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6595B -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36595B CN106836595B CN201710050447.3A CN201710050447A CN106836595B CN 106836595 B CN106836595 B CN 106836595B CN 201710050447 A CN201710050447 A CN 201710050447A CN 106836595 B CN106836595 B CN 1068365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bar
- chord member
- bar stress
- reserved
- reserved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8
- 210000004027 cell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771 C ce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claims 5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6 shut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OXZDWNPVJITMN-ZBRFXRBCSA-N 17β-estra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2[C@H]3CC[C@](C)([C@H](CC4)O)[C@@H]4[C@@H]3CCC2=C1 VOXZDWNPVJITMN-ZBRFXRB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425 Protein Deficienc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08 flo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3 res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包括周边框架(7)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包括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下弦空腹网格模块和混凝土剪力键。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的弦杆一和两根以上的弦杆二,下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的弦杆三和两根以上的弦杆四。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提出的预制装配的施工方法,在长度方向Lx与跨度方向Ly之比为1≤Lx/Ly≤1.5时使用,在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大跨度楼盖由现场浇制转变为预制装配,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建筑工程领域里,多层大跨度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楼盖,一直停留在框架,主次梁体系,如一栋三层体育馆建筑,其楼盖平面为30m×37.5m=1125㎡,周边柱网为7.5m,即跨度方向Ly=4×7.5m=30m,长度方向Lx=5×7.5m=37.5m,采用如图1传统的结构体系,混凝土(C40)折算厚度47cm/㎡,用钢量在(135kg~150kg)/㎡之间。如全国每年有250栋此类建筑建成使用,它需混凝土近40万立方米,钢材12万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及本世纪初期出现的专利技术(ZL97200102.6及ZL200610200188.X),即“钢筋混凝土剪力键式双向空腹大板(又称空腹夹层板)”,“U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大板楼盖”。混凝土用量24cm/㎡,钢材用量(70kg/㎡~80kg/㎡)之间,每年250栋,混凝土用量20.3万立方米,钢材用量6.33万吨,每年节约混凝土19.7万立方米,节约钢材5.67万吨,混凝土单价按0.12万元/m3(材料、运输模板等),钢材单价0.8万元/吨(加工、运输、原材料等),每年采用正交正放空腹楼盖,节约人民币合计2.364亿+4.536亿=6.9亿元。图2为相对图1平面采用正交正放空腹楼盖结构布置图。此类多层大跨度楼盖(图2)是符合循环经济三原则要求的,从辩证法分析问题,事物均有两面性,其优点显示的同时,其不足也在实践中出现,如图2楼盖它在现场支模板扎钢筋现场浇制施工,其混凝土正交正放空腹梁上、下弦节点共有308个,需在现场制作,立模板扎钢筋制作繁琐,耗费工时,为此提出预制装配整体式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楼盖新型施工方法,使楼盖结构施工达到工业化。
多层(2层~4层)大跨度(18m~36m)公共与工业建筑的楼盖,由传统的混凝土框架,主、次梁板结构体系(图1),改为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楼盖的结构体系,在结构工程领域里是一个飞跃,如图2为三层体育建筑的混凝土空腹楼盖,原专利均为在现场满堂脚手架、立模板、扎钢筋现场浇制,整个楼盖上、下弦节点308个,三层楼盖共有924个上、下弦节点,楼盖制作繁琐是显然易见。在21世纪的今天,欧美、日本在传统结构的领域早就进行预制装配的工业制作方式,但结构体系仍然未变,显然仍是“肥梁胖柱”,它需要大吨位吊车安装,但为工业化打开一扇大门,图2新型结构体系要克服上述不足,只有向预制装配工业化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包括周边框架(7)、现浇楼板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建立坐标轴,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取一原点作为坐标点,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取一水平方向作为坐标点的X轴,通过坐标点相对于X轴竖直的方向作为坐标点的Y轴,周边框架(7)的下侧与X轴平行,周边框架(7)的左侧与Y轴平行;周边框架(7)下侧在X轴上的长度为Lx,周边框架(7)左侧在Y轴上的长度为Ly,且1≤Lx/Ly≤1.5,所述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在周边框架(7)所围成的平面内排列;所述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包括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下弦空腹网格模块、混凝土剪力键(2)以及钢筋桁架楼承板(8);
所述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所述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一(61)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二(62),所述弦杆一(61)与弦杆二(62)在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所述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一(61)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二(62)围成正方形一;
所述下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三(63)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四(64),所述弦杆三(63)与弦杆四(64)在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所述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三(63)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四(64)围成正方形二;
所述正方形一和正方形二的边长相等;
所述弦杆一(61)和弦杆三(63)平行于X轴,所述弦杆一(61)和弦杆三(63)上下对称,所述弦杆二(62)和弦杆四(64)平行于Y轴,所述弦杆二(62)和弦杆四(64)上下对称;
所述混凝土剪力键(2)一端安装在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的正交处,同时所述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的正交处的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支托(1),而所述混凝土剪力键(2)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弦杆三(63)与弦杆四(64)的正交处;
所述弦杆一(61)背离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箍筋一(41),而所述弦杆一(6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且所述预留箍筋一(41)均与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相垂直;
所述弦杆二(62)背离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箍筋二(42),而所述弦杆二(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且预留箍筋二(42)均与预留第一受力钢筋二(521)、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相垂直;
所述弦杆三(6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
所述弦杆四(6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
对于相邻的两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
而对于紧靠周边框架(7)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其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与周边框架(7)的左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与周边框架(7)的右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与周边框架(7)的上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与周边框架(7)的下侧预留弦杆连接;
所述现浇楼板包括第一现浇、第二现浇、第三现浇、第四现浇、第五现浇、第六现浇,其中,所述第一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与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处的现浇,第二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处的现浇,第三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处的现浇,第四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处的现浇,第五现浇为周边框架(7)的现浇,第六现浇为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顶部的现浇;
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于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且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的支托(1)上。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主要由A单元和B单元组合拼接而成,所述A单元包括两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两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所述B单元包括一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一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主要由A单元和C单元组合拼接而成,所述A单元包括两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两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所述C单元包括三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三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8)包括双向双层钢筋桁架和薄钢板,所述双向双层钢筋桁架和薄钢板通过板凳筋(3)连接。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弦杆一(61)、弦杆二(62)、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正交构成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正交构成下弦空腹网格模块,所述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混凝土剪力键(2)一端安装在弦杆一(61)与弦杆二(62)的正交处,混凝土剪力键(2)另一端安装在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的正交处;
(2)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与下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连接形成预制空腹网格单元,所述预制空腹网格单元根据周边框架(7)要求进行组合连接,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
(3)在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封盖钢筋桁架楼承板(8),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的支托(1)上;
(4)分别在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与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顶部以及周边框架(7)进行现浇混凝土,待养护周期达到后进行下一工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关键点是将传统的空腹网格楼盖单元化,将空间网格转换为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当周边框架的长度Lx和跨度Ly之比为1≤Lx/Ly≤1.5,适宜采用本发明正交正放的方案。这些单元在预制场所预制,周边框架等仍现场浇制。从图3分析三层楼盖上弦杆与下弦杆共有节点924个全部在预制场制作,即90%以上的的工作量在预制场加工,大幅度减少模板费用及工时,现场仅在各个模块的连接处以及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顶部二次浇注混凝土。在新型结构基础上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促进了建筑结构工业化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传统框架的三层建筑的楼盖结构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2采用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楼盖专利技术(ZL97200102.6及ZL200610200188.X)的楼面空腹网格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3是三层大跨度(Ly=30m)公共建筑,采用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楼盖,其预制A、B单元结构布置图I;
图4是三层大跨度(Ly=30m)公共建筑,采用正交正放混凝土空腹楼盖,其预制A、C单元结构布置图II;
图5是图3对应的A单元的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3对应的A单元中十字型剪力键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3对应的B单元的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3对应的B单元中十字型剪力键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3对应的A单元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图9对应的A单元的上弦空腹网格模块M处预留箍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对应的A单元的下弦空腹网格模块N处箍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板凳筋工程实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托、2-混凝土剪力键、3-板凳筋、41-预留箍筋一、42-预留箍筋二、51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2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3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4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61-弦杆一、62-弦杆二、63-弦杆三、64-弦杆四、7-周边框架、8-钢筋桁架楼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是针对三层楼盖实施的,具体跨度Ly=30m,长度Lx=37.5m,长宽比Lx/Ly=37.5/30=1.25小于1.5,适宜采用本发明方案,每层面积1125㎡,当Lx/Ly=1时为本方案的最理想情况。按图1所示传统框架主、次梁板结构,其层高大,建材(混凝土、钢材)用量很大。上世纪90年中期出现的专利技术使楼盖的结构体系得到根本改变,使传统的单向传力体系改变为三维空间三维受力,即图2所示的正交正放空腹楼盖结构体系,并得到大面积应用,对推动“节约土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努力。但楼盖网格化和空腹化后,带来的施工难度增大,模板增多,工时量大。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采用预制装配的新工艺,如图3、图4所示,及楼盖由现场浇制,改为预制装配化。
图3显示的是大跨度即Ly=30m的公共建筑,图3对应的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表面积为a×a,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所围成的正方形二区域表面积也为a×a。若周边框架7上柱子的柱距是7.5m,且两根柱子之间有3个网格,那么a=7500/3=2500mm。
图9是图3对应的A单元的剖面图,即图9为A单元的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和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对接剖面图。空腹楼盖的整体厚度为h=δ+(h1-δ)+h0+h1,其中,δ为钢筋桁架楼承板8的厚度,h0为楼盖空腹的净高度,h1为上弦空腹网格模块或者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高度,即弦杆一61、弦杆二62、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的高度。
图10是图9对应的A单元的上弦空腹网格模块M处预留箍筋结构图,其截面面积为b×h1。预制时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宽度b不变,高度要扣除预制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厚度δ,则预制上弦A空腹网格单元的净高度为h1-δ,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的宽度也为b。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包括周边框架7、现浇楼板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建立坐标轴,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取一原点作为坐标点,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取一水平方向作为坐标点的X轴,通过坐标点相对于X轴竖直的方向作为坐标点的Y轴,周边框架7的下侧与X轴平行,周边框架7的左侧与Y轴平行;周边框架7下侧在X轴上的长度为Lx,周边框架7左侧在Y轴上的长度为Ly,且1≤Lx/Ly≤1.5,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在周边框架7所围成的平面内排列;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包括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下弦空腹网格模块、混凝土剪力键2以及钢筋桁架楼承板8。
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一61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二62,弦杆一61与弦杆二62在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一61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二62围成正方形一。
下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三63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四64,弦杆三63与弦杆四64在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三63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四64围成正方形二。
正方形一和正方形二的边长相等。
弦杆一61和弦杆三63平行于X轴,弦杆一61和弦杆三63上下对称,弦杆二62和弦杆四64平行于Y轴,弦杆二62和弦杆四64上下对称。
混凝土剪力键2的一端安装在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的正交处,同时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的正交处的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支托1,支托1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混凝土剪力键2的另一端安装在弦杆三63与弦杆四64的正交处。
弦杆一61背离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箍筋一41,而弦杆一6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且预留箍筋一41均与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相垂直。
弦杆二62背离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箍筋二42,而弦杆二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且预留箍筋二42均与预留第一受力钢筋二521、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相垂直。
弦杆三6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
弦杆四6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
对于相邻的两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
而对于紧靠周边框架7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其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与周边框架7的左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与周边框架7的右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与周边框架7的上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与周边框架7的下侧预留弦杆连接;对于紧靠周边框架7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直接伸入到左侧框架内部并锚固在混凝土中,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直接伸入到右侧框架内部并锚固在混凝土中,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伸入到上侧框架内部并锚固在混凝土中,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伸入到下侧框架内部并锚固在混凝土中。
现浇楼板包括第一现浇、第二现浇、第三现浇、第四现浇、第五现浇、第六现浇,其中,第一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与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处的现浇,第二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处的现浇,第三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处的现浇,第四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处的现浇,第五现浇为周边框架7的现浇,第六现浇为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顶部的现浇;
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于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且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的支托1上。钢筋桁架楼承板8包括双向双层钢筋桁架和薄钢板,双向双层钢筋桁架和薄钢板通过板凳筋3连接。
如图3所示,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主要由A单元和B单元组合拼接而成,A单元包括两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两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B单元包括一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一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图3楼盖有35个A单元,7个B单元。
如图4所示,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主要由A单元和C单元组合拼接而成,A单元包括两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两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C单元包括三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三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图4楼盖有21个A单元,7个B单元。
本发明也是可以采用一根弦杆一61、一根弦杆二62、一根弦杆三63、一根弦杆四64制作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只是这样一个单元体积太小,需要连接的地方过多,不经济,所以不采用。
下面阐述应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步骤及相应工作原理:
本发明楼盖面积90%以上的构件在预制场分批分单元制作。现场只现浇周边框架,待周边框架施工完成后,再安装预制的A、B或C单元,且本发明采用混凝土C40对预制空腹网格单元进行浇注。
(1)预制弦杆一61、弦杆二62、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正交构成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正交构成下弦空腹网格模块,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混凝土剪力键2的一端安装在弦杆一61与弦杆二62的正交处,另一端安装在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的正交处;
(2)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与下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连接形成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预制空腹网格单元根据周边框架7要求进行组合连接,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
(3)在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封盖钢筋桁架楼承板8,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的支托1上;
(4)分别在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与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顶部以及周边框架7进行现浇高一级混凝土C45,待养护周期达到后拆除下部支撑或脚手架进行楼盖的下一道工序,或进行第二、第三层预制装配式楼盖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框架(7)、现浇楼板以及两个以上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建立坐标轴,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取一原点作为坐标点,在周边框架(7)所在的平面上取一水平方向作为坐标点的X轴,通过坐标点相对于X轴竖直的方向作为坐标点的Y轴,周边框架(7)的下侧与X轴平行,周边框架(7)的左侧与Y轴平行;周边框架(7)下侧在X轴上的长度为Lx,周边框架(7)左侧在Y轴上的长度为Ly,且1≤Lx/Ly≤1.5,所述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在周边框架(7)所围成的平面内排列;所述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包括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下弦空腹网格模块、混凝土剪力键(2)以及钢筋桁架楼承板(8);
所述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所述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一(61)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二(62),所述弦杆一(61)与弦杆二(62)在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所述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一(61)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二(62)围成正方形一;
所述下弦空腹网格模块包括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三(63)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四(64),所述弦杆三(63)与弦杆四(64)在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所述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三(63)和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弦杆四(64)围成正方形二;
所述正方形一和正方形二的边长相等;
所述弦杆一(61)和弦杆三(63)平行于X轴,所述弦杆一(61)和弦杆三(63)上下对称,所述弦杆二(62)和弦杆四(64)平行于Y轴,所述弦杆二(62)和弦杆四(64)上下对称;
所述混凝土剪力键(2)一端安装在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的正交处,同时所述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的正交处的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支托(1),而所述混凝土剪力键(2)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弦杆三(63)与弦杆四(64)的正交处;
所述弦杆一(61)背离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箍筋一(41),而所述弦杆一(6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且所述预留箍筋一(41)均与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相垂直;
所述弦杆二(62)背离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箍筋二(42),而所述弦杆二(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且预留箍筋二(42)均与预留第一受力钢筋二(521)、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相垂直;
所述弦杆三(6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
所述弦杆四(6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
对于相邻的两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
而对于紧靠周边框架(7)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其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与周边框架(7)的左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与周边框架(7)的右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与周边框架(7)的上侧预留弦杆连接,其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与周边框架(7)的下侧预留弦杆连接;
所述现浇楼板包括第一现浇、第二现浇、第三现浇、第四现浇、第五现浇、第六现浇,其中,所述第一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与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处的现浇,第二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处的现浇,第三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处的现浇,第四现浇为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处的现浇,第五现浇为周边框架(7)的现浇,第六现浇为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顶部的现浇;
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于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且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的支托(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主要由A单元和B单元组合拼接而成,所述A单元包括两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两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所述B单元包括一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一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主要由A单元和C单元组合拼接而成,所述A单元包括两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两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所述C单元包括三根弦杆一(61)、两根弦杆二(62)、三根弦杆三(63)和两根弦杆四(6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8)包括双向双层钢筋桁架和薄钢板,所述双向双层钢筋桁架和薄钢板通过板凳筋(3)连接。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弦杆一(61)、弦杆二(62)、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正交构成上弦空腹网格模块,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正交构成下弦空腹网格模块,所述上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固定在下弦空腹网格模块的正上方,混凝土剪力键(2)一端安装在弦杆一(61)与弦杆二(62)的正交处,混凝土剪力键(2)另一端安装在弦杆三(63)和弦杆四(64)的正交处;
(2)上弦空腹网格模块与下弦空腹网格模块通过混凝土剪力键(2)连接形成预制空腹网格单元,所述预制空腹网格单元根据周边框架(7)要求进行组合连接,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其中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另一个预制空腹网格单元的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采用直螺纹套管进行等强连接;
(3)在弦杆一(61)和弦杆二(62)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封盖钢筋桁架楼承板(8),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所围成的正方形一区域内的支托(1)上;
(4)分别在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一(511)与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一(51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二(52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二(52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三(53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三(532)连接处、第一预留受力钢筋四(541)和第二预留受力钢筋四(542)连接处、预制空腹网格单元顶部以及周边框架(7)进行现浇混凝土,待养护周期达到后进行下一工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50447.3A CN106836595B (zh) | 2017-01-23 | 2017-01-23 |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50447.3A CN106836595B (zh) | 2017-01-23 | 2017-01-23 |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36595A CN106836595A (zh) | 2017-06-13 |
CN106836595B true CN106836595B (zh) | 2018-12-14 |
Family
ID=5912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50447.3A Active CN106836595B (zh) | 2017-01-23 | 2017-01-23 |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36595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2828A (ja) * | 1997-12-10 | 1999-06-29 | Nippon Kaiser Kk | コンクリートスラブおよび構築物 |
CN1478968A (zh) * | 2003-07-04 | 2004-03-03 | 贵州工业大学 | 大跨度建筑物屋盖或楼盖的建筑方法及其双重网格梁结构 |
JP2004068313A (ja) * | 2002-08-02 | 2004-03-04 | Kajima Corp | 床組構造 |
CN203846660U (zh) * | 2014-05-23 | 2014-09-24 |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 |
CN105625559A (zh) * | 2015-12-31 | 2016-06-01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高层与超高层混凝土正交正放空间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及制作方法 |
CN105951995A (zh) * | 2016-06-08 | 2016-09-21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ⅲ型混凝土正交斜放空间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205663028U (zh) * | 2016-03-25 | 2016-10-26 | 南京中建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整体式正交正放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 |
-
2017
- 2017-01-23 CN CN201710050447.3A patent/CN1068365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2828A (ja) * | 1997-12-10 | 1999-06-29 | Nippon Kaiser Kk | コンクリートスラブおよび構築物 |
JP2004068313A (ja) * | 2002-08-02 | 2004-03-04 | Kajima Corp | 床組構造 |
CN1478968A (zh) * | 2003-07-04 | 2004-03-03 | 贵州工业大学 | 大跨度建筑物屋盖或楼盖的建筑方法及其双重网格梁结构 |
CN203846660U (zh) * | 2014-05-23 | 2014-09-24 |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 |
CN105625559A (zh) * | 2015-12-31 | 2016-06-01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高层与超高层混凝土正交正放空间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及制作方法 |
CN205663028U (zh) * | 2016-03-25 | 2016-10-26 | 南京中建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整体式正交正放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 |
CN105951995A (zh) * | 2016-06-08 | 2016-09-21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ⅲ型混凝土正交斜放空间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36595A (zh) | 2017-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25566B (zh) | 装配式混凝土正交斜放空间网格盒式结构筒中筒结构 | |
CN103046645B (zh) | 一种大跨度预制整浇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9025017A (zh) | 钢筋混凝土空心叠合双向密肋楼盖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7143034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 |
CN105822001B (zh) | 一种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楼板模块连接构造 | |
CN103352569A (zh) | 一体化浇注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 | |
CN205875394U (zh) | 一种干法连接的抗震混凝土梁柱 | |
CN102635235B (zh) | 一种拼接网架悬挂模板现浇钢丝网水泥板的方法 | |
CN203866966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核心筒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 | |
CN105839784B (zh) | 拼装顶升式建筑施工方法 | |
CN112695914B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1202181Y (zh) | 预制混凝土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及包含该连接结构的建筑 | |
CN204959795U (zh) | 自承式无排无模地下室无梁楼板 | |
CN106836600A (zh) | 一种用于变电工程的钢筋组合楼板 | |
CN202202412U (zh) |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中节点 | |
CN106836595B (zh) | 多层大跨度正交正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 |
CN202125104U (zh) | 现浇梁柱预制夹芯混凝土墙板住宅建筑体系 | |
CN106996147B (zh) | 多层大跨度装配式正交正放装配式砼空间网格盒式结构及制作方法 | |
CN105113541A (zh) | 自承式无排无模地下室无梁楼板及其逆作施工方法 | |
CN110241915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l型筋整体连接节点及使用方法 | |
CN206457971U (zh) | 一种预应力预制叠合空心板 | |
CN105297893A (zh) | 榫卯式混凝土叠合梁交叉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996148B (zh) | 多层大跨度装配式正交斜放装配式砼空间网格盒式结构及制作方法 | |
CN104988984A (zh) | U型钢、混凝土组合正交斜放空间网格盒式结构及制作方法 | |
CN106836594B (zh) | 多层大跨度正交斜放装配式混凝土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