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9033B -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99033B CN106499033B CN201611151334.4A CN201611151334A CN106499033B CN 106499033 B CN106499033 B CN 106499033B CN 201611151334 A CN201611151334 A CN 201611151334A CN 106499033 B CN106499033 B CN 1064990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torage tank
- water storage
- pipeline
- rain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01G25/167—Control by humidity of the soil itself or of devices simulating soil or of the atmosphere; Soil humidity sens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03F1/005—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via box-shaped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包括地面部分、管道系统和储水箱。地面部分包括行道树和分布在所述行道树两侧的灌木丛,所述储水箱位于灌木丛的正下方,管道系统位于储水箱的外侧,包括用于收集马路路面积水的雨水收集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下端与储水箱上设置的上通道口连接,所述排水管道一端与储水箱上设置的下通道口连接,另一端与城市排水管网连接。本发明集排涝与保水于一体,收集到的雨水将优先收集到储水箱中,特别是面临城市暴雨时,其下方的储水空间可储存一部分水量,适当减轻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干旱时,可通过长方体腔体中的土壤运输储水箱中的水分,保证树木的水分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滞渗、蓄存、过滤、排除领域,涉及一种道路绿化带滞蓄滤排导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两侧常设置绿化带,一般由行道树、矮小灌木丛和草坪草组成,具有绿化环保、清新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常规道路绿化带高出地面,遇大雨时持水性差,产生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部分绿化带设计为下凹式,遇大雨时雨水排泄困难会造成绿化带积水;而在干旱条件下绿化带补水困难,树木养护需要耗费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排水,减轻城市管网排水压力,并优先收集雨水,用于后期的植物灌溉的集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包括地面部分,管道系统和储水箱,所述地面部分包括行道树和分布在所述行道树两侧的灌木丛,所述储水箱位于灌木丛的正下方,所述管道系统位于储水箱的外侧,包括用于收集马路路面积水的雨水收集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下端与储水箱上设置的上通道口连接,所述排水管道一端与储水箱上设置的下通道口连接,另一端与城市排水管网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的储水箱的具体埋深依据灌木丛生长根系的延展深度所决定,储水箱的宽度依据绿化带的宽带以及靠近马路路面一侧的灌木丛的种植宽度来决定,避免影响行道树根系的生长。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的管道系统用于收集来自马路路面的雨水,上通道口位于储水箱的外侧顶部,雨水收集管道在上通道口处90度弯折通向储水箱,通过支撑挡板固定支撑,所述排水管道在下通道口处90度弯折与储水箱连通,并通过储水箱外侧边壁固定支撑。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储水箱内部设有竖向的透水挡板,所述透水挡板与储水箱靠近马路路面一侧的外壁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储水空间,透水挡板与储水箱靠近近行道树一侧的外壁之间形成构成长方体腔体。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长方体腔体的宽度设置为10~15cm,长方体腔体的顶部与外界土壤连通。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透水挡板外侧包裹有透水膜。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雨水收集管道顶端的进水口上方设有铁丝过滤网。
本发明的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主要包括:地面部分、管道系统和储水箱。地面部分一般为中间种植行道树,灌木丛分布在两侧。管道系统可用于收集来自马路路面的雨水,通过两个通道口与储水箱连通,下方接入城市排水管网中。储水箱设置在灌木丛的正下方,具体深度主要依据灌木丛生长根系的延展深度所决定,同时宽度也主要依据绿化带的宽带以及靠近马路路面一侧的灌木丛的种植宽度来决定,避免了影响行道树根系的生长,储水箱的高度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的需水特性来确定,针对当地较为干旱的气候或耗水量大的植物,可以适当调整储水箱的高度以便能储存更多的雨水。储水箱由具有储水功能的储水空间和充满土壤的长方体腔体组成,其中储水箱的下侧和左右两侧由不透水性固体材料构成,形成了一个可以储水的容器,储水箱内部设置有透水挡板,该透水挡板与其储水空间顶板皆由透水性固体材料构成,外侧包裹有透水膜。其中透水挡板与远离中央行道树一侧的储水箱边壁构成储水空间,用于储存通过土壤入渗以及马路路面管网流入的雨水,该储水箱根据“满则溢”的原理在靠近马路路面一侧设置有支撑挡板和上、下通道口,当水收集满后则自动将多余的水溢出流入到城市管网;透水挡板与靠近中央行道树一侧的储水箱边壁构成长方体腔体,内部充满土壤,可用于将储水箱中的水分运输到别处。储水箱沿着马路纵向延伸设置,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储水箱的容量,且每隔一段距离,路边都将设置雨水收集管道的进水口,其进水口的上方设有铁丝网,对流入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
本发明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绿化带资源,通过构建基于排涝和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利用道路雨水资源养护绿化带,实现汇水、导水、排水、保水等功能。当遭遇城市暴雨时,储水箱中的储水空间可以先蓄积部分的水量,同时适当减轻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当长期没有降水,土壤缺水时,储水空间的水分可以流过透水挡板经由土壤运输从而输送给植物,免去了浇灌植物的人力物力。
本发明系统中,储水箱位于地下,且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能将马路上的水资源一起收集,当收集足量水之后,还可将多余的水通过城市管网排出。
储水箱优先收集满水资源,不仅可以收集落入行道树系统上方的雨水,还可以汇集马路路面的雨水;减轻城市管网排水压力,提供一部分空间储存水资源;干旱期间可用于植物灌溉,存储的水资源可以后期使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储水箱大小的设置,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植物生长主要通过根系来获取水分和无机盐,根系对于植物生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株植物根系所延展的深度大致等于植株地面部分的高度,为了充分地考虑到植株根系的生长状况,储水箱设置在矮小灌木丛的正下方,依据灌木丛的根系长度来确定储水箱的埋深,依据灌木丛的种植宽度来确定储水箱的宽度,充分考虑到灌木丛根系的生长以及行道树的根系延伸状况,对栽种的植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2)对于不同的区域,气候不同,不同的植物的需水情况不同,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的需水特性来确定储水箱的高度,针对当地较为干旱的气候或耗水量大的植物,可以适当调整储水箱的高度以便能储存更多的雨水:(3)为了进一步扩大收集水资源的空间,储水箱沿着马路纵向延伸设置,使得储水箱的长度尽可能延长,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储水箱的容量。
2:管道系统的设置,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为了优先收集水资源,并且考虑将收集满后多余的水排出,采用如下设置:管道系统可用于收集来自马路路面的雨水,通过上、下两个通道口与储水箱连通,上通道口位于储水箱的外侧顶部,雨水收集管道在上通道口处90度弯折通向储水箱,通过支撑挡板的固定支撑,同理,排水管道在下通道口处90度弯折,通过储水箱外侧边壁支撑,支撑挡板固定卡住,一端通向储水箱,另一端接入城市排水管网中。。这样可以保证流入的雨水优先收集到储水空间中,当收集到足够的雨水后,根据“满则溢”的原理,多余的雨水将通过下通道口流出,排水管道下方接入城市排水管网中;(2)每隔一段距离,路边都将设置雨水收集管道的进水口,其进水口的上方设有铁丝网,对流入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
3:储水箱中土壤水分运输设置,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为了将储水空间的水输送出来灌溉植物,现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力物力、或者特殊的水分输送材料进行操作,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设置的使用成本。本发明考虑在储水箱的内侧设置充满土壤的长方体腔体,由于该腔体与储水空间是通过透水挡板相隔开,这保证了腔体中的土壤水分充足,通过土壤本身进行水分运输,避免了采用特殊的水分运输材料,节约成本的同时还避免考虑水分运输材料的腐烂更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积水条件下道路绿化带中的水分运移情况;
图2为保水条件下道路绿化带中的水分运移情况;
图3为道路绿化带系统的横向剖面图(剖面线标注于图1、2中)。
图中有:1.地面部分、2.管道系统、3.储水箱、4.行道树、5.灌木丛、6.铁丝过滤网、7.雨水收集管道、8.上通道口、9.支撑挡板、10.下通道口、11.排水管道、12.透水膜、13.储水空间顶板、14透水挡板、15.长方体腔体、16.不透水性固体材料、17.储水空间、18.马路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包括地面部分1、管道系统2和储水箱3。地面部分1一般为中间种植行道树4,灌木丛5分布在两侧。管道系统2可用于收集来自马路路面的雨水,通过上、下两个通道口8、10与储水箱3连通,下方接入城市排水管网中。储水箱3设置在灌木丛5的正下方,具体深度主要依据灌木丛5根系的延展深度所决定,同时宽度也主要依据绿化带的宽带以及靠近马路路面一侧的灌木丛5的种植宽度来决定,避免了影响行道树4根系的生长,储水箱3的高度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的需水特性来确定,针对当地较为干旱的气候或耗水量大的植物,可以适当调整储水箱3的高度以便能储存更多的雨水。储水箱3由具有储水功能的储水空间17和充满土壤的长方体腔体15组成,其中储水箱3的下侧和左右两侧由不透水性固体材料16构成,可考虑采用添加防水剂和加气剂的水泥类防水材料,依据储水箱3的具体大小确定其厚度,形成一个可以储水的容器,储水箱3内部设置有透水挡板14,该透水挡板14与储水空间顶板13皆由透水性固体材料构成,可考虑采用多孔混凝土制成的穿孔排水板,厚度可设置为1.5~2.5cm,外侧包裹有透水膜12,可考虑采用透水土工布,主要用于防止土壤细颗粒阻塞透水性固体材料的孔隙。其中透水挡板14与远离中央的行道树4一侧的储水箱3边壁构成储水空间17,用于储存通过土壤入渗以及马路路面管网流入的雨水,该储水箱3根据“满则溢”的原理在靠近马路路面一侧设置有厚度为3cm混凝土砖制成的支撑挡板9和上、下两个孔径为3~5cm的通道8、10,上通道口8位于储水箱3的外侧顶部,上、下两个通道口8、10正好为位于支撑挡板9的上下,当水收集满后则自动将多余的水溢出通过排水管道11流入城市管网;透水挡板14与靠近行道树4一侧的储水箱3边壁构成长方体腔体15,内部充满土壤,可用于将储水箱3中的水分运输到别处,考虑到土壤的水分输送功能,其长方体腔体15宽度大致设置为10~15cm。储水箱3沿着马路纵向延伸设置,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储水箱3的容量,且每隔一段距离,路边都将设置雨水收集管道7的进水口,其进水口的上方设有铁丝过滤网6,对流入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
排涝时,绿化带内的雨水通过土壤入渗,经过透水膜12和储水空间顶板13流入储水空间17中,经由城市管网收集的来自马路路面18的雨水通过进水口流入雨水收集管道7,通过上通道口8使得收集的雨水率先流入储水空间17中,这样能够充分保证储水箱3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最多的雨水资源,当收集到足量的雨水后,多余的雨水可通过下通道口10流出,进入城市管网中,不会造成任何因为水多而溢出的问题,雨水的快速下渗收集,这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绿化带内不会出现由于土壤饱和造成雨水下渗慢导致的水土冲刷流失问题。
保水时,由于长方体腔体15与储水空间17是通过透水挡板14相隔开,水资源可以在长方体腔体15和储水空间中自由流动,只要储水箱3中还有剩余的雨水资源,就可以保证长方体腔体15中的土壤水分充足,储水空间17中的水分可以通过透水膜12和透水挡板14流入长方体腔体15的土壤中,然后依靠土壤将水分运输给缺水的植物,有效解决土壤缺水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地面部分(1),管道系统(2)和储水箱(3),所述地面部分(1)包括行道树(4)和分布在所述行道树(4)两侧的灌木丛(5),所述储水箱(3)位于灌木丛(5)的正下方,所述的储水箱(3)的具体埋深依据灌木丛生长根系的延展深度所决定,储水箱(3)的宽度依据绿化带的宽度以及靠近马路路面(18)一侧的灌木丛(5)的种植宽度来决定,避免影响行道树(4)根系的生长,所述管道系统(2)位于储水箱(3)的外侧,包括用于收集马路路面(18)积水的雨水收集管道(7)、与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的排水管道(11),所述雨水收集管道(7)下端与储水箱(3)上设置的上通道口(8)连接,所述排水管道(11)一端与储水箱(3)上设置的下通道口(10)连接,另一端与城市排水管网连接,所述上通道口(8)位于储水箱(3)的外侧顶部,雨水收集管道(7)在上通道口(8)处90度弯折通向储水箱(3),通过支撑挡板(9)固定支撑,上通道口(8)、下通道口(10)位于支撑挡板(9)的上下,所述储水箱(3)内部设有竖向的透水挡板(14),所述透水挡板(14)与储水箱(3)靠近马路路面(18)一侧的外壁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储水空间(17),透水挡板(14)与储水箱(3)靠近行道树(4)一侧的外壁之间形成构成长方体腔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系统(2)用于收集来自马路路面(18)的雨水,所述排水管道(11)在下通道口(10)处90度弯折与储水箱(3)连通,并通过储水箱(3)外侧边壁固定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腔体(15)的宽度设置为10~15cm,长方体腔体(15)的顶部与外界土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挡板(14)外侧包裹有透水膜(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管道(7)顶端的进水口上方设有铁丝过滤网(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51334.4A CN106499033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51334.4A CN106499033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99033A CN106499033A (zh) | 2017-03-15 |
CN106499033B true CN106499033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5833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51334.4A Active CN106499033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990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03450A (zh) * | 2018-10-12 | 2019-03-01 | 河海大学 | 一种用于暴雨条件下道路排水的环保型地下储水池 |
CN114585786A (zh) * | 2019-05-24 | 2022-06-03 | Civ-Con产品与方案有限公司 | 地下雨水储存系统 |
CN110214682A (zh) * | 2019-07-09 | 2019-09-10 | 河海大学 | 多功能集水器 |
CN111173108A (zh) * | 2020-01-06 | 2020-05-19 | 刘伟 | 一种缓解城市内涝的小区排水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28940A2 (de) * | 2002-12-10 | 2004-06-16 | ELWA Wassertechnik GmbH | Versickerungs- und Rückhaltevorrichtung für Regenwasser |
CN201509456U (zh) * | 2009-09-29 | 2010-06-23 | 侯圣春 | 用于沙漠植树的装置 |
CN105064496A (zh) * | 2015-07-31 | 2015-11-18 |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自利用雨水蓄滞池 |
CN105544648A (zh) * | 2015-12-03 | 2016-05-04 | 崔新明 | 一种收集、储存和循环利用雨水的储水装置及储水方法 |
CN106082526A (zh) * | 2016-06-03 | 2016-11-09 | 河海大学 | 一种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储水型城市道路隔离带 |
CN205756103U (zh) * | 2016-07-12 | 2016-12-07 | 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 | 绿化带节水防涝结构 |
-
2016
- 2016-12-13 CN CN201611151334.4A patent/CN1064990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28940A2 (de) * | 2002-12-10 | 2004-06-16 | ELWA Wassertechnik GmbH | Versickerungs- und Rückhaltevorrichtung für Regenwasser |
CN201509456U (zh) * | 2009-09-29 | 2010-06-23 | 侯圣春 | 用于沙漠植树的装置 |
CN105064496A (zh) * | 2015-07-31 | 2015-11-18 |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自利用雨水蓄滞池 |
CN105544648A (zh) * | 2015-12-03 | 2016-05-04 | 崔新明 | 一种收集、储存和循环利用雨水的储水装置及储水方法 |
CN106082526A (zh) * | 2016-06-03 | 2016-11-09 | 河海大学 | 一种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储水型城市道路隔离带 |
CN205756103U (zh) * | 2016-07-12 | 2016-12-07 | 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 | 绿化带节水防涝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99033A (zh) | 2017-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36689B2 (ja) | 開孔浸透灌漑排水管及び密封式全自動浸透灌漑雨水回収全方位型プランタ | |
CN106499033B (zh) | 一种排涝与保水的道路绿化带系统 | |
CN102720267B (zh) | 生态建筑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0249844A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KR101163615B1 (ko) | 수목 양액 공급장치 | |
CN206090587U (zh) | 一种边坡聚流生态灌水系统 | |
CN108330769A (zh) | 一种给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6452786U (zh) | 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 | |
CN206635863U (zh) | 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 |
CN107190840B (zh) |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8193758A (zh) |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
CN109417945A (zh) |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系统 | |
CN112538935A (zh) | 新型种植屋面给排及浇灌系统 | |
CN212910918U (zh) | 一种生态型道路绿化隔离带 | |
CN211745621U (zh) | 一种蓄水树池 | |
CN212561003U (zh) | 一种绿化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 |
CN107675767A (zh) | 一种生物滞留装置 | |
CN213296567U (zh) | 一种园林用排水结构 | |
CN205688488U (zh) | 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 |
CN206722032U (zh) | 一种用于农业排涝抗旱的储水灌溉装置 | |
CN109944294A (zh) |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 |
CN214657564U (zh) | 一种景观园林的排水设计结构 | |
CN215602129U (zh) | 一种园林种植用树坑结构 | |
CN211922124U (zh) | 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 |
CN110004792A (zh) | 一种绿化带及之间道路的调蓄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