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8314B - 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68314B CN106968314B CN201710166812.7A CN201710166812A CN106968314B CN 106968314 B CN106968314 B CN 106968314B CN 201710166812 A CN201710166812 A CN 201710166812A CN 106968314 B CN106968314 B CN 1069683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work
- limited block
- partition
- filtering ponds
- str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wage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其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第一限位块,其顶部与过滤池固定连接;第一框体,其上部与第一限位块相贴合;多块第二限位块,其间隔设置在第一框体内,且顶部与第一框体的下部固定连接;多个第一滤网,一个第一滤网对应一块第二限位块;沉淀池,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口;第二框体,其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第一隔板,其底部与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侧壁上设置有净水入口,所述净水入口处设置有第三滤网;第一水管,其两端分别与过滤池和沉淀池的内部连通;填料层,其铺设在第二框体内。本发明能对道路雨水进行净化后加以利用,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提高道路雨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雨水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作为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能解决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的水环境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道路雨水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雨水径流中具有最大资源的有效补充,对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道路雨水径流含有大量污染物,且初期雨水径流所带有的污染物最严重,若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会破坏周围河流功能,造成水质恶化。
近年来,下沉式绿地、渗透塘、湿塘等开始受到关注并迅速建设,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雨水的下渗,但难以对雨水进行净化后加以利用。因此,研究和开发出能够高效且持续地保障道路雨水净化和回用的多功能装置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能对道路雨水进行净化后加以利用,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提高道路雨水利用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包括:
过滤池,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过滤池的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封盖;
第一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过滤池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块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过滤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过滤池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
第一框体,其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框体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中,且与所述过滤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下部为圆筒体形,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和底部的外径之间,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的锥角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锥角相等,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框体的底部与所述过滤池的底部不接触,所述雨水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方;
多块第二限位块,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内,所述第二限位块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过滤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部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部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位于上方的第二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
多个第一滤网,一个第一滤网对应一块第二限位块,第一滤网为圆形,且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块中,第一滤网的直径介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块的顶部的内径和底部的内径之间,且位于上方的第二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滤网的直径,位于上方的第一滤网的网孔的尺寸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滤网的网孔的尺寸;
沉淀池,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设置在所述过滤池的一侧,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盖;
第二框体,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所述第二框体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中,且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壁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不接触,所述第二框体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处设置有第二滤网;
第一隔板,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隔板为圆筒体形,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内部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净水入口,所述净水入口处设置有第三滤网;
第一水管,其一端与所述过滤池内位于最底部的第一滤网的下方的区域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连通;
填料层,其铺设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填料层的高度高于所述净水入口的底部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向着第一水管逐渐向下倾斜。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上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多根第一杆体的底部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第一杆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每块第二限位块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一块第二限位块上的多根第二杆体的底部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顶部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滤网。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一圆环连接。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封盖的底部相抵。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还包括:
第三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所述第三限位块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沉淀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下方;
所述第二框体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圆柱体形,中部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第二框体的中部的锥角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锥角相等,所述第二框体的中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框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二框体的上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沉淀池的内径。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还包括:
多块第二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为圆筒体形,多块第二隔板由外到内间隔设置,且插设在所述填料层中,第一隔板、各块第二隔板均与第二框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填料层的高度,每块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填料层的高度,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四滤网;
多块第三隔板,其插设在所述填料层中,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隔板为长方体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之间、第二框体的内侧壁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隔板的外侧壁之间,以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隔板的内侧壁和第一隔板的外侧壁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第三隔板,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上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入水口和位于最外侧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净水入口和位于最内侧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净水入口的顶部的高度、所述开口的顶部的高度均高于所述填料层的高度。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框体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对道路雨水进行净化后加以利用,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提高道路雨水利用率。
本发明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均为预制件,在损坏后可单独进行更换,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的第一框体可取出,这样方便清理第一框体内的截留物,省时省力,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第二框体可取出,这样方便更换填料层和清理填料层中的小颗粒杂质,填料层可反复使用,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框体内的迂回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包括:
过滤池10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过滤池100的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101,所述雨水入口101与所述过滤池100的内部连通,这样雨水能通过雨水入口101进入过滤池100的内部,通过各个第一滤网140从上到下逐级过滤,所述过滤池10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封盖102,第一封盖102的尺寸应设置为,使得打开第一封盖102后,能取出第一框体120;
第一限位块110,其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00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块110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过滤池10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110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限位块110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过滤池100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限位块110的顶部与所述过滤池100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第一限位块110用于固定第一框体120,又使第一框体120易于向上取出。
第一框体120,其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框体120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00中,且与所述过滤池10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上部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下部为圆筒体形,即第一框体120的上部的直径逐渐减小为倒圆台形,下部的直径不变,其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组成,所述第一框体120的顶部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10的顶部的外径和底部的外径之间,这样既能固定第一框体120,又使第一框体120方便取出,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上部的锥角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0的锥角相等,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上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0的内侧壁相贴合,这样能防止雨水进入第一框体120的上部的外侧壁和第一限位块110的内侧壁间的缝隙中,也可在第一框体120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贴胶皮,进一步地防止雨水进入两者间的缝隙中,所述第一框体120的底部与所述过滤池100的底部不接触,所述雨水入口10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上方;
多块第二限位块130,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120内,所述第二限位块130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过滤池10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130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二限位块130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下部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限位块13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下部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这样能固定第一滤网140,又使第一滤网140方便向上取出,位于上方的第二限位块130的底部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限位块130的底部的内径,这样能向上取出所有的第一滤网140;
多个第一滤网140,一个第一滤网140对应一块第二限位块130,第一滤网140为圆形,且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块130中,第一滤网140的直径介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块130的顶部的内径和底部的内径之间,这样能固定第一滤网140,位于上方的第二限位块130的底部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滤网140的直径,这样第一滤网140能穿过位于其上方的第二限位块130,位于上方的第一滤网140的网孔的尺寸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滤网140的网孔的尺寸;雨水经各个第一滤网140从上到下逐级过滤,这样也能对截留物进行分类。例如通过各个第一滤网140依次截留树叶、土块、烟头、小石子。
沉淀池150,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00的一侧,所述沉淀池15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51,出水口151与沉淀池150的内部连通,所述沉淀池15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盖152,第二封盖152的尺寸应设置为,使得打开第二封盖152后,能取出第二框体160;
第二框体160,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所述第二框体160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50中,且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150的底部接触,这样通过沉淀池150的底部支撑第二框体160,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外侧壁与所述沉淀池150的内侧壁不接触,所述第二框体160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161,入水口161与第二框体160的内部连通,入水口161越低越好,最好靠近第二框体160的底部,所述入水口161处设置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用于封住填料;
第一隔板17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内部,所述第一隔板170为圆筒体形,所述第一隔板17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70的内部与所述出水口151连通,即第二框体160的底部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与第一隔板170的内部,以及出水口151均连通,所述第一隔板170的侧壁上设置有净水入口171,所述净水入口171处设置有第三滤网,第三滤网用于封住填料;
第一水管180,其一端与所述过滤池100内位于最底部的第一滤网140的下方的区域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150的内部连通,即通过第一水管180将各个第一滤网140过滤后的雨水导入沉淀池150中,再通过填料层190过滤;第一水管180应尽量水平或朝着沉淀池150向下倾斜,且第一水管180的两端尽量靠近过滤池100和沉淀池150的底部。
填料层190,其铺设在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170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填料层190的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净水入口171的底部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隔板170的顶部的高度。填料层190为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可过滤水中杂质的填料层190。填料层190能阻碍雨水的流动,使杂质更容易沉淀在填料层190中。
本方案提供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在使用时,雨水经雨水入口101进入过滤池100中,经各个第一滤网140逐级过滤后,流至过滤池100的底部,再经第一水管180导入沉淀池150中,通过入水口161进入第二框体160内,经填料层190过滤后,从净水入口171进入第一隔板170内,再逐渐向下,通过出水口151排入市政管路中或进行储存。
各个第一滤网140用于截留尺寸树叶、烟头、杂草、石块和生活垃圾等,填料层190用于沉淀雨水中的泥沙或其他小颗粒物。
需要清理过滤池100内的截留物时,打开第一封盖102,竖直向上取出第一框体120,清理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滤网140上的截留物,清理完后,取下该第一滤网140,接着逐级清理其他第一滤网140,直至所有第一滤网140清理完毕,也可取出第一框体120后,将第一框体120倒置,即可将截留物和第一滤网140倒出,再清洗第一框体120的内部,之后将各个第一滤网140插入对应的第二限位块130中,再将第一框体120插入第一限位块110中,通过第一限位块110支撑第一框体120。
需要清理沉淀池150内的截留物时,打开第二封盖152,竖直向上取出第二框体160,倒出填料,清洗或更换填料后,将填料铺设在第二框体160的内侧壁和第一隔板170的外侧壁之间,通过沉淀池150的底部支撑第二框体160。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过滤池100的底部向着第一水管180逐渐向下倾斜。这样过滤池100的底部的雨水能通过第一水管180全部导入沉淀池150中。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限位块110上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一杆体200,所述第一杆体200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多根第一杆体200的底部在同一个圆周上(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杆体20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200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上部,这样能通过第一杆体200进一步固定第一框体120,即第一框体120上对应第一杆体200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第一杆体200能穿过该通孔,这样第一框体120也能向上取出;每块第二限位块130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杆体210,所述第二杆体210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一块第二限位块130上的多根第二杆体210的底部在同一个圆周上(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杆体21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210的顶部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滤网140,这样能通过第二杆体210进一步固定对应的第一滤网140,即第二杆体210穿过第一滤网140上的网孔,这样第一滤网140也能向上取出。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框体120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20的另一端与一圆环230连接。因相邻的两根连接杆220间有间隙,这样雨水能进入第一框体120内,需要取出第一框体120时,向上提起圆环230,即能将第一框体120取出。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圆环230与所述第一封盖102的底部相抵。这样能进一步地固定第一框体120,防止第一框体120在水流的冲击下移动。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还包括:
第三限位块240,其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50的内部,所述第三限位块240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沉淀池150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块240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三限位块240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沉淀池150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三限位块240的顶部与所述沉淀池150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8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块240的下方;第三限位块240用于固定第二框体160,防止第二框体160在沉淀池150内径向移动,又使第二框体160易于向上取出。
所述第二框体160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圆柱体形,中部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即第二框体160的上部为圆柱体形,中部的直径逐渐减小为倒圆台形,下部的直径不变,第二框体160由一体成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组成,所述第二框体160的中部的锥角与所述第三限位块240的锥角相等,所述第二框体160的中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块240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框体160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封盖152的底部相抵,即第二封盖152搁置在第二框体160上,所述第二框体160的上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沉淀池150的内径,这样方便取出第二框体160。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还包括:
多块第二隔板25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250为圆筒体形,多块第二隔板250由外到内间隔设置(即多块第二隔板250的直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较大直径的第二隔板250套设在较小直径的第二隔板250的外部),且插设在所述填料层190中,第一隔板170、各块第二隔板250均与第二框体160同轴设置,出水口151位于沉淀池150的底部的中央,所述第二隔板25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二隔板250的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填料层190的顶部的高度,每块第二隔板250上均设置有一个开口251,所述开口251的底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填料层190的顶部的高度,所述开口251处设置有第四滤网,第四滤网用于封住填料;
多块第三隔板260,其插设在所述填料层190中,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隔板260为长方体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250之间、第二框体160的内侧壁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隔板250的外侧壁之间,以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隔板250的内侧壁和第一隔板170的外侧壁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第三隔板260,第三隔板260将其所在的环形填料层190分隔开,即第三隔板260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分别与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250或第二框体160的内侧壁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隔板250的外侧壁或位于最内侧的第二隔板250的内侧壁和第一隔板170的外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250上的开口251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260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入水口161和位于最外侧的开口251(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隔板250上的开口251)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260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净水入口171和位于最内侧的开口251(位于最内侧的第二隔板250上的开口251)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260所在的平面的两侧,这样能形成迂回的流通通道,使得雨水的过滤效果更好,所述第三隔板260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160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
如图4所示,雨水经入水口161进入第二框体160内,在填料层190中的迂回通道中不断过滤后,从净水入口171进入第一隔板170内,再逐渐向下,通过出水口151排入市政管路中。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净水入口171的顶部的高度、所述开口251的顶部的高度均高于所述填料层190的顶部的高度。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框体120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10的底部的内径。这样方便取出第一框体120。
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框体160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限位块240的底部的内径。这样方便取出第二框体160。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池,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过滤池的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入口,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封盖;
第一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过滤池的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块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过滤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过滤池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
第一框体,其内部中空,且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框体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中,且与所述过滤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下部为圆筒体形,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和底部的外径之间,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的锥角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锥角相等,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框体的底部与所述过滤池的底部不接触,所述雨水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方;
多块第二限位块,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内,所述第二限位块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过滤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部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部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位于上方的第二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
多个第一滤网,一个第一滤网对应一块第二限位块,第一滤网为圆形,且插入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块中,第一滤网的直径介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块的顶部的内径和底部的内径之间,且位于上方的第二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滤网的直径,位于上方的第一滤网的网孔的尺寸大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滤网的网孔的尺寸;
沉淀池,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设置在所述过滤池的一侧,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盖;
第二框体,其内部中空,且顶部敞开,所述第二框体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中,且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壁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不接触,所述第二框体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处设置有第二滤网;
第一隔板,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隔板为圆筒体形,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内部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净水入口,所述净水入口处设置有第三滤网;
第一水管,其一端与所述过滤池内位于最底部的第一滤网的下方的区域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连通;
填料层,其铺设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隔板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填料层的高度高于所述净水入口的底部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向着第一水管逐渐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多根第一杆体的底部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第一杆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每块第二限位块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一块第二限位块上的多根第二杆体的底部在同一个圆周上,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顶部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一圆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封盖的底部相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限位块,其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所述第三限位块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且与所述沉淀池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顶部的外径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顶部与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下方;
所述第二框体的上部和下部均为圆柱体形,中部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第二框体的中部的锥角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锥角相等,所述第二框体的中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框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封盖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二框体的上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沉淀池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块第二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为圆筒体形,多块第二隔板由外到内间隔设置,且插设在所述填料层中,第一隔板、各块第二隔板均与第二框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填料层的高度,每块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填料层的高度,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四滤网;
多块第三隔板,其插设在所述填料层中,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隔板为长方体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之间、第二框体的内侧壁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隔板的外侧壁之间,以及位于最内侧的第二隔板的内侧壁和第一隔板的外侧壁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第三隔板,相邻的两块第二隔板上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入水口和位于最外侧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净水入口和位于最内侧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块第三隔板所在的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部固定,且无缝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入口的顶部的高度、所述开口的顶部的高度均高于所述填料层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底部的内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66812.7A CN106968314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66812.7A CN106968314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68314A CN106968314A (zh) | 2017-07-21 |
CN106968314B true CN106968314B (zh) | 2019-03-26 |
Family
ID=5932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66812.7A Active CN106968314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683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8744B (zh) * | 2018-07-20 | 2023-11-21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降噪防充氧防藻盖板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55630B1 (ko) * | 2007-04-04 | 2008-09-03 | 이재식 | 우수의 수집 및 저장을 위한 지하 구조물 |
CN203235337U (zh) * | 2013-04-26 | 2013-10-16 |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国卷烟厂 | 一种用于烟草制丝线加料机的新型过滤装置 |
CN204983091U (zh) * | 2015-06-23 | 2016-01-20 | 湖北科亮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
EP2438017B1 (de) * | 2009-06-05 | 2016-03-30 | 3P Technik Filtersysteme GmbH | Filter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von mit feststoffpartikeln und/oder gelösten schadstoffen belastetem wasser |
JP2016044390A (ja) * | 2014-08-19 | 2016-04-04 | 株式会社オーイケ | 浸透システム |
CN205276430U (zh) * | 2015-10-09 | 2016-06-01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高层建筑雨水回收器 |
CN105909009A (zh) * | 2016-06-22 | 2016-08-31 | 苍南金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市政园林环保停车场 |
-
2017
- 2017-03-20 CN CN201710166812.7A patent/CN1069683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55630B1 (ko) * | 2007-04-04 | 2008-09-03 | 이재식 | 우수의 수집 및 저장을 위한 지하 구조물 |
EP2438017B1 (de) * | 2009-06-05 | 2016-03-30 | 3P Technik Filtersysteme GmbH | Filter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von mit feststoffpartikeln und/oder gelösten schadstoffen belastetem wasser |
CN203235337U (zh) * | 2013-04-26 | 2013-10-16 |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国卷烟厂 | 一种用于烟草制丝线加料机的新型过滤装置 |
JP2016044390A (ja) * | 2014-08-19 | 2016-04-04 | 株式会社オーイケ | 浸透システム |
CN204983091U (zh) * | 2015-06-23 | 2016-01-20 | 湖北科亮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
CN205276430U (zh) * | 2015-10-09 | 2016-06-01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高层建筑雨水回收器 |
CN105909009A (zh) * | 2016-06-22 | 2016-08-31 | 苍南金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市政园林环保停车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68314A (zh) | 2017-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59753Y1 (ko) | 비점오염원 저감장치 | |
CN106865642B (zh) |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KR100524151B1 (ko) | 초기 우수를 배제한 청정 우수 포집 장치 | |
CN20908229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 |
CN204865234U (zh) | 雨水过滤器 | |
CN106968314B (zh) | 海绵城市绿色雨水泥渣快速清理装置 | |
CN206101165U (zh) | 一种园林水循环系统 | |
CN207469399U (zh) | 雨水收集的弃流与截污治理系统 | |
CN208121936U (zh) | 初期雨水净化井 | |
CN207620472U (zh) | 一种防灾净化蓄水立体停车场 | |
CN207110008U (zh) | 园林排水系统 | |
CN206570904U (zh) | 初期雨水截污挂篮多级净化装置 | |
CN206591603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装置 | |
CN109322226A (zh) | 可更换过滤装置的海绵城市透水步道 | |
CN105804201B (zh) | 一种新型智能网格雨洪管理系统 | |
CN212689125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植被绿化导水系统 | |
CN209703660U (zh) | 市政工程用多层过滤雨水口装置 | |
CN209652693U (zh) | 一种人行道用排水结构 | |
CN114319506A (zh) | 一种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系统 | |
CN205412364U (zh) | 一种高效雨水过滤器 | |
CN207537830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海绵城市 | |
CN214270419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多介质过滤罐 | |
CN106592730B (zh) | 雨水回收系统 | |
CN111779121A (zh) | 一种便于垃圾清理的路面排水结构 | |
CN105986599A (zh) | 一种初期雨水分流过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