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2615A - 水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2615A
CN106572615A CN201510644044.2A CN201510644044A CN106572615A CN 106572615 A CN106572615 A CN 106572615A CN 201510644044 A CN201510644044 A CN 201510644044A CN 106572615 A CN106572615 A CN 106572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heat exchanger
heat
storage body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4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2615B (zh
Inventor
殷建武
张荣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40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2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2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2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2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2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装置,包括一储液本体、一具有一定子与一转子的泵浦及一连接所述储液本体的热交换组件,所述一储液本体中包含有一热交换腔室,所述热交换腔室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所述转子连接一推动器并暴露在热交换腔室的冷却液体中,所述定子一体包射成型在储液本体内,且所述定子与所述热交换腔室相隔离;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具有有效增加储液本体的结构强度及达到定子防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水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增加储液本体结构强度及达到定子防水的效果的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效能日渐增强,其内部所设置的电子组件于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通常需于电子组件上设置散热器或散热鳍片以此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能,但由于散热器与散热鳍片所达到的散热效果有限,故现有技术采用水冷装置作为增强散热效能这一解决方式。
而现有的水冷装置是将吸收到发热组件(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与水冷装置内部的一冷却液体热交换,然后透过水冷装置内部的一泵浦来循环冷却液体,并所述水冷装置透过复数管体连接一散热器,令冷却液体可于散热器与水冷装置两者间进行热交换循环散热,借以对发热组件快速散热。
然现行水冷装置中的泵浦运转时,所述定子组件相同会产生热量,又因所述定子组件于现有技术中与冷却流体隔离,故仅为以空冷的方式自行作冷却,但其冷却效果并不佳,所述定子组件过度积热则会造成烧毁,定子组件的积热问题进一步影响所述水冷装置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背景技术,为了防止泵浦的定子组件因接受到液体而造成损坏,将定子组件设置于水冷装置的外侧,且引导冷却流体于水冷装置中循环的转子组件则设置于所述水冷装置的腔室内部,两者之间通过所述水冷装置的外壳对应产生激磁而运转,并由于水冷装置的外壳必须考虑本身结构体的强度,所以其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在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因所述水冷模块的外壳厚度产生之间距而影响所述泵浦的运转效率,使得影响水冷模块的整体散热效能及整体水冷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解决。
发明内容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过所述定子与储液本体一体包射成型,以有效增加储液本体的结构强度的水冷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达到定子与电路板防水,进而更可达到保护定子及减少整体体积的水冷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缩短)定子与对应转子彼此之间的厚度间距,以有效大幅提升泵浦的运转效率的水冷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透过冷却液体间接对泵浦运转的定子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的水冷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装置,包括:一储液本体,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容设空间及一热交换腔室,所述热交换腔室连通所述容设空间与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所述容设空间凹设形成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所述储液本体一侧上,且所述热交换腔室提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一泵浦,用以循环所述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所述定子一体包射成型在所述储液本体内,且所述定子与所述容设空间及所述热交换腔室相隔离,所述转子连接一推动器,所述转子与所述推动器分别设在所述容设空间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且暴露在所述冷却液体中;及一热交换组件,连接所述储液本体,且所述热交换组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与一热交换面,所述热交换面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储液本体具有一实心包覆结构,所述定子整个被包覆在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
优选的是,所述定子包含一硅钢片组及一缠绕于所述硅钢片组上的线圈组,一电路板与所述硅钢片组及其上的所述线圈组一起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所述定子与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外,且所述储液本体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阻挡隔离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定子,并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液本体的两侧边。
优选的是,所述转子具有一轴心与一磁性件,所述轴心一端连接所述推动器,其另一端则轴设在所述容设空间的底部,并所述磁性件套设于所述轴心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磁性件隔着所述储液本体对应所述定子。
优选的是,所述储液本体具有一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储液本体本身向下延伸所构成,且连接相对所述热交换组件,以密封所述热交换腔室,并所述热交换腔室位于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所述储液本体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热交换组件更包含复数散热鳍片,所述等散热鳍片设于所述热交换面上,且所述每一散热鳍片具有一第一端对应所述推动器,及一第二端放射状地延伸远离所述推动器。
优选的是,所述热接触面紧贴于相对的一发热组件上,所述热接触面用以将接收到所述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交换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储液本体连接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由一第一可绕管连接所述储液本体的入口及一第二可绕管连接所述储液本体的出口,且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储液本体。透过本发明此设计,得有效达到增加储液本体的结构强度,且还能达到定子与电路板防水的效果,以及达到保护定子与电路板与提升泵浦的运转效率的效果者。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水冷装置,包括:一储液本体,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容设空间、一贯孔及一实心包覆结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一体形成在所述储液本体内中央处,且与相对所述储液本体共同界定一连通所述出口的热交换腔室与一连通所述入口的泵室,所述贯孔贯穿所述实心包覆结构,所述泵室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上方处,并经由所述贯孔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室,所述容设空间凹设形成于所述泵室内的所述储液本体一侧上,且所述泵室提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一泵浦,用以循环所述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所述定子一体包射成型在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且位于所述泵室与所述热交换腔室之间,并所述定子与所述容设空间、所述热交换腔室及所述泵室相隔离,所述转子连接一推动器,所述转子与所述推动器分别设在所述容设空间与所述泵室内,且暴露在所述冷却液体中;及一热交换组件,连接所述储液本体,且所述热交换组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与一热交换面,所述热交换面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定子包含一硅钢片组及一缠绕于所述硅钢片组上的线圈组,一电路板与所述硅钢片组及其上的所述线圈组一起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所述定子与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与所述泵室之间,且所述实心包覆结构阻挡隔离所述热交换腔室与所述泵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定子,并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分别设置在对应所述泵室与热交换腔室的所述储液本体的一侧边上。
优选的是,所述储液本体具有一上、下侧壁,所述上、下侧壁从所述储液本体本身分别向上与向下延伸所构成,且所述上侧壁与对应一顶板相连接,以密封所述泵室,所述下侧壁连接相对所述热交换组件,以密封所述热交换腔室,并所述热交换腔室位于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所述实心包覆结构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热交换组件更包含复数散热鳍片,所述等散热鳍片设于所述热交换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热接触面紧贴于相对的一发热组件上,所述热接触面用以将接收到所述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交换面上。透过本发明此设计,得有效达到增加储液本体的结构强度,且还能达到定子与电路板散热及防水的效果借以达到保护定子与电路板的效果者。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冷系统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组合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增加储液本体结构强度及达到定子防水的效果的水冷装置,包括:
所述水冷装置1应用于一发热组件2(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上,且所述水冷装置1包括一储液本体11、一泵浦13及一热交换组件14,所述储液本体11以塑料材质所构成,且所述储液本体11具有一入口111、一出口112、一容设空间113、一侧壁115、一热交换腔室114及一实心包覆结构116,所述侧壁115从所述储液本体11本身向下延伸所构成,并且前述储液本体11与侧壁115共同界定所述热交换腔室114,所述热交换腔室114连通所述容设空间113与入口111及出口112,且前述热交换腔室114内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而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上方,所述容设空间113凹设形成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储液本体11的一侧上,所述容设空间113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上方且相邻对应实心包覆结构116。
所述入口111与出口112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两侧边上,所述热交换组件14连接对应的储液本体11的侧壁115,亦即所述储液本体11的侧壁115的底部连接相对的热交换组件14的一端面,以密封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并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位于所述热交换组件14与储液本体11之间。所述侧壁115与热交换组件14之间具有一垫圈143,所述垫圈143用以增加储液本体11与热交换组件14之间的结合密度,防止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渗漏。其中前述热交换组件14与储液本体11的连接结合方式以嵌接方式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也可选择为焊接、黏接或螺锁的结合方式。
另外,前述热交换组件14由高导热金属如铝、铜或金或银等制成,且具有前述热接触面141、一热交换面142与复数散热鳍片144,所述热接触面141紧贴合在相对的发热组件2(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上,所述热接触面141用以将接收到所述发热组件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交换面142上,所述热交换面142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且热交换面142与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接触。而所述散热鳍片144设于所述热交换面142上,且于本实施例的所述散热鳍片144放射状的间隔排列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每一散热鳍片144具有一第一端1441及一第二端1442,每一散热鳍片144的第一端1441对应推动器134,所述第二端1442放射状地延伸远离所述推动器134,借此通过所述等散热鳍片144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面142上可有效大幅增加热交换面积的效果。所以当所述热交换组件14的热接触面141将吸收到前述发热组件2的热量传导至热交换面142上,令所述热交换面142与其上复数散热鳍片144会与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后,使所述冷却液体便将所述热交换面142与所述散热鳍片144上的热量带离并从所述储液本体11的口112流出,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再者,前述泵浦13用于循环所述冷却液体,所述泵浦13包含一定子131、一转子133及一推动器134,所述定子131一体包射成型在所述储液本体11内,即定子131与储液本体11一起射出成型的同时,所述定子131整个会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令所述储液本体11与其内包覆的定子131构成为一体,所以由本发明的储液本体11与定子131一体包射成型的设计,可有效增加储液本体11的结构强度,以及更可达到定子131防水及保护定子131的效果。而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水冷装置的定子是需通过一薄外盖来盖住,且因为现有技术中的薄外盖本身结构厚度薄使得整体结构强度不佳,所述薄外盖盖合在水冷装置上的盖合紧密度也不佳,以致于容易导致薄外盖脱落,以及容易水渗入定子内造成定子短路的问题。
此外,通过实心包覆结构116包覆所述定子131的厚度可设计较薄化,使得可有效减少整体体积,以及可减少(缩短)定子与对应转子彼此之间的厚度间距,以有效大幅提升泵浦的运转效率。并因泵浦运转时,定子产生的热量会传导给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令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吸收到的热量可透过热交换腔室其内的冷却液体做热交换散热,以此可避免定子积热,相对地也能有效提升水冷装置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如图1、3所示,前述定子131与容设空间113及热交换腔室114相隔离,且所述定子131包含一硅钢片组1311及一缠绕于所述硅钢片组1311上的线圈组1312,所述硅钢片组1311于本较佳实施为复数硅钢片彼此堆栈所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时施时,前述硅钢片组1311可改设计成为一单一硅钢条且大致呈U字形状,或其他任何形状。一电路板135电性连接所述线圈组1312,所述电路板135、所述硅钢片组1311及其上的所述线圈组1312一起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且所述硅钢片组1311与其上的线圈组1312(即定子131)及电路板135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与容设空间113外,并透过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阻挡隔离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定子131,简言之,就是定子131未接触冷却液体。此外,前述电路板135于具体实施实并不局限设置在所述定子131的下方处,也可选择设置在相邻所述定子131的一旁位置。
前述转子133连所述推动器134,所述转子133与推动器134分别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3与热交换腔室114内,所述转子133与推动器134暴露在所述冷却液体,所述转子133是隔着所述储液本体11对应所述定子131,以驱动转子133带动所述推动器134转动,进而使所述推动器134扰动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而由所述入口111流入的冷却液体被推动器134带动朝对应所述出口112流出。且所述转子133具有一轴心1331与一磁性件1332,所述轴心1331的一端连接相对所述推动器134,其另一端则轴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3的底部,而所述磁性件1332(如磁铁)套设于所述轴心1331的另一端上,所述磁性件1332隔着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对应所述定子131。
因此通过本发明水冷装置1的设计,使所述定子131整个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有效增强储液本体11本身结构强度,相对地便可达到保护定子131的效果,进而因储液本体11为实心包覆结构116的密封性佳,使得可有效避免水或异物(如盐雾或灰尘或其他液体)渗入侵蚀定子131。
实施例二
前述热交换组件14内也可不需要复数散热片,而直接由热交换面142将接收的热量与冷却液体做热交换散热。
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与组合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3。而所述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实施例一的水冷装置1连接一散热器3连接构成一液冷系统。本实施例中的水冷装置1的结构与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实施例一的水冷装置1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并如图所示,前述散热器3远离所述储液本体11,所述储液本体11是连接对应所述散热器3。
前述散热器3具有一散热器入口31、一散热器出口32、一第一可绕管34及一第二可绕管35,所述第一可绕管34的一端连接相对的储液本体11的入口111,其另一端则连接所述散热器出口32,所述第二可绕管35的一端连接相对所述储液本体11的出口112,其另一端则连接所述散热器入口31,借此所述散热器3透过所述第一、二可绕管34、35分别连接所述储液本体11的入口111与出口112,以使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的推动器134带动所述冷却液体在热交换腔室114与散热器3内循环流动散热。
另外,所述散热器3可连接一风扇4帮助所述散热器3快速散热。如图所示,当所述热交换组件14的热接触面141将吸收到对应所述发热组件2的热量传导至热交换腔室114的热交换面142上,以通过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与热交换面142进行热交换后,令冷却液体由所述储液本体11的出口112排出后经由所述第二可绕管35流入至所述散热器入口31,并通过所述散热器3散热后,从散热器出口32经过所述第一可绕管34,然后从所述入口111流入到所述热交换腔室114内。由冷却液体这样的循环已对发热组件2散热。
因此由本发明的水冷装置1连接散热器3构成液冷系统的设计,使得有效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所述水冷装置1的定子131与储液本体11一体包射成型的设计,使得有效增加储液本体11的结构强度,进而还有效达到定子131防水及保护定子131的效果。
实施例三
参阅图5-6,其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分解与组合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水冷装置1主要是将前述实施例一中的水冷装置1改设计为有上、下腔室(即泵室118、热交换腔室114)、转子133与推动器134容设于上腔室(即泵室118)内及被实心包覆结构16包覆的定子131设于储液壳体11内的上、下腔室之间。
本实施例的水冷装置1包括前述储液本体11、泵浦13及热交换组件14,所述储液本体11具有一入口111、一出口112、一容设空间113、一上、下侧壁1151、1152、一贯孔117、一连通所述入口111的泵室118、一连通所述出口112的热交换腔室114及一实心包覆结构116,其中所述上、下侧壁1151、1152从所述储液本体11本身分别向上与向下延伸所构成,并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一体形成在所述储液本体11内中央处,且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分别与储液壳体11的上、下侧壁1151、1152共同界定所述泵室118与热交换腔室114。所述贯孔117贯穿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所述泵室118位于对应所述热交换腔室114的上方处,且泵室118经由所述贯孔117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令所述泵室118内的冷却液体经由所述贯孔117流入所述交换腔室114内。其中前述所述定子131与容设空间113、热交换腔室114、贯孔117及泵室118相隔离。
前述泵室118供所述冷却液体通过其内,所述容设空间113凹设形成在所述泵室118内的所述储液本体1一侧上,且位于所述泵室118的底面且相邻对应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前述入口111与出口112分别设置在对应所述泵室118与热交换腔室114的储液本体11的一侧边上。所以透过实心包覆结构116包覆所述定子131的厚度可设计较薄化,不仅能提供保护定子、避免冷却液体接触定子及减少整体体积的效果外,且还能减少(缩短)定子与对应转子彼此之间的厚度间距,以有效大幅提升泵浦的运转效率。此外,因泵浦运转时,定子产生的热量会传导给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使所述实心包覆结构116吸收到的热量可透过上方的泵室或/及下方的热交换腔室其内的冷却液体做热交换散热,由此可达到间接对定子散热,以避免定子积热的效果,进而还能有效提升水冷装置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于本实施例的热交换组件14的结构与链接关系与其功效大致与前述实施例一的热交换组件14(即所包含的热接触面141、热交换面142及复数散热鳍片144)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相同处,两实施例的热交换组件14些许不同处在于:本施例的前述热交换组件14连接对应的储液本体11的下侧壁115,亦即所述储液本体11的下侧壁的底部连接相对的热交换组件14的一端面,以密封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且所述热交换面142可与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热交换组件14的热接触面141则紧贴合在相对的发热组件2(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如第4图)上,并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位于所述热交换组件14与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之间。所述下侧壁115与热交换组件14之间具有一垫圈143,所述垫圈143用以增加储液本体11与热交换组件14之间的结合密度,防止热交换腔室114内的冷却液体渗漏。其中前述热交换组件14与储液本体11的连接结合方式以嵌接方式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上侧壁1151与一顶板119相连接,以密封所述泵室118,并且所述顶板119在本实施表示与储液本体1为分离组件,与所述储液本体1结合后构成储液本体1的一部分,结合连接方式可例如螺锁、黏接或焊接或其他可易于思及的结合方式等等。所述顶板119与上侧壁1151之间具有一另一垫圈143,所述另一垫圈143用以增加储液本体11与顶板119之间的结合密度,防止泵室118内的冷却液体渗漏。而本实施例的泵浦13的结构与链接关系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实施例一的泵浦13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相同处,两实施例的泵浦13些许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泵浦13的定子131一体包射成型在所述储液本体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且位于所述泵室118与对应的热交换腔室114之间,亦即定子131与储液本体11一起射出成型的同时,所述定子131整个会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中间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令所述储液本体11与其内包覆的定子131构成为一体,所以凭借本发明的储液本体11与定子131一体包射成型的设计,可有效增加储液本体11的结构强度,以及更可达到定子131防水及保护定子131的效果。
再者,所述定子131的电路板135与所述硅钢片组1311及其上的所述线圈组1312一起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且所述硅钢片组1311与其上的线圈组1312(即定子131)及电路板135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与泵室118之间,并透过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阻挡隔离所述热交换腔室114与泵室118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定子131,简言之,就是定子131未接触冷却液体。此外,所述泵浦13的转子133与推动器134则分别设在所述容设空间113与所述泵室118内,且所述转子133与推动器134暴露在所述冷却液体中。
因此通过本发明水冷装置1的设计,使所述定子131整个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以此有效增强储液本体11本身结构强度,相对地便可达到保护定子131的效果,进而因储液本体11为实心包覆结构116的密封性佳,使得可有效避免水或异物(如盐雾或灰尘或其他液体)渗入侵蚀定子131。
在替代实施例中,前述热交换组件14内也可不需要复数散热片,而直接由热交换面142将接收的热量与冷却液体做热交换散热。
在替代实施例中,本发明水冷装置1可连接一散热器连接构成一液冷系统。前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储液本体11,所述散热器可透过复数可绕管分别连接对应连接所述储液本体11的入口111与储液本体11的出口112,以使泵室118内的推动器134带动所述冷却液体在热交换腔室114与散热器内循环流动散热。此外,所述散热器还可连接一风扇帮助所述散热器快速散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
1)通过定子131整个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11的实心包覆结构116内,以此有效增强储液本体11本身结构强度的效果。
2)具有保护定子131及避免水或异物(如盐雾或灰尘或其他液体)渗入侵蚀定子131的效果。
3)可达到减少整体体积,及减少(缩短)定子与对应转子彼此之间的厚度间距,以有效大幅提升泵浦的运转效率。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3)

1.一种水冷装置,包括:
一储液本体,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容设空间及一热交换腔室,所述热交换腔室连通所述容设空间与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所述容设空间凹设形成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所述储液本体一侧上,且所述热交换腔室提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
一泵浦,用以循环所述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所述定子一体包射成型在所述储液本体内,且所述定子与所述容设空间及所述热交换腔室相隔离,所述转子连接一推动器,所述转子与所述推动器分别设在所述容设空间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且暴露在所述冷却液体中;及
一热交换组件,连接所述储液本体,且所述热交换组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与一热交换面,所述热交换面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储液本体具有一实心包覆结构,所述定子整个被包覆在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定子包含一硅钢片组及一缠绕于所述硅钢片组上的线圈组,一电路板与所述硅钢片组及其上的所述线圈组一起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所述定子与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外,且所述储液本体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阻挡隔离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定子,并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液本体的两侧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转子具有一轴心与一磁性件,所述轴心一端连接所述推动器,其另一端则轴设在所述容设空间的底部,并所述磁性件套设于所述轴心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磁性件隔着所述储液本体对应所述定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储液本体具有一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储液本体本身向下延伸所构成,且连接相对所述热交换组件,以密封所述热交换腔室,并所述热交换腔室位于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所述储液本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热交换组件更包含复数散热鳍片,所述等散热鳍片设于所述热交换面上,且所述每一散热鳍片具有一第一端对应所述推动器,及一第二端放射状地延伸远离所述推动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热接触面紧贴于相对的一发热组件上,所述热接触面用以将接收到所述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交换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储液本体连接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由一第一可绕管连接所述储液本体的入口及一第二可绕管连接所述储液本体的出口,且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储液本体。
9.一种水冷装置,包括:
一储液本体,具有一入口、一出口、一容设空间、一贯孔及一实心包覆结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一体形成在所述储液本体内中央处,且与相对所述储液本体共同界定一连通所述出口的热交换腔室与一连通所述入口的泵室,所述贯孔贯穿所述实心包覆结构,所述泵室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上方处,并经由所述贯孔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室,所述容设空间凹设形成于所述泵室内的所述储液本体一侧上,且所述泵室供一冷却液体通过其内;
一泵浦,用以循环所述冷却液体,其包含一定子与一转子,所述定子一体包射成型在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且位于所述泵室与所述热交换腔室之间,并所述定子与所述容设空间、所述热交换腔室及所述泵室相隔离,所述转子连接一推动器,所述转子与所述推动器分别设在所述容设空间与所述泵室内,且暴露在所述冷却液体中;及
一热交换组件,连接所述储液本体,且所述热交换组件具有一热接触面与一热交换面,所述热交换面与所述热交换腔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定子包含一硅钢片组及一缠绕于所述硅钢片组上的线圈组,一电路板与所述硅钢片组及其上的所述线圈组一起被包覆在所述储液本体的所述实心包覆结构内,所述定子与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室与所述泵室之间,且所述实心包覆结构阻挡隔离所述热交换腔室与所述泵室内的冷却液体接触所述定子,并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分别设置在对应所述泵室与热交换腔室的所述储液本体的一侧边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储液本体具有一上、下侧壁,所述上、下侧壁从所述储液本体本身分别向上与向下延伸所构成,且所述上侧壁与对应一顶板相连接,以密封所述泵室,所述下侧壁连接相对所述热交换组件,以密封所述热交换腔室,并所述热交换腔室位于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所述实心包覆结构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热交换组件更包含复数散热鳍片,所述等散热鳍片设于所述热交换面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热接触面紧贴于相对的一发热组件上,所述热接触面用以将接收到所述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交换面上。
CN201510644044.2A 2015-10-08 2015-10-08 水冷装置 Active CN106572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4044.2A CN106572615B (zh) 2015-10-08 2015-10-08 水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4044.2A CN106572615B (zh) 2015-10-08 2015-10-08 水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2615A true CN106572615A (zh) 2017-04-19
CN106572615B CN106572615B (zh) 2019-05-03

Family

ID=5850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4044.2A Active CN106572615B (zh) 2015-10-08 2015-10-08 水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26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3294A (zh) * 2017-07-03 2019-01-15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内建水泵的水冷排模块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2732Y (zh) * 2004-04-09 2005-04-13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1964611A (zh) * 2005-11-08 2007-05-16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CN102736711A (zh) * 2011-04-15 2012-10-17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装置结构改良及其散热模组
CN202811383U (zh) * 2012-06-11 2013-03-20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扁平式液冷泵
TWM454564U (zh) * 2013-01-30 2013-06-01 Bor-Bin Tsai 水冷裝置
TWI404865B (zh) * 2006-06-06 2013-08-11 Nidec Sankyo Corp 渦流泵
US20130220582A1 (en) * 2005-05-06 2013-08-29 Asetek A/S Cool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CN204948617U (zh) * 2015-10-08 2016-01-06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2732Y (zh) * 2004-04-09 2005-04-13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散热装置
US20130220582A1 (en) * 2005-05-06 2013-08-29 Asetek A/S Cool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system
CN1964611A (zh) * 2005-11-08 2007-05-16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TWI404865B (zh) * 2006-06-06 2013-08-11 Nidec Sankyo Corp 渦流泵
CN102736711A (zh) * 2011-04-15 2012-10-17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装置结构改良及其散热模组
CN202811383U (zh) * 2012-06-11 2013-03-20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扁平式液冷泵
TWM454564U (zh) * 2013-01-30 2013-06-01 Bor-Bin Tsai 水冷裝置
CN204948617U (zh) * 2015-10-08 2016-01-06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3294A (zh) * 2017-07-03 2019-01-15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内建水泵的水冷排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2615B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89939B1 (ko) 구동 장치
US20180023594A1 (en) Water Pump Cooler for CPU
CN202513756U (zh) 借浅层温能体及交换流体散热的电机
US10274999B2 (en) Water-cooling device
CN204948617U (zh) 水冷装置
US9689627B2 (en) Water-cooling device with waterproof stator and rotor pumping unit
WO2015087707A1 (ja) 駆動モジュール
CN102510709A (zh) 浸没式冷却的电子设备
TWM516708U (zh) 水冷裝置
TWM512123U (zh) 液冷裝置及系統
CN110022667A (zh) 一种层叠式散热器
KR101374058B1 (ko) 일체형 엑스선 발생장치
US9772142B2 (en) Water-cooling device with stator and rotor pumping unit
CN104020826B (zh) 水冷装置
CN106572615A (zh) 水冷装置
CN204836912U (zh) 液冷装置及系统
CN206024364U (zh) 水冷装置
CN113453518A (zh)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液冷散热器及液冷散热器系统
CN106332512B (zh) 液冷装置及系统
CN206609008U (zh) 一种液冷散热电磁炉
TWM531608U (zh) 水冷裝置
CN207939933U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
CN104349648B (zh) 复合式散热组件
CN208986772U (zh) 一种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的水套冷却结构
TWI589828B (zh) 液冷裝置及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