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4596A - 加强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强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4596A
CN106794596A CN201580054837.7A CN201580054837A CN106794596A CN 106794596 A CN106794596 A CN 106794596A CN 201580054837 A CN201580054837 A CN 201580054837A CN 106794596 A CN106794596 A CN 106794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reinforcement
spacer
reinforcing
form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48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贝特·拉佩斯托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4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4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36Three-dimensional reinforcing mats composed of reinforcing elements laying in two or more parallel planes and connected by separate reinforcing parts
    • E04C5/064Three-dimensional reinforcing mats composed of reinforcing elements laying in two or more parallel planes and connected by separate reinforcing parts the reinforcing elements in each plane being formed by, or forming a, mat of longitunal and transverse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28B23/028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for double - wal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8Mould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ilting or inverting
    • B28B7/085Mould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ilting or inverting for making double wall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4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4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 E04B2/86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made in permanent forms
    • E04B2/8611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made in permanent forms with spacers being embedded in at least one form leaf
    • E04B2/8617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made in permanent forms with spacers being embedded in at least one form leaf with spacers being embedded in both form lea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8Spacers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and spacing the reinforcements from the fo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8Spacers of metal or substantially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103/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 E04B2103/02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of ceramics,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103/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 E04B2103/06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 E04C2002/045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with two parallel leaves connected by tie anchors
    • E04C2002/047Pin or rod shaped anch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 E04C2002/045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with two parallel leaves connected by tie anchors
    • E04C2002/048Bent wire anch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元件(1),所述加强元件包括第一加强垫(2)和第二加强垫(3),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具有在交叉点(7)中彼此成角度地焊接的金属的垫杆(6),所述加强垫(2、3)关于其第一垫平面(4)和第二垫平面(5)通过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以法向间距(9)彼此成间距地保持。所述间距保持件(8)是金属的并且通过焊接结构(10)、优选电阻焊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强垫(2)和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个别的垫杆(6)不可松脱地连接,其中,至少个别的间距保持件(8)至少沿背离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方向(11)以第一超出部向外突出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第一垫平面(4)。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备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和一种用于制造加强元件和双层壁结构的方法。

Description

加强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元件以及一种装备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和一种用于制造构件的方法,如这在权利要求1、14和15中给出。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加强元件通常具有二维的基础元件和用于提供三维结构的中间元件。中间元件通常以栅格承载件的形式构造,其中,附加杆元件从二维的基础元件突出地与其连接,并且其中,附加杆元件在背离基础元件的那侧上与纵向杆连接。
由一般的现有技术已知的实施方案具有如下缺点,即,加强元件费时地制造并且设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的至少一个壳遭受膨胀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稳定地构造并且所述加强元件的制造可良好地自动化,以及本发明给出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构件的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14和15所述的措施得以解决。
按照本发明构造有一种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包括第一加强垫和第二加强垫,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具有在交叉点彼此成角度地焊接的金属的垫杆。所述加强垫关于其第一垫平面和第二垫平面通过杆形的间距保持件以法向间距彼此成间距地保持。所述间距保持件是金属的并且通过焊接结构、优选电阻焊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的个别的垫杆不可松脱地连接,其中,至少个别的间距保持件至少沿背离第二加强垫的方向以第一超出部向外突出于所述第一加强垫的第一垫平面。
按照本发明的构成的优点在于,通过借助于间距保持件将两个加强垫彼此焊接可以形成稳定的三维的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可以良好地借助于起重机或其他提升机构运动并且因此能在自动化的或半自动化的流水线中运输并且可以由此在任意的地点制造,以使在流水线上的经过时间尽可能小地保持。通过间距保持件以第一超出部向外突出于第一加强垫的第一垫平面的方式可以实现,三维的且稳定的加强元件可以放到平的面上,从而第一加强垫可以以对应于第一超出部的预先确定的间距远离所述平的面地设置。因此,第一加强垫可以在希望的位置上引入构件中,而不必设置附加的支撑机构。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所述加强元件可以在耗费尽可能少的零件的情况下生产并且因此一方面具有尽可能小的重量并且此外可简单地且低成本地制造。
此外符合的是,所述间距保持件还沿背离所述第一加强垫的方向以第二超出部向外突出于所述第二加强垫的第二垫平面。在这里优点在于,由此不仅第一加强垫可以与平的支承面成确定的间距地保持,而且在翻转加强元件时第二加强垫可以与平的支承面成确定的间距地保持,以便能够良好地加固混凝土构件。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第一超出部和所述第二超出部相同大小地构造并且在5mm至100mm之间、特别是在10mm至50mm之间、优选在15mm至30mm之间。在这里优点在于,在将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用于构建双层壁结构时,两个壁壳可以对称地或相同地构造。特别是通过所给出的区域中的超出部可以实现,能够达到由标准或出于静止考虑所要求的相对于第一加强垫和/或第二加强垫的混凝土最小覆盖部。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间距保持件相对于所述垫平面法向地定向。在这里有利的是,间距保持件可以在制造过程期间快速地且简单地定位在加强垫之间。此外,由此可以使第一加强垫和第二加强垫彼此良好地定位。
有利的也是一种模型,按照该模型可以规定,在至少个别的间距保持件的至少一个端部区段中设置有保护帽。保护帽在这里在双层壁结构的制造过程期间用作用于模板托盘的表面的保护,加强元件安放在所述模板托盘上。在完成双层壁结构之后,保护帽用于装备有保护帽的间距保持件的防腐蚀保护。在没有保护帽的情况下,间距保持件在表面上对于促进氧化的空气可接近。
按照一种改进方案可能的是,所述保护帽由塑料材料制造,特别是通过注射成型件形成并且具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间距保持件在所述超出部的区域中的直径地确定尺寸。特别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保护帽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并且可以在批量制造中快速地且简单地制造。特别是对于在批量制造过程中的制造在这里注射成型件是适合的,其中,在注射成型件中可以自由地选择造型。如果保护帽的容纳孔略小于或等于间距保持件的直径地选择,则保护帽可以良好地套装到间距保持件上,从而所述保护帽在制造过程期间不会不希望地落下。
此外符合的是,所述保护帽在背离所述容纳孔的端部区段中渐缩地和/或倒圆地构造。在这里优点在于,保护帽由此具有可以贴靠在模板元件(Schalungselement)上的支承面或支撑端部。此外,通过渐缩部可以实现,在完成的构件、例如双层壁结构中,保护帽的在表面上可见的支撑端部尽可能小或者保护帽和表面能尽可能少地看到。
此外可以规定,与所述间距保持件成角度延伸的拉杆与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的垫杆焊接。附加的拉杆的优点在于,可以阻止第一加强垫和第二加强垫彼此可能的平行移动或者大的抵抗力可以相抑制这样的平行移动。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间距保持件和/或所述拉杆与所述垫杆的交叉点成间距地与所述垫杆连接。在这里优点在于,间距保持件和/或拉杆特别是在其与垫杆的连接部位处可良好地接近,以便例如借助于制造机器人进行焊接。因此,用于制造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的制造机器人可以尽可能简单地构造。
按照一种特别的特征可能的是,在所述第二加强垫的区域中,平行于所述加强垫设置的支承杆与所述间距保持件和/或所述拉杆焊接并且形成用于所述第二加强垫的支撑平面。在这里优点在于,第二加强垫的定位在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快速地且简单地进行。因此可以实现,第二加强垫尽可能位置准确地相对于第一加强垫设置。
对应于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可以规定,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之间延伸的并且与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焊接的抬起弓。在这里的优点在于,抬起弓可以尽可能设置在两个加强垫之间的重心中,以使加强元件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抬起弓可以有助于附加地稳定加强元件。与加强垫焊接的抬起弓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所述抬起弓以增大的强度与加强元件或双层壁结构连接。因此,降低在加强元件或装备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的提升过程期间它们可能与抬起弓松脱并且因此构成对于人员可能的危险源的可能性。
此外符合的是,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的垫杆沿所述垫平面的法向彼此重合地设置。在这里优点在于,两个加强垫的下料毛坯可以相同地或重合地设计,由此,加强垫的制造可良好地自动化。该构造方案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特别是处于各个加强垫的法向地设置的间距保持件可以良好地定位在加强杆上并且与其焊接。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加强元件具有形式为板材的模板元件,所述模板元件在两个加强垫之间延伸并且紧固、特别是焊接在两个加强垫上。作为模板元件例如可以使用板条。模板元件用于在建筑工地上在双层壁结构的最终制造中将用于填充或用于浇注的混凝土保持在设置用于填充的空腔的内部。第一实施方式中,模板元件在可以用于从外部剥离双层壁结构。在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也可设想的是,模板元件嵌入窗口空隙部或门空隙部中,以便能够将其剥离。在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可以规定,将模板元件居中地安放在壁中,以便构成空腔。由此,需要的混凝土的量可以尽可能小地保持。
此外可以规定,在所述加强垫中的至少一个加强垫上紧固、特别是焊接插座占位件。插座占位件可以用作用于插座的剥离结构,以便能够在完成双层壁结构之后将插座嵌入壁中。
此外可以规定,空管路敷设系统连接到插座占位件上,其中,空管路敷设系统通过保护夹保持,所述保护夹紧固在所述加强垫中的一个加强垫上、特别是与其焊接。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间距保持件和/或所述垫杆由具有经滚压的筋或其他表面轮廓的钢筋制造。在这里优点在于,在使用用于加强元件的钢筋时,所述加强元件可以接受增大的拉力,因为混凝土与钢筋可以良好地连接。
按照本发明,还规定一种双层壁结构,所述双层壁结构包括由混凝土制成的第一壁壳和第二壁壳,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至少部分地整合到所述第一壁壳和所述第二壁壳中。所述加强元件的第一加强垫整合到所述第一壁壳中并且第二加强垫整合到所述第二壁壳中。按照本发明的双层壁结构的优点在于,所安装的且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具有两个彼此成间距的加强垫,所述加强垫整合到两个壁壳中。通过使用加强垫,加强元件从壁壳中的断裂强度相对于具有栅格承载件布置结构的可比较的双层壁结构提高。因此,可以提高安全性,因为可以阻止壁壳与加强元件的无意的剥离。这特别是在建筑工地上是重要的,因为在提升工作中落下的混凝土部件可能构成对于工作者的严重的安全风险。此外,通过在双层壁结构中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可以实现,在用水泥加固双层壁结构时填充速度相对于常规的双层壁结构可以提高,因为两个壁壳以改进的方式与稳定的加强元件连接。此外,可以通过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降低壁壳的混凝土覆盖部,由此,完整的双层壁结构可以重量降低地制造。这随之带来在生产方面的节省。此外,重量降低的双层壁结构可以低成本地且对环境无害地运输,其中,附加地使双层壁结构在提升过程中的处理变得容易。
在一种用于制造构件的方法中规定,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第一加强垫,所述第一加强垫具有在交叉点中彼此成角度地焊接的金属的垫杆;
-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垫的垫杆定位杆形的间距保持件;
-将所述间距保持件与所述第一加强垫的垫杆焊接;
-以与所述第一加强垫成法向间距地定位第二加强垫,其中,所述第二加强垫定位成,使得所述间距保持件在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之间延伸;
-将所述间距保持件与所述第二加强垫的垫杆焊接,用于提供三维的加强元件。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构件、特别是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的方法的优点在于,杆形的间距保持件可以简单地由制造设备、特别是机器人系统定位在第一加强垫上或与其焊接。第二加强垫可以接着同样由制造设备、特别是机器人系统相对于第一加强垫定位并且接着与间距保持件焊接,从而产生稳定的三维的加强元件。这样的加强元件如此稳定,使得所述加强元件可以作为整体在生产设备的内部运输或者然而也可以在外部的生产厂上运输,以便能够以预制的方式在任意的地点使用。特别是加强元件可以在单独的制造阶段中预制并且接着作为整体考虑用于使用在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的制造过程中。此外可以规定,各个方法步骤以与所列举的不同的顺序实施。
此外符合的是,所述间距保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垫的垫杆定位成,使得所述间距保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垫的垫杆以第一超出部突出。通过间距保持件以第一超出部向外突出于第一加强垫的垫杆的方式可以实现,三维的且稳定的加强元件可以设置到平的面上,从而第一加强垫以对应于第一超出部的预先确定的间距可以远离所述平的面地设置。因此,预备模板托盘连同可能的下部板条、栅格承载件、间距保持件等(如这在制造常规的双层壁结构时是所述情况)不再是必需的。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第二加强垫定位成,使得所述间距保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强垫的垫杆以第二超出部突出。在这里优点在于,由此不仅第一加强垫可以与平的支承面成确定的间距地保持,而且在翻转加强元件时第二加强垫可以与平的支承面成确定的间距地保持,以便能够良好地加固混凝土构件。
此外可以规定,在定位所述杆形的间距保持件之前对其进行截短,并且所述间距保持件在至少一个端部区段上设有保护帽。在这里优点在于,杆形的间距保持件可以作为杆材料供应,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才对其进行截短的话。因此,能实现全部间距保持件的可特定适配的长度。此外有利的是,间距保持件已经在截短之后且在安装或焊入第一加强垫上之前设有保护帽,因为该工作步骤能在制造技术上良好地与截短过程组合。
按照一种改进方案可能的是,此外将与所述间距保持件成角度地延伸的拉杆与所述垫杆焊接。在这里优点在于,拉杆在制造过程期间可以简单地且低成本地与垫支架焊接。
此外符合的是,在定位所述第二加强垫之前,定位平行于所述第一加强垫延伸的支承杆,并且将所述支承杆与所述间距保持件和/或所述拉杆焊接。在这里优点在于,通过支承杆形成支撑元件,第二加强垫在制造过程期间可以安放在所述支撑元件上。因此,为了制造系统或制造机器人,第二加强垫可以对应地较容易地最终定位并且与间距保持件和/或拉杆焊接。此外,由此阻止或尽量阻挡第二加强垫在定位过程期间相对于第一加强垫的过度下垂。
此外可以规定,在提供所述三维的加强元件之后实施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水平定向的模板托盘并且可选地在所述模板托盘上安装界定模板;
-将所述加强元件定位在所述模板托盘上;
-可选地在所述模板托盘上补充或安装界定模板;
-将混凝土层施加到模板托盘上,同时按需求摇动所述模板托盘或所述混凝土层,直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加强垫;
-存放构件直至所述混凝土层固化或硬化成第一壁壳。在这里优点在于,为了制造双层壁结构,模板托盘可以尽量预备并且加强元件可以作为整体装到模板托盘中。因此,预备模板托盘连同可能的下部板条、栅格承载件、间距保持件等(如这在制造常规的双层壁结构时是所述情况)不再是必需的。由此,可以显著地改进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的制造过程的质量。一方面可以提高进程速度,因为加强元件可以作为整体装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过程精度或重复精度,因为加强元件通过其预备可以构造为形状稳定的构件。
在一种备选变型方案中可以规定,在提供所述三维的加强元件之后实施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水平定向的模板托盘并且在所述模板托盘上安装界定模板;
-将混凝土层施加到所述模板托盘上;
-将所述加强元件的第一加强垫浸入到所述混凝土层中,同时按需求摇动所述模板托盘和/或所述加强元件,直至所述第一加强垫完全以混凝土覆盖;
-存放构件直至所述混凝土层固化或硬化成第一壁壳。在这里优点在于,可以附加地加速制造方法,因为在置入加强元件之前已经可以将混凝土层施加在模板托盘上。该生产方法或制造方法仅能在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的情况下实施。
此外可以规定,在制造所述第一壁壳之后实施以下方法步骤:
-将所述加强元件连同在其上安装的第一壁壳从所述模板托盘抬起;
-使所述加强元件连同在其上安装的所述第一壁壳翻转;
-提供水平定向的模板托盘并且在所述模板托盘上安装界定模板;
-将混凝土层施加到所述模板托盘上;
-将所述加强元件的第二加强垫浸入到所述混凝土层中,同时按需求摇动所述模板托盘和/或所述加强元件,直至所述第二加强垫完全以混凝土覆盖;
-存在构件直至所述混凝土层固化或硬化成第二壁壳。在这里优点在于,加强元件已经固定地整合到第一壁壳中并且基于加强元件的稳定构造所述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良好地运动或定位。此外,部分完成的构件可以由翻转仪器位置准确地浸入到预备的模板托盘的混凝土层中,使得第二壁壳可以位置准确地制造。
最后可以规定,在硬化室中进行构件的存放直至所述混凝土层固化或硬化成第一壁壳和/或第二壁壳。在这里优点在于,可以加速壁壳的硬化过程。因此,可以缩短直至壁壳充分硬化的时间,使得所述壁壳能尽可能早地运输并且模板托盘又空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以下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分别在强烈简化的示意图中:
图1示出加强元件的透视图;
图2示出加强元件按照图1中的视角II的俯视图;
图3示出加强元件按照图1中的视角III的侧视图;
图4示出加强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按照图1中的视角III的侧视图;
图5示出间距保持件以及在其上设置的保护帽的详细视图;
图6示出装备有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
图7示出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的一个方法步骤的图示,亦即浇注第一壁壳;
图8示出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的另一个方法步骤的图示,亦即预备用于制造第二壁壳;
图9示出用于双层壁结构的复杂的加强元件的透视图;
图10示出装备有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的实心壁;
图11示出用于具有模板元件的双层壁结构的复杂加强元件的透视图;
图12示出间距保持件以及在其上设置的保护帽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视图;
图13示出抬起弓在装入状态中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4示出抬起弓在装入状态中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图1以透视图示出示例性示出的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1。图2和图3示出加强元件1的按照图1中的II的俯视图和按照图1中的III的侧视图,其中,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与在分别在前面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指出或参考分别在前面的图中的详细说明。为了形象说明或为了可理解地阐述本发明,加强元件1仅以示例的部分示出,其中,加强元件1可以具有比所示出的大的尺寸。
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1可以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加强部或加固部。加强元件1具有第一加强垫2和第二加强垫3,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分别具有第一垫平面4和第二垫平面5。如在图3中可较好地看出的那样,两个垫平面4、5分别通过加强垫2、3的最外面的点确定。优点在于,在加强元件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间距保持件8。由此,加强元件1可以良好地支承在间距保持件8上。
加强垫2、3分别具有多个垫杆6,这些垫杆彼此成角度地设置。由此产生栅格形,其中,垫杆6在重叠的交叉点7上相互焊接。垫杆6优选由钢筋制造。加强垫2、3是由相互焊接的杆构成的栅格结构。各个杆彼此的间距可以是有规律的或者也可以是无规律的。
加强垫2、3可以作为按照标准的预制件额外购买并且就地相应地裁剪。在一种备选变型方案中也可能的是,垫杆7在加强元件2的制造方法的过程中就地截短并且相互焊接。
如从图1还可看出的那样,设置有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所述间距保持件使各个加强垫2、3以希望的且预先确定的法向间距9彼此间隔开地保持。法向间距9是加强垫2、3的两个垫平面4、5彼此间隔开地设置的间距。由金属的材料制造的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通过焊接结构10与垫杆6连接。所述焊接结构优选通过电阻焊、特别是通过电阻点焊实现。在这里优点在于,该焊接方法可良好地自动化,并且在该焊接方法中不需要焊接填料。然而,备选于电阻焊也可能的是,间距保持件8例如通过MAG焊接方法或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
如在图3中可特别良好地看出的那样,此外可以规定,间距保持件8沿背离第二加强垫3的方向11相对于第一垫平面4以第一超出部12突出。通过该造型可以实现,加强元件1可以理想地就使用目的而言在需要的地方使用,第一加强垫2与支承平面成间距地设置,加强元件1支承在所述支承平面。这例如在制造双层壁结构13、预制混凝土构件时或者例如在元件覆盖时等等是所述情况。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1也可以理想地使用,以便例如在现浇混凝土中加固构件。换言之,超出部12可以对应于需要的混凝土覆盖。
此外可以规定,总是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垫杆6设置在加强元件1的上侧上并且沿横向延伸的垫杆6设置在加强元件1的下侧上。换言之,第一垫平面4和第二垫平面5以相同的取向相叠地设置。这样的实施方案在图中未示出。
此外可以规定,间距保持件8沿背离第一加强垫2的方向14相对于第二垫平面5以第二超出部15突出地设置。对此的优点可以视为类似于第一超出部12。
通过第一超出部12或第二超出部15的变化可以调节希望的混凝土覆盖。换言之,由此可以调节第一加强垫或第二加强垫远离混凝土表面多远地设置。超出部12、15优选相同大小地选择,从而加强元件1或装备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13对称地构造。然而,在一种备选变型方案中或对于特定应用也可能的是,超出部12、15不同大小地选择。
此外可以规定,除了间距保持件8之外在加强元件1上也设置有拉杆16,这些拉杆与间距保持件8或垫平面4、5的法线成角度17地设置。拉杆16优选在第一垫平面4和第二垫平面5之间延伸。此外,拉杆16优选成对地设置成V形,由此,可以给予加强元件1提高的刚度。由此,特别是可以实现,增大的阻力或增大的强度抑制两个加强垫2、3彼此的平行移动。拉杆16优选可以具有比间距保持件8小的直径。此外可以规定,拉杆16具有与垫杆6相同的直径。
如从图2可看出的那样,此外可以规定,间距保持件8和/或拉杆16与垫杆6的交叉点7成间距18地与所述垫杆连接。由此可以实现,间距保持件8和/或拉杆16在其与垫杆6的连接点上可良好地接近。由此,可以使借助于制造机器人或制造设备的自动化加工变得容易。此外,间距18优选这样确定尺寸,使得拉杆16由制造决定地尽可能靠近垫杆6的交叉点7地设置,因为垫杆6在交叉点7的区域中具有最大的刚度。此外,间距保持件8和/或拉杆16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以便能够例如根据要求接受不同大小的负荷。此外,间距保持件8和/或拉杆16可以彼此成无规律的间距地设置,以便适配于负荷的要求。
此外可以规定,在第二加强垫3的区域中构造有支承杆19,所述支承杆确定支撑平面20。这些支承杆19可以特别在制造加强元件1时是有利的,因为它们可以良好地与间距保持件8或拉杆16连接并且可以由此构成支撑平面20,第二加强垫3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安放到所述支撑平面上。因此可以实现,第二加强垫3在制造过程期间已经大致设置在其最终的位置中。
如从图3可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间距保持件8处于第一垫平面4或第二垫平面5的法向地设置在加强元件1上。
在图4中示出加强元件1的另一种且可选地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其中,对于相同的部件又使用与在前面的图1至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指出或参考前面的图1至3中的详细说明。在图4中与在图3中一样选择按照图1中的III的视图。
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不是处于垫平面4、5的法向地设置,而是与所述垫平面成角度地设置。由此可以实现,间距保持件8可以承担图3中的拉杆16的功能并且因此拉杆16在该实施例中不是必需的。
如从图1至4可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在间距保持件8的至少一个端部区段21上设置有保护帽22,所述保护帽保护间距保持件8以防腐蚀或者在制造过程中用作支承元件。
图5示出间距保持件8的剖视图,所述间距保持件包括示意性示出的保护帽22。如从图5可看出的那样,保护帽22具有容纳孔23,在所述容纳孔中可以容纳间距保持件8。在图5的图示中,保护帽22未完全套装到间距保持件8上,以便能够更好地示出保护帽22的内部结构。优选保护帽22套装直到挡靠到间距保持件8上。容纳孔23的直径24等于或小于间距保持件8的直径25地选择。由此可以实现,保护帽22在力作用下可装到间距保持件8上并且在其上处于固定地容纳。因此,在制造过程期间,保护帽22不会无意地振动下来。此外可以规定,如在图5中可看出的那样,保护帽22在背离容纳孔23的端部区段26上渐缩地和/或倒圆地构造。特别是可以规定,保护帽22在端部区段26中具有类似锥体的形状。由此可以实现,保护帽22在端部区段26中尽可能细长地构造,因此,保护帽22在双层壁结构13的表面上尽可能看不到或仅能看到一点。
保护帽22优选由塑料材料制造。这例如可以是热塑性的塑料,其具有高化学耐久性以及高耐老化性。
图6示出双层壁结构13的侧视图或剖视图,所述双层壁结构装备有按照本发明的且已经描述的加强元件1。如从图6可看出的那样,在第一加强垫2的区域中构造有第一壁壳27并且在第二加强垫3的区域中构造有第二壁壳28。如在双层壁结构13中,在两个壁壳27、28之间构造有中间区域29,所述中间区域在安放双层壁结构13之后就地以混凝土填充,以便获得坚实的混凝土壁。在理想情况下,壁壳27、28具有尽可能小的壁厚30、31,使得双层壁结构13为了运输尽可能轻。对于壁壳27、28的最小壁厚30、31的限度一方面基于壁壳27、28必须具有的最小覆盖部得出。该最小覆盖部例如是第一壁壳27的外表面32到第一垫平面4的间距。所述最小覆盖部可以通过间距保持件8的定位进行调节并且与第一超出部12大小相同。第二壁壳28的情况同样如此,其中,最小覆盖部也由第二壁壳28的外表面33计算。此外,壁厚30、31由第一壁壳27的内表面34到第一加强垫2或者第二壁壳28的内表面35到第二加强垫3的所要求的最小间距得出。通过加强元件1的按照本发明的构造可以实现,壁厚30、31可以尽可能小。基于通过间距保持件8稳定地相互连接的两个加强垫2、3的使用,可以降低加强元件1从所述壁壳27、28中的一个壁壳断裂的危险。
在图7和8中借助示意图说明或解释用于生产双层壁结构13的制造过程,其中,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与分别在前面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指出或参考分别在前面的图中的详细说明。
在该文件中,加强元件1或双层壁结构13的没有全部完成的产品称为构件36。
为了制造加强元件1,在第一方法步骤中提供第一加强垫2。第一加强垫2在这里可以是外购件,或者也可能的是,第一加强垫2直接就地通过焊接由垫杆6制造。
此外,预备间距保持件8,其中,对所述间距保持件进行截短并且已经可能装备有保护帽22。备选于此可能的是,保护帽在完成加强元件1之后才套装到间距保持件8上。
在提供第一加强垫2之后,将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这样定位,使得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以第一超出部12突出。如果间距保持件8正确地定位,则所述间距保持件可以接着与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焊接。
为了能够使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加强垫2的垫杆6突出地定位,可以规定,加强垫2安放到底座块上,并且因此实现用于第一超出部12的自由空间。此外也可设想的是,在制造过程中,第一加强垫2安放在平的面上,在所述面中引入空隙部,其中,间距保持件8可以引入这些空隙部中并且因此可以相对于第一加强垫2突出地设置。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也可设想的是,由机器人的抓持系统将第一加强垫2保持在位置中并且借助于另一个机器人将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第一加强垫2定位和焊接。
此外也可设想的是,除了间距保持件8之外也将拉杆16定位在第一加强垫2上并且与该第一加强垫焊接。
在接着的方法步骤中,与第一加强垫2成法向间距9地定位第二加强垫3并且将其与间距保持件8焊接。也在这里可能的是,借助于机器人系统或其他制造设备将第二加强垫3保持在位置中并且接着对其进行焊接。
此外也可设想的是,在将第二加强垫3平行于第一加强垫2定位之前,平行于第一加强垫2定位支承杆19并且将其与间距保持件8和/或拉杆16焊接,从而构成支撑平面20。第二加强垫3现在可以安放到所述支撑平面20上,由此,在制造过程期间降低或避免第二加强垫2的过度变形。
利用该方法步骤,现在制造三维的加强元件1,其用作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13的其他方法步骤的基础。加强元件1可以在生产车间中或在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13的制造过程中良好地借助于起重机在制造设备的内部运输或定位,由此能实现,加强元件1与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13的真正的制造步骤无关地预制。由此,可以显著地简化或合理化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13的制造过程。
如从图7可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将焊接的并且因此稳定的加强元件1定位在模板托盘37上,其中,间距保持件8特别是在其端部区段21处支承在模板托盘37的表面38上。
在这里可能的是,首先将加强元件1放到模板托盘37上并且接着将界定模板39定位在模板托盘37上,以便能实现铺混凝土过程。备选于此也可设想的是,首先将界定模板39定位在模板托盘37上并且接着将加强元件1作为整体装到模板托盘37上。
如果加强元件1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定位,则可以开始真正的铺混凝土过程。在这里,借助于混凝土提供装置40将混凝土层42施加到模板托盘37上。在此可以规定,混凝土提供装置40沿水平的运动方向41来回运动,使得混凝土层42均匀地分布在模板托盘37上。在该方法步骤中,将如此多的混凝土施加到模板托盘37上,直至达到第一壁壳27的希望的壁厚30并且因此第一加强垫2完全由混凝土层42覆盖。
在一种备选变型方案中也可以规定,首先将混凝土层42施加到以界定模板39预备的模板托盘37上并且接着将加强元件1提升到模板托盘37上,使得第一加强垫2浸入到预备的混凝土层42中。
为了将混凝土层42充分压实,可以规定,在制造过程中振动模板托盘37,或者从外部将振动器引入混凝土层42中,以便将混凝土层42充分压实或均匀化。
在以混凝土层42这样覆盖第一加强垫2之后,将混凝土层42置于硬化并且因此形成第一壁壳27。硬化过程可以在这里在环境条件中发生,或者也可能的是,硬化过程例如在硬化室中在温度提高时实施。如果第一壁壳27硬化得足以能够运动,则将没有全部完成的构件36、特别是加强元件1连同在其上设置的第一壁壳27借助于提升机构从模板托盘37抬起并且翻转。
在翻转过程之后,产生如在图8中示出的部位。如从图8可看出的那样,在抬起构件36之后,模板托盘37又以混凝土层42覆盖,以便提供用于第二壁壳28的混凝土。在该填充过程之后,构件36浸入到所提供的混凝土层42中并且可选地在摇动下压实。
接着,类似于第一壁壳27的制造,使混凝土层42硬化,从而产生第二壁壳28。
在图9中示出加强元件1的另一个且可选地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其中,对于相同的部件又使用与在前面的图1至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指出或参考前面的图1至8中的详细说明。
图9以透视图示出复杂的加强元件1,如这对于房屋的双层壁结构13是必需的。如从图9可良好地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在加强元件1中设置有例如用于窗或门的空隙部43。
如从图9可看出的那样,此外可设想的是,在加强元件1中设置有抬起弓44,借助于所述抬起弓,加强元件1或随后完成的双层壁结构13可以利用提升机构定位或错开。
在图10中示出双层壁结构13的另一种且可选地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其中,对于相同的部件又使用与在前面的图1至9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指出或参考前面的图1至9中的详细说明。备选于在双层壁结构13中的使用,如其在图6中示出,对应于图10中可以规定,按照本发明的加强元件1在实心壁45中使用。在实心壁45中与双层壁结构13不同不存在中间区域29,而加强元件1已经在预制件工厂中完全以混凝土包封,从而产生实心壁45,所述实心壁可以作为整体进行提升或运输。
在图11中示出双层壁结构133的加强元件1的另一个且可选地本身独立的实施方式,其中,对于相同的部件又使用如在前面的图1至10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指出或参考前面的图1至10中的详细说明。
图11以透视图示出复杂的加强元件1,如这对于房屋的双层壁结构13是必需的。如从图13可良好地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在例如用于窗或门的加强元件1中设置的空隙部43通过一个或多个模板元件46界定。在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可以规定,嵌入一个或多个模板元件46,用于从外部剥离加强元件2。
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可以规定,模板元件46安放在加强元件1的中间,以便构成空腔。此外,所述空腔可以用于在完成双层壁结构1时、特别是在浇注双层壁结构13时节省混凝土。
模板元件46例如可以通过板条形成。所述板条可以具有0.5mm至15mm之间、优选1.5mm至3mm之间的壁厚。此外可以规定,模板元件46由轮廓化的板材(类似于网纹钢板)制造。这随之带来轮廓化的板材在材料厚度相同时具有提高的刚度的优点。
为了将模板元件46紧固在加强元件1中可以规定,所述模板元件与加强垫2、3焊接。在此可设想的是,模板元件46直接与加强垫2、3的垫杆6中的一个垫杆焊接。特别是可以规定,模板元件46平行于处于内部的垫杆6地延伸、在接触线上贴靠在该垫杆上并且与该垫杆点状地焊接。此外可以规定,模板元件46在与垫杆6接触的区域中具有90°旋角(Kantung)并且因此具有接片。这样的旋角例如可以用于加固模板元件46。此外,可以通过这样的旋角实现加强的支承面。
在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可以规定,模板元件46与处于内部的垫杆6成角度90°地延伸并且仅逐点地支承在各个垫杆6上。在此也可以规定,模板元件46在横向延伸的垫杆6的区域中具有空隙部,垫杆6可以容纳在所述空隙部中。
为此,模板元件46可以用于给予加强元件1附加的刚度和稳定性。
从图11可看出的那样,此外可以规定,插座占位件47或用于其他安装件的占位件焊接在所述加强垫2、3中的一个加强垫上。通过插座占位件47可以实现空腔,在最终完成双层壁结构13之后,插座、光控开关或其他电气安装设备亦或其他安装设备可以嵌入所述空隙部中。插座占位件47优选以长方体的形式构造并且同样由板材制造,以便能够良好地与所述加强垫2、3中的一个加强垫焊接或者也许也与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和/或与拉杆16焊接。
此外可以规定,将焊接元件焊接在加强元件1上,其中,插座容纳部在用混凝土制造壁壳27、28之前套装到焊接元件上并且焊接元件因此用于容纳和定位插座容纳部。
此外,可以设置有空管路敷设系统48,用于待安装在插座占位件47中的安装设备的敷设线缆可以引导穿过所述空管路敷设系统。空管路敷设系统48优选直接连接到插座上。优选空管路敷设系统48通过保护夹49保持。保护夹49可以同样与加强垫2、3焊接。
图12示出具有保护帽22的间距保持件8的另一个实施例。保护帽22和间距保持件8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以半剖图示出。如由该视图可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端部区段26以十字的形式构造。此外可以规定,保护帽22通过注射成型直接喷射到间距保持件8上。
图13示出抬起弓44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抬起弓在安装在壁壳27、28中的状态中示出。如从图13可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构造有伸入到壁壳27、28中的横向杆50。由此,可以将在抬起弓44上出现的力导入到壁壳27、28中。附加地可以规定,抬起弓44与加强垫2、3和/或间距保持件8和/或拉杆16焊接。备选地可以规定,抬起弓44在制造过程期间仅置入加强元件1中。此外可以规定,抬起弓44这样构造,使得钩接片部分地突出于壁壳27、28。由此,可以借助于固定销栓将镜像相同地构造的双层壁结构13与示出的双层壁结构13连接,因为抬起弓44重合。此外可以规定,将这样的元件作为所谓的锁仅构造用于使两个双层壁结构13彼此固定。
图14示出抬起弓44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抬起弓在安装在壁壳27、28中的状态中示出。如从图14可看出的那样,可以规定,所述弓突出于横向杆50。由此可以实现,提升机构的钩可以尽可能远地挂在壁壳27、28的边缘上并且构造用于将力导入到壁壳27、28中的横向杆50可以尽可能远离壁壳27、28的边缘地设置,从而尽可能良好地抑制抬起弓44断裂。可选地也可以构造有另一个横向杆。
所述实施例示出加强元件1或装备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13的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其中,在这里要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本发明的特别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而各个实施变型方案彼此间不同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并且这种变化可能性基于通过本发明对技术手段的教导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内。
此外,来自示出的和描述的不同实施例的单独特征或特征组合也可以构成本身独立的、发明性的或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基于独立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任务可以由说明书得出。
在具体的说明中的数值范围的全部说明应这样理解,即其共同包括任意的和所有由此产生的部分范围,例如说明1至10应这样理解,即,共同包括从下限1和上限10出发的全部的部分范围,亦即以1或更大的下限开始并且以10或更小的上限结束的全部的部分范围,例如1至1.7、或3.2至8.1、或5.5至10。
特别是各个在图1至3、4、5、6、7至8、9、10、11、12、13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可以构成独立的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主题。与此相关的按照本发明的任务和解决方案可从对各图的详细说明中得出。
按规定最后要指出,为了较好地理解加强元件1或装备有加强元件的双层壁结构13的构造,所述加强元件或所述双层壁结构或其组成部分部分地不按比例地和/或放大地和/或缩小地示出。
附图标记列表
1 加强元件 26 保护帽的端部区段
2 第一加强垫 27 第一壁壳
3 第二加强垫 28 第二壁壳
4 第一垫平面 29 中间区域
5 第二垫平面 30 第一壁壳的壁厚
6 垫杆 31 第二壁壳的壁厚
7 交叉点 32 第一壁壳的外表面
8 杆形的间距保持件 33 第二壁壳的外表面
9 垫平面的法向间距 34 第一壁壳的内表面
10 焊接结构 35 第二壁壳的内表面
11 背离第二加强垫的方向 36 构件
12 第一超出部 37 模板托盘
13 双层壁结构 38 模板托盘的表面
14 背离第一加强垫的方向 39 界定模板
15 第二超出部 40 混凝土提供装置
16 拉杆 41 水平的运动方向
17 角度 42 混凝土层
18 间距 43 空隙部
19 支承杆 44 抬起弓
20 支撑平面 45 实心壁
21 间距保持件的端部区段 46 模板元件
22 保护帽 47 插座占位件
23 保护帽的容纳孔 48 空管路敷设系统
24 容纳孔的直径 49 保护夹
25 间距保持件的直径 50 横向杆

Claims (24)

1.加强元件(1),所述加强元件包括第一加强垫(2)和第二加强垫(3),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具有在交叉点(7)中彼此成角度地焊接的金属的垫杆(6),所述加强垫(2、3)关于其第一垫平面(4)和第二垫平面(5)通过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以法向间距(9)彼此成间距地保持,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8)是金属的并且通过焊接结构(10)、优选电阻焊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强垫(2)和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个别的垫杆(6)不可松脱地连接,其中,至少个别的间距保持件(8)至少沿背离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方向(11)以第一超出部(12)向外突出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第一垫平面(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8)还沿背离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方向(14)以第二超出部(15)向外突出于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第二垫平面(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出部(12)和所述第二超出部(15)相同大小地构造并且在5mm至100mm之间、特别是在10mm至50mm之间、优选在15mm至30mm之间。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所述垫平面(4、5)法向地定向。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个别的间距保持件(8)的至少一个端部区段(21)中设置有保护帽(22)。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22)由塑料材料制造、特别是通过注射成型件形成并且具有容纳孔(23),所述容纳孔的直径(24)等于或略小于所述间距保持件(8)在所述超出部(12、15)的区域中的直径(25)地确定尺寸。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帽(22)在背离所述容纳孔(23)的端部区段(26)中渐缩地和/或倒圆地构造。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间距保持件(8)成角度(17)地延伸的拉杆(16)与所述第一加强垫(2)和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垫杆(6)焊接。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8)和/或所述拉杆(16)与所述垫杆(6)的交叉点(7)成间距(18)地与所述垫杆连接。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区域中,平行于所述加强垫(2、3)设置的支承杆(19)与所述间距保持件(8)和/或与所述拉杆(16)焊接并且形成用于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支撑平面(20)。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加强垫(2)和所述第二加强垫(3)之间延伸的并且与所述第一加强垫和所述第二加强垫焊接的抬起弓(44)。
1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和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垫杆(6)沿所述垫平面(4)的法向彼此重合地设置。
1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1)具有形式为板材的模板元件(46),所述模板元件在两个加强垫(2、3)之间延伸并且紧固、特别是焊接在两个加强垫(2、3)上。
14.双层壁结构(13),所述双层壁结构包括由混凝土制成的第一壁壳(27)和第二壁壳(28),加强元件(1)至少部分地整合到所述第一壁壳(27)和所述第二壁壳(28)中,其特征在于,构造有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加强元件(1),其中,第一加强垫(2)整合到所述第一壁壳(27)中并且第二加强垫(3)整合到所述第二壁壳(28)中。
15.用于制造构件(36)、特别是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第一加强垫(2),所述第一加强垫具有在交叉点(7)中彼此成角度地焊接的金属的垫杆(6);
-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定位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
-将所述间距保持件(8)与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焊接;
-以与所述第一加强垫(2)成法向间距(9)地定位第二加强垫(3),其中,所述第二加强垫(3)定位成,使得所述间距保持件(8)在所述第一加强垫(2)和所述第二加强垫(3)之间延伸;
-将所述间距保持件(8)与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垫杆(6)焊接,用于提供三维的加强元件(1)。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定位成,使得所述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的垫杆(6)以第一超出部(12)突出。
17.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垫(3)定位成,使得所述间距保持件(8)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强垫(3)的垫杆(6)以第二超出部(15)突出。
18.按照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所述杆形的间距保持件(8)之前对其进行截短,并且所述间距保持件在至少一个端部区段(21)上设有保护帽(22)。
19.按照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外将与所述间距保持件成角度(17)地延伸的拉杆(16)与所述垫杆(6)焊接。
20.按照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所述第二加强垫(3)之前,定位平行于所述第一加强垫(2)延伸的支承杆(19),并且将所述支承杆与所述间距保持件(8)和/或所述拉杆(16)焊接。
21.按照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所述三维的加强元件(1)之后实施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水平定向的模板托盘(37)并且可选地在所述模板托盘(37)上安装界定模板(39);
-将所述加强元件(1)定位在所述模板托盘(37)上;
-可选地在所述模板托盘(37)上补充或安装界定模板(39);
-将混凝土层(42)施加到所述模板托盘(37)上,同时按需求摇动所述模板托盘(37)或所述混凝土层(42),直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加强垫(2);
-存放构件(36)直至所述混凝土层(42)固化或硬化成第一壁壳(27)。
22.按照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所述三维的加强元件(1)之后实施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水平定向的模板托盘(37)并且在所述模板托盘(37)上安装界定模板(39);
-将混凝土层(42)施加到模板托盘(37)上;
-将所述加强元件(1)的第一加强垫(2)浸入到所述混凝土层(42)中,同时按需求摇动所述模板托盘(37)和/或所述加强元件(1),直至所述第一加强垫(2)完全以混凝土覆盖;
-存放构件(36)直至所述混凝土层(42)固化或硬化成第一壁壳(27)。
23.按照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造所述第一壁壳(27)之后实施以下方法步骤:
-将所述加强元件(1)连同在其上安装的第一壁壳(27)从所述模板托盘(37)抬起;
-使所述加强元件(1)连同在其上安装的所述第一壁壳(27)翻转;
-提供水平定向的模板托盘(37)并且在所述模板托盘(37)上安装界定模板(39);
-将混凝土层(42)施加到所述模板托盘(37)上;
-将所述加强元件(1)的第二加强垫(3)浸入到到所述混凝土层(42)中,同时按需求摇动所述模板托盘(37)和/或所述加强元件(1),直至所述第二加强垫(3)完全以混凝土覆盖;
-存放构件(36)直至所述混凝土层(42)固化或硬化成第二壁壳(28)。
24.按照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构件(3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硬化室中进行构件(36)的存放直至所述混凝土层(42)固化或硬化成第一壁壳(27)和/或第二壁壳(28)。
CN201580054837.7A 2014-08-12 2015-08-11 加强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方法 Pending CN1067945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50565/2014 2014-08-12
ATA50565/2014A AT516118B1 (de) 2014-08-12 2014-08-12 Bewehrung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ewehrungselementes
PCT/AT2015/050198 WO2016023058A1 (de) 2014-08-12 2015-08-11 Bewehrung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ewehrungselement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4596A true CN106794596A (zh) 2017-05-31

Family

ID=5423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4837.7A Pending CN106794596A (zh) 2014-08-12 2015-08-11 加强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2770B2 (zh)
EP (1) EP3180480A1 (zh)
CN (1) CN106794596A (zh)
AT (1) AT516118B1 (zh)
RU (1) RU2017107499A (zh)
WO (1) WO201602305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3548A (zh) * 2017-08-22 2017-12-08 潘春光 一种水渠渠槽预制件的生产方法
KR101979156B1 (ko) * 2018-09-06 2019-05-16 유재천 M형 연결재를 이용한 피씨 더블 벽체의 제작방법
CN110303595A (zh) * 2019-08-02 2019-10-08 杭州富阳红润塑胶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耐压性的钢筋网笼结构固定用塑料挂钩
CN111502052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 防火保温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27395A (zh) * 2020-12-18 2021-04-09 长沙葡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气凝胶复合隔音保温隔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1444A (zh) * 2019-08-06 2022-04-12 金姆·布莱克本 改进的提拔式和预制施工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8699B2 (ja) * 2013-02-21 2018-08-22 ライング オーローク オーストラリア プロプライエタリー リミテッド 建築部材を鋳造する方法
EP3426422B1 (en) * 2016-03-10 2024-06-26 Mesh AG Method for automated robotic manufacture of variable-density and arbitrary shaped metallic meshes
CN107130718A (zh) * 2017-05-26 2017-09-05 江苏中城工业化住宅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骨架轻型楼板
DE102018124980B3 (de) 2018-10-10 2020-01-23 Martin Schwarzenbeck & Co. Bauunternehmung und Betonwerk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Halbzeug zur Herstellung eines Beton-Doppelwandelements
EP3715008B1 (de) 2019-03-28 2024-04-24 apilion machines + services GmbH Stabfördervorrichtung zum fördern von metallstäben
EP3715009A1 (de) 2019-03-28 2020-09-30 apilion Machines + Services GmbH Mattenschweissanlage zum herstellen von bewehrungsmatten
CN111155682A (zh) * 2020-01-19 2020-05-15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及制备方法
CN111779193A (zh) * 2020-08-07 2020-10-16 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抗滑桩钢筋笼的绑扎方法
CN112282145B (zh) * 2020-09-02 2022-05-06 众合天成(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轻质混凝土轻钢骨架pc镶嵌式现浇墙体制造工艺
CN112277153A (zh) * 2020-10-21 2021-01-29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腔墙体及其生产方法
CN112523385B (zh) * 2020-12-09 2021-11-26 郑州固德模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长寿命一体成型的带有装饰板的墙体及制造方法
CN113123654B (zh) * 2021-03-26 2023-05-09 张云逢 载车板以及立体车库
CN113059682B (zh) * 2021-04-09 2022-08-05 山东国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制作钢筋网片组装系统
CN115338974B (zh) * 2022-09-09 2023-11-07 山东大学 一种钢肋混凝土上翼缘板的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
US20230220666A1 (en) * 2023-03-14 2023-07-13 Marvin Richards Horton Permanent Concrete For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22940A1 (de) * 1981-06-10 1982-12-30 Alfred 2351 Trappenkamp Schmidt Abstandselement fuer bewehrungseinlagen fuer betonwaende
DE3408878C2 (zh) * 1983-09-07 1987-11-12 Rovo Metallverarbeitungsgesellschaft Mbh, 5883 Kierspe, De
GB2196660B (en) * 1986-10-29 1991-06-26 Shimizu Construction Co Ltd Wire mesh truss used as building wall element
WO2004108321A1 (de) * 2003-06-11 2004-12-16 Evg Entwicklungs- U. Verwertungs-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herstellen von bauelementen
WO2014045244A2 (en) * 2012-09-21 2014-03-27 Schnell S.P.A. Method for making buildings structures and reinforcement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9908A (en) * 1971-11-29 1975-04-29 Victor P Weismann Modular building panel
DE2341901A1 (de) 1973-08-18 1975-03-06 Walther Schroeder Vorrichtung zum fertigen von zweischaligen betonplatten
US4104842A (en) * 1977-02-25 1978-08-08 Rockstead Raymond H Building form and reinforcing matrix
AT396274B (de) * 1991-04-23 1993-07-26 Avi Alpenlaendische Vered Bewehrungskoerper fuer eine deckenplatte
US5146721A (en) * 1991-07-01 1992-09-15 Monolite S.R.L. Wall panel with thermoacoustic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T410688B (de) * 1996-11-21 2003-06-25 Evg Entwicklung Verwert Ges Bauelement
US6718712B1 (en) * 1999-03-31 2004-04-13 Mark David Heath Structural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FR2800112B1 (fr) * 1999-10-22 2002-05-24 Philippe Durand Armature pour paroi en beton
US6898912B2 (en) * 2002-04-15 2005-05-31 Leonid G. Bravinski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DE202007004408U1 (de) 2007-03-26 2007-06-28 Maier, Gerhard Bewehrungselement für Fertigbau-Teile
US20090113829A1 (en) * 2007-05-14 2009-05-07 Meier Franz X Three dimensional building element
US20100024346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Strahin Kiel E Reinforcement bar support
AU2014224166B2 (en) * 2013-09-15 2018-10-11 Bfre Pty Ltd As Trustee Dual Mesh Level Reinforcement Bar Chai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22940A1 (de) * 1981-06-10 1982-12-30 Alfred 2351 Trappenkamp Schmidt Abstandselement fuer bewehrungseinlagen fuer betonwaende
DE3408878C2 (zh) * 1983-09-07 1987-11-12 Rovo Metallverarbeitungsgesellschaft Mbh, 5883 Kierspe, De
GB2196660B (en) * 1986-10-29 1991-06-26 Shimizu Construction Co Ltd Wire mesh truss used as building wall element
WO2004108321A1 (de) * 2003-06-11 2004-12-16 Evg Entwicklungs- U. Verwertungs-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herstellen von bauelementen
WO2014045244A2 (en) * 2012-09-21 2014-03-27 Schnell S.P.A. Method for making buildings structures and reinforcement panel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3548A (zh) * 2017-08-22 2017-12-08 潘春光 一种水渠渠槽预制件的生产方法
KR101979156B1 (ko) * 2018-09-06 2019-05-16 유재천 M형 연결재를 이용한 피씨 더블 벽체의 제작방법
CN110303595A (zh) * 2019-08-02 2019-10-08 杭州富阳红润塑胶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耐压性的钢筋网笼结构固定用塑料挂钩
CN114341444A (zh) * 2019-08-06 2022-04-12 金姆·布莱克本 改进的提拔式和预制施工面板
CN111502052A (zh) * 2020-05-28 2020-08-07 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 防火保温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27395A (zh) * 2020-12-18 2021-04-09 长沙葡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气凝胶复合隔音保温隔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54084A1 (en) 2017-09-07
AT516118A1 (de) 2016-02-15
AT516118B1 (de) 2016-05-15
US10202770B2 (en) 2019-02-12
RU2017107499A (ru) 2018-09-13
EP3180480A1 (de) 2017-06-21
WO2016023058A1 (de) 2016-02-18
RU2017107499A3 (zh)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4596A (zh) 加强元件以及用于制造加强元件的方法
CN104018514B (zh) 大型塔类设备基础预埋地脚螺栓倒装施工方法
KR20090119784A (ko) 타워를 세우는 방법
CN106476134B (zh) 支撑方法、混凝土预制件制作方法以及自动铺设机
CN103306463B (zh) 一种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
EP3212863B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hollow concrete tower made from more than one segment
CN207044389U (zh) 一种预制柱预留锚固钢筋定位装置
CN106795715A (zh) 双层壁结构以及用于制造双层壁结构的方法
US2017031428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blocks for a wind-turbine tower and associated system
CN210562953U (zh)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JP5574338B2 (ja) 基礎梁のサイトプレキャスト工法
CN214942533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
JP2016050413A (ja) 立て起こし具及び立て起こし方法
CN208428458U (zh) 一种节段预制箱梁的钢筋胎卡具
CN106313286A (zh) 一种圆孔混凝土结构工具模板
JP2015055079A (ja) アンカーフレー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カー構造体の構築方法
CN102909786B (zh) 一种混凝土吊车梁预制施工工艺
KR100804554B1 (ko) 교각 구조물을 건축하기 위한 철근조립대
KR101402183B1 (ko) 합성거더의 제조방법
CN207277692U (zh) 混凝土框架梁的钢筋保护层垫带
JP5902048B2 (ja) 地上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CN211473385U (zh) 快速安装固定地脚螺栓组的装置
CN209937257U (zh) 一种预制梁箍筋定位工具
CN204370648U (zh) 空心楼板成型免拆材料
JP4973368B2 (ja) 床部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床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