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651A -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17651A CN107017651A CN201710363226.1A CN201710363226A CN107017651A CN 107017651 A CN107017651 A CN 107017651A CN 201710363226 A CN201710363226 A CN 201710363226A CN 107017651 A CN107017651 A CN 1070176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hydrogen
- fuel cell
- generation
-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5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by electrochemical means
-
- H02J3/386—
-
- H02J3/387—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本发明根据风力大小有四种工作模式,当大风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在额定功率内的风电用来为外电网发电,同时将剩余风电转换为氢气存储;当风力较小时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将风电供给外电网,同时启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将储氢系统的氢能转化为电能;当风电质量较差时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风电只制氢同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向外供电;当调度要求弃风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将存储的氢气转化为高品质电能馈送至电网。本发明能有效弥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的缺点,改善电场输出功率的可控性,提升发电的稳定性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接碳燃料电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 电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经济的支柱,也是社会活动的必须动力。目前主要通过热机获得社会活动所 需的初级动力,然后转化为电能。由于热机受到卡诺循环的限制,效率提高较为困难,造成 了能源浪费、污染排放增加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清洁的电能获取方式,称为能源发展的 必然方向。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自身特点决定了风电是典型的随机性、间歇性电源,然而随着风力发 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网的影响将更加显著,这已成为制约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 发展的严重障碍。研究表明,储能技术具有动态吸收能量并适时平稳释放的特点,能有效弥 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的缺点,改善电场输出功率的可控性,提升发电的 稳定性水平。
电化学储能系统能量密度大,响应时间长,不受地域限制,非常适用于风电的储能需求。 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相对较成熟,其中,电解制氢复合储能系统具有大容量、长寿命、低成 本及环境友好等优势,且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成熟度较高,在大规模电力储能领域具有 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燃料电池是继火电、水电和核电之后的第4代发电技术,它是唯一兼备无污染、高效率、 适用广、无噪声和具有连续工作和模块化特点的动力装置,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 高效清洁发电技术。作为燃料电池的一种,氢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作还原剂,氧气作氧化 剂,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气、氧气在电极上 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此时氢电极上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氧电极上由于缺少 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其具有如下特点: 产物是水,清洁环保;容易持续通氢气和氧气,产生持续电流;能量转换率较高;排放废弃 物少;噪音低。因此,氢氧燃料电池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氢燃料电池的相关专利的研究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燃料电池的结构设计、电极 材料、反应装置、电解质组成优化以及氢气的制造与储存系统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底风电装机达到7532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004 亿千瓦时,均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产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技术水平逐步赶超世界先进。在 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风电消纳困难、弃风电量逐年增加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但由于风电具有间歇性,不易控制和调度,风电上网难题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储能技术和手段也不断丰富。相对于电化学和其它储能手段, 利用风电电解水制氢、储氢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14年,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负责的国家863“风电直接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中节能风电公司张北分公司建设风电场,制氢功率为100kW,燃 料电池发电为30kW。
2015年,由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与德国McPhy、Encon等公司联合开展的中 德合作示范项目,该项目在河北沽源投建10MW电解水制氢系统,配合200MW风电场制氢,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制氢1752万标准立方米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风电制氢示 范项目。
加拿大的Smart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电解水制氢和开发氢能汽车最为有名的公司,其开发 的HESfp系统包括一个能日产氢25kg的碱性电解槽、一个能储存60kg氢的高压储氢罐和氢 内燃机车,其用于汽车的氢能系统每小时可产氢3kg,能够为3辆巴士提供能量。
Hmnilton是另一个有名的电解槽开发制造商,其ES系列利用PEM电解槽技术,可实现 每小时产氢6~30Nm3,所制氢的纯度可达99.999%。由于电解槽造价还比较昂贵,尤其是 PEM电解槽,使得制氢成本较其他制氢方式的成本高。当电解槽和太阳能电池联合使用制氢 时,产氢成本约24~41USD/GJ,和风力发电机组联合使用时,制氢成本则降为11~20USD/GJ。
发明内容
为解决因风能的间歇性、波动性以及输电容量限制等因素导致的大规模弃风问题,本发 明提供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在电网用电负荷较低时,将风电 直接制成氢气储存起来,在负荷系统处于用电高峰时,再将储存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 电能回馈给电网,为解决大规模风电储存提供一种新途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
本发明的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包括:风力发电机、电解制氢系统、压缩储氢 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变压器、升压器、负荷系统以及协调控制单元;其中,风力发电机、电解制氢系统、压缩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和负荷系统分别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风力发电机依次经变压器和升压器连接至外电网;风力发电机还经过AC/DC整流器连接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连接至压缩储氢系统;压缩储氢系统连接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连接至DC/AC逆变器,依次经变压器和升压器连接至外电网,DC/AC逆变器还连接至负荷系统;氢燃料复合电池包括四种工作模式: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全系统运行模式、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和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协调控制单元感知并判断风力大小,当风力达到高阈值以 上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当风力处于高阈值与低阈值之间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 当风力不稳定或小于低阈值时,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当协调控制单元决定放弃风力 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工作,只 有风力发电机工作,并且风电一部分为外电网供电一部分产生氢气: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 为电能形成风电,在外电网的额定功率内的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风电大 于外电网的额定功率的那部分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 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在全系统 运行模式中,风力发电机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起工作,共同为外电网供电:风力发电机将 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 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 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在风 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中,风力发电机制备氢气,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发电:风力发电机将风能 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 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 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 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中,只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风力发电机停止工作:燃料电池 发电系统利用存储在压缩储氢系统的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进一步,本发明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处于通信网络中,通过通信网络与中央协调控制系统 进行数据交换和逻辑判断。
电解制氢系统包括:变压器、整流柜、电解槽、气液处理器和气体纯化系统;其中,来 自风力发电机的高压电经变压器和整流柜形成供电解槽电解的直流电;整流柜连接至协调控 制系统,调节运行功率;直流电在电解槽中通过电解液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流通,并发生电水 解的化学反应,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氢气和碱液混合物以及氧气和碱液混合物通 过电解槽的出口分别进入各自的气液处理器中,气体与液体分开后,碱液经过滤后回流至电 解槽,氢气和氧气分别经分离洗涤后输送至气体纯化系统中储存。进一步,还包括水碱补给 系统,为水电解制氢的配套附属设备,水碱补给系统包括水箱、碱箱、加水泵及配套阀门等, 用于电解槽碱液配制以及设备运行时的纯水补给和碱液补给。电解制氢系统还包括闭式循环 水设备,为水电解制氢系统的常用配套设备,闭式循环水设备包括水箱、循环泵、板式换热 器等装置,通过利用外部的工业冷却水给内部冷却水降温,为运行系统提供水质稳定的闭式 循环冷却水。
压缩储氢系统包括:氢气缓冲罐、储气压缩机和多个储氢罐;其中,来自电解制氢系统 的气体纯化系统的氢气,经氢气缓冲罐稳压降温保持稳定后,送至储气压缩机;储气压缩机 将氢气高压压缩后送至储氢罐中以高压方式储存;储气压缩机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协调控 制单元控制储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储氢罐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储氢罐 充气过程以及向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供气过程。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和燃料电池主机系统; 其中,来自压缩储氢系统的储氢罐的高压氢气输入至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经处理后,输送至 燃料电池主机系统,产生直流电输出;在燃料电池主机系统未充分燃烧的氢气返回至燃料电 池辅助系统,由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排出氢气尾气和空气尾气;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将散热水通 过燃料电池辅助系统输送至燃料电池主机系统,散热水带走燃料电池主机系统的热量后通过 燃料电池辅助系统返回至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的发电方法。
本发明的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的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协调控制单元感知风力并判断风力大小,根据风力大小选择工作模式:
a)当风力达到高阈值以上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进入步骤2);
b)当风力处于高阈值与低阈值之间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进入步骤3);
c)当风力不稳定或小于低阈值时,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进入步骤4),风力不 稳定指风力忽大忽小波动比较大;
d)当协调控制单元决定放弃风力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进入步骤5);
2)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工作,只有风力发 电机工作,并且风电一部分为外电网供电一部分产生氢气: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
ii.在额定功率内的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
iii.风电大于外电网的额定功率的那部分风电,传输至整流器;
iv.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 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
3)在全系统运行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风力发电机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起工作, 共同为外电网供电: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
ii.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 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 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4)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风力发电机制备氢气,燃料电池发电 系统发电: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 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 中存储;
ii.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 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 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5)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只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风力发 电机停止工作:
i.将电解制氢系统中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ii.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传输至DC/AC逆变器;
iii.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 传输至负荷系统。
其中,风力发电机输出的风电提供至外电网,外电网的额定功率不变;负荷系统的功率 随用电情况波动,协调控制单元根据负荷系统的用电情况,控制压缩储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发 电系统,利用储存的氢气产生相应功率的电能。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根据风力大小有四种工作模式,当大风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在额定功率 内的风电用来为外电网发电,同时将剩余风电转换为氢气存储;当负荷需要供电或风电场输 出电能质量无法满足调度要求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将风电供给外电网,同时启动燃料 电池发电系统,将储氢系统的氢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外电网或负荷系统;当风电质量较差时 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风电只制氢同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向外供电;当调度要求弃风 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只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将存储的氢气转化为高品质 电能馈送至电网。本发明能有效弥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的缺点,改善电 场输出功率的可控性,提升发电的稳定性水平。
1.本发明拓展了风电与氢能的互补利用新途径,突破大规模风电并网瓶颈,为风能资源的 有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相应工程示范;
2.相比于蓄电池储能系统较低的储能容量,风电制氢复合储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储能容 量较大;
3.由于该发明系统的储能容量的增加,其单位储能容量的投资成本将明显降低;
4.使用寿命长:电解水制氢系统使用寿命可达10年,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纯氢和纯氧环境 下的使用寿命均接近或者超过1万小时,储气系统主要由金属材料的压力容器组成,其使 用寿命可达15年;
5.该发明使用的能源原料清洁环保,无论是储能过程还是释能过程,整个过程中所消耗和 生成物均为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的一个实施例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包括:风力发电机、电解制氢 系统、压缩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变压器、升压器、 负荷系统以及协调控制单元;其中,风力发电机、电解制氢系统、压缩储氢系统、燃料电池 发电系统、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和负荷系统分别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风力发电机 依次经变压器和升压器连接至外电网;风力发电机还经过AC/DC整流器连接至电解制氢系统; 电解制氢系统连接至压缩储氢系统;压缩储氢系统连接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 系统连接至DC/AC逆变器,依次经变压器和升压器连接至外电网,DC/AC逆变器还连接至 负荷系统。
压缩储氢系统包括:氢气缓冲罐、储气压缩机和多个储氢罐;其中,来自电解制氢系统 的气体纯化系统的氢气,经氢气缓冲罐缓冲速度,送至储气压缩机;储气压缩机将氢气压缩 后送至储氢罐中储存;储气压缩机和储氢罐分别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储 氢罐充气过程以及向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供气过程。本实施例中,12个储氢罐,储氢罐容积 为128L,单个储罐存储压力可达3.5MPa,存储温度要求不超过85℃。
在电解制氢系统中,电解槽通过直流电流,将水电解成H2和O2,直流电流通过电解液 (30%KOH溶液)在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之间流通。电解槽的电解液采用30%KOH溶液,增加了电解液的电导率。为了避免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下被腐蚀,电解槽阳极由镍、钴、铁组成,阴极由镍和铂活性炭作催化剂,膜采用电阻很小的氧化镍。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式为:
阳极反应方程式:4OH-→O2↑+2H2O+4e-
阴极反应方程式:2H2O+2e-→H2↑+2OH-
总反应方程式:2H2O→2H2↑+O2↑
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在电解槽中的阴极板仓和阳极板仓内分别放置有阴极和阳极, 以碱性水溶液为电解液,氢气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氧气在阴极发生还原反 应,获得电子;电子从阳极到阴极的转移为外界提供电能,水作为唯一的反应产物释放出来。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阳极反应方程式:2H2-4e-→4H+
阴极反应方程式:O2+4e-+2H2O→4OH-
总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和燃料电 池主机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为30kw,电压输出范围300~550V,额定 工况下的效率不低于40%,室温下可在6s内完成启动,工作环境温度2~40℃,环境相对湿 度10%~90%,空气质量不低于三级污染水平,工作地点海拔高度不高于1km,氢气中CO浓度不高于10×10-6,H2S浓度不高于0.1×10-6。
本实施例的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的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设定风力的高阈值和低阈值,协调控制单元感知风力并判断风力大小,并根据风 力大小选择工作模式:
a)当风力达到高阈值以上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进入步骤2);
b)当风力处于高阈值与低阈值之间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进入步骤3);
c)当风力不稳定或小于低阈值时,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进入步骤4),风力不 稳定指风力忽大忽小波动比较大;
d)当协调控制单元决定放弃风力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进入步骤5);
2)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工作,只有风力发 电机工作,并且风电一部分为外电网供电一部分产生氢气: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
ii.在额定功率内的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
iii.风电大于外电网的额定功率的那部分风电,传输至整流器;
iv.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 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
3)在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风力发电机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起工 作,共同为外电网供电: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
ii.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 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 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4)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风力发电机制备氢气,燃料电池发电 系统发电: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 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 中存储;
ii.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 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 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5)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只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风力发 电机停止工作:
i.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ii.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传输至DC/AC逆变器;
iii.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 传输至负荷系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 能的。因此,本发明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 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复合电池包括:风力发电机、电解制氢系统、压缩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变压器、升压器、负荷系统以及协调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风力发电机、电解制氢系统、压缩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和负荷系统分别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所述风力发电机依次经变压器和升压器连接至外电网;风力发电机还经过AC/DC整流器连接至电解制氢系统;所述电解制氢系统连接至压缩储氢系统;所述压缩储氢系统连接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连接至DC/AC逆变器,依次经变压器和升压器连接至外电网,DC/AC逆变器还连接至负荷系统;所述氢燃料复合电池包括四种工作模式: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全系统运行模式、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和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协调控制单元感知并判断风力大小,当风力达到高阈值以上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当风力处于高阈值与低阈值之间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当风力不稳定或小于低阈值时,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当协调控制单元决定放弃风力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中,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工作,只有风力发电机工作,并且风电一部分为外电网供电一部分产生氢气: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在外电网的额定功率内的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风电大于外电网的额定功率的那部分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在全系统运行模式中,风力发电机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起工作,共同为外电网供电: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中,风力发电机制备氢气,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发电: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中,只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风力发电机停止工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存储在压缩储氢系统的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复合电池处于通信网络中,通过通信网络与中央协调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逻辑判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制氢系统包括:变压器、整流柜、电解槽、气液处理器和气体纯化系统;其中,来自风力发电机的高压电经变压器和整流柜形成供电解槽电解的直流电;所述整流柜连接至协调控制系统,调节运行功率;直流电在电解槽中通过电解液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流通,并发生电水解的化学反应,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氢气和碱液混合物以及氧气和碱液混合物通过电解槽的出口分别进入各自的气液处理器中,气体与液体分开后,碱液经过滤后回流至电解槽,氢气和氧气分别经分离洗涤后气体纯化系统中储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储氢系统包括:氢气缓冲罐、储气压缩机和多个储氢罐;其中,来自电解制氢系统的气体纯化系统的氢气,经氢气缓冲罐稳压降温保持稳定后,送至储气压缩机;所述储气压缩机将氢气高压压缩后送至储氢罐中以高压方式储存;所述储气压缩机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储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储氢罐连接至协调控制单元,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储氢罐充气过程以及向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供气过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和燃料电池主机系统;其中,来自压缩储氢系统的储氢罐的高压氢气输入至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经处理后,输送至燃料电池主机系统,产生直流电输出;在燃料电池主机系统未充分燃烧的氢气返回至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由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排出氢气尾气和空气尾气;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将散热水通过燃料电池辅助系统输送至燃料电池主机系统,散热水带走燃料电池主机系统的热量后通过燃料电池辅助系统返回至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制氢系统还包括水碱补给系统,为水电解制氢的配套附属设备;以及还包括闭式循环水设备,为水电解制氢系统的常用配套设备。
7.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的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协调控控制单元感知风力并判断风力大小,根据风力大小选择工作模式:
a)当风力达到高阈值以上时,采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进入步骤2);
b)当风力处于高阈值与低阈值之间时,采用全系统运行模式,进入步骤3);
c)当风力不稳定或小于低阈值时,采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进入步骤4),风力不稳定指风力忽大忽小波动比较大;
d)当协调控制单元决定放弃风力时,采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进入步骤5);
2)在风电制储氢发电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工作,只有风力发电机工作,并且风电一部分为外电网供电一部分产生氢气: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
ii.在额定功率内的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
iii.风电大于外电网的额定功率的那部分风电,传输至整流器;
iv.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
3)在全系统运行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风力发电机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起工作,共同为外电网供电: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输送至外电网;
ii.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4)在风电制氢燃料发电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风力发电机制备氢气,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发电:
i.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形成风电,传输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风电由交流转变成直流,传输至电解制氢系统,电解制氢系统利用风电产生氢气,输送至压缩储氢系统中存储;
ii.同时,电解制氢系统将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5)在燃料电池独立运行模式中,协调控制单元控制只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工作,风力发电机停止工作:
i.将电解制氢系统中储存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ii.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产生直流电,传输至DC/AC逆变器;
iii.DC/AC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和升压器传输至外电网,或者直接传输至负荷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风力发电机输出的风电提供至外电网,外电网的额定功率不变;负荷系统的功率随用电情况波动,协调控制单元根据负荷系统的用电情况,控制压缩储氢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储存的氢气产生相应功率的电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63226.1A CN107017651A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63226.1A CN107017651A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17651A true CN107017651A (zh) | 2017-08-04 |
Family
ID=5945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63226.1A Pending CN107017651A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17651A (zh) |
Cited B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3887A (zh) * | 2017-08-14 | 2017-12-22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微型风机电网系统及方法 |
CN107524560A (zh) * | 2017-08-14 | 2017-12-29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叶片储氢节能系统及方法 |
CN107565603A (zh) * | 2017-10-24 | 2018-01-09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风电制氢储能系统并网的过压保护装置及方法 |
CN107994643A (zh) * | 2017-12-21 | 2018-05-04 |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电源及电池电源系统 |
CN108054777A (zh) * | 2017-12-29 | 2018-05-18 |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 风电制氢控制策略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
CN108964175A (zh) * | 2018-06-20 | 2018-12-07 | 送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新能源供电直升机坪及其实施方法 |
CN109217370A (zh) * | 2018-10-26 | 2019-01-15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一种风/光与生物质互补的发电和化学品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9412195A (zh) * | 2017-08-17 | 2019-03-01 | 王家琳 | 一种小型风光联供氢电系统 |
CN109411787A (zh) * | 2018-10-31 | 2019-03-01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CN109412196A (zh) * | 2017-08-17 | 2019-03-01 | 王家琳 | 离网型风电热氢联供、储存系统 |
CN109672196A (zh) * | 2019-01-30 | 2019-04-23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甲醇废水用于风电制氢调峰调频系统 |
CN109687002A (zh) * | 2018-11-13 | 2019-04-26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
CN109888821A (zh) * | 2019-02-27 | 2019-06-14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弃风电力制氢微网安全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0030160A (zh) * | 2019-03-15 | 2019-07-19 | 江苏理工学院 | 基于氢气能源存储的复合海洋发电系统 |
CN110266040A (zh) * | 2019-06-11 | 2019-09-20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风、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能互补混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10518865A (zh) * | 2019-08-09 | 2019-11-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风电-光电耦合的工业规模稳定供氢系统 |
CN110518607A (zh) * | 2019-09-30 | 2019-11-29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水电站自消纳氢电联供厂用电系统及方法 |
CN110571462A (zh) * | 2019-09-30 | 2019-12-13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氢燃料电池的水电站直流系统 |
CN110748465A (zh) * | 2019-10-21 | 2020-02-0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氢储能太阳能燃煤耦合灵活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11463807A (zh) * | 2020-05-11 | 2020-07-28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直流耦合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756059A (zh) * | 2020-07-30 | 2020-10-09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平抑风电波动的电-氢-电转换系统和方法 |
CN111834650A (zh) * | 2020-07-24 | 2020-10-27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再生能源制氢再发电系统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
CN111900443A (zh) * | 2020-07-29 | 2020-11-0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交直流混合输出装置和方法 |
CN112134281A (zh) * | 2020-09-29 | 2020-12-25 | 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ohc的可再生能源快速补偿配置系统 |
CN112366339A (zh) * | 2020-11-24 | 2021-02-12 |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水解供氢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CN112821447A (zh) * | 2021-01-05 | 2021-05-18 | 上海电机学院 | 一种多能形式能源路由器的运行工况集划分方法 |
CN112910005A (zh) * | 2021-03-19 | 2021-06-04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零碳排整合型新型能源电厂移动的组装系统 |
CN113151844A (zh) * | 2021-04-30 | 2021-07-23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原自给清洁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315158A (zh) * | 2021-06-08 | 2021-08-27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发电结合电池及重力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
CN113410856A (zh) * | 2020-11-04 | 2021-09-17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延缓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系统性能衰减的联合系统及方法 |
CN113529104A (zh) * | 2021-07-29 | 2021-10-22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制氢、氢电转化控制方法及氢制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3623532A (zh) * | 2021-07-23 | 2021-11-09 |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能源自给型加氢站及工作方法 |
CN113671967A (zh) * | 2021-08-25 | 2021-11-19 | 深圳稳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制氢储氢装运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921873A (zh) * | 2021-10-08 | 2022-01-11 | 赵洪山 | 箱式氢能生态发电站 |
CN114374220A (zh) * | 2021-12-03 | 2022-04-19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化学电池-电解水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耦合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4629163A (zh) * | 2022-03-03 | 2022-06-14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氢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
CN114726085A (zh) * | 2022-03-29 | 2022-07-08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电站备用电源供电系统 |
CN115011970A (zh) * | 2022-06-07 | 2022-09-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含热管理的集装箱式一体化电氢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
CN115305501A (zh) * | 2022-07-05 | 2022-11-08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风电并网的制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EP3965249A4 (en) * | 2019-10-28 | 2023-04-12 |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 DC COUPLING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16950843A (zh) * | 2023-08-31 | 2023-10-27 | 青岛艾迪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废电制氢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0227A (zh) * | 2008-07-29 | 2008-12-24 | 东南大学 | 离网型组合蓄能风力发电系统及其运行和配置方法 |
US20140306645A1 (en) * | 2011-12-14 | 2014-10-16 | Electrygen Pty Ltd | Renewal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CN105140970A (zh) * | 2015-08-03 | 2015-12-09 | 浙江大学 | 一种风-氢-水-电混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871057A (zh) * | 2016-06-01 | 2016-08-17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燃料电池的风力发电机组备用电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
-
2017
- 2017-05-22 CN CN201710363226.1A patent/CN1070176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0227A (zh) * | 2008-07-29 | 2008-12-24 | 东南大学 | 离网型组合蓄能风力发电系统及其运行和配置方法 |
US20140306645A1 (en) * | 2011-12-14 | 2014-10-16 | Electrygen Pty Ltd | Renewal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CN105140970A (zh) * | 2015-08-03 | 2015-12-09 | 浙江大学 | 一种风-氢-水-电混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871057A (zh) * | 2016-06-01 | 2016-08-17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燃料电池的风力发电机组备用电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建良 等: "风电制氢-燃料电池微网实验系统的设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
Cited By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3887A (zh) * | 2017-08-14 | 2017-12-22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微型风机电网系统及方法 |
CN107524560A (zh) * | 2017-08-14 | 2017-12-29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叶片储氢节能系统及方法 |
CN107503887B (zh) * | 2017-08-14 | 2023-10-03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微型风机电网系统及方法 |
CN109412196A (zh) * | 2017-08-17 | 2019-03-01 | 王家琳 | 离网型风电热氢联供、储存系统 |
CN109412195A (zh) * | 2017-08-17 | 2019-03-01 | 王家琳 | 一种小型风光联供氢电系统 |
CN107565603A (zh) * | 2017-10-24 | 2018-01-09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风电制氢储能系统并网的过压保护装置及方法 |
CN107565603B (zh) * | 2017-10-24 | 2024-04-09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风电制氢储能系统并网的过压保护装置及方法 |
CN107994643B (zh) * | 2017-12-21 | 2024-06-07 |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电源及电池电源系统 |
CN107994643A (zh) * | 2017-12-21 | 2018-05-04 |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电源及电池电源系统 |
CN108054777A (zh) * | 2017-12-29 | 2018-05-18 |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 风电制氢控制策略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
CN108054777B (zh) * | 2017-12-29 | 2020-02-07 |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 风电制氢控制策略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
CN108964175A (zh) * | 2018-06-20 | 2018-12-07 | 送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新能源供电直升机坪及其实施方法 |
CN109217370A (zh) * | 2018-10-26 | 2019-01-15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一种风/光与生物质互补的发电和化学品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9411787A (zh) * | 2018-10-31 | 2019-03-01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CN109687002A (zh) * | 2018-11-13 | 2019-04-26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
CN109672196A (zh) * | 2019-01-30 | 2019-04-23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甲醇废水用于风电制氢调峰调频系统 |
CN109888821A (zh) * | 2019-02-27 | 2019-06-14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弃风电力制氢微网安全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0030160A (zh) * | 2019-03-15 | 2019-07-19 | 江苏理工学院 | 基于氢气能源存储的复合海洋发电系统 |
CN110266040A (zh) * | 2019-06-11 | 2019-09-20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风、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能互补混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
CN110518865A (zh) * | 2019-08-09 | 2019-11-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风电-光电耦合的工业规模稳定供氢系统 |
CN110518865B (zh) * | 2019-08-09 | 2021-07-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风电-光电耦合的工业规模稳定供氢系统 |
CN110518607A (zh) * | 2019-09-30 | 2019-11-29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水电站自消纳氢电联供厂用电系统及方法 |
CN110518607B (zh) * | 2019-09-30 | 2024-04-16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水电站自消纳氢电联供厂用电系统及方法 |
CN110571462B (zh) * | 2019-09-30 | 2024-04-16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氢燃料电池的水电站直流系统 |
CN110571462A (zh) * | 2019-09-30 | 2019-12-13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氢燃料电池的水电站直流系统 |
CN110748465B (zh) * | 2019-10-21 | 2020-10-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氢储能太阳能燃煤耦合灵活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10748465A (zh) * | 2019-10-21 | 2020-02-0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氢储能太阳能燃煤耦合灵活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
EP3965249A4 (en) * | 2019-10-28 | 2023-04-12 |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 DC COUPLING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11463807A (zh) * | 2020-05-11 | 2020-07-28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直流耦合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834650A (zh) * | 2020-07-24 | 2020-10-27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再生能源制氢再发电系统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
CN111834650B (zh) * | 2020-07-24 | 2021-09-03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再生能源制氢再发电系统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
CN111900443A (zh) * | 2020-07-29 | 2020-11-0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交直流混合输出装置和方法 |
CN111756059A (zh) * | 2020-07-30 | 2020-10-09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平抑风电波动的电-氢-电转换系统和方法 |
CN112134281A (zh) * | 2020-09-29 | 2020-12-25 | 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ohc的可再生能源快速补偿配置系统 |
CN113410856A (zh) * | 2020-11-04 | 2021-09-17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延缓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系统性能衰减的联合系统及方法 |
CN113410856B (zh) * | 2020-11-04 | 2022-11-04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延缓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系统性能衰减的联合系统及方法 |
CN112366339A (zh) * | 2020-11-24 | 2021-02-12 |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水解供氢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CN112366339B (zh) * | 2020-11-24 | 2022-04-01 |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水解供氢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CN112821447A (zh) * | 2021-01-05 | 2021-05-18 | 上海电机学院 | 一种多能形式能源路由器的运行工况集划分方法 |
CN112910005A (zh) * | 2021-03-19 | 2021-06-04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一种零碳排整合型新型能源电厂移动的组装系统 |
CN113151844B (zh) * | 2021-04-30 | 2024-05-14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原自给清洁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151844A (zh) * | 2021-04-30 | 2021-07-23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原自给清洁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315158A (zh) * | 2021-06-08 | 2021-08-27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发电结合电池及重力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
CN113315158B (zh) * | 2021-06-08 | 2023-03-24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发电结合电池及重力储能的系统及方法 |
CN113623532A (zh) * | 2021-07-23 | 2021-11-09 |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能源自给型加氢站及工作方法 |
CN113623532B (zh) * | 2021-07-23 | 2023-02-28 |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能源自给型加氢站及工作方法 |
CN113529104A (zh) * | 2021-07-29 | 2021-10-22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制氢、氢电转化控制方法及氢制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3671967B (zh) * | 2021-08-25 | 2023-11-17 | 深圳稳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制氢储氢装运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671967A (zh) * | 2021-08-25 | 2021-11-19 | 深圳稳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制氢储氢装运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921873A (zh) * | 2021-10-08 | 2022-01-11 | 赵洪山 | 箱式氢能生态发电站 |
CN114374220A (zh) * | 2021-12-03 | 2022-04-19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化学电池-电解水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耦合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4629163A (zh) * | 2022-03-03 | 2022-06-14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氢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
CN114726085B (zh) * | 2022-03-29 | 2023-10-20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电站备用电源供电系统 |
CN114726085A (zh) * | 2022-03-29 | 2022-07-08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电站备用电源供电系统 |
CN115011970A (zh) * | 2022-06-07 | 2022-09-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含热管理的集装箱式一体化电氢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
CN115305501A (zh) * | 2022-07-05 | 2022-11-08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风电并网的制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6950843A (zh) * | 2023-08-31 | 2023-10-27 | 青岛艾迪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废电制氢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950843B (zh) * | 2023-08-31 | 2024-05-10 | 青岛艾迪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废电制氢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10249U (zh) |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 | |
CN107017651A (zh) | 一种风电制氢储能的氢燃料复合电池及其发电方法 | |
CN213279179U (zh) | 用于光伏电站调峰调频的飞轮-制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
CN109193783B (zh) |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方法 | |
CN107359363A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制氢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 |
CN101841277A (zh) | 可再生能源储能储氢综合发电系统 | |
CN209313452U (zh) | 一种高效率高安全风电制氢调峰调频系统 | |
CN110601231A (zh) | 一种基于光伏制氢储能的光伏和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系统 | |
CN202034791U (zh) | 一种电力储能装置 | |
CN101565832A (zh) | 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系统 | |
CN109638893A (zh) | 一种尿素废水用于高安全高效率风电制氢调峰调频系统 | |
CN103199561A (zh) |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风能、太阳能的风光氢互补并网型电站 | |
CN109194283B (zh) |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系统 | |
CN207009561U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制氢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 |
CN212063513U (zh) | 再生能源发电制甲烷装置及具备调峰能力的发电装置 | |
CN111756059A (zh) | 一种实时平抑风电波动的电-氢-电转换系统和方法 | |
CN110273163A (zh) | 一种可再生能源直接电解含尿素废水制氢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1852593A (zh) | 一种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与发电厂耦合调峰系统及方法 | |
CN102497000A (zh) | 太阳能光伏-氢储能发电系统 | |
CN115595602A (zh) | 水电解制氢系统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 |
CN109936156A (zh) | 一种高效率高安全风电制氢调峰调频系统 | |
CN106086923A (zh) | 一种耦合co2资源化利用的制氢储能装置 | |
CN210297269U (zh) | 一种风、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能互补混合发电系统 | |
CN115441517A (zh) | 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633478U (zh) | 一种储存和释放电能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