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45758B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45758B CN106745758B CN201710217584.1A CN201710217584A CN106745758B CN 106745758 B CN106745758 B CN 106745758B CN 201710217584 A CN201710217584 A CN 201710217584A CN 106745758 B CN106745758 B CN 1067457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
- matrix
- pond
- sewag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包括由塘坝(1)、塘坝外侧排水沟渠、虹吸管(4)、基质围坝外侧(2)和内侧(3)、围坝基质构筑体(5)、围坝表面植物(6)、椭圆形人工浮岛(7)、浮岛基质层(8)以及浮岛表面植物(9)。本发明虹吸式生态塘利用污水虹吸过程实现好氧微生物充氧;利用围坝基质为好氧微生物提供附着场;利用基质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好氧降解;利用基质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利用围坝表层的大生物量植物的吸收作用以实现污水深化处理;利用浮岛基质吸附作用与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将上述功能实现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管理的虹吸式生态塘,能高效处理污水、水质稳定达标、无能耗、无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虹吸式生态塘,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污染导致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处于不断的前进过程中。污水处理工艺已形成规模化的研发和广泛的应用,依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污水,一般采用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或是多种工艺联合应用。随着污水处理工艺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传统的生物法、生态法等技术与工艺,在时间或空间上,其局限性已凸显。
传统的生态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的推动下,通过生态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降解和转化。然而,传统生态塘处理污水过程缓慢,效率较低,一般为组合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生态塘的处理工艺正在向着正规化、系统化、资源化、生态化、美学化的方向发展。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的水生动植物的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传统生态塘污水难题,克服人传统生态塘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处理速度缓慢、效率不高、好氧生物处理效果差等不足,提出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虹吸式生态塘,包括由塘坝、塘坝外侧排水沟渠、虹吸管、基质围坝、围坝基质构筑体、围坝表面植物层、椭圆形人工浮岛、浮岛基质层以及浮岛表面植物层。
所述塘坝外侧布设虹吸管以及围坝基质构筑体。
所述塘坝外侧排水沟渠,深度深于基质围坝底部,虹吸管起到虹吸功能。
所述基质围坝,其坝体外侧与坝体内侧之间,用基质填充,形成围坝基质构筑体,高度低于塘坝高度。
所述塘坝与基质围坝外侧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被处理的水体在该处经过沉淀后再排出。
所述虹吸管,离塘坝表面一定距离,虹吸管穿过塘坝。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虹吸式生态塘利用虹吸作用,平向水体不断推流平移及弥散,有利于污水中溶解氧的增加,增强生态塘中好氧层的好氧生物作用;虹吸式生态塘利用基质坝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拦截、吸附、以及基质附着生物膜的好氧生物处理,实现生态塘的生物生态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虹吸式生态塘还利用人工浮岛对污水进行基质吸附处理、基质附着生物膜好氧生物处理和植物吸收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虹吸式生态塘利用污水虹吸过程实现好氧微生物充氧;利用围坝基质为好氧微生物提供附着场;利用基质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好氧降解;利用基质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利用围坝表层的大生物量植物的吸收作用以实现污水深化处理;利用浮岛基质吸附作用与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将上述功能实现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管理的虹吸式生态塘,它能高效处理污水、水质稳定达标、无能耗、无二次污染。
本发明克服传统好氧处理污水技术与工艺的高能耗、管理复杂等问题,克服了传统生态塘低效率、运行缓慢等不足。虹吸式生态塘能因地制宜、生态节能、长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 为虹吸式生态塘;
图中,1是虹吸式生态塘坝;2基质围坝外侧;3是基质围坝内侧;4虹吸管;5是围坝基质(生物陶粒)构筑体;6围坝表面植物(绿鸢尾与富贵竹等)层;7是椭圆形人工浮岛;8是浮岛基质(生物陶粒)层;9是浮岛表面植物(狐尾藻)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一种虹吸式生态塘,设计步骤为:
(1)根据地形条件,人工形式生态塘,在塘坝的外侧构建排水沟渠,沟渠的深度深于基质围坝的底部20-30cm,使得虹吸过程运行顺畅。
(2)在距离生态塘坝内侧30-50cm,四周构建基质围坝,坝高为20-30cm,用生物陶粒为基质填充围坝,基质围坝的总面积占生态塘面积20%-30%。采用生物陶粒作为基质,既能吸附污水中的氮磷及其它有机物污染物质等,又能作为好氧微生物的附着场,对污水进行好氧处理;在基质坝表层种植大生物量的绿鸢尾与富贵竹等,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去除,并且根系可以对好氧微生物泌氧。
(3)在生态塘中央构建椭圆形浮岛,浮岛面积占生态塘面积10%-20%,用生物陶粒为基质填充于浮岛,在浮岛表层种植植物狐尾藻植物,吸收去除污染物质。
(4)生态塘的深度为50-80cm,分为好氧层0-30cm、兼氧层30-50cm、厌氧层50-80cm。
(5)基质围坝的高度比塘坝低15cm。
(6)在生态塘坝的外侧,距离均等布设虹吸管,虹吸管在距离顶部15cm处穿过生态塘坝,根据需要调节虹吸排水速度,使得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如图1所示,污水在经过前期的格栅预处理后,污水进入生态塘中。
污水进入虹吸式生态塘中后,分为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污水在兼氧层和厌氧层进行厌氧、兼氧处理,利用好氧层进行好氧处理。
进入生态塘中的污水,首先在兼氧层和厌氧层进行兼氧、厌氧处理,提高了兼氧层和厌氧层的处理效率;随着生态塘中污水不断增加,污水自厌氧层、兼氧层进入好氧层,进行高效好氧处理;好氧层处理的污水在虹吸作用下,及时排出,如此不断循环。
污水在好氧层,充分利用围坝基质附着好氧微生物好氧处理;利用围坝表面植物进行吸收去除污染物质;充分利用太阳光合作用降解和转化有机物污染物质和氮磷物质;利用浮岛基质与植物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充分利用虹吸原理,对传统生态塘进行创新,用于污水处理中,增强好氧生物处理效果,增加基质吸附处理功能,达到生物生态有机统一的处理与修复污水的目的。
本实施例虹吸式生态塘,因地制宜、生态节能,达到高效好氧污水处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对污水进行好氧-兼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
本实施例虹吸式生态塘,在污水进行栅格预处理后,经本虹吸式生态塘处理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甚至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标准。
本实施例虹吸式生态塘,通过虹吸排水,有效解决了生态塘中的水体滞留时间长问题,避免生态塘中水体富营养化。
本实施例虹吸式生态塘,可以显著降低无数处理运行成本和管理维护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实现生物生态处理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Claims (2)
1.一种虹吸式生态塘,包括由塘坝、塘坝外侧排水沟渠、虹吸管、基质围坝、围坝基质构筑体、围坝表面植物层、椭圆形人工浮岛、浮岛基质层以及浮岛表面植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塘坝外侧布设虹吸管,塘坝内侧布设围坝基质构筑体;
所述塘坝外侧排水沟渠,深度深于基质围坝底部,虹吸管起到虹吸功能;
所述基质围坝其坝体外侧与坝体内侧之间,用基质填充,形成围坝基质构筑体;塘坝与基质围坝外侧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被处理的水体在该处经过沉淀后再排出;虹吸管,离塘坝表面一定距离,虹吸管穿过塘坝;
所述虹吸式生态塘利用虹吸作用,平向水体不断推流平移及弥散,有利于污水中溶解氧的增加,增强生态塘中好氧层的好氧生物作用;虹吸式生态塘利用基质坝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拦截、吸附、以及基质附着生物膜的好氧生物处理,实现生态塘的生物生态处理污水的一体化;
所述虹吸式生态塘利用污水虹吸过程实现好氧微生物充氧;利用围坝基质为好氧微生物提供附着场;利用基质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好氧降解;利用基质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利用围坝表层的大生物量植物的吸收作用以实现污水深化处理;利用浮岛基质吸附作用与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
进入生态塘中的污水,在兼氧层和厌氧层进行兼氧、厌氧处理,提高了兼氧层和厌氧层的处理效率;随着生态塘中污水不断增加,污水自厌氧层、兼氧层进入好氧层,进行高效好氧处理;好氧层处理的污水在虹吸作用下,及时排出,如此不断循环;污水在好氧层,充分利用围坝基质附着好氧微生物好氧处理;利用围坝表面植物进行吸收去除污染物质;充分利用太阳光合作用降解和转化有机物污染物质和氮磷物质;利用浮岛基质与植物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生态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在所述塘坝的外侧构建排水沟渠,所述排水沟渠的深度深于基质围坝的底部20-30cm;在距离所述生态塘坝内侧30-50cm,四周构建基质围坝;所述基质围坝坝高为20-30cm,用生物陶粒为基质填充基质围坝,所述基质围坝的总面积占生态塘面积20%-30%;所述生态塘中央构建所述椭圆形人工浮岛,所述椭圆形人工浮岛面积占所述生态塘面积10%-20%;用生物陶粒为基质填充于所述椭圆形人工浮岛,在所述椭圆形人工浮岛表层种植植物狐尾藻植物;所述生态塘的深度为50-80cm,分为好氧层0-30cm、兼氧层30-50cm、厌氧层50-80cm;所述基质围坝的高度比所述塘坝低15cm;所述虹吸管在距离顶部15cm处穿过所述塘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7584.1A CN106745758B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7584.1A CN106745758B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45758A CN106745758A (zh) | 2017-05-31 |
CN106745758B true CN106745758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5896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17584.1A Active CN106745758B (zh) | 2017-04-05 | 2017-04-05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4575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1348A (zh) * | 2009-12-23 | 2010-11-24 | 东北师范大学 | 缺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污、雨水的贮存及深度处理方法 |
CN201952325U (zh) * | 2010-12-15 | 2011-08-31 | 东南大学 | 阶式功能强化型生物生态氧化塘 |
CN103304111A (zh) * | 2013-07-11 | 2013-09-18 | 武汉大学 | 一种水网丘陵地区村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
CN203866102U (zh) * | 2014-03-27 | 2014-10-08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一种一体化湿地-生态塘复合系统 |
CN105236671A (zh) * | 2015-09-30 | 2016-01-13 | 宁波南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96272A (zh) * | 2016-11-04 | 2017-02-15 | 上海溪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菌藻鱼共生的生态净化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86106Y (zh) * | 2005-05-09 | 2006-06-07 | 陈鸣钊 | 势能增氧生态床 |
CN2880813Y (zh) * | 2005-11-23 | 2007-03-21 | 山东大学 | 漂浮式植物坪 |
CN101503265B (zh) * | 2009-01-14 | 2012-09-05 |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 农家污水、雨水人工湿地处理及综合利用工艺 |
CN101492226A (zh) * | 2009-03-04 | 2009-07-29 | 东南大学 | 厌氧—生态塘—生态渠组合小型污水除磷脱氮方法 |
CN101671092B (zh) * | 2009-10-12 | 2011-05-18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组合潮汐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201952332U (zh) * | 2011-01-28 | 2011-08-31 | 李迎军 | 自充氧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装置 |
CN202594863U (zh) * | 2012-04-28 | 2012-12-12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氧化塘 |
CN103232139B (zh) * | 2013-04-24 | 2014-05-14 | 中国农业大学 | 捆绑式强化潮汐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4803557B (zh) * | 2015-04-17 | 2016-08-17 | 苏州绿世界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
CN204958505U (zh) * | 2015-07-07 | 2016-01-13 |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一种多层好氧潜流床 |
CN105502668A (zh) * | 2015-12-30 | 2016-04-20 | 天津大学 | 一种出水可循环式生态塘净化系统 |
CN207002391U (zh) * | 2017-04-05 | 2018-02-13 |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
2017
- 2017-04-05 CN CN201710217584.1A patent/CN1067457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1348A (zh) * | 2009-12-23 | 2010-11-24 | 东北师范大学 | 缺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污、雨水的贮存及深度处理方法 |
CN201952325U (zh) * | 2010-12-15 | 2011-08-31 | 东南大学 | 阶式功能强化型生物生态氧化塘 |
CN103304111A (zh) * | 2013-07-11 | 2013-09-18 | 武汉大学 | 一种水网丘陵地区村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
CN203866102U (zh) * | 2014-03-27 | 2014-10-08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一种一体化湿地-生态塘复合系统 |
CN105236671A (zh) * | 2015-09-30 | 2016-01-13 | 宁波南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396272A (zh) * | 2016-11-04 | 2017-02-15 | 上海溪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菌藻鱼共生的生态净化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45758A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83355Y (zh) | 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塘 | |
CN101492230B (zh) | 一种养殖废水综合处理工艺及系统 | |
CN103523998B (zh) | 一种控制外来污染源及生态修复黑臭河道的净化方法 | |
CN103058383B (zh) | 一种用于受污染河湖原位修复的多功能模块化浮岛 | |
CN201864647U (zh) | 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 | |
CN202415263U (zh) | 一种太阳能复合生物浮岛 | |
CN105858899B (zh) | 一种基于固定化藻菌体系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101445297B (zh) | 一种造纸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 | |
CN104692590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462542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5540995A (zh) | 一种净化农村生活污水和水禽养殖污水的生态利用方法 | |
CN108423830A (zh) | 一种浮岛式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 | |
CN205398375U (zh) | 一种黑臭河湖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系统 | |
CN211999376U (zh) | 一种mabr农村污水生态治理装置系统 | |
CN106745758B (zh)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
CN105645590B (zh)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水循环净化生物生态岛 | |
CN210103566U (zh) | 一种河道水质原位提升系统 | |
CN204661500U (zh) | 一种三级环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装置 | |
CN204369725U (zh) |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1040726Y (zh) | 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 | |
CN203976579U (zh) |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7002391U (zh) | 一种虹吸式生态塘 | |
CN205740511U (zh) | 太阳能和led光源强化沉水植物净化污水装置 | |
CN204803189U (zh) | 一种基于生物载体块水培槽的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1503250B (zh) | 一种猪场废水净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