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1721A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71721A CN106671721A CN201510752456.8A CN201510752456A CN106671721A CN 106671721 A CN106671721 A CN 106671721A CN 201510752456 A CN201510752456 A CN 201510752456A CN 106671721 A CN106671721 A CN 106671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vehicle
- suspension
- arm assembly
- shock absor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41001244708 Moroccan pepper virus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减振器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后纵臂总成、后横向稳定杆总成及后前束调节杆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后上摆臂总成及所述后前束调节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及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车身相连,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的后方。本发明将后减振器总成布置于后下摆臂总成的后方,巧妙地避开了乘员舱第三排座椅的位置,节省下的空间可以用来扩容乘员舱,因此就可以增大乘员舱的空间,在保持后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的后悬架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悬架系统不但影响底盘的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同时也影响车身布置设计及人机布置设计。对于一些布设有第三排座椅的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或 MPV(mult1-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而言,第三排座椅的布设会对第三排的人机空间提出较高的设计要求,而后悬架系统由于其位置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三排座椅的位置基本相同,因此后悬架系统的布设同样会受到第三排座椅的影响。增加第三排座椅时,人机空间的高要求会限制后悬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及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图1为现有技术中扭梁式后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麦弗逊式后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SUV及MPV上的后悬架多采用扭梁式或麦弗逊式悬架系统,在上述的系统中为了满足后悬架系统上减振器总成的布设,追求较高的后悬架性能,减震器的长度会设计的较长,后悬架系统在车辆上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这就影响了 SUV及MPV等车辆上第三排乘员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后悬架系统可以减少对布设空间的需求,增加乘员舱的空间,在保持后悬架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减振器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后纵臂总成、后前束调节杆总成及后横向稳定杆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后上摆臂总成及所述后前束调节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纵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副车架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车身相连,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的后方。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下端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与车身的轮罩相连。
[0006] 进一步地,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的后方。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弹簧总成,所述后弹簧总成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分离,所述后弹簧总成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后下摆臂总成靠近所述后轴节总成的一端为平板状,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的一端向上翘起。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转动球销、稳定杆拉杆及后稳定杆,所述后纵臂总成上设有连接板,所述稳定杆拉杆通过所述转动球销与所述后纵臂总成的连接板相连,所述后稳定杆通过轴套与所述稳定杆拉杆相连。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为自调高减振器。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后悬架系统,所述后悬架系统为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项后悬架系统。
[0012] 进一步地,上述车辆为7座SUV或MPV。
[0013]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后减振器总成设置于后下摆臂总成的后方,避开了乘员舱第三排座椅的位置,节省下的空间可以用来扩容乘员舱,因此就可以增大乘员舱的空间,在保持后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0014]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扭梁式后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麦弗逊式后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3所示的后悬架系统的侧视图。
[0019] 图5为图3所示的后悬架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21]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后悬架系统的侧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后悬架系统的俯视图,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后悬架系统能够减少自身对布设空间的需求,在保持后悬架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该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10、后下摆臂总成20、后减振器总成30、后上摆臂总成40、后纵臂总成50、后横向稳定杆总成90及后前束调节杆总成60。上述的后下摆臂总成20、后上摆臂总成40及后前束调节杆总成60上靠近后轴节总成10的一端通过衬套71与后轴节总成10相连,远离后轴节总成10的另一端通过另一衬套与车辆的副车架(图未示)相连。后纵臂总成50上靠近后轴节总成10的一端通过螺栓(图未示)与后轴节总成10相连,远离后轴节总成10的另一端通过衬套(图未标出)与车辆的车身(图未示)相连,后横向稳定杆总成90的一端与后纵臂总成50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后减振器总成30的下端与后轴节总成10相连,后减振器总成30的上端与车辆的车身相连。如图所示,当后悬架系统安装于车辆上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后减振器总成30位于后下摆臂总成20的后方。即假定后下摆臂总成20与后轴节总成10的安装点为A点,后减振器总成30与后轴节总成10的安装点为B点,则安装点A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安装点B的前方,即安装点B比安装点A更靠近车辆的后方。
[0022] 在本发明中,后减振器总成30并非安装在后下摆臂总成20上,而是安装在后轴节总成10上,且后减振器总成30在后轴节总成10上的安装位置(安装点B)相比于后下摆臂总成20在后轴节总成10上的安装位置(安装点A)更靠近车辆的后方,故在设计后下摆臂总成20时不用再为后减振器总成30的布设及安装预留空间,减少了后悬架系统在车辆的宽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而后下摆臂总成20在靠向车辆的副车架一侧由于不需预留安装后减振器总成30的空间,这就避开了乘员舱第三排座椅的位置,节省下的空间可以用来扩容乘员舱,因此就可以增大乘员舱的空间,在保持后悬架系统操作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002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后减振器总成30可以为普通减振器也可以为自调高减振器,为了能够自动调节车身姿态,提高满载通过性及平顺性,优选地,后减振器总成30为较粗的自调高减振器。后减振器总成30靠近后轴节总成10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72与后轴节总成10相连,远离后轴节总成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图未示出)与车辆的车身相连,具体为与车身的轮罩相连。
[0024] 在本实施例中,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弹簧总成80,后弹簧总成80与后减振器总成30分离,后弹簧总成80设置于后下摆臂总成20的上表面上,也即后下摆臂总成20为后弹簧总成80提供支撑。后下摆臂总成20上靠近后轴节总成10的一端为平板状,为了便于后下摆臂总成20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后下摆臂总成20上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的一端向上翘起,这样的结构可以在车辆的Z向(即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降低后弹簧总成80与后下摆臂总成20的接触点,以防止后弹簧总成80的布设对车辆的其他零件造成阻碍。
[0025] 进一步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90包括转动球销91、稳定杆拉杆92及后稳定杆93,后纵臂总成50上设有连接板51,稳定杆拉杆92通过转动球销91与后纵臂总成50的连接板51相连,后稳定杆93通过轴套与稳定杆拉杆92相连。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后减振器总成设置于后下摆臂总成的后方,避开了乘员舱第三排座椅的位置,节省下的空间可以用来扩容乘员舱,因此就可以增大乘员舱的空间,在保持后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002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例如7座型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或7座型MPV (mult1-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该车辆具有本发明所提供的后悬架系统,上述车辆的其它结构,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节总成(10),后下摆臂总成(20)、后减振器总成(30)、后上摆臂总成(40)、后纵臂总成(50)、后前束调节杆总成(60)及后横向稳定杆总成(90);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0)、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0)及所述后前束调节杆总成(60)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0)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50)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0)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90)的一端与所述后纵臂总成(50)相连,另一端与副车架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0)相连,另一端与车辆的车身相连,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0)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的下端通过第一螺栓(72)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0)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与车身的轮罩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0)的安装点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0)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0)的安装点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弹簧总成(80),所述后弹簧总成(80)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分离,所述后弹簧总成(80)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0)靠近所述后轴节总成(10)的一端为平板状,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0)上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的一端向上翘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90)包括转动球销(91)、稳定杆拉杆(92)及后稳定杆(93),所述后纵臂总成(50)上设有连接板(51),所述稳定杆拉杆(92)通过所述转动球销(91)与所述后纵臂总成(50)的连接板(51)相连,所述后稳定杆(93)通过轴套与所述稳定杆拉杆(9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0)为自调高减振器。
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悬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7座SUV或MPV。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52456.8A CN106671721B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52456.8A CN106671721B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71721A true CN106671721A (zh) | 2017-05-17 |
CN106671721B CN106671721B (zh) | 2019-11-22 |
Family
ID=5886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52456.8A Active CN106671721B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7172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65424A (zh) * | 2020-10-29 | 2021-01-26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悬架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30017670A (ko) * | 2001-08-21 | 2003-03-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
US20050140110A1 (en) * | 2003-12-06 | 2005-06-30 | Un-Koo Lee | Multi-link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CN2823017Y (zh) * | 2005-09-29 | 2006-10-0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
CN201102453Y (zh) * | 2007-09-29 | 2008-08-20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的后悬架系统 |
CN103009951A (zh) * | 2012-11-30 | 2013-04-0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连杆悬架结构 |
CN202879176U (zh) * | 2012-11-08 | 2013-04-17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四连杆独立后悬架 |
CN203580551U (zh) * | 2013-11-26 | 2014-05-07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独立悬架及汽车 |
CN204736920U (zh) * | 2015-05-15 | 2015-11-04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转向节和多连杆悬架 |
CN205130844U (zh) * | 2015-11-06 | 2016-04-0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2015
- 2015-11-06 CN CN201510752456.8A patent/CN1066717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30017670A (ko) * | 2001-08-21 | 2003-03-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
US20050140110A1 (en) * | 2003-12-06 | 2005-06-30 | Un-Koo Lee | Multi-link rear suspension system |
CN2823017Y (zh) * | 2005-09-29 | 2006-10-0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
CN201102453Y (zh) * | 2007-09-29 | 2008-08-20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的后悬架系统 |
CN202879176U (zh) * | 2012-11-08 | 2013-04-17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四连杆独立后悬架 |
CN103009951A (zh) * | 2012-11-30 | 2013-04-0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连杆悬架结构 |
CN203580551U (zh) * | 2013-11-26 | 2014-05-07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独立悬架及汽车 |
CN204736920U (zh) * | 2015-05-15 | 2015-11-04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转向节和多连杆悬架 |
CN205130844U (zh) * | 2015-11-06 | 2016-04-0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65424A (zh) * | 2020-10-29 | 2021-01-26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悬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71721B (zh) | 2019-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06006B2 (en) | Rear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 |
CN104129251B (zh) | 汽车六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 |
CN104773045A (zh) | 组合弹簧补偿悬挂装置 | |
US9855806B1 (en) | Carrier for suspension system of vehicles | |
CN205130844U (zh)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KR101315489B1 (ko) |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 |
CN106061767A (zh) | 机动车的底盘组件 | |
CN206030992U (zh) | 一种汽车的悬挂机构 | |
CN106515332A (zh)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6671721A (zh)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3752819U (zh) | 一种口型副车架的前悬架总成 | |
US3171642A (en) |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having lateral compliance | |
CN204915164U (zh) |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8407566A (zh) | 悬架系统及客车 | |
CN102490564B (zh) |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 |
KR100882667B1 (ko) | 승차감과 롤 거동 안정성 향상 타입 차량 현가 장치 | |
CN205468380U (zh) | 客货两运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 |
CN104924869B (zh) |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 |
CN208101605U (zh) | 一种皮卡车悬架总成 | |
CN105216884A (zh) |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8263918U (zh) | 悬架系统及客车 | |
CN209240807U (zh) |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102673338A (zh) | 一种汽车单横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 |
CN202213463U (zh) | 一种前悬架总成 | |
CN101456343B (zh) | 无横向稳定杆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