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6856A - 一种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16856A CN106616856A CN201610897462.7A CN201610897462A CN106616856A CN 106616856 A CN106616856 A CN 106616856A CN 201610897462 A CN201610897462 A CN 201610897462A CN 106616856 A CN106616856 A CN 1066168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tto
- time
- preparation
- yeast
- materi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 Soy Sauces And Products Related Thereto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选豆粕、花生、糯米和麸皮为原料,混合蒸煮,得物料1;(2)将米曲霉、红曲霉接种至物料1,制曲;(3)对物料2进行第一次松曲,将黑曲霉喷洒入物料2,得物料3;(4)上述物料3,依次进行第二次制曲,第二次松曲,第三次制曲,第三次松曲,第四次制曲,得物料4;(5)向物料4中加入盐水,得到物料5;(6)发酵:第10天时,加入嗜盐乳酸菌;第25天时,加入增香酵母;第30天后,每3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第60天时,加入纳豆芽孢杆菌菌液;第80天,发酵完成,得纳豆酱油。本发明的酱油中,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含量高,维生素K2含量少,无臭氨味,感官评价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制备的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调味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豆是以黄豆(又称大豆)为原料,与纳豆菌接种后经过高温发酵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具有溶解血栓、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调节肠胃的作用。纳豆的保健功能主要与其中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皂青素、等功能因子有关,但纳豆有种特殊的气味,降低了大众对其接受程度,同时纳豆中含有的功能因子纳豆激酶与维生素K2之间的功能作用相反,要想达到溶解血栓、降低血压的功效,要有效的去除维生素K2,目前很多产品都无法达到,因此效果均不理想。
目前,市场上的纳豆酱油使用豆粕、小麦粉、麸皮等混入单一米曲霉制曲,采用低盐固态和高盐稀态的发酵方法先发酵酱油,在酱油发酵的后期过程中加入纳豆菌发酵形成成熟的醪液,经过淋油、过滤、加热、包装工序进行生产。此种方法微生物种类单一,酶系单调,原料利用率不高;以小麦粉做为生产纳豆的碳源,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纳豆,制作的纳豆酱油中纳豆激酶的含量很低,生产出来的酱油带有让人很难接收的氨臭味。
现有技术中有多种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例如:中国发明专利200710008805.0(授权公告号CN 100574637C)介绍了一种纳豆酱油的生产方法,以黄豆和生产纳豆过程产生的纳豆汤为原料,以单一的黄豆曲霉为发酵菌种,采用低盐固态的发酵工艺制作酱油。中国专利201410023796.2(授权公告号CN103783482B)介绍了一种花生纳豆酱油的生产方法,以花生仁为原料,以复合菌种为主要发酵菌种发酵生产花生酱油。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多种原料,多种菌种混合制曲,提升纳豆激酶减少维生素K2,改善纳豆给酱油带来不良气味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制备的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改变原料配比,改变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碳源,使用米曲霉、黑曲霉、红曲霉混合制曲,采用高盐稀态的发酵方法,发酵过程中接种酵母和纳豆芽孢杆菌生产纳豆酱油。采用该方法生产的酱油由于在制曲过程中多种菌种混合制曲,使成品曲中酶系丰富,提高了原料利用率,缩短了酿造时间,发酵过程中直接接种纳豆芽孢杆菌,使成品酱油中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含量增高,维生素K2含量少,感官评价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选豆粕、花生、糯米和麸皮为原料,四者的重量比例为(3~4):(1~1.5):(1~1.5):(1.5~2);花生、糯米在水中浸泡6h,沥水,然后与豆粕、麸皮混合, 121℃蒸煮15min,得物料1;
(2)多菌种制曲1:将米曲霉、红曲霉接种至物料1,接种量分别为1%~3%、0.5%~1%(重量百分比),接种后进行第一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14h,得物料2;
(3)多菌种制曲2:对物料2进行第一次松曲,将黑曲霉喷洒入物料2,接种量0.5%~1%(重量百分比),得物料3;
(4)多菌种制曲3:上述物料3,进行第二次制曲,湿度保持在90%(重量百分比)以上,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14h;然后进行第二次松曲(方法同步骤3),再进行第三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1h~12h;然后进行第三次松曲(方法同步骤3),再进行第四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2h~22h,得物料4;
(5)加入盐水:向物料4中加入2~4倍(重量倍数)的18~20波美度的盐水,得到物料5;
(6)发酵:维持物料5的品温38℃~45℃,每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第10天时,降温至30℃并加入嗜盐乳酸菌(接种量2%,重量百分比;优选接种传代三次后的嗜盐乳酸菌);第25天时,加入增香酵母(接种量5%,重量百分比;优选传代三次后的增香酵母);第30天后,每3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第60天时,加入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接种重量比3%~5%;第80天,发酵完成,得纳豆酱油;
所述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花生和豆粕,二者的重量比例为(1~1.5):(3~4),混合,用水浸泡24h,沥干水分,121℃蒸煮30min~45min,温度降至35℃~45℃,接种3~5%(重量百分比)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30℃~38℃下发酵22h~26h,滤去花生和豆粕渣,得纳豆芽孢杆菌菌液。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纳豆酱油。
本发明的纳豆酱油,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豆粕、花生、糯米、麸皮、米曲霉、红曲霉、黑曲霉、嗜盐乳酸菌、增香酵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等,其有益效果如下:
1、在原料中加入了糯米代替淀粉做为微生物发酵的碳源,提升酱油口感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消除纳豆酱油的臭氨味。
2、使用米曲霉、黑曲霉、红曲霉三种曲霉混合制曲,多菌种制曲,加入黑曲霉弥补了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酸蛋白酶低的缺点,使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提升香味;加入红曲霉弥补了米曲霉酯化酶缺乏,同时代谢出天然有防腐功效的成分,提高原料利用率产生红润的光泽。
3、根据不同曲种发酵过程中产酶种类的不同,明确了多种曲霉混合制曲的先后顺序,使不同菌种达到最佳生产环境,丰富酶的种类,最大限度的提升原料利用率,提升酱油的色泽、口感。
4、发酵过程中直接将纳豆芽孢杆菌菌液加入稀醪,解决了加入的乳酸菌产生乳酸使稀醪pH值降低抑制霉菌生长,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增强多菌种的协同作用,产生比直接加入纳豆更多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本发明中,所用的米曲霉、红曲霉、黑曲霉、嗜盐乳酸菌、增香酵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等,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菌种,可常规市场购买得到,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米曲霉、黑曲霉、嗜盐乳酸菌、增香酵母、购买自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号为:“1004米曲霉”“3006黑曲霉”“3003嗜盐乳酸菌” “3005活性酵母菌”。红曲菌种购自武汉佳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商品名称为“糖化增香红曲”,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北京川秀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称为“纳豆发酵粉”。
实施例1
(1)原料处理:选豆粕、花生、糯米、麸皮为原料,重量比例为3:1:1:1.5,花生、糯米在水中浸泡6h,沥水,混合豆粕、花生、糯米、麸皮后121℃蒸煮15min,得到物料1;
(2)多菌种制曲1:将米曲霉、红曲霉接种至物料1,接种量分别为3%、1%,接种后进行第一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得到物料2;
(3)多菌种制曲2:对物料2进行第一次松曲,将黑曲霉喷洒入物料2,接种量为1%,得到物料3;
(4)多菌种制曲3:曲室湿度保持在90%以上,32℃~35℃保持13h后进行第二次松曲,再进行第三次制曲,24h后第三次松曲,再进行第四次制曲,40h结束,得到物料4;
(5)制备纳豆芽孢杆菌菌液:取花生和豆粕,二者重量比为1:2,用水浸泡24h,沥干水分,121℃蒸煮40min,温度降低至40℃时,接种3%的纳豆芽孢杆菌,30℃~38℃环境下发酵22h,用30-40℃温水浸泡1小时,滤去花生和豆粕渣,得到纳豆芽孢杆菌菌液;
(6)加入盐水:向物料4中加入2.5倍的18波美度的盐水,得到物料5;
(7)发酵:维持物料5的品温38℃~45℃,每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10天后,逐步降温至30℃并加入2%乳酸菌(传代三次后);25天后,加入5%增香酵母(传代三次后);30天后,每3天搅拌一次;60天后,加入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接种3%;总发酵时间80天,发酵完成,得纳豆酱油。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步骤(7)中,第60天时,直接接入3%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其它相同。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将糯米替换为小麦粉,其它相同。
实施例2
(1)原料处理:选豆粕、花生、糯米、麸皮为原料,重量比例为4:1:1:1.2,花生、糯米在水中浸泡6h,沥水,混合豆粕、花生、糯米、麸皮后121℃蒸煮15min,得到物料1;
(2)多菌种制曲1:将米曲霉、红曲霉接种至物料1,接种量分别为3%、0.5%,接种后进行第一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得到物料2;
(3)多菌种制曲2:对物料2进行第一次松曲,将黑曲霉喷洒入物料2,接种量为0.5%,得到物料3;
(4)多菌种制曲3:曲室湿度保持在90%以上,32℃~35℃保持13h后进行第二次松曲,再进行第三次制曲,24h后第三次松曲,再进行第四次制曲,40h结束,得到物料4;
(5)纳豆芽孢杆菌菌液:取花生和豆粕按1:2比例,用水浸泡24h,沥干水分,121℃蒸煮30min,温度降低至35℃时,接种4%的纳豆芽孢杆菌,30℃~38℃环境下发酵22h,滤去花生和豆粕渣,得到纳豆芽孢杆菌菌液;
(6)加入盐水:向物料4中加入3倍的20波美度的盐水,得到物料5;
(7)发酵:维持物料5的品温38℃~45℃,每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10天后,逐步降温至30℃并加入乳酸菌1%(传代三次后);25天后,加入增香酵母4%(传代三次后);30天后,每3天搅拌一次;60天后,加入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接种4%;总发酵时间85天,发酵完成,得纳豆酱油。
实施例3
(1)原料处理:选豆粕、花生、糯米、麸皮为原料,重量比例为4:1:1:1.5,花生、糯米在水中浸泡6h,沥水,混合豆粕、花生、糯米、麸皮后121℃蒸煮15min,得到物料1;
(2)多菌种制曲1:将米曲霉、红曲霉接种至物料1,接种量分别为2%、1%,接种后进行第一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得到物料2;
(3)多菌种制曲2:对物料2进行第一次松曲,将黑曲霉喷洒入物料2,接种量为1%,得到物料3;
(4)多菌种制曲3:曲室湿度保持在90%以上,32℃~35℃保持13h后进行第二次松曲,再进行第三次制曲,24h后第三次松曲,再进行第四次制曲,40h结束,得到物料4;
(5)纳豆芽孢杆菌菌液:取花生和豆粕按1:2比例,用水浸泡24h,沥干水分,121℃蒸煮45min,温度降低至45℃时,接种3%的纳豆芽孢杆菌,30℃~38℃环境下发酵26h,滤去花生和豆粕渣,得到纳豆芽孢杆菌菌液;
(6)加入盐水:向物料4中加入2倍的22波美度的盐水,得到物料5;
(7)发酵:维持物料5的品温38℃~45℃,每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10天后,逐步降温至30℃加入乳酸菌1%(传代三次后);25天后,加入增香酵母5%(传代三次后);30天后,每3天搅拌一次;60天后,加入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接种5%;总发酵时间80天,发酵完成,得纳豆酱油。
实验本发明制备的纳豆酱油的品质对比
评价方式:选取5名专家分别将传统单一菌种制曲工艺(中国发明专利200710008805.0,授权公告号CN 100574637C中实施例公开的方法)、本发明多菌种制曲工艺(实施例1)、工艺1(直接添加纳豆,与实施例1相比,步骤7中,第60天时,直接接入3%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其它相同)、工艺2(使用小麦粉做为碳源,与实施例1相比,将糯米替换为小麦粉,其它相同)的酱油感官从色泽、澄清度、滋味、气味4个方面特性进行感官评价(评分),利用下述评价基准进行判定。
评分标准:好:5分;一般:4分;差:3分;非常差:2分。
以总得分做为评价依据,总分:15~20为优秀,10~15为一般,1~10为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工艺酱油感官对比情况
工艺类别 | 色泽 | 澄清度 | 滋味 | 气味 | 总得分 |
传统单一菌种制曲工艺 | 3 | 3 | 2 | 3 | 11 |
本发明多菌种制曲工艺 | 5 | 5 | 5 | 4 | 19 |
工艺1 | 5 | 4 | 4 | 4 | 17 |
工艺2 | 5 | 4 | 4 | 2 | 15 |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酱油,采用多菌种混合制曲,米曲霉与红曲霉混合接种12h松曲后喷洒黑曲霉孢子,增加多菌种的协同作用,米曲霉、红曲霉、黑曲霉代谢的酶系互相补充,使原料利用率提高,酱油过滤时间缩短,澄清度提高;使用糯米代替面粉做为微生物生产的碳源,有效缓解了纳豆芽孢杆菌产生的氨臭味。
将本发明工艺、工艺1、工艺2和市售纳豆酱油(孔膳坊食品有限公司“纳豆酱油20150517”)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工艺对酱油理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工艺1和工艺2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低,本发明酱油的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全氮明显高于其他工艺。
将本发明工艺的酱油与普通市售纳豆酱油中含有的纳豆激酶、维生素K2、纳豆异黄酮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工艺酱油与市售纳豆酱油有益成分的对比
由表3可知,本发明工艺的酱油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的含量比普通市售纳豆酱油含量分别高42.1%、37.8%,普通市售纳豆酱油的维生素K2比本发明酱油高32.3%。本发明工艺的酱油含有降血压、清理血栓、保护心脏等功能,维生素k2有良好的凝血功能,本发明工艺的酱油维生素k2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市售酱油,保健效果更好。
Claims (8)
1.一种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选豆粕、花生、糯米和麸皮为原料,四者的重量比例为(3~4):(1~1.5):(1~1.5):(1.5~2);花生、糯米在水中浸泡6h,沥水,然后与豆粕、麸皮混合, 121℃蒸煮15min,得物料1;
(2)多菌种制曲1:将米曲霉、红曲霉接种至物料1,接种量分别为1%~3%、0.5%~1%,接种后进行第一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14h,得物料2;
(3)多菌种制曲2:对物料2进行第一次松曲,将黑曲霉喷洒入物料2,接种量0.5%~1%,得物料3;
(4)多菌种制曲3:上述物料3,进行第二次制曲,湿度保持在90%以上,制曲温度32℃~35℃,时间13h~14h;然后进行第二次松曲,再进行第三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1h~12h;然后进行第三次松曲,再进行第四次制曲,制曲温度32℃~35℃,时间12h~22h,得物料4;
第二次、第三次松曲的方法均为:接种0.5%~1%的黑曲霉;
(5)加入盐水:向物料4中加入2~4倍的18~20波美度的盐水,得到物料5;
(6)发酵:维持物料5的品温38℃~45℃,每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第10天时,降温至30℃并加入2%的嗜盐乳酸菌;第25天时,加入5%的增香酵母;第30天后,每3天用净化空气搅拌一次;第60天时,加入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接种重量比3%~5%;第80天,发酵完成,得纳豆酱油;
所述纳豆芽孢杆菌菌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花生和豆粕,二者的重量比例为(1~1.5):(3~4),混合,用水浸泡24h,沥干水分,121℃蒸煮30min~45min,温度降至35℃~45℃,接种3~5%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30℃~38℃下发酵22h~26h,滤去花生和豆粕渣,得纳豆芽孢杆菌菌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豆粕、花生、糯米和麸皮四者的重量比例为3:1: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米曲霉的接种量为3%,红曲霉的接种量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黑曲霉的接种量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接入的嗜盐乳酸菌为传代三次后的菌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接入的增香酵母为传代三次后的菌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量为3%。
8.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纳豆酱油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豆酱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97462.7A CN106616856B (zh) | 2016-10-15 | 2016-10-15 | 一种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97462.7A CN106616856B (zh) | 2016-10-15 | 2016-10-15 | 一种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16856A true CN106616856A (zh) | 2017-05-10 |
CN106616856B CN106616856B (zh) | 2020-10-27 |
Family
ID=5885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97462.7A Active CN106616856B (zh) | 2016-10-15 | 2016-10-15 | 一种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1685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49133A (zh) * | 2017-07-07 | 2017-09-12 | 西昌市生生调味品有限公司 | 一种三菌种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 |
CN107259496A (zh) * | 2017-06-27 | 2017-10-20 | 孙德善 | 酱油制曲的方法及酱油的制备方法 |
CN112869111A (zh) * | 2021-03-01 | 2021-06-01 |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易于压榨高红亮指数的零添加酱油发酵工艺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75471A (ja) * | 1982-04-06 | 1983-10-14 | Masaya Nagai | 納豆菌・麹菌醤油製造法 |
CN102090614A (zh) * | 2011-03-14 | 2011-06-15 | 贵定县老虞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无防腐剂酱油 |
CN102626219A (zh) * | 2012-04-18 | 2012-08-08 | 杨革 | 一种花生纳豆酱油的制作方法 |
CN103598565A (zh) * | 2013-11-13 | 2014-02-26 | 吴基仔 | 花生纳豆菌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
CN103783482A (zh) * | 2014-01-20 | 2014-05-14 | 曲阜师范大学 | 一种花生酱油的制作方法 |
CN104172094A (zh) * | 2014-07-03 | 2014-12-03 | 安徽味甲天食品酿造有限公司 | 一种酱油酿造工艺 |
CN105901656A (zh) * | 2016-06-01 | 2016-08-31 |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酱油多菌种混合发酵工艺 |
CN106174405A (zh) * | 2016-07-12 | 2016-12-07 | 安徽风酿调味品有限公司 | 一种黑豆酱油的酿造方法 |
-
2016
- 2016-10-15 CN CN201610897462.7A patent/CN1066168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75471A (ja) * | 1982-04-06 | 1983-10-14 | Masaya Nagai | 納豆菌・麹菌醤油製造法 |
CN102090614A (zh) * | 2011-03-14 | 2011-06-15 | 贵定县老虞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无防腐剂酱油 |
CN102626219A (zh) * | 2012-04-18 | 2012-08-08 | 杨革 | 一种花生纳豆酱油的制作方法 |
CN103598565A (zh) * | 2013-11-13 | 2014-02-26 | 吴基仔 | 花生纳豆菌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
CN103783482A (zh) * | 2014-01-20 | 2014-05-14 | 曲阜师范大学 | 一种花生酱油的制作方法 |
CN104172094A (zh) * | 2014-07-03 | 2014-12-03 | 安徽味甲天食品酿造有限公司 | 一种酱油酿造工艺 |
CN105901656A (zh) * | 2016-06-01 | 2016-08-31 |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酱油多菌种混合发酵工艺 |
CN106174405A (zh) * | 2016-07-12 | 2016-12-07 | 安徽风酿调味品有限公司 | 一种黑豆酱油的酿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于维河,李秋明: "红曲和多菌种混合制曲生产酱油工艺试验报告", 《中国调味品》 * |
李保英: "多菌种酱油制曲工艺及其对酱油风味影响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
谭周进,等: "原料对纳豆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
阚清华: "酱油多菌种发酵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9496A (zh) * | 2017-06-27 | 2017-10-20 | 孙德善 | 酱油制曲的方法及酱油的制备方法 |
CN107149133A (zh) * | 2017-07-07 | 2017-09-12 | 西昌市生生调味品有限公司 | 一种三菌种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 |
CN112869111A (zh) * | 2021-03-01 | 2021-06-01 |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易于压榨高红亮指数的零添加酱油发酵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16856B (zh) | 202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23856B (zh) | 一种氨基酸多肽营养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
CN105670870B (zh) | 一种起泡黄酒制备方法 | |
CN105831695A (zh) | 一种低盐保健酱油的制备方法 | |
CN106901187A (zh) | 一种豆瓣辣椒酱的发酵生产方法 | |
CN106306151A (zh) | 一种普洱茶快速发酵方法 | |
CN111621444B (zh) | 一株提高酿造酱油风味品质的克氏库克菌及其应用 | |
CN104116069A (zh) | 花生粕纳豆酱的制备方法 | |
CN107535618A (zh) | 一种麻辣腐乳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9043436A (zh) | 一种黄酸汤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11171A (zh) | 生姜米酒的制备方法 | |
CN106957762A (zh) | 一种甜型红曲黄酒生物发酵降糖的酿造方法 | |
CN103773702A (zh) | 酿酒酵母菌株及用其制备青梅果酒 | |
CN106942614A (zh) | 一种豆豉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2366085B (zh) | 一种豆酱的制作工艺 | |
CN105441271A (zh) | 一种类豉香型白酒的酿造方法 | |
CN107156666A (zh) | 一种水豆豉的加工工艺 | |
CN106616856A (zh) | 一种纳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43956A (zh) | 一种咖啡原料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 |
CN100391365C (zh) | 腐乳味系列制品的制备方法 | |
CN101828690A (zh) | 豆瓣生产快速成熟的新技术 | |
CN107455668A (zh) | 一种无苦涩味陈皮豆豉酱的制备方法 | |
CN108142579A (zh) | 南乳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41869B (zh) | 一种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元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 |
KR20090021800A (ko) | 고기능성 발효두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5230850A (zh) | 一种灵芝茶的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