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7174A - 气体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7174A
CN106457174A CN201580028621.3A CN201580028621A CN106457174A CN 106457174 A CN106457174 A CN 106457174A CN 201580028621 A CN201580028621 A CN 201580028621A CN 106457174 A CN106457174 A CN 106457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fice
stream
mixing unit
downstream
gas mi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86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7174B (zh
Inventor
畠岩
豊嶋博
加藤隆志
满尾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Kai Sh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 Sh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 Sha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57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7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20Jet mixers, i.e. mixers using high-speed fluid str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生成高浓度且粒子较小的碳酸水且能够小型化的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1)包括液体供给口(4)、排出口(6)以及位于液体供给口(4)附近的气体供给口(5)。在第1面(10A)设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1节流部(13),在第1节流部(13)的下游设有环状壁(17)。环状壁(17)的内部成为空洞并形成第2流路(22),在环状壁(17)的外侧形成有与第1节流部(13)相连通的第1流路(16)。在第1流路(16)设有第1壁部(18)。在环状壁(17)上设有将第1流路(16)和第2流路(22)相连通的第2节流部(21),在第2流路(22)的下游设有第2壁部(23)。在第2壁部23的周围形成有环状凹部(24),在环状凹部(24)的底部(24A)设有与后室(12)相连通的第3节流部(25)。

Description

气体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和气体混合的气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碳酸气体溶解于水、温水等液体而成的碳酸水出于各种目的地被利用。碳酸水的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得到认可,多在医疗、美容领域中使用碳酸水。例如,碳酸水既能够作为饮料使用,也能够倒入浴缸等中用于洗浴,还能够用于洗发。对于碳酸水,气体的粒子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高,能够期待越高的效果。
以往,公知有一种用于将液体和气体混合的气体混合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向容器内喷射加压了的温水并自碳酸气体罐向容器内供给碳酸气体来使温水和碳酸气体混合的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浴缸的温水循环并在循环的过程中使碳酸气体与温水混合来提高温水中的碳酸气体浓度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9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05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以往的气体混合装置中,若欲得到高浓度且粒子较小的碳酸水,则存在装置变得复杂且大型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生成高浓度且粒子较小的碳酸水且能够小型化的气体混合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配置于供流体流动的管内,具有周向及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和径向,该气体混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气体混合装置包括:液体供给口和气体供给口;第1混合部,其位于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下游,利用物理性冲击使供给过来的液体和气体混合;以及第2混合部,其位于所述第1混合部的下游,通过对混合的所述液体和所述气体进一步施加物理性冲击来使气体的粒子变小,所述第1混合部包括第1节流部、位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的第1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壁部,所述第1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所述第2混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的第2节流部、位于所述第2节流部的下游的第2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2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所述第2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
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在所述第2混合部的下游还设有第3混合部,所述第3混合部包括位于比所述第2流路靠下游的位置的第3节流部、位于所述第3节流部的下游的第3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3壁部,所述第3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3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
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在所述第2混合部的下游还设有第3混合部,所述第3混合部包括直径比第2流路的直径小的第3节流部、直径比所述第3节流部的直径大的第3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3壁部。
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在所述第1混合部的上游还设有预混合部,所述预混合部由设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所述径向内侧的凹部形成。
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所述第1混合部的所述第1节流部被沿着所述管的内周配置的多个隔壁划分出来,所述第1混合部的所述第1流路形成于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环状壁与所述管之间,所述第2混合部的所述第2节流部设于所述环状壁。
也可以是,在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中,所述隔壁以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
也可以是,该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收纳所述第1混合部和所述第2混合部的筒状部,所述外壳水密地配置于所述管的内周。
也可以是,所述外壳能够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割,所述外壳包括通过分割而成的多个外壳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气体混合装置,由于能够利用第1壁部和第2壁部通过物理性冲击使液体和气体混合,因此能够使整个装置小型化。并且,通过设置第1节流部和第2节流部,能够使液体和气体在第1节流部和第2节流部的下游流速变快,从而能够增大与第1壁部和第2壁部碰撞时的冲击,由此能够使气体的粒子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气体混合装置安装于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其是将外壳分割后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1外壳部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1外壳部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3外壳部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第3外壳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自图16的上游侧看的图。
图18是自图16的下游侧看的图。
图19是图16的XIX-XIX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气体混合装置1具有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X和径向Y,以轴线方向X为中心的周向Z,以及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中心线2。气体混合装置1设于自来水管等管3的内部。在管3中,水、温水等液体自上游向下游流动。
气体混合装置1包括位于上游的液体供给口4和位于下游的排出口6,在液体供给口4附近设有用于供给碳酸气体等气体的气体供给口5。液体供给口4设于中心线2上,用于朝向下游供给液体。气体供给口5位于比液体供给口4靠下游的位置,用于自管3的外周面向管3的内侧供给气体。借助未图示的泵等来高压供给液体和气体。
气体混合装置1包括具有沿着管3的内周面延伸的筒状部的外壳10。确定外壳10的形状和尺寸,以便能够将外壳10水密地保持于管3的内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管3具有圆筒形,外壳10具有位于上游的第1面10A、位于下游的第2面10B以及周面10C,在从整体上看时,外壳10为以第1面10A为上表位且以第2面10B为下表面的圆柱形。外壳10的外径略小于管3的内径,为管3的内周面和外壳10的周面10C能相互贴紧那样的尺寸关系。此外,也能够是,为了维持外壳10与管3之间的水密性而在外壳10与管3之间另外使用O型密封圈等密封件。
在管3上设有用于容纳外壳10的扩径部31。扩径部31的径向Y上的尺寸大于液体供给口4和排出口6的径向Y上的尺寸。另外,扩径部31的轴线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外壳10的轴线方向X上的尺寸。因而,在扩径部31中,在液体供给口4与第1面10A之间形成有前室11,在排出口6与第2面10B之间形成有后室12。液体供给口4和气体供给口5分别与前室11相连通,从而向前室11供给液体和气体。
在外壳10的第1面10A设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1节流部13。一并参照图3,第1节流部13被在周向Z上分开地配置的多个隔壁14划分出来且沿着周面10C形成为弧状,第1节流部13相对于中心线2对称地设置。隔壁14相对于轴线方向X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节流部13也相对于轴线方向X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节流部13的在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即其径向Y上的截面积分别小于管3的内径和外壳10的内径即它们的径向Y上的尺寸。在第1面10A的比第1节流部13靠内侧的位置设有凹部15。凹部15在其底部15A闭合。
参照图2和图4,多个第1节流部13在其下游与第1流路16相连通。第1流路16在周向Z上具有环状,即为所谓的甜甜圈状,其被外壳10的周面10C和位于外壳10的径向Y内侧的环状壁17划分出来。第1流路16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即其径向Y上的截面积大于第1节流部13的径向Y上的截面积。在第1流路16的第2面10B侧端部设有第1壁部18。第1壁部18与轴线方向X正交地设置并将第1流路16的端部封闭。此外,第1壁部18与轴线方向X正交并不是必须要素,第1壁部18只要沿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方向延伸即可。但是,期望第1壁部18与轴线方向X正交或以大致正交的角度与轴线方向X交叉。
环状壁17具有沿着中心线2延伸的圆筒形,环状壁17的内部成为空洞并形成第2流路22。在环状壁17上设有沿径向Y贯穿环状壁17的第2节流部21。即,利用第2节流部21将第1流路16和第2流路22连通。更具体而言,第2节流部21由设于环状壁17的通孔形成,在环状壁17的周向Z上分开地设有多个。第2节流部21期望位于环状壁17的比轴线方向X上的中点靠第1面10A侧的位置,另外,多个第2节流部21期望相对于中心线2对称地设置。
在环状壁17的内侧形成有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第2流路22。第2流路22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即其径向Y上的截面积大于第2节流部21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即其轴线方向X上的截面积。
参照图2和图5,在第2流路22的下游设有第2壁部23。第2壁部23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径向Y延伸且在轴线方向X上与环状壁17分开地设置。更详细而言,第2壁部23与轴线方向X正交地设置。此外,第2壁部23与轴线方向X正交并不是必须要素,其只要沿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方向延伸即可。但是,期望第2壁部23与轴线方向X正交或以大致正交的角度与轴线方向X交叉。第2壁部23的径向Y上的尺寸与第2流路22的径向Y上的尺寸相同或大于第2流路22的径向Y上的尺寸。
在第2壁部23的周围形成有环状凹部24。环状凹部24以沿着外壳10的周面10C成为所谓甜甜圈状的方式设置,在环状凹部24的底部24A设有与后室12相连通的第3节流部25。第3节流部25在周向Z上分开地设有多个且沿着周面10C形成为弧状,第3节流部25相对于中心线2对称地设置。第3节流部25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即其径向Y上的截面积小于后室12的径向Y上的截面积。后室12与排出口6相连通。在后室12中,在管3的扩径部31与直径比扩径部31的直径小的排出口6之间形成有台阶部32。在该实施方式中,后室12构成第3流路,台阶部32构成第3壁部。作为第3壁部发挥功能的台阶部32期望与轴线方向X正交或以大致正交的角度与轴线方向X交叉。但是,第3壁部与轴线方向X正交并不是必须要素,其只要沿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方向延伸即可。
在所述那样的结构的气体混合装置1中,经由液体供给口4向前室11供给水、温水等液体,并且,经由气体供给口5向前室11供给碳酸气体等气体。例如,以大约0.2MPa~0.45MPa供给液体,以大约0.3MPa~0.5MPa来供给气体。通过如此向前室11供给液体,从而使气体也随着液体的流动而流动。即,液体作为含有气体的混合流体向下游流动。
混合流体的大部分流入凹部15并与凹部15的底部15A碰撞。此时,液体和气体相混合,且气体的粒子因物理性的碰撞而实现微细化。至少利用凹部15来构成本发明的预混合部。
与凹部15的底部15A碰撞后的混合流体自凹部15流入第1节流部13。由于在第1节流部13的下游设有第1流路16且在第1流路16上设有第1壁部18,因此,混合流体与第1壁部18碰撞。由于第1流路16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大于第1节流部13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因此,经过第1节流部13后的混合流体的流速在第1流路16中变快,能够增大与第1壁部18碰撞时的冲击。即,能够将液体和气体进一步混合,从而能够促进气体的微细化。至少利用第1节流部13、第1流路16以及第1壁部18来构成本发明的第1混合部。
与第1壁部18碰撞后的混合流体经由第2节流部21流入第2流路22。由于第2节流部21相对于中心线2对称地设置,因此,自位于相互相对的位置的第2节流部21喷出的混合流体在第2流路22中发生碰撞并混合。第2流路22的混合流体与位于第2流路22的下游的第2壁部23碰撞并进一步混合。由于第2流路22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大于第2节流部21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因此,经过第2节流部21后的混合流体的速度在第2流路22中变快。因而,能够分别增大自相对的第2节流部21喷出时的冲击和与第2壁部23碰撞时的冲击,从而能够将液体和气体进一步混合,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气体的微细化。特别是,考虑到混合流体在经过第2节流部21后的流速立即变快,因此,能够增大混合流体之间在该部分的冲击。至少利用该第2节流部21、第2流路22以及第2壁部23来构成本发明的第2混合部。
与第2壁部23碰撞后的混合流体经由第3节流部25流入后室12并与台阶部32碰撞。由于后室12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大于第3节流部25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因此,经过第3节流部25后的混合流体的速度在后室12中变快,能够增大与台阶部32碰撞时的冲击。即,后室12作为第3流路发挥功能,台阶部32作为第3壁部发挥功能。由于能够如此使混合流体与台阶部32碰撞,因此能够使液体和气体进一步混合,从而能够谋求气体的微细化。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第3节流部25、由后室12构成的第3流路以及由台阶部32构成的第3壁部来构成本发明的第3混合部。
经过预混合部、第1混合部、第2混合部以及第3混合部后的混合流体经由排出口6自气体混合装置1排出。也能够是,将排出口6连接于自来水的水龙头等,当打开水龙头时,混合流体流出。在自这样的气体混合装置1排出的混合流体中,气体的气泡较小,能够期待基于含有气体的液体的较高的效能,能够将这样的混合流体较佳地应用于饮用水、浴缸的热水、淋浴等。
第2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气体混合装置1的第2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外壳10在轴线方向X上分割成多个单元。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外壳10沿轴线方向X连续地形成,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外壳10能够在轴线方向X上分割。具体而言,通过将第1外壳部101、第2外壳部102和第3外壳部103组合起来而构成外壳10。
第1外壳部101包括第1面10A、第1节流部13、隔壁14以及凹部15,且包括自凹部15的底部15A突出的嵌合凸部104。
第2外壳部102包括第1流路16、环状壁17、第1壁部18、第2节流部21以及第2流路22,且在与第1外壳部101相对的面上包括嵌合凹部105。通过使嵌合凸部104和嵌合凹部105嵌合,能够将第1外壳部101和第2外壳部102连结起来。
第3外壳部103包括第2壁部23、环状凹部24、第3节流部25以及第2面10B。第2外壳部102和第3外壳部103借助O型密封圈111相互水密地连结起来。
通过将外壳10分割成多个单元,在例如利用铸模进行铸造时,能够易于制造。外壳10的分割数量、分割位置等能够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是,使O型密封圈还介于第1外壳部101与第2外壳部102之间。
第3实施方式
图7~图9示出了第3实施方式。该第3实施方式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外壳部101的另一例。第1外壳部101以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第3实施方式中,自周面10C向中心线2延伸的多个板状的隔壁14以相对于轴线方向X倾斜的方式设置。更详细而言,隔壁14以相对于中心线2形成为螺旋的方式配置。这些隔壁14之间在周向Z上分别形成有第1节流部13。
采用这样的实施方式,对于供给到第1外壳部101后的流体,其在经过第1节流部13时以利用隔壁14卷起漩涡的方式向下游流动。通过如此产生涡流,能够促进经过第1节流部13时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混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外壳10被分割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第3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与外壳10未被分割的第1实施例的一体型的结构相组合。隔壁14的个数、倾斜角度能够根据例如流体的速度、压力等适当变更。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隔壁14设有8个。
第4实施方式
图10~图12示出了第4实施方式。该第4实施方式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外壳部101的又一例。第1外壳部101以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自周面10C向中心线2延伸的多个板状的隔壁14以相对于轴线方向X倾斜的方式设置。更详细而言,隔壁14以相对于中心线2形成为螺旋的方式配置。这些隔壁14之间在周向Z上分别形成有第1节流部13。
在隔壁14上设有多个小孔106。小孔106沿轴线方向X贯穿隔壁14。另外,周向Z上相邻的小孔106的距中心线2的尺寸互不相同。即,小孔106以不位于构成同心圆状的位置的方式配置。
通过如此设置小孔106,能够将流体经由小孔106向下游供给,从而能够防止压力在第1外壳部101的上游过度上升。即,虽然存在因使隔壁14为螺旋状且增加隔壁14的个数导致自第1节流部13喷出的流体的喷出量减少而担忧过度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但在那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小孔106,能够消除该担忧。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外壳10被分割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该构成要素与外壳10未被分割的第1实施例所示的一体型的结构相组合。隔壁14的个数、倾斜角度能够根据例如流体的速度、压力等适当变更。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隔壁14设有20个。
第5实施方式
图13~图15示出了第5实施方式。该第5实施方式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3外壳部103的另一例。第3外壳部103以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第5实施方式中,第3外壳部103在管3的内周包括沿径向Y延伸的第2壁部23和与第2壁部23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第3壁部107。第2壁部23和第3壁部107为与管3的内周大致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圆形,第2壁部23和第3壁部107水密地接触于管3的内周且通过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连结构件108相互连结起来。
在第2壁部23,通过多个小孔而形成有第3节流部25。经过第3节流部25后的混合流体在第2壁部23与第3壁部107之间进一步重复进行物理性的碰撞并被搅拌,从而使液体和气体进一步混合。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2壁部23与第3壁部107之间形成有第3流路109。在第3壁部107形成有多个小孔110。第3流路109的混合流体经由小孔110自排出口6排出。通过使第3流路109的混合流体经过小孔110,能够使混合流体的液体和气体进一步混合,从而促进气体的微粒化。
设于第2壁部23的第3节流部25和设于第3壁部107的小孔110以彼此的位置在轴线方向X上互不重叠的方式错开配置。具体而言,第3节流部25的在轴线方向X上的位置和小孔110的在轴线方向X上的位置以相对于中心线2在周向Z上错开大约30°的方式配置。通过如此配置第3节流部25和小孔110,能够减少来自第3节流部25的流体被直接导入小孔110的风险。即,能够使经过第3节流部2后的流体与第3壁部107碰撞。
第6实施方式
图16~图19示出了第6实施方式。该第6实施方式示出了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3外壳部103的另一例。对于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在第6实施方式中,第3外壳部103包括第2壁部23和与第2壁部23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第3壁部107。第2壁部23和第3壁部107为与管3的内周大致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圆形,第2壁部23和第3壁部107水密地接触于管3的内周且通过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连结构件108相互连结起来。在第2壁部23与第3壁部107之间形成有第3流路109。
在第2壁部23,通过多个小孔而形成有第3节流部25。第3节流部25的在第2壁部23的上游面23A上的直径大于第3节流部25的在下游面23B上的直径。在该实施方式中,第3节流部25包括直径自上游面23A朝向下游面23B去变小的圆锥部25A和自圆锥部25A向下游面23B延伸且其直径为大致恒定的圆柱部25B。通过增大第3节流部25的上游面23A的直径,能够使流体易于流入第3节流部25,从而能够减少流体产生倒流的情况。
在第2壁部23还设置有间隔件26,该间隔件26自第2壁部23起朝向上游侧地向轴线方向X立起。间隔件26自第2壁部23的周缘起以与第2壁部23大致垂直的方式沿着管3的内周设置。通过设置间隔件26,能够使第2壁部23与第2外壳部102之间分开恒定尺寸,从而能够利用该分开部分充分地搅拌流体。另外,通过在第2壁部23与第2外壳部102之间设置分开部分,能够抑制与第2壁部23碰撞后的流体倒流至第2外壳部102内。
在第3壁部107形成有多个小孔110。小孔110的直径为大致恒定。设于第2壁部23的第3节流部25和设于第3壁部107的小孔110以彼此的位置在轴线方向X上互不重叠的方式错开配置。具体而言,第3节流部25的在轴线方向X上的位置和小孔110的在轴线方向X上的位置以相对于中心线2在周向Z上错开大约30°的方式配置。通过如此配置第3节流部25和小孔110,能够减少来自第3节流部25的流体被直接导入小孔110的风险。即,能够使经过第3节流部2后的流体与第3壁部107碰撞。另外,也可以是,与第3节流部25同样地,小孔110的直径也朝向下游去变小。
能够对第2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1外壳部101、第2外壳部102、以及第3外壳部103的组合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在组合起来的各结构中,也能够做成外壳10未被分割的一体型的结构。与将各构成要素分别安装于管3内的情况相比,通过将各构成要素收纳于外壳10内,能够易于安装各构成要素。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1混合部和第2混合部收纳于同一外壳10内,能够谋求整个装置的小型化。并且,通过将预混合部和第3混合部也收纳于同一外壳10内,能够避免装置的大型化,从而能够维持小型化的装置。此外,外壳10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不设置外壳10。在该情况下,将预混合部、第1混合部、第2混合部、第3混合部等分别单独且水密地配置在管3内。
能够根据整体的尺寸、液体和气体的压力等对第1节流部13、第2节流部21、第1流路16、第2流路22以及第3节流部25等的尺寸进行适当变更。另外,第1节流部13、第2节流部21以及第3节流部25设置了多个,但并不限定于此,第1节流部13、第2节流部21以及第3节流部25也可以分别设置1个。在气体混合装置的各构成要素中,除了能够使用合成树脂、金属以外,还能够无限制地使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的材质,而并不限定于列举的材质。
附图标记说明
1、气体混合装置;3、管;4、液体供给口;5、气体供给口;10、外壳;13、第1节流部;14、隔壁;15、凹部;16、第1流路;17、环状壁;18、第1壁部;21、第2节流部;22、第2流路;23、第2壁部;25、第3节流部;101、第1外壳部(外壳部);102、第2外壳部(外壳部);103、第3外壳部(外壳部);X、轴线方向;Y、径向;Z、周向。

Claims (7)

1.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配置于供流体流动的管内,具有周向及相互正交的轴线方向和径向,该气体混合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气体混合装置包括:
液体供给口和气体供给口;
第1混合部,其位于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下游,利用物理性冲击使供给过来的液体和气体混合;以及
第2混合部,其位于所述第1混合部的下游,通过对混合的所述液体和所述气体进一步施加物理性冲击来使气体的粒子变小,
所述第1混合部包括第1节流部、位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的第1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壁部,所述第1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
所述第2混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1流路的下游的第2节流部、位于所述第2节流部的下游的第2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2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所述第2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混合部的下游还设有第3混合部,
所述第3混合部包括位于比所述第2流路靠下游的位置的第3节流部、位于所述第3节流部的下游的第3流路以及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且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3壁部,所述第3节流部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3流路的在与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混合部的上游还设有预混合部,
所述预混合部由设于所述第1节流部的所述径向内侧的凹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混合部的所述第1节流部被沿着所述管的内周配置的多个隔壁划分出来,所述第1混合部的所述第1流路形成于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环状壁与所述管之间,
所述第2混合部的所述第2节流部设于所述环状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壁以相对于所述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气体混合装置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用于收纳所述第1混合部和所述第2混合部的筒状部,
所述外壳水密地配置于所述管的内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能够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割,所述外壳包括通过分割而成的多个外壳部。
CN201580028621.3A 2014-08-27 2015-07-27 气体混合装置 Active CN106457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2463 2014-08-27
JP2014172463 2014-08-27
JP2014264463A JP6128397B2 (ja) 2014-08-27 2014-12-26 ガス混合装置
JP2014-264463 2014-12-26
PCT/JP2015/071241 WO2016031464A1 (ja) 2014-08-27 2015-07-27 ガス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7174A true CN106457174A (zh) 2017-02-22
CN106457174B CN106457174B (zh) 2018-08-07

Family

ID=5539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621.3A Active CN106457174B (zh) 2014-08-27 2015-07-27 气体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28397B2 (zh)
CN (1) CN106457174B (zh)
WO (1) WO20160314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766A (zh) * 2019-04-12 2021-11-05 Kyb株式会社 含气泡液体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09611A (ja) * 2016-05-24 2017-11-30 株式会社ダンレイ 気液混合装置
JP6129390B1 (ja) * 2016-07-28 2017-05-17 株式会社カクイチ製作所 ナノバブル生成ノズル及びナノバブル生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6986Y (zh) * 2006-09-04 2007-10-31 协禧微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气液混合器
JP4556289B2 (ja) * 2000-05-31 2010-10-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クロルヒドリンの製造方法
JP2011011154A (ja) * 2009-07-02 2011-01-20 Gijutsu Kaihatsu Sogo Kenkyusho:Kk 気液混合圧送システム
WO2011121631A1 (ja) * 2010-03-29 2011-10-06 株式会社技術開発総合研究所 気液供給装置
CN103282304A (zh) * 2010-05-03 2013-09-04 阿佩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高能冲击使二氧化碳在水中高效溶解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8180A (ja) * 1999-07-28 2001-02-13 Toyo Seigyo:Kk 気体の液体への混合装置
JP2002018257A (ja) * 2000-07-03 2002-01-22 Hikoroku Sugiura マイクロミキサー
JP2002143658A (ja) * 2000-11-13 2002-05-21 Teruji Sasaki 気泡水製造装置
JP2008149209A (ja) * 2006-12-14 2008-07-03 Marcom:Kk 微細気泡発生器および微細気泡供給システム
JP2012519577A (ja) * 2009-03-06 2012-08-30 エールフエルト・ミクロテヒニク・ベー・テー・エス・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同軸の小型のスタティックミキサおよびその使用
WO2010107077A1 (ja) * 2009-03-18 2010-09-23 株式会社ミュー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活性汚泥の曝気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バラスト水の殺菌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6289B2 (ja) * 2000-05-31 2010-10-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クロルヒドリンの製造方法
CN200966986Y (zh) * 2006-09-04 2007-10-31 协禧微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气液混合器
JP2011011154A (ja) * 2009-07-02 2011-01-20 Gijutsu Kaihatsu Sogo Kenkyusho:Kk 気液混合圧送システム
WO2011121631A1 (ja) * 2010-03-29 2011-10-06 株式会社技術開発総合研究所 気液供給装置
CN103282304A (zh) * 2010-05-03 2013-09-04 阿佩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高能冲击使二氧化碳在水中高效溶解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766A (zh) * 2019-04-12 2021-11-05 Kyb株式会社 含气泡液体制造装置
CN113613766B (zh) * 2019-04-12 2023-09-29 Kyb株式会社 含气泡液体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7174B (zh) 2018-08-07
JP2016047517A (ja) 2016-04-07
WO2016031464A1 (ja) 2016-03-03
JP6128397B2 (ja)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858B (zh) 气泡发生机构以及带气泡发生机构的喷头
CN106457174A (zh) 气体混合装置
CN110167662A (zh) 用于生成包含微气泡的气液的装置以及系统
JP6268135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シャワー装置
EP2907431A1 (en) Shower head
CN104039460A (zh) 液体雾化装置
CN213295834U (zh) 一种洗衣机
CN105565448A (zh) 微气泡生成器
KR101546593B1 (ko)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
CN111715426B (zh) 喷淋头
CN209735372U (zh) 微气泡装置
JP2015085237A (ja) 気液混合装置および風呂給湯装置
CN208943868U (zh) 一种高效管道混合器
RU180014U1 (ru) Струйный смеситель
CN107899441B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
KR101524403B1 (ko) 미세 기포 발생 장치
CN107820544A (zh) 自抽吸的泵组件
JP6074719B2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
JP2020081940A (ja) スタティックミキサー
JP5938794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TW200520851A (en) Foam nozzle
KR102565367B1 (ko) 나노버블발생장치
CN211111097U (zh) 一种微涡流水力混合装置
CN104801256B (zh) 质传设备
CN209405221U (zh) 一种碳酸泉制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kita County

Patentee after: Limited

Address before: Akita County

Patentee before: Kai Sha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