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5866A -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35866A CN106335866A CN201510406749.0A CN201510406749A CN106335866A CN 106335866 A CN106335866 A CN 106335866A CN 201510406749 A CN201510406749 A CN 201510406749A CN 106335866 A CN106335866 A CN 1063358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sealing container
- valve
- drain pipe
- protective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包括:伸入密封容器内液体中的出液管组,另一端与储液罐连接;与密封容器连通的进气管;与进气管连接的高压保护气体源;设置在出液管组上的出液阀;设置在进液管上的进液阀;设置在进气管上的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与出液管组连通,且位于出液阀和进液阀之间;出气阀,与出液管组连通,且位于第二进气阀和进液阀之间,密封容器内的保护气体压力大于储液罐内的气体压力。转移液体时,先将第二进气阀和出气阀打开,利用保护气体赶出出液管组中的空气,之后高压保护气体源中的保护气体通入密封容器内,将液体压向储液罐内。液体在密封环境中转移,不与空气接触,不会对环境和液体自身品质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化学工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化学行业中,通常使用可密封的钢桶运输液体物料,当使用钢桶内的液体物料时,需要从钢桶内将液体物料转移出来。特别是对于具有挥发性强或容易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的液体物料,在转移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大气接触,防止对环境和液体物料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以四氯化钛为例进行说明,其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很容易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盐酸气雾,不仅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生成的产物对四氯化钛自身的品质也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于四氯化钛的转移通常采用开放式直接注入方式,使四氯化钛暴露在空气中,由于空气中难免存在水蒸气,因此,无可避免地对环境和四氯化钛自身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以使挥发性强或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液体在转移的过程中,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保护环境和液体自身的品质不受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包括:
出液管组,可密封地插入密封容器中,并伸入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中,另一端与储液罐的进液管连接;
进气管,可密封地连接在所述密封容器上,并与所述密封容器内部连通;
高压保护气体源,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用于向所述密封容器内通入保护气体;
出液阀,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组上,用于关闭和导通所述出液管组;
进液阀,设置在所述进液管上,用于关闭和导通所述进液管;
第一进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用于关闭和导通所述进气管;
第二进气阀,与所述出液管组连通,且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组的靠近所述出液阀的位置,并位于所述出液阀和所述进液阀之间,用于向所述出液管组中通入保护气体;
出气阀,与所述出液管组连通,且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组的靠近所述进液阀的位置,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阀和所述进液阀之间,用于导出所述出液管组中的空气,所述密封容器内的保护气体压力大于所述储液罐内的气体压力。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还包括可升降操作台,用于承载所述密封容器,所述密封容器的底面高于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位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且位于所述高压保护气体源和所述第一进气阀之间,用于调节所述高压保护气体源内的压力。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上的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密封容器内的保护气体的压力。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所述压力表通过管螺纹与所述密封容器螺纹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所述出液管组包括出液管和导液管,所述出液管密封插入所述密封容器内,所述导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
所述出液阀设置在所述出液管上;
所述第二进气阀与所述导液管连通,且位于所述出液阀和所述进液阀之间,用于向所述导液管中通入保护气体。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所述出液管和所述导液管之间以及所述导液管和所述进液管之间均通过液体快换接头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所述进气管通过气体快换接头与所述密封容器密封连接;
所述气体快换接头和所述出液管通过管螺纹与所述密封容器螺纹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所述保护气体为惰性气体或氮气。
优选地,在上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所述出液管为耐腐蚀的合金管,所述导液管为耐腐蚀的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中,密封容器上设置有出液管组和进气管,出液管组伸入密封容器内的液体中,进气管与密封容器内部连通,且进气管与高压保护气体源连通,用于向密封容器内通入保护气体,出液管组的另一端与储液罐的进液管连接;在出液管组上设置有出液阀,用于关闭和导通出液管组;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阀,用于关闭和导通进液管;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用于关闭和导通进气管;出液管组的靠近出液阀的位置处连接有第二进气阀,第二进气阀位于出液阀和进液阀之间,用于向出液管组中通入保护气体;出液管组的靠近进液阀处连接有出气阀,且出气阀位于第二进气阀和进液阀之间,用于导出出液管组中的空气;密封容器内的保护气体的压力大于储液罐内的气体压力。
转移密封容器内的液体时,先将第二进气阀和出气阀打开,其它阀门关闭,保护气体从第二进气阀进入出液管组中,将出液管组中的空气从出气阀中排出,排尽后,关闭第二进气阀和出气阀,打开第一进气阀、出液阀和进液阀,高压保护气体源中的保护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密封容器内,密封容器内的压力变大,大于储液罐内的气体压力,将密封容器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组压向储液罐内,完成密封容器内的液体的转移。整个转移过程中,液体在密封环境中转移,且没有与空气接触,因此,对于挥发性强和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液体,不会对环境和液体自身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的出液管部分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为高压保护气体源、2为进气管、3为密封容器、4为第一进气阀、5为第二进气阀、6为出液阀、7为出液管组、701为出液管、702为导液管、8为可升降操作台、9为出气阀、10为进液阀、11为进液管、12为储液罐、13为压力调节阀、14为压力表、15为第二出气阀、16为真空泵、17为液体快换接头、18为气体快换接头、19为管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能够使挥发性强或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液体在转移的过程中,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保护了环境和液体自身的品质不受影响。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包括出液管组7、进气管2、高压保护气体源1、出液阀6、进液阀10、第一进气阀4、第二进气阀5和出气阀9。其中,出液管组7可密封地插入密封容器3中,并伸入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中,优选地伸入到密封容器3的底部,可以完全转移液体,另一端与储液罐12的进液管11连接。
进气管2可密封地连接在密封容器3上,并与密封容器3内部连通,进气管2的管口高于出液管组7的伸入密封容器3内的管口。
高压保护气体源1与进气管2连接,高压保护气体源1中储存有具有一定压力的保护气体,用于向密封容器3内通入保护气体,该保护气体不与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发生反应。
出液阀6设置在出液管组7上,优选地安装在密封容器3的外部靠近密封容器3顶部的位置,用于关闭和导通出液管组7。
进液阀10设置在进液管11上,优选地安装在储液罐12的外部靠近储液罐12的顶部位置,用于关闭和导通进液管11。
第一进气阀4设置在进气管2上,用于关闭和导通进气管2,实现高压保护气体源1向密封容器3内输送保护气体的通断。
第二进气阀5与出液管组7连通,且位于出液阀6和进液阀10之间,优选地靠近出液阀6设置,第二进气阀5还连接外部保护气体,用于向出液管组7中通入保护气体。
出气阀9与出液管组7连通,且位于第二进气阀5和进液阀10之间,优选地靠近进液阀10设置,用于导出出液管组7中的空气。
密封容器3内的保护气体压力大于储液罐12内的气体压力,实现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在保护气体的压力作用下转移到储液罐12内。
上述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参考图1中的连接关系,将出气管组7和进气管2密封连接在需要转移液体的密封容器3上后,先打开第二进气阀5和出气阀9,其它阀门关闭,通过第二进气阀5向出气管组7的位于第二进气阀5和出气阀9之间的管段通入保护气体,保护气体将该管段内的空气逐渐从出气阀9中排出,当该管段内的空气排尽后,关闭第二进气阀5和出气阀9;之后,打开进液阀10、出液阀6和第一进气阀4,高压保护气体源1内的具有一定压力的保护气体通过进气管2进入密封容器3内,保护气体的通入使得密封容器3内的压力大于储液罐12内的压力,在压力差足够的情况下,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从出液管组7中被压向储液罐12内,根据需要控制从密封容器3中转移的液体的量,当完成液体转移后,关闭第一进气阀4和出液阀6,打开第二进气阀5,向出液管组7中通入保护气体,将残留在出液管组7内的液体完全排进储液罐12内,最后关闭所有阀门。
可以看出,上述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在进行液体转移时,液体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且通过保护气体将出液管组7中的空气排出,液体不与空气接触,对于挥发性强和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液体,如四氯化钛,液体不会向外部环境中扩散,且不会与空气发生反应,保护了环境和液体自身的品质不受影响。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液体的转移,在本实施例中,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还包括可升降操作台8,密封容器3放置在可升降操作台8上,使用时,将密封容器3升高,至密封容器3的底面高于储液罐12的液位面,为了便于操作,优选地使密封容器3的底面高于储液罐12的顶端。采用可升降操作台8是为了方便管路的连接,开始时,可升降操作台8处于较低的位置,在较低的位置可以方便地将管路连接在密封容器3上,之后将可升降操作台8升起,使密封容器3的底面高于储液罐12内的液面,这样只需要保持密封容器3与储液罐12之间较小的正压差,便可以将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压出,液体利用虹吸原理自动流入储液罐12内。优选地,储液罐12内的压力为常压或负压,通过在储液罐12上设置第二出气阀15,实现储液罐12与外界连通,达到储液罐12内的常压,或者储液罐12与真空泵16连接,通过真空泵16对储液罐12抽真空,达到储液罐12内负压。如此,密封容器3内的压力可以降低,只要与储液罐12之间的压差在0.02MPa~0.03MPa之间,便可以实现液体的转移。对于密封容器3为最大耐压强度为30KPa的钢桶而言,因钢桶内的压力降低了,因此不会出现钢桶爆裂的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图1中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进气管2上且位于高压保护气体源1和第一进气阀4之间的压力调节阀13,用于调节高压保护气体源1内的压力,进一步防止进入密封容器3内的保护气体的压力过大,消除密封容器3爆裂的安全隐患。
更进一步地,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密封容器3上的压力表14,用于检测密封容器3内的保护气体的压力,方便观察密封容器3内的压力。
在进行液体转移时,在完成出液管组7内部的空气排空操作后,先确保储液罐12内的压力为常压或负压,再调节压力调节阀13,将高压保护气体源1内的压力调节至表压0.1MPa,开启第一进气阀4,保护气体通入密封容器3中,观察压力表14的读数为0.02MPa~0.03MPa,之后关闭第一进气阀4,依次打开出液阀6和进液阀10,此时,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储液罐12内,随后通过观察压力表14和控制第一进气阀4的开启和闭合,保持密封容器3内的压力为微正压,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便可在虹吸作用下流入储存罐12。
当然,在密封容器3的耐压强度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可升降操作台8、压力调节阀13,通过向密封容器3内施加足够的压力,将液体压入储液罐12即可。设置可升降操作台8和压力调节阀13是本发明更优选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的压力表14通过管螺纹与密封容器3螺纹连接。通常,密封容器3为钢桶,详情参考GB/T325.3-2010的标准,在钢桶的盖上开设与管螺纹匹配的螺纹,安装时直接螺纹密封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同样为了方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组7包括出液管701和导液管702,出液管701密封插入密封容器3内,导液管702的两端分别连接出液管701和进液管11;出液阀6设置在出液管701上;第二进气阀5与导液管702连通,且位于出液阀6和进液阀10之间,靠近出液阀6设置,用于向导液管702中通入保护气体;出气阀与导液管702连通,且位于第二进气阀5和进液阀10之间,靠近进液阀10设置,用于导出导液管702中的空气。出液管组7采用分体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出液管701和导液管702之间以及导液管702和进液管11之间均通过液体快换接头17连接。这样可以更快速地安装和拆卸。
更进一步地,进气管2通过气体快换接头18与密封容器3密封连接;气体快换接头18和出液管701通过管螺纹19与密封容器3螺纹连接。气体快换接头18焊接在管螺纹19上,或者螺纹连接在管螺纹19上,出液管701密封地穿过管螺纹19,最后将气体快换接头18和出液管701通过管螺纹19一起螺纹连接在密封容器3的盖上。
在进行液体转移前,先将封堵在密封容器3的盖上的堵头打开,迅速将压力表14、出液管701和气体快换接头18通过管螺纹连接在盖上,通过液体快换接头17将导液管702与出液管701和进液管11快速连接,完成组装后,按照上述的转移液体的操作进行液体转移,转移完成后,关闭所有阀门,再将各个管道拆卸下来,清洗干净,以便下一次液体转移使用。
本发明中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不仅可以转移液体,对环境和液体本身没有影响,并且可拆卸,方便安装、使用和清洗。
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气体为惰性气体或氮气,只要不与液体发生反应即可。密封容器3除了可以采用钢桶外,其余材质的满足耐压要求的密封容器3同样适用本发明的装置。
针对腐蚀性的液体,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701为耐腐蚀的合金管,导液管702为耐腐蚀的软管。当然,对于其它液体,只要能够安全的完成液体转移,出液管701和导液管702还可以是其他材质的管道,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采用了高压保护气体源的保护气体压力将液体转移至储液罐内,因此,与现有的采用自吸泵或离心泵相比,省去了动力设备,节省了电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液管组(7),可密封地插入密封容器(3)中,并伸入所述密封容器(3)内的液体中,另一端与储液罐(12)的进液管(11)连接;
进气管(2),可密封地连接在所述密封容器(3)上,并与所述密封容器(3)内部连通;
高压保护气体源(1),与所述进气管(2)连接,用于向所述密封容器(3)内通入保护气体;
出液阀(6),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组(7)上,用于关闭和导通所述出液管组(7);
进液阀(10),设置在所述进液管(11)上,用于关闭和导通所述进液管(11);
第一进气阀(4),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上,用于关闭和导通所述进气管(2);
第二进气阀(5),与所述出液管组(7)连通,且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组(7)的靠近所述出液阀(6)的位置,并位于所述出液阀(6)和所述进液阀(10)之间,用于向所述出液管组(7)中通入保护气体;
出气阀(9),与所述出液管组(7)连通,且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组(7)的靠近所述进液阀(10)的位置,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阀(5)和所述进液阀(10)之间,用于导出所述出液管组(7)中的空气,所述密封容器(3)内的保护气体压力大于所述储液罐(12)内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升降操作台(8),用于承载所述密封容器(3),所述密封容器(3)的底面高于所述储液罐(12)内的液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上,且位于所述高压保护气体源(1)和所述第一进气阀(4)之间的压力调节阀(13),用于调节所述高压保护气体源(1)内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3)上的压力表(14),用于检测所述密封容器(3)内的保护气体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从密封容器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表(14)通过管螺纹与所述密封容器(3)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组(7)包括出液管(701)和导液管(702),所述出液管(701)密封插入所述密封容器(3)内,所述导液管(70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液管(701)和所述进液管(11);
所述出液阀(6)设置在所述出液管(701)上;
所述第二进气阀(5)与所述导液管(702)连通,且位于所述出液阀(6)和所述进液阀(10)之间,用于向所述导液管(702)中通入保护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密封容器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701)和所述导液管(702)之间以及所述导液管(702)和所述进液管(11)之间均通过液体快换接头(1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通过气体快换接头(18)与所述密封容器(3)密封连接;
所述气体快换接头(18)和所述出液管(701)通过管螺纹(19)与所述密封容器(3)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密封容器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惰性气体或氮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密封容器转移液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701)为耐腐蚀的合金管,所述导液管(702)为耐腐蚀的软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06749.0A CN106335866A (zh) | 2015-07-10 | 2015-07-10 |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06749.0A CN106335866A (zh) | 2015-07-10 | 2015-07-10 |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35866A true CN106335866A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7826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06749.0A Pending CN106335866A (zh) | 2015-07-10 | 2015-07-10 |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35866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1942A (zh) * | 2017-06-06 | 2017-09-15 | 上海嘉宝莉涂料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密闭简易型气动输送器具 |
CN108526442A (zh) * | 2018-07-13 | 2018-09-14 | 河南瑞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镁合金熔铸转液用防止熔液回流的方法及转液装置 |
CN109593733A (zh) * | 2018-12-31 | 2019-04-09 | 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气体驱动的生物酶过滤工艺 |
CN110104601A (zh) * | 2019-05-29 | 2019-08-09 | 广州巨米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饮料输出装置及饮料输出方法 |
CN110319353A (zh) * | 2019-07-05 | 2019-10-11 | 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有害物转移设备及有害物转移方法 |
CN110578868A (zh) * | 2019-09-30 | 2019-12-17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一种密闭式热流体转运系统及热流体转运方法 |
CN110873291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灌注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
CN111762744A (zh) * | 2020-07-28 | 2020-10-13 | 中国航发贵州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 | 小液量加注装置 |
CN113120838A (zh) * | 2019-12-30 | 2021-07-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液态介质传输装置 |
CN113797871A (zh) * | 2021-09-30 | 2021-12-17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易燃易爆液体输送系统及方法和应用 |
CN113895676A (zh) * | 2021-08-10 | 2022-01-07 | 成都汇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密闭型的液体上料装置及其方法 |
CN117620129A (zh) * | 2023-10-18 | 2024-03-01 | 湖北启宏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轻合金倒吸转液装置及其工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539939A (ja) * | 1999-03-29 | 2002-11-26 | ステアーグ ハマテヒ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圧力タンクから流体を配量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
CN201339813Y (zh) * | 2009-01-19 | 2009-11-04 | 山东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液体物料的转移装置 |
CN203333283U (zh) * | 2013-05-25 | 2013-12-11 | 赵伟意 | 液体密封转移装置 |
CN103836330A (zh) * | 2012-11-23 | 2014-06-04 | 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 存储液体的装置及方法、转移液体的装置及方法 |
-
2015
- 2015-07-10 CN CN201510406749.0A patent/CN1063358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539939A (ja) * | 1999-03-29 | 2002-11-26 | ステアーグ ハマテヒ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圧力タンクから流体を配量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
CN201339813Y (zh) * | 2009-01-19 | 2009-11-04 | 山东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液体物料的转移装置 |
CN103836330A (zh) * | 2012-11-23 | 2014-06-04 | 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 存储液体的装置及方法、转移液体的装置及方法 |
CN203333283U (zh) * | 2013-05-25 | 2013-12-11 | 赵伟意 | 液体密封转移装置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1942A (zh) * | 2017-06-06 | 2017-09-15 | 上海嘉宝莉涂料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密闭简易型气动输送器具 |
CN108526442A (zh) * | 2018-07-13 | 2018-09-14 | 河南瑞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镁合金熔铸转液用防止熔液回流的方法及转液装置 |
CN110873291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灌注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
CN109593733A (zh) * | 2018-12-31 | 2019-04-09 | 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气体驱动的生物酶过滤工艺 |
CN110104601A (zh) * | 2019-05-29 | 2019-08-09 | 广州巨米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饮料输出装置及饮料输出方法 |
CN110319353A (zh) * | 2019-07-05 | 2019-10-11 | 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有害物转移设备及有害物转移方法 |
CN110578868A (zh) * | 2019-09-30 | 2019-12-17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一种密闭式热流体转运系统及热流体转运方法 |
CN113120838A (zh) * | 2019-12-30 | 2021-07-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液态介质传输装置 |
CN111762744A (zh) * | 2020-07-28 | 2020-10-13 | 中国航发贵州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 | 小液量加注装置 |
CN113895676A (zh) * | 2021-08-10 | 2022-01-07 | 成都汇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密闭型的液体上料装置及其方法 |
CN113797871A (zh) * | 2021-09-30 | 2021-12-17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易燃易爆液体输送系统及方法和应用 |
CN117620129A (zh) * | 2023-10-18 | 2024-03-01 | 湖北启宏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轻合金倒吸转液装置及其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35866A (zh) | 一种从密封容器中转移液体的装置 | |
US7527065B2 (en) | Double-walled flexible dispenser sump connection system | |
CN206513821U (zh) | 一种具有紧急泄压装置的化工用压力容器 | |
TWI779143B (zh) | 液體注射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206754801U (zh) | 一种mo源钢瓶专用的残留物处理装置 | |
CN205367708U (zh) | 一种高纯化学液卸料装置 | |
CN103836330B (zh) | 存储液体的装置及方法、转移液体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5691970B (zh) | 一种具有弹性内胆补偿装置的密封储液罐 | |
CN108662225A (zh) | 具有隔膜辅助密封的取样口 | |
CN110762387A (zh) | 一种高纯液氯槽车卸车装置及其卸车方法 | |
CN104911604B (zh) | 一种油田注水管线内壁防腐装置及更换方法 | |
CN213333053U (zh) | 一种压力管道泄压装置 | |
CN104215548B (zh) | 一种缓蚀剂静态缓蚀率测试组合装置与测试方法 | |
CN107091759B (zh) | 一种反应容器抽真空法取样装置 | |
CN214398167U (zh) | 一种安全可靠的超纯水氮封系统 | |
CN205965780U (zh) | 一种化工液体物料的加料装置 | |
CN206939521U (zh) | 一种内衬罐 | |
CN210769342U (zh) | 抽液装置 | |
CN103775823B (zh) | 碎瓶器、放射性气体转移分装系统及转移分装气体的方法 | |
CN109211759A (zh) | 一种用于腐蚀试验溶液的除氧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0950783U (zh) | 一种高纯液氯槽车卸车装置 | |
WO2005066535A1 (ja) | 流体継手及び継手一体型集積ユニット | |
CN108489658B (zh) | 一种用于隔离毛细管钠钾合金灌装的装置及方法 | |
CN220683489U (zh) | 一种液体物料储罐 | |
CN206537744U (zh) | 一种液态mdi的氮气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