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5203A - 一种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45203A CN106545203A CN201710032182.4A CN201710032182A CN106545203A CN 106545203 A CN106545203 A CN 106545203A CN 201710032182 A CN201710032182 A CN 201710032182A CN 106545203 A CN106545203 A CN 1065452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lifting platform
- traction
- group
- r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20—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conveyor chains or rotatable roller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升降系统和主框架,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与升降台的一组对角相连;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该曳引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重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对角,使得起吊时升降台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倾斜所导致的意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车库主要针对小型车,没有适用于重量大、车身长的车辆(例如公交车)的立体车库。此类车辆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如果平放地面上同样会严重浪费土地,举个浅显的例子,汽车客运总站往往占地面积都比较大,这些地皮大部分都被空着的公交车、大巴车占据着。
当然,人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设计制造适用于公交车的立体车库,一直没有实现的原因在于,立体车库升降系统的设计存在难点。现有的小型车立体停车库由于要提升的重量小,一般一个曳引装置足够,但提不动公交车,想要提升公交车,则需更大的动力支持,例如设置两个曳引装置,两个曳引装置确实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设置两个曳引装置又很难保证起吊时轿厢均匀受力,并且当其中一个曳引装置出现故障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车辆安全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自重大的车辆且安全性能高的立体车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和升降系统,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框架,顶框架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矩形的升降台和与升降台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升降台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升降设置;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连接到升降台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连接的角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曳引系统进行升降,让立体车库在升降车辆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且速度更快;设有两组曳引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身重量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使得起吊时升降台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倾斜所导致的意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两组曳引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两组曳引系统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细节B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降低曳引力要求的结构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种立体车库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种立体车库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降低曳引力要求的另一种结构的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侧移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侧移系统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第一横移系统中的滚筒齿轮与链条配合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定位系统中的伸缩组件与定位孔配合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定位系统中的伸缩组件与定位孔配合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第一横移系统中的边梁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主框架;11、第一框架;12、第二框架;13、顶框架;2、曳引系统;
21、曳引机;22、对重;221、第二滑轮;23、吊绳组;24、换向轮;
25、导向轮;26、分绳轮;27、子吊绳组;28、对重导轨;29、固定装置;
3、升降台;31、第一滑轮;4、升降台导轨;5、第一横移系统;
51、驱动电机;52、滚筒组;53、滚筒齿轮;54、链条;55、边梁;
551、竖直部;552、垂直部;6、第二横移系统;7、第三横移系统;
81、第一定滑轮;82、第三滑轮;83、第二定滑轮;84、第四滑轮;
9、定位系统;91、伸缩组件;911、驱动件;912、定位销;9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两组曳引系统,每组曳引系统的提升点都设置在升降台的一组对角上。
请参照图1至图15,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1和升降系统,主框架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以及连接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顶框架13,顶框架13位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顶部,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2、矩形的升降台3和与升降台3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4,升降台3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之间可升降设置;所述曳引系统2包括曳引机21、对重22、吊绳组23、换向轮24、两个导向轮25以及两个分绳轮26;曳引机21、换向轮24、导向轮25和分绳轮26分别设置在顶框架13上,其中,两个分绳轮26位于顶框架13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26的转向相反;吊绳组23一端与对重22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21和换向轮24到达分绳轮26后,两个分绳轮26将吊绳组23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27,子吊绳组27经由导向轮25连接到升降台3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27连接的角为升降台3的一组对角;升降台3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27。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曳引系统进行升降,让立体车库在升降车辆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且速度更快;设有两组曳引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身重量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对角分布,使得起吊时升降台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倾斜所导致的意外。
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系统2还包括与对重22相适配的对重导轨28,所述对重导轨28设置在第一框架11的一侧或第二框架12的一侧并沿升降台3的升降方向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对重导轨能够限制对重的运动范围,避免对重发生非预期运动,引发意外;同时也能够让升降台的升降更为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系统2中两个分绳轮26与距离其较近的导向轮25之间的间距相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吊绳组在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后,通过分绳轮的导向作用,分别朝相反的方向(沿升降台对角线方向)经由导向轮与升降台的一角连接,两个分绳轮与距离其较近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相等能保证两个从导向轮出来的子吊绳组到升降台的长度是相等的,即能够保证升降台是水平的(平行于顶框架),让升降台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曳引系统2还包括安装在顶框架13上的固定装置29,所述导向轮25设于所述固定装置29上,升降台3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31,子吊绳组27经由导向轮25和第一滑轮31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29上。
进一步的,曳引系统2中的对重22上设有第二滑轮221,吊绳组23经由第二滑轮221连接到顶框架13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升降台上设置滑轮,使得曳引系统和升降台成为动滑轮起吊结构,能够减少子吊绳组的受力,降低升降台对曳引机曳引力的要求,让用户能够使用功率稍微小一点的曳引机,降低成本。另外,可以选择在顶框架上设置固定端头,吊绳组可通过调整固定端头让两个吊绳组的松紧度保持一致,从而使设备运行更为安全、平稳、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29上还设有第一定滑轮81,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还设有第三滑轮82,子吊绳组依次经由导向轮25、第一滑轮31、第一定滑轮81和第三滑轮82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29上;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13上的第二定滑轮83,沿立体车库高度方向进行投影,第二定滑轮83位于对重22中心区域,对重22上还设有第四滑轮84,吊绳组23依次经由第二滑轮221、第二定滑轮83和第四滑轮84连接到顶框架13上。
进一步的,沿升降台3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两个曳引机21分别位于第一框架11区域和第二框架12区域,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两个换向轮24分别位于第一框架11区域和第二框架12区域,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四个导向轮25分别位于升降台的四个角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曳引机设置在第一框架区域(或第二框架区域)让对重能够设置在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一侧,避免对重影响升降台工作的情况的发生。四个导向轮分别位于升降台的四个角上,能够让导向轮到升降台区间的子吊绳组是垂直于升降台的,保证子吊绳组不会影响车辆进出升降台。
进一步的,还包括侧移系统,侧移系统包括第一横移系统5、第二横移系统6和第三横移系统7,第一横移系统5设置在升降台3上,第二横移系统6设置在第一框架11上,第三横移系统7设置在第二框架12上;第一横移系统5包括驱动电机51和滚筒组52,驱动电机51与滚筒组52中的一个滚筒连接,滚筒组52中的滚筒的一端分别设有滚筒齿轮53,相邻的滚筒齿轮53之间设有与滚筒齿轮53啮合的链条54;第二横移系统6的构造和第三横移系统7的构造分别与第一横移系统5的构造相同;沿升降台3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第一横移系统5、第二横移系统6和第三横移系统7呈一排排列。
由上述描述可知,车辆运送方式采用滚筒组设计,通过链条传动使滚筒组转动从而起到运送车辆的功能,车辆运送到位后滚筒组通过电机刹车进行抱刹锁死,能够防止车辆无故移动造成危险。第一、第二、第三横移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安全高效地横向移动自重较大的车辆,另外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可以将待停放车辆分别送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滚筒组52的两端分别设有边梁55,所述边梁55包括竖直部551和与竖直部551垂直的垂直部552,滚筒组52可转动设置在竖直部551上,垂直部552与顶框架13之间的间距小于滚筒组52与顶框架13之间的间距。
由上述描述可知,垂直部与顶框架之间的间距小于滚筒组与顶框架之间的间距即边梁的垂直部高出滚筒组,当车辆开入时起到一定的阻挡车轮的作用。边梁为“7”字型,“7”字的拐角朝向滚筒齿轮,这样垂直部能够对滚筒齿轮和链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车辆压坏滚筒齿轮;边梁也可以为“T”字型,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滚筒齿轮,还能避免滚筒与滚筒齿轮的连接处进入灰尘,影响滚筒转动。
进一步的,升降台3上设有两个第一横移系统5,滚筒组52中滚筒的长度大于待停放车辆的车轮的直径的1/2。
由上述描述可知,两个第一横移系统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能够减小滚筒组的长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侧移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滚筒齿轮53的外径小于滚筒组52中滚筒的直径。
由上述描述可知,滚筒齿轮的外径小于滚筒组中滚筒的直径能够保证车辆进出升降台时不会压到滚筒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侧移系统还包括定位系统9,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二横移系统6之间以及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三横移系统7之间分别设于所述定位系统9;定位系统9包括伸缩组件91和定位孔92,所述伸缩组件91包括驱动件911和与驱动件911相连的定位销912,所述定位销912沿其轴向可滑动设置,定位销912与定位孔92相适配;所述定位系统9用于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二横移系统6之间的连接定位以及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三横移系统7之间的连接定位。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升降台升降至相应楼层时,驱动件驱动定位销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以实现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二横移系统之间以及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之间的连接定位,定位好后进行存取车辆时不会出现升降台上下浮动有利于车辆平顺进入升降台或待停放的车位,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15,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1和升降系统,主框架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以及连接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顶框架13,顶框架13位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顶部,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2、矩形的升降台3和与升降台3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4,升降台3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之间可升降设置;
请结合图2至图5,所述曳引系统2包括曳引机21、对重22、吊绳组23、换向轮24、两个导向轮25以及两个分绳轮26;曳引机21、换向轮24、导向轮25和分绳轮26分别设置在顶框架13上,其中,两个分绳轮26位于顶框架13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26的转向相反;吊绳组23一端与对重22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21和换向轮24到达分绳轮26后,两个分绳轮26将吊绳组23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27,子吊绳组27经由导向轮25连接到升降台3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27连接的角为升降台3的一组对角;升降台3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27。为更清楚的表示出吊绳组和子吊绳组的分布情况,图4和图5中,有一组吊绳组(和子吊绳组)是用虚线画的,特此说明。
本实施例利用曳引系统2进行升降,让立体车库在升降车辆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且速度更快;设有两组曳引系统2,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身重量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21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对角分布,使得起吊时升降台3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3倾斜所导致的意外。例如,当其中一台曳引机21发生故障时,此时只有另外一台曳引机21进行工作,而单台曳引机21的工作是对角提升的,受力均匀,所以也不会将升降台3拉歪而导致危险;相反,如果吊绳的提升点为升降台3的同一边,则会导致升降台3单边受力,遇到上述情况时则会导致升降台3倾斜从而引发危险。
如图1所示,第一框架11的层数和第二框架12的层数相同,都为2-15层。
请结合图1和图2,所述曳引系统2还包括与对重22相适配的对重导轨28,所述对重导轨28设置在第一框架11的一侧或第二框架12的一侧并沿升降台3的升降方向设置。将两组对重导轨28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一侧,能够避免对重22影响车辆进出升降台3,同时,也便于用户后续构建对重22升降防护空间,将对重22设置在一个四周封闭、顶端开口的防护罩里,能够避免他人误入对重22升降区域,发生危险事故。
如图5所示,所述曳引系统2中两个分绳轮26与距离其较近的导向轮25之间的间距相等。进而保证曳引机21对升降台3一组对角施加的力相同,让升降台3受力均匀。
请结合图2至图6,为减少吊绳组23的受力以及升降台3对曳引机21曳引力的要求,为清楚表示该结构降低曳引力要求的原理,图9中省略了换向轮24、分绳轮26和导向轮25。曳引系统2还包括安装在顶框架13上的固定装置29,所述导向轮25设于所述固定装置29上,升降台3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31,子吊绳组27经由导向轮25和第一滑轮31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29上,从而构建出一个动滑轮升降体系。曳引系统2中的对重22上设有第二滑轮221,吊绳组23经由第二滑轮221连接到顶框架13上。连接到顶框架13上的吊绳组23以及连接到固定装置29上的子吊绳组27是能够调节松紧度的,将吊绳组23和子吊绳组27的松紧程度调节一致,能够使设备运行更为安全、平稳、可靠。
作为拓展,请结合图7至图9,所述固定装置29上还设有第一定滑轮81,升降台3的四个角上分别还设有第三滑轮82,子吊绳组依次经由导向轮25、第一滑轮31、第一定滑轮81和第三滑轮82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29上;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13上的第二定滑轮83,沿立体车库高度方向进行投影,第二定滑轮83位于对重22中心区域,对重22上还设有第四滑轮84,吊绳组23依次经由第二滑轮221、第二定滑轮83和第四滑轮84连接到顶框架13上。在升降台的一个角上设置两个滑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升降系统对曳引机21曳引力的要求,其降低曳引力要求的原理如图9所示,为清楚表示该结构降低曳引力要求的原理,图9中省略了换向轮24、分绳轮26和导向轮25。
请结合图1和图4,沿升降台3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两个曳引机21分别位于第一框架11区域和第二框架12区域,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两个换向轮24分别位于第一框架11区域和第二框架12区域,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四个导向轮25分别位于升降台3的四个角上。
现有的立体车库车辆的移动用载车板或车轮传送带,但自重较大的车辆,例如公交车,如果用载车板则需强度大的载车板,这样会造成立体车库自身重量过重;用传送带移动车轮也比较困难,小车车轮间距离短可用连轴保持车轮同步,但公交车车轮间距离长,用连轴的方式则轴会很长,动力损耗大,并且很难保存车轮同步,需采取其他方式安全高效的横向移动公交车。
因此,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还包括侧移系统,请结合图1和图10,侧移系统包括第一横移系统5、第二横移系统6和第三横移系统7,第一横移系统5设置在升降台3上,第二横移系统6设置在第一框架11上,第三横移系统7设置在第二框架12上;第一横移系统5包括驱动电机51和滚筒组52,驱动电机51与滚筒组52中的一个滚筒连接;如图11和图12所示,滚筒组52中的滚筒的一端分别设有滚筒齿轮53,相邻的滚筒齿轮53之间设有与滚筒齿轮53啮合的链条54;第二横移系统6的构造和第三横移系统7的构造分别与第一横移系统5的构造相同;沿升降台3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第一横移系统5、第二横移系统6和第三横移系统7呈一排排列。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1与滚筒组中位于中间的滚筒相连。为提高链条传动的稳定性,相邻的三个滚筒通过一根链条相连。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避免升降台3升降至相应楼层,车辆移位时,升降台3上下浮动导致车辆移位的不平稳、不顺畅的问题,所述侧移系统还包括定位系统9,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二横移系统6之间以及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三横移系统7之间分别设于所述定位系统9;定位系统9包括伸缩组件91和定位孔92,所述伸缩组件91包括驱动件911和与驱动件911相连的定位销912,所述定位销912沿其轴向可滑动设置,定位销912与定位孔92相适配;所述定位系统9用于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二横移系统6之间的连接定位以及第一横移系统5和第三横移系统7之间的连接定位。所述驱动件911为液压缸。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1设置在第一横移系统5上,第二横移系统6和第三横移系统7分别设有与定位销912相适配定位孔92,在其他实施例中,伸缩组件9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横移系统6上和第三横移系统7上。设置定位系统9还有利于提高立体车库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如图15所示,滚筒组52的两端分别设有边梁55,所述边梁55包括竖直部551和与竖直部551垂直的垂直部552,滚筒组52可转动设置在竖直部551上,垂直部552与顶框架13之间的间距小于滚筒组52与顶框架13之间的间距。即边梁55略高出滚筒组52,当车辆开入时起到一定的阻挡车轮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醒车辆驾驶者,车辆已经位于第一横移系统5之上,并且边梁55的垂直部552还能避免车轮上的灰尘进入滚筒与齿轮的连接处、保护滚筒齿轮53。
本实施例中,升降台3也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能够减少升降台3的制作材料、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的,在升降台3上设有两个第一横移系统5,两个第一横移系统5分别对应待停放车辆的前轮和后轮,滚筒组52中滚筒的长度大于待停放车辆的车轮的直径的1/2。滚筒齿轮53的外径小于滚筒组52中滚筒的直径;滚筒组52中滚筒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例如带有滚花的橡胶层。
理应理解的,本实施所述的升降台3并非必须是一个平面板状结构,也可以是一种类似箱体的结构,例如,三面开口(或四面开口)、顶板和底板利用柱体连接的轿厢。
两组曳引系统2中的两个曳引机21通孔电气控制,在立体车库工作时,同时启动同时关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工作过程简述如下:车辆开入升降台3,两组曳引系统2同时开始工作,提升车辆;待车辆达到待驻车层时(第一横移系统5与第二横移系统6平齐),曳引系统2停止工作;第一横移系统5与第二横移系统6(第三横移系统7)中的驱动电机51同时开始工作且两个系统中的驱动电机51转向相同,驱动电机51带动滚筒组52旋转,滚筒组52的转动使车轮发生偏移,从而使车辆发生横向侧移。
假如公共交通系统采用了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不仅大大节省了公交站场面积,而且同一路公交车可以放置在同一个立体车库中,从而使得发车更加有序,维持密度,便于管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立体车库,利用曳引系统进行升降,让立体车库在升降车辆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平稳、可靠且速度更快;设有两组曳引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身重量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对角分布,使得起吊时升降台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倾斜所导致的意外;设置动滑轮起吊结构,能够减少子吊绳组的受力,降低升降台对曳引机曳引力的要求;设置新型侧移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横向移动自重较大的车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和升降系统,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框架,顶框架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矩形的升降台和与升降台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升降台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升降设置;
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
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
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连接到升降台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连接的角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
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与对重相适配的对重导轨,所述对重导轨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第二框架的一侧并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中两个分绳轮与距离其较近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曳引系统还包括安装在顶框架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和第一滑轮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上;曳引系统中的对重上设有第二滑轮,吊绳组经由第二滑轮连接到顶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上还设有第一定滑轮,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还设有第三滑轮,子吊绳组依次经由导向轮、第一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三滑轮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上;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第二定滑轮,沿立体车库高度方向进行投影,第二定滑轮位于对重中心区域,对重上还设有第四滑轮,吊绳组依次经由第二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四滑轮连接到顶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两组曳引系统中的两个曳引机分别位于第一框架区域和第二框架区域,两组曳引系统中的两个换向轮分别位于第一框架区域和第二框架区域,两组曳引系统中的四个导向轮分别位于升降台的四个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移系统,侧移系统包括第一横移系统、第二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第一横移系统设置在升降台上,第二横移系统设置在第一框架上,第三横移系统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第一横移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滚筒组,驱动电机与滚筒组中的一个滚筒连接,滚筒组中的滚筒的一端分别设有滚筒齿轮,相邻的滚筒齿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第二横移系统的构造和第三横移系统的构造分别与第一横移系统的构造相同;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第一横移系统、第二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呈一排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滚筒组的两端分别设有边梁,所述边梁包括竖直部和与竖直部垂直的垂直部,滚筒组可转动设置在竖直部上,垂直部与顶框架之间的间距小于滚筒组与顶框架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升降台上设有两个第一横移系统,滚筒组中滚筒的长度大于待停放车辆的车轮的直径的1/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移系统还包括定位系统,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二横移系统之间以及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之间分别设于所述定位系统;定位系统包括伸缩组件和定位孔,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相连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沿其轴向可滑动设置,定位销与定位孔相适配;所述定位系统用于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二横移系统之间的连接定位以及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之间的连接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32182.4A CN106545203A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一种立体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32182.4A CN106545203A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一种立体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45203A true CN106545203A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839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32182.4A Pending CN106545203A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一种立体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45203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42785A (zh) * | 2018-05-17 | 2018-08-24 | 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辊道横移式立体车库 |
CN108560977A (zh) * | 2018-01-23 | 2018-09-21 | 深圳市惠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结构的停车库 |
CN108859913A (zh) * | 2017-05-09 | 2018-11-23 | 何宏昌 | 一种砖料运输车 |
CN110670932A (zh) * | 2019-11-04 | 2020-01-10 | 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 |
CN111636732A (zh) * | 2020-05-13 | 2020-09-08 | 李岳燃 | 立体车库升降系统机动速比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提升车辆的方法 |
JP2023135154A (ja) * | 2022-03-15 | 2023-09-28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移動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26778A (ja) * | 2001-03-02 | 2002-11-12 | Shin Meiwa Ind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立体駐車設備 |
CN1496329A (zh) * | 2002-03-01 | 2004-05-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2009074321A (ja) * | 2007-09-22 | 2009-04-09 | Ishikawajima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 駐車装置と昇降装置 |
CN102345404A (zh) * | 2010-07-28 | 2012-02-08 | 陈大超 | 一种固定车位可自控存取车的立体车库 |
CN203684760U (zh) * | 2013-12-20 | 2014-07-02 | 杭州西子石川岛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机构 |
CN204111121U (zh) * | 2014-09-05 | 2015-01-21 | 罗三定 | 一种吊笼平衡装置 |
CN205151448U (zh) * | 2015-10-16 | 2016-04-13 |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别墅电梯结构 |
-
2017
- 2017-01-16 CN CN201710032182.4A patent/CN1065452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26778A (ja) * | 2001-03-02 | 2002-11-12 | Shin Meiwa Ind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立体駐車設備 |
CN1496329A (zh) * | 2002-03-01 | 2004-05-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2009074321A (ja) * | 2007-09-22 | 2009-04-09 | Ishikawajima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 駐車装置と昇降装置 |
CN102345404A (zh) * | 2010-07-28 | 2012-02-08 | 陈大超 | 一种固定车位可自控存取车的立体车库 |
CN203684760U (zh) * | 2013-12-20 | 2014-07-02 | 杭州西子石川岛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机构 |
CN204111121U (zh) * | 2014-09-05 | 2015-01-21 | 罗三定 | 一种吊笼平衡装置 |
CN205151448U (zh) * | 2015-10-16 | 2016-04-13 |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别墅电梯结构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59913A (zh) * | 2017-05-09 | 2018-11-23 | 何宏昌 | 一种砖料运输车 |
CN108859913B (zh) * | 2017-05-09 | 2020-05-01 | 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 | 一种砖料运输车 |
CN108560977A (zh) * | 2018-01-23 | 2018-09-21 | 深圳市惠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结构的停车库 |
CN108560977B (zh) * | 2018-01-23 | 2024-05-10 | 深圳市惠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结构的停车库 |
CN108442785A (zh) * | 2018-05-17 | 2018-08-24 | 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辊道横移式立体车库 |
CN108442785B (zh) * | 2018-05-17 | 2024-03-26 | 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辊道横移式立体车库 |
CN110670932A (zh) * | 2019-11-04 | 2020-01-10 | 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库曳引升降系统 |
CN111636732A (zh) * | 2020-05-13 | 2020-09-08 | 李岳燃 | 立体车库升降系统机动速比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提升车辆的方法 |
JP2023135154A (ja) * | 2022-03-15 | 2023-09-28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移動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45203A (zh) | 一种立体车库 | |
CN101845908B (zh) | 塔式立体车库及其升降系统 | |
CN105110200B (zh) | 一种三梁双小车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 |
CN104652888B (zh) | 一种多层无避让立体车库 | |
CN201161862Y (zh) | 电梯轿厢 | |
CN205873573U (zh) | 低顶层无底坑电梯 | |
CN106956997A (zh) | 一种矿井井塔 | |
CN206172724U (zh) | 有机房客货两用梯井道结构 | |
CN101845909A (zh) | 悬挂式三层停车库 | |
CN111874780B (zh) | 一种高速电梯降压导流罩 | |
CN102373821A (zh) | 汽车曳引升降装置 | |
CN206448577U (zh) | 一种立体车库 | |
CN201161859Y (zh) | 一种贯通门载货电梯 | |
CN112978545B (zh) |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用配重对置曳引机构 | |
CN208280693U (zh) | 电梯式立体停车装置 | |
CN207348554U (zh) | 提升架平层定位回转升降式塔形立体车库 | |
CN206874021U (zh) | 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用横移台车 | |
CN206667865U (zh) | 一种多层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库 | |
CN206051384U (zh) | 双传动链单一故障保护小车 | |
CN208308191U (zh) | 一种双对重电梯 | |
CN216190246U (zh) | 一种6比1吊挂的电梯装置 | |
CN105332531A (zh) |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升降动态防坠保护装置 | |
CN104860174B (zh) | 一种四主机同步驱动电梯 | |
CN211812946U (zh) | 一种汽车电梯 | |
CN203781582U (zh) | 一种无机房曳引机上置式电梯的分体式承重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Xia Jianming Inventor after: Yang Fa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Miaohua Inventor before: Xia Jianming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