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8123B -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8123B
CN106288123B CN201610681173.3A CN201610681173A CN106288123B CN 106288123 B CN106288123 B CN 106288123B CN 201610681173 A CN201610681173 A CN 201610681173A CN 106288123 B CN106288123 B CN 106288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solenoid valve
supply tub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11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8123A (zh
Inventor
金晨雷
蔡庆利
林丰光
黄瑞锏
陈金阳
周宏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NGM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NGM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NGM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NGM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811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8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8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8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8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chemical means
    • F24F8/15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chemical means using active carb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UV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新风系统,解决了室内的空气流动性能差,排气管无法将污浊的空气排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进气管、安装至进气管内的进风机、排气管、安装至排风管内的排风机,还包括房间管道组,房间管道组包括第一挡管、第二挡管、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连接管;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第二挡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排气管上设置有防尘罩,第二挡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第二出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风管的出分方向的第二引导面,本发明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提高了室内的空气流动性能,提高了排气管对污浊的空气排出量。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室内新风系统可以将装修造成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高效净化后送入室内,24小时不间断进行置换,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新装修的房间再无难闻气味,获得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室内新风系统时,进气管主要将外界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排气管主要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到室外,而进气管和排气管通常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不利于空气流动,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提高了室内的空气流动性能,提高了排气管对污浊的空气排出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进气管、安装至进气管内的进风机、排气管、安装至排气管内的排风机,还包括房间管道组,所述房间管道组包括第一挡管、第二挡管、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连接管;
所述进气管的出风口与第一挡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管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所述第一挡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挡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所述第二挡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
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防尘罩,所述排气管与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送风管设置在房间的底部,所述第二挡管设置在房间的顶部且第二挡管的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的出风口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送风管设置于房间的顶部且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与第二挡管的出风口互相垂直,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与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挡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二送风管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管的出风方向的第二引导面;
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进气管的气体通过第一挡管,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顺着第一挡管分别从第一挡管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向上吹出,吹出的气体被第一引导面撞击后,向着第一引导面引导的方向吹出;另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上的第一送风罩吹出;
步骤二、连接管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挡管分别从第二挡管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空气从第二挡管的一侧顺着第二送风管吹出,另一部分从第二挡管的另一侧的第二送风罩吹出,结合步骤一中通过第一送风管上的第一送风罩的向上吹出的空气,一起向第一引导面的方向吹出;
步骤三、第二送风管内的空气顺着管子出口的方向,通过第三送风罩吹出,步骤二中从第二送风罩吹出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引导面改变方向的空气,被第二引导面撞击后,向着第二引导面引导的方向吹出,结合从第三送风罩吹出空气,一起通过防尘罩进入到排气管进行排出。
采用上述方案,室外的空气通过进风机进行收集吸入,通过进气管进行排出,在通过第一挡管将空气的方向进行改变,通过第一送风罩排出,其他的空气通过连接管进行传输,通过第二挡管将空气的方向进行改变,在通过第二送风罩进行输出,另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二送风管进行排出,排出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进行改变方向,最后通过排气管进行排出,排风机的设置将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同时进气管设置在地面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重量较大,一般都会沉到地上,此时可以通过进气管将室内的空气大幅度的流动,且通过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进行循环,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性,且在地面上的灰尘也会随着空气被带走,还就有一定的自洁的功能,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送风罩、第二送风罩、第三送风罩上均包括第一隔离网、第二隔离网、壳体,所述壳体分别与第一隔离网、第二隔离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罩、第二送风罩、第三送风罩依次与第一送风管、第二挡管、第二送风管螺纹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隔离网与第二隔离网的设置,减少了空气排出孔的面积,提高了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强了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同时减少第一送风罩、第二送风罩、第三送风罩的空气散乱,使空气更加集中,具有一定的聚合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远离防尘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风罩,所述第一防风罩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从排气管至第一防风罩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口。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防风罩的设置可以减少外界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挡风板,还可以减少雨天雨水的进入,具有一定的防雨效果。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之间设置有枢接于第一挡风板上的第一遮板,所述第一遮板两侧与第一挡风板枢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挡风板上远离排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遮板抵触连接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遮板的设置,使第一通风口的流动方向得到限制,进一步减少室外强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且第一挡风板上的第一轴承的设置,减少了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遮板之间的摩擦,增加了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遮板的使用寿命,且限位块的设置使第一遮板的转动位置得到限制,防止第一遮板因为自身的重量而脱离出第一挡风板。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远离第一挡管的一端还设有加热管与制冷管,所述加热管、制冷管分别与进气管互相连通,所述加热管内设置有加热设备,所述制冷管内设置有制冷设备,所述加热管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制冷管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还包括设置于进气管内的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
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温度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进气管的温度值发送给中央处理器,设定室温的温度值为K1,进气管的温度值为K2;
步骤二、设定K1与K2之差的绝对值为K3,设定允许温度的基准值K4,中央处理器比较K3是否小于K4,当K3小于或等于K4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使第二电磁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使第一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保持关闭的状态,加热装置与制冷装置停止工作;
步骤三、设定室温基准温度值K5,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大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使第三电磁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启动,使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停止工作;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小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使第一电磁阀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启动,使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采用上述方案,加热设备可以对环境的温度进行加热,制冷设备可以对环境温度进行降温,增加了加热管与制冷管设置,将改善室内空气的温度,通过加热管将空气中的温度进行升温,通过制冷管将空气中的温度进行降温,且通过中央处理器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室温的温度,提高人们在室内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远离第一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风罩,所述第二防风罩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从进气管至第二防风罩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口。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防风罩的设置可以减少外界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二挡风板,还可以减少雨天雨水的进入,具有一定的防雨效果。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设置有枢接于第二挡风板上的第二遮板,所述第二遮板两侧与第二挡风板枢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遮板与第二挡风板抵触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遮板的设置,使第二通风口的流动方向得到限制,进一步减少室外强风对室内新风系统的影响,且第二挡风板上的第二轴承的设置,减少了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遮板之间的摩擦,增加了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遮板的使用寿命,且第二遮板与第二挡风板抵触连接,预防强风直接吹入排气管,从而提高了排风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上靠近第二防风罩的一侧还设置有过滤网装置,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供过滤网装置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安装件。
采用上述方案,过滤网装置装置的设置将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增加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减少室内空气中的颗粒,且可以密封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安装件的设置,使过滤网装置装置可以更换清洗,降低更换的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靠近第一挡管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供活性炭吸附装置安装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安装件。
采用上述方案,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设置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异味、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增加人体的舒适度,实用性强,且可以密封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安装件的设置,使活性炭吸附装置可以被拆卸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上位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朝进气管直径方向环形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紫外线灯管具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减少进入进气管内的空气中的细菌,同时紫外线灯管可以减少进气管上的细菌,紫外线灯光在使用中会进行发热,具有保持进气管干燥的作用,环形的设置使杀菌效果更加充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室内空气的流通性能;
2、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3、具有杀菌、除异味的功效,时刻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室内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室内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室内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室内新风系统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5为室内新风系统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6为第二防风罩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新风系统的系统框图一;
图8为新风系统的系统框图二。
图中:1、进气管;2、进风机;3、排气管;4、排风机;5、房间管道组;6、第一挡管;7、第二挡管;8、第一送风管;9、第二送风管;10、连接管;11、第一送风罩;12、第二送风罩;13、第三送风罩;14、防尘罩;15、第一引导面;16、第二引导面;17、第一隔离网;18、第二隔离网;19、壳体;20、第一防风罩;21、第一挡风板;22、第一通风口;23、第一遮板;24、第一轴承;25、限位块;26、加热管;27、制冷管;28、制冷设备;29、加热设备;30、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2、第三电磁阀;33、温度传感器;34、第二防风罩;35、第二挡风板;36、第二通风口;37、第二遮板;38、第二轴承;39、过滤网装置;40、第一安装槽;41、第一安装件;42、活性炭吸附装置;43、第二安装槽;44、第二安装件;45、紫外线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进气管1、安装至进气管1内的进风机2、排气管3、安装至排气管3内的排风机4,其特征是:还包括房间管道组5,房间管道组5包括第一挡管6、第二挡管7、第一送风管8、第二送风管9、连接管10;进气管1的出风口与第一挡管6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挡管6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送风管8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11,第一挡管6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第二挡管7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挡管7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12,第二挡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送风管9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13;排气管3上设置有防尘罩14,排气管3与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相对设置,第一送风管8设置在房间的底部,第二挡管7设置在房间的顶部且第二挡管7的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口互相垂直设置,第二送风管9设置于房间的顶部且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与第二挡管7的出风口互相垂直,排气管3的排气口与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相对设置;第二挡管7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15,第二送风管9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管7的出风方向的第二引导面16。
如图1-3所示,进气管1和排气管3均安装在房间的地面上,第一送风管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送风罩11,第二送风管9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送风罩13,第二挡管7上设置有第二送风罩12,第一送风罩11、第二送风罩12、第三送风罩13上均由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和壳体19构成,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和壳体19均由塑料制成。塑料的材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塑料的耐冲击性好;塑料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塑料的绝缘性好,导热性低;塑料的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壳体19分别与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采用胶水黏合而成。
如图1-3所示,排气管3上固定连接有防尘罩14,进气管1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风罩20,第一防风罩20呈圆盘形设置,第一防风罩20上一体连接有若干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挡风板21,第一挡风板21设置有若干,且若干第一挡风板21组成一个矩形,第一挡风板21的上端枢接有第一遮板23,第一遮板2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轴承24,第一轴承24固定连接于第一挡风板21上。
如图1-4所示,进气管1的两侧设置有加热管26与制冷管27,加热管26的边上设置有加热设备29,加热设备29为电热丝,电热丝套设至加热管26上,制冷管27的边上设置有制冷设备28,制冷设备28为制冷片,制冷片套设至制冷管上。
如图4、5所示,进气管1上固定连接有进风机2,排气管3上固定连接有排风机4,进气管1在靠近第一防风罩20的一侧开有第一安装槽40,第一安装槽40内设置有过滤网装置39,过滤网装置39分为三层,每一层的过滤网都不同,第一层过滤网主要过滤PM10,第二层过滤网主要过滤PM5,第三层过滤网主要过滤PM2.5,通过多重过滤达到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的作用,且通过第一安装件41进行密封连接,保证进气管1不会漏气。进气管1在远离第一防风罩20的一侧开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装置42,活性炭吸附装置42更够去臭味、天然和合成溶解有机物、微污染物质。大部分比较大的有机物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炔等能牢固地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或空隙中,并对腐殖质、合成有机物和低分子量有机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活性炭吸附作为深度净化工艺,可用于长产用水、生活用水的纯化处理、也可以用于净化空气。在活性炭吸附装置42的两侧均设置有紫外线灯管45。紫外线灯管45就是用紫外线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冠状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凡被上述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灯管45热阴极有效寿命8000小时,冷阴极在20000小时以上,紫外线灯管45使用寿命长,且紫外线灯管45使用超低汞技术,汞含量小于等于5mg,达欧盟标准对环境小。本实施例中,紫外线灯管45采用环形灯管,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分别设置于制冷管27与的两侧。
如图4所示,第一防风罩20一体设置有第一挡风板21,第一挡风板21倾斜向下设置,第一挡风板21上枢接有第一遮板23,在第一遮板2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24,且在第一挡风板21上一体设置有限制第一遮板23转动的限位块25。
如图6所示,第二防风罩34一体设置有若干第二挡风板35,第二防风罩34呈圆盘形设置,第二挡风板35倾斜向下设置,且若干第二挡风板35组成一个矩形,第二挡风板35上枢接有第二遮板37,在第二遮板37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轴承38。
如图4所示,在进气管1连接制冷管27、加热管26的入口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第一电磁阀30用于控制制冷管27的启闭,第二电磁阀31用于控制进气管1的启闭,第三电磁阀32用于控制加热管26的启闭。
如图7、8所示,室内新风系统的温度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温度传感器33将检测到的进气管1的温度值发送给中央处理器,设定室温的温度值为K1,进气管1的温度值为K2;
步骤二、设定K1与K2之差的绝对值为K3,设定允许温度的基准值K4,中央处理器比较K3是否小于K4,当K3小于或等于K4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使第二电磁阀31保持开启的状态,使第一电磁阀30与第三电磁阀32保持关闭的状态,加热装置与制冷装置停止工作;
步骤三、设定室温基准温度值K5,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大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使第三电磁阀32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启动,使第一电磁阀30与第二电磁阀31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停止工作;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小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使第一电磁阀30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启动,使第二电磁阀31与第三电磁阀32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如图1-4所示,室内新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进气管1的气体通过第一挡管6,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顺着第一挡管6分别从第一挡管6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8向上吹出,吹出的气体被第一引导面15撞击后,向着第一引导面15引导的方向吹出;另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10上的第一送风罩11吹出;
步骤二、连接管1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挡管7分别从第二挡管7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空气从第二挡管7的一侧顺着第二送风管9吹出,另一部分从第二挡管7的另一侧的第二送风罩12吹出,结合步骤一中通过第一送风管8上的第一送风罩11的向上吹出的空气,一起向第一引导面15的方向吹出;
步骤三、第二送风管9内的空气顺着管子出口的方向,通过第三送风罩13吹出,步骤二中从第二送风罩12吹出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引导面15改变方向的空气,被第二引导面16撞击后,向着第二引导面16引导的方向吹出,结合从第三送风罩13吹出空气,一起通过防尘罩14进入到排气管3进行排出。
工作过程:当室外的温度与标准室温相同时,第一电磁阀30、第三电磁阀32关闭,第二电磁阀31打开,室内新风系统直接将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输入到室内中。当室外的温度大于标准室温时,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关闭,第一电磁阀30打开,使室外的空间进行冷却,再将冷却后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最后通入到室内中。当室外的温度小于标准室温时,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关闭,第三电磁阀32打开,使室外的空间进行加热,再将加热后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最后通入到室内中。
经过温度处理、杀菌、除异味后的空气,通过进风机2进行收集吸入,通过进气管1进行排出,在通过第一挡管6将空气的方向进行改变,通过第一送风罩11排出,其他的空气通过连接管10进行传输,通过第二挡管7将空气的方向进行改变,在通过第二送风罩12进行输出,另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二送风管9进行排出,排出空气分别通过第一引导面15和第二引导面16进行改变方向,最后通过排气管3进行排出,排风机4的设置将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同时进气管1设置在地面上,此时可以通过进气管1将室内的空气大幅度的流动,且通过第一引导面15与第二引导面16进行循环,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性,此时,在地面上的灰尘也会随着空气被带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进气管(1)、安装至进气管(1)内的进风机(2)、排气管(3)、安装至排气管(3)内的排风机(4),其特征是:还包括房间管道组(5),所述房间管道组(5)包括第一挡管(6)、第二挡管(7)、第一送风管(8)、第二送风管(9)、连接管(10);
所述进气管(1)的出风口与第一挡管(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管(6)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8)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送风罩(11),所述第一挡管(6)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第二挡管(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管(7)的一端设有第二送风罩(12),所述第二挡管(7)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9)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送风罩(13);
所述排气管(3)上设置有防尘罩(14),所述排气管(3)与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送风管(8)设置在房间的底部,所述第二挡管(7)设置在房间的顶部且第二挡管(7)的出风口与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口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送风管(9)设置于房间的顶部且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与第二挡管(7)的出风口互相垂直,所述排气管(3)的排气口与第二送风管(9)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挡管(7)上设置有引导第一送风管(8)的出风方向的第一引导面(15),所述第二送风管(9)上设置有引导第二挡管(7)的出风方向的第二引导面(16);
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进气管(1)的气体通过第一挡管(6),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顺着第一挡管(6)分别从第一挡管(6)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8)向上吹出,吹出的气体被第一引导面(15)撞击后,向着第一引导面(15)引导的方向吹出;另一部分空气通过连接管(10)上的第一送风罩(11)吹出;
步骤二、连接管(1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挡管(7)分别从第二挡管(7)的两侧吹出,一部分空气从第二挡管(7)的一侧顺着第二送风管(9)吹出,另一部分从第二挡管(7)的另一侧的第二送风罩(12)吹出,结合步骤一中通过第一送风管(8)上的第一送风罩(11)的向上吹出的空气,一起向第一引导面(15)的方向吹出;
步骤三、第二送风管(9)内的空气顺着管子出口的方向,通过第三送风罩(13)吹出,步骤二中从第二送风罩(12)吹出的空气和通过第一引导面(15)改变方向的空气,被第二引导面(16)撞击后,向着第二引导面(16)引导的方向吹出,结合从第三送风罩(13)吹出空气,一起通过防尘罩(14)进入到排气管(3)进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送风罩(11)、第二送风罩(12)、第三送风罩(13)上均包括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壳体(19),所述壳体(19)分别与第一隔离网(17)、第二隔离网(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罩(11)、第二送风罩(12)、第三送风罩(13)依次与第一送风管(8)、第二挡管(7)、第二送风管(9)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3)远离防尘罩(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风罩(20),所述第一防风罩(20)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一挡风板(21),所述第一挡风板(21)从排气管(3)至第一防风罩(20)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21)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口(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若干所述第一挡风板(21)之间设置有枢接于第一挡风板(21)上的第一遮板(23),所述第一遮板(23)两侧与第一挡风板(21)枢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轴承(24),所述第一挡风板(21)上远离排气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遮板(23)抵触连接的限位块(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1)远离第一挡管的一端还设有加热管(26)与制冷管(27),所述加热管(26)、制冷管(27)分别与进气管(1)互相连通,所述加热管(26)内设置有加热设备(29),所述制冷管(27)内设置有制冷设备(28),所述加热管(26)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所述进气管(1)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1),所述制冷管(27)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2),还包括设置于进气管(1)内的温度传感器(33)、中央处理器;
所述室内新风系统的温度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温度传感器(33)将检测到的进气管(1)的温度值发送给中央处理器,设定室温的温度值为K1,进气管(1)的温度值为K2;
步骤二、设定K1与K2之差的绝对值为K3,设定允许温度的基准值K4,中央处理器比较K3是否小于K4,当K3小于或等于K4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使第二电磁阀(31)保持开启的状态,使第一电磁阀(30)与第三电磁阀(32)保持关闭的状态,加热装置与制冷装置停止工作;
步骤三、设定室温基准温度值K5,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大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使第三电磁阀(32)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启动,使第一电磁阀(30)与第二电磁阀(31)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停止工作;当K3大于K4的同时,K1小于K5时,中央处理器分别发送信号给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使第一电磁阀(30)保持开启的状态且制冷装置启动,使第二电磁阀(31)与第三电磁阀(32)保持关闭的状态且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1)远离第一挡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风罩(34),所述第二防风罩(34)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第二挡风板(35),所述第二挡风板(35)从进气管(1)至第二防风罩(34)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挡风板(35)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口(3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若干所述第二挡风板(35)之间设置有枢接于第二挡风板(35)上的第二遮板(37),所述第二遮板(37)两侧与第二挡风板(35)枢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轴承(38),所述第二遮板(37)与第二挡风板(35)抵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1)上靠近第二防风罩(34)的一侧还设置有过滤网装置(39),所述进气管(1)上设置有供过滤网装置(39)安装的第一安装槽(40),所述进气管(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安装槽(40)的第一安装件(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1)靠近第一挡管(6)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装置(42),所述进气管(1)上设置有供活性炭吸附装置(42)安装的第二安装槽(43),所述进气管(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安装槽(43)的第二安装件(4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1)上位于活性炭吸附装置(4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管(45),所述紫外线灯管(45)朝进气管(1)直径方向环形设置。
CN201610681173.3A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Active CN106288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1173.3A CN10628812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1173.3A CN10628812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8123A CN106288123A (zh) 2017-01-04
CN106288123B true CN106288123B (zh) 2019-04-02

Family

ID=5767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1173.3A Active CN10628812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8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9096A (zh) * 2017-08-10 2017-12-08 广州天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
CN109210707A (zh) * 2018-08-20 2019-01-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97251A (zh) * 2021-08-10 2021-11-26 张玉榕 一种面料储存防护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8672A1 (fr) * 1997-05-13 1998-11-18 André Amphoux Système de ventilation avec injection d'air supplémentaire pour l'aide au tirage
CA2321243A1 (en) * 1999-11-18 2001-05-18 Shinyo Co., Ltd. Air cycle houses and house ventilation system
CN201293411Y (zh) * 2008-08-14 2009-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调节系统及其空调装置
CN203083073U (zh) * 2012-11-28 2013-07-24 刘华荣 可以与空调联动的新风系统
CN103499131A (zh) * 2013-08-22 2014-01-08 苏州安科众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室内通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8672A1 (fr) * 1997-05-13 1998-11-18 André Amphoux Système de ventilation avec injection d'air supplémentaire pour l'aide au tirage
CA2321243A1 (en) * 1999-11-18 2001-05-18 Shinyo Co., Ltd. Air cycle houses and house ventilation system
CN201293411Y (zh) * 2008-08-14 2009-08-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调节系统及其空调装置
CN203083073U (zh) * 2012-11-28 2013-07-24 刘华荣 可以与空调联动的新风系统
CN103499131A (zh) * 2013-08-22 2014-01-08 苏州安科众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室内通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8123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6855B2 (ja) 空気清浄機能を備えた窓及びその換気方法
CN105003964B (zh) 具有换新风和净化功能的空调
US20030177777A1 (en) Indoor air treatment system with hepa filtration
CN205860343U (zh) 一种新风净化系统
CN106288123B (zh)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CN103807928A (zh) 壁挂式通风净化机
CN207035409U (zh) 一种可以自动清洗过滤装置的新风机组
CN104949206B (zh) 具有换新风和净化功能的空气质量调节方法
CN206771549U (zh) 新风净化机
CN207394975U (zh) 立柜式室内新风净化空调
CN206191746U (zh) 弱湍流医用空气净化系统
CN204285721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108194985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7435963A (zh) 一种整体式厨房结构
CN104976751A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206420053U (zh) 一种能净化空气消毒的多功能新风换气机
CN206803271U (zh) 一种室内自动净化通风排油烟装置
CN206191766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CN205717732U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N207797269U (zh) 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送风净化装置
KR101982136B1 (ko) 조립식 듀얼덕트 환기시스템
CN206814219U (zh) 一种电梯的节能通风降温装置
KR20110135325A (ko) 동력없이 자연 열교환하는 도어손잡이 환기장치
CN212657812U (zh) 一种恒温正压洁净车间系统
CN2766846Y (zh) 高温杀毒灭菌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