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9675A -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9675A
CN106359675A CN201610821345.2A CN201610821345A CN106359675A CN 106359675 A CN106359675 A CN 106359675A CN 201610821345 A CN201610821345 A CN 201610821345A CN 106359675 A CN106359675 A CN 10635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llow
tea
vexed
leaf
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13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井铭
朱小元
孙京京
张正竹
宛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filed Critic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to CN2016108213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9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9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茶加工方法,杀青中将鲜叶初步闷黄;杀青后鲜叶直接堆积于松木箱中初步闷黄1.5~3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0~85%;揉捻后装于松木箱闷黄3~5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60~75%;初烘后装入松木箱闷黄70~75h,闷黄条件为温度45±2℃,相对湿度70~85%,逐步将茶叶闷黄至橙黄色。四段式闷黄可以有效减少只采用干闷闷黄的时间,再结合较好的茶叶加工工艺,加工出的黄茶不仅干茶色泽具有较好的黄度和亮度,汤色也具有较好的黄度和亮度,并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

Description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历史悠久,品质独特,滋味醇和,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黄茶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通过湿热作用非酶促氧化内含成分,但这个程度比黑茶低得多,因此黄茶既具有黑茶滋味醇和的特点,又具有绿茶拥有较丰富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防癌,抗辐射。黄茶的品质介于绿茶和黑茶之间,拥有二者的优点。虽然黄茶出现较早,但现今对黄茶的报导不多,相关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主要是因为黄茶特征不明显,喜爱的群众也比不上其它五大茶类。如今出现在市场上的所谓黄茶多数是闷黄程度不够的茶叶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闷黄的茶叶,其品质更接近绿茶。这样打着黄茶旗号的绿茶容易让想买到真正意义上的黄茶的消费者失望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消费者认为黄茶就是绿茶的错误认知。
黄茶的加工一般都包括杀青、闷黄、干燥等步骤,但根据原料以及各地加工习惯的不同有所区别。仅从闷黄方式出发,沩山毛尖是在杀青后趁热闷黄,广东大叶青是在揉捻后进行闷堆,霍山黄芽是在茶叶初烘至六成干时进行堆放闷黄,君山银针经过两次闷黄,远安鹿苑茶在杀青后趁热闷,后炒干至七八成干闷堆,蒙顶黄芽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初包、复包和堆积三次闷黄等等。近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黄茶的健康功效并不断增加黄茶健康以及加工方面的研究,黄茶的发展指日可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黄茶加工方法,通过逐步闷黄制备黄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具体过程如下:杀青中将鲜叶初步闷黄;杀青后鲜叶直接堆积初步闷黄1.5~3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0~85%;揉捻后闷黄3~5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60~75%;初烘后闷黄70~75h,闷黄条件为温度45±2℃,相对湿度70~85%,逐步将茶叶闷黄至橙黄色。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叶鲜叶:在茶叶生长旺盛时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2)摊放鲜叶:将采摘的鲜叶摊放在竹席上,室内萎凋;
(3)适度杀青:取摊放后的鲜叶进行杀青;
(4)趁热闷黄:鲜叶杀青后趁热装在松木箱中,厚度为30~50cm,保持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0~85%,闷黄时间为1.5~3h,每隔1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为绿黄均匀;
(5)揉捻做型:将趁热闷黄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后茶叶卷曲成条,茶汁溶出;
(6)揉后闷黄:将揉捻叶抖散解块,装入松木箱中进行闷黄,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60~75%,闷黄时间3~5h,每隔1.5~2h翻动一次;
(7)初烘:将揉后闷黄的茶叶先在100~140℃中薄摊摊晾1~3min,然后保持温度不变,将茶叶厚摊摊晾1~3min,结束后茶叶含水量为35~40%;
(8)烘后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转移到松木箱中继续闷黄,茶叶厚度28~32cm,室温45±2℃,相对湿度70~85%,闷黄72h,期间每隔10~12h翻动一次,结束时叶色橙黄;
(9)干燥提香: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
所述步骤(6)中,在闷黄的过程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杀青闷黄后,需要降低温度,防止茶叶有水闷味;同时因为黄茶加工中叶绿素降解非常慢,需要长时间,因此再次闷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
所述步骤(1)中,机械采摘后采用人工挑拣,叶长5~8cm,剔除病虫叶。选择较好的鲜叶,能够确保黄茶的品质优良。
所述步骤(2)中,将采摘下的鲜叶摊放于竹席上,置于室内萎凋,摊放厚度约10~15cm,室内温度20~25℃,摊放时间1.5~2.5h,若为雨水叶,延长摊放时间至叶面没有水痕,失水8~12%。确保摊放后茶叶萎凋效果好。
所述步骤(3)中,取摊放后的鲜叶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60~180℃,杀青时间为2.5~3.5min,杀青后叶色绿黄,含水量为62~65%。
趁热闷黄结束后,将闷黄叶进行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揉捻,揉捻时间为35~45min,结束时茶叶卷曲成条。
所述步骤(7)中,所述薄摊厚度为0.4~0.6cm;所述厚摊厚度为0.8~1.2cm。
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80~90℃厚摊慢速烘干,110~120℃提香10~30min,冷却后密封保存。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杀青时低温长时,杀青后鲜叶已经黄变;利用逐步闷黄,通过几种闷黄组合实现茶叶闷黄后效果佳。第一步在杀青中利用湿热作用将鲜叶闷黄;第二步后利用杀青后余热继续促进茶叶黄变,第三步在揉捻后茶汁溢出,直接与氧气接触,加速自动氧化反应,促进茶叶色泽和内含成分向黄茶转化,第四步在初烘后降低含水量,提高叶温,以较长时间的闷堆使茶叶多酚及叶绿素都有一个较充分的氧化、降解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全的黄茶品质。四段式闷黄可以有效减少只采用干闷闷黄的时间,再结合较好的茶叶加工工艺,加工出的黄茶不仅干茶色泽具有较好的黄度和亮度,汤色也具有较好的黄度和亮度,并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各个闷黄阶段后的茶汤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鲜叶采摘:茶叶生长旺盛时手工采摘或机械采摘一芽一、二叶为原料,若为机械采摘后期人工挑拣,叶长5~8cm左右,不要病虫叶;
(2)摊放鲜叶:将采摘下的鲜叶摊放于竹席上,置于室内萎凋,摊放厚度约15cm,室内温度22℃,摊放时间2h左右,若为雨水叶,可适当延长摊放时间,失水10%;
(3)适度杀青:鲜叶利用4.0m长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80℃,杀青时间约为3.5min,杀青后叶色绿黄,略显清香,含水量约为64%;
(4)趁热闷黄:鲜叶杀青后趁热装在松木箱中,厚度为40cm,并盖上湿布,同时保持室温为40℃,相对湿度为80%,闷黄时间2h,每隔1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为绿黄均匀,叶质柔软且带有较好的熟闷香;
(5)揉捻做型:趁热闷黄结束后,将闷黄叶转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揉捻,揉捻时间约为40min,结束时茶叶卷曲成条,茶汁溶出,手握有黏感;
(6)揉后闷黄:将揉捻叶抖散解块,装入透气良好的潮湿的松木箱中进行闷黄,温度40℃,相对湿度75%,闷黄时间4h,期间每隔2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黄绿,内含成分进一步发生改变;
(7)初烘:将闷黄叶进行初烘,共分两步,将揉后闷黄的茶叶先在140℃中薄摊摊晾2min,然后在保持温度不变,将茶叶厚摊摊晾2min,结束后茶叶含水量约为38%;
(8)烘后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转移至松木箱中继续闷黄,茶叶厚度30cm,室温45℃,相对湿度85%,闷黄72h,期间每隔12h翻动一次,使得闷黄均匀,结束时叶色橙黄;
(9)干燥提香: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80~90℃厚摊慢速烘干,110℃提香30min,结束后茶叶充分干燥,茎梗能轻易择断,干茶色泽黄褐,茶叶香气明显,冷却后密封保存。
实施例2
(1)鲜叶采摘:茶叶生长旺盛时手工采摘或机械采摘一芽一、二叶为原料,若为机械采摘后期人工挑拣,叶长5~8cm左右,不要病虫叶;
(2)摊放鲜叶:将采摘下的鲜叶摊放于竹席上,置于室内萎凋,摊放厚度约12cm,室内温度20℃,摊放时间1.5h左右,若为雨水叶,可适当延长摊放时间,失水12%;
(3)适度杀青:鲜叶利用4.0m长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60℃,杀青时间约为2.5min,杀青后叶色绿黄,略显清香;
(4)趁热闷黄:鲜叶杀青后趁热装在松木箱中,厚度为30cm,并盖上湿布,同时保持室温为42℃,相对湿度为85%,闷黄时间3h,每隔1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为绿黄均匀,叶质柔软且带有较好的熟闷香;
(5)揉捻做型:趁热闷黄结束后,将闷黄叶转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揉捻,揉捻时间约为40min,结束时茶叶卷曲成条,茶汁溶出,手握有黏感;
(6)揉后闷黄:将揉捻叶抖散解块,装入透气良好的潮湿的松木箱中进行闷黄,温度42℃,相对湿度70%,闷黄时间3.5h,期间每隔2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黄绿,内含成分进一步发生改变;
(7)初烘:将闷黄叶进行初烘,共分两步,将揉后闷黄的茶叶先在120℃中薄摊摊晾3min,然后在保持温度不变,将茶叶厚摊摊晾3min,结束后茶叶含水量约为40%;
(8)烘后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转移至松木箱中继续闷黄,茶叶厚度32cm,室温47℃,相对湿度80%,闷黄75h,期间每隔10h翻动一次,使得闷黄均匀,结束时叶色橙黄;
(9)干燥提香: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80~90℃厚摊慢速烘干,120℃提香20min,结束后茶叶充分干燥,茎梗能轻易择断,干茶色泽黄褐,茶叶香气明显,冷却后密封保存。
实施例3
(1)鲜叶采摘:茶叶生长旺盛时手工采摘或机械采摘一芽一、二叶为原料,若为机械采摘后期人工挑拣,叶长5~8cm左右,不要病虫叶;
(2)摊放鲜叶:将采摘下的鲜叶摊放于竹席上,置于室内萎凋,摊放厚度约10cm,室内温度22℃,摊放时间2h左右,若为雨水叶,可适当延长摊放时间,失水8%;
(3)适度杀青:鲜叶利用4.0m长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70℃,杀青时间约为3min,杀青后叶色绿黄,略显清香,含水量为62%;
(4)趁热闷黄:鲜叶杀青后趁热装在松木箱中,厚度为40cm,并盖上湿布,同时保持室温为38℃,相对湿度为70%,闷黄时间3h,每隔1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为绿黄均匀,叶质柔软且带有较好的熟闷香;
(5)揉捻做型:趁热闷黄结束后,将闷黄叶转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揉捻,揉捻时间约为40min,结束时茶叶卷曲成条,茶汁溶出,手握有黏感;
(6)揉后闷黄:将揉捻叶抖散解块,装入透气良好的潮湿的松木箱中进行闷黄,温度38℃,相对湿度75%,闷黄时间5h,期间每隔2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黄绿,内含成分进一步发生改变;
(7)初烘:将闷黄叶进行初烘,共分两步,将揉后闷黄的茶叶先在120℃中薄摊摊晾3min,然后在保持温度不变,将茶叶厚摊摊晾3min,结束后茶叶含水量约为40%;
(8)烘后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转移至松木箱中继续闷黄,茶叶厚度30cm,室温43℃,相对湿度70%,闷黄70h,期间每隔10h翻动一次,使得闷黄均匀,结束时叶色橙黄;
(9)干燥提香: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90℃厚摊慢速烘干,120℃提香20min,结束后茶叶充分干燥,茎梗能轻易择断,干茶色泽黄褐,茶叶香气明显,冷却后密封保存。
表1本发明与普通不闷黄绿茶的干茶、茶汤的对照表
茶样 干茶L 干茶b/-a 茶汤L 茶汤b/-a
对照 34.40±0.12 3.17±0.11 93.15±0.02 2.43±0.02
黄茶 35.64±0.03 9.44±0.70 93.23±0.01 2.93±0.04
注:L:亮度;b:黄色度;-a:绿色度
从表1可以看出,表中,对照样即不进行闷黄的绿茶样;黄茶样完全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例1~3加工的茶样。与对照样相比,黄茶样干茶和茶汤的亮度和b/-a值都高于对照样。
表2本发明与普通不闷黄绿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对照表
茶样 水浸出物(%) 氨基酸(%) 茶多酚(%) 咖啡碱(%)
对照 43.45±0.32 2.89±0.04 17.78±0.58 2.53±0.02
黄茶 40.27±0.52 2.70±0.02 16.34±0.47 2.58±0.01
从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样相比,黄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都有所下降,咖啡碱含量微有上升但不明显,主要是在闷黄过程中,湿热条件下,茶叶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氧化水解反应,从而造成含量的下降。
表3本发明与普通不闷黄绿茶的儿茶素对照表
茶样 EGC(%) C(%) EGCG(%) EC(%) ECG(%)
对照 2.02±0.00 0.04±0.00 6.40±0.01 0.82±0.04 1.57±0.01
黄茶 1.88±0.01 0.04±0.00 6.47±0.02 0.79±0.00 1.34±0.01
从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样相比,黄茶的儿茶素主要呈现下降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对四步闷黄后的茶汤分别进行对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黄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黄,具有典型的黄茶品质特点,且茶汤亮度较好,加工方式利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杀青中将鲜叶初步闷黄;杀青后鲜叶直接堆积初步闷黄1.5~3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0~85%;揉捻后闷黄3~5h,闷黄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60~75%;初烘后闷黄70~75h,闷黄条件为温度45±2℃,相对湿度70~85%,逐步将茶叶闷黄至橙黄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茶叶鲜叶:在茶叶生长旺盛时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2)摊放鲜叶:将采摘的鲜叶摊放在竹席上,室内萎凋;
(3)适度杀青:取摊放后的鲜叶进行杀青;
(4)趁热闷黄:鲜叶杀青后趁热装在松木箱中,厚度为30~50cm,保持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0~85%,闷黄时间为1.5~3h,每隔1h翻动一次,结束后叶色为绿黄均匀;
(5)揉捻做型:将趁热闷黄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后茶叶卷曲成条,茶汁溶出;
(6)揉后闷黄:将揉捻叶抖散解块,装入松木箱中进行闷黄,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60~75%,闷黄时间3~5h,每隔1.5~2h翻动一次;
(7)初烘:将揉后闷黄的茶叶先在100~140℃中薄摊摊晾1~3min,然后保持温度不变,将茶叶厚摊摊晾1~3min,结束后茶叶含水量为35~40%;
(8)烘后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转移到松木箱中继续闷黄,茶叶厚度28~32cm,室温45±2℃,相对湿度70~85%,闷黄70~75h,期间每隔10~12h翻动一次,结束时叶色橙黄;
(9)干燥提香: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机械采摘后采用人工挑拣,叶长5~8cm,剔除病虫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采摘下的鲜叶摊放于竹席上,置于室内萎凋,摊放厚度约10~15cm,室内温度20~25℃,摊放时间1.5~2.5h,若为雨水叶,延长摊放时间至叶面没有水痕,失水8~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取摊放后的鲜叶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60~180℃,杀青时间为2.5~3.5min,杀青后叶色绿黄,含水量为62~6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趁热闷黄结束后,将闷黄叶进行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揉捻,揉捻时间为35~45min,结束时茶叶卷曲成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所述薄摊厚度为0.4~0.6cm;所述厚摊厚度为0.8~1.2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将完全闷黄的茶叶进行干燥并提香,80~90℃厚摊慢速烘干,110~120℃提香10~30min,冷却后密封保存。
CN201610821345.2A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6359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345.2A CN106359675A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345.2A CN106359675A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9675A true CN106359675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9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1345.2A Pending CN106359675A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9675A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2527A (zh) * 2017-05-25 2017-07-21 东至县珊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7197975A (zh) * 2017-06-29 2017-09-26 刘超建 蜜香黄茶
CN107668222A (zh) * 2017-09-28 2018-02-0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花香型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1723A (zh) * 2017-11-14 2018-02-16 蚌埠市涂山村富民石榴专业合作社 一种石榴叶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7950691A (zh) * 2018-01-15 2018-04-24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桂热2号茶树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8124985A (zh) * 2018-01-15 2018-06-08 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团黄贡茶的加工方法
CN108812984A (zh) * 2018-09-04 2018-11-1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新工艺黄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56552A (zh) * 2018-10-31 2019-01-08 广东华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英红九号黄茶闷黄加工方法
CN109221525A (zh) * 2018-10-31 2019-01-18 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0313527A (zh) * 2019-08-02 2019-10-11 刘劲堂 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
CN110613026A (zh) * 2019-07-23 2019-12-27 烟台市步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台黄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CN110786401A (zh) * 2019-10-28 2020-02-14 晴隆心间茶业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1096374A (zh) * 2020-01-22 2020-05-05 居敏 一种扬州黄茶的新制作工艺
CN111280269A (zh) * 2020-04-16 2020-06-16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色黄茶加工方法
CN112741166A (zh) * 2021-01-13 2021-05-04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大叶种黄茶加工方法
CN112806449A (zh) * 2021-01-18 2021-05-18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一种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2323A (zh) * 2021-04-12 2021-07-23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机械化连续化黄大茶加工方法
CN114568548A (zh) * 2022-03-07 2022-06-03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 一种云南大叶种黄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31192A (zh) * 2022-05-23 2022-08-02 湖南兰岭绿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及设备
CN115997827A (zh) * 2022-12-29 2023-04-25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98210A (zh) * 2022-12-29 2023-05-12 雅安市小叶元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
CN116548522A (zh) * 2023-05-24 2023-08-0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特色黄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116784395A (zh) * 2023-06-14 2023-09-22 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高温密闭闷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1986A (zh) * 2010-08-06 2010-12-15 毛杰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
CN102388993A (zh) * 2011-11-07 2012-03-28 夏成鹏 一种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2630773A (zh) * 2012-05-22 2012-08-15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君山银针黄茶杀青的方法
CN102940058A (zh) * 2012-11-26 2013-02-27 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 平阳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3005028A (zh) * 2013-01-07 2013-04-03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25A (zh) * 2014-08-15 2014-12-10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黄茶毛尖的制作工艺
CN104757156A (zh) * 2015-04-14 2015-07-0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制作工艺造型黄茶的方法
CN104782804A (zh) * 2015-04-29 2015-07-22 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凌云白毫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45913A (zh) * 2015-09-18 2015-12-16 钟维标 平阳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5192141A (zh) * 2015-10-08 2015-12-30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
CN105432810A (zh) * 2014-08-25 2016-03-30 黄春鈇 一种黄芽茶饼的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1986A (zh) * 2010-08-06 2010-12-15 毛杰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
CN102388993A (zh) * 2011-11-07 2012-03-28 夏成鹏 一种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2630773A (zh) * 2012-05-22 2012-08-15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君山银针黄茶杀青的方法
CN102940058A (zh) * 2012-11-26 2013-02-27 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 平阳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3005028A (zh) * 2013-01-07 2013-04-03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25A (zh) * 2014-08-15 2014-12-10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黄茶毛尖的制作工艺
CN105432810A (zh) * 2014-08-25 2016-03-30 黄春鈇 一种黄芽茶饼的制作工艺
CN104757156A (zh) * 2015-04-14 2015-07-0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制作工艺造型黄茶的方法
CN104782804A (zh) * 2015-04-29 2015-07-22 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凌云白毫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45913A (zh) * 2015-09-18 2015-12-16 钟维标 平阳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5192141A (zh) * 2015-10-08 2015-12-30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大茶自动化连续制作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振寰主编: "《技术的传承与转移》", 31 July 2012,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2527A (zh) * 2017-05-25 2017-07-21 东至县珊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7197975A (zh) * 2017-06-29 2017-09-26 刘超建 蜜香黄茶
CN107668222A (zh) * 2017-09-28 2018-02-0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花香型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1723A (zh) * 2017-11-14 2018-02-16 蚌埠市涂山村富民石榴专业合作社 一种石榴叶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7950691A (zh) * 2018-01-15 2018-04-24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桂热2号茶树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8124985A (zh) * 2018-01-15 2018-06-08 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团黄贡茶的加工方法
CN108812984A (zh) * 2018-09-04 2018-11-1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新工艺黄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12984B (zh) * 2018-09-04 2022-01-11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新工艺黄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56552A (zh) * 2018-10-31 2019-01-08 广东华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英红九号黄茶闷黄加工方法
CN109221525A (zh) * 2018-10-31 2019-01-18 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0613026A (zh) * 2019-07-23 2019-12-27 烟台市步鹤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台黄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CN110313527A (zh) * 2019-08-02 2019-10-11 刘劲堂 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
CN110786401A (zh) * 2019-10-28 2020-02-14 晴隆心间茶业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1096374A (zh) * 2020-01-22 2020-05-05 居敏 一种扬州黄茶的新制作工艺
CN111280269A (zh) * 2020-04-16 2020-06-16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色黄茶加工方法
CN112741166A (zh) * 2021-01-13 2021-05-04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大叶种黄茶加工方法
CN112806449A (zh) * 2021-01-18 2021-05-18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一种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2323A (zh) * 2021-04-12 2021-07-23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机械化连续化黄大茶加工方法
CN114568548A (zh) * 2022-03-07 2022-06-03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 一种云南大叶种黄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31192A (zh) * 2022-05-23 2022-08-02 湖南兰岭绿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加工工艺及设备
CN115997827A (zh) * 2022-12-29 2023-04-25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98210A (zh) * 2022-12-29 2023-05-12 雅安市小叶元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
CN115997827B (zh) * 2022-12-29 2023-11-17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48522A (zh) * 2023-05-24 2023-08-0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特色黄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116784395A (zh) * 2023-06-14 2023-09-22 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茶高温密闭闷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9675A (zh) 一种黄茶加工方法
CN107410540B (zh) 一种广东大叶种黄茶加工工艺
CN104430989B (zh) 一种花果香黄茶加工方法
CN102388993B (zh) 一种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4431126B (zh) 一种桑叶茯砖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3583720B (zh)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CN107372901A (zh)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CN10235678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38A (zh) 一种提高湖南中小叶种工夫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5124007A (zh)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66099A (zh) 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61847A (zh)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549341A (zh) 一种金萱茶树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652004A (zh) 一种紫苏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250839A (zh) 一种水芹绿茶的制作工艺
CN106578198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8077468A (zh) 一种黄观音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173114A (zh) 一种白木香叶发酵茶
CN104904890A (zh)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4222343A (zh) 一种利用黄茶树制作红茶的方法
CN104186747A (zh)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CN106538742A (zh) 一种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532932A (zh) 一种花香茶叶的加工工艺
CN105685287A (zh) 一种茉莉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8029797A (zh)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