-ridden type vehicle
CN206845296U (zh) * 2017-06-21 2018-01-0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2307B (zh) 一种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及其油冷却装置
CN104108047B (zh) 一种电主轴轴芯冷却系统
CN105917094A (zh) 中冷器
CN106100220B (zh) 一种工业电机、电机转子及其转轴
KR101653876B1 (ko) 차량 내 열 교환기
CN103712482A (zh) 热交换器
CN206845296U (zh)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CN204572166U (zh)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3388507B (zh) 一种发动机
CN205001484U (zh) 油路自主选择散热系统装置
KR101808542B1 (ko) 차량용 냉각 시스템
CN107023374A (zh) 一种摩托车及v型双缸发动机
CN107134877A (zh) 电机、电动汽车
CN207829986U (zh) 水冷式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通路构造
US20170057335A1 (en) Hybrid drive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CN106194319A (zh) 发动机机油冷却总成及其发动机
JP6194921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冷却装置
CN205226313U (zh) 用于液体泵上的冷却润滑系统
CN206860276U (zh) 一种摩托车及摩托车发动机
CN208546229U (zh) 拖拉机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6845297U (zh) 摩托车及其发动机
CN206458521U (zh) 一种油散热器结构
CN105202350A (zh) 机油冷却器
CN209063882U (zh)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900824Y (zh) 水冷发动机汽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