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0232B -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10232B CN106610232B CN201611233385.1A CN201611233385A CN106610232B CN 106610232 B CN106610232 B CN 106610232B CN 201611233385 A CN201611233385 A CN 201611233385A CN 106610232 B CN106610232 B CN 1066102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area
- dry
- wet
-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8—Splashing boards or grids, e.g. for converting liquid sprays into liquid films; Elements or beds for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contact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在冷却塔塔筒底部中心为湿式冷却区,在湿式冷却区的四周方向为干式冷却区,干式冷却区包括各自呈扇形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与第二区相互邻接围绕湿式冷却区设置一圈,第一区顶部设有第二冷却单元,第二区的周侧设有进风口冷却单元和第一冷却单元,空气进入第一区和/或第二区进行干式冷却,进入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外界冷空气在干式冷却区自下而上均流经一组(分别为第二冷却单元和进风口冷却单元)冷却单元,可保证空气在干区内的流动均匀,强化了干区的换热效果,代替了现有空冷机组系统中原有的小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尤其涉及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富煤少水的地区,例如内蒙、甘肃、山西、新疆等地。由于这些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一般采用空冷火力发电机组。相对于湿冷机组而言,空冷机组一般还要配置小型湿式冷却塔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原因如下:
1、小汽轮机一般采用汽动驱动形式。环境温度的变化将导致主汽轮机真空降低,如果小汽轮机与主汽轮机共用凝汽器,小汽轮机的功率极易受到环境风的影响,在极限情况下,不足以驱动机组给水泵,使得机组的负荷受到限制;所以小汽轮机一般配备独立的小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使得整个系统较为复杂,投资和造价高,增加了维修维护的工作量。
2、电厂里的转动机械(主汽轮机、小汽轮机、磨煤机及所有的泵与风机)几乎都需要温度合适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防止出现各类轴瓦温度超高,以至于导致烧瓦事故。空冷机组无法提供温度合适的冷却水,因此电厂一般会设计有专门的小型湿冷冷却塔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提供冷却水源。
由上所知,空冷机组设计及建造过程中,一般配备空冷凝汽器和干式冷却塔(又叫空冷塔),外加小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存在功能相同的部件重复设计、占地面积大、系统复杂、维修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目的是提供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该冷却塔通过在干式冷却塔塔筒内底部设置湿式冷却区,且干式冷却区设置结构不同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从第一区和从第二区进入到湿式冷却区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温度,有助于在湿式冷却区内形成温度差,有效克服湿区的通风阻力,可强化湿区换热效果。同时,在干式冷却区,通过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冷空气在塔筒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通风阻力,可保证干区气流均匀、稳定、快速的流出塔外,从而提高干区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电厂冷却系统,该系统通过上述冷却塔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冷却塔塔筒装置,有效提高了冷却塔换热效率,冷却效果好,同时简化了冷却系统,节约现有资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塔筒,冷却塔塔筒底部中心为湿式冷却区,在湿式冷却区的四周方向为干式冷却区,干式冷却区包括各自呈扇形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与第二区相互邻接围绕湿式冷却区设置一圈,第二区的周侧设有第一冷却单元及设于第二区进风口处的进风口冷却单元,第一区的顶部设有第二冷却单元,空气进入第一区和/或第二区进行干式冷却;在干区部分,经过第一区的冷空气只通过顶部的第二冷却单元进行换热,经过第二区的冷空气只通过进风口冷却单元换热,保证了干区部分周向空气均匀、稳定流动,减小干区的通风阻力。从第一区进入湿区的空气不经过换热,而通过第二区进入湿区的空气经过进风口冷却塔单元进行换热,因此从第一区和从第二区进入到湿式冷却区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温度,进而在湿式冷却区内形成温度差,可有效克服湿区的阻力,增加了湿区的空气流动驱动力,强化空气流动,提高了换热效果,达到降低湿式冷却区冷却水温的目的;
第二区(B区)顶部不设置冷却单元,这样可保证干区部分两部分空气流动均匀稳定。经过第一区的空气通过顶部的第二冷却单元进行换热后,向上流出塔外,经过第二区的空气通过进风口冷却单元换热,而后沿着轴向流出塔外,这样进入干区的冷空气均可通过换热面,可保证通过两个区域的空气在干区部分的受热均匀。
而造成湿区温差的原因是:第一区的冷空气可直接沿着径向进入湿区,这部分空气没有经过干区的吸热,温度低;第二区的空气是经过干区的进风口冷却单元吸热之后,再沿着径向进入湿区,这部分空气温度高;两部分空气在湿区汇合,有温差,增加了流动驱动力,有效缓解湿区的流动阻力。
湿式冷却区中填料是连续设置的。
所述湿式冷却区结构与常规的湿式冷却塔内部结构是相近的,包括设于冷却塔塔筒底部的湿式集水池,在湿式集水池的上方设置雨区,在雨区上方设置填料区,在填料区的上方设置配水系统。
上述冷却塔,在干式冷却塔塔筒内部区域设置湿式冷却区,代替了现有空冷机组系统中原有的小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的功能,简化空冷机组的冷却系统,减少设备投资,形成集成化的干湿混合冷却塔系统。
所述填料区和雨区直径为d,集水池直径为d1,冷却塔塔筒的底部直径为D,根据常规湿式冷却塔的结构配置,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d1,同时由于湿区仅占整个塔筒的一部分,所以三个直径的关系:d<d1<D。
为了得到最优的冷却效果,所述填料区直径d=(0.2-0.5)D,在这范围内冷却塔冷却能力达到最优,具体尺寸需要根据机组情况和电厂所需冷却水量而确定。
所述填料区的高度在1m~1.75m之间,具体尺寸需要根据机组情况和电厂所需冷却水量而确定,需要冷却水量越多,填料区的高度越高。
所述雨区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区第一冷却单元和进风口冷却单元的高度相同,均为H,H值须满足电力设计行业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机组具体情况而定。
所述第二区周侧的第一冷却单元由冷却三角排布设置,冷却三角设有多个,多个尺寸相同且按照相同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冷却单元进入到第二区后,进入到第二区的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对第一冷却单元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的目的。
所述第一区顶部设有第二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水平设置且同样为冷却三角构成,第一冷却单元竖直设置,这样外界冷空气进入第一区后,有三个方向的流动方向,即左侧空间、右侧空间及第一区的上部空间。
第一区与第二区布置方式的不同,可保证外界冷风在干式冷却区内流动时均流经一组冷却单元,经过第一区的冷空气流经第二冷却单元,经过第二区的冷冷却流行进风口冷却单元,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干式冷却区内的不同位置处风温的均匀性,从而均衡了干区内不同位置处的压差,实现干区内部的换热均匀。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方案是:
一种火电厂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内安装有冷却塔,所述冷却塔为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有效提高冷却塔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方案是:
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的方法,采用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干式冷却塔塔筒内底部设置湿式冷却区,代替了现有空冷机组系统中原有的小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的功能,简化空冷机组的冷却系统,可减少设备投资。
2)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结构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使得在湿式冷却区内产生温度差,强化空气流动,提高了换热效果,达到降低湿式冷却区冷却水温的目的。
3)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结构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使得空气在干式冷却区内均匀、稳定流动,均衡了干区内的流动阻力,提高干区的换热效果,达到降低干式冷却区冷却水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干湿混合冷却塔塔筒立面图;
图2干湿混合冷却塔塔筒进风口某高度处横截面图(图1中的C-C视图);
图3图2中D-D视图;
图4图2中E-E视图;
其中,1冷却塔塔筒;2第一冷却单元;3填料区;4进风口冷却单元;5第二冷却单元,6湿式集水池,7雨区,8干式冷却区,A第一区,B第二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塔塔筒1底部中心为湿式冷却区,在湿式冷却区的四周方向为干式冷却区8,干式冷却区8包括各自呈扇形的第一区A和第二区B,第一区与第二区相互邻接围绕湿式冷却区设置一圈,第二区的周侧设有第一冷却单元2及设于第二区进风口处的进风口冷却单元4,第一区A顶部设置第二冷却单元5,第一区A和第二区B共用垂直冷却单元,空气进入第一区A和/或第二区B进行干式冷却,从第一区A和从第二区B进入到湿式冷却区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温度,进而在湿式冷却区内形成温度差,强化空气流动,提高了换热效果,达到降低湿式冷却区冷却水温的目的。干式冷却区8部分,进入第一区A和第二区B的外界冷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区A的第二冷却单元5和第二区的进风口冷却单元4换热后流出干式冷却区8,保证了干式冷却区8的流动均匀、阻力均匀,达到降低干式冷却区冷却水温的目的。
所述湿式冷却区包括设于冷却塔塔筒1底部的湿式集水池6,在湿式集水池的上方设置雨区7,在雨区上方设置填料区3,在填料区3的上方设置配水系统9。
上述冷却塔,在干式冷却塔塔筒内部区域设置湿式冷却区,代替了现有空冷机组系统中原有的小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或机械通风湿式冷却塔塔筒的功能,简化空冷机组的冷却系统,减少设备投资,形成集成化的干湿混合冷却塔系统。
所述填料区和雨区直径为d,集水池直径为d1,冷却塔塔筒的底部直径为D,根据常规湿式冷却塔的结构配置,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d1,同时由于湿区仅占整个塔筒的一部分,所以三个直径的关系:d<d1<D。
为了得到最优的冷却效果,所述填料区直径d=(0.2-0.5)D,具体尺寸需要根据机组情况和电厂所需冷却水量而确定。
所述填料区的高度在1m~1.75m之间,具体尺寸需要根据机组情况和电厂所需冷却水量而确定,需要冷却水量越多,填料区的高度越高。
所述雨区7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区第一冷却单元2和进风口冷却单元4的高度相同,均为H,H值须满足电力设计行业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机组具体情况而定。
所述第二区周侧的第一冷却单元由冷却三角排布设置,冷却三角设有多个,多个尺寸相同且按照相同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冷却单元进入到第二区B后,流经第二区B的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与流经第二区B的水完成热交换,实现冷却的目的。
所述第一区A顶部设有第二冷却单元5,第二冷却单元5水平设置,第一冷却单元2竖直设置,这样外界冷空气进入第一区A后,有三个方向的流动方向,即左侧空间、右侧空间及第一区的上部空间。
第一区与第二区布置方式的不同,可保证外界冷风在干式冷却区内流动时均流经一组冷却单元,经过第一区的冷空气流经第二冷却单元,经过第二区的冷冷却流行进风口冷却单元,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干式冷却区内的不同位置处风温的均匀性,从而均衡了干区内不同位置处的压差,实现干区内部的换热均匀。
实施例2
一种火电厂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内安装有冷却塔,所述冷却塔为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有效提高冷却塔的换热效果。
实施例3
一种提高冷却塔塔却效率的方法,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塔筒,其特征在于,冷却塔塔筒底部中心为湿式冷却区,在湿式冷却区的四周方向为干式冷却区,干式冷却区包括各自呈扇形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与第二区相互邻接围绕湿式冷却区设置一圈,第二区的侧边设有第一冷却单元及设于第二区进风口处的进风口冷却单元,第一区的顶部设有第二冷却单元,空气进入第一区和/或第二区进行干式冷却,从第一区和从第二区进入到湿式冷却区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温度,进而在湿式冷却区内形成温度差,强化空气流动,湿式冷却区中填料是连续设置的;
在干式冷却区部分,经过第一区的冷空气只通过顶部的第二冷却单元进行换热,经过第二区的冷空气只通过进风口冷却单元换热,保证了干式冷却区部分周向空气均匀、稳定流动,减小干式冷却区的通风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冷却区包括设于冷却塔塔筒底部的湿式集水池,在湿式集水池的上方设置雨区,在雨区上方设置填料区,在填料区的上方设置配水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区和雨区直径为d,集水池直径为d1,冷却塔塔筒的底部直径为D,三个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d1<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区的直径d=(0.2-0.5)D。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区的高度在1m~1.75m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区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区的第一冷却单元和进风口冷却单元的高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侧边的第一冷却单元和进风口冷却单元由冷却三角排布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单元水平设置,第一冷却单元竖直设置。
9.一种火电厂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内安装有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
10.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33385.1A CN106610232B (zh) | 2016-12-28 | 2016-12-28 |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33385.1A CN106610232B (zh) | 2016-12-28 | 2016-12-28 |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10232A CN106610232A (zh) | 2017-05-03 |
CN106610232B true CN106610232B (zh) | 2019-02-26 |
Family
ID=58636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33385.1A Active CN106610232B (zh) | 2016-12-28 | 2016-12-28 |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102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7729A (zh) * | 2017-10-13 | 2019-04-23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机组高效冷却塔筒 |
CN110132026B (zh) * | 2019-05-16 | 2021-05-28 |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内外分区集水的自然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 |
CN113028854A (zh) * | 2021-03-05 | 2021-06-25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燃煤湿冷机组冬季防冻和夏季降背压的系统和方法 |
CN112923749A (zh) * | 2021-03-31 | 2021-06-08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冷却塔防冻系统和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03443Y (zh) * | 2001-11-09 | 2002-07-31 | 何熙光 | 自然风冷却塔冷却设施 |
CN1888802A (zh) * | 2006-07-21 | 2007-01-03 | 清华大学 | 一种防冻降雾节水型冷却塔 |
CN102003913A (zh) * | 2010-11-08 | 2011-04-06 | Bac大连有限公司 | 蒸发式换热设备节水、防雾及防结冰方法及填料组件 |
CN202254918U (zh) * | 2011-08-11 | 2012-05-30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防飞射物砸落的长收口型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
CN104729317A (zh) * | 2015-03-31 | 2015-06-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冷却三角花瓣状布置的间接冷却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35232B1 (ko) * | 2014-08-04 | 2015-07-09 | 삼성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 백연 저감 수단을 구비하는 냉각탑 |
-
2016
- 2016-12-28 CN CN201611233385.1A patent/CN1066102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03443Y (zh) * | 2001-11-09 | 2002-07-31 | 何熙光 | 自然风冷却塔冷却设施 |
CN1888802A (zh) * | 2006-07-21 | 2007-01-03 | 清华大学 | 一种防冻降雾节水型冷却塔 |
CN102003913A (zh) * | 2010-11-08 | 2011-04-06 | Bac大连有限公司 | 蒸发式换热设备节水、防雾及防结冰方法及填料组件 |
CN202254918U (zh) * | 2011-08-11 | 2012-05-30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防飞射物砸落的长收口型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
CN104729317A (zh) * | 2015-03-31 | 2015-06-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冷却三角花瓣状布置的间接冷却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10232A (zh) | 2017-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66990B (zh) | 花瓣状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 |
CN106610232B (zh) | 连续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 |
CN104729317B (zh) | 一种冷却三角花瓣状布置的间接冷却塔 | |
CN203605793U (zh) | 一种带有补风管的冷却塔 | |
CN103117626A (zh) | 空空冷却器 | |
CN106643205B (zh) | 环形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及火电厂冷却系统 | |
CN205945408U (zh) | 一种发电机用热管冷却器 | |
CN105571346B (zh) | 环保型机力通风冷却塔 | |
CN203747551U (zh) | 一种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液冷机壳 | |
CN104009582B (zh) | 大推力循环水泵电机通风冷却结构 | |
CN106595337A (zh) | 一种无动力冷却塔 | |
CN102901372A (zh) | 一种改进的闭式冷却塔 | |
CN206093474U (zh) | 一种油冷器 | |
CN110338219B (zh) | 一种电磁加热式粮食烘干塔 | |
CN107359763A (zh) | 一种大功率九相异步电动机 | |
CN207638500U (zh) | 一种阻尼效应的抽风降温电机装置 | |
CN206768428U (zh) | 用于中样机的热交换器部件 | |
CN201937381U (zh) | 一种带螺旋形翅片管的水冷机座 | |
CN208458533U (zh) | 一种安装在地下工程内的闭式冷却塔 | |
CN205808151U (zh) | 一种节水冷却塔 | |
CN207662128U (zh) | 化纤干燥装置 | |
CN206876008U (zh) | 一种空冷塔以及间接空冷系统 | |
CN105438192B (zh) | 一种机车用换热模块 | |
CN206330444U (zh) | 一种干湿联合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 |
CN210320782U (zh) | 一种布机冰水冷却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